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高扬 谢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 在运变电站设备的隔震技术改造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研究支柱类电气设备中间层三维隔震性能,采用钢丝绳支座对110kV避雷器设备进行原位改造,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对隔震前后的设备进行对比试验,分析设备地震响应规律及隔震支座耗能特性。结果表明:中间层隔震支座可以同时降低设备和支承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效率沿高度表现出非线性的规律;随着地震动输入峰值加速度的增加,隔震结构位移主要影响因素由隔震支座水平刚度转换成竖向刚度,由隔震支座转动引起的设备顶部位移成分占比增大;隔震器的滞回性能劣化可以通过设定屈服刚度比和位移比来保证其耗能特性。支柱类设备三维隔震设计应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和合理的屈服位移比以满足地震作用下结构顶部位移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柱类设备 三维隔震支座 振动台试验 设计方法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式单颗粒-惯容系统减振控制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2
作者 孙澔鼎 何浩祥 +1 位作者 程扬 高晓建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43,81,共17页
传统单颗粒阻尼器存在颗粒半径过大、空间占用率高等局限,多颗粒阻尼器存在启振条件苛刻、动量交换效率低等不足。为提升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性能,提出将叠层式单颗粒阻尼器(stacked single particle damper, SSPD),并将其与齿轮齿条惯容... 传统单颗粒阻尼器存在颗粒半径过大、空间占用率高等局限,多颗粒阻尼器存在启振条件苛刻、动量交换效率低等不足。为提升颗粒阻尼器的减震性能,提出将叠层式单颗粒阻尼器(stacked single particle damper, SSPD),并将其与齿轮齿条惯容装置相结合,进而形成叠层式单颗粒惯容减振系统(stacked single particle-inerter damping system, SSPIS)。在深入分析颗粒各阶段受力状态的基础上,剖析SSPIS减振机理,构建SSPIS-结构系统力学模型,并提出该力学模型的数值模拟流程。为验证SSPIS理论力学模型与数值模拟分析流程的准确性,并探究SSPIS对受控结构的真实减震控制效果,制作钢框架模型结构,完成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动力试验与理论结果表明:将惯容装置布置于SSPD中可显著提升颗粒与结构的动量交换效率,增大其表观质量与耗能能力,拓宽SSPIS的减振频带。相较于传统颗粒阻尼器,SSPIS在各类场地地震作用下均可对受控结构产生良好的控制效果,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颗粒阻尼器 惯容 碰撞耗能 振动台试验 惯容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林友斌 陈蒙蒙 杨霖霖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9-1285,共7页
对影响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液流电池能流表和能流图。以4 MW/20 MWh储能系统为例,探究了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内电能的传输路径以及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能量损失情况,进而明确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效率量化定... 对影响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液流电池能流表和能流图。以4 MW/20 MWh储能系统为例,探究了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内电能的传输路径以及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能量损失情况,进而明确了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效率量化定义,为系统性能评估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此外,分析了液流电池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联关系,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储能系统效率 能流表 能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C桩-消能锚韧性支挡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
4
作者 丁选明 刘学成 +2 位作者 王春艳 任寄瑜 刘诗敏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8,共13页
作为地震滑坡治理中最常见的支护结构体系之一,桩锚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抗震韧性的提升已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引入黏滞阻尼器以及ECC韧性构件对桩锚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优化,并基于振动台试验从宏观破坏现象、模型动力特性、加... 作为地震滑坡治理中最常见的支护结构体系之一,桩锚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抗震韧性的提升已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引入黏滞阻尼器以及ECC韧性构件对桩锚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优化,并基于振动台试验从宏观破坏现象、模型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桩身位移响应、动态弯矩响应、动态轴力响应等方面分析新型桩锚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阻尼器的设置能有效降低锚索动态轴力并防止其累积,最大降低幅度可达47%,随着震级的升高,降低幅度先增大再减小,并可以通过阻尼器的优化设计对其进行调节;ECC材料的使用则提高了桩身变形能力,增强了地震作用下抗滑桩的耗能能力,克服了因设置阻尼器位移有所增大的问题;两者的联合作用显著改善了桩锚结构的抗震性能;地震波频谱特性对新型结构地震响应规律有显著影响,含有接近边坡基频的频率分量越多,地震波动力放大效应越突出,与Sine_5Hz地震波作用相比,汶川波作用下坡顶PGA放大系数增幅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 桩锚结构 消能型锚索 抗震性能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ocess-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骁浚 廖胜明 +1 位作者 饶政华 刘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02-412,共11页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 A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SDA)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process-level input-output(I-O) tables to analyze the drivers of energy consumption changes in an integrated steel plant during 2011-2013. By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into D&L method, a hierarchical decomposition model for multilevel SDA is obtained. The developed hierarchical IO-SDA model would provide consistent results and need less computation effor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DA model.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of the steel plant suggest that the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nd reduced steel final demand are two major reasons for declined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technical improvements of blast furnaces, basic oxygen furnaces, the power plant and the by-products utilization level have contributed mostly i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A major retrofit of ancillary process units and solving fuel substitution problem in the sinter plant and blast furnace are important for further energy saving. Besid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is work also discussed that why and how hierarchical SDA can be applied in a process-leve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aggregated indic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put-output table energy consumption embodied energy integrated steel p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塌危岩体减震消能复合加固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祝介旺 王生勇 +3 位作者 李文乐 吕国靖 张爱社 周广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5,共12页
地震区工程建设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方式目前主要是锚固和支挡两类结构形式。加固结构与危岩体的连结都采用刚性连结,结构与危岩体之间几乎无变形能力,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特别是强震作用下极易破坏失效,造成崩塌灾害,在我... 地震区工程建设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方式目前主要是锚固和支挡两类结构形式。加固结构与危岩体的连结都采用刚性连结,结构与危岩体之间几乎无变形能力,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特别是强震作用下极易破坏失效,造成崩塌灾害,在我国西南地震区工程中大量存在此类破坏现象。为解决目前加固结构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允许地震作用下危岩体能够有限度的变位、可以缓冲危岩体的地震冲击力、具有减震消能功能的崩塌危岩体复合加固结构,结构由锚杆(索)、减震锚头(一级消能)、连梁、支撑桩以及设于连梁与支撑桩之间的作为二级减震消能装置所组成。为验证复合加固结构的功效,除理论分析外,利用振动台进行与同等条件普通锚杆加固结构的物理模型对比试验。试验选用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不同波形、幅值与频率的地震波作为输入波形。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结构相较于无防护措施的同样崩塌体理论分析,其位移增长速度显著降低,累积位移幅度显著减小;相较于传统锚杆加固结构,所承受的拉力和压力显著减小;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降低。证明复合加固结构利用自身的弹塑性变形以及阻尼力,有效抵御由于地震作用在危岩体上产生的动应力,有效转移了危岩体的冲击动能,减震消能作用明显,避免加固结构损坏,从而阻止崩塌灾害的发生,证明复合加固结构能够分层次地削弥小震、中震、大震时产生的地震能峰值。减震消能复合结构为地震区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固方案,对于提升地震区工程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技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危岩体 减震消能复合结构 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 减震消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埋场振动台试验及渐进式损伤能量识别
7
作者 林浩宇 谢海建 +4 位作者 李俊超 赵哲辉 陈肖滨 蒋建群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7-1436,共10页
为了探讨地震作用下含导排衬垫层填埋场的损伤变形特性,开展了含导排衬垫层的填埋场边坡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并根据填埋场各处动态响应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希尔伯特-黄(HHT)和边际谱的能量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用于识别填埋场整体损伤和... 为了探讨地震作用下含导排衬垫层填埋场的损伤变形特性,开展了含导排衬垫层的填埋场边坡的大型振动台试验,并根据填埋场各处动态响应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希尔伯特-黄(HHT)和边际谱的能量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用于识别填埋场整体损伤和局部损伤,并根据实测位移值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输入波峰值加速度为0.3g时,坡脚正位移峰值及坡中负位移峰值突变;希尔波特谱峰值(PSHEA)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填埋场固废层希尔伯特能量大于衬垫及导排系统;输入波峰值加速度为0.3g及0.4g时,导排衬垫界处抗剪强度低面及中老固废交界震陷,边际谱峰值(PMSA)发生突变,能量传递异常。填埋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主要分为3个阶段:0.1g~0.2g未发生破坏阶段,0.3g~0.4g局部损伤阶段,破坏由导排及衬垫系统开始,0.5g整体破坏阶段填埋场边坡进入塑性变化;输入波幅值达到0.3g时衬垫导排层先产生滑移,峰值时刻固废交界处发生破坏。研究成果可为填埋场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预测及填埋场抗震减灾技术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振动台试验 能量 希尔伯特谱 边际谱 滑动平均法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理论模型及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祝存平 王嘉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提出一种高层减震结构体系,将核心筒与外框架采用柔性滑动连接,并集中设置聚合阻尼减震系统,充分利用内部核心筒和外框架的侧向变形差耗散地震能量;建立了聚合阻尼减震结构的简化质点系模型,并得到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传递公式;完成了模型... 提出一种高层减震结构体系,将核心筒与外框架采用柔性滑动连接,并集中设置聚合阻尼减震系统,充分利用内部核心筒和外框架的侧向变形差耗散地震能量;建立了聚合阻尼减震结构的简化质点系模型,并得到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传递公式;完成了模型结构的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最后通过工程算例分析得到了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内核心筒、外框架的地震响应和减震效果,进一步探讨了地震作用下不同结构体系的塑性损伤状态,理论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阻尼耗能减震结构可有效控制结构构件的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阻尼 耗能减震层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仓耗能减震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建勋 魏锋 苏清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1∶25的有机玻璃筒仓模型,在三向六自由度振动台上先后对模型半仓贮料和满仓贮料进行了有、无耗能减震装置的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耗能减震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筒仓... 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1∶25的有机玻璃筒仓模型,在三向六自由度振动台上先后对模型半仓贮料和满仓贮料进行了有、无耗能减震装置的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耗能减震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筒仓结构在加装耗能减震装置后,在共振时的仓顶动力放大系数有明显的降低,平均降低幅度达20%以上;贮料的减震作用随着激励的增强而提高,筒仓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质量非线性和阻尼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仓 振动台 模型 耗能减震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饲料有效能值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晓花 杨亮 +2 位作者 庞之洪 王建芬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0-1460,共11页
为探索饲料常规成分及碳水化合物组分与饲料有效能值之间的关系方程,本研究以NRC第11版《猪营养需要量》中发布的122套饲料营养成分表为基础,将饲料中11种基础成分[6项常规成分:干物质、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 为探索饲料常规成分及碳水化合物组分与饲料有效能值之间的关系方程,本研究以NRC第11版《猪营养需要量》中发布的122套饲料营养成分表为基础,将饲料中11种基础成分[6项常规成分:干物质、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酸性醚提取物、粗灰分(ash);5项碳水化合物组分:淀粉(ST)、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作为自变量,将饲料中的消化能(DE)、代谢能(ME)及净能(NE)作为因变量,采用SAS软件中的REG过程,分别建立不同性质饲料、自变量的不同组合与DE、ME及NE之间的回归关系方程,并以相关系数(R2)及变异系数(CV)作为评价回归模型的优劣。研究表明,有效能值与CP、ST及纤维类指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P〈0.05或P〈0.01)。将所有饲料作为研究对象时,饲料的DE、ME及NE与上述11种基础成分之间建立的普适性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差。当将14种玉米及其加工产品形成子集时,建立饲料基础营养成分与DE、ME及NE的关系方程分别为7、6和7套(P〈0.05),且3组回归模型R2分别为0.632 8~0.772 3、0.646 9~0.684 9和0.670 5~0.822 1,CV分别为6.61%~8.40%、6.58%~7.34%和6.21%~8.27%;当将13种大豆及其加工产品形成子集时,共建立饲料基础成分与DE、ME关系方程分别有3和4套,回归模型R2分别为0.907 1~0.926 9、0.890 7~0.922 3,CV分别为5.40%~6.09%、5.79%~6.78%,NE与基础营养成分指标之间无法建立具有营养学意义的有效回归方程。对于同类饲料中具有相同自变量组合的DE及ME预测模型而言,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自变量CP的系数上,且CP部分对ME的正效应低于DE,这保证模型预测的ME低于DE。同时选用本研究构建的适宜模型,补充了NRC第11版成分表中第97(去皮大豆粕,低寡糖,浸提)、101(全脂大豆,高蛋白质)及102号(全脂大豆,低寡糖)饲料的DE值分别为15.99、17.35、17.27 MJ/kg,ME值分别为14.53、16.15和16.14 MJ/kg。综上,以NRC(2012)饲料营养成分表为基础,建立的普适性有效能值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差。按照玉米类和大豆类进行分类,可建立DE、ME和NE与饲料化学成分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其中最优的预测因子为CP、EE、ST、ash、NDF、ADF。具有相同自变量的同类饲料DE和ME预测模型之间的差异是CP系数,CP影响DE转化为ME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C饲料成分表 消化能 代谢能 净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能量效率的分布式MAC协议 被引量:14
11
作者 崔海霞 黎文楼 丁志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效率与频谱资源利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媒介接入控制(MAC)算法。通过分析基于节约能量消耗的SMAC(Sensor-MAC)协议,结合现有的一些协议的改进方法,利用功率控制技术有效降低了更多的能量消耗。同时通过...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效率与频谱资源利用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媒介接入控制(MAC)算法。通过分析基于节约能量消耗的SMAC(Sensor-MAC)协议,结合现有的一些协议的改进方法,利用功率控制技术有效降低了更多的能量消耗。同时通过选择与维护邻居调度表的方式,提升了网络的有效链接并降低了碰撞率。节点采用在侦听与睡眠之间相互切换,在侦听期间以最优发送功率发送控制与数据信息,降低了干扰范围。数值计算与实验仿真结果显示,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节省网络能量消耗,提升网络的有效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 功率控制 调度表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隔震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树标 马裕超 +1 位作者 李旭光 孙丰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作者对一个二层复合隔震结构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该模型采用夹层橡胶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并联组合作为隔震层,既能提供足够的弹性恢复力,又具有良好的结构耗能能力。试验测得结构各项动力响应,并将软件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了... 作者对一个二层复合隔震结构钢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该模型采用夹层橡胶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并联组合作为隔震层,既能提供足够的弹性恢复力,又具有良好的结构耗能能力。试验测得结构各项动力响应,并将软件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小,楼层层间位移也较小,上部结构基本为平动,结构耗能能力显著,而且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震 振动台试验 能量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间隐含能源流动网络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安琪儿 安海忠 王朗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4-762,共9页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系统中的各个产业是能源消耗和使用的载体.为刻画产业之间的能源依存关系,基于2007年13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以产业为节点,产业间的隐含能源流动为边构建了隐含能源流动网络,并分析了该网络的特征.结果显示...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系统中的各个产业是能源消耗和使用的载体.为刻画产业之间的能源依存关系,基于2007年135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以产业为节点,产业间的隐含能源流动为边构建了隐含能源流动网络,并分析了该网络的特征.结果显示,产业之间的隐含能源流动关系并不密切,隐含能源流动网络整体对单个产业的影响不大.网络中存在极少数产业占主导作用,他们的隐含能源流入流出量远大于其它产业.网络中不存关键产业倾向于与关键产业相连的情况.任意两个产业之间的隐含能源流动有较为明显的方向,总是一个产业的流出量远大于流入量,另外一个则相反.餐饮业、农业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是网络中的桥梁,连接着不同类型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能源 投入产出表 复杂网络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抗震机理及抗震加固效果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高大峰 赵鸿铁 +1 位作者 薛建阳 张鹏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探究中国古代大木作(带有斗的木构建筑)结构抗震机理和抗震加固的有效方法,对缩尺比为1/3.52二等材宫殿当心间模型在同样条件下分进行了模拟地震动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结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动力时程响应;模型结构的... 为探究中国古代大木作(带有斗的木构建筑)结构抗震机理和抗震加固的有效方法,对缩尺比为1/3.52二等材宫殿当心间模型在同样条件下分进行了模拟地震动的振动台试验研究,测试了模型结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的动力时程响应;模型结构的自震频率和阻尼比。结果表明,古代大木作结构的抗震机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ⅰ)因柱根滑移而隔震;(ⅱ)斗以及普柏枋因弹塑性变形和摩擦滑移消耗掉大量地震能以致结构减轻了震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木构建筑 抗震机理 抗震加固 模拟地震动 振动台试验 自震频率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均衡的ZigBee网络树路由算法 被引量:21
15
作者 班艳丽 柴乔林 王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91-2794,共4页
针对ZigBee网络树路由算法中的路由非最优以及某些节点可能会因为业务量过大而过早耗尽电池能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能量均衡的ZigBee树路由算法。改进算法中通过引入邻居表,考虑路由跳数使路由局部最优,同时改进算法中也考虑了... 针对ZigBee网络树路由算法中的路由非最优以及某些节点可能会因为业务量过大而过早耗尽电池能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能量均衡的ZigBee树路由算法。改进算法中通过引入邻居表,考虑路由跳数使路由局部最优,同时改进算法中也考虑了节点的剩余能量,路由选择的时候尽量避开剩余能量较低的节点。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地节省网络的总体能量消耗,实现网络负载均衡,最大化网络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网络 树路由 邻居表 剩余能量 OMNE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装金属减震装置的1000kV避雷器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圣 卢智成 +3 位作者 邱宁 程永锋 鲁先龙 刘振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40-1745,共6页
为研究用于电气设备金属减震器的力学性能和减震效果,进行了单个减震装置的拉压循环加载试验和加装减震装置的1 000 kV避雷器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金属减震装置的本构关系符合Wen模型,表现出良好的耗能特性。在地震台试验中,减震装... 为研究用于电气设备金属减震器的力学性能和减震效果,进行了单个减震装置的拉压循环加载试验和加装减震装置的1 000 kV避雷器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金属减震装置的本构关系符合Wen模型,表现出良好的耗能特性。在地震台试验中,减震装置的应用使设备基频从1.61 Hz降低至1.22 Hz,阻尼比由1.73%增大至4%,改善了设备的动力特性。在0.4×9.8 m/s2等级地震荷载下设备应力为22.6 MPa,安全系数为2.0,减震装置对应力的减震率达60%,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地震安全性。金属减震装置通过金属芯体的塑性变形耗散地震动能量,减小地震响应从而提高了设备的抗震性能,为1 000 kV电气设备应用于我国高抗震设防烈度区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000 kV避雷器 金属减震器 振动台试验 耗能 滞回模型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投入占用产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柴建 郭菊娥 席酉民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0-148,共9页
单位GDP能耗反映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化同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密切相关,基于我国1992、1997、2002及2004年30部门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能源直接消耗技术... 单位GDP能耗反映国民经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它的变化同整个国民经济的消费、技术进步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密切相关,基于我国1992、1997、2002及2004年30部门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能源直接消耗技术、最终需求结构和最终需求总量等因素,建立了我国单位GDP能耗的投入占用产出因素分析模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揭示了我国10年来单位GDP能耗变化的成因,为国家制定节能降耗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GDP能耗 因素分析模型 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SMA耗能器及结构地震反应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李惠 毛晨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利用NiTi合金丝的超弹性性能,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SMA被动耗能器,分别称之为拉伸型SMA耗能器和剪刀型SMA耗能器。通过对耗能器的构造设计,安装在耗能器中的NiTi丝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避免了合金丝在结构振动过程中受压屈曲。文中阐述了拉伸... 利用NiTi合金丝的超弹性性能,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SMA被动耗能器,分别称之为拉伸型SMA耗能器和剪刀型SMA耗能器。通过对耗能器的构造设计,安装在耗能器中的NiTi丝始终处于受拉状态,避免了合金丝在结构振动过程中受压屈曲。文中阐述了拉伸型SMA耗能器和剪刀型SMA耗能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并将其安装在模型结构上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新型SMA耗能器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 结构振动控制 振动台试验 SMA耗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图表优化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施小妹 廖祖维 +2 位作者 王靖岱 蒋斌波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7-1244,共8页
能源系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因而能源的规划必须考虑CO2排放量的限制。本文采用图形方法合成了受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总组合曲线,求得最小零碳能源目标,同时提出了与总组合曲线对应的组合表格算法,并将该图形和表格方法推... 能源系统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因而能源的规划必须考虑CO2排放量的限制。本文采用图形方法合成了受碳排放限制的能源规划问题的总组合曲线,求得最小零碳能源目标,同时提出了与总组合曲线对应的组合表格算法,并将该图形和表格方法推广到多种清洁能源问题中。该方法不含迭代、试差步骤,在求解多种清洁能源问题时,可一步求得所有清洁能源的目标,比以往的方法更为简捷。爱尔兰电力部门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系数 夹点技术 二氧化碳排放 组合表格法 能源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能量阱刚度优化计算与振动台试验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中坡 吕西林 +1 位作者 王栋 乌建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7-84,103,共9页
介绍了一种通过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回复力的NES,并对它的宽频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解析方式求得1∶1共振下频率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并绘制频率能量图,频率能量图直观的表达了当NES与线性振子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其相对于线性振子... 介绍了一种通过几何非线性产生非线性回复力的NES,并对它的宽频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解析方式求得1∶1共振下频率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并绘制频率能量图,频率能量图直观的表达了当NES与线性振子连接到一起的时候,其相对于线性振子的振动频率与系统中能量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然后,在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模态空间中使用解析的方法将NES刚度与线性振子的能量、频率与振型建立起相关的表达式。由表达式得到振动系统在一定能量水平下,NES达到较优控制效果所需要的非线性刚度。根据较优刚度计算方法,设计了NES振动控制试验并进行振动台试验。为了试验NES宽频控制特性,振动台台面输入采用了针对频域测试的Chirp信号,试验过程中通过改变NES的弹簧刚度与增加被控框架质量来改变框架动力学特性的方法以检验NES宽频控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NES有较好的宽频控制效果,即使其刚度偏离优化值或被控对象动力学特性发生一定改变,NES依然能发挥较好的振动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 振动控制 振动台试验 非线性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