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的视觉疲劳影响
1
作者 宋富美 王明 +3 位作者 张艺馨 燕雨薇 李东明 张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613-9620,共8页
为探讨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过程中视觉疲劳程度的影响,以照度和色温为环境变量,设计了12种混合光照环境,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测试不同条件下受试者的眼动数据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反应速度和舒适度的测试结果,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 为探讨环境照明对安全标志识别过程中视觉疲劳程度的影响,以照度和色温为环境变量,设计了12种混合光照环境,通过眼动追踪技术,测试不同条件下受试者的眼动数据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反应速度和舒适度的测试结果,分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疲劳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照度的变化对视觉疲劳有显著影响,在低照度环境中受试者更易出现视觉疲劳;色温的变化对视觉疲劳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不同混合光照环境下,色温的变化会影响受试者的视觉舒适度,疲劳状态随之发生改变。作业环境照明条件中较为适宜的色温范围为2100~3500 K,照度范围为550~900 lx。可见企业要重视生产过程中照明条件的改善,避免因视觉疲劳而降低作业人员对安全标志的识别效率,确保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疲劳 安全标志 光照环境 眼动实验 照度 色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照明的动态控制
2
作者 包小华 黄嘉志 +3 位作者 李浚弘 沈俊 陈湘生 崔宏志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63,I0002,共9页
为降低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能耗并提升驾驶员的视觉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色温调节的隧道照明动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洞外亮度、车速、车流量和色温4个关键因素,通过亮度折减系数的动态调节,实现隧道内亮度的智能控制,并与传统分级调... 为降低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能耗并提升驾驶员的视觉适应性,提出一种基于色温调节的隧道照明动态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洞外亮度、车速、车流量和色温4个关键因素,通过亮度折减系数的动态调节,实现隧道内亮度的智能控制,并与传统分级调光法和模糊控制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级调光法虽简单易行,但缺乏动态调节能力,节能性较差;模糊控制法在部分时段存在亮度偏高及规则依赖性强的问题,节能效果一般;而色温控制法在满足照明标准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亮度水平实现节能,相比传统分级调光法,节能率高达37.1%,而模糊控制法仅为5.6%.该方法可实现色温与亮度的联动控制,在提升节能性与适应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亮度骤变带来的视觉不适和安全隐患,为隧道智能照明控制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照明 色温 亮度折减系数 模糊控制 照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前期低温寡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技术
3
作者 唐新鑫 张舟娜 +5 位作者 肖德顺 陈丽萍 王丹英 朱亦君 张晓果 徐春梅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7,64,共8页
早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给早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早稻的生长周期中,前期低温寡照常导致种子萌发受阻、幼... 早稻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稳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给早稻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早稻的生长周期中,前期低温寡照常导致种子萌发受阻、幼苗生长迟缓、分蘖数量减少以及成穗率下降,严重制约早稻的产量。本文综述了前期低温寡照对早稻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相关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耐前期低温寡照的早稻品种评价指标,总结了提高早稻耐低温寡照的栽培调控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低温寡照 生理特征 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手机的温室环境监测与补光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杜彦芳 李凤菊 +3 位作者 王建春 李扬 张雪飞 徐义鑫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为实现冬春茬温室作物的自动、智能补光,设计开发并实现了一套基于Android手机的温室环境监测与补光控制系统,用户通过手机APP不仅能够实时获取温室内的环境数据,还能够远程控制补光灯的开启、关闭。并以“京藏香”草莓为试材,通过4个... 为实现冬春茬温室作物的自动、智能补光,设计开发并实现了一套基于Android手机的温室环境监测与补光控制系统,用户通过手机APP不仅能够实时获取温室内的环境数据,还能够远程控制补光灯的开启、关闭。并以“京藏香”草莓为试材,通过4个试验重复对比了应用该系统补光对冬春茬温室草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展示和分析以及补光灯的手动和自动控制,具有性能稳定、实时性好、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等特点,而且应用该系统补光可促进草莓增产和早上市,提高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环境监测 补光控制 andROID ZIGBEE 传感器 A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5
作者 陶涛 王金龙 +3 位作者 王化东 尚策 侯甲童 肖福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8期14-17,共4页
中国农产品生产面临产量增速能否匹配人口增长、品质是否满足需求及国际竞争力不足三大问题。该文设计一款高性价比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多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协同运作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系统采用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 中国农产品生产面临产量增速能否匹配人口增长、品质是否满足需求及国际竞争力不足三大问题。该文设计一款高性价比大棚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多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协同运作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系统采用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配合执行机构精准调控环境条件,既促进农作物有机物积累又有效防控病虫害。采用无线通信技术,设计的上位机界面具备数据可视化、历史记录及手动调控功能,显著提升操作便利性。该设计为突破我国农业生产困境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优化生长环境有效应对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挑战,对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棚 温湿度 无线通信 光照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设施内畦床式栽培技术
6
作者 李婷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文结合安徽宿州萧县一家庭农场生产种植经验,总结分析了羊肚菌生长的适宜环境、设施条件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该菌栽植宜选择空气质量好,地势平缓、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要求为土质松软,弱碱性、透气性较好的砂壤土;栽培设施以日光温室... 本文结合安徽宿州萧县一家庭农场生产种植经验,总结分析了羊肚菌生长的适宜环境、设施条件以及栽培技术要点。该菌栽植宜选择空气质量好,地势平缓、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要求为土质松软,弱碱性、透气性较好的砂壤土;栽培设施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配备滴灌带和雾化装置。其设施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菇型、颜色好,种性稳定,肉质肥厚,产量较高的优良品种;进行土壤翻耕、消毒,制作外源营养料包等播种前准备工作;精细播种,覆盖黑色地膜;做好浇灌盖膜,温光调控,放营养包和催菇等播后管理工作;出菇期结合各时期要求进行管理;综合应用农业手段、物理方法、生物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有效防治菌菇生长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和病虫为害;按照“采大留小”原则适时采收,采后及时储藏或运输。本文为羊肚菌设施栽培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设施栽培 温光调控 出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舱室VDT作业光环境对视觉疲劳与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明玖 袁权静梓 +2 位作者 赵迪 白鑫 张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4-4760,共7页
研究密闭舱室中不同色温对视觉疲劳恢复的影响,以提高作业人员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在搭建的密闭舱室内设置2500 K、4000 K、6000 K三种色温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光环境,采用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Karolinska Sleepin... 研究密闭舱室中不同色温对视觉疲劳恢复的影响,以提高作业人员的舒适性和工作效率。在搭建的密闭舱室内设置2500 K、4000 K、6000 K三种色温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光环境,采用卡罗林斯卡嗜睡量表(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KSS)和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CFF)结合的方式,对25名被试人员在不同灯光环境下的疲劳程度和恢复程度进行主客观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6000 K LED灯光环境中休息后,KSS得分变化最大,表明高色温环境下主观疲劳恢复效果最佳;在2500 K LED灯光环境中休息后,KSS得分变化最小。在2500 K LED灯光环境下,CFF变化最大,表明低色温环境下客观疲劳恢复速度最快;而在4000 K LED灯光环境中,CFF变化最小,客观疲劳恢复速度最慢。根据不同的任务环境和作业需求,可以灵活选择适宜的LED灯光色温。在低色温灯光环境下休息,有助于缓解和消除视觉疲劳;在高色温灯光环境下工作,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警觉度和精神状态。未来的光环境设计应考虑这些发现,以优化密闭舱室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人体学 密闭舱室 光环境 色温 视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BP神经网络的温室环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万帆 任力生 王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99,106,共7页
由于温室环境中温湿度的调控过程存在滞后响应特性,预测温室环境变化趋势是构建温室精准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在温室预测方面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蛇优化算法(snake optimizer,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 由于温室环境中温湿度的调控过程存在滞后响应特性,预测温室环境变化趋势是构建温室精准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算法在温室预测方面精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蛇优化算法(snake optimizer,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温室环境预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15 min内温度的决定系数R^(2)为0.9564,比BP模型、HHO-BP模型分别提高14.87%、2.19%,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根误差RMSE值分别为0.4813、2.2378、0.6729;预测15 min内湿度的R^(2)为0.9821,比BP模型、HHO-BP模型分别提高13.12%、2.37%,预测指标MAE、MAPE、RMSE值分别为1.7090、2.5842、2.2838。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理想,可用于温室温湿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环境 温湿度预测 精准控制系统 蛇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温室物联网智能测控系统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章子文 梁思程 +3 位作者 张洪奇 吴勇 张大磊 柳平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针对温室环境调控中手动控制和阈值条件调控存在调控精度低、参数超调严重等问题,以设施番茄温室为例,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环境预测的精准调控策略。首先,构建专用物联网“六域”架构,采用MSP430F5438A作为主控模块,设计感知、通信等功能... 针对温室环境调控中手动控制和阈值条件调控存在调控精度低、参数超调严重等问题,以设施番茄温室为例,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环境预测的精准调控策略。首先,构建专用物联网“六域”架构,采用MSP430F5438A作为主控模块,设计感知、通信等功能模块。其次,构建SSA-LSTM预测模型实现对温室环境的精准预测,并根据模型预测结果确定环境调控策略,通过PSO-PID控制模型实现对温室风口电机的精准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SSA-LSTM预测模型的MAE降低58.52%,MAPE降低61.68%,RMSE降低63.84%。同时,相较于传统PID模型,PSO-PID控制模型的超调量降低89.99%,调节时间降低59.85%。系统经过实地部署验证,在保持种植品种和农事管理操作一致的情形下,智能调控的温室产量相较于传统温室提升约8.5%,证明了系统的有效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预测 控制模型 农业物联网 温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视觉效应的建筑室内人工光环境动态调控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阳 段中兴 赵明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1-310,316,共11页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封闭流水线车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光非视觉效应及智能优化算法的动态调光方法.首先,基于流水线车间这一建筑室内照明场景,制定了相应动态调光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LED灯具及DIAlux中的...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封闭流水线车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光非视觉效应及智能优化算法的动态调光方法.首先,基于流水线车间这一建筑室内照明场景,制定了相应动态调光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LED灯具及DIAlux中的光照模拟,建立了光照调控数学模型;其次,为提升蚁狮算法的寻优能力及鲁棒性,提出了基于PWLCM混沌映射、Levy飞行、萤火虫扰动及自适应混合变异机制的改进蚁狮算法,并利用改进蚁狮算法求解光照调控数学模型,实现了光照的最优控制;最后,设计了算法对比实验、光照调控准确度实验及光照模拟实验.实验证明,改进蚁狮算法相较于其他算法寻优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动态调光方法可将照度误差控制在5 lux以内,调光准确;动态调光方法在节能的同时有利于缓解工人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动态调控 人工光环境 非视觉效应 蚁狮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晾房环境对绿色葡萄干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辉 张雯 +9 位作者 韩守安 王敏 白世践 权睿杰 唐晨淇 赵哲啸 潘明启 艾孜买提.艾海提 李疆 陆胜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5-302,共8页
绿色葡萄干因其色泽新鲜、诱人而备受消费者推崇,经济价值是红褐色葡萄干的2~3倍。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晾房独特环境条件是绿色葡萄干生产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对整个制干时期内晾房及对照(晒干)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环境指标进行了系统... 绿色葡萄干因其色泽新鲜、诱人而备受消费者推崇,经济价值是红褐色葡萄干的2~3倍。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晾房独特环境条件是绿色葡萄干生产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对整个制干时期内晾房及对照(晒干)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环境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监测及分析,对绿色葡萄干形成的关键环境因子进行了解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吐鲁番极端高温、干燥生态条件及晾房独特构造在该生态条件下营造的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是绿色葡萄干形成的关键因素。制干期间白昼条件下可降低环境中的最高温度(30.5~36.3℃)、平均温度(25.8~30.0℃)和昼夜温差(7.8~17.2℃),而晒干方式中以上3个关键指标的实际变化范围分别是40.8~68.0、27.0~34.0、27.7~50.0℃;晾房内的湿度不易受外界湿度影响,湿度维持在15.0%至35.0%是晾房可生产出绿色葡萄干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晾房内较低的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是形成绿色葡萄干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晒干方式中超过2 000μmol/(m^2·s)的光强和121.5μmol/(m^2·s)的紫外线强度,晾房内光照强度和紫外线强度分别控制在3.3和1.46μmol/(m^2·s)以下。葡萄干色泽变化主要受浆果中叶绿素a含量调控,晾制绿色葡萄干中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晒干红褐色葡萄干,2者叶绿素b含量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认为晾房中低光照强度、稳定的温、湿度条件是其利于绿色葡萄干形成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晾房结构改进及工业化生产条件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温度 湿度控制 晾房 葡萄干 色泽 光环境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陀螺光源驱动技术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晞 王妍 +1 位作者 张春熹 王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8-300,共3页
为提高光纤陀螺精度 ,实现光纤陀螺工程化 ,设计了高精度恒流源及精密温控电路 ,用于光纤陀螺光源驱动 .结合光纤陀螺特点 ,讨论了从光纤陀螺耦合器和探测器提取信号进行光反馈控制的方案 .测试结果表明 ,在变温环境下( - 2 0℃~ 5 5℃... 为提高光纤陀螺精度 ,实现光纤陀螺工程化 ,设计了高精度恒流源及精密温控电路 ,用于光纤陀螺光源驱动 .结合光纤陀螺特点 ,讨论了从光纤陀螺耦合器和探测器提取信号进行光反馈控制的方案 .测试结果表明 ,在变温环境下( - 2 0℃~ 5 5℃ ) ,恒流精度达到 0 .0 6% ,温控精度达到 0 .1℃ ,光源出纤功率的变化在 0 .1 %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光学陀螺仪 光源 稳流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温度为主控参数的日光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志伟 王双喜 +2 位作者 高昌珍 张亮和 楮清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8-71,共4页
针对目前日光温室综合环境调控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日光温室微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的基础上 ,以温度为主元的基本理论 ,利用动态规划理论 ,建立了以温度为主参量的日光温室综合环境调控模式 ,利用 80 31单片微型计算机实现了对日光温室综合... 针对目前日光温室综合环境调控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日光温室微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的基础上 ,以温度为主元的基本理论 ,利用动态规划理论 ,建立了以温度为主参量的日光温室综合环境调控模式 ,利用 80 31单片微型计算机实现了对日光温室综合环境的动态优化平衡调控 ,经济有效地解决了日光温室环境多因素的检测调控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主控参数 日光温室 综合环境控制系统 平衡控制 单片微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跨度日光温室光温环境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彦辰 邹志荣 +2 位作者 胡晓辉 卞中华 王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8-116,共9页
【目的】针对目前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跨度结构不规范的现状,开展温室合理跨度筛选研究。【方法】以陕西关中地区普遍使用的跨度分别为8,9和10m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的主栽番茄品种"金鹏1号"为观测作物,从环境数据... 【目的】针对目前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跨度结构不规范的现状,开展温室合理跨度筛选研究。【方法】以陕西关中地区普遍使用的跨度分别为8,9和10m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的主栽番茄品种"金鹏1号"为观测作物,从环境数据和植株生长2方面分析不同跨度结构温室的光、温性能。【结果】3个不同跨度的温室中,10m和9m跨度温室的平均温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5和1.5℃,平均光照强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18和2.01klx,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低0.7%和3.3%。10m跨度温室的采光性能和温度条件较好,室内番茄的产量较高,而9m跨度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较低,保温性能较好,室内番茄的果实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结论】综合评价认为,9m跨度温室更适合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番茄种植中优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温室结构 温室跨度 光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鱼群算法的番茄光环境调控目标值模型 被引量:17
15
作者 胡瑾 闫柯 +3 位作者 何东健 张海辉 辛萍萍 陶彦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0-265,共6页
针对光温耦合条件下番茄光环境调控目标值难以快速、精确获取的问题,在光温嵌套光合速率试验结果基础上,为提高人工鱼群算法寻优速度,基于视野和步长动态调整思想,提出了改进型鱼群算法的光温耦合寻优方法,对不同温度下光饱和点进行快... 针对光温耦合条件下番茄光环境调控目标值难以快速、精确获取的问题,在光温嵌套光合速率试验结果基础上,为提高人工鱼群算法寻优速度,基于视野和步长动态调整思想,提出了改进型鱼群算法的光温耦合寻优方法,对不同温度下光饱和点进行快速精准寻优,建立了番茄光环境调控目标值模型,模型决定系数为0.999 9。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光饱和点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高度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88,最大相对误差在±2%内,明显优于遗传算法构建模型的相对误差(±6%)。快速、动态获取不同温度下光饱和点,对设施光环境精准调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改进型鱼群算法 光环境调控 目标值模型 温度 光饱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及田间防效调查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凤英 黎柳锋 +4 位作者 韦桥现 古雅良 黄川 廖仁昭 廖世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为荔枝蒂蛀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广西南宁市日出日落时间及荔枝蒂蛀虫常住地光照强度,在室内条件下研究6个光照时长及8个光照强度处理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在荔枝...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为荔枝蒂蛀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广西南宁市日出日落时间及荔枝蒂蛀虫常住地光照强度,在室内条件下研究6个光照时长及8个光照强度处理对荔枝蒂蛀虫产卵的影响;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夜晚亮灯,调查荔枝落地果及树上果的蛀果率变化。【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全亮(24 h光照)条件下荔枝蒂蛀虫产卵前期为10.67 d,显著长于其他处理(2.00~4.67 d)(P<0.05,下同),卵期为1.33 d,显著短于其他处理(9.67~12.33 d),每雌产卵量为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在6:00-19:00光照强度500 lx、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10~900 lx时,荔枝蒂蛀虫产卵量为每雌0~0.47粒/头,显著低于常规处理(136.33粒/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夜晚光照强度为70~130 lx和2~70 lx时的荔枝蒂蛀虫平均蛀果率分别为2.91%和3.65%,均显著低于常规处理(25.87%)。【结论】在荔枝收获前一个月开始果园挂灯,每日19:00-次日6:00光照强度2~70 lx的光环境可有效抑制荔枝蒂蛀虫产卵,进而极大降低荔枝蒂蛀虫蛀果率,可作为荔枝蒂蛀虫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光环境 产卵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430F149型单片机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亚利 敬岚 乔卫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2-1064,共3页
介绍了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的一个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MSP430F149本身的优点并结合相关的外部电路实现键盘输入、实时监测、自动温度控制和调节的控制系统的方法。重点阐述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及系统... 介绍了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的一个智能温度控制系统。介绍了如何利用MSP430F149本身的优点并结合相关的外部电路实现键盘输入、实时监测、自动温度控制和调节的控制系统的方法。重点阐述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及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由于本模块对输入量同时采用硬件和软件的非线性补偿,故具有精度高、可靠性较好、电路简单、成本低、体积小、生产调试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430F149 温度监测 温度控制 数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可见光通信APD探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倩 蓝天 +1 位作者 朱祺 倪国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1-735,共5页
室内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是随着白光LED照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在分析目前的可见光通信技术基础上,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探测电路组件。首先阐述了APD探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其次详... 室内可见光无线通信技术是随着白光LED照明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无线光通信技术。在分析目前的可见光通信技术基础上,针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探测电路组件。首先阐述了APD探测电路的工作原理,其次详细设计并分析了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电路结构及其功能,最后对所设计的用于室内可见光通信接收子系统的探测组件进行了相关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有效可行,APD探测电路具有增益高、带宽宽、温控可靠、稳定性好等优点,对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雪崩光电二极管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2
19
作者 徐文燕 高微微 何春年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6期68-72,共5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及药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其合成过程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l)、黄烷酮醇还原酶(DFR)、异黄酮合成酶(IFS)等系列酶的调控,而这些酶的活性及其分子合成水平...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及药理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其合成过程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成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l)、黄烷酮醇还原酶(DFR)、异黄酮合成酶(IFS)等系列酶的调控,而这些酶的活性及其分子合成水平又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矿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列出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并对环境因子影响黄酮生物合成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生物合成 环境 光照 温度 矿质营养 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度变化对日光温室光温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平 马彩雯 +1 位作者 肖林刚 曹新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02-2310,共9页
【目的】针对目前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跨度等结构参数比较混乱的现状,开展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的越冬型温室跨度的优化研究。【方法】选取新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附近跨度分别7、8和9 m的3座结构相近的日光温室,采用智能环境监测仪... 【目的】针对目前吐鲁番地区日光温室跨度等结构参数比较混乱的现状,开展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和资源的越冬型温室跨度的优化研究。【方法】选取新疆吐鲁番沙漠植物园附近跨度分别7、8和9 m的3座结构相近的日光温室,采用智能环境监测仪对温室各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跨度变化对日光温室光照和保温性能的影响。【结果】测试数据呈现较强的吐鲁番盆地的地域气候特征,无论是在恶劣还是良好的天气条件下,3种跨度温室的光温环境整体变化趋势与外界光温环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不同跨度的日光温室的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温室气温方面L8>L7>L9;光照强度表现为L7>L8>L9;平均地温表现为L9>L8>L7;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L8>L7>L9。【结论】按照农业部标准,吐鲁番纬度为N42.8°,跨度应不小于7 m。但由于其属于盆地气候,光照丰富,从整体测试数据来看,8m跨度日光温室综合性能最好,适合于吐鲁番地区进行果蔬越冬生产的日光温室跨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温室跨度 光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