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PR中两类细菌PAOs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旭东 王磊 +2 位作者 张龙涛 吕永涛 王志盈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4,132,共5页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可以获取高效的除磷效果,已在很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相当多的条件下,EBPR工艺也会出现周期性除磷效果的波动和不充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试图采用许多手段来研究工艺中的主要微生...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可以获取高效的除磷效果,已在很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相当多的条件下,EBPR工艺也会出现周期性除磷效果的波动和不充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试图采用许多手段来研究工艺中的主要微生物。文章针对典型的EBPR工艺和碳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EBPR工艺中两类细菌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糖菌 聚磷菌 除磷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硫比和硝酸根投加量对DS-EBPR工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晴 余美 +3 位作者 程娜 邱林清 孟了 吕慧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1-75,共5页
为获得适宜的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DS-EBPR)运行条件,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进水m(C)/m(S)和NO_3^--N投加量对DS-EBPR的影响,同时对工艺代谢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C)/m(S)为150/200时有最大吸磷速度2.4 mg/(g·h),而... 为获得适宜的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工艺(DS-EBPR)运行条件,采用批次实验研究了进水m(C)/m(S)和NO_3^--N投加量对DS-EBPR的影响,同时对工艺代谢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m(C)/m(S)为150/200时有最大吸磷速度2.4 mg/(g·h),而PHA的储存和消耗速度却最低,同时poly-S的储存和消耗速度却最大。DS-EBPR释磷段和吸磷段的反应进行能量平衡分析,说明poly-S在DS-EBPR工艺运行中可作为潜在的能量来源。poly-S在吸磷段可调节NO_3^--N的反硝化作用,可减少NO_3^--N对下一周期释磷段的影响,以达到良好的释磷效果。DS-EBPR工艺的反应机理明显不同于传统的EBPR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循环协同反硝化生物除磷(DS-ebpr) 碳硫质量比 NO_3^--N投加量 pol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R工艺污泥中聚磷菌多样性与除磷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少奎 罗焇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38-2347,共10页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 自1970年代研究者发现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并提出经典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工艺“厌氧释磷-好氧摄磷”机理以来,随着EBPR工艺中PAO新菌株的不断发现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对EBPR机理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更新.及时总结近40年来EBPR机理的研究进展,基于活性污泥中PAO菌株信息全面归纳PAO多样性特征,以此为依据客观评价目前活性污泥中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的不足并展望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对于推动EBPR工艺优化升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全面调研了1980—2021年国际期刊相关文献,发现传统EBPR机理中厌氧内碳源合成、厌氧释磷意义等受到了较多质疑,反硝化聚磷新机理已获得广泛认同;活性污泥中PAO具有异常丰富的多样性,包含Acinetobacter(29%)、Pseudomonas(15%)、Tetrasphaera(4%)、Alcaligenes(4%)等42个菌属,部分PAO具有反硝化聚磷和异养硝化能力.在目前主流的活性污泥PAO除磷潜力评价方法中,荧光原位杂交和定量PCR技术只以Accumulibacter或Acinetobacter属PAO为检测对象,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基于片面的PAO多样性信息作为分析依据,在此基础上PAO丰度所反映的PAO除磷潜力的准确性尚存在疑问,未来需要加强面向活性污泥PAO多样性的探针或特异性引物的研发.与传统方法相比,EDTA法胞内多聚磷酸盐颗粒含量检测技术较为先进,但需要以PAO和非PAO菌株为参照深入阐明检测结果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多聚磷酸盐激酶(PPK) 聚磷菌(PAO) 反硝化聚磷菌(DPAO) 除磷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EBPR工艺除磷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乐星星 顾向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6-272,共7页
[目的]比较亚硝酸盐对不同进水碳源驯化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抑制作用,分析亚硝酸盐影响EBPR污泥除磷效率的机制。[方法]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分别以乙酸(SBR-1)和丙酸(SBR-2)为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 [目的]比较亚硝酸盐对不同进水碳源驯化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抑制作用,分析亚硝酸盐影响EBPR污泥除磷效率的机制。[方法]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分别以乙酸(SBR-1)和丙酸(SBR-2)为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待反应器达到稳态运行状态后取1个运行周期,定期取样测定混合液中磷酸根和亚硝氮质量浓度的周期变化,比较亚硝酸盐对2种EBPR污泥除磷活性的影响,测定2种EBPR污泥的脱氮活性;通过研究亚硝酸盐对运行周期中聚磷菌胞内聚羟基烷酸(PHA)和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影响,分析亚硝酸盐抑制EBPR除磷活性的机制。[结果]以乙酸为进水碳源的SBR-1和以丙酸为进水碳源的SBR-2分别经过8和11 d的驯化期成功实现了稳定的EBPR功能,除磷效率稳定在98%以上;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对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和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均可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以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对亚硝酸盐更为敏感,在亚硝氮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5 mg·L^(-1)时即会丧失磷的吸收功能;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和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均有一定的脱氮能力,以乙酸为碳源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其脱氮活性明显高于丙酸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在亚硝酸盐抑制除磷活性的同时聚磷菌胞内PHA和糖原代谢也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与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相比,丙酸驯化的EBPR污泥对亚硝酸盐引起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以乙酸为进水碳源有利于EBPR工艺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亚硝酸盐 糖原 聚羟基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作为EBPR进水碳源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建兵 顾向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目的]探索乳酸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进水碳源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以乳酸为唯一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SBR-2),并与以乙酸为唯一进水碳源的EBPR污泥(SBR-1)对比;待SBR-2达到稳态运行后,在1个运行周... [目的]探索乳酸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进水碳源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采用厌氧-好氧型序批式生物反应器,以乳酸为唯一进水碳源驯化EBPR污泥(SBR-2),并与以乙酸为唯一进水碳源的EBPR污泥(SBR-1)对比;待SBR-2达到稳态运行后,在1个运行周期定期取样,测定混合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磷酸根、氨氮和硝氮等参数的周期变化,并与SBR-1比较;通过研究不同进水磷浓度对2个反应器除磷效率的影响,比较2种EBPR污泥的除磷能力。[结果]以乙酸为进水碳源的SBR-1和以乳酸为进水碳源的SBR-2分别经过8和31 d的驯化期实现了稳定的EBPR功能;与乙酸驯化的EBPR污泥类似,乳酸驯化所得的EBPR污泥也表现出典型聚磷菌(PAO)的代谢特征。以乳酸为碳源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其主要特征参数如有机酸吸收速率、磷释放速率和磷吸收速率均明显低于以乙酸为碳源驯化而成的EBPR污泥,但是由于其厌氧释放的磷浓度较低,结果仍可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磷的吸收。在进水磷酸根质量浓度小于等于12 mg·L-1时,以乳酸为进水碳源的反应器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除磷效果,出水磷酸根质量浓度稳定在0.3 mg·L-1以下。[结论]采用乳酸作为EBPR的进水碳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菌 强化生物除磷 乳酸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R系统中聚糖菌及其反硝化代谢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常烁 曾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3,共6页
聚糖菌(GAOs)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组成部分,具有反硝化脱氮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GAOs的富集培养及反硝化代谢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综述了GAOs的种群类型以及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代谢机理,着重归纳了碳源、pH... 聚糖菌(GAOs)作为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组成部分,具有反硝化脱氮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GAOs的富集培养及反硝化代谢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综述了GAOs的种群类型以及反硝化聚糖菌(DGAOs)的代谢机理,着重归纳了碳源、pH、温度等因素对GAOs富集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GAOs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对GAOs的生理性能及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糖菌 反硝化聚糖菌 代谢机理 生长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产物对EBPR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春娣 侯春艳 +4 位作者 李悦 王传德 韩颖璐 程丽阳 杨箫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98-906,共9页
温暖沿海地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而其在厌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硫化物及聚硫颗粒(polymeric sulfur compound, poly-S)会对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硫化物对传统强化... 温暖沿海地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硫酸盐,而其在厌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硫化物及聚硫颗粒(polymeric sulfur compound, poly-S)会对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EBPR)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硫化物对传统强化生物除磷(conventional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CEBPR)系统营养物去除、沉降性能和聚磷菌(poly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硫循环协同强化生物除磷(sulfur cycle-associated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S-EBPR)系统的创建及特征(主要包括其生物转化过程、优势功能菌及除磷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poly-S在S-EBPR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发现了硫化物和poly-S在硫循环参与的生物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且通过适当调控,或许能实现生物除磷系统对低ρ(C)/ρ(P)且含硫废水处理效果的强化;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EBPR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及低ρ(C)/ρ(P)含硫污水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聚硫颗粒 传统强化生物除磷 硫循环协同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低ρ(C)/ρ(P)含硫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霉素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8
作者 鄢雨萌 任晨竹 +4 位作者 王少坡 刘灵婕 孟凡盛 邱春生 于静洁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8,共9页
为阐明金霉素(CTC)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以酪蛋白水解物为唯一碳源,研究了CTC对EBPR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TC投加量为0.1 mg/L时,PO_(4)^(3-)和COD的去除率与对照组相似;当CTC投加量为1.0... 为阐明金霉素(CTC)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以酪蛋白水解物为唯一碳源,研究了CTC对EBPR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TC投加量为0.1 mg/L时,PO_(4)^(3-)和COD的去除率与对照组相似;当CTC投加量为1.0 mg/L时,PO_(4)^(3-)去除率从90.0%下降为75.0%,COD去除率从95.3%下降为90.4%;当CTC投加量为5.0 mg/L时,PO_(4)^(3-)去除率仅为40.0%,遭到显著抑制,但COD的去除率仍然达到85.1%,随着CTC投加量的增加,其对生物除磷系统的抑制作用加强。典型周期内基质代谢过程分析发现,CTC对生物除磷中的好氧吸磷过程影响更为显著,会降低糖原和多聚磷酸盐的合成。宏基因组学分析表明CTC的存在会抑制磷去除的相关代谢途径和聚羟基烷酸盐(PHB)合成过程中部分关键酶的合成,进而导致系统除磷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金霉素 聚磷菌 磷代谢途径 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类型对生物除磷过程释放磷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侯红勋 王淑莹 +1 位作者 闫骏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81-2086,共6页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甲醇和乙醇等碳源,在厌氧和缺氧状态下进... 厌氧释放磷是生物除磷的重要部分,释放磷不充分是生物除磷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碳源种类对厌氧生物除磷的影响,以A2/O氧化沟工艺好氧末端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投加乙酸钠、丙酸钠、葡萄糖、甲醇和乙醇等碳源,在厌氧和缺氧状态下进行释放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很快,120min平均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290.5和236.7mgP.(gVSS)-1.d-1;PAOs利用葡萄糖、乙醇和甲醇释放磷速率较低,比释放磷速率分别为49.4、38.8和8.91mgP.(gVSS)-1.d-1;(2)在缺氧条件下,PAOs以乙酸钠或丙酸钠为碳源释放磷速率与厌氧状态下释放磷速率相差不大,而其他3种碳源作用下,PAOs并不释放磷;(3)初始NO3-过高时,乙酸钠作为碳源,PAOs在释放磷结束后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吸收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厌氧释放磷 碳源 PAOS 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生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燕 陈银广 +1 位作者 周琪 行智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共4页
介绍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机理研究现状,包括:微生物的多样性、聚磷菌的生化代谢途径、以及影响代谢的主要因素等,并对今后相关重点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菌 生化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聚合物测定方法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由阳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淑莹 刘秀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1,共5页
为优化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PHA、糖原以及多聚磷酸盐颗粒的测定方法,采用色谱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PHA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糖原的测定采用稀盐酸消解加葡萄糖试剂盒法,多聚磷酸盐采用过硫酸钾氧化和钼锑抗光度法,经... 为优化强化生物除磷系统胞内PHA、糖原以及多聚磷酸盐颗粒的测定方法,采用色谱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中,PHA的测定采用气相色谱法,糖原的测定采用稀盐酸消解加葡萄糖试剂盒法,多聚磷酸盐采用过硫酸钾氧化和钼锑抗光度法,经过方法优化得出4%酸化甲醇消解20h是提高PHA回收量的最佳条件;糖原在0.6mol/LHCl条件下消解5h提取量最大,临床中的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盒可以应用到本实验中;在120℃下氧化30min条件下多聚磷酸盐颗粒可以最大回收.经过加标回收实验等对这3个方法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在这3个条件下的3种方法都具有很高的精密度或准确度,而且简单易行,适合实验室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聚磷 多聚脂肪酸 糖原 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运行效能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志剑 周林强 +4 位作者 李慧 王行 陈晓燕 朱希 徐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614-1621,共8页
选取浙江北部10个污水处理厂,调研污水厂生物除磷的运行效能并开展污泥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除磷机理的研究.通过活性污泥批试验表明,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以P计)平均为2.4mg/(g·h)和2.2mg/(g·h);反硝化聚磷菌(DPAOs... 选取浙江北部10个污水处理厂,调研污水厂生物除磷的运行效能并开展污泥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除磷机理的研究.通过活性污泥批试验表明,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以P计)平均为2.4mg/(g·h)和2.2mg/(g·h);反硝化聚磷菌(DPAOs)占聚磷菌(PAOs)的比例为0.0%~80.1%.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聚磷菌(PAOs)比例为2.0%~8.7%,聚糖菌(GAOs)比例为1.3%~22.4%.根据调查结果和生物除磷性能研究,可通过调整污水营养成分和设置独立前置反硝化池等方法改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荧光原位杂交 聚磷菌 聚糖菌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HRT对A/O除磷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志广 周琪 +1 位作者 陈银广 顾国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23,40,共4页
为系统考察厌氧水力停留时间(AHRT)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在实验室连续流厌氧/好氧(A/O)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统计了不同AHRT下系统除磷效果及胞内贮存物的变化。设计批式实验,考察了AHRT较长情况下生... 为系统考察厌氧水力停留时间(AHRT)对生物除磷效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在实验室连续流厌氧/好氧(A/O)除磷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统计了不同AHRT下系统除磷效果及胞内贮存物的变化。设计批式实验,考察了AHRT较长情况下生物增强除磷代谢过程,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厌氧聚羟基链烷酸酯(PHAs)分解和厌氧糖原合成现象,提出聚磷不足情况下聚磷菌代谢的假想模式。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指出A/O除磷工艺AHRT的确定应以PHAs的合成量最大作为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增强除磷 水力停留时间 聚羟基链烷酸酯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NED-PR系统内PAOs-GAOs的竞争关系及其氮磷去除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晓霞 王淑莹 +2 位作者 赵骥 戴娴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1-559,共9页
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PNE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及系统内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在氮磷去除的贡献和竞争关系,本研究以实际低C/N比(4左右)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溶解氧(DO)(0.5~2.0mg/L)、NO2--N(4.7... 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PNE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及系统内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在氮磷去除的贡献和竞争关系,本研究以实际低C/N比(4左右)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溶解氧(DO)(0.5~2.0mg/L)、NO2--N(4.7~39.9mg/L)和NO3--N(5.0~40.0mg/L)对延时厌氧(150min)/低氧(180min,溶解氧0.5~0.7mg/L)运行的SPNED-PR系统氮磷去除特性和底物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浓度均不影响PAOs和GAOs的好氧代谢活性,且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DO竞争.不同NO2--N浓度条件下,GAOs较PAOs更具竞争优势,NO2--N主要是通过GAOs去除的(约占58%);且GAOs所具有的高内源反硝化活性和亚硝耐受力,减弱了高NO2--N浓度(26.2~39.9mg/L)对PAOs反硝化吸磷的抑制,保证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不同NO3--N浓度条件下,PAOs较GAOs处于竞争优势,其在NO3--N去除中的贡献比例达61.2%.此外,SPNED-PR系统的PURDO>PURnitrate>PURnitrite,PAOs对DO的优先利用保证了低氧条件下系统的高效除磷,且GAOs的内源短程反硝化特性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SPNED) 聚磷菌(PAOs) 聚糖菌(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的机理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光学 管运涛 +1 位作者 蒋展鹏 师绍琪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主要论述了以乙酸盐及葡萄糖作为基质的强化生物除磷的相关机理模型。当以乙酸盐为底物时 ,重点需要明确导致工艺中微生物代谢模式差异的原因及厌氧条件下还原力供给方式的问题 ;当以葡萄糖为底物时 ,主要需要解决厌氧条件下供能方式以... 主要论述了以乙酸盐及葡萄糖作为基质的强化生物除磷的相关机理模型。当以乙酸盐为底物时 ,重点需要明确导致工艺中微生物代谢模式差异的原因及厌氧条件下还原力供给方式的问题 ;当以葡萄糖为底物时 ,主要需要解决厌氧条件下供能方式以及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某些抑制条件 (如供氧不足 )可能会促进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乙酸盐 厌氧条件 供能方式 微生物种类 机理模型 驯化 研究进展 葡萄糖 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强化除磷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凡 顾国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7-9,共3页
对生物强化除磷(EBPR)的机理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聚磷菌胞内贮存物(聚磷、PHAs和糖原)的性质和功能,然后对这些贮存物在厌氧和好氧(缺氧)情况下的反应加以分析。旨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EBPR过程加以阐述,加深对生物除磷机理的认识。
关键词 生物强化除磷(ebpr) 聚磷 PHAS 糖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PCR-DGGE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亚男 夏圣骥 于水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3,共5页
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强化生物聚磷系统(EBPR)中的聚磷菌群,对3个不同碳源(1号实际生活污水、2号葡萄糖和3号乙酸钠)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强化生物聚磷系统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 实验考察了不同碳源强化生物聚磷系统(EBPR)中的聚磷菌群,对3个不同碳源(1号实际生活污水、2号葡萄糖和3号乙酸钠)的序批式反应器(SBR)强化生物聚磷系统聚磷菌的16S r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变形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表明,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1号反应器具有数量最多的优势种群,而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的2号、3号反应器的生物多样性较少.3个反应系统的微生物种群各有异同.具有除磷作用的未被培养细菌(条带3、4,AF527584、AF502204)为3个反应器所共有的生物量较多的优势种群,且其在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1号反应系统中相对生物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碳源 PCR—DGGE 聚磷菌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除磷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华 阮文权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5,共5页
研究了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此反硝化除磷工艺可以较好地进行除磷脱氮,但是磷的去除对进水氮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在进水COD 400 mg/L,总磷15 mg/L,氨氮84 mg/L的条件下COD的降低率可达96%以上,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6%-88%... 研究了反硝化除磷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此反硝化除磷工艺可以较好地进行除磷脱氮,但是磷的去除对进水氮的浓度有一定的要求。在进水COD 400 mg/L,总磷15 mg/L,氨氮84 mg/L的条件下COD的降低率可达96%以上,氮的去除率稳定在86%-88%,磷的去除率为92%-95%。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60 mg/L时,磷的去除率为78%,在进水氨氮质量浓度降为44mg/L时磷的去除率降为68%。反硝化除磷比以氧为电子受体的生物除磷可减少耗氧55.5%,剩余污泥的产生量可减少53%,温室气体CO2的产生量可减少体积分数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反硝化除磷 除磷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SBR系统生物强化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阳 张学洪 +4 位作者 张华 徐建宇 郭周芳 韦巧艳 郑君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598,共4页
分别对比研究了以乙酸钠、葡萄糖和淀粉为SBR系统碳源时,系统对废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以上3种碳源时SBR系统出水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7%、77.7%和62.2%,乙酸钠为生物强化除磷最佳碳源。
关键词 生物强化除磷 乙酸钠 葡萄糖 淀粉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生物除磷污泥厌氧磷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宇 赵林 +1 位作者 谭欣 董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19-1723,共5页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磷,并且具有厌氧条件下释放磷酸盐的能力,从EBPR剩余污泥中回收磷酸盐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优化影响EBPR污泥厌氧释磷的各项参数,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释放磷酸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的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磷,并且具有厌氧条件下释放磷酸盐的能力,从EBPR剩余污泥中回收磷酸盐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优化影响EBPR污泥厌氧释磷的各项参数,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释放磷酸盐,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对EBPR污泥厌氧释磷影响因素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尽管很多研究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依然存在很多争议和无法解答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厌氧释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