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时馨愉 王轻 张彦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2-294,共13页
近年来,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样品前处理应用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了对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固相载体表面发生聚合反应,之后去除模板,形成空腔以吸附目标物或其结构类... 近年来,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样品前处理应用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了对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固相载体表面发生聚合反应,之后去除模板,形成空腔以吸附目标物或其结构类似物。从污染物、有毒物质、掺杂物到天然活性成分等各类靶标物都能被有效印迹,从而有助于将其从乳制品、果蔬、肉制品和饮料等食品基质中萃取。为了获得更好的选择性和吸附量,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多模板印迹策略和虚拟模板印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策略、载体类型、制备方法和近5年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特异性识别 印迹策略 样品前处理 食品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对5α胆甾烷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原陇苗 马荣 +2 位作者 陈建珍 邵媛媛 吴应琴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8-1109,共12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胆固醇、去氧胆酸、β-谷固醇为虚拟模板,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甾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NI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胆固醇、去氧胆酸、β-谷固醇为虚拟模板,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甾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空白分子印迹聚合物(NI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谱(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表征聚合物形貌和结构,并考察其对甾烷类物质的吸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甾烷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尺寸均一、分散性好,是表面密布孔穴的球形纳米颗粒。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IPs对5α-胆甾烷的吸附能力明显强于NIP,且三种MIPs相比,去氧胆酸、β-谷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对5α-胆甾烷的吸附强于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吸附动力学研究发现,MIPs对5α-胆甾烷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MIPs和NIP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Scatchard模型,表明MIPs对5α-胆甾烷具有特异选择性吸附能力,且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0.735 mg/g。表明胆固醇、去氧胆酸、β-谷固醇三种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均对5α-胆甾烷具有较高的分子识别能力及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烷类化合物 分子印迹聚合物 吸附性能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胺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合机理及其分子识别特性的光谱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申中兰 杨俊 +2 位作者 朱晓兰 高芸 苏庆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1,共4页
采用分子自组装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新的对甲胺磷农药分子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预聚合阶段,通过1H NMR,FTIR和UV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2型氢键配合物,... 采用分子自组装印迹技术合成了一种新的对甲胺磷农药分子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预聚合阶段,通过1H NMR,FTIR和UV光谱法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通过协同氢键作用形成1∶2型氢键配合物,配合物稳定常数K=2.894×106L2.mol-2,稳定性好。运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进一步表明印迹聚合物通过协同氢键作用特异性地识别模板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胺磷 分子印迹聚合物 红外光谱 分子特异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线用于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永 杨黄浩 +1 位作者 庄峙厦 王小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34-1636,共3页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 are artificial, template-made receptors with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nd to specially bind the target molecule. The advantage of stability of the polymer, ease of the preparation ...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 are artificial, template-made receptors with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nd to specially bind the target molecule. The advantage of stability of the polymer, ease of the preparation and low cost of these MIPs have led to their assessment as substitutes for antibodies or enzymes in chemical sensors, catalysis and separations. Although creating a MIPs against small molecules is straightforward now, imprinting of large structures, such as proteins and other biomacromolecules, is still a challenge. The major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the imprinting of such large structures lies on the restricted mobility of them within highly cross-linked polymer networks and the poor efficiency in rebinding.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mer nanowires with the protein molecule imprinted and binding sites on surface. These surface imprinting nanowires exhibit highly selective recognition for a variety of template proteins, including albumin, hemoglobin and cytochrome c. Since the protein imprinted sites are located on, or close to, the surface, these imprinted nanowires have a good site accessibility towards the target protein molecules. Furthermore, the large surface area of the nanowires results in larger protein molecules binding capacity of the imprinted nanowires compared to previously report surface imprinting MI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纳米线 蛋白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脲类除草剂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和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金成 徐青 +2 位作者 薛兴亚 章飞芳 梁鑫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27-1231,共5页
以N-(4-异丙基苯基)-N′-亚丁基脲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研究了M IP对苯基脲类除草剂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在二氯甲烷流动相中制备的M IP对异丙隆(IP)、非草隆(FN)、甲氧隆... 以N-(4-异丙基苯基)-N′-亚丁基脲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研究了M IP对苯基脲类除草剂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在二氯甲烷流动相中制备的M IP对异丙隆(IP)、非草隆(FN)、甲氧隆(MX)、敌草隆(DU)、绿麦隆(CT)、枯莠隆(DF)、灭草隆(MN)、草不隆(NB)、播土隆(BT)和伏草隆(FU)等除草剂呈现出较高的亲和性,而非印迹聚合物(NIP)对文中所用的14种苯基脲类除草剂均表现出非常低的保留或几乎没有保留.实验及Mu lliken电荷计算的结果显示,苯基脲除草剂分子中的N′原子是主要的识别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4-异丙基苯基)-N'-亚丁基脲 苯基脲类除草剂 分子印迹聚合物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离子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吉刚 王怀友 +2 位作者 许丽晓 任建成 马丽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40,共4页
以Zn(Ⅱ)和2,2′-联吡啶为模板,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锌离子配位模板聚合物;系统研究了锌离子对聚合物识别的调节作用;平衡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乙酸锌(Ⅱ)在一定浓度条件下能显著提... 以Zn(Ⅱ)和2,2′-联吡啶为模板,4-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锌离子配位模板聚合物;系统研究了锌离子对聚合物识别的调节作用;平衡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乙酸锌(Ⅱ)在一定浓度条件下能显著提高聚合物对2,2′-联吡啶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配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2 2′-联吡啶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长宝 周杰 吴春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6-902,共7页
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本文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分子印迹聚合制备条件和制备技术三个方面综述了分子印迹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发展前景。引用文献66篇。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印迹分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反应中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间作用力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尹小英 衷友泉 +1 位作者 江一帆 罗永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211-2214,共4页
要获得吸附性能良好的非共价型分子印迹聚合物,聚合前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程度至关重要。而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章采用紫外光谱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模板分子穿心莲内酯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在3种溶剂乙腈、四氢呋喃和... 要获得吸附性能良好的非共价型分子印迹聚合物,聚合前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程度至关重要。而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文章采用紫外光谱并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模板分子穿心莲内酯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在3种溶剂乙腈、四氢呋喃和乙酸乙酯中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实验结果发现,穿心莲内酯与AM在乙腈溶剂中,224nm处的紫外吸收峰发生蓝移,蓝移5nm,且吸收峰增强,红外光谱中O—H伸缩振动峰发生蓝移,蓝移近8cm-1,N—H伸缩振动峰蓝移近6cm-1,表明两者之间发生较强的蓝移氢键作用力;而它们在另两种溶剂中作用力很微弱。因此,加入功能单体后光谱改变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识别点的选择性越好,由此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分子 功能单体 蓝移氢键 分子印迹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分子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固定相 被引量:11
9
作者 怀其勇 杨俊佼 +1 位作者 雷荣 左育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89,共6页
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MIP)作为一种分离介质在手性化合物拆分方面的应用 ,系统总结了分子印迹的原理和MIP的4种合成方法 ,初步探讨了MIP的分子识别机理 ,并阐述了它的应用以及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手性拆分 固定相 手性化合物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印迹 原理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二甲嘧啶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与光谱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慧君 徐伟箭 +1 位作者 刘耀驰 熊远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96-1599,共4页
本研究以磺胺二甲嘧啶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低温紫外引发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磺胺二甲嘧啶与甲基丙烯酸的结合作用及磺胺二甲嘧啶印迹聚合物的静态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溶液中的功... 本研究以磺胺二甲嘧啶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低温紫外引发聚合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用紫外光谱法对磺胺二甲嘧啶与甲基丙烯酸的结合作用及磺胺二甲嘧啶印迹聚合物的静态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溶液中的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之间产生了结合作用;与空白印迹聚合物相比,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磺胺二甲嘧啶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展现了较高的结合容量,与其他结构类似的底物磺胺异唑相比,磺胺二甲嘧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磺胺二甲嘧啶模板分子显示出明显的选择性和特异性,静态分配系数KD可达282.3 mg.mL-1,分离因子α可达3.9,并预测磺胺二甲嘧啶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机理。分析了甲基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磺胺二甲嘧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红外谱图,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磺胺二甲嘧啶印迹聚合物中C C双键峰很小,并且功能键羧酸键没有明显变化,经交联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确实存在可以同印迹分子相互作用的化学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分子印迹聚合物 光谱分析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毅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1,226,共8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氨基酸、生物碱、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生物分离 分子识别 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槲皮素双模板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识别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素素 张月 +1 位作者 李辉 许苗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0-1298,共9页
以芦丁(RT)-槲皮素(QT)为混合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槲皮素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了制备条件,研究了模板用量比、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探... 以芦丁(RT)-槲皮素(QT)为混合模板分子制备了芦丁-槲皮素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了制备条件,研究了模板用量比、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探讨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及键合位点特征,考察了其选择识别性能,并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吸附介质,萃取分离芦丁粗提液中的目标化合物。结果表明,当槲皮素与芦丁的摩尔比为3∶2,且模板总量与功能单体及交联剂用量摩尔比为1∶8∶10时,所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好,对槲皮素和芦丁的吸附量分别达47.86和60.97 mg/g。吸附可在3.5 h内达到平衡,显示了较快的吸附动力学。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体中存在四类不同性能的键合位点,分别为芦丁和槲皮素的高亲和键合位点及非选择键合位点。相对分布系数(k=Kd(RT)/Kd(QT),Kd=qe/ρe,Kd为分布系数,qe为平衡吸附量,ρe为平衡质量浓度)大于1,表明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芦丁具有更高的选择键合作用,当模拟混合物中芦丁和槲皮素浓度分别为0.07和0.03 mmol/L时,相对分布系数和分离因子(α=qe(RT)/qe(QT))分别达6.669和25.02。另外,以乙腈、甲醇及甲醇-醋酸混合物依次为洗脱剂,通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可从槐米提取物中分离芦丁和槲皮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总回收率分别为96.70%和9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槲皮素 芦丁 混合模板印迹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曹玺珉 廖玲 杜黎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环丙沙星为印迹分子,以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同时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形...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环丙沙星为印迹分子,以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同时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底物选择实验表明,这种聚合物对环丙沙星呈现高的选择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环丙沙星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秀芳 贺光艳 +3 位作者 成会玲 杨雪琼 曹秋娥 丁中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16-1520,共5页
为了制备对橙皮苷(HES)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吸附材料,以HES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在甲醇中制备了HES印迹聚合物(MIP),采用平衡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探讨了聚合... 为了制备对橙皮苷(HES)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吸附材料,以HES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MA)为交联剂,在甲醇中制备了HES印迹聚合物(MIP),采用平衡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能,探讨了聚合物的印迹机理和识别机理。结果表明,MIP对HES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当HES浓度为0.048 mmol/L时,MIP及相应NMIP对HES的分配系数KD分别为10.17和2.973,印迹因子α达到3.421。MIP对结构相似物芦丁及柚皮苷的选择因子β分别为2.446和1.246。机理研究表明识别位点来自AM与HES苯甲酰系统的氢键作用,吸附溶液中水含量的增加对MIP的识别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最后,以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MIP在样品中的分离富集能力,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橙皮苷 识别性能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Es硅胶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识别特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康永锋 段吴平 +2 位作者 李艳 谢晶 康俊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9-62,共4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选择结合作用最强的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模板分子,在硅胶表面聚合制备了邻苯二甲酸...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间的结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选择结合作用最强的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作为模板分子,在硅胶表面聚合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酯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用傅里叶红外和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吸附等温曲线实验选择了效果最好的正己烷作为溶剂,实验表明:MIPMs-模板分子在4h左右达到吸附平衡。Scatchard法分析了MIPMs-模板分子的吸附平衡常数(K)和吸附容量(Q),结果显示高吸附容量曲线Kd1=36.36mmol·L-1,Qmax1=33.58μmol·g-1;低吸附容量曲线Kd2=0.8850mmo·L-1,Qmax2=8.504μmol·g-1。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PMs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硅胶 表面印迹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立永 成国祥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分子识别效率高且便于功能设计等优点 ,近年来成为分子印迹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制备 应用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分子识别 富集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子识别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小刚 汤又文 黄招发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以阿司匹林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能特异性识别阿司匹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特异的氢键作用力对阿司匹林进行识别,静态分布系数为5 65,对阿司匹林与结构类似物如苯、苯甲酸、乙酸苯酯、水杨... 以阿司匹林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能特异性识别阿司匹林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特异的氢键作用力对阿司匹林进行识别,静态分布系数为5 65,对阿司匹林与结构类似物如苯、苯甲酸、乙酸苯酯、水杨酸的分离因子均大于1 89,选择性高。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阿司匹林的最大表观吸附量Qmax为67 7mg/g,平衡离解常数Kd为2 33×10-4mol/L,对阿司匹林的选择性吸附可在30min内基本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去氧胆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选择性分子识别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奋强 刘守信 +3 位作者 房喻 王忆娟 张朝阳 姜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95-2199,共5页
以鹅去氧胆酸(CDCA)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氯仿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200~300nm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用红外光潜研究了印迹分子与... 以鹅去氧胆酸(CDCA)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氯仿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200~300nm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用红外光潜研究了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类型,用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在合成过程中形成了两类结合位点,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CDCA具有良好的特异吸附性能,可用于胆汁酸的分离、纯化,交联剂的种类可以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和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分子识别 鹅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印迹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国松 杨雪琼 +3 位作者 方云山 朱秀芳 张洪彬 丁中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以赤霉酸(GA3)为印迹分子,改变功能单体与致孔剂种类合成了四个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4)及两个分子印迹膜(MIM1-2)。采用紫外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印迹分子分别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间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n=2)。平衡... 以赤霉酸(GA3)为印迹分子,改变功能单体与致孔剂种类合成了四个分子印迹聚合物(MIP1-4)及两个分子印迹膜(MIM1-2)。采用紫外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印迹分子分别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间的结合常数和化学计量比(n=2)。平衡结合实验研究表明,以AM为单体制备的MIP1对印迹分子GA3具有更高的结合量和良好的印迹效率。膜渗透及膜过滤实验表明,以AM为单体制备的MIM1对GA3分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识别 聚合物(膜) 赤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核-壳结构型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分子识别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明 谭贤 +2 位作者 孙立苹 娄钧翼 杨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48,55,共9页
以交联的壳聚糖微球为载体,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吸附功能的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扫描电... 以交联的壳聚糖微球为载体,4-氨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吸附功能的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扫描电镜表征其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光谱测定该分子印迹微球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选择识别性能,并构建了理论识别模型方程。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AEs新型核-壳结构型分子印迹微球,其对DBP表现出优异的选择吸附性能,印迹因子α=3.17,选择因子β=2.17。构建的理论方程定量解析出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模板分子符合Scatchard模型与Langmuir模型,并显示出优异的动态吸附特性。有关结果为PAEs污染物的去除与分离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壳聚糖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分子识别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