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9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shold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of human brain
1
作者 Wieslaw L NOWINSKI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6期460-469,共10页
In this paper,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validated to determine low and high thresholds to segment out 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 for MR images of different pulse sequences of human brain. First, a two-dimensional re... In this paper, methods are proposed and validated to determine low and high thresholds to segment out 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 for MR images of different pulse sequences of human brain. First, a two-dimensional reference image is determined to represent the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three-dimensional data. Then a region of interest of the reference image is determined where brain tissues are present. The non-supervised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threshold for obtaining head mask, the low threshold for T2-weighted and PD-weighted images, and the high threshold for T1-weighted, SPGR and FLAIR images. Supervised range-constrained thresholding i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low threshold for T1-weighted, SPGR and FLAIR images. Thresholding based on pairs of boundary pixels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high threshold for T2-and PD-weighted images. Quantification against public data sets with various noise and inhomogeneity levels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can yield segmentation robust to noise and intensity inhomogeneity. Qualita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s work well with real clin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疾病 磁共振成像 脑内结构 检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并外部验证XGBoost模型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良恶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文 杨蔚 +5 位作者 周晓平 杨妍 张宁妹 尹清云 张朝林 刘召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145,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的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以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4年7月2个机构,2种乳腺X线设备检查的有病理结果的首诊乳腺非肿块病变480个。患者被分为建模组[n=310,数字乳腺X线摄影(digital mammography,DM)检查]、内部验证组(n=108,DM检查),和外部验证组[n=62,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检查]。记录患者术前乳腺X线(DM或DBT),MRI以及临床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分别构建XGBoost模型和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建模组中,患者以7∶3随机分为训练集(n=217)和测试集(n=93)。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恶性非肿块病灶分别为159(73%)、58(62%)、73(68%)和43(69%)。XGBoost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LR模型,在独立的训练集、测试集、训练集的内部验证组及训练集的外部验证组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在0.884~0.913之间。XGBoost模型在四个队列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校准能力和临床净获益。结论XGBoost模型能够准确鉴别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良恶性,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强化 乳腺癌 极端梯度提升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参数评估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研究
3
作者 孙胜杰 姚丽娣 +1 位作者 刘东 郑建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8-1366,共9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参数对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选取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7例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不同肿瘤处理方式后进行根治性放疗。根据患者术后放疗肿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0例)和未复发组(77例),比较2组患者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olumefractionofextracellular extravascular space,Ve)]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DCE-MRI参数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术前病灶最大径≥4 cm、溃疡型病灶、N分期为N1~N3期、分期为晚期(Ⅲ、Ⅳ)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的Ktrans、Kep高于未复发组,Ve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缘为阳性、N分期为N1~N3期、Ktrans、Kep是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e是保护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Ktrans、Kep、Ve三参数联合应用和五指标联合应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920(0.858~0.961)、0.923(0.862~0.963),三参数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的AUC明显提高(P<0.05),与五指标联合应用的AUC比较无差异。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ep、Ve与喉癌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密切相关,Ktrans、Kep、Ve联合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放疗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儿脑瘫相关责任病灶
4
作者 黄婷婷 王卓琛 +5 位作者 赵鑫 杨凯华 张晗宇 李曼 邢威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3-728,共6页
目的观察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VWMI)患儿脑瘫(CP)相关责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383例PVWMI患儿,将其分为CP组(n=243)与非CP组(n=140);另以214例颅脑MRI无明显异常患儿为对照组。基于颅脑T1WI分别于半卵圆中心... 目的观察自引导注意力网络检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VWMI)患儿脑瘫(CP)相关责任病灶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383例PVWMI患儿,将其分为CP组(n=243)与非CP组(n=140);另以214例颅脑MRI无明显异常患儿为对照组。基于颅脑T1WI分别于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大脑脚及丘脑勾画ROI,于T2WI中标注其内CP相关责任病灶,将二者配准作为输入网络。采用ResNet34网络、结合注意力及自引导网络训练网络并检测PVWMI患儿CP相关责任病灶,评估其检测关键解剖结构中病灶的效能以筛选最优者,观察其分割关键解剖结构的效能。结果自引导注意力网络为最优网络,其检出病灶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0.914,分割关键解剖结构的戴斯相似系数为0.702~0.764。结论自引导注意力网络可用于初步检测PVWMI患儿CP相关责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性瘫痪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放疗前增强T1WI影像组学分数预测胶质母细胞瘤长期不良预后风险
5
作者 王飞 全冠民 袁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4,92,共8页
目的探讨放疗前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的影像组学分数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不良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GBM放疗前MRI与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训... 目的探讨放疗前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的影像组学分数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不良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GBM放疗前MRI与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训练组构建模型,于验证组行效能验证。在CE-T1WI图像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小于等于中位值(OS=380天)定义为预后不良,大于中位值为预后良好,以此分为两组,各38例;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临床、常规MRI及影像组学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指标,构建基于临床因素、常规MR特点以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不同模型对OS较短受试者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P=0.025)、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短(P<0.001)、随访期内存活率较低(P<0.001)、残腔壁强化趋向于粗线或结节状(P=0.018)、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高信号正交值增长率(hyperintense orthogonal growth rate of FLAIR,rFLAIR)(P=0.024)及增强扫描强化正交值增长率(relative contrast enhancement,rCE)(P=0.002)较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残腔壁粗线或结节状强化[风险比(hazard ratio,HR)=2.127]为GBM患者PFS较短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较大(HR=1.046)及残腔壁粗线状或结节状强化(HR=2.105)为OS较短的独立预测因素,影像组学分数对于OS较短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R值分别为2.392(P=0.003)和1.129(P=0.054)。训练组及验证组中,综合模型预测OS较短的AUC分别为0.822、0.841,表明包含影像组学分数的综合模型对不良预后有预测意义。结论基于放疗前CE-T1WI的影像组学分数可作为预测GBM不良预后的影像生物学指标,且有助于改善常规MR+临床模型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 预后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脑皮层厚度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的相关性
6
作者 王静 葛璟洁 +7 位作者 白侠 吴平 朱毓华 鲁佳荧 林华媚 张慧玮 张政伟 左传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特征及其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行^(11)C-CFTPET和T1MRI扫描的15名健康对照者和30例PD患者...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特征及其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行^(11)C-CFTPET和T1MRI扫描的15名健康对照者和30例PD患者。使用SPM12对PET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壳核前部和后部的DAT平均放射性计数,以枕叶作为参考区计算DAT摄取值。使用Freesurfer v7.2软件中的标准处理方法对T1进行组织分割和皮层重建。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比较两组间左右脑的皮层厚度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的皮层厚度与壳核DAT摄取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患者的左侧顶下小叶和额中回下部、右侧额中回下部的皮层明显变薄(P均<0.05)。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下部的皮层厚度与同侧壳核前/后部的DAT摄取值呈显著正相关(r=0.30~0.47,P均<0.05);右侧中央前回与同侧壳核后部的DAT摄取值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高于对侧(r=0.32,P=0.029)。结论本研究发现PD皮层变薄区域的厚度与壳核DAT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了基底神经节皮层环路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研究PD神经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多巴胺转运体蛋白 脑部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7
作者 郭松 张弘灏 +1 位作者 李建宇 杨岸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对于部分震颤症状严重、日常生活活动受到影响且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予以神经调控治疗,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本文拟对特发性震颤的神经调控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方向...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对于部分震颤症状严重、日常生活活动受到影响且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予以神经调控治疗,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本文拟对特发性震颤的神经调控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方向性电极和可感知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最佳刺激靶点的临床研究,以为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磁共振成像 超声疗法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密度差异的MRI研究
8
作者 李健 陈玲珑 +4 位作者 曾新益 王媛媛 欧阳烽 李声鸿 曾献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目的本研究利用基于体素的动态功能连接密度(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dFCD)方法研究创伤性轴索损伤患者(traumatic axonal injury,TAI)脑功能网络改变的时间变异性。材料与方法招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82例,并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从中筛选出符合临床诊断的单纯性TAI患者26例,同时社区招募相匹配的27例健康对照组,基于MATLAB 2016b平台的数据处理工具包DPABI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基于Dynamic BC工具箱结合滑动时间窗方法研究dFCD的时间变异性,最后分析有差异的脑区dFCD值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我们发现TAI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右侧岛叶/中央盖沟的dFCD时间变异性增加(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右侧内侧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中央前回等区域dFCD时间变异性减低(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主要涉及到默认网络、突显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相关性分析未发现dFCD值与临床量表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TAI患者dFCD改变反映了更细微的大脑动态活动变化,加深了对TAI患者全脑功能连接变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轴索损伤 功能连接密度 动态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9
作者 刘畅 刘静红 方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患者(共145个病灶,恶性病变112个,良性病变33个)的术前MRI图像。在肿瘤最大面积的层面上绘制肿瘤T2WI低信号的感兴趣区。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对参数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联合,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并且绘制其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R2^(*)值和幅度值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2^(*)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9~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幅度值的AUC为0.869(95%CI:0.803~0.92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6%、81.8%;相位值的AUC为0.563(95%CI:0.478~0.645,P=0.24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9%、54.6%;R2^(*)值联合幅度值的AUC为0.886(95%CI:0.823~0.933,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R2^(*)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94(95%CI:0.832~0.93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0%、81.8%;幅度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58(95%CI:0.790~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9%、90.9%。结论R2^(*)值、R2^(*)值联合病变长径、R2^(*)值联合幅度值是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方法,R2^(*)值联合病变长径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磁共振成像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脏磁共振探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因素
10
作者 刘涛 高晓坤 +6 位作者 范茜寒 郭沛宏 吴灵教 杞天付 赵卫 王钰 陈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 目的基于心脏磁共振(CMR)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探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力衰竭(心衰)药物治疗后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CMR预测指标。方法临床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CM患者48例,其中男性32例(66.7%);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4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7名(67.5%)。所有DCM患者接受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并于基线行CMR检查,于基线和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CMR检查:(1)电影序列,评价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整体周向应变(GCS);(2)T1 mapping技术,评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包括native T1值、细胞外容积分数(ECV);(3)钆延迟强化(LGE)技术,评价心肌替代性纤维化,以LGE占左心室心肌质量百分比(%LV)表示。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根据基线和随访时的LVEF和LVEDDi,将DCM患者分为LVRR(+)组和LVRR(-)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CM患者发生LVRR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MR参数对LVRR的预测效能。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0.5(6,15.8)个月。DCM患者14例(29.2%)发生LVRR。与对照组相比,DCM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和心率较高,吸烟、酗酒和高血脂病史比例较高,LVEDVi、LVESVi、LVMMi、native T1值和ECV明显升高,GLS、GRS、GCS和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LVEF无统计学差异(P=0.526),随访时LVEF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均为P<0.001)。DCM患者基线时CMR检查均存在左心室心肌LGE。与LVRR(-)组比较,LVRR(+)组的基线B型利钠肽[384.4(76.7,536.5)pg/ml比760.6(310.7,1067.6)pg/ml]、LVEDVi[145.8(110.9,157.3)ml/m^(2)比155.8(130.9,210.2)ml/m^(2)]、LVESVi[105.7(83.1,128.2)ml/m^(2)比134.8(116.3,173.5)ml/m^(2)]、native T1值[1048(1031,1069)ms比1071(1039,1098)ms]、ECV(27.2%±3.5%比30.1%±4.2%)和LGE[1.6%(1.0%,3.2%)比3.7%(2.1%,6.1%)]显著降低(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是DCM患者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子(OR=2.612,95%CI:1.180~5.782,P=0.018)。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GE预测DCM患者发生LVRR的敏感度为73.5%,特异度为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最佳截断值为2.35%(P=0.004)。结论基线LGE可作为DCM患者经标准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后发生LVRR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左心室逆重构 磁共振成像 钆延迟强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昊 音大为 +3 位作者 袁姝娅 宋潇鹏 汤润宇 刘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0-705,共6页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 目的 比较单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与多激发平面回波成像(ms EPI)序列在5.0T颅脑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为EPI诊断脑部疾病提供支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8—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2例颅脑疾病患者,在5.0T MR下完成头部轴向T2-FLAIR、ss EPI DWI和msEPI DWI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测量畸变位移,比较信噪比、病灶-正常组织对比度、对比噪声比和表观扩散系数。结果 msEPI序列的几何形变、磁敏感伪影、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ss EPI序列(Z=5.728、4.197、5.766、5.777,P<0.001)。定量分析显示,ms EPI序列的畸变位移较ss EPI序列显著降低[前额叶:(5.91±1.41)mm比(15.63±2.21)mm,t=34.050,P<0.001;前颞叶:(4.17±0.78)mm比(7.18±1.87)mm,t=12.263,P<0.001;后颞叶:(4.76±1.36)mm比(8.38±2.01)mm,t=21.336,P<0.001;脑直径:(4.37±1.65)mm比(12.74±2.84)mm,t=23.255,P<0.001;脑干直径:(0.80±0.63)mm比(1.98±1.63)mm,t=7.092,P<0.001];两组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0.638)。ms EPI序列的病变-正常组织对比度显著高于ssEPI序列[221(131,311)比150(90,240),Z=3.89,P<0.001]。结论 对于5.0T MRI,ms EPI DWI序列较ss EPI DWI序列在诊断脑部疾病方面具有优异的图像质量和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扩散加权成像 回波平面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ycleGAN的非配对CMR图像增强
12
作者 郑伟 吴禹波 +2 位作者 冯晓萌 马泽鹏 宋铁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过程中患者误动、异常幅度的呼吸运动、心律失常会造成CMR图像质量下降,为解决现有的CMR图像增强网络需要人为制作配对数据,且图像增强后部分组织纹理细节丢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频域... 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过程中患者误动、异常幅度的呼吸运动、心律失常会造成CMR图像质量下降,为解决现有的CMR图像增强网络需要人为制作配对数据,且图像增强后部分组织纹理细节丢失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频域特征学习的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vial network based on spatial-frequency domain feature learning,SFFL-CycleGAN).研究结果表明,该网络无须人为制作配对数据集,增强后的CMR图像组织纹理细节丰富,在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和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等方面均优于现有的配对训练网络以及原始的CycleGAN网络,图像增强效果好,有效助力病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空频域特征 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nsformer在脑肿瘤MRI图像分割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雷 李光宇 +2 位作者 杨锋 蔡婧欣 高梦谣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87,200,共8页
脑肿瘤精准分割至关重要,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因局部感受野限制难以建模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长距离依赖,影响对异质性高、边界模糊肿瘤的分割精度。Transformer凭借全局自注意力机制为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 脑肿瘤精准分割至关重要,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因局部感受野限制难以建模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的长距离依赖,影响对异质性高、边界模糊肿瘤的分割精度。Transformer凭借全局自注意力机制为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Transformer在脑肿瘤MRI分割中的进展,重点分析了Transformer模型在层次化注意力、编解码结构、残差连接等关键技术上的改进,探讨了多模态融合、模态缺失应对、轻量化设计及注意力机制本身的创新策略;尽管Transformer显著提升了精度,仍面临数据稀缺、模态缺失鲁棒性、类别不平衡、计算成本高和可解释性不足等挑战,未来需聚焦数据高效利用、模态弹性建模、拓扑感知优化、轻量化与可解释性增强等方向。本文系统梳理了Transfomer在脑肿瘤MRI图像分割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为深入理解其技术演进、核心挑战与发展方向提供系统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er模型 脑肿瘤分割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注意力机制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致衰老”假说的构建与述评——以肝失疏泄为例
14
作者 关徐涛 詹向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4,共6页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得到认可,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已经被证实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实践,并提出“情致衰老”假说,即“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疏泄失司加速脑老化进程”,逐层分析单一负性情绪(愤怒情绪)、多情交织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复合负性情绪),疏肝解郁法对脑老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借助神经心理学量表,神经电生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神经影像学-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等对科学假说进行论证,为中医临床干预脑老化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衰老假说增添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肝失疏泄 脑老化 衰老 疏肝解郁法 神经心理学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功能性磁共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DK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关传国 邵硕 +3 位作者 郑宁 陈文静 赵晓萌 吴建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目的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参数图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其在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病理结果分为非TNBC组(120例)和TNBC组(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DCE-MRI和DKI检查。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测试集(n=33)。在第2期DCE-MRI图像、平均扩散峰度值(mean kurtosis,MK)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参数图中勾画出病变区域的三维感兴趣区(three-dimensional region of interest,3D 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K最佳、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以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依次对特征进行降维和选择,然后,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分类器分别建立第2期DCE-MRI模型、DKI参数图模型(MD+MK、MD、MK)及联合模型(DCE-MRI+MD+MK),并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评估,并使用DeLong检验分析模型间的统计学差异。最后,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从每个序列3D ROI中分别提取了2286个影像组学特征,从第2期DCE-MRI、MD+MK、MD、MK及DCE-MRI+MD+MK中分别选取了8、9、12、7、21个特征与TNBC相关。第2期DCE-MRI模型、MD+MK模型、MD模型和MK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0、0.769、0.676、0.625;联合模型(DCE-MRI+MD+MK)在测试集中的AUC是0.884,其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8%、79.2%和77.8%。最后,把临床特征与影像组学特征进行联合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优于MD+MK模型、MD模型、MK模型及第2期DCE-MRI模型,但与列线图模型的AUC和D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提供与列线图模型相似的诊断性能。结论基于DCE-MRI联合DKI参数图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DCE-MRI+MD+MK)及列线图模型可以在术前有效地预测TNBC,有助于临床对TNBC的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影像组学 动态对比增强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pCASL在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对早产儿脑发育影响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思柯 程美英 +6 位作者 张灵洁 鲁钰 冯占起 刘世鹏 冯刘娟 周梁 赵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3,共7页
目的应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娩的早产儿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并深入探讨CBF值与早产儿炎症因子水平及... 目的应用三维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娩的早产儿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值,并深入探讨CBF值与早产儿炎症因子水平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之间的潜在关联。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早产儿,依据其母亲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分为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早产儿均行常规MRI及3D-pCASL序列扫描,组间比较两组早产儿各脑区CBF值,并分析CBF值与炎症因子和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早产儿多个脑区CBF值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BNA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双侧基底节区及丘脑的CBF值与降钙素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r=0.399、0.469、0.482、0.535、0.606、0.692、0.689,P<0.05),双侧基底节区与丘脑的CBF值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0.395、−0.429、−0.414、−0.438,P<0.05)。结论3D-pCASL技术可无创评估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分娩的早产儿脑CBF值,CBF值升高可能与其预后不良有关,这将有助于早产儿脑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发育 妊娠期高血压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磁共振成像 炎症因子 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的多序列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嫚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与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BM)为颅内最常见的两类恶性肿瘤,二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术前准确诊断两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规MRI上的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及多种功能性MRI鉴别HGG与B... 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与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is,BM)为颅内最常见的两类恶性肿瘤,二者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存在差异。因此,术前准确诊断两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规MRI上的特异性影像学征象及多种功能性MRI鉴别HGG与B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变化模式
18
作者 何雨洁 闫少珍 +5 位作者 陈志庚 毕晟 薛寒笑 崔碧霄 马杰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1-705,共5页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基底前脑亚区功能连接(FC)变化模式。方法回顾性收集42例AD(AD组)及41名健康对照(HC组)的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基于基底前脑亚区(Ch123和Ch4)种子点分析FC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比HC组,AD组左侧Ch4与左侧海马及左侧后扣带回间FC明显减弱,右侧Ch4与右侧中央前回及右侧中央后回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左侧Ch123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脑岛间FC明显增强,右侧Ch123与右侧眶部额上回及右侧眶部额下回间FC明显减弱、而与左侧颞上回及左侧颞极间FC明显增强(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结论AD患者不同基底前脑亚区FC变化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与TOF-MR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内血栓检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淑宁 邹广东 尤克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52-655,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与TOF-血管成像(MRA)两种方法对检查急性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主要血管段内急性血管闭塞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61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和DWl、SWI、TOF-MRA检查。对SWI检测... 目的比较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与TOF-血管成像(MRA)两种方法对检查急性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主要血管段内急性血管闭塞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61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和DWl、SWI、TOF-MRA检查。对SWI检测到的磁敏感血管征象(SVS)与MRA检测的大脑中动脉主要血管段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频率通过Mc Nema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61例脑梗死病变在DWI图像上均显示高信号,47例患者的患侧大脑深髓静脉较对侧明显扩张。59例患者在SWI上明确清晰显示SVS,其中有56例患者的SVS与MRA显示的闭塞或狭窄位置相匹配。两种技术在检测M1段内血栓性闭塞的灵敏度没有明显差异(SWI:98.1%;MRA:98.1%),而在检测M2/M3段血管内血栓的灵敏度存在显著差异(SWI:75.0%;MRA:37.5%;P<0.001)。结论 SWI和MRA均能检测到急性脑梗死中血管内血栓性闭塞或狭窄,其在检测主要血管狭窄或闭塞方面的灵敏性没有差别,但是在检测较小、迂曲动脉段及髓静脉方面SWI更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RI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与脑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锡君 余成新 +1 位作者 赵长江 潘君龙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 脑卒中是全球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可导致患者在运动、感觉及认知功能上出现障碍。传统的康复治疗周期长、见效慢,而近年来脑机接口、健侧第七颈神经移位术、脑刺激和细胞治疗等技术在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旨在增强脑可塑性、缓解症状,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作为脑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康复的研究中,它不仅能描述功能和网络连接变化,还能预测康复预后、指导治疗方案和监测康复效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期脑网络重塑等方面的探索,分析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难点,以期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fMRI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大脑可塑性 脑网络重塑 功能连接 皮质脊髓束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