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解联合微生物发酵对弹性蛋白肽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鲁杏茹 智文博 +2 位作者 吕静 曾贝贝 李带根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1,共8页
为提高弹性蛋白肽(elastin peptide,EP)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该研究通过酶解联合微生物(副干酪乳杆菌YYS-K1)发酵制备弹性蛋白肽(elastin peptide by enzymolysis combined with microbial fermentation,EMEP),以单一蛋白酶解制备EP为... 为提高弹性蛋白肽(elastin peptide,EP)的理化性质与功能特性,该研究通过酶解联合微生物(副干酪乳杆菌YYS-K1)发酵制备弹性蛋白肽(elastin peptide by enzymolysis combined with microbial fermentation,EMEP),以单一蛋白酶解制备EP为对照,比较EMEP和EP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EMEP的糖胺聚糖的含量较EP提高了约1.73倍;两种EP中氨基酸组成和必需氨基酸占比无明显差异,而EMEP中的Gly和Leu含量占比明显高于EP;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EMEP中<1000 Da肽段占比为89.37%,单一酶解制备的EP占比为89.19%。抗氧化结果表明,两种EP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在质量浓度为40 mg/mL时,EMEP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较EP分别提高29.59%、2.74%和8.45%;EP与EMEP均表现出良好的功能特性,其中质量浓度为40 mg/mL的EMEP可有效抑制白蛋白变性、AGEs生成以及胰脂肪酶和弹性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2.11%、70.14%、81.14%和83.33%,与单一蛋白酶解EP相比分别提高20.25%、12.66%、81.14%和20.85%。总之,酶解联合微生物发酵制备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EP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为开发高质量的弹性蛋白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蛋白肽 酶解联合微生物发酵 蛋白酶解 抗氧化活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麦多酚的抗氧化及降脂能力差异研究
2
作者 雷月馨 程张晨 +2 位作者 陈瑾 贺禹丰 肖香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0,共11页
分别采用微生物(植物乳植杆菌dy-1)发酵和酶法(硫酸酯酶)水解制备大麦多酚,解析其酚类化合物组分,并从抗氧化及降脂能力两方面研究不同酚类化合物组分对大麦多酚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大麦多酚和发酵大麦多酚的总酚含量分别为78... 分别采用微生物(植物乳植杆菌dy-1)发酵和酶法(硫酸酯酶)水解制备大麦多酚,解析其酚类化合物组分,并从抗氧化及降脂能力两方面研究不同酚类化合物组分对大麦多酚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大麦多酚和发酵大麦多酚的总酚含量分别为78.35μg GAE/mL和146.56μg GAE/mL。在这两种大麦多酚中,香草醛、苯甲酸、2,4-二羟基苯甲酸、表儿茶素和水杨酸等组分的绝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酚含量相同的条件下,香草醛、绿原酸和没食子酸是酶解大麦多酚的特征组分,而苯甲酸、3,4-二甲氧基苯甲酸和表儿茶素是发酵大麦多酚的特征组分。相较于酶解大麦多酚,发酵大麦多酚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36.8%和13.3%。在20μg GAE/mL总酚含量下,发酵大麦多酚和酶解大麦多酚均能有效减少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脂肪累积,并使甘油三酯(TG)含量分别降低23.3%和27.9%。此外,两种大麦多酚均能促进秀丽隐杆线虫的运动行为,加速其脂质消耗,并通过抑制SBP-1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发挥降脂作用,其中酶解大麦多酚对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的抑制更加显著(P<0.05)。因此,在总酚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大麦多酚的组分差异显著影响其抗氧化和降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 酶法水解 大麦多酚 抗氧化能力 降脂能力 秀丽隐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隆洋 闵伟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甲硫氨酸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现行的化学合成甲硫氨酸产物为外消旋混合物,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与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相比,不具备可持续性。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可分为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科... 甲硫氨酸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诸多领域,其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现行的化学合成甲硫氨酸产物为外消旋混合物,且对环境污染严重,与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相比,不具备可持续性。生物技术生产甲硫氨酸可分为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科研人员一直尝试阐明甲硫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并进行高产菌株的选育,但由于其合成途径复杂,尚未获得适用于工业生产的菌株。对于现有菌株,深入研究甲硫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扩大甲硫氨酸向胞外的输出量、对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都是有效提高甲硫氨酸产量的途径。酶法生产甲硫氨酸可分为异构体拆分和化合物酶解,其中利用微生物酶实现D型向L型的转化更有助于增加L-甲硫氨酸得率;最新的化合物酶解法结合了基因工程及酶的固定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也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甲硫氨酸生产近况,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发酵法、酶法及二者相结合生产甲硫氨酸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甲硫氨酸的发酵生产特点,提出变构抑制的解除、复合硫源的应用及关键酶的稳定性三方面的问题及建议。鼓励将酶法与发酵法相结合,并提倡通过酶解植物蛋白获得甲硫氨酸的研究,以实现低成本、低污染、高产量、高纯度的甲硫氨酸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 生物技术 微生物发酵 酶法生产 异构体拆分 化合物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秸酶解和沼气发酵臭氧氨水联合预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殿龙 艾平 张衍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5-301,共7页
对稻秸进行了臭氧氨水联合预处理提高酶解糖化和沼气发酵效率的实验研究,探索了臭氧氨水联合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降解、单糖质量浓度、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沼气发酵气体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氨水两步预处理进一步强化了脱木质素能力,... 对稻秸进行了臭氧氨水联合预处理提高酶解糖化和沼气发酵效率的实验研究,探索了臭氧氨水联合预处理对木质纤维素降解、单糖质量浓度、还原糖质量浓度和沼气发酵气体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氨水两步预处理进一步强化了脱木质素能力,有效提高了稻秸酶解糖化效率和沼气发酵产气率,增强了纤维降解利用率。酶解过程中,随着臭氧用量的增加,葡萄糖质量浓度先增加后降低,臭氧用量0.75 g/g时葡萄糖质量浓度最高,为36.92 g/L;氨水浸泡时间越长,还原糖质量浓度越高,氨水浸泡6 h的还原糖质量浓度为60.51 g/L。因此,酶解的适宜臭氧氨水联合处理条件为臭氧用量0.75 g/g和氨水浸泡时间6 h。对于沼气发酵,臭氧用量1.0 g/g和氨水浸泡时间9 h获得了较高甲烷产率,为165.39 mL/g,有效提高了稻秸产气效率和木质纤维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秸 臭氧氨水联合预处理 酶解糖化 沼气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解耦合微生物发酵制备海藻生物有机液肥的研究
5
作者 亓守贺 李昊远 +2 位作者 张恒 孔凡克 曲威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20-24,30,共6页
为了开发海洋生物质资源,以大型海藻为原料,利用生物法制备海藻有机液肥,采用复合酶解耦合微生物发酵法,研究了影响酶解效率的pH、温度、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并利用正交试验获得复合酶解海藻的优化工艺参数。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海... 为了开发海洋生物质资源,以大型海藻为原料,利用生物法制备海藻有机液肥,采用复合酶解耦合微生物发酵法,研究了影响酶解效率的pH、温度、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并利用正交试验获得复合酶解海藻的优化工艺参数。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海藻细胞内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海藻酶解液进一步发酵,获得最适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复合酶解耦合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海藻肥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pH 6.5、酶解温度65℃、酶添加量5%、酶解时间8 h。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海藻酶解液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6 h、微生物菌剂接种量0.3%、发酵装瓶量40 mL/100 mL、发酵温度45℃、发酵初始pH 6.5。经种子萌发试验,复合酶解耦合微生物发酵制备的海藻液肥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海藻 复合酶解 微生物发酵 耦合工艺 海藻有机液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