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男科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翟嘉文 玄绪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4,共7页
体外反搏(ECP)技术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治疗手段,自196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过去的四十年中,随着医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进步,体外反搏进一步发展为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EECP通过增加器官的灌注... 体外反搏(ECP)技术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治疗手段,自196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过去的四十年中,随着医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与进步,体外反搏进一步发展为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EECP通过增加器官的灌注压力和血流量,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代谢等功能。鉴于其在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面的优势,EECP不仅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逐渐扩展至包括男科疾病在内的多个领域,为男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与思路。特别是在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领域,EECP展现出显著的潜力,并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研究表明,ED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微循环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而EECP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全身健康状态,能够有效改善ED患者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本文旨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报道,对EECP在男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全面总结,重点分析其在ED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在其他男科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本文也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分析,以期为EECP在男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男科 勃起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体外反搏血流动力学效应及治疗策略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可 李鲍 +2 位作者 刘有军 张丽媛 杨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9,共8页
目的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于不同狭窄程度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建立4个不同狭窄程度的0D/3D耦合几何多尺度血流动力学模型,开展不同反搏模式下的EECP数值模拟,定量计算脑动脉各血... 目的 探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于不同狭窄程度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 建立4个不同狭窄程度的0D/3D耦合几何多尺度血流动力学模型,开展不同反搏模式下的EECP数值模拟,定量计算脑动脉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处于4~7 Pa范围的狭窄下游TAWSS均值、低TAWSS危险区域百分比、高狭窄支流量被认为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结果 对于50%、60%、70%、80%狭窄,在反搏气囊放气时刻分别为心动周期内0.5、0.6、0.7、0.7 s的反搏模式下,血流动力学环境最优。结论 对于50%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0.5 s的反搏模式;对于60%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0.6 s的反搏模式;对于70%、80%狭窄脑动脉,应选择放气时刻为0.7 s的反搏模式。随着脑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应当适当延长加压时长。研究结果可为临床上对不同狭窄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ECP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壁面切应力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典型冠状动脉疾病作用效果的集中参数建模仿真
3
作者 王碧天 孙竺君 +3 位作者 王亚伟 刘晗浩 伍贵富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疗法对典型冠脉血管病及微血管心绞痛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使用集中参数建模方法,建立包含导管动脉与心肌微循环的右优势型冠脉生理模型。分别仿真单支狭窄、三... 目的 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EECP)疗法对典型冠脉血管病及微血管心绞痛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使用集中参数建模方法,建立包含导管动脉与心肌微循环的右优势型冠脉生理模型。分别仿真单支狭窄、三支狭窄及微血管心绞痛等病理情况。建立EECP干预模型,结合上述病理模型,仿真EECP对病理模型的血流动力学作用。结果 建立的冠脉生理模型、病理模型及EECP干预模型仿真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数据相符合。EECP对3种病理情况都有改善冠脉血流的效果。对单支狭窄,EECP在左主干冠脉狭窄程度达到80%~85%之后便无法使血流恢复正常水平。对三支狭窄,若3条分支狭窄程度有1支超过90%,则无法使用EECP治疗。对微血管心绞痛,EECP有效的临界情况是充血心肌血流量>1.03 mL/(min·g)、冠状动脉血流储备>1.64。结论 建立的EECP干预冠脉血管病模型符合预期,所获仿真数据对EECP的临床操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参数模型 冠脉血管病 微血管心绞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应力环境影响的实验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健航 伍贵富 +2 位作者 郑振声 戴刚 冯铭哲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51,共6页
采用动物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发生早期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的局部应力水平的影响,评价临床中该疗法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失稳的风险.首先以3.5月龄左右雄性猪2头为实验体,进行反搏前后状态的基础血流动力... 采用动物实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发生早期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的局部应力水平的影响,评价临床中该疗法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失稳的风险.首先以3.5月龄左右雄性猪2头为实验体,进行反搏前后状态的基础血流动力学在体测量,反搏压介于0.025 ~0.04MPa;进而建立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模拟斑块出现及生长过程中,EECP对其局部应力水平及应力震荡特性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EECP使动脉的应力水平及应力震荡特性均有显著增加;早期小规模斑块的存在令局部应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但将降低应力的震荡水平.EECP使两实验体的动脉内压峰值水平最高提升10.62%及16.18%,此时若动脉存在斑块(H=0.2D),其局部壁面切应力(WSS)峰值水平将分别提高135.54%及235.71%,震荡剪切指数(OSI)达到0.083及0.069.由于反搏产生的高舒张压明显提升了斑块的局部应力水平,同时反搏的“双脉冲”作用模式使动脉的OSI水平大幅增加,我们推测其慢性作用可能会促进斑块本身疲劳的进程,从而对斑块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但EECP对心动周期里壁面切应力水平的提升可能对斑块本身的发展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斑块破裂 壁面切应力 振荡剪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蔡兴明 张爱霞 +3 位作者 谢强 蒙荣森 董吁钢 伍贵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22-1625,共4页
目的: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反搏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接受6周常规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接受6周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 目的:评估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冠心病治疗的新靶点。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反搏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接受6周常规药物治疗,反搏治疗组接受6周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评价。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体外反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常规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水平与治疗前无差异,而反搏治疗组治疗结束后,血清TNF-α、IL-6、CRP和hsCRP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了(23.79±6.35)%、(34.51±4.44)%、(38.36±7.13)%、(37.93±5.12)%。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的疗效可能与其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冠心病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局部应力的流固耦合分析及体外反搏作用干预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杜健航 王梁 +3 位作者 伍贵富 郑振声 戴刚 冯铭哲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生物机械力被普遍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进程及最终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血流灌注、动脉内压、斑块组织和材料特性等因素对斑块局部流动切应力及斑块结构应力水平的影响,同时评价临床中的非介入辅助循环疗法——... 生物机械力被普遍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斑块进程及最终破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研究血流灌注、动脉内压、斑块组织和材料特性等因素对斑块局部流动切应力及斑块结构应力水平的影响,同时评价临床中的非介入辅助循环疗法——体外反搏对斑块局部应力水平的干预作用.采用结合猪动物模型在体测量及三维流固耦合数值仿真的研究方法.结果显示,当斑块狭窄率一定时(50%),斑块的流动切应力水平主要由血流灌注决定;而斑块结构应力主要取决于动脉内压及纤维帽厚度.只有在纤维帽足够薄的情况下,斑块的材料特性才对斑块结构应力有显著影响;当纤维帽最薄同时脂质池材料最软时,临界斑块壁面应力因子达到极值的257.72 k Pa(正常生理状态)及300.20 k Pa(体外反博状态).由于最大壁面应力、临界斑块壁面应力及全局最大斑块壁面应力三个应力因子中,只有临界斑块壁面应力明显受纤维帽厚度和脂质池材料特性的影响,因此其可能与斑块进程的关联最为紧密.此外,体外反博作用明显提高了晚期斑块的应力水平,这是否会给斑块进程及重构带来慢性的影响,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晚期斑块 流固耦合 增强型体外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韶瑞 马翠萍 +3 位作者 骆荣江 卫国红 谢强 廖瑞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抽取103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3例患者(83眼)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B组50例患者(74眼)行单纯药物治疗,并根据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和比较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单纯药物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改变、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眼底病变,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熊艳 何小洪 +8 位作者 罗景云 马虹 谢强 方典秋 刘东红 王奎健 伍贵富 陈国伟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反搏组(n=6)。后2组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反搏组进行为时36h...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头雄性乳猪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6),高脂饲养组(n=6)及高脂饲养+反搏组(n=6)。后2组复制高胆固醇血症猪模型并对高脂饲养+反搏组进行为时36h的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收集3组动物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TUNEL法测定其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与正常饲养组相比,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在正常饲养组为(127±36)‰,在高脂饲养组为(237±23)‰,在高脂饲养+反搏组为(177±12)‰,高脂饲养组和高脂饲养+反搏组较正常饲养组明显升高(P<0.05),高脂饲养+反搏组较高脂饲养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慢性增强型体外反搏通过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拮抗高胆固醇脂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动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小林 何小洪 +6 位作者 张焰 钱月桃 梁陆光 方典秋 詹澄扬 郑振声 马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博(EECP)能否在体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猪动脉内皮细胞(ECs)损伤。方法高胆固醇血症猪反搏36h后,取前降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收集胸主动脉ECs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查。结果高脂组冠脉ECs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博(EECP)能否在体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猪动脉内皮细胞(ECs)损伤。方法高胆固醇血症猪反搏36h后,取前降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收集胸主动脉ECs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查。结果高脂组冠脉ECs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反搏组ECs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与高脂组相比,在反搏组的ECs检测到6种高表达的蛋白。结论慢性EECP可能通过调节ECs蛋白表达,改善ECs粘附性和代谢及减轻ECs内皮凋亡,从而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对动脉内皮形态和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体外反搏 高胆同醇血症 内皮细胞 蛋白质组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韶瑞 李小敏 +5 位作者 陈慧 田臻 卫国红 谢强 朱文珲 骆荣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369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A组,n=179)或单纯药物治疗(B组,n=190)。治疗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检查。结果 A组患者经治...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369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A组,n=179)或单纯药物治疗(B组,n=190)。治疗行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血流动力学等检查。结果 A组患者经治疗后,视力、眼底、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改善(P<0.05),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增强型体外反搏 视力 眼底荧光造影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增加心脏骤停犬颈总动脉血流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荣 廖晓星 +5 位作者 李欣 胡春林 魏红艳 冯铭哲 伍贵富 戴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4-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干预对心脏骤停(SCA)犬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右颈总动脉平均流量(MQ)的影响。方法:12只犬制成SCA模型,经心肺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分成对照组(4只)和EECP组(6只),2只建模未成功。EECP...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干预对心脏骤停(SCA)犬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右颈总动脉平均流量(MQ)的影响。方法:12只犬制成SCA模型,经心肺复苏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分成对照组(4只)和EECP组(6只),2只建模未成功。EECP组分别行2次1 h EECP干预,观察致颤前后、ROSC后(每1 h)ICP、CPP和MQ的变化,ROSC 6 h后停止监测。结果:平均动脉压(MBP)、收缩期血压峰值(MSP)、ICP、平均脑灌注压(MCPP)和收缩期脑灌注压峰值(SCP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CP时舒张期血压峰值(MDP)和舒张期脑灌注压峰值(DCP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ECP组颈总动脉血流阻力在EECP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ECP时MQ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ECP并不影响SCA-ROSC模型MBP、MSP、ICP、MCPP和SCPP而是通过增加MDP、DCPP和降低血流阻力等机制来增加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骤停 颅内压 脑灌注压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国强 黄宗青 +4 位作者 肖剑伟 张娟 刘淑娟 王玉光 晏晓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急性期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71例,随机分为EECP治疗组87...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为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临床证据。方法选取急性期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共171例,随机分为EECP治疗组87例,对照组84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上36 h的EECP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在入院第1天、EECP治疗后、第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36次EECP治疗后及第3个月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4.1%vs.31.5%;第3个月:55.6%vs.40.5%),P值均小于0.05;与对照组比较,发病第3个月,治疗组mRS的评分下降更明显(45.5%vs.30.5%),预后良好者的比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 EEC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改良Rankin量表 临床疗效 缺血性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增强体外反搏猪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小林 何小洪 +6 位作者 张焰 钱月桃 梁陆光 方典秋 詹澄扬 郑振声 马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3-614,共2页
目的初步建立猪慢性体外反搏模型。方法12头猪,戊巴比妥钠(≤30mg/kg·b.w.)和速眠新Ⅱ(≤0.1ml/kg·b.w.)联合麻醉,取侧卧位,0.025~0.04MPa/cm2的压力进行反搏,2h/次,隔日1次,共计36h。结果所有动物均成功完成了反搏,联合应... 目的初步建立猪慢性体外反搏模型。方法12头猪,戊巴比妥钠(≤30mg/kg·b.w.)和速眠新Ⅱ(≤0.1ml/kg·b.w.)联合麻醉,取侧卧位,0.025~0.04MPa/cm2的压力进行反搏,2h/次,隔日1次,共计36h。结果所有动物均成功完成了反搏,联合应用戊巴比妥钠和速眠新Ⅱ取得了良好麻醉效果,减少了各自的用量,且对动物的脏器功能没有产生不良影响。结论成功建立了猪慢性体外反搏模型,在猪慢性体外反搏时我们推荐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Ⅱ联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液流量波及Womersley算法的动脉血液脉动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健航 伍贵富 +2 位作者 郑振声 戴刚 冯铭哲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建立相对便利的血流动力学理论研究体系,进行多状态的综合血液脉动流研究。方法在完全发展脉动流Womerseley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数值算法,建立基于心动周期里动脉血液流量波的血流动力学求解及分析体系;进而采用理想化的正弦波以及正... 目的建立相对便利的血流动力学理论研究体系,进行多状态的综合血液脉动流研究。方法在完全发展脉动流Womerseley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数值算法,建立基于心动周期里动脉血液流量波的血流动力学求解及分析体系;进而采用理想化的正弦波以及正常生理状态和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状态下的在体测量小猪颈动脉血液流量波,进行较全面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对各状态下的轴向速度分布、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分布、震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等重要血流动力学量进行心动周期里的求解分析。流量波波形对WSS分布尤其是OSI水平有一定的影响;EECP作用能明显提升心动周期里的动脉WSS水平尤其是WSS峰值,同时也提高了OSI水平。结论所建立的基于血液流量波的求解体系能方便有效地应用于血流动力学研究中;EECP作用在生理范围内大幅提升动脉的WSS水平可能是其良好临床效果的最重要生物力学机制之一;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血流动力学指标,OSI对于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作用可能远小于WSS本身,OSI可能并不是理想的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脉动流 壁面切应力分布 振荡剪切指数 增强型体外反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东红 伍贵富 +6 位作者 熊艳 罗景云 谢强 吕明德 董吁钢 马虹 郑振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4头猪分成正常饲养组(NF,n=8),高脂喂养组(HF,n=13)和高脂喂养+反搏组(HF+EECP,n=13)。HF+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 h,36 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0 d)、反搏中(18 d)、反搏后(36 d),采用高频超声检测猪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方法,比较反搏组与非反搏组治疗前后FMD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6 d后,取HF+EECP组的前降支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HF+EECP组反搏后FMD明显升高,分别为5.2%±1.7%(0 d),12%±6%(18 d),和11.4%±2.8%(36 d,P<0.01);而HF组FMD下降,分别为7.8%±3.7%(0 d),7%±4%(18 d),5.1%±2.0%(3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比较,于反搏中、后检测HF+EECP组血hsCRP明显降低[(0.327±0.076)mg/L vs(0.469±0.168)mg/L(18 d);(0.31±0.09)mg/L vs(0.51±0.26)mg/L(36 d),P<0.01]。反搏后,HF组冠脉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HF+EECP组内皮细胞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冠状动脉闭塞犬心肌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景云 伍贵富 +3 位作者 胡承恒 杜志民 方典秋 郑振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6期401-404,407,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体外反搏后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价体外反搏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反搏组(n=6)。所有犬用心导管法建立定向冠状动脉闭塞模型3 d后,反搏组犬接受体外反搏处理,每日1h,共6周。利... 目的观察长期体外反搏后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价体外反搏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反搏组(n=6)。所有犬用心导管法建立定向冠状动脉闭塞模型3 d后,反搏组犬接受体外反搏处理,每日1h,共6周。利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光镜下反搏组犬受累区域心肌的病理改变程度较轻,电镜观察显示反搏组犬缺血心肌的肌原纤维排列大致整齐,线粒体肿胀不明显,大部分线粒体膜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完整。未见明显的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改变。相反,对照组心肌组织内可见大量心肌及内皮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此外,体外反搏后,左心室的射血分数(EF)明显改善,心室壁运动能力提高。结论长期体外反搏对保护心肌结构和功能有显著作用,并能拮抗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利于心肌功能结构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心肌缺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姜丹 宫丽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TXA_2)、前列环素2(PGI_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辽... 目的:观察稳斑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栓素A2(TXA_2)、前列环素2(PGI_2),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PCI术后(痰瘀互结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稳斑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35 d,疗程前后对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_2、PGI_2、TNF-α、MCP-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血清TXA_2、PGI_2、TNF-α、MC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斑汤 体外反搏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2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中药 内皮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18
作者 赵佳佳 孙利强 +4 位作者 杨展 樊俊雅 熊保勇 张辉 付艳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0-824,共5页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每次30 min,每天2次,连续35 d的体外反搏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8 h、2周、3个月和6个月测量患者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PI)、糖耐量负荷试验2 h葡萄糖(PPG120)水平及一氧化氮(NO)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48 h及2周时体外反搏组FPG和PPG120水平降低,HOMA-IR及ISI改善,NO含量增加(P<0.05);治疗后3个月,HbA1C水平降低(P<0.05)。结论:体外反搏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且疗效可持续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反搏 2型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68
19
作者 刘苗苗 樊俊雅 +3 位作者 刘贞 张照 黄鑫 张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70-2274,共5页
背景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被动”运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ECP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而心脏康复训练是主动运动,二者联合治疗是否可使患者额外增益,目前还鲜有... 背景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是一种“被动”运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EECP可改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轻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而心脏康复训练是主动运动,二者联合治疗是否可使患者额外增益,目前还鲜有报道。目的探讨EECP在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康复训练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和反搏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EECP治疗),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氧阈值(AT)、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脑钠肽(BNP)。结果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大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反搏组治疗后AT、6MWD、LVEF均大于本组治疗前,BNP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EECP能够明显改善已接受心脏康复训练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耐量、步行距离、心脏泵功能及心力衰竭相关指标,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药物及心脏康复训练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脏康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贞 赵佳佳 +3 位作者 樊俊雅 张照 刘苗苗 张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已明确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49)和体...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已明确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n=49)和体外反搏组(观察组n=51,药物加体外反搏治疗,30 min/次,共30 d,总计60次)。入选对象均在入选当天及治疗结束当天检测血液中LP-PLA2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片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P-PLA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FMD、NMD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LP-PLA2、内皮依赖型血管舒张功能及非内皮依赖型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组间观察发现,观察组FMD、NMD的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 <0.01),观察组的血浆LP-PLA2水平较对照组也有下降(P <0.01)。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在血流切应力的作用下,可降低患者LP-PLA2水平,并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