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食同源理论及其在航天营养健康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董海胜 臧鹏 +5 位作者 陈军丽 陈朴 杜秉健 武晓瑞 兰海云 吴斌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399,共7页
载人航天飞行中面临的重力场变化、辐射、狭小空间孤闭隔离、噪声及生物节律变化等航天特因环境给维持航天员机体营养健康带来了挑战。根据载人航天实践,综述了航天特因环境下机体适应性变化,阐述了药食同源在航天营养健康保障中的应用... 载人航天飞行中面临的重力场变化、辐射、狭小空间孤闭隔离、噪声及生物节律变化等航天特因环境给维持航天员机体营养健康带来了挑战。根据载人航天实践,综述了航天特因环境下机体适应性变化,阐述了药食同源在航天营养健康保障中的应用预先研究现状,分析并提出了药食同源在支持未来载人深空探测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药食同源 生物节律 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子膜的尿残液膜蒸馏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张非凡 张良长 +3 位作者 薛玉荣 李森 田科 吴志强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8-69,共12页
针对尿残液强酸强腐蚀性、物质含量高的特点,开发以质子膜为介质的间接加热气扫式膜蒸馏技术,完成尿残液的水分回收,以进一步提高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水资源闭合度.对比研究了7种质子膜材料的气相和液相两种接触模式下的蒸馏速率,获得质... 针对尿残液强酸强腐蚀性、物质含量高的特点,开发以质子膜为介质的间接加热气扫式膜蒸馏技术,完成尿残液的水分回收,以进一步提高空间站环控生保系统水资源闭合度.对比研究了7种质子膜材料的气相和液相两种接触模式下的蒸馏速率,获得质子膜材料的主动吸水、水分传输和尿残液耐受能力等特性.建立了尿残液液相接触模式下的传质传热理论模型,考察了质子膜厚度、尿残液物质浓度、进气流量、进气湿度和进气温度等5个主要变量对蒸馏速率的影响规律,其中进气湿度对蒸馏速率有着相对较大的影响.理论计算所得蒸馏速率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8%,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尿残液水分回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膜 传热传质 环控生保 尿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航天生活废水效能研究
3
作者 詹承博 张良长 +2 位作者 薛玉荣 艾为党 董文艺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与长期地外飞行产生废水的处理需求,构建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以探究该工艺对含尿液与卫生废水的模拟航天废水的处理效能。通过为期376 d的连续试验,开展了反应器启动和驯化,对含不同体积分数尿液的生活废水、... 针对未来星球基地与长期地外飞行产生废水的处理需求,构建了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以探究该工艺对含尿液与卫生废水的模拟航天废水的处理效能。通过为期376 d的连续试验,开展了反应器启动和驯化,对含不同体积分数尿液的生活废水、飞行阶段废水的处理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尿液体积分数10%的生活废水,MABR稳定运行时可实现97%的总有机碳(TOC)去除率,以及83%的总氮(TN)去除率;对尿液体积分数40%的生活废水,可实现99%的TOC去除率,以及92%的总氮去除率;对飞行阶段废水,可实现98%的TOC去除率,以及65%的总氮去除率。从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检测到丰富的反硝化细菌以及少量厌氧氨氧化菌。经历驯化后,MABR在286 d内对航天生活废水中碳、氮保持了较高的去除率,从而初步验证了该工艺应用于载人航天生活废水处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BR 星球基地生活废水 生物脱氮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低压环境下植物养分吸收与生长特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贾林巍 唐永康 +3 位作者 田科 艾为党 徐波 张聪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8,共8页
针对月球/火星基地大气压控制一般低于标准大气压(101 kPa)的要求,开展低压环境下植物的养分吸收与生长特性研究有助于对低压下植物的生长差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内建立更完善的植物单元体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针对月球/火星基地大气压控制一般低于标准大气压(101 kPa)的要求,开展低压环境下植物的养分吸收与生长特性研究有助于对低压下植物的生长差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内建立更完善的植物单元体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低压植物培养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低压植物养分吸收与动力学特性的差异,以及对植物生长状态、生物量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未来的低压植物实验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 低压 植物培养 养分吸收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基坑变形及环境影响分析方法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共25页
随着基坑规模日益增大以及邻近环境设施愈加复杂,合理评估并控制基坑变形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成为软土基坑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对软土深基坑变形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统筹考虑安... 随着基坑规模日益增大以及邻近环境设施愈加复杂,合理评估并控制基坑变形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成为软土基坑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对软土深基坑变形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统筹考虑安全与经济的前提下,提出了软土深基坑环境保护等级和变形控制指标,为基坑周边不同类型环境设施的保护提供了依据。其次,系统建立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基坑变形影响简化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土体小应变特性的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计算分析方法以及确定全套小应变本构模型参数的实用方法,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针对承压水降水影响难以准确量化评估的难题,提出了根据群井抽水试验反演确定关键水文地质参数并评估深层承压水降水对地层和环境变形影响的计算方法,满足了复杂地层承压水降水影响分析的工程需求。此外,还提出了包括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加固、混凝土支撑主动变形控制、承压水控制超深隔渗帷幕等绿色、低碳、环境低影响的基坑变形控制新技术。成果在全国大量工程中成功应用,促进了软土深基坑工程全过程变形影响精细化分析和系统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深基坑 变形控制 环境影响 承压水降水 小应变本构模型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超深隔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支援机器人安全控制标准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
6
作者 崔龙国 朱洪艳 +2 位作者 龚庆 赵瑞斌 程佳龙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0期73-78,共6页
生活支援机器人的出现缓解了老年人基础护理及弱势群体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供需矛盾,随着生活支援机器人的逐渐普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安全控制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在对生活支援机器人定义及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活支援机... 生活支援机器人的出现缓解了老年人基础护理及弱势群体生活服务等领域的供需矛盾,随着生活支援机器人的逐渐普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安全控制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在对生活支援机器人定义及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活支援机器人在安全控制方面的标准现状,总结并提炼了生活支援机器人在应用技术、社会伦理、安全标准、管理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制定完善生活支援机器人相关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支援机器人 安全控制 标准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在海洋馆生物维生系统中的应用
7
作者 陶伟 姜东岳 高正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目前,国内的海洋馆水质检测基本上仍处于人工取样、化学分析的人工监测阶段,其耗时费力并且需要配备人员进行全天候的观察和人工操作。该文提出的自动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数值输出快而精确,并且可以实现对饲养的海洋生物进行... 目前,国内的海洋馆水质检测基本上仍处于人工取样、化学分析的人工监测阶段,其耗时费力并且需要配备人员进行全天候的观察和人工操作。该文提出的自动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数值输出快而精确,并且可以实现对饲养的海洋生物进行24 h全过程的连续或适时监测,并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自动启动相关设备进行干预以改善饲养水体质量。对于预防极端气候造成极端水质物理指标及各水环境因子综合的病害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使养殖的海洋生物规避生病和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馆生物维生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 自动控制 传感器 水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多应力加速寿命方法研究
8
作者 任志刚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
电子制动控制单元作为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用于对制动控制信号的处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列车制动控制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为满足30年动车组设计寿命要求,评估其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产品寿命,需要通过对其结构、使用... 电子制动控制单元作为轨道车辆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用于对制动控制信号的处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列车制动控制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转。为满足30年动车组设计寿命要求,评估其在复杂工作环境下的产品寿命,需要通过对其结构、使用工况和失效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加速寿命试验,激发电子制动控制单元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模式进行寿命分析。通过针对电子制动控制单元循环多应力加速试验方法的研究,实现对现有电子制动控制单元的寿命评估的有效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制动控制单元 加速寿命 多应力加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浓缩-RO工艺处理空间站尿液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于涛 马军 +1 位作者 张立秋 张吉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7-569,584,共4页
尿液废水的处理是空间站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以尿液为分析目标,考察了单/多级冷冻浓缩对尿液的预处理效果,以及反渗透膜对融冰的深度处理效果,并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冷冻浓缩能高效地去除尿液中各种杂质,仅经... 尿液废水的处理是空间站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以尿液为分析目标,考察了单/多级冷冻浓缩对尿液的预处理效果,以及反渗透膜对融冰的深度处理效果,并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冷冻浓缩能高效地去除尿液中各种杂质,仅经单级处理,即可去除原尿液97%以上的氨氮、有机物和91%以上的盐;反渗透装置对进水中的盐和氨氮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各级融冰经反渗透膜过滤后,出水水质均可满足杂用水的水质标准;综合考虑能耗和出水水质,认为两级冷冻浓缩与反渗透的组合工艺更能体现该工艺高效低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尿液 冷冻浓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CFD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付仕明 徐小平 +1 位作者 李劲东 潘增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通风系统,建立了某型空间站座舱和送风设备的CFD模型。基于这些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获得了舱内空气在不同流量,不同散流器送风方向和不同散流器布置方式等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简要分析了空间站向飞船提供热支持时,舱... 为了设计一个合适的通风系统,建立了某型空间站座舱和送风设备的CFD模型。基于这些模型,采用k-ε湍流模型获得了舱内空气在不同流量,不同散流器送风方向和不同散流器布置方式等条件下的流速分布,简要分析了空间站向飞船提供热支持时,舱间通风对舱内空气速度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散流器的送风方向对流速的分布影响很大,45度进风方式的流速分布明显优于30度的进风方式;(2)推荐的三种散流器布置方式均可以获得满意的流速分布,关键是能否根据不同的空气流量提供合适的散流器出口速度;(3)设计合理的舱间通风能够改善舱内空气流速的分布;(4)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该型空间站通风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CFD 通风系统 温湿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乘员睡眠区二氧化碳聚集现象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付仕明 徐小平 +1 位作者 李劲东 潘增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3-526,共4页
为了分析乘员在没有良好通风的压力舱内停留时,呼出CO2的聚集过程并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医学危害,建立了乘员在特定空间站睡眠舱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乘员在睡眠区的呼吸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模拟中乘员的CO2呼出浓度和肺通气量根据生... 为了分析乘员在没有良好通风的压力舱内停留时,呼出CO2的聚集过程并评估其可能导致的医学危害,建立了乘员在特定空间站睡眠舱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对乘员在睡眠区的呼吸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模拟中乘员的CO2呼出浓度和肺通气量根据生理实验随CO2吸入浓度变化.通过模拟给出了睡眠区典型位置处CO2分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提出了无通风条件下乘员在睡眠区停留的最大容许时间,睡眠区CO2浓度监测仪的布置原则和类似情况下为保障乘员生命安全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二氧化碳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集成ECLSS/TCS试验综述 被引量:14
12
作者 付仕明 裴一飞 郄殿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0年第4期447-451,404,共5页
空间站集成eclss/tcs(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热控系统)试验是一种系统级常压试验,用于单舱或多舱整体性能的鉴定和验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环境试验标准,以及国际空间站计划中美国、欧洲及日本的集成eclss/tcs试验发展情况,主要... 空间站集成eclss/tcs(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热控系统)试验是一种系统级常压试验,用于单舱或多舱整体性能的鉴定和验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环境试验标准,以及国际空间站计划中美国、欧洲及日本的集成eclss/tcs试验发展情况,主要包括试验项目、试验功能及试验平台组成等.根据国际空间站集成eclss/tcs试验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发展该项试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环境试验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热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内红萍供氧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敏 邓素芳 +2 位作者 杨有泉 黄毅斌 刘中柱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9,共7页
研究红萍载人供O_2特征,为红萍生物部件进行系统总体地面模拟试验及空间应用奠定基础,构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密闭试验舱和红萍栽培装置,在"红萍-鱼-人"共存情况下,测定密闭舱内O_2,CO_2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单位重量的鱼... 研究红萍载人供O_2特征,为红萍生物部件进行系统总体地面模拟试验及空间应用奠定基础,构建了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密闭试验舱和红萍栽培装置,在"红萍-鱼-人"共存情况下,测定密闭舱内O_2,CO_2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单位重量的鱼耗O_2量为0.0805~0.0831 L·kg^(-1)·h^(-1),排放CO_2量为0.0705~0.0736 L·kg^(-1)·h^(-1);试验志愿者耗O_2量19.71 L·h^(-1),呼吸释放CO_2量18.90 L·h^(-1).人工光照保持7000~8000 lx条件下,红萍的光合作用与人和鱼的呼吸作用相辅相成,舱内O_2,CO_2浓度趋于平衡.密闭舱内CO_2浓度升高对促进红萍群体净光合效率有明显效果,红萍光合放O_2能力很强,能有效促使密闭舱内O_2,CO_2浓度朝着有利于人生存的环境方向平衡,进而验证了红萍的空间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红萍 载人 供氧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仕明 李劲东 潘增富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3-687,共5页
为了某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分析了该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了空间站上空气的热湿源,安排了不同乘员的活动程序;根据密封舱内空气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导出了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六种情况下的... 为了某空间站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操作,分析了该子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了空间站上空气的热湿源,安排了不同乘员的活动程序;根据密封舱内空气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导出了温湿度控制子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最后给出了六种情况下的动态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该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如果载荷(特别是湿载荷)能用连续函数的形式来表示可以使分析结果更好;2)在该空间站的温湿度控制中宜采用主动温度控制策略而不是主动湿度控制;3)密封舱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空气温度有利于保持较低的相对湿度;4)当空间站向对接飞船供应热空气时,可能会使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而导致舱内的水蒸汽发生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度控制 空间站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小白鼠”二元生态系统气体交换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艾为党 郭双生 +2 位作者 董文平 秦利锋 唐永康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6期510-516,共7页
为探讨"微藻-小白鼠"二元生态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规律,进一步评价空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地面试验样机生产螺旋藻的能力,开展了螺旋藻和小白鼠的整合试验研究。将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和动物活动室组成气路闭环系统,试验期间... 为探讨"微藻-小白鼠"二元生态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规律,进一步评价空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地面试验样机生产螺旋藻的能力,开展了螺旋藻和小白鼠的整合试验研究。将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和动物活动室组成气路闭环系统,试验期间连续监测系统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小白鼠的活动状况、藻液p H变化以及藻体浓度含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螺旋藻生长良好,系统闭环后促进了藻体的生长;从小白鼠的体征来看,小白鼠生活正常,但对小白鼠的生理影响还需深入研究。螺旋藻和小白鼠间能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完全交换,螺旋藻具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碳和放氧能力,可作为未来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重要生物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气体交换 氧气 二氧化碳 微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代谢耗氧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冯红旗 董文平 +2 位作者 刘力涛 王康 杨京松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6期503-509,共7页
利用沸石分子筛对氧气和氮气选择性吸附的特性,提出了分子筛吸附-解吸模拟密封舱内人体消耗氧气的方法,研制了能够模拟5人耗氧量的试验装置,并对装置的富氧气体氧浓度、密封舱内气体成分吸附情况、耗氧模拟精度及补氮气功能等进行了测... 利用沸石分子筛对氧气和氮气选择性吸附的特性,提出了分子筛吸附-解吸模拟密封舱内人体消耗氧气的方法,研制了能够模拟5人耗氧量的试验装置,并对装置的富氧气体氧浓度、密封舱内气体成分吸附情况、耗氧模拟精度及补氮气功能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经环控生保系统集成性能试验的使用考核,装置出口富氧气体氧浓度可达93%以上,耗氧模拟精度优于5%,基本不消耗密封舱内的其它气体成分,能够较好地模拟人体对氧气的消耗。结果表明:分子筛耗氧模拟方法精度高,对密封舱内气体成分影响小,装置工作稳定性好,适用于长期载人航天任务中密封舱环境参数控制能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控生保系统 人体耗氧 分子筛 耗氧模拟装置 氧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双生 吴志强 +1 位作者 高峰 邓一兵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3期269-280,共12页
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开展长期载人深空探测和地外星球定居与开发的重要保障条件。中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走过了从概念研究、单项关键技术攻关到系统集成技术攻关的过程,以及从地面模拟试验到飞行验证的过程,... 建立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开展长期载人深空探测和地外星球定居与开发的重要保障条件。中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已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走过了从概念研究、单项关键技术攻关到系统集成技术攻关的过程,以及从地面模拟试验到飞行验证的过程,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就中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水平、当前仍存在的主要技术瓶颈问题和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综合介绍与分析,以期推动中国受控生态生保技术深入发展,尽快满足载人深空探测对环控生保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而发挥参考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技术 概念论证 系统集成技术 发展现状与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螺旋藻藻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艾为党 郭双生 董文平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6期58-63,共6页
以目前应用较多的7个螺旋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摇床培养的方式,在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光照周期为24 h,培养温度为(30.0±1.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藻种的形态特征、生长速率、碳源利用率、营养组分... 以目前应用较多的7个螺旋藻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摇床培养的方式,在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光照周期为24 h,培养温度为(30.0±1.0)℃的条件下进行培养,通过比较不同藻种的形态特征、生长速率、碳源利用率、营养组分、光合放氧特性以及耐电离辐射能力等指标,从中筛选出满足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所需的螺旋藻藻种。实验结果表明,6号和7号藻种的各项指标比较突出,尤其是6号藻种,在生长速率、蛋白质等含量、光合放氧活性、以及抗辐射的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可作为今后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中进一步研究对象和关键生物部件候选藻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生物部件 电离辐射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简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不仅考虑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更要关注和重视发展的代价,若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分析,也可理解为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本文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控制 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任务固废处理技术初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良长 武重阳 +3 位作者 艾为党 张春艳 张平 杨国威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602,共7页
随着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展,固废处理的需求显著增强,亟须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完成不同任务场景固废处理技术的选择。在全面梳理固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涵盖等效系统质量、技术性能、技术水平和安全可靠性这4大类共10项技术指... 随着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展,固废处理的需求显著增强,亟须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完成不同任务场景固废处理技术的选择。在全面梳理固废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涵盖等效系统质量、技术性能、技术水平和安全可靠性这4大类共10项技术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采用归一化处理与权重分析方法,得到了应用于固废处理技术初步筛选的综合性量化评价指标。评价方法通过完成空间站以及星球基地两类典型任务场景下的固废处理技术适应性的定量排序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 固体废物 处理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