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成砂岩的显微特征与鉴别方法——以山西宁武—静乐盆地天池河组为例
1
作者 丁家翔 许欢 +4 位作者 杜研 苑婷媛 张毕辉 刘高政 何柯衡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9-554,共16页
【目的】在沉积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区分风成与水成沉积长期以来都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虽然部分宏观尺度沉积特征(如风成波痕、风成沙波层、条纹层等)能够为风成砂岩的鉴别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露头出露条件的差异,上... 【目的】在沉积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区分风成与水成沉积长期以来都是地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虽然部分宏观尺度沉积特征(如风成波痕、风成沙波层、条纹层等)能够为风成砂岩的鉴别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露头出露条件的差异,上述特征很难被完全识别出来。相比之下,风成砂岩特征性的微观结构(如高成分与结构成熟度、稳定单矿物表面结构等)却不受露头条件限制,这为鉴别风成沉积提供了有效途径。【方法】以山西宁武—静乐盆地晚侏罗世风成和水成砂岩为例,对二者开展了一系列微观层面分析。【结果与结论】风成砂岩相较于河流砂岩具有高成分/结构成熟度以及存在特征性风成地层,各风成地层之间具有不同的粒度特征,风成砂岩单矿物颗粒表面具有碟形坑、新月形坑、上翻解理薄片等指示风成成因的显微结构,同时风成石英颗粒表面具有高铁/锰含量等特征。综合薄片、粒度、扫描电镜和能谱的研究,提出单矿物颗粒表面的碟形撞击坑以及具有逆粒序的风成沙波层能够作为风成砂岩的特有鉴别指标。鉴于风成砂岩的显微特征常具有多解性,建议采用多指标联合分析风成沉积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砂岩 薄片 粒度 扫描电镜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改性粗粒硫酸盐渍土的微观结构及强度变化规律
2
作者 丁金华 李家俊 +2 位作者 宫淼淼 罗巍 李腾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198,共9页
西北内陆干旱区广泛分布粗粒盐渍土,盐分类型多样,工程性质复杂,有别于一般的细粒盐渍土,对工程建设危害严重。引入2种不同表面特性的纤维,结合室内纤维吸水试验、扫描电镜试验(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方法,对... 西北内陆干旱区广泛分布粗粒盐渍土,盐分类型多样,工程性质复杂,有别于一般的细粒盐渍土,对工程建设危害严重。引入2种不同表面特性的纤维,结合室内纤维吸水试验、扫描电镜试验(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等方法,对不同含盐量盐渍土改性前后的强度变化规律开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盐量增大使盐渍土应力-应变关系逐渐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含盐量1.5%时最大,较非盐渍土提高约40.3%;不同纤维对盐渍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效果和机制与纤维的微观构造、盐分溶解度和结晶度、水盐吸附作用等密切相关。木质素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水吸盐性,提高了盐分的溶解比例,盐分多聚集在纤维表面,对弱-中-强盐渍土的抗压强度有改善效果,最优掺量在2%左右,强度增幅12%~118%,但对超盐渍土,强度反而降低;聚丙烯纤维对盐分的吸附效应不明显,纤维在土中交织成网络,更易发挥其抗拉性能,显著增强盐渍土的强度,随纤维掺量的增加,强度增幅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弱-中-强盐渍土最优纤维掺量为0.35%,强度最大增幅可达150%~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硫酸盐渍土 木质素纤维 聚丙烯纤维 无侧限抗压强度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能谱分析(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后岩石裂隙结构可视化及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雁冰 王兆阳 +1 位作者 付代睿 罗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8-1402,共15页
爆后岩石破坏特征的定量表征一直是工程爆破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爆后岩石裂纹萌生、扩展演化直至贯通的过程是导致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被爆岩石内部裂纹扩展和断裂模式的演化过程,利用工业CT对爆后岩石进行扫描观测,通过... 爆后岩石破坏特征的定量表征一直是工程爆破领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爆后岩石裂纹萌生、扩展演化直至贯通的过程是导致岩石破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被爆岩石内部裂纹扩展和断裂模式的演化过程,利用工业CT对爆后岩石进行扫描观测,通过图像堆栈矢量化处理构建岩石三维裂隙模型,并对裂纹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化表征岩石破坏程度及裂纹扩展情况。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爆炸冲击波压力的衰减规律,通过SEM电镜扫描试验研究爆破过程中不同位置岩石的微观形貌特征,对比断口元素成分变化与断裂模式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用等效球体方法对岩体内不同尺度裂隙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微裂隙数目多且分布均匀,主裂隙体积大且连通性较好。随着裂隙等效球体直径的增加,裂隙表面积和体积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三维重构裂隙结构中裂隙率可以表征岩石局部裂纹扩展特征,爆炸近区裂隙率和三维分形维数远大于爆炸中远区的裂隙率和分形维数,说明岩石破裂过程中裂隙扩展演化主要在此阶段进行;相较于爆炸中远区,爆炸近区冲击波压力峰值高且衰减速率慢,使得整个爆破过程岩石微观断裂模式变化较大,大致呈现出由沿晶断裂向穿晶断裂、脆性断裂向塑性破坏的方向进行,非金属元素质量的变化对于各阶段断裂模式转变具有显著影响,断裂模式转变区域非金属元素质量发生明显减小。随着爆破作用的减弱,岩石破裂逐渐趋于无序和紊乱,破裂时断口也不限于解理面和晶粒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机理 工业CT扫描 三维重构 分形维数 扫描电子显微镜 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馆藏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的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荆海燕 马芬 +2 位作者 郑丽珍 白璐 付文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48,共5页
采用离子色谱仪(I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化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现代分析仪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瓦当表面可溶盐含有石... 采用离子色谱仪(IC),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化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等现代分析仪器,对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汉代瓦当表面可溶盐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瓦当表面可溶盐含有石膏(Ca SO_(4)·2H_(2)O)和有机酸钙盐[Ca_(3)(CH_(3)COO)_(3)Cl(NO_(3))_(2)·6H_(2)O]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当 可溶盐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 X射线衍射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动力扰动作用下岩石微裂隙演化特征及灾害防控 被引量:4
5
作者 姜明伟 梁运涛 +5 位作者 冯文彬 李海涛 周睿 郭宝龙 刘洋 马举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176,共11页
【目的】高应力叠加弱动力扰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但不同扰动幅值、频率、卸载范围下的岩石微裂纹扩展特征和能量耗散规律尚不明确,无法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真三轴卸载动力扰动试验,分析了不同扰动幅值(5、... 【目的】高应力叠加弱动力扰动是诱发冲击地压的关键因素,但不同扰动幅值、频率、卸载范围下的岩石微裂纹扩展特征和能量耗散规律尚不明确,无法为冲击地压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真三轴卸载动力扰动试验,分析了不同扰动幅值(5、10 MPa)、频率(4、10 Hz)、三向应力卸载(0、12MPa)下深部围岩失稳破坏规律,并结合SEM扫描分析了岩石微裂隙特征。通过锚杆拉拔试验,优化了锚杆肋间距和肋高,提高了其吸能支护作用,提出了“吸能锚杆-低阻抗混凝土注浆-喷浆-挂网”组合支护技术。利用传感器对巷道进行长期监测,得到治理前后压力与振动数据。【结果和结论】研究表明:(1)随着扰动幅值和频率的增加,裂纹增加显著且不规则,岩石断口的方向分形维数降低。当扰动为10MPa、10Hz时,分形维数降至最低值0.62,孔隙方向角80°~120°孔隙定向频率达到最大值的52%,约为原始岩石的1.68倍。说明岩石受扰动后颗粒的应力不均匀,导致应力集中,断裂方向明显。(2)随着扰动幅值和频率的增加,SEM图像的微孔隙面积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且增加趋势越来越小。扰动频率每增加2 Hz,岩石微裂隙面积增加约24.13%。(3)现场测试表明随着锚杆肋间距和肋高增加,拉拔曲线形态由“弹塑性阶段-破坏失效阶段-残余阶段”逐渐过渡为“弹塑性阶段-微量屈服阶段-大量强化阶段-破坏失效阶段-残余阶段”,肋间距48mm、肋高2mm的螺纹钢锚杆吸能效果最好。经现场监测可将巷道压力稳定在36 N左右,峰值加速度控制在8000mm/s^(2)以内。研究揭示了卸载动力扰动作用下围岩破坏及能量释放规律,提出的“吸能锚杆-低阻抗混凝土注浆-喷浆-挂网”支护技术,可为类似深部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试验 冲击地压 SEM扫描 微裂隙 吸能锚杆 弱动力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苞叶组织细胞结构生物质碳的制备及显微结构的研究
6
作者 周晓亮 马林 +5 位作者 杨一君 余宇 张致远 罗马 曾祥昇 严铮洸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5,共7页
采用一步热解法,使用常见的玉米果穗苞叶为原料,制备了保留玉米苞叶组织细胞结构的生物质碳膜,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样品表面有明显的维管束以及大量的气孔的存在。不添加任何导电剂和添加剂,... 采用一步热解法,使用常见的玉米果穗苞叶为原料,制备了保留玉米苞叶组织细胞结构的生物质碳膜,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样品表面有明显的维管束以及大量的气孔的存在。不添加任何导电剂和添加剂,热解碳膜直接作为工作电极使用,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200次循环后仍能获得218 mAh·g^(-1)的可逆比容量。本工作在生物质废弃物利用,以及储能材料开发等方面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细胞结构 电子显微学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尺度下磁铁矿石动态破碎特性与能耗
7
作者 甘德清 袁涛 +2 位作者 薛振林 刘志义 孙海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13756-13765,共10页
为探明微观尺度下矿石动态破碎机理及能耗规律,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磁铁矿石开展冲击破碎试验,分析磁铁矿石的破碎能耗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揭示磁铁矿石的破碎机理。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随入射能增加,磁铁矿石单位体积破... 为探明微观尺度下矿石动态破碎机理及能耗规律,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磁铁矿石开展冲击破碎试验,分析磁铁矿石的破碎能耗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揭示磁铁矿石的破碎机理。结果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随入射能增加,磁铁矿石单位体积破碎能耗和平均应变率相应增大。单位体积破碎能耗具有较强的应变率相关性,随平均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幅值增大,磁铁矿石破碎程度由与原试件等高的碎块变为柱状或针状,且碎块粒径在不断减小,最后出现粉末状,阶梯状破碎与波浪状破碎形貌也随之增加,期间出现磁铁矿石出露现象。随入射能增大,磁铁矿石内部沿晶裂隙及穿晶裂隙不断增多,内部裂隙也随之逐渐发生扩展及发育,裂隙长度由短且细转换为长而宽,由裂隙状态转换为宽裂纹状态,最后完全贯通至破裂状态。在入射能为71.44 J时产生穿晶裂隙,沿晶裂隙数量大于穿晶裂隙数量。研究成果有助于矿山在破碎工艺中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对于解决目前矿山破碎能耗高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 扫描电镜(SEM) 微观尺度 破碎机理 破碎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迁移诱导W纳米晶表面原子尺度结构演变
8
作者 曹海镟 赵培丽 +2 位作者 贾双凤 郑赫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39,共8页
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BCC)金属W作为微型化器件中重要的互连材料,其电迁移行为对小尺寸集成电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在原子尺度下研究了电迁移诱导BCC金属... 体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BCC)金属W作为微型化器件中重要的互连材料,其电迁移行为对小尺寸集成电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原位透射电子显微(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在原子尺度下研究了电迁移诱导BCC金属W表面结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自由表面是主要电迁移路径;而{110}面和<111>方向分别是优选的迁移面迁移方向;电迁移过程中W表面形成特定的原子台阶或锯齿状结构。对于非低能晶面{002},在电流作用下仍能发生定向迁移,形成新的台阶结构。研究结果揭示了电迁移过程中表面结构的演化规律,为优化BCC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提高其在高电流密度环境下的结构性能稳定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迁移 低能面 表面原子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特征自动分析系统对碎屑矿物定量识别及与传统镜下鉴定的误差分析
9
作者 宁泽 徐磊 +2 位作者 林学辉 张媛媛 张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碎屑矿物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物源和物质扩散研究中,对分析沉积动力环境和海洋动力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碎屑矿物数据的获取主要以光学显微镜为工具,依靠人工鉴定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科学有... 碎屑矿物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物源和物质扩散研究中,对分析沉积动力环境和海洋动力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碎屑矿物数据的获取主要以光学显微镜为工具,依靠人工鉴定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科学有效的矿物鉴定数据,本文基于热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利用矿物特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简称AMICS),运用矿物表面微形貌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技术,通过实测数据自主建立的一套碎屑矿物标准库为分类依据,实现了对碎屑矿物的定量识别。AMICS系统对第一个样品共识别出矿物种类25种,人工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法鉴定出25种;AMICS系统对第二个样品共识别出矿物种类26种,人工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法鉴定出27种,两种方法鉴定出的碎屑矿物种类基本相同,且每一种矿物含量的误差绝对值均小于5%。该系统识别氧化物(褐铁矿、铬铁矿等),磷酸盐(磷灰石等),硫酸盐(重晶石等),硫化物(黄铁矿等),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等),部分硅酸盐(锆石、榍石、橄榄石、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石榴石族等)相对准确,但仅依靠矿物化学成分很难准确识别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系列碎屑矿物,层状硅酸盐矿物在制样时容易逐层脱落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特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 背散射法 碎屑矿物 扫描电镜-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6
10
作者 霍玉秋 闫玉涛 +3 位作者 刘晓霞 丁津原 翟玉春 田彦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500SN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2.0%时,相应的pB值最高、磨斑直径最小、摩擦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添加剂 500SN基础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螯合羊骨胶原多肽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韩克光 甄守艳 +4 位作者 范华 高文伟 樊玮鑫 吴锁柱 霍乃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01-307,共7页
为制备肽钙螯合物并探明肽钙螯合机理,对羊骨胶原多肽与CaCl2的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肽钙螯合物进行表征分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最佳螯合参数:肽钙质量比2∶1,pH值7.66,53℃螯合50 min,螯合率达67.24%... 为制备肽钙螯合物并探明肽钙螯合机理,对羊骨胶原多肽与CaCl2的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肽钙螯合物进行表征分析。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最佳螯合参数:肽钙质量比2∶1,pH值7.66,53℃螯合50 min,螯合率达67.24%。红外光谱、电镜分析及能谱扫描结果表明胶原多肽与Ca2+分别在多肽内部的C=O处及肽链末端的-NH2和-COOH处发生螯合,形成了铵盐和羧酸盐;多肽与Ca2+螯合后由疏松的片状结构变成了致密的小颗粒聚集体结构。红外光谱及能谱扫描同时也证实所制备的胶原多肽中有部分钙螯合肽的存在,说明酶解可使钙由羟基磷灰石形式转变为可溶性离子钙。研究结果可为新型钙制剂生产及畜骨的高值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 红外光谱 电镜扫描 骨胶原肽 能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Nd:YAG激光照射后牙本质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宋远雄 刘鲁川 +2 位作者 贺慧霞 熊辉 安建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用脉冲Nd:YAG激光脱敏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离体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用单面金刚砂片垂直于牙长轴在(牙合)面牙尖下1.0 mm和2.5mm处切断,制成1.5 mm厚的牙片4张。用相同能量(1 w、10 Hz、100 mJ)激光分别以5 s、10 s、15 s和2... 目的:探讨用脉冲Nd:YAG激光脱敏的形态学依据。方法:选择离体上下颌第二恒磨牙,用单面金刚砂片垂直于牙长轴在(牙合)面牙尖下1.0 mm和2.5mm处切断,制成1.5 mm厚的牙片4张。用相同能量(1 w、10 Hz、100 mJ)激光分别以5 s、10 s、15 s和20 s照射4张牙片,在照射区形成4种不同的激光能量密度。牙片自然干燥后喷金,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形态变化。结果:4种激光能量密度照射均可在牙本质小管口形成堵塞。随能量密度增加,牙本质熔融程度、深度和均质化增加,但在激光集中照射区域,有牙本质微裂及凹坑出现。结论:41.6 J/cm2的激光能量密度既可完善封闭牙本质小管,又不会导致微裂和凹坑结构发生,可作为激光脱敏的参考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能量密度 牙本质 扫描电镜 牙本质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抗鸟害水稻变异系颖壳SEM观察及硅含量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姬生栋 王海莎 +7 位作者 朱德来 侯磊磊 魏松浩 张翔宇 张羽 李春艳 马亚峰 郭丹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5-731,共7页
抗鸟害水稻材料是一种稀缺的种质资源,研究其稻谷颖壳的表面结构(颖壳稃尖闭合程度,稃毛的长度、直径和密度,颖壳包裹米粒松紧度),以及与颖壳机械强度和韧性相关的硅(Si)元素含量,旨在为抗鸟害水稻新种质的开发利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抗鸟害水稻材料是一种稀缺的种质资源,研究其稻谷颖壳的表面结构(颖壳稃尖闭合程度,稃毛的长度、直径和密度,颖壳包裹米粒松紧度),以及与颖壳机械强度和韧性相关的硅(Si)元素含量,旨在为抗鸟害水稻新种质的开发利用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观察分析了一种已稳定遗传至第10代的抗鸟害水稻变异品系和3个对照水稻品种稻谷颖壳表面的细胞结构和硅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变异品系颖壳稃尖闭合程度及颖壳的中上部稃毛长度、直径、密度均显著大于对照;(2)对照颖壳与米粒之间的间隙明显大于变异品系;(3)变异品系颖壳外表面的Si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内表面S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内外表面Si含量之差明显低于对照。说明抗鸟害水稻材料的稻谷颖壳表面结构和硅元素含量与普通水稻存在显著差异,为培育抗鸟害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颖壳 扫描电镜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生物除磷效果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亚男 于水利 +2 位作者 赵冰洁 郭思远 芮道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25,共3页
为考察3种不同碳源(乙酸钠、葡萄糖、脱脂乳和葡萄糖混合物)SBR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用结合扫描电镜(SEM)的能谱(EDS)分析了胞外聚合物(EPS)的磷含量,并测定了污泥PHA(poly-β-hydroxyalkanoate)及磷含量.结果表明,PHA在厌氧结束时... 为考察3种不同碳源(乙酸钠、葡萄糖、脱脂乳和葡萄糖混合物)SBR生物除磷系统的除磷效果,用结合扫描电镜(SEM)的能谱(EDS)分析了胞外聚合物(EPS)的磷含量,并测定了污泥PHA(poly-β-hydroxyalkanoate)及磷含量.结果表明,PHA在厌氧结束时的量并不是后续好氧阶段吸磷效果好坏的决定性指标,EPS的生物吸附对磷也有一定程度的去除,并且这种生物吸附使葡萄糖碳源系统除磷效果好于其他两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除磷 胞外聚合物 能谱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污染程度下毛白杨叶表面PM_(2.5)颗粒的数量及性质和叶片气孔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石婕 刘庆倩 +5 位作者 安海龙 曹学慧 刘超 尹伟伦 郭惠红 夏新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522-7530,共9页
选择了北京市环境PM_(2.5)浓度不同的两个采样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杨树叶片表面滞留的PM_(2.5)颗粒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叶片气孔对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适... 选择了北京市环境PM_(2.5)浓度不同的两个采样点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环境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杨树叶片表面滞留的PM_(2.5)颗粒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叶片气孔对环境颗粒物污染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夏秋两季西直门叶片样品上下表面的PM_(2.5)数量均多于森林公园样品这说明环境PM_(2.5)浓度是影响叶片表面滞留颗粒物数量的主要原因;其中叶片上表面是滞留PM_(2.5)颗粒的主要区域。森林公园样品中PM_(2.5)颗粒性质比较单一,硅铝酸盐颗粒和石英颗粒占很大比例,二者的主要来源均为天然源,如土壤扬尘、矿物颗粒等;而西直门采样点叶片样品滞留的PM_(2.5)颗粒的元素组成更为复杂,其中50%以上的硅铝酸盐颗粒检测出了明显的铜、钾、氯、钠等元素的谱峰其来源主要是工业排放;西直门样品PM_(2.5)的含硫量高于森林公园样品,且夏季明显高于秋季。研究还发现有少数PM_(2.5)颗粒进入了毛白杨叶片的气孔而且不同污染程度下气孔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与森林公园毛白杨叶片的气孔相比,西直门处的毛白杨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面积和气孔密度均较小,说明较高的PM_(2.5)污染程度对毛白杨叶片的形态发育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揭示植物叶片阻滞、吸收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机制、合理选择和优化城市绿化树种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叶片 PM_(2.5) 气孔 环境扫描电镜 X-射线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型抗污染油水分离膜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枢 褚良银 +3 位作者 陈文梅 顾雪林 李艳 王广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6,共6页
采用界面聚合法对具有陶瓷基膜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聚酰胺/聚乙烯醇(PVA)复合功能表层的抗污染有机/无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制备的复合膜对平均油... 采用界面聚合法对具有陶瓷基膜的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具有聚酰胺/聚乙烯醇(PVA)复合功能表层的抗污染有机/无机复合膜。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制备的复合膜对平均油滴粒径为 2.365μm 的油水乳化液在 0.4MPa 操作压力下进行分离,并系统研究了在界面聚合法制备复合膜过程中各反应物浓度对复合膜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复合膜的油截留率随界面聚合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大;哌嗪与对苯二甲酰氯的浓度对于提高复合膜水通量存在最优值,分别为 15g·L-1和 40g·L-1,复合膜水通量随 PVA 浓度增加持续减小;优选性能参数的复合膜的水通量为 190L·m-2·h-1,滤液油含量小于 1.6mg·L-1,油截留率大于 98.5%,皆优于 PVDF 超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膜 抗污染 油水分离 乳化液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碳氮纳米管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籍凤秋 曹传宝 +2 位作者 薛守洪 王大鸷 朱鹤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367,共5页
以石墨粉和硼粉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在氨气气氛下球磨120h,然后在1200℃氨气条件下热处理6h, 成功的制备出竹节状的B-C-N纳米管.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电子能量... 以石墨粉和硼粉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在氨气气氛下球磨120h,然后在1200℃氨气条件下热处理6h, 成功的制备出竹节状的B-C-N纳米管.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纳米管的直径在50~180nm之间,长度可达20μm. EELS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纳米管由硼、碳和氮元素组成, 其B∶C∶N原子比为0.49∶1.00∶0.11,并对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N纳米管 机械球磨法 竹节状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AZ31镁合金超塑变形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及断裂行为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凯锋 尹德良 +1 位作者 王国峰 韩文波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通过热轧工艺制备了具有细晶微观组织的AZ31镁合金薄板。在250-450℃的温度范围和0.7×10-3-1.4×10-1s-1的初始应变速率范围内研究了热轧AZ31镁合金板的超塑性流变行为。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AZ31镁合金超... 通过热轧工艺制备了具有细晶微观组织的AZ31镁合金薄板。在250-450℃的温度范围和0.7×10-3-1.4×10-1s-1的初始应变速率范围内研究了热轧AZ31镁合金板的超塑性流变行为。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AZ31镁合金超塑性变形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和断裂行为,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变形激活能。结果表明,从300℃开始,热轧AZ31镁合金开始表现出超塑性的流变特征。在400℃,0.7×10-3s-1的变形条件下,最大延伸率可达362.5%,显示了良好的超塑性能。在300-400℃的超塑变形温度范围内,AZ31镁合金超塑变形的主要机制是由晶界扩散控制的晶界滑移,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AZ31镁合金断裂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变形机制从晶内滑移到晶界滑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超塑变形 微观组织演变 断裂行为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秆竹茎秆表皮层的SEM-EDAX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邱玉桂 林鹿 郑志彤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用SEM EDAX法对茶秆竹茎秆表皮层的外表面及表皮层的形态、微细结构、化学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表皮层中的化学元素分布有较强的规律性 ;表皮层是由多种元素、多种形态结构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层。
关键词 茶秆 竹茎秆 表皮层 SEM-EDAX法 化学元素分布 微细结构 造纸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电条件下铬青铜/纯铜摩擦副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鹏 杜三明 +1 位作者 孙乐民 张永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考察了纯铜销试样和铬青铜QCr0.5盘试样摩擦副在载电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对铬青铜/纯铜摩擦副的滑动干摩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流增加,销试样的磨损率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摩擦表面塑性... 考察了纯铜销试样和铬青铜QCr0.5盘试样摩擦副在载电条件下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并初步探讨了摩擦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电流对铬青铜/纯铜摩擦副的滑动干摩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电流增加,销试样的磨损率增加,摩擦系数增大,摩擦表面塑性流动和粘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青铜 纯铜摩擦副 电流 摩擦磨损性能 载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