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备承载-耗能双功能的双扭管V型斜撑研究
1
作者 杨鸥 张弘毅 +2 位作者 陈政清 周帅 方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共1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管弹塑性扭转变形的承载-耗能双功能阻尼器,采用V字形折线型设计,使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实现弹塑性扭转变形,从而同时提供承载和耗能能力.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等基本力学参数,并设... 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管弹塑性扭转变形的承载-耗能双功能阻尼器,采用V字形折线型设计,使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实现弹塑性扭转变形,从而同时提供承载和耗能能力.通过理论分析推导了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等基本力学参数,并设计了一种双扭管三折线V字形构件,用于框架结构的斜撑,简称为双扭管V型斜撑.在拟静力低周往复加载条件下,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强,设计位移(50 mm)下的等效黏滞系数达到0.38,达到了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BRB)的同类指标.试件的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特性与BRB类似,验证了其作为耗能支撑双功能阻尼器的可行性.仿真结果与试验高度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优化支撑杆初始角度至25°,构件的拉压不平衡系数降低至1.2,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进一步验证了该设计的工程可行性.最后,对构件自身的几何非线性导致的拉压不平衡系数过大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分析,为后续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阻尼 扭转变形耗能 拟静力试验 拉压不平衡系数 防屈曲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耗能钢框架梁柱节点研究综述
2
作者 叶全喜 张智彬 +1 位作者 陈学森 聂会东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为了解决自复位耗能钢框架梁柱节点中附加耗能构件耗能稳定性不足,附加复位构件应用过程复杂、变形能力较低、安全储备度及性价比不高,自复位耗能钢框架整体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从附加复位及耗能构件的种类选择、其与... 为了解决自复位耗能钢框架梁柱节点中附加耗能构件耗能稳定性不足,附加复位构件应用过程复杂、变形能力较低、安全储备度及性价比不高,自复位耗能钢框架整体结构性能化设计方法适用性不强等问题,从附加复位及耗能构件的种类选择、其与钢框架的连接应用构造及该类型节点所在整体结构的性能化设计等方面对现有自复位耗能钢框架梁柱节点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明确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今后自复位耗能钢框架梁柱节点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附加复位及耗能构件 性能化设计 震后可快速恢复功能 转动式摩擦耗能器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基于能量抗震设计规程》介绍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培蓁 叶列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67,共9页
本文介绍了日本《基于能量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的主要内容,该规程推荐的基于能量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结构的承载力、位移和累积耗能的影响,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更为合理。该规程中采用两阶段设计法,要求结构的耗能能力不小于各... 本文介绍了日本《基于能量结构抗震设计规程》的主要内容,该规程推荐的基于能量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综合考虑了结构的承载力、位移和累积耗能的影响,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评价更为合理。该规程中采用两阶段设计法,要求结构的耗能能力不小于各阶段相应的耗能需求。该规程的方法对我国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能量抗震设计 累积滞回耗能 累积塑性变形 耗能需求 耗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限高层结构大震作用下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霖嵩 赵少伟 高洪健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94,共6页
为分析应用耗能减震部件的超限高层在大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采用我国基于承载力的设计标准,同时借鉴美国ASCE41规范中基于变形的相关设计标准,从两方面分析主体框架以及减震部件的耗能性能。在应用有限元技术进行结构建模后,得出结构在... 为分析应用耗能减震部件的超限高层在大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采用我国基于承载力的设计标准,同时借鉴美国ASCE41规范中基于变形的相关设计标准,从两方面分析主体框架以及减震部件的耗能性能。在应用有限元技术进行结构建模后,得出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承载力及变形两方面均有良好的性能。在当前性能设计没有统一定义及普遍设计方法的状况下,采用此综合评定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对结构进行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承载力的设计 基于变形的设计 耗能减震结构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