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的过程性质量评价研究——基于长三角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
1
作者 周明 王天琪 黄建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2,共11页
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顽瘴痼疾,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基于长三角2024年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392518份)关注基础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 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中“重结果,轻过程”的顽瘴痼疾,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基于长三角2024年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数据(392518份)关注基础教育过程性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和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人力和财力投入对教师师风师德水平、学生动力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力投入对于学生动力指数的影响更大;教师师德师风水平、学生动力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对于教育结果均有正向影响,而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则对体育素养和劳动技能水平两个指标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学生动力指数对于学生的品德指数、体育素养、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水平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最大。建议合理配置教育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助力提升教育过程质量;全方位关注教育过程,重点增强学生内驱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教学水平,改善信息化水平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评价 基础教育 过程性质量 学生参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楚鸟虫书的现代美术字装饰与形态设计研究
2
作者 苑成治 刘冰 赵文倩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67-276,共10页
目的研究正体美术字发端时期的楚鸟虫书,解析其装饰意象与字体形态表层形式背后的运行规律,提出现代正体美术字形态设计原理与实践策略,赋予汉字新变的活力。方法从结构、笔画、图形的设计侧重与制衡关系,解构楚鸟虫书装饰意象的设计原... 目的研究正体美术字发端时期的楚鸟虫书,解析其装饰意象与字体形态表层形式背后的运行规律,提出现代正体美术字形态设计原理与实践策略,赋予汉字新变的活力。方法从结构、笔画、图形的设计侧重与制衡关系,解构楚鸟虫书装饰意象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思维,剖析装饰意象对字体外在形式与内在气质的构建,探求装饰意象与字体形态构建的设计新变。结论现代正体美术字延承楚鸟虫书装饰意象,图形与笔形影响字“形”,结构与笔力影响字“态”,结构、笔画、图形三者相互制衡构成字体装饰意象,设计者可通过结构的仿生、笔画的视觉塑造、图形的意态凝练构建现代正体美术字形态,让字体外在形式具有装饰意味、内在气质符合使用场景、宏观视角达到形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 形态设计 现代美术字 楚鸟虫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工形式护士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慧卿 王舒扬 刘东明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6,共3页
目的探究三甲医院正式编制护士与劳务派遣护士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关系的不同表现。方法采用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节回归分析。结果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呈显著的负向关系;用工形式对护士工作不安全感... 目的探究三甲医院正式编制护士与劳务派遣护士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关系的不同表现。方法采用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投入量表,进行调节回归分析。结果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呈显著的负向关系;用工形式对护士工作不安全感与工作投入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工作不安全感对于正式编制护士工作投入产生更为消极的影响。结论三甲医院管理不同用工形式的护士应该各有侧重,从而有效地降低护士工作不安全感,提高工作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工作不安全感 工作投入 用工形式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监管约谈方式与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一项实验证据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文欢 何亚南 张继勋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4,共6页
为了防范审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规定适时启动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就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进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进行约谈并作出提示。本文采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 为了防范审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明确规定适时启动年报审计监管约谈机制,就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进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进行约谈并作出提示。本文采用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分析和检验了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被约谈方式的不同对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在不同的约谈方式下会有差异,同时采用书面加当面约谈方式进行约谈作出风险提示时,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最高,其次是当面约谈方式,在书面约谈方式下最低。此外,还发现了约谈方式对投资者感知的会计信息可信性影响的具体路径。本文对监管部门改进约谈方式、加强审计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约谈 约谈方式 会计信息可信性 投资者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同为 王昊宁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3,共3页
从美学视角审视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认为:武术与书法均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钗股"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均遵循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法则;武... 从美学视角审视书法艺术与武术演练的相通性。认为:武术与书法均注重内涵的"骨力",武术形质的"遒劲"与书法中的"折钗股"异曲同工;武术与书法均遵循均衡、对称、奇正、对比、呼应、比例等形式美的法则;武术与书法均体现气韵生动的节奏美、注重章法的布局及对意境的追求。提出:习武者应注重"武外功"的修养,使武术演练表现出浓郁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武术 形质美 形式美 气韵 布局美 意境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学习:以书法艺术活化古籍的文化教育实践 被引量:6
6
作者 景祥祜 王玮乐 肖寒月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2,21,共8页
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总结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书法传承项目的实施经验,介绍该校邵逸夫图书馆引入“服务学习”推广馆藏古籍资源的教育模式,以书法艺术引导当代学生接触古籍资源,并分析此项服务学习的目标、方法与步骤及实践... 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总结中国香港城市大学书法传承项目的实施经验,介绍该校邵逸夫图书馆引入“服务学习”推广馆藏古籍资源的教育模式,以书法艺术引导当代学生接触古籍资源,并分析此项服务学习的目标、方法与步骤及实践的效果,试图为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推广与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活化 服务学习 书法 学习投入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审美与包装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艾泽银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书法艺术和包装设计同属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审美在线条、构图、节奏等方面都已积累了许多成熟的形式规律,在形式规律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这些规律对包装设计的启迪作用不可低估,包装设计无疑可以借鉴它们提升自身的设计品格。
关键词 书法审美 包装设计 形式规律 线条设计 构图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之形与形而上--书道中的视觉超越及其归宿 被引量:3
8
作者 贡华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43,共7页
书非小道,它既是中国思想大系统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大系统的具体体现。当点画被理解为卦画,点画中有阴阳、有生机,"书"之自然形质被超越;当"书"被理解为"意之所在",形质被生成为包含意味的"... 书非小道,它既是中国思想大系统之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思想大系统的具体体现。当点画被理解为卦画,点画中有阴阳、有生机,"书"之自然形质被超越;当"书"被理解为"意之所在",形质被生成为包含意味的"意象","书"之形式性特征被进一步冲淡;而以神采与骨肉齐备的生命体理解与规定"书","书"之"形"遂被导向"形而上"。与此相应,欣赏"书"实为欣赏道、欣赏自然、欣赏生命。对书的欣赏拒绝视觉之静观,惟赖味觉之研味。对"书"的理论自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超越视觉性、回归味觉性之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法中的阴阳观念与形式表现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抗美 彭再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阴阳变动是自然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中国书法艺术源于自然,也表现自然,它的基本任务即在于通过抽象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然运行的普遍法则。因此,阴阳观念构成了书法的根本观念,它贯穿于书法形式表现的始终。这种形式表现,主要是通过书... 阴阳变动是自然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中国书法艺术源于自然,也表现自然,它的基本任务即在于通过抽象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然运行的普遍法则。因此,阴阳观念构成了书法的根本观念,它贯穿于书法形式表现的始终。这种形式表现,主要是通过书法生成过程中形和势的阴阳对比关系体现出来的。比如,用笔的方圆藏露、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大小正侧、节奏的轻重缓急,等等。正是凭借各种各样的丰富对比关系,书法不仅完成了自我形式语言的建构,也实现了对审美与情感的深刻表现,并成为以体达道的精神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艺术风格 阴阳观念 形式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效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映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6,共4页
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 ,其视觉形式及其空间上的开放性使汉字具有象形结构图式的自然美、匀称对比的和谐美、汉字的文化意蕴美、汉字书写的情境美等多质性审美效应。它们是有生命的造型单元 ,有着形式和意蕴的双重审美价值。
关键词 汉字 书法 审美 形式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书法教育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明清官方书法教育内容以晋唐名帖为主,"台阁体"、"馆阁体"通过科举书判与铨选制度实际规定了当时书法教育的教学目的与风格指向。晚清"碑学"的产生与金石学、文字学的兴盛为书法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明... 明清官方书法教育内容以晋唐名帖为主,"台阁体"、"馆阁体"通过科举书判与铨选制度实际规定了当时书法教育的教学目的与风格指向。晚清"碑学"的产生与金石学、文字学的兴盛为书法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明代刻帖的发展、清代碑拓的流传都为当时书法学习拓宽了取法范围,同时书法教育著述的出新和教学方法的演进亦推进了书法教育的发展。明清时期汉字书法的域外教育尤其是对日本的传教成果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书法 书法教育 组织形态 书法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理论中“形式”“内容”二分法之辨正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宝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阐释书法作品的时候,“形式+内容”是常见的理论框架。而对“内容”的理解,又有文辞的意义、作者的情感、作者的道德诸种不同。通过分析审美经验可以看出,形式固然并不绝缘于辞义、情感与道德,但形式并不是被此三者所决定的附属之物... 在阐释书法作品的时候,“形式+内容”是常见的理论框架。而对“内容”的理解,又有文辞的意义、作者的情感、作者的道德诸种不同。通过分析审美经验可以看出,形式固然并不绝缘于辞义、情感与道德,但形式并不是被此三者所决定的附属之物。书法作品具有“材料-形式-神韵”的结构,用“形式”和“内容”的二分法理解书法作品并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理论 艺术形式 艺术内容 书法作品 审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池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6,52,共7页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 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都是中国艺术史观与方法研究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也是对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这两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形式之审美文化源头的形象说明。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最初起源、用笔造型,以及在后来的发展中以书入画以及评品标准与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相近的地方。书画同体或书画同源都是我国书画美学中的重要范畴。书画这二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虽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在古代绘画被看成是"图形"、文字书法被看成是"图识",是"图载"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前者是"应物象形"。后者是"依类象形",都是观天察地、观象取形的结果。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视觉图形的审美特征,因此,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就有了审美艺术形象。它具有空间上的构架形式,其点画结构组成了类似于绘画平面空间中的对比、疏密、长短、曲直、倚正、虚实等形式关系和审美关系,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视觉艺术形式,各有其艺术审美特征,但由于历史上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不少带有共性的审美理想,这两种艺术相互影响、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中有关艺术审美范畴的两个关键因素,成为中华民族两种重要的视觉艺术形式或造型艺术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史 方法研究 书画同源 书画同体 观象取形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铣刀铣削双螺杆成形螺旋面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静敏 陈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95-98,共4页
分析了现阶段挤出双螺杆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圆柱铣刀加工螺旋面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具有所需刀具品种少、制造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的优点。文中运用曲面包络理论,根据建立的加工数学模型分析了加工误差,采用基于接触线取点求距的优... 分析了现阶段挤出双螺杆加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圆柱铣刀加工螺旋面的工艺方法。该方法具有所需刀具品种少、制造成本低、加工效率高的优点。文中运用曲面包络理论,根据建立的加工数学模型分析了加工误差,采用基于接触线取点求距的优化方法确定了刀具加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螺旋面 圆柱铣刀 接触线 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书法新时空 步入艺术新境界——论当代书法的创新之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章剑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6,共4页
创新是任何艺术门类保持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是促动该门艺术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处在当今知识时代、信息时代、视听时代和媒体时代下,所面对的创新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基于当代书法生存环境的巨大转... 创新是任何艺术门类保持鲜活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是促动该门艺术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处在当今知识时代、信息时代、视听时代和媒体时代下,所面对的创新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基于当代书法生存环境的巨大转变,本文从当代书法观念的创新、书法方法的创新、书法内容的创新、书法形式的创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对未来书法的创新之路提出了深层思考和独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创新 观念 方法 内容 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东野语》中的纺织考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强 李斌 曹孟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86,共7页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 《齐东野语》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经常作为一些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甚至其中有些论述具有首创性,却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十分可惜。通过对《齐东野语》中论及纺织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研究发现:两宋时期蜀地灯笼锦逐渐成为宫廷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曾盛极一时;《齐东野语》中"作文自出机杼难"之"杼"应该指筘较宜,而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梭子或梭子与筘的混合;《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中的书画装潢部件中的织物类型和品种可为鉴赏古代书画作品真伪的依据,且南宋书画装潢各部件较前、后代其所指不同,需要认真区分;《齐东野语》中关于"轻容、方空"的记载成为研究古代这两种织物较详细的文献,不可忽视;关于绢纸的述说极具训诂价值,为提示纸与纺织之间联系提供了语言依据;《齐东野语》对于火浣布即石棉的研究成为不刊之论;《齐东野语·淳绍岁币》对两宋岁币的记载成为古今岁币(或贡币、赐币)换和平此种言论的有力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东野语 灯笼锦 机杼 绍兴御府书画式 火浣布 南宋岁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赋与书的同体批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结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144-152,共9页
辞赋与书法的关联,突出体现于书体语象(书法赋)与赋体书像(赋书法),而从艺术批评史的角度看,二者又有着异类而同体的功用。概括地说,赋用与书用,构成征实原则;赋法与书法,成就技术特征;赋象与书像,呈示形似艺术;赋势与书势,表现气运风... 辞赋与书法的关联,突出体现于书体语象(书法赋)与赋体书像(赋书法),而从艺术批评史的角度看,二者又有着异类而同体的功用。概括地说,赋用与书用,构成征实原则;赋法与书法,成就技术特征;赋象与书像,呈示形似艺术;赋势与书势,表现气运风骨。这种基于体性的批评,将辞赋与书法这两种不同体类的艺术联结起来,具有我国古代文艺史写作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书法 征实与技艺 形似与气运 同体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齿制准双曲面齿轮的根切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效忠 孟庆睿 牛嗥 《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8-21,共4页
推导出了一种判断准双曲面齿轮根切与否的方法,为高齿制双曲面齿轮的设计提供了无根切依据。
关键词 双曲线齿轮 齿形 啮合 根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藏敦煌P.5544册页释考——兼论P.5544与P.4022+P.3636残卷之关系
19
作者 蔡副全 宋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90,共11页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P.5544册页残片,存文4页计660字,辑录8人小传,分别出自《良吏传》、《后汉书》及《春秋后语》等。残片对辑校已佚《春秋后语》、《良吏传》和研究敦煌俗字大有裨益。通过P.5544与P.4022+P.3636形式、内容、避讳、...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P.5544册页残片,存文4页计660字,辑录8人小传,分别出自《良吏传》、《后汉书》及《春秋后语》等。残片对辑校已佚《春秋后语》、《良吏传》和研究敦煌俗字大有裨益。通过P.5544与P.4022+P.3636形式、内容、避讳、书法的比较研究,发现三件作品内容相关,并且出自同一作者手笔,其书写年代大约在晚唐敦煌归义军时期。本文在探索依据书法艺术特征整理、断代敦煌遗书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P.5544 P.4022 P.3636 俗字 避讳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形”之辩——关于中国书法“心”与“形”对偶范畴之探讨
20
作者 李彤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7,I0002,共6页
书法究竟是“心学”还是“形学”的问题便成为近几十年书学理论研究中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论题。将书论中的“心”与“形”两个范畴相对举,系统化地梳理其基本意涵,结构化地把握其理论旨趣,将使我们对书法中“心”与“形”这一对偶范畴有... 书法究竟是“心学”还是“形学”的问题便成为近几十年书学理论研究中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论题。将书论中的“心”与“形”两个范畴相对举,系统化地梳理其基本意涵,结构化地把握其理论旨趣,将使我们对书法中“心”与“形”这一对偶范畴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书法艺术而言,“心”是审美价值的根源,而“形”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规定和承载了主体心灵、情感的内容和抒发方式,“心”与“形”理应在个体的艺术实践中互相成就、互相塑造、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心” “形” “心—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