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Paraffin/γ-Al2O3 Composites as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1-924,951,共5页
Paraffin/γ-Al2O3 composites as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absorbing paraffin in porous network of γ-Al2O3.In the composite materials,paraffin was used as a phase change material(PCM)for t... Paraffin/γ-Al2O3 composites as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absorbing paraffin in porous network of γ-Al2O3.In the composite materials,paraffin was used as a phase change material(PCM)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and γ-Al2O3 acted as supporting 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s,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CM-3 composite has melting latent heat of 112.9 kJ/kg with a melting temperature of 62.9 ℃.Due to strong capillary force and surface tension between paraffin and γ-Al2O3,the leakage of melted paraffin from the composites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Therefore,the paraffin/γ-Al2O3 composites have a good thermal stability and can be used repeated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material thermal energy storage Γ-AL2O3 PARAFF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Energy Storage Floor in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2
作者 ZENG Ruo-lang,WANG Xin,ZHANG Yin-ping,DI Hong-fa,ZHANG Qun-li(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1-145,共5页
The conventional solar heating floor system contains a big water tank to store energy in the day time for heating at night,which takes much building space and is very heavy.In order to reduce the water tank volume eve... The conventional solar heating floor system contains a big water tank to store energy in the day time for heating at night,which takes much building space and is very heavy.In order to reduce the water tank volume even to cancel the tank,a novel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water pipe floor heating system using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SSPCM)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was developed.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SSPCM floor heating system under the intermittent heating condition,which was verified by our experimental data.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heating system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it were analyzed numerically.The factors including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heat of fusion,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SPCM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decoration material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m and kd are the most impor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SPCM floor heating system,since they determine the heat source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SSPCM plates and indoor air,respectively.Hm should be large to store enough thermal energy in the day time for nighttimes heating.The effects of kp can be ignored in this system.The SSPCM floor heating system has potential of making use of the daytime solar energy for heating at night efficiently in various climates when its structure is properly desig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material energy storage SOLAR water HE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orage and exchang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phase change wallboard room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3
作者 黄凯良 冯国会 +2 位作者 陈其针 牛润萍 刘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154-158,共5页
Based on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thermal characteristic,som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etc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low melting mixture of capric and lauric acid as PCM of ... Based on the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thermal characteristic,some testing methods such a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etc were used to select the low melting mixture of capric and lauric acid as PCM of phase change wallboard (PCW). The PCW room was established,and some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storage and exchang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of PCW room and ordinary wall room were mad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indoor air temperature in PCW room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ordinary room obviously. The exchange energy of PCM room with outdoor is less than that of ordinary wall room. In the winter condition,PCW room utilizes valley period electricity to storage energy in the night,while releases at peak period electricity in daytime,which can divert 40% of peak load. In the summer condition,PCW room can reduce the peak cooling load by 25% compared with ordinary wall ro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energy storage energy pcm storage and EXchange thermal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novel reverse-cycle defrosting method based o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for air source heat pump 被引量:9
4
作者 董建锴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张雪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163-2169,共7页
To solv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heat available during defrosting while ensuring the efficient and safe system operation for air-source heat pumps (ASHPs). A novel reverse-cycle defrosting (NRCD) metho... To solve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heat available during defrosting while ensuring the efficient and safe system operation for air-source heat pumps (ASHPs). A novel reverse-cycle defrosting (NRCD) method based on thermal energy storage to eliminate frost off the outdoor coil surface was developed.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using both the stand reverse cycle defrosting (SRCD) method and the NRCD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on an experimental ASHP unit with a nominal 2.5 kW heating capac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uring defrosting operation, using the NRCD method improves discharge and suction pressures by 0.24 MPa and 0.19 MPa, respectively, shortens defrosting duration by 60%, and reduces the defrosting energy consumption by 48.1% in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by the use of SRCD method. Therefore, using the NRCD method can shorten the defrosting duration, improve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reduce the defrost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defros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source heat pump thermal energy storage phase change material reverse-cycle defro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孔属性对多孔复合PCMs热性能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培 何世杰 +2 位作者 邱志明 吴松平 严玉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95-500,共6页
相变储能技术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多种转变类型的相变材料(PCMs)中,固-液转变PCMs由于其较高的相变焓,较小的体积变化而最具实用性,但其在相变过程中存在液态PCMs容易泄漏的问题。以多孔材料为载体,实现PCMs的有效封装可有... 相变储能技术是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在多种转变类型的相变材料(PCMs)中,固-液转变PCMs由于其较高的相变焓,较小的体积变化而最具实用性,但其在相变过程中存在液态PCMs容易泄漏的问题。以多孔材料为载体,实现PCMs的有效封装可有效缓解这类泄漏问题。本文就多孔载体的孔径尺寸、孔隙结构、孔表面与PCMs的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对多孔复合PCMs的热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归纳,发现:微米尺寸的孔存在明显的PCMs泄漏,小尺寸介孔结构的局域性限制可导致PCMs相变行为减弱,结晶度降低。对于含有分级多孔结构的载体,微孔可以提供毛细管力,实现对PCMs分子的吸附,介孔提供PCMs的传输途径,大孔则作为PCMs的储存腔,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本文同时讨论了载体与PCMs间的相容性,氢键对复合材料吸附容量和相变焓的影响,并对多孔复合PCMs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孔径 孔表面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CM正六边形砖的蓄热储能系统设计与蓄放热模拟
6
作者 尹少武 黄若萧 +3 位作者 昝晓君 童莉葛 刘传平 王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3-254,共12页
设计了相变蓄热储能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了正六边形砖和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CPCM),利用ANSYS Fluent进行相变蓄热储能系统蓄放热过程特性数值模拟对蓄放热过程进行研究,探究相变蓄热砖的形状、相变蓄热砖的材... 设计了相变蓄热储能系统,创新性地采用了正六边形砖和复合相变材料(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CPCM),利用ANSYS Fluent进行相变蓄热储能系统蓄放热过程特性数值模拟对蓄放热过程进行研究,探究相变蓄热砖的形状、相变蓄热砖的材料以及加热功率对所设计相变蓄热储能系统蓄热过程的影响,以及CPCM蓄热温度、空气入口流速以及空气入口温度对其放热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每根加热棒的加热功率为0.7kW的加热条件下,蓄热过程所需的充电时间约为7.7h,蓄热体平均温度可达870℃,模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正六边形砖展现出更好的加热均匀性,采用CPCM后的蓄热体具有更好的蓄热性能,加热功率的增加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快蓄热过程;放热过程采用1m/s空气入口流速较为合适,此时所需的放电时间为14.6h,空气入口流速越快、温度越低、CPCM蓄热温度越低的情况下系统的放热速率越高。系统总的蓄放热时间约为22.3h,能够较好实现谷电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正六边形砖 复合相变材料 蓄放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基复合相变储能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忠扩 蔡文慧 王蕾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3-1199,共7页
以石蜡和膨胀石墨为原材料,通过熔融吸附法制备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将相变材料掺入水泥中制备了石蜡基复合相变储能砂浆。通过FT-IR、水化放热测试、SEM、力学和热性能分析,研究了试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 以石蜡和膨胀石墨为原材料,通过熔融吸附法制备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将相变材料掺入水泥中制备了石蜡基复合相变储能砂浆。通过FT-IR、水化放热测试、SEM、力学和热性能分析,研究了试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结果表明,石蜡和膨胀石墨是通过物理作用形成了石蜡/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复合相变材料添加到砂浆中会以颗粒状的形式分散在水泥浆体中,使砂浆表面变得粗糙。相变材料的添加降低了砂浆水化放热速率和水化累积放热量。相变储能砂浆的抗压强度随相变材料的添加不断降低,相变材料添加量20%的储能砂浆的抗压强度为最低值10.63 MPa,较纯砂浆降低了34.18%,密度和导热系数降低至最小值,分别为1730.2 kg/m^(3)和0.372 W/(m·K);蓄热系数和比热容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24 W/(m^(2)·K)和1.592 J/(kg·℃)。箱体模型动态热性能分析表明,相变材料添加后延缓了最高温度到来的时间,降低了箱体的最高温度,相变材料添加量20%的储能砂浆的最高温度为28.0℃,最高温度到来的时间为838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膨胀石墨 相变材料 储能砂浆 力学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材料传热储热性能强化
8
作者 熊亚选 高梓靖 +5 位作者 张艾桐露 钱向瑶 宋超宇 何苗 吴玉庭 丁玉龙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134,共8页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 工业生产及城市居民生活产生大量污水污泥,污泥的填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为大规模消纳市政污泥,变废为宝,将其制备成低碳低成本储热材料,提出添加碳化硅、氮化硼和膨胀石墨为导热增强剂,以强化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50%污泥焚烧炉渣+50%硝酸钾)导热性能的思路。通过制备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导热增强剂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石墨不适合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导热增强剂在熔化潜热改善方面是最优的,且添加氮化硼优于添加碳化硅;添加质量分数为2%氮化硼的样品的导热系数提升最为显著,在100~400℃时分别比样品SC3(不加导热增强剂)升高65%、93%、117%、203%;经历1000次加热/冷却循环后,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35.29 J/g,储热密度为292.1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潜热为40.90 J/g,储热密度为334.9 J/g;碳化硅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氮化硼质量分数为2%的样品传热速率分别为0.16、0.17℃/s。研究结果初步证明碳化硅和氮化硼作为污泥焚烧灰渣/硝酸钾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增强剂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渣 硝酸钾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导热增强剂 储热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工业余热用于供暖的相变换热装置储能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全英 穆白 +1 位作者 潘利生 刘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1,157,共5页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利用相变换热器回收余热用于建筑供暖为清洁供热提供了可靠的新途径。按不同比例制备了石蜡和硬脂酸二元混合相变材料,并对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寻找适合回收...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利用相变换热器回收余热用于建筑供暖为清洁供热提供了可靠的新途径。按不同比例制备了石蜡和硬脂酸二元混合相变材料,并对混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热导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旨在寻找适合回收余热用相变换热器的储能材料。研究结果表明,62~#石蜡与硬脂酸混合物的相变温度在43~66℃范围内波动;当62^(#)石蜡与硬脂酸的配比为20∶80时,相变温度为62.73℃,相变潜热较大,为205.53J/g;二元混合物熔化潜热与凝结潜热相差不大,材料过冷度较小,是用于低温余热回收的相变蓄热换热装置的理想储能材料。将储能材料用于相变换热器中,储能材料熔化回收工业余热进行蓄热,蓄热量用于加热散热器回水,实现间歇性工业余热转变为连续输出热量进行供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余热 相变换热 储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离子液体基中低温相变材料热物性及储热应用
10
作者 王少辉 李琦 +4 位作者 周梅梅 杨春云 谢会成 吴玉庭 鹿院卫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1-244,共14页
离子液体(ILs)在热物理性质上具有相变温度可调、不可燃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热能储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由功能性离子液体组成的共晶相变材料(PCM)来管理载... 离子液体(ILs)在热物理性质上具有相变温度可调、不可燃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热能储存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由功能性离子液体组成的共晶相变材料(PCM)来管理载人航天器的极端空间环境(太阳辐射和极端冷/热),用于未来的深度探索。虽然在离子液体相变过程中储存潜热的概念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迄今为止,该概念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尚未得到采用,其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离子液体作为传热流体的表现,对其相变储能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很少。本文的目的是为选择研究良好的离子液体提供必要的信息,并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文章首先讨论了传统相变材料的缺陷,然后从化学结构、相变机理和热物理性质等方面对常用的离子液体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最后,详细介绍了离子液体基相变材料的应用,并提出以离子液体(ILs)的结构设计优化、过冷度调控策略、热焓提升路径和制备成本控制为研究切入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咪唑离子液体 热物性 相变储能 相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纳米颗粒增强石蜡相变储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实验研究
11
作者 高泓源 黄超 +1 位作者 魏高升 杜小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3-490,共8页
通过在石蜡中添加氧化铝(Al_(2)O_(3))、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碳纳米纤维(CNF)以及Al_(2)O_(3)+TiO_(2)和Al_(2)O_(3)+CNF组合体开展相变储热材料的热物性强化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添加单一颗粒和多元颗粒对石蜡热物性的影响。以Spa... 通过在石蜡中添加氧化铝(Al_(2)O_(3))、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碳纳米纤维(CNF)以及Al_(2)O_(3)+TiO_(2)和Al_(2)O_(3)+CNF组合体开展相变储热材料的热物性强化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添加单一颗粒和多元颗粒对石蜡热物性的影响。以Span80为表面活性剂,成功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纳米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瞬态热线法测定了样品的热物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制备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TiO_(2)和CNF纳米颗粒在相变材料中实现了均匀分散,未发生化学反应;随着Al_(2)O_(3)、TiO_(2)和CNF颗粒的加入,单一和多元纳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潜热略有降低。与纯石蜡相比,质量分数1.0%的Al_(2)O_(3)+CNF多元复合材料导热系数提高了36.79%,液相比热容提升32.07%。Al_(2)O_(3)和CNF组合对相变材料热物性具有协同强化效果。本文的研究可为持续推进太阳能储热容技术的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石蜡 储热 相变材料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虹吸优化相变-热电系统传热性能研究
12
作者 孙浩焱 王琴 +3 位作者 王元元 刘安邦 俞晓晓 吴子华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510,共6页
为克服相变材料(PCM)传热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利用热虹吸管(TS)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过程实现高于金属的导热性能。将热虹吸管引入PCM-TEG耦合系统来提高热能利用率。实验对比研究了热虹吸管的传热段比... 为克服相变材料(PCM)传热性能较差的缺点,通过传热强化技术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利用热虹吸管(TS)内部工作介质的相变过程实现高于金属的导热性能。将热虹吸管引入PCM-TEG耦合系统来提高热能利用率。实验对比研究了热虹吸管的传热段比例(4∶2∶4和3∶3∶3两种情况)与冷却条件(自然冷却模式与水冷模式)对PCM-TS-TEG耦合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冷却模式下,当热管传热段比例为4∶2∶4时,热管两端的轴向温差为20.91℃,相较于3∶3∶3的工况减小了7.45℃,表现出更好的传热性能。并且在此传热段比例条件下PCM-TS-TEG耦合系统在PCM相变期间输出电能更佳,累计输出86.44 J。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冷模式对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水冷流速为16 r/min时,系统的发电量最高,输出电能为410.28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学计量 传热性能 热虹吸管 相变材料 热电器件 热电转换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集热蓄热装置对装配式日光温室热环境影响研究
13
作者 庞建伟 王锡 +2 位作者 侯宏娟 徐宝萍 李安喆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0-478,共9页
针对安装有被动式太阳能集热蓄热装置的装配式日光温室,建立日光温室及其蓄热装置的计算流体力学瞬态模型,对温室内部热环境及蓄热装置蓄、放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为使蓄热装置达到更好的... 针对安装有被动式太阳能集热蓄热装置的装配式日光温室,建立日光温室及其蓄热装置的计算流体力学瞬态模型,对温室内部热环境及蓄热装置蓄、放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为使蓄热装置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开展以相变材料为石蜡的蓄热介质的蓄放热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该种集热蓄热装置可有效提高夜间温室内温度,且集热蓄热板高厚比为60(即高×厚为3000 mm×50 mm)时,相变材料使用效果最佳,温室内夜间平均温度可提高1.73℃,夜间温度最大可提高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太阳能 蓄热 相变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涛涛 张少朋 +1 位作者 王艺斐 林曦鹏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5-2653,共19页
相变材料可逆地储存热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能源消耗的担忧。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技术在温度调节和热能存储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然而,传统相变材料存在热导率低、固液相变过程会产生泄漏和功能单一等缺点,阻碍了其更广泛... 相变材料可逆地储存热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能源消耗的担忧。基于相变材料的储热技术在温度调节和热能存储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力。然而,传统相变材料存在热导率低、固液相变过程会产生泄漏和功能单一等缺点,阻碍了其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有机多孔定形材料主要有生物质基和聚合物基多孔材料,可以作为构建形状稳定的复合相变材料的支撑材料,作为封装相变材料时与其他的功能材料复合,可制备形状稳定且具有多功能的复合相变材料,有效地解决相变储热领域的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生物质基和聚合物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物理共混、真空浸渍、化学接枝和静电纺丝4种制备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重点综述了通过直接复合和功能化复合的方式制备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以克服相变材料缺点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变材料和有机多孔定形材料复合后的热学性能。此外,介绍了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储存、工业余热、智能建筑、可穿戴织物、电子设备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典型应用。最后,强调了有机多孔定形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挑战,为开发新型和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相变材料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有机多孔定形材料 复合材料 热能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微孔喷射法制备单分散球形Al-Si合金粒子储能材料的研究
15
作者 连云秀 许富民 董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153,共9页
金属相变材料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ulsated orifice ejection method,POEM)成功合成A30、H30、A50、H50合金粒子作为高温储热的金属相变材料。结果表明:POEM制备的粒子... 金属相变材料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ulsated orifice ejection method,POEM)成功合成A30、H30、A50、H50合金粒子作为高温储热的金属相变材料。结果表明:POEM制备的粒子呈单分散状态,具有高球形度、高纯度,表面光滑致密以及均匀的粒径分布等特点。此外,这些粒子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潜热值。其中,A30、H30、A50、H50粒子的熔化潜热为347.54、359.67、262.63、284.82 J/g,而相应的凝固潜热为366.24、377.50、256.82、296.47 J/g。经历多次热循环后,这些粒子仍能保持较高的能量储存密度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POEM制备的Al-Si合金粒子在相变储能领域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为开发新型高效储能材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微孔喷射法 Al-Si合金粒子 金属相变材料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焓值聚氨酯相变材料分子设计与储热调控
16
作者 杨礼德 康明辉 +1 位作者 贺国文 袁剑民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28,34,共9页
【目的】解决传统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存储、余热回收、建筑节能及电子器件热管理等领域应用时普遍存在的“渗漏失效-热循环不稳定-储热密度低”问题。【方法】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结构调控的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PUPCM)分子设计策略:(1)采用... 【目的】解决传统相变材料在太阳能存储、余热回收、建筑节能及电子器件热管理等领域应用时普遍存在的“渗漏失效-热循环不稳定-储热密度低”问题。【方法】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结构调控的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PUPCM)分子设计策略:(1)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尿素与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构建线型PUPCM(L-PUPCM);(2)利用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TTI)与PEG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络型PUPCM(CPUPCM)。通过调控原料配比(线型体系PEG、HDI和Urea物质的量比为1:2.2:0.2,交联体系TTI和PEG物质的量比为1:2.2)及PEG相对分子质量,系统探究了材料结构与储热性能的构效关系。【结果】DSC测试表明,线型结构的相变焓达157.8 J/g,交联结构相变焓为125.3 J/g,均表现出优异相变潜热。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证实,2种材料均实现了PEG相变单元的高效固定,且交联结构展现出更优的尺寸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发展高焓值、高稳定性的固-固相变材料提供了新的分子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高焓值 分子设计 固-固相变 高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尺度的双层级联式胶囊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热特性分析
17
作者 李明轩 姜霖松 +2 位作者 索少一 杨新乐 解茂昭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高效储能技术尤为重要。基于孔隙尺度,应用大涡模拟对双层级联式胶囊堆积结构填充床系统的相变储热过程进行了模拟;探讨不同熔点和物理性质的相变材料在该结构中的温度、流线及涡量分...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高效储能技术尤为重要。基于孔隙尺度,应用大涡模拟对双层级联式胶囊堆积结构填充床系统的相变储热过程进行了模拟;探讨不同熔点和物理性质的相变材料在该结构中的温度、流线及涡量分布情况,分析了在不同入口速度下胶囊型堆积结构的热特性,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模拟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储热过程中,堆积结构间隙流场和涡量场表现出显著动态特征;在孔隙尺度下可观察到,相变导致流线弯曲和涡旋形成,使得局部速度升高;相变完成后,流场和涡量趋于稳定,低涡量区占据大部分区域;最后,引用Q准则分析流体中的涡结构,得出高强度涡旋主要集中在靠近罐壁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胶囊型 孔隙尺度 大涡模拟 堆积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蛭石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温家宝 苑兴洲 杨占旭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4,41,共7页
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实现能量的合理和有效利用。蛭石是一种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强吸附性能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常用作相变材料的封装载体,可有效抑制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泄露。介绍了蛭石的结构和... 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吸收或释放能量实现能量的合理和有效利用。蛭石是一种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较强吸附性能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常用作相变材料的封装载体,可有效抑制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泄露。介绍了蛭石的结构和性质、蛭石基有机相变材料、蛭石基无机相变材料。研究表明以蛭石为复合相变材料的载体可以很好地封装相变材料,并通过对蛭石酸浸、有机插层、添加导热添加剂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蛭石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封装率与导热性能。通过浸渍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或通过多元共晶来调节相变温度,使蛭石基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太阳能转换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相变储能 相变材料 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材料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和储能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露 石玉超 +3 位作者 杜芃婧 李嘉然 廖萍 杜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材料,因其具有潜热密度高、体积变化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智能控温等领域,但固液相变材料应用时具有极易泄漏、导热系数低等缺点。基于多孔材料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因其具备不易泄漏、高潜热等特点,已... 相变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材料,因其具有潜热密度高、体积变化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智能控温等领域,但固液相变材料应用时具有极易泄漏、导热系数低等缺点。基于多孔材料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因其具备不易泄漏、高潜热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本文针对基于多孔材料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其制备方法(基于金属泡沫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基于有机多孔聚合物材料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和基于碳基多孔材料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和储能机理(直接控温机理和光热转换机理),并对基于多孔材料支撑的复合相变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相变材料 制备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基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相变性能研究
20
作者 韩辰 王阳 +2 位作者 杨仁党 程晨 郭晓慧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84,共10页
为克服水合盐相变材料在储能相变过程中易泄漏的问题,本研究以微纤化纤维素(MFC)、聚乙烯醇(PVA)和石墨烯(G)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气凝胶载体(MFC/PVA/G),并基于真空浸渍法负载相变材料Na_(2)SO_(4)·10H_(... 为克服水合盐相变材料在储能相变过程中易泄漏的问题,本研究以微纤化纤维素(MFC)、聚乙烯醇(PVA)和石墨烯(G)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气凝胶载体(MFC/PVA/G),并基于真空浸渍法负载相变材料Na_(2)SO_(4)·10H_(2)O后,制备出了性能出色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MFC/PVA/G-PCM)。结果表明,MFC/PVA/G对Na_(2)SO_(4)·10H_(2)O的负载效果良好,且具有出色的尺寸稳定性和防泄漏性,相比纯Na_(2)SO_(4)·10H_(2)O导热性能提升150%以上。随着PVA含量的增加,MFC/PVA/G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尺寸减小。对比其他MFC/PVA/G-PCM,当MFC与PVA质量比为8∶2时,MFC8/PVA2/G-PCM的热焓最大,凝固焓为169.5 J/g,熔融焓为217.8 J/g,在0~50℃范围内,经300次相变循环后,其热焓变化不大,凝固焓为165.6 J/g、熔融焓为170.3 J/g,具有良好的相变循环稳定性。此外,在Na_(2)SO_(4)·10H_(2)O中引入4%的硼砂,可明显改善MFC/PVA/G-PCM的储能相变性能,使其结晶温度提升,过冷度减小(变化范围1℃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气凝胶 复合相变储能材料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