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应链视角下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赵亮 贺政纲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1-811,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产业部门CO_(2)排放数据,建立了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路径分解。研究分别从碳排放强度、中间需...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和各产业部门CO_(2)排放数据,建立了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在供应链视角下对中国交通运输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路径分解。研究分别从碳排放强度、中间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3个影响因素角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总体上看,在研究年限内,CO_(2)排放的变化量越来越大,其中最终需求的正向影响最大,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2)研究发现了供应链中的4个主要产业部门,其排放及增长量均较大;(3)研究确定了排放变化量较大的供应链,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且主要供应链具有向一层路径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交通运输业 供应链 二氧化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结构路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监测数据的PMF源解析数据输入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牛明芬 商莹 +4 位作者 王镜然 周强 陈欣 王颜红 柴美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2-2431,共10页
为探究数据输入量的变化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以上海某工业区的大气重金属高通量监测数据为例,按不同数据量将监测数据分别输入至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中,通过考察模型中Q理论值(Qtheo)与Q计算值(Qt... 为探究数据输入量的变化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以上海某工业区的大气重金属高通量监测数据为例,按不同数据量将监测数据分别输入至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中,通过考察模型中Q理论值(Qtheo)与Q计算值(Qtrue)的接近程度、源分类以及源贡献与研究区污染源分布特点的吻合情况,分析数据输入量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域大气重金属污染受工业生产主导(64.44%),其次是扬尘(19.60%)和交通运输(15.96%)。通过对数据量的考察,发现输入量为60~120时能够得出研究区域的污染源数量与贡献率,但考虑到测试成本、获取数据的时间,认为输入量为60~80时,也能得出合理的源解析结果。短期高通量的分钟级数据集,有益于PMF模型输出高精密度、高时效性的源解析结果,是解决应急污染监控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大气重金属污染物 高通量监测数据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 数据输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伟 蒋洪强 +2 位作者 王金南 毕军 张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我国环保投入的逐年增加为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但环保投入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在2007年国家42部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编制了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并构建了环保投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我国环保投入的逐年增加为强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但环保投入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在2007年国家42部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编制了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并构建了环保投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模型,将环保运行费和环保投资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对宏观经济各指标各行业的经济影响,并分解到省级层面。结果显示:1"十一五"期间环保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就业等经济社会贡献作用,五年期间对国民经济总产出、GDP、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影响分别为102 043亿元、29 457亿元、12 563亿元、1 324万人次,且以间接影响和诱发影响占较大比重,表明环保投入具有较强产业波及效应。2经济影响存在明显行业差异,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农林牧渔业、环境服务业、建筑业等与环保投入直接相关的行业受益较大。但与此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表明环保治理活动自身带来的资源环境负担在中国现有产业结构情况下仍不可避免。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需要寻求更加清洁的治理技术。3经济影响区域差异明显,受益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于广东、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东部沿海及中部发展较好地区,而受益较小的省份大多位于西部及边远地区。总体来看,鉴于当前我国环境治理投入仍不能满足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适当加大环保投入不但能够取得环境效应,同时也可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投入 环保投资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 宏观经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机理与贡献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蒋洪强 曹东 +1 位作者 王金南 过孝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i007,共5页
在界定环保投资概念及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环保投资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借鉴环境经济投入产出的基本思想,构建了环保投资对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模型,主要包括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并对... 在界定环保投资概念及范围的基础上,根据环保投资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借鉴环境经济投入产出的基本思想,构建了环保投资对经济贡献的投入产出模型,主要包括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投资 投资乘数 投入产出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20
5
作者 谭志雄 张阳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本文基于199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到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排放呈负相关。从地区角度来看,意味着我国财政分权度高... 本文基于199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到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排放呈负相关。从地区角度来看,意味着我国财政分权度高的东部地区拥有充足的环境治理资金,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并减少环境污染。此外,随着东部地区大部分污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环境污染排放量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财政分权度较低的中西地区财政资金相对匮乏,企图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以发展经济会因为高负荷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而难以实现。从环境污染性质来看,研究发现前一期污染排放与当期污染排放呈正相关,即环境污染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过程,而合理的财政分权可以促使当地政府及时治理当期污染,从而避免环境污染的"棘轮效应",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也相应影响了环境污染排放。研究表明,扩大出口会加速环境污染排放,而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排放。因此,引进国外先进的最终产品不仅可以替代国内生产的污染,而且其带来的技术效应与示范效应会加快出口部门转型,推动绿色生产。研究还发现,消费并不会导致环境污染排放增加,因此不能"因噎废食"地抑制消费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外,资本存量的增加将促进环境污染排放,并且资本投入比重变化的速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地方政府应该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环境污染 投入产出模型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研究 被引量:166
6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李小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2,共8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绿色高效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反映城市经济增长、社会效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效率体系,并利用DEA作为工具来监测长江经济带...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绿色高效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反映城市经济增长、社会效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效率体系,并利用DEA作为工具来监测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效率。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是有逐步改善的趋势。将城市绿色综合效率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技术效率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绿色城市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长江经济带城市要改变目前效率低下的现状关键在于提高技术效率,推进城市的创新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对投入产出的冗余度与不足度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低效率的根源。从资源投入的冗余度来看,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技术>资本>水资源,长江经济带资源利用率低,存在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加快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应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从期望产出不足度来看,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长江经济带目前总体发展模式还是追求经济产出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经济运行的质量与社会效益。绿色效率不高主要集中在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过度排放方面,其中环境问题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提高绿色效率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共同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改革创新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环境保护市场化,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治理,这关系着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的提高与生态文明示范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资源环境约束 投入产出 绿色效率 DEA-undesirable output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蒋洪强 曹东 +1 位作者 於方 过孝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6-221,共6页
在界定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的概念基础上,根据环保投资与治理费用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借鉴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基本思想,构建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模型,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和污染治理运行费用对经济的影响模型... 在界定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的概念基础上,根据环保投资与治理费用作用于经济的原理,借鉴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基本思想,构建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模型,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和污染治理运行费用对经济的影响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模拟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 环保投资 运行费用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废物管理行业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曾光明 袁兴中 +4 位作者 张盼月 曾北危 郭怀成 GordonG.H.Huang L.Hemelaar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256,共4页
论述了在固体废物管理行业中应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依据;研究了固体废物管理行业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建模、展开及其预期的结果;并以长沙市为例讨论其应用模型的结果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区域经济和环境关系。
关键词 环境 投入产出模型 环境分析 固体废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含碳测算的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金田 董博 许冬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5,共8页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5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并对相应的贸易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碳污染转入国,且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金属产品制造业等少数几个高隐含碳排放产业,而这样的贸...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5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并对相应的贸易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碳污染转入国,且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金属产品制造业等少数几个高隐含碳排放产业,而这样的贸易结构不利于降低碳排放。为改善现有的贸易结构,给出以下建议:鼓励发展碳污染转出产业以及因贸易而存在少量碳污染转入但顺差额较高产业的贸易;限制因贸易而导致大量碳污染转入且顺差额较低甚至是逆差产业的贸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结构优化 隐含碳测算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与污染减排——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原毅军 贾媛媛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9,共9页
近些年,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衡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影响的效应,本文采用2007年和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了14部门环境投入产出表,将完全排放系数分解为技术进步... 近些年,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产生了显著影响。为了衡量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影响的效应,本文采用2007年和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了14部门环境投入产出表,将完全排放系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变动效应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大于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整个污染减排的作用最为积极和显著。但技术进步的影响始终是有限的,在"十二五"期间和以后发展中,应更加重视产业结构变动对污染减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变动 污染减排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框架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康蕾 宋周莺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68-1877,共10页
基于投入-产出研究框架,分别采用传统SBM模型、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分析2000—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及两阶段系统下的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以期全面刻画中国各省的投入产出效率,并提出相关政策... 基于投入-产出研究框架,分别采用传统SBM模型、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及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分析2000—2015年中国各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生态效率及两阶段系统下的资源生产率和环境效率,以期全面刻画中国各省的投入产出效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①中国资源生产率总体呈东-中-东北-西逐渐下降的格局。②考虑环境约束后,不同省市生态效率排名变动情况不同,反映出环境污染对区域投入产出效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③大部分省区市的资源生产率、环境效率非均衡特征明显,且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除京津外普遍呈资源生产率较高而环境效率较低,东北地区资源生产率中等偏高、环境效率中等偏低,中部资源生产率中等偏低、环境效率显著偏低,西部资源生产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环境效率水平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效率 生态效率 资源生产率 环境效率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入产出模型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铭锋 陈帆 +1 位作者 于仲鸣 杨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39,49,共4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适用于规划环评的两种投入产出模型,然后探讨了其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重点分析了其应用的技术路线,同时指出在应用时需要加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资源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区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其失衡度分析——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2期11-19,共9页
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7—2007年北京国内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及其构成、行业分布和失衡度。结果表明:历年北京均是国内贸易隐含碳的净调入方;1997年、2002年北京是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净出口方,但2007年逆转为净进口方;北京一半以上的调出... 采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7—2007年北京国内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及其构成、行业分布和失衡度。结果表明:历年北京均是国内贸易隐含碳的净调入方;1997年、2002年北京是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净出口方,但2007年逆转为净进口方;北京一半以上的调出和出口隐含碳都是为满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中间投入而排放的,多半以上的调入和进口隐含碳是为满足本地最终需求而排放的;北京的国内外贸易隐含碳失衡现象严重,失衡度行业主要是原料、燃料及其加工型行业和轻型装备制造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碳 碳失衡 环境负荷 投入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56
14
作者 吕越 吕云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1-100,共10页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刻画了2001—2009年间我国14个工业行业与全球38个主要国家间的价值链嵌入度和贸易隐含碳排放程度,并实证研究了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全球价值链嵌入会显著减少工业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刻画了2001—2009年间我国14个工业行业与全球38个主要国家间的价值链嵌入度和贸易隐含碳排放程度,并实证研究了我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全球价值链嵌入会显著减少工业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但是参与价值链会加剧污染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通过参与国际分工给中国的环境造成恶化效应,反而促进了环境的改善。此外,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改善效应更强。其次,分位数回归发现随着价值链嵌入程度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环境污染的改善效应表现得更为突出。最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环境的改善效应主要来源于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的积极作用,全球价值链后向嵌入则会提高行业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也就是说,提高中国中间品间接出口的比重将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但国内增加值率的下降将恶化我国的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碳排放 投入产出模型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投入强度、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东 李金叶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5-160,共6页
绿色经济效率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衡量指标。在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2007-2017年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研究了R&D投入强度和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回归结... 绿色经济效率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衡量指标。在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2007-2017年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研究了R&D投入强度和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R&D投入强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但是通过互动机制分析发现,两者交互效应均在1%水平上显著,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通过R&D投入强度的作用由负转正,R&D投入强度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通过环境规制作用后仍然显著为正,同时增加R&D投入强度和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投入强度 环境规制 绿色经济效率 非期望产出 超效率S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投入、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基于2008—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40
16
作者 高萍 王小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99,共7页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运用DEA模型对2008-2015年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整体低于东部地区,且创新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偏低。以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模型,得...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运用DEA模型对2008-2015年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整体低于东部地区,且创新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纯技术效率偏低。以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整体而言,政府行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没有明显的正向作用;(2)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低于0.5的区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效率高于0.5的区域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一般(0.5~0.8)的区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对效率低和高的两类区域有负向影响。由此可见政府应该增加对效率低的区域的节能环保支出,加强对效率一般的区域的环境规制,从而有效促进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财政投入 环境规制 DEA模型 TOBIT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环境规制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环境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可茂 席利卿 彭开丽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8,共13页
中国园艺产品向来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品,而随着国外环境规制水平的普遍提高,本国的出口量出现了连年下滑,过去一味强调成本竞争力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本文以行业污染未支付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产品价格的增幅... 中国园艺产品向来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传统产品,而随着国外环境规制水平的普遍提高,本国的出口量出现了连年下滑,过去一味强调成本竞争力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本文以行业污染未支付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替代变量,以产品价格的增幅来衡量国际竞争力受影响的程度,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强环境规制对中国主要园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2005年以来产品价格涨幅逐年有所提高,茶叶及蔬菜类的增幅最为显著,分别达到8%与7%以上;水果类(落叶水果、亚热带水果、柑桔类)及瓜果类等产品的增幅在5%~7%左右;此外,分地区产品价格增幅的测算对外向型农业规划调整有参考意义。因此,强环境规制对园艺产品的价格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未来为了扩大园艺产品的出口,必须在强环境规制下提升园艺产品的品质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环境规制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园艺产品 出口竞争力 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省际转移研究--基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兰天 韩玉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106,共13页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省际碳转移问题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利用最新编制的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尝试从对外贸易与省际贸易两个维度考察中国31个省份的碳排放转移,并在分析不同省份对外贸易碳...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及省际碳转移问题对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利用最新编制的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尝试从对外贸易与省际贸易两个维度考察中国31个省份的碳排放转移,并在分析不同省份对外贸易碳排放流动关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省际碳转移方向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从中国31个省份碳排放转移模式来看,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由对外贸易引起的净碳流入可通过省际贸易向外转移,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内陆省份间的碳转移是由省际贸易主导;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呈净流入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的工业制成品隐含碳含量较高,而省际碳转移则主要集中于初级产品贸易;从测算结果来看,大多数省份进出口产品的碳贸易条件CTT>1,表明比进口更为“肮脏”的出口结构不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省际碳贸易条件以及碳排放强度的显著差异是影响各省份碳转移流向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加快推进省际合作碳减排机制建设,将有助于外贸低碳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 碳转移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碳贸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环境成本及驱动因素——基于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静 张淑安 刘丽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6-93,共8页
在居民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后,如何引导其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效应,是决定经济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探究了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变... 在居民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后,如何引导其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效应,是决定经济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估算了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探究了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变化的规律及原因,并检验环境恩格尔假说。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规模占全国40%左右,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人均消费含污量则相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含污量的增加主要是规模效应引起的,效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规模效应;投入效应的作用较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含污量大体呈反向关系,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环境恩格尔假说的成立。研究对于改善个人消费形态、鼓励可持续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模型 城镇居民消费含污量 结构分析法 环境恩格尔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时空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鲍超 徐牧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72-1783,共12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为此,构建了投入产出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ME-DEA模型、Mann-Kendall趋势检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为此,构建了投入产出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ME-DEA模型、Mann-Kendall趋势检验、空间变异系数等方法,对西北地区2000—2017年投入产出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投入产出总体效率由0.883波动上升至0.975,始终在低水平范围内徘徊,而且整体呈不显著提高态势,仅43.33%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2)社会经济效率由0.984波动上升至1.079,由低水平过渡至中等水平,整体呈显著提高态势,但仅40.00%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3)资源环境效率由0.807波动上升至0.897,始终属于低水平,整体呈不显著提高态势,仅31.67%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4)投入产出总体效率长期呈现低水平和中水平广泛分布而中高和高水平零星分布格局,社会经济效率由低水平广泛分布向各类型基本均衡分布的格局演变,资源环境效率呈现低水平和中水平占绝对主导而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偶有出现格局。因此,西北地区应建立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良性交互耦合机制,重点补足资源环境效率短板,同时因地制宜施策,促进投入产出效率均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效率 社会经济效率 资源环境效率 ME-DEA模型 综合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