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阅读与演唱价值的失衡——论辛弃疾以文为词及其案头化倾向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皓琨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4-120,共7页
辛弃疾对散文句法的灵活运用,使词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方式,使词脱离了词体的束缚,解放了词体,然而却增加了听众听唱时的难度,降低了人们听赏词的审美感受,人们更期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宣泄。同... 辛弃疾对散文句法的灵活运用,使词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创作方式,使词脱离了词体的束缚,解放了词体,然而却增加了听众听唱时的难度,降低了人们听赏词的审美感受,人们更期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宣泄。同时,辛弃疾常常突破词的固有声律,以词律就词意,这也削弱了辛词在音乐方面的传播能力,使其更容易在阅读价值上被认知。辛弃疾在树立词坛典范的同时,极大地背离了词体,他的创作典型地折射着词体发展的历史方向,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以文为词 案头化 词体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心”建构:秦观身世与词风的互文关系及其词史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147,共7页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 “词心”是冯煦在总结前人词学思想并借鉴司马相如“赋心”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秦观词提出的重要词学范畴。冯氏“词心”说以秦观敏感心性与外在遭际变化为阐释核心,统摄少游令、慢诸体创作,为其词风迁变增添新的解读语境和接受话语。冯煦之后,沈曾植、况周颐、王国维等学者又各从不同维度对“词心”说予以增益,进而使其在学术内涵上呈现出流动性。在“将身世打并入词”的创作语境下,秦观之身世沉浮与其词风迁变确具共时同振关系。秦观个人遭际的阶段性特征,通过词心而推动词风变化,使其词由俗艳,经哀怨,迁为愁苦,终滑入凄婉、凄厉之调。词心助秦观词品提升,并最终造就了他雄霸元祐至崇宁三代词坛的词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词心流转 身世多变 词风迁转 词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