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平菇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晴 李佳涛 +4 位作者 申进文 胡延如 戚元成 王风芹 刘晴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3,共15页
从栽培原料、栽培技术、种业、产品加工、栽培规模方面对我国平菇(Pleurotus spp.)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平菇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平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平菇 栽培原料 栽培技术 种业 产品加工 栽培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的影响——基于农户“双改单”种粮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江华 陈静 邱海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0,共12页
传统双季稻主产区农户“双改单”现象是农地隐性撂荒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基于江西省1366份水稻种植户种粮行为的调查,实证分析农户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有... 传统双季稻主产区农户“双改单”现象是农地隐性撂荒的重要表现,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基于江西省1366份水稻种植户种粮行为的调查,实证分析农户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素养对农地隐性撂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农户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户种植双季稻;(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素养通过促进网络销售、农地转入、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入、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而抑制农地隐性撂荒,激励农户种植双季稻;(3)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素养对年龄较小、农业收入占比较低、社会资本丰富与农地确权的农户农地隐性撂荒行为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提高其种植双季稻的概率。为此,要治理农地隐性撂荒,应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户数字素养,缩小农户数字素养鸿沟,引导双季稻主产区农户种植双季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地隐性撂荒 双季稻种植 种粮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协同发展视域下数字赋能卓越人才培养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东毅 黄捷 +2 位作者 王武 陈建国 李玉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168,共5页
针对目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人才质量与社会期望有差距等问题,提出构建共同体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五整合(整合共同体资源)+四提升(知识、能力、素养及身份认同)+三协同(小导师、校内外导师)+... 针对目前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培养体系与产业发展不匹配、人才质量与社会期望有差距等问题,提出构建共同体协同发展视域下的“五整合(整合共同体资源)+四提升(知识、能力、素养及身份认同)+三协同(小导师、校内外导师)+二共研(师资力量建设和教研教改项目)+一应用(数字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基于数字技术的“外部环境-共同体-数字技术-学习者”及“学习-实践-评价-塑造”双重四螺旋卓越人才培养路径。对于推动卓越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共同体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万书波 张佳蕾 +1 位作者 高华鑫 王才斌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3-1711,共9页
我国人多地少,持续提高花生产量是花生栽培的首要目标。建国以来,我国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带动了花生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回顾和总结我国花生高产栽培历程和经... 我国人多地少,持续提高花生产量是花生栽培的首要目标。建国以来,我国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带动了花生整体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回顾和总结我国花生高产栽培历程和经验,分析和探讨花生持续增产潜力与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花生高产栽培研究创新能力和整体生产水平。20世纪70年代初期,通过应用增产效果显著的氮磷化肥施用技术,产量突破了6000 kg hm^(-2);70年代末,通过化学调控、地膜覆盖、氮磷钾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产量突破了7500 kg hm^(-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缓控徒长、量化施肥等关键技术,产量突破了9000kghm^(-2);进入新千年后,通过单粒精播等关键技术,产量突破了11,250 kg hm^(-2);2023年,以单粒精播技术为核心,配套全程可控施肥、“三防三促”群体调控和微生物耦合技术等,构建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创造实打验收12,982 kg hm^(-2)的全国高产纪录。据推算花生实际生产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培育高潜力品种、充分挖掘土壤生产潜能和构建高质量的群体是未来进一步提高花生产量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产 栽培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童辉 殷武平 +3 位作者 彭莹 袁祖华 杨晓 张振兴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通过对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调研,系统分析了育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育苗设施装备配套率低、环境控制能力较弱、缺乏育苗标准规范及技术人才、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优化育苗设施条件,引进先进的育苗设备和技术... 通过对湖南省蔬菜育苗产业发展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调研,系统分析了育苗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育苗设施装备配套率低、环境控制能力较弱、缺乏育苗标准规范及技术人才、运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优化育苗设施条件,引进先进的育苗设备和技术,培育专业人才,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科技支撑,健全育苗体系,制定育苗相关技术标准等建议,从而确保湖南主要商品蔬菜基地优质种苗持续稳定供应,助力湖南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集约化育苗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地区水稻与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肖艳 索昊 +7 位作者 李世华 杨晓星 王璐 罗义 李军 蔡婧 李扬 刘杰 《食药用菌》 2025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利用冬闲稻田发展羊肚菌栽培,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及农户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及减轻土传病虫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轮作要点、水稻栽培管理、羊肚菌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 利用冬闲稻田发展羊肚菌栽培,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及农户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及减轻土传病虫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轮作要点、水稻栽培管理、羊肚菌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总结鄂西地区水稻―羊肚菌轮作栽培技术,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助力该模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羊肚菌轮作 冬闲稻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生逻辑、规格要求与重要路径 被引量:14
7
作者 申国昌 贺鹏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 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需要围绕理念创新着力培育新时代战略科学家,着眼科技创新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立足产业创新造就新兴产业顶尖人才。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力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夯实“三位一体”战略支撑体系畅通人才培养机制,以高等教育为龙头打造人才培养高地,以基础教育为根基拓宽人才培养底座,构建多学段一体化纵向贯通培养体系,重视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联动培养,注重发挥多元教育评价引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功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而为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自主培养体系 规格要求 重要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创新的基本经验、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基于首期“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应中 刘晓宁 刘铭心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8-32,共5页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教育强国等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育人模式创新的现实紧迫性。首期“双高计划”推进过程中,各建设单位基于价值、技能、认知三维逻辑,重塑育人目标、形塑育人合力、健全育人体系、精...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建设教育强国等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育人模式创新的现实紧迫性。首期“双高计划”推进过程中,各建设单位基于价值、技能、认知三维逻辑,重塑育人目标、形塑育人合力、健全育人体系、精细育人标准、跃升育人能级。但在育人路径实施、育人质量评价、育人模块衔接、育人主体协同等方面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育人成效的整体达成。基于此,在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各建设单位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育人路径;推进评价改革,聚力育人目标;深化“五育”融合,提高育人质量;压实企业责任,强化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训育人性的式微与重塑 被引量:1
9
作者 林松柏 曹辉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71,95,共9页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 大学校训天然地蕴含着育人因素,但目前的大学校训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日渐形式化,以致其育人价值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反映出校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针对校史、学校定位与特色的诠释不足,以致教师和学生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发展对其解读不够;往往静态以显,以致在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缺乏存在感,难以在“渗透”中彰显其育人价值;常常独立以存,未能基于现代传播方式以教师、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与师生的日常结合,进而在多维度渗透中凸显育人作用。重申校训的育人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立足现代性、学校发展等要求,对校训进行阐释,并形成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多维度投射;立足传播性、渗透性要求,开发出更受师生欢迎的校训呈现和表达方式;深研校训与师生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研发校训在教育教学以及师生生活中的渗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育人 德性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伟 徐蒙 +1 位作者 刘鑫 马小平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5-192,共8页
为深入优化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能源资源特色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该校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求,对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结合中国... 为深入优化中国矿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能源资源特色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基于该校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实需求,对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结合中国矿业大学自身办学特色,建立了具有能源资源特色的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全面介绍了该培养机制的内涵和举措,以及中国矿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实践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交叉学科 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才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金属材料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瑞雪 王兆波 刘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3,共4页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特色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综合考评和反馈机制的新思路...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特色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打造行走的“思政大课堂”,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综合考评和反馈机制的新思路。实践表明,依托教科产融合基地,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赛教融合助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挖掘实践教学所在企业或所在地的思政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落在实处。建立了基于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多元化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金属材料工程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助内卷抑或提新质?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小勇 刘雪旎 +2 位作者 陈丽诗 刘颜帆 刘晓红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共10页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本研究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播场域、强化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教育评价异化和深化替代效应等助推基础教育内卷;其次,剖析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特征,包括指向全面发展与高阶能力的培养目标、优质均衡与跨学科的课程资源、人机协同与终身性的育人方式、素养导向与公平的教育评价、开放灵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安全智能的服务管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意蕴;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破解教育内卷和促进教育提新质的策略建议,以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育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 教育内卷 新质教育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栽培的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新生 王光礼 +4 位作者 张锐杰 杨锡 罗维维 林志强 陈波 《食药用菌》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栽培原理和方法不同于大多数食药用菌物种。指出食药用菌栽培依据子实体形成与培养料的关系可以分为4种类型:纯料出菇、覆土出菇、少料出菇、无料出菇,而羊肚菌栽培属于少料出菇(培养料超过一定比例就不会出菇)... 羊肚菌(Morchella spp.)的栽培原理和方法不同于大多数食药用菌物种。指出食药用菌栽培依据子实体形成与培养料的关系可以分为4种类型:纯料出菇、覆土出菇、少料出菇、无料出菇,而羊肚菌栽培属于少料出菇(培养料超过一定比例就不会出菇),列举并说明段木栽培法、营养袋法、营养袋+营养料法、营养料法及全菌种栽培法等栽培方法的技术要点与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料出菇 营养袋栽培法 营养料栽培法 全菌种栽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健安 赵志诚 +2 位作者 谢刚 柏艳红 何秋生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6,共5页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 在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中,加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提升教育质量与适应行业需求的迫切任务。因此,探索强化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十分必要。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核心理念,以自动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理实相融、产教相融、科教相融、资源共享”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抓手、平台为依托、制度为保障”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致力于通过创新素质的提升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化,最终实现学生在面对复杂工程挑战时具备更强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创新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乡黑猪新品种培育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雪梅 杨跃奎 +10 位作者 曾凯 陈晓晖 梁艳 陶璇 龚建军 何志平 王言 涂腾 安瑞 杨坤 吕学斌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为培育适宜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父本品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遗传资源——藏猪和引进猪种杜洛克猪作为育种素材,采用BLUP或GBLUP法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现代育种技术,历经12年攻关研究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父本品... 为培育适宜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父本品种,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利用我国特有的珍贵遗传资源——藏猪和引进猪种杜洛克猪作为育种素材,采用BLUP或GBLUP法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现代育种技术,历经12年攻关研究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父本品种——川乡黑猪。在培育过程中,通过Snapshot技术对不同世代测定群进行毛色SNP位点基因型检测,严格按照川乡黑猪选育方案,逐步剔除群体中黑色杂合基因型个体,实现黑色基因型纯合。其培育经历了育种素材筛选、杂交制种和品种选育三个阶段,同时委托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进行川乡黑猪质量检测。川乡黑猪达100 kg体重时平均日龄为156.60 d,饲料转化率为2.54,活体背膘厚为10.25 mm,屠宰率为73.78%,瘦肉率为63.78%,眼肌面积为45.74 cm^(2),肌内脂肪含量为3.65%,生产性能和肉质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乡黑猪 品种培育 生产性能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传播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进路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琼 吴起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研究提出智能传播人才的定义及能力要求,并对国内外57所高校的3976门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尽管现有课程体系的核心关键词为“数字”,但普遍缺乏数理和计算科学的基础支撑课程,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几乎成为“孤岛”。智能传播教育需着力培养学... 研究提出智能传播人才的定义及能力要求,并对国内外57所高校的3976门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尽管现有课程体系的核心关键词为“数字”,但普遍缺乏数理和计算科学的基础支撑课程,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几乎成为“孤岛”。智能传播教育需着力培养学生在传播实践中对数据和算法的敏锐感知,进而推动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研究认为应通过删减调整部分通识概论课程,开设专门人工智能课程,引入跨学科合作和交叉培养,因校制宜建设垂直方向专业和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工智能技术伦理观等措施,以塑造技术视野广阔、理论基础扎实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新闻传播教育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研究进展及栽培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文芳 郭春林 +6 位作者 兰超杰 谢粤斌 秦彬 詹国明 王顺 汪嘉瑶 林文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65,共16页
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腋芽萌发成穗,实现二次收成的稻作模式,具有省种、省肥、省工、省时、米质优且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本文简述了再生稻发展... 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腋芽萌发成穗,实现二次收成的稻作模式,具有省种、省肥、省工、省时、米质优且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本文简述了再生稻发展历程及其产量潜力;分析了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关键内在因素(如品种类型及再生力)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水肥管理等农艺措施、稻桩质量及机收模式、病虫害防治等);重点综述了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强调因地因情做好品种选用,根据光温水条件适时早播以保证安全齐穗,严格做好3次烤田,改良收割机具性能及优化作业路线以降低碾压损失,根据留桩高度动态调控促芽肥和促苗肥施用量,通过合理水肥运筹实现多穗与大穗协同增效。最后针对生产问题提出了抗碾压优质再生稻品种选育、水肥-微生物-根系生理协同调控网络解析及机收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优化等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机械收割 再生力 产量 栽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兽医高等教育概况及其对我国兽医人才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涛 贾广敏 +1 位作者 杜文娟 张龙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欧洲兽医教育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对我国兽医教育改革有较大借鉴意义。作为欧洲兽医教育典型代表,荷兰高校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兽医人才,对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宠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乌特勒支大学为例,简要介绍荷... 欧洲兽医教育历史悠久、优势明显,对我国兽医教育改革有较大借鉴意义。作为欧洲兽医教育典型代表,荷兰高校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兽医人才,对支撑现代畜牧业发展、宠物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乌特勒支大学为例,简要介绍荷兰兽医教育和教学体系概况,分析其兽医教育优势和特色,并结合我国兽医教育现状和问题,提出提升我国兽医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乌特勒支大学 兽医教育 人才培养 实践能力 执业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地方高校转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超俊 赵雨旸 李亚东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9,I0003,共9页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 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以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为重点;作为一种新的质量观,以人民至上、整体协同和追求卓越为目标;作为一种新的模式观,以提质增效、系统跃升和转型变轨为特征。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遵循三大逻辑理路:遵循大学发展逻辑,融入社会发展大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坚持“三位一体”统筹谋划,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成为地方发展的共同体,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探索地方高校分类特色发展之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在办学定位、发展策略、动力机制、范式转型四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办学定位上坚守“地方性”生长基因和“应用型”类型特征;在发展策略上以高质量为追求,注重需求导向,与地方深度融合;在动力机制上把政策牵引力和需求拉动力内化为自我革新内驱力;范式转型是从规模扩张高增长范式转向创新驱动高质量范式。地方高校向高质量发展范式转型的实施路径为:基于核心价值转移的本体论,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升级;基于分类特色发展的认识论,由“经院型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基于“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从“地方中的高校”向“地方的高校”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应用型高校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群 王永才 +4 位作者 康相涛 李转见 蒋瑞瑞 郭玉洁 韩瑞丽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4,共6页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针对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探索实践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三位一体”模式实施后毕业后去一线企业人数、考博人数、学术科研获奖、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数量、获得奖学金等奖励、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参与实践活动和服务企业人次均显著提高,尤其是毕业后考博人数、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等人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研究表明,“三位一体”模式有望为我国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