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轨道交通主要岩土工程问题研究
1
作者 陈明浩 唐鸥玲 +2 位作者 李东 陈兴海 任云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共6页
研究目的:成都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成分复杂,包括黏土、砂土、卵石等多种类型;下伏基岩为四川盆地红层碎屑岩,岩质较软,易于风化。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制约了成都轨道交通的规划及建设工作。通过多条... 研究目的:成都地区广泛分布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大,成分复杂,包括黏土、砂土、卵石等多种类型;下伏基岩为四川盆地红层碎屑岩,岩质较软,易于风化。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孕育了众多岩土工程问题,制约了成都轨道交通的规划及建设工作。通过多条成都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工程实践,系统分析各类问题的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勘察要点与相应防控对策。研究结论:(1)成都轨道交通主要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属岷江水系,构造形迹主要为龙泉山箱状背斜,地震基本烈度Ⅶ度;(2)成都平原广泛分布深厚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黏性土、卵石与砂层,丘陵及低山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为白垩系(K)-侏罗系(J)的红色陆相沉积泥岩、砂岩等,泥岩中普遍夹薄层石膏及钙芒硝;(3)研究区岩土体类型多样,成都轨道交通建设面临大粒径高强度漂卵石、透镜体砂层、雅安砾石层、含石膏地层、浅层天然气、红层泥岩、复合地层、水文地质等岩土工程问题,本文详细阐明了各类问题的工程地质特征、勘察要点及防控对策;(4)本研究成果对成都轨道交通第五期、市域(郊)铁路第二期规划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轨道交通 岩土工程问题 勘察要点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错那-沃卡断裂带活动性与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2
作者 强新刚 郭长宝 +5 位作者 孙东霞 韩建恩 张广泽 张敏 邱振东 何平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12,共12页
沿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修建的高原铁路穿越错那-沃卡活动断裂带,而断裂活动引起同震地表错动造成的工程错断、隧道变形、地质灾害等危害,是铁路运营阶段面临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 沿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修建的高原铁路穿越错那-沃卡活动断裂带,而断裂活动引起同震地表错动造成的工程错断、隧道变形、地质灾害等危害,是铁路运营阶段面临的重要地质安全风险。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穿越高原铁路的错那-沃卡断裂带的发育特征、活动性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错那-沃卡断裂带由5条北东走向的分支断裂组成,其中沃卡盆地西边界断裂(F_(2-1)、F_(2-2))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沃卡盆地东边界断裂(F_(2-4)、F_(2-5))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盆地内部断裂F_(2-3)为1915年桑日M_(S)7.0地震的发震断裂。根据断裂活动造成的变形迹象考察以及活动断裂类型来估算断裂影响范围,未来错那-沃卡断裂带的分支断裂发生同震地表错动时,可能对穿越断裂带的藏嘎隧道和桑珠岭隧道造成变形破坏,断裂活动影响范围宽度为16~30 m。因此,建议加强对高原铁路穿越活动断裂区段的强震变形、工程错断等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对策研究。文章研究结果为指导高原铁路安全运营和防灾减灾,以及为其他铁路线的活动断裂工程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错那-沃卡 活动断裂 地质安全 工程错断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治沙”新模式: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队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华 刘恒 +3 位作者 戴蕙泽 吴立国 张明远 周建波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随着沙漠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治沙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程治沙”模式——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队的概念,这是一种结合现代化技术和机械化操作的高效治沙新策略。首先,介绍了三北防护林工程... 随着沙漠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治沙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程治沙”模式——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队的概念,这是一种结合现代化技术和机械化操作的高效治沙新策略。首先,介绍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状;其次,就工程治沙的技术方法和机械设备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结合土地沙漠化治理现状和现有装备技术,给出了工程治沙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队的人员组成、作业规程以及装备配置。总之,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队作为“工程治沙”的一种新模式,不仅优化了治沙技术,还为沙区的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这种模式有望在更广泛的区域得到应用,并为全球抗击沙漠化问题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治沙 机械化 服务队 三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体结构面动力特性与致灾效应研究进展
4
作者 单仁亮 柏皓博 +4 位作者 孙鹏 李泳臻 吴浩田 肖圣超 窦浩宇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41,共21页
随着全球资源需求的持续上升,深部地下工程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面临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地应力环境。这种转变使得深部含结构面岩体的动力特性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此,首先对结构面的动剪切和动拉压特性进行了系统总结... 随着全球资源需求的持续上升,深部地下工程的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面临日益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地应力环境。这种转变使得深部含结构面岩体的动力特性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此,首先对结构面的动剪切和动拉压特性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深入分析了多种因素对结构面动力行为的影响。然后,探讨了结构面效应对岩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特别是对岩体动强度和动变形的作用。此外,针对常见的深部动力灾害,如岩爆、大变形和冲击地压,梳理了其触发机制和防治技术,强调了建立有效理论和技术体系的重要性。最后,对未来深部岩体结构面动力特性及动力灾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呼吁结合新兴技术与理论方法,以提升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高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工程 结构面 动力特性 致灾效应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突泥涌水致灾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
5
作者 秦鹏飞 赵亚敏 +1 位作者 宋梦 王文菁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9,共11页
隧道突水灾害具有“大流量、强突发、高水压、多类型”等特点,是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灾害现象,分析不良地质构造特征、发育形态及水压作用下的破坏趋势,有利于深刻揭示突泥涌水致灾机理。文中从灾害水源、水流补给通道及隔水岩... 隧道突水灾害具有“大流量、强突发、高水压、多类型”等特点,是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灾害现象,分析不良地质构造特征、发育形态及水压作用下的破坏趋势,有利于深刻揭示突泥涌水致灾机理。文中从灾害水源、水流补给通道及隔水岩体三者性能状态演变着手,分析了突泥涌水的动力灾变过程,并基于弹性力学、断裂力学和工程水力学理论,探讨了压剪、拉剪型破坏的致灾机理。将隧道掘进面与灾害水源间的岩层,分作隧道开挖引起的应力松弛区、完整岩体保护区及裂隙带区3个区域,提出了突泥涌水的有效保护厚度。最后从注浆理论、注浆材料等方面阐释了灾害防控的技术措施,以期对保障隧道施工安全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突泥涌水 工程灾害 注浆技术 防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5 a来我国防沙治沙研究主要进展演变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王新友 马全林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46,共13页
防沙治沙是我国当前“三北”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为推进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支撑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基于Citespace软件及传统文献归纳方法,梳理了三北工程实施45 a来我... 防沙治沙是我国当前“三北”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是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为推进防沙治沙关键技术研究,支撑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基于Citespace软件及传统文献归纳方法,梳理了三北工程实施45 a来我国防沙治沙研究成果,对防沙治沙研究文献总体特征、热点演变、存在问题与研究不足等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1)防沙治沙相关的中英文发文总量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等特点。(2)近45 a来经历了1978—2000、2001—2012、2013—2023年3个时段的演变,一阶段重点关注土地沙漠化成因、土地退化动态的辨识;二阶段重点关注人工固沙造林等人类行为活动对防沙治沙所产生的成效评价;三阶段重点关注产业化治沙和自然修复等实现沙化土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3)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及其机理、治理措施与模式、政策与法律法规、防沙治沙理念演变4方面。(4)当下的研究面临着流沙快速固定、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沙产业发展、政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未来需要从土地利用及其设计、治沙装备研发、沙产业与生态产品开发、政策机制完善、治沙关键技术创新和推广等多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沙治沙 荒漠化防治 CITESPACE 热点演变 “三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泽当宽谷沙化土地识别与治理模式
7
作者 李洪庆 刘申怡 +2 位作者 张俊红 闫瑞强 徐霞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8-277,共10页
[目的]雅鲁藏布江泽当宽谷流域是沙化土地难以治理的区域之一,建立科学的防沙治沙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识别沙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评价影响土地沙化原因,提出治理分区和模式,并制定未... [目的]雅鲁藏布江泽当宽谷流域是沙化土地难以治理的区域之一,建立科学的防沙治沙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方法]基于遥感影像识别沙化土地空间分布及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评价影响土地沙化原因,提出治理分区和模式,并制定未来治理区域优先级。[结果]1)沙化土地主要沿雅鲁藏布江两岸分布,北岸沙化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南岸,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为407.20 km^(2),相比2000年减少47.13 km^(2),防沙治沙取得一定成效。2)土地沙化主要影响因素是年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年蒸发量和海拔,社会经济因素对局部土地沙化影响较大。3)依据海拔、坡度、人类活动等因素将泽当宽谷划分为中低海拔缓斜坡固定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机场附近山体沙地等8种治理分区,提出防风固沙林、人工封育抚育、沙产业发展等8种治理模式,设定未来优先治理区、重要治理区与次要治理区。[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雅江宽谷流域未来防沙治沙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化 防治分区 治理模式 泽当宽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8
作者 汪三树 刘永丹 +1 位作者 蒋盛 姜小红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69-71,共3页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 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复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表植被和表土的破坏性较大,更易引发水土流失。通过分析当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分层防治策略:工程措施(截水沟、锚杆框架护坡)结合植物措施(撒播种草、道路绿化)与临时防护(密目网苫盖),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冲刷与土壤侵蚀强度。结果表明:框格植草护坡与截水骨架技术可使边坡侵蚀强度控制在轻度范围内,植被恢复率达97%。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包括推广生物工程技术(草籽垫网、生态护坡)、构建GIS动态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强化多学科融合与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并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在提高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和保证安全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其他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轨道交通工程 重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涪江源区韩家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改进前后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海兵 吴建军 +4 位作者 张春山 杨为民 渠敬凯 马思琦 徐传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72,共14页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改进防治工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韩家沟位于“8·8”九寨沟地震扰动区,震后泥石流物源丰富,导致每逢强降雨时泥石流频发。在1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及平松路均处于低危险区,现有防治工程可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在5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处于泥石流高危险区,泥石流冲出排导槽,冲毁平松路,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要求。采用多级拦挡坝、排导槽截弯取直等改进的防治工程后,可有效预防泥石流对沟口下方承灾体的损害,泥石流堆积方量减少50.2%,堆积面积减少86%,高危险区均位于排导槽内,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泥石流 改进防治工程 治理效果 降雨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森林火灾综合防治管理初探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洋鹏 吴泽鹏 周宇飞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天气等外部环境因素下,加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驱动,我国森林防灭火工作发展离不开综合防治管理体系的科学建设。通过对森林火灾致灾、伤亡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应急处置与安全避... 在全球气候变暖及极端天气等外部环境因素下,加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驱动,我国森林防灭火工作发展离不开综合防治管理体系的科学建设。通过对森林火灾致灾、伤亡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应急处置与安全避险的体系创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灭火 应急处置 系统工程 安全避险 体系创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约束类因素对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高增 梁俊 +3 位作者 程严 胡磊 王振红 汪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8-108,共11页
【目的】隧洞衬砌属薄壁结构,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温控防裂难度较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衬砌采用C50混凝土,属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绝热温升高、温度升高快、温度降低也快、且约束明显等特点决定了施工期易产生裂缝,温控防裂问... 【目的】隧洞衬砌属薄壁结构,施工阶段的混凝土温控防裂难度较大。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衬砌采用C50混凝土,属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绝热温升高、温度升高快、温度降低也快、且约束明显等特点决定了施工期易产生裂缝,温控防裂问题突出。【方法】针对这一问题,以典型隧洞衬砌段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温度类和约束类因素对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敏感性研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并进行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分析,推荐了温控方案措施。【结果】结果显示,温控防裂措施应重点从三个方面考虑:(1)减小分仓长度可降低温度应力幅度20%以上,铺设土工布和手孔封堵措施可明显减小约束度;(2)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能减小温度应力,降幅为0.07 MPa/℃;(3)洞内气温保持稳定,避免穿堂风、温水养护可实现较好的防裂效果。【结论】研究成果指导了工程现场施工,防止了温度裂缝的产生,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隧洞衬砌 温控防裂 养护水温 仿真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希 曾明松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6-119,共4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工程建设,所以难免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目前,人类对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各种高大深的建筑类型层出不穷,而很多工程建设都会引...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市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而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开展大量的工程建设,所以难免对周围的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目前,人类对地上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各种高大深的建筑类型层出不穷,而很多工程建设都会引起相应的地质环境问题,甚至增加了引发自然灾害的风险。为了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进行防治,实现人地协调共赢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 地质环境 环境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下防洪法的防洪管理体制机制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艳梅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1,共10页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是风险社会人类更好地防御洪水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的出台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丰富的防洪...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是风险社会人类更好地防御洪水风险的基本要求,也是综合水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策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的出台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丰富的防洪实践、域外经验积累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修订贯彻综合洪水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防洪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政法依据和实践基础。具体优化路径如下:健全防洪管理体制,包括明确领导部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夯实行政首长和政府的职责,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和省际协同机制,建立重要水系的全流域协调机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社会互助机制等;强化蓄滞洪区建管体制机制,在明确蓄滞洪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蓄滞洪区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改进蓄滞洪区的运用补偿和扶持救助制度;优化防洪规划和防洪标准制度,尤其是建立定期审查和更新制度;新建非工程防洪制度,如建立重要水系的子流域防洪规划、洪水风险图编制、洪水保险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洪水风险管理 防洪管理 风险预防 非工程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芳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1期19-21,共3页
准确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打造科学的水土保持体系,可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在充分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水平的相关措... 准确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打造科学的水土保持体系,可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的要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和谐统一的目标。本文在充分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水土流失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应用水平的相关措施,可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技术 水利工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沙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杜少波 鄂崇毅 +2 位作者 祁姝瑾 赵天悦 谢惠春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本文介绍了沙漠化的主要特征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了沙漠化监测与防治方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方法及其应用,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在土地退化监测、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管... 本文介绍了沙漠化的主要特征及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了沙漠化监测与防治方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遥感技术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方法及其应用,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在土地退化监测、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探讨了遥感技术在沙漠化监测和防治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旨在通过探讨当代遥感技术在沙漠化防治中的研究应用,为促进沙漠化防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沙漠化防治 土地退化监测 植被恢复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明义 王跃邦 +1 位作者 房淑琴 戴全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9-161,共3页
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吉林省西部地区便深受其害。该文在详细分析吉林省西部荒漠化现状、... 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吉林省西部地区便深受其害。该文在详细分析吉林省西部荒漠化现状、特征和成因的基础上,揭示了荒漠化防治在该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与意义,提出防治措施对策,并建议为了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区应尽快开展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成因 防治对策 吉林省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沿主风向连续分布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贺佳嘉 全占军 +4 位作者 潘美慧 程宏 伍永秋 张艺磊 王智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2-297,共6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防沙治沙工程下风向沿主风向连续分布的4个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丘表面不同部位表层沙粒粒度特征,明确防沙治沙工程对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的影响,揭示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防...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防沙治沙工程下风向沿主风向连续分布的4个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沙丘表面不同部位表层沙粒粒度特征,明确防沙治沙工程对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的影响,揭示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空间分布规律.主要结论:防沙治沙工程对于风沙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表现为在防沙治沙工程影响区范围内沙丘表层沙粒明显细化.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将为阐明类似人为扰动条件下沙丘表面气流场和沙粒运移规律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 沙垄 新月形沙丘 粒度特征 防沙治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西南部土地沙漠化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孟宪玺 吕宪国 +1 位作者 王其存 黄锡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3-360,共8页
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及河床多次变迁,为松嫩平原土地沙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春季干燥大风,加之近年降水减少,为土地沙化提供了条件,滥里、滥牧、滥樵是沙化的直接原因.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建立不同的开发模式,是改善本区生态环境,使沙漠化逆... 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及河床多次变迁,为松嫩平原土地沙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春季干燥大风,加之近年降水减少,为土地沙化提供了条件,滥里、滥牧、滥樵是沙化的直接原因.在不同的地形部位建立不同的开发模式,是改善本区生态环境,使沙漠化逆转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沙漠化 防治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19
作者 李利平 贾超 +2 位作者 孙子正 刘洪亮 成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9-2556,共18页
在系统整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深部工程强突涌水、高强度岩爆、软岩大变形、巨石垮塌和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等问题出发,探讨其灾变机理、监测预警方法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相关重大工程灾害防控难题需重点开展孕灾地... 在系统整理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深部工程强突涌水、高强度岩爆、软岩大变形、巨石垮塌和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等问题出发,探讨其灾变机理、监测预警方法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相关重大工程灾害防控难题需重点开展孕灾地质判别、灾变机理明晰和靶向精细调控等几方面研究,重点突破方向在于岩体信息高精度探查、灾变过程演化信息捕捉、监测模式设计、监测预警装备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为深部重大工程灾害预防与控制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工程 岩石工程 重大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 灾害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徐永福 程岩 +2 位作者 肖杰 林宇亮 戚顺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1-1294,共14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研究(2019YFC1509800)”基于蒙脱石表面的分形模型,根据等温吸附理论,揭示膨胀土的水力作用机理,建立了膨胀变形理论和广义有效应力理论,提出了裂隙性膨胀土的剪切强度理论;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研究(2019YFC1509800)”基于蒙脱石表面的分形模型,根据等温吸附理论,揭示膨胀土的水力作用机理,建立了膨胀变形理论和广义有效应力理论,提出了裂隙性膨胀土的剪切强度理论;根据膨胀土边坡失稳特征,将膨胀土边坡失稳滑动分为浅层裂隙控制滑坡和深层结构面控制滑坡,针对两种膨胀土滑坡类型,提出了膨胀土边坡安全性评价方法;将膨胀土边坡防治技术分为三类:分“隔”技术、支“挡”技术和加“固”技术(简称“隔”、“挡”、“固”)。分“隔”技术包括非膨胀性黏土盖层、土工编织袋、加筋反包和防排水结构层,支“挡”技术主要为各类挡土墙,如桩板墙、土工编织袋挡墙等,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抗滑桩、锚杆等;提出了土工编织袋、加筋反包和桩板墙防治技术的标准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土工编织袋、加筋反包、防排水结构层和桩板墙的应用示范工程,采用现场全自动实时监测技术,验证了膨胀土边坡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工程边坡 滑坡 防治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