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sm of influence of laser energy density on surface quality of Ti-6Al-4V alloy in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被引量:10
1
作者 SHI Wen-tian LI Ji-hang +3 位作者 LIU Yu-de LIU Shuai LIN Yu-xiang HAN Yu-f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447-3462,共16页
This experiment obtained different laser energy density(LED) by changing SLM molding process parameters.The surface morphology, surface qual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as-fabricated samples we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is experiment obtained different laser energy density(LED) by changing SLM molding process parameters.The surface morphology, surface quality, and microstructure of as-fabricated samples we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canning speed, hatching space, and laser power on surface quality we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al LED range for surface quality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ores and spherical particles appear on the sample’s surface when low LED is applied, while there are lamellar structures on the sides of the samples. Cracks appear on the sample’s surface,and the splash phenomenon increases when a high LED is taken.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amount of unmelted powder adhered to the side of the sample. The surface quality is the best when the LED is 150-170 J/mm^(3). The preferred hatch space is currently 0.05-0.09 mm, the laser power is 200-350 W, and the average surface roughness value is(15.1±3) μm.The average surface hardness reaches HV404±HV3, higher than the forging standard range of HV340-HV395.Increasing the LED within the experiment range can increase the surface hardness, yet an excessively high LED will not further increase the surface hardness. The micro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needle-like α’-phases with a length of about 20μm, in a crisscross ‘N’ shape, when the LED is low. The β-phase grain boundary is not obvious, and the secondaryphase volume fraction is high;when the LED is high, the α’-phase of the microstructure is in the form of coarse slats, and the secondary-phase is composed of a small amount of secondary α’-phase, the tertiary α’-phase and the fourth α’-phase disappear,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secondary-phase becomes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energy density surface qualit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I-6AL-4V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口谐振环结构S频段宽带极化不敏感能量选择表面设计
2
作者 程用志 王东 +4 位作者 李南 赵京城 罗辉 陈浮 李享成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9,32,共8页
面对复杂的高功率电磁环境,现有的大多数能量选择表面(ESS)不能同时对TE极化波、TM极化波进行防护。文中设计了一种用于屏蔽高功率微波的S频段极化不敏感ESS。该ESS基本单元由外围四个方形开口谐振环(SRR)与四个PIN二极管连接的十字形(... 面对复杂的高功率电磁环境,现有的大多数能量选择表面(ESS)不能同时对TE极化波、TM极化波进行防护。文中设计了一种用于屏蔽高功率微波的S频段极化不敏感ESS。该ESS基本单元由外围四个方形开口谐振环(SRR)与四个PIN二极管连接的十字形(CS)复合结构和FR-4介质层组成,基于全波电磁分析法和等效电路模型对复合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其传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工作频段内,该ESS的插入损耗小于1 dB,屏蔽效能超过20 dB。通过表面电场、电流分布和模拟空间电场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其工作机制。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和不同极化模式斜入射角度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E极化波和TM极化波入射下,ESS具有良好的极化不敏感性和宽角度稳定性。此外,制备的样品采用波导法进行了测试,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文中设计的双极化ESS结构在高功率微波和天线罩保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极化不敏感 高功率微波 开口谐振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相位梯度覆盖能量选择防护结构设计
3
作者 盖龙杰 徐延林 +2 位作者 周涛 毋召锋 刘培国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5-1415,共11页
透射阵天线是一种将透镜阵列和天线相结合的天线,远场透镜结构多由离散排布的相位调控单元构成.透射阵天线具备高增益特性,因此有必要对透射阵天线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电磁防护加固.为有效应对高功率微波及强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威胁... 透射阵天线是一种将透镜阵列和天线相结合的天线,远场透镜结构多由离散排布的相位调控单元构成.透射阵天线具备高增益特性,因此有必要对透射阵天线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电磁防护加固.为有效应对高功率微波及强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威胁,设计了一种全相位梯度覆盖的能量选择结构,为相位调控单元提供电磁防护能力.基于解耦设计思想,将能量选择层和相位调控层进行级联,并开展一体化优化设计,同步具备能量选择和梯度相位调控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能量选择相位调控结构在不同调控相位下插入损耗整体小于2 dB,防护效能最高可达35 dB.金属贴边边长从2.0 mm增加至8.2 mm时,仿真透波相位覆盖范围可达-63°至-486°,超过360°.在波导中对该结构测试件进行了性能验证,实测结果表明,平均插入损耗为2.07 dB,防护效能最高可达15 dB,相位覆盖范围达-76°至-317°.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该设计方法初步实现能量选择和相位调控的功能,可应用于防护型透射阵天线及具备梯度相位变换要求的能量选择表面设计,能有效指导其他频段能量选择相位调控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相位调控 全相位覆盖 二极管 防护效能 级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轮廓打印工艺
4
作者 张佳琪 白凯丽 +2 位作者 何松泽 金文瀚 刘奎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8,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3D打印零件的侧表面质量,使其更加适应航空发动机的复杂工作环境,采用外部轮廓打印技术系统研究了外部轮廓打印工艺对激光选区熔化(SLM)打印的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试样侧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外部轮廓后,打... 为了进一步提高金属3D打印零件的侧表面质量,使其更加适应航空发动机的复杂工作环境,采用外部轮廓打印技术系统研究了外部轮廓打印工艺对激光选区熔化(SLM)打印的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试样侧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外部轮廓后,打印零件不同侧表面的粗糙度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进风口方向和外部轮廓扫描方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低激光功率和低扫描速度更有助于降低熔道之间的搭接起伏;打印外部轮廓的线能量密度越大,侧表面粗糙度越小,但过大的线能量密度会积累更多热量,使激光反冲压力增大,易导致熔道轨迹扭曲变形,熔道逐层堆积后出现边缘翘曲现象,影响轮廓轨迹与内部实体的结合;外部轮廓扫描次数的增加有助于降低打印零件的侧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3D打印 外部轮廓 线能量密度 表面质量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频段圆极化能量选择表面的设计与仿真
5
作者 白鹤 陈泽煜 +2 位作者 王新波 胡天存 崔万照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76-279,共4页
能量选择表面可以在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效防护大功率微波信号对系统的损坏。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频段的圆极化能量选择表面。采用圆环缝隙为主体、十字缝隙加载的能量选择表面(ESS)单元结构,当业务电磁信号入射时,... 能量选择表面可以在保证电子信息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效防护大功率微波信号对系统的损坏。本文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频段的圆极化能量选择表面。采用圆环缝隙为主体、十字缝隙加载的能量选择表面(ESS)单元结构,当业务电磁信号入射时,二极管断开,圆极化电磁信号低损传输;当收到大功率电磁攻击时,二极管导通,ESS单元结构重构,电磁信号大部分反射。通过HFSS建模和仿真验证了圆极化ESS的传输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透波状态下,插入损耗小于1dB;在屏蔽状态下,屏蔽效能大于19dB。可用于S频段天线和射频系统前端的大功率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PIN二极管 大功率防护 圆极化 交叉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波段超宽带能量选择表面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涛 虎宁 +3 位作者 盖龙杰 黄文涛 徐延林 刘培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波段的能量选择表面,可实现超宽带自适应强电磁防护。该结构由两层金属周期结构组成,顶层为两个对称分布的金属条和一个金属片,金属条与金属片间加载两个PIN二极管;底层为十字架结构。当入射电磁波场强低于阈值时,能... 设计了一种工作在S波段的能量选择表面,可实现超宽带自适应强电磁防护。该结构由两层金属周期结构组成,顶层为两个对称分布的金属条和一个金属片,金属条与金属片间加载两个PIN二极管;底层为十字架结构。当入射电磁波场强低于阈值时,能量选择表面工作在透波状态,电磁波可以传播;当入射电磁波场强超过阈值时,金属条和金属片之间产生的感应电压使得PIN二极管导通,此时能量选择表面进入防护状态,电磁波被屏蔽。通过对能量选择表面在PIN二极管导通和截止状态下的表面电流和电场分布以及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解释了该结构的工作原理。采用PCB制作工艺加工了实物样板并对弱场入射下的插入损耗以及强场入射下的防护效能进行测试。实验和仿真结果匹配性良好,表明该能量选择表面在透波状态下的工作中心频率为2.7 GHz,插入损耗小于1 dB的工作频带为2.2~3.5 GHz;在防护状态下,工作频带的防护效能大于10 dB,达到了超宽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强电磁防护 S波段 超宽带 自适应响应 PIN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激光能量密度下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和硬度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洋 周小淞 +4 位作者 伍权 田会敏 裴振超 沈海 储海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890-8899,共10页
以TC4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选区激光熔化工艺(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相等激光能量密度下,工艺参数对成形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激光能量密度下,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熔池尺寸有着显著的影响... 以TC4钛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选区激光熔化工艺(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探讨了相等激光能量密度下,工艺参数对成形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激光能量密度下,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熔池尺寸有着显著的影响;铺粉层厚是影响试样表面粗糙度的最主要因素,最佳铺粉层厚为0.03 mm;虽然激光能量密度相同,但是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依然会影响试样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等激光能量密度下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对SLM沉积态的表面硬度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能量密度 TC4钛合金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选择表面工作原理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虎宁 徐延林 刘培国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7,53,共7页
近年来,强电磁武器的快速发展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能量选择表面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强电磁防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电子设备前门防护“能防”与“兼容”的难题,为强电磁防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为了对能量选择表面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 近年来,强电磁武器的快速发展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能量选择表面是一种新型自适应强电磁防护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电子设备前门防护“能防”与“兼容”的难题,为强电磁防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为了对能量选择表面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分析,文中从场和路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能量选择表面的等效媒质模型与传输线模型。根据电磁理论与传输线理论,系统地推导了能量选择表面的波阻抗变换条件与等效阻抗变换条件。最后,以一款基于开口谐振环的能量选择表面为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良好吻合。本研究为能量选择表面设计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参考,为其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阻抗变换 等效媒质模型 传输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不锈钢粉末光纤激光选区熔化特性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迪 杨永强 +3 位作者 何兴容 吴伟辉 苏旭彬 王红卫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81-1886,共6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光纤激光选区熔化快速成型设备,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316L不锈钢粉末工艺参数、能量输入与样件致密度、表面形貌之间的关系以及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对成型效果影响最为显著;样件致密度随着激光能量密度提高有... 采用自行研制的光纤激光选区熔化快速成型设备,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316L不锈钢粉末工艺参数、能量输入与样件致密度、表面形貌之间的关系以及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扫描速度对成型效果影响最为显著;样件致密度随着激光能量密度提高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能量密度作为选区激光熔化工艺的技术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表面形貌由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比值所决定。深入探讨了能量输入、熔化凝固行为、激光功率与扫描速度比值与样件致密度、表面形貌的关系。结果表明:选区激光熔化凝固组织层内、层间熔合处为弧形,且为冶金结合,金相组织主要由柱状晶与等轴晶组成,层内靠近熔合线周围是柱状晶,而层间靠近熔合线附近主要是细小等轴晶,晶粒直径为1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制造 选区激光熔化 能量密度 表面形貌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控导电结构的能量选择表面防护机理和仿真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成 黄贤俊 刘培国 《中国舰船研究》 2012年第3期98-103,共6页
为解决强电磁脉冲防护中屏蔽与正常信号收发之间的矛盾,研究了一种既能隔离强电磁脉冲,又能保证被保护设备信号正常收发的能量选择表面(ESS)。基于可变表面阻抗理论研究ESS的防护机理;根据强电磁效应改变二极管的阻抗特性和实现能量选... 为解决强电磁脉冲防护中屏蔽与正常信号收发之间的矛盾,研究了一种既能隔离强电磁脉冲,又能保证被保护设备信号正常收发的能量选择表面(ESS)。基于可变表面阻抗理论研究ESS的防护机理;根据强电磁效应改变二极管的阻抗特性和实现能量选择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正反并联的二极管对阵列组成的可防护线极化强电磁脉冲的ESS,并进行仿真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ESS对弱电磁信号的插入损耗小于2 dB,对强电磁信号的隔离度大于20 dB,实现了能量低通的选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选择表面 强电磁脉冲防护 防护机理 二极管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晨曦 刘培国 +2 位作者 王为 易波 董雁飞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3-98,共6页
近几年来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技术发展迅猛,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能够对武器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电磁防护与信号收发兼容的"前门"防护难题进行研究,对能量选择强电磁防... 近几年来高功率微波(HPM)武器技术发展迅猛,其产生的强电磁脉冲环境能够对武器装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武器装备的强电磁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电磁防护与信号收发兼容的"前门"防护难题进行研究,对能量选择强电磁防护机制进行分析。设计并仿真典型压控导电的单层能量选择表面和双层非对称的能量选择表面结构及其工作性能,对影响插入损耗和防护效能的参数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能量选择表面(ESS)结构在L波段具有很好的防护性能,透波模式传输损耗小于0.5dB,防护模式屏蔽效能大于20dB,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基本满足电子设备的"前门"防护需求,同时,双层非对称结构可以带来防护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双层非对称结构 屏蔽效能 传输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选择表面的瞬态响应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杨成 刘培国 +2 位作者 刘继斌 周东明 李高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45-1049,共5页
为实现强电磁脉冲防护和信号收发的兼容,研究了一种基于能量选择机制的强电磁防护结构,即能量选择表面。该防护表面利用半导体压控导电特性,实现了强场辐照时防护表面由高阻态向低阻态的转变,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和超宽带特性。利用场路协... 为实现强电磁脉冲防护和信号收发的兼容,研究了一种基于能量选择机制的强电磁防护结构,即能量选择表面。该防护表面利用半导体压控导电特性,实现了强场辐照时防护表面由高阻态向低阻态的转变,具有能量低通特性和超宽带特性。利用场路协同仿真方法,分析了能量选择表面瞬态响应与PIN二极管阻抗特性、强电磁脉冲峰值场强及脉冲前沿的关系,结果显示:尖峰泄漏功率和响应时间与Ⅰ层厚度、强电磁脉冲峰值场强成正比,与少数载流子寿命成反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二极管阵列 场路协同仿真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陶瓷预制体的选区激光烧结及真空压力渗铝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志锋 余欢 +2 位作者 郑玉惠 蔡长春 严青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64-1871,共8页
提出采用选区激光烧结法(SLS)制备碳化硅(SiC)陶瓷预制体,探讨SiC陶瓷表面改性对激光烧结成形性的影响,进行SiC陶瓷粉末的激光烧结成形工艺实验,并对SiC陶瓷激光烧结件进行热脱脂和真空压力渗铝。结果表明:SiC陶瓷表面经硅烷偶联剂... 提出采用选区激光烧结法(SLS)制备碳化硅(SiC)陶瓷预制体,探讨SiC陶瓷表面改性对激光烧结成形性的影响,进行SiC陶瓷粉末的激光烧结成形工艺实验,并对SiC陶瓷激光烧结件进行热脱脂和真空压力渗铝。结果表明:SiC陶瓷表面经硅烷偶联剂KH-570(5%)改性处理后的激光烧结成形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所添加粘结剂中的无机磷酸二氢氨含量控制在8%,其激光能量密度在0.10~0.12J/mm2范围内均能烧结成形,而激光能量密度0.11J/mm2的烧结件密度为2.31g/cm3,抗弯强度达到0.81MPa。对SiC陶瓷激光烧结件的热脱脂和真空压力渗铝后的XRD和OM分析表明:脱脂过程中生成的SiP2O7是陶瓷预制体的新粘结剂;而真空浸渗过程中也仅有微量的AlPO4新生成相,并没有其它的残留物;且SiC陶瓷分布均匀,大小颗粒相互搭配,组织致密。此外,其外形形状与CAD模型吻合,可实现SiCp/Al复合材料的近净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陶瓷 预制体 选区激光烧结 表面改性 激光能量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能量激光选区熔化IN718镍基超合金的成形工艺及高温机械性能 被引量:18
14
作者 闫岸如 杨恬恬 +1 位作者 王燕灵 王智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95-1704,共10页
开展了基于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对IN718镍基超合金直接激光熔化成形的研究。将零件分为心部与轮廓区,通过改变激光线输入量进行选区熔化研究。首先,建立熔池内烧结的数值模型,改变激光线输入量,获得了激光线输入量对零件致密度的影响规律... 开展了基于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对IN718镍基超合金直接激光熔化成形的研究。将零件分为心部与轮廓区,通过改变激光线输入量进行选区熔化研究。首先,建立熔池内烧结的数值模型,改变激光线输入量,获得了激光线输入量对零件致密度的影响规律并观察了成形体中的组织生长。然后,增加轮廓部位扫描,改变激光线输入量与扫描顺序,获得其对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优化热处理工艺提高零件高温拉伸强度和高温持久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光线输入量为300J/m时,成形体致密度最高,为98.9%,成形体沿层间方向组织为树枝晶加等轴晶,在层内方向组织为等轴晶。采用心部+后轮廓扫描的方式,轮廓激光线输入量为100J/m时表面质量最优,粗糙度为3.1μm。对成形体采用1 065℃固溶+双时效的热处理可以获得最佳高温性能组合,高温拉伸强度为1 356MPa,高温持久时间为34h。结果显示,通过激光选区熔化制作IN718镍基超合金可以满足航空结构件对致密度、表面质量和高温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718镍基超合金 变能量激光选区熔化 激光成形 致密度 表面质量 高温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能量核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20
15
作者 石欣 朱家庆 +2 位作者 秦鹏杰 翟马强 田文彬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由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具有非平稳、非周期和混沌等特性,导致传统的特征值提取方法存在实时性与准确性难以兼容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sEMG的改进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对采集到的肌电信号进行处理。首先,在EMG振子模型的基础上,详细... 由于表面肌电信号(sEMG)具有非平稳、非周期和混沌等特性,导致传统的特征值提取方法存在实时性与准确性难以兼容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sEMG的改进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对采集到的肌电信号进行处理。首先,在EMG振子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描述了新提出的"阈值矩阵计数"(threshold matrix count,TMC)特征提取方法;然后,通过在腿部10块不同肌肉表面粘贴肌电传感器来检测下肢不同运动过程中的肌电信号;采集到所需肌电信号后,对10块肌肉上的肌电信号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得到10个不同的特征向量x_k,并对其进行分析,选取了4块肌肉作为有效肌肉;最后将有效肌肉的特征向量x_k组合整理,得到特征矩阵X_k,将其输入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4种运动模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相比于传统的两种能量核特征提取方法,运算效率分别提升了13倍和9倍;同时,相比常用的时、频域特征提取方法,训练后得到的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平均识别精度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G 特征提取 能量核 阈值矩阵计数法 肌肉选取 运动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频率选择表面级联复合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剑锋 杨成 +1 位作者 刘培国 刘继斌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3,共5页
针对空间场强电磁防护中带外滤波—带内限幅的需求,研究了能量—频率选择表面级联复合的防护方法,设计出一种典型的防护结构,通过时域有限差分对防护结构进行了稳态和瞬态分析,尤其是不同情况下频率选择表面与能量选择表面的相互耦合。... 针对空间场强电磁防护中带外滤波—带内限幅的需求,研究了能量—频率选择表面级联复合的防护方法,设计出一种典型的防护结构,通过时域有限差分对防护结构进行了稳态和瞬态分析,尤其是不同情况下频率选择表面与能量选择表面的相互耦合。计算结果表明:该防护结构对通带内正常信号的传输衰减小于1.55dB,强电磁脉冲传输衰减大于20dB,因而其既能阻止强电磁脉冲进入系统,又可有效抑制带外电磁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防护 带外干扰 能量选择表面 频率选择表面 级联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优化算法的民居建筑低能耗模型设计
17
作者 王爱风 贺一明 杨秀涛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16期100-104,共5页
近年来,民居建筑低能耗模型控制建筑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此模型在使用中易受到建筑所处环境的影响,从而无法获取模型的最优解。因而,文中设计基于响应面优化算法的民居建筑低能耗模型。选定民居建筑低能耗影响指标,并计算民居建筑... 近年来,民居建筑低能耗模型控制建筑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此模型在使用中易受到建筑所处环境的影响,从而无法获取模型的最优解。因而,文中设计基于响应面优化算法的民居建筑低能耗模型。选定民居建筑低能耗影响指标,并计算民居建筑能耗。将能耗计算结果结合响应面优化算法获取民居建筑最低能耗。至此,基于响应面优化算法的民居建筑低能耗模型设计完成。测试部分通过整体建筑与建筑楼层两部分测试可知,此模型的能耗计算结果低于原有模型。综上可知,基于响应面优化算法的民居建筑低能耗模型使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建筑 低能耗模型 响应面优化算法 指标选取 能耗计算 全局控制 模型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衬底表面形貌对AlN/AlN-Cr/Cu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光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金平 王健 +4 位作者 柯伟 吴超 吴旭林 刘希杰 殷志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86-1492,共7页
在数值仿真计算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不锈钢衬底表面形貌对AlN/AlN-Cr/Cu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光热性能的影响。在数值仿真计算中,建立一维三角形光栅结构模型对衬底表面形貌进行简化,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的方法,仿真计算并分析光栅深... 在数值仿真计算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不锈钢衬底表面形貌对AlN/AlN-Cr/Cu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光热性能的影响。在数值仿真计算中,建立一维三角形光栅结构模型对衬底表面形貌进行简化,采用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的方法,仿真计算并分析光栅深度T_z和周期T_x对涂层的太阳吸收比α和400℃热发射比ε的影响。实验上,制备具有不同深度和间隔起伏表面的不锈钢衬底,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其上沉积相同结构参数的AlN/AlN-Cr/Cu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测定涂层性能参数,并分析不锈钢衬底形貌对其的影响。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个在已优化涂层组分和厚度的AlN/AlN-CdCu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不锈钢衬底表面起伏对涂层高温光热转换将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不锈钢衬底表面平均起伏深度的增加,涂层的太阳吸收比α基本保持不变,而400℃时的热发射比ε则明显逐渐增大。为保证涂层有效的光热转化效率,建议不锈钢衬底表面起伏的深宽比T_z/T_x≤1/20,深度T_z≤0.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选择性吸收涂层 严格耦合波分析 表面形貌 一维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能量选择表面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颖 丁大志 +1 位作者 樊振宏 陈如山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59-262,共4页
高功率脉冲可以通过耦合进入电子设备与系统,导致系统严重损坏和干扰。为防止系统的损坏,研究了一种既能保护系统正常工作,又能防止高功率脉冲进入系统的能量选择表面。石墨烯是一种电导率可调的新型二维材料,在不加电压偏置时,电磁波... 高功率脉冲可以通过耦合进入电子设备与系统,导致系统严重损坏和干扰。为防止系统的损坏,研究了一种既能保护系统正常工作,又能防止高功率脉冲进入系统的能量选择表面。石墨烯是一种电导率可调的新型二维材料,在不加电压偏置时,电磁波能以较小的损耗透过石墨烯能量选择表面,当高功率脉冲入射时,在石墨烯上加电压偏置,可以调节石墨烯的电导率,使得能量通过石墨烯表面时有较大的损耗,保护系统内部电子设备不被高功率脉冲损坏,实现了能量低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能量选择表面 强电磁脉冲防护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强电磁防护能量选择表面设计 被引量:6
20
作者 毋召锋 徐延林 刘培国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9-185,共7页
为应对强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威胁,设计了一种具备收发兼容特性的超宽带强电磁防护能量选择表面,有效拓展了能量选择表面的工作带宽和工作频率,可为L、S、C波段的超宽带用频装备提供不低于14 dB的防护效果。该能量选择表面是一种... 为应对强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威胁,设计了一种具备收发兼容特性的超宽带强电磁防护能量选择表面,有效拓展了能量选择表面的工作带宽和工作频率,可为L、S、C波段的超宽带用频装备提供不低于14 dB的防护效果。该能量选择表面是一种周期结构,每个单元包含一对箭头形结构和一个开关二极管,可根据外界辐照电磁波的能量密度自适应切换反射或透波状态,从而实现强电磁防护与工作信号收发兼容。仿真研究表明,这一新型能量选择表面在L、S、C波段的插入损耗小于1 dB,强电磁防护能力达到22 dB。在波导中对设计的样件进行了性能验证,结果显示,该样件在波导中的平均插入损耗为1 dB,防护能力达到了14 dB,初步验证了设计结构的低插入损耗和高防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材料 强电磁脉冲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二极管阵列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