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激状态下胃粘膜组织ECE-1 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段义民 李兆申 +3 位作者 湛先保 龚燕芳 屠振兴 许国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为探讨内皮素转化酶(ECE) 1mRNA表达在应激性溃疡(SU)发病中的意义 ,以大鼠冷束缚应激性 (CRS)胃溃疡为模型 ,采用放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斑点杂交 (Dotblot)等方法 ,动态检测应激前后血浆胃粘膜组织内皮素 1(ET 1)含量、... 为探讨内皮素转化酶(ECE) 1mRNA表达在应激性溃疡(SU)发病中的意义 ,以大鼠冷束缚应激性 (CRS)胃溃疡为模型 ,采用放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及斑点杂交 (Dotblot)等方法 ,动态检测应激前后血浆胃粘膜组织内皮素 1(ET 1)含量、ECE 1mRNA表达水平、胃粘膜血流量(GMBF)及溃疡指数(U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应激组大鼠血浆胃粘膜组织ET 1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GMBF明显下降 (P <0 0 1)及UI明显增加 (P <0 0 1) ;胃粘膜组织ET 1水平与UI呈显著正相关 (r=0 98,P <0 0 1) ,而与GMBF呈显著负相关 (r=- 0 89,P<0 0 5 )。RT PCR及Dotblot显示各应激组胃粘膜组织中ECE 1mRNA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且分别与胃粘膜ET 1水平及UI呈显著正相关 (r=0 93 ,0 95 ,P <0 0 1) ,与GMB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 91,P <0 0 5 )。提示在冷束缚应激诱发大鼠SU形成过程中 ,胃粘膜组织可显著增加ECE 1mRNA的表达水平与ET 1水平 ,从而参与SU的病理生理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胃粘膜损伤 内皮素-1 内皮素转化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E1过表达通过eNOS/NO通路促进Ang Ⅱ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 被引量:2
2
作者 樊琼玲 张雪莲 +4 位作者 杨菲 刘涛 赵军 张石蕾 由淑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内皮素转换酶1(ECE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质粒空载体(... 目的:探讨过表达内皮素转换酶1(ECE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ngⅡ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质粒空载体(AngⅡ+NC)组和AngⅡ+ECE1过表达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RT-qPCR检测ECE-1及心脏肥大因子心房钠尿肽(ANP)和脑钠肽(BNP)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ECE1、Bcl-2、Bax、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p-eNOS的蛋白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gⅡ组中ECE1表达、ANP和BNP mRNA表达、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而细胞活力、NO含量及Bcl-2和p-eNOS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AngⅡ组相比,AngⅡ+ECE-1过表达组中ECE1表达、ANP和BNP的mRNA表达、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P<0.05),而细胞活力、NO含量及Bcl-2和p-eNOS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ECE1过表达可能通过调控eNOS/NO通路而促进AngⅡ诱导的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发生肥大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转换酶1 eNOS/NO信号通路 心脏肥大 细胞凋亡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多肽的降血压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宝贝 张慧 +3 位作者 刘宇松 陈洪彬 郭凤仙 郑宗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4,共8页
文章总结了食源性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包括基于RAAS系统的ACE/AngⅡ/AT1R信号通路和ACE2/Ang(1-7)/MasR信号通路,以及以KNOS系统通路为靶点的PI3K/Akt/eNOS信号通路、PPAR-γ/caspase3/MAPK/eNOS信号通路和L型Ca ^(2+)通道。此外,还介... 文章总结了食源性降血压肽的作用机制,包括基于RAAS系统的ACE/AngⅡ/AT1R信号通路和ACE2/Ang(1-7)/MasR信号通路,以及以KNOS系统通路为靶点的PI3K/Akt/eNOS信号通路、PPAR-γ/caspase3/MAPK/eNOS信号通路和L型Ca ^(2+)通道。此外,还介绍了近年发现的通过抑制内皮素转换酶(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ECE)活性降低血压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压肽 作用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激肽—一氧化氮系统 内皮素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埃他卡林对内皮素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海 龙超良 +5 位作者 贾国栋 何华美 解卫平 冯华松 胡刚 刘国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 研究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盐酸埃他卡林(iptakalim hydrochloride,Ipt)对内皮素(ET)系统的作用。方法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和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量;以RT-PCR技术,测定内皮素及其转化酶(ECE)基因表达的... 目的 研究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盐酸埃他卡林(iptakalim hydrochloride,Ipt)对内皮素(ET)系统的作用。方法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和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皮素量;以RT-PCR技术,测定内皮素及其转化酶(ECE)基因表达的变化;在离体血管标本上,观察内皮素对血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在麻醉大鼠上,插入肺内动脉导管测定肺动脉压。结果 ①在SHRsp上,Ipt0.25~4.0mg·kg^-1,po,1次/d,3个月,可对抗血浆中内皮素水平的病理性增高;②在培养的新生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上,Ipt在1~1000μmol·L^-1浓度范围内,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培养的新生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③并能抑制培养的新生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和内皮素转化酶基因的表达;④在离体大鼠主动脉标本上,Ipt0.5~100μmol·L^-1可浓度依赖性地对抗ET-1的缩血管作用,此作用在无钙营养液中明显减弱;⑤在麻醉的SD大鼠上,经肺内动脉注入ET-1可以诱发肺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增高。Ipt0.5和1.0mg·kg^-1可对抗肺动脉内注射ET-1诱发的肺动脉高压,但对正常肺动脉压无明显影响。结论 盐酸埃他卡林可对抗内皮素系统的功能,其特征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转化酶和内皮素基因的表达,抑制内皮素的释放,对抗高血压状态下血浆内皮素水平的病理性增高,并可对抗内皮素诱发的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埃他卡林 高血压 内皮素 脑卒中易感型自发 性高血压大鼠 内皮素转化酶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惠忠 魏益平 +4 位作者 王梅 吴澄 杨艳旗 陈炬 曹永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ECE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CD133和ECE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CD133与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9%(40/77)和45.5%(35/77)。CD133和ECE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6,P<0.05;r=0.339,P<0.05);CD133和ECE的表达均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D133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CD133与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49,P<0.05)。结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D133 内皮素转化酶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内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庆友 赵玉庸 +3 位作者 徐华洲 朱立 曹刚 魏燕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梗阻性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间质性肾炎模型 ,分别投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苯那普利 ,检测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含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结果 :复方...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梗阻性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间质性肾炎模型 ,分别投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苯那普利 ,检测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含量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结果 :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为 42 .0 3± 13 .95 pg/mg ,较病理组 80 .19± 2 7.31pg/mg明显减少 ;苯那普利组为 32 .5 3± 8.0 7pg/mg ;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内皮素亦有类似结果。 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及苯那普利能有效地抑制梗阻性大鼠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输尿管结扎 复方丹参注射液 血管肾张素Ⅱ 大鼠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急性心肌缺血时循环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相关酶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雷燕 钟蓓 +1 位作者 史大卓 陈可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犬循环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以及内皮素转换酶(ECE)、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在缺血心肌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造成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犬循环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以及内皮素转换酶(ECE)、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在缺血心肌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结扎麻醉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中段,造成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心肌中ECE和NOS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血中内皮素含量显著升高,而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逐渐下降;缺血3小时后,心肌中ECEmRNA呈高表达,而NOSmRNA呈低表达。结论:心肌缺血时循环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与ECEmRNA、NOSmRNA表达水平一致,提示内皮素与一氧化氮两者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内皮素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定量mRNA表达的内部参照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安定 谭少华 屈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4-777,共4页
目的 :观察缺氧对脑星形胶质细胞 (AC)守家基因甘油醛 - 3-磷酸 -脱氢酶 (GAPDH)和 β -肌动蛋白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内皮素转换酶 (ECE) - 2mRNA可否作为该条件下的内部参照标准。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获原代AC培养 ,... 目的 :观察缺氧对脑星形胶质细胞 (AC)守家基因甘油醛 - 3-磷酸 -脱氢酶 (GAPDH)和 β -肌动蛋白 (actin)mRNA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观察内皮素转换酶 (ECE) - 2mRNA可否作为该条件下的内部参照标准。方法 :从新生小鼠大脑获原代AC培养 ,分别在缺氧和正常氧条件下培养 2 4h ,提取mRNA ,以溴化乙啶染色的 2 8S及 18SrRNA作内部参照 ,用Northernblot杂交技术定量测定GAPDH、β -actin和ECE - 2mRNA水平。 结果 :缺氧 2 4h ,ACGAPDH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β -actinmRNA表达明显下降 ;缺氧前后ECE - 2的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 结论 :在缺氧缺血条件下 ,GAPDH和 β -actin不宜作为AC定量mRNA分析的内部参照标准 ,ECE - 2可作为其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缺氧 基因表达 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Β-肌动蛋白 内皮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他卡林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宗峰 倪惠娟 +1 位作者 解卫平 王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akalim,IPT)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ET)系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埃他卡林,共同孵育24h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内皮素-1(... 目的研究新型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开放剂埃他卡林(iptakalim,IPT)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内皮素(ET)系统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s),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埃他卡林,共同孵育24h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同时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ET-1及内皮素转换酶(ECE)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IPT浓度为10-6mol·L-1及以上时,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PAECs合成分泌ET-1,同时也降低ET-1mRNA的表达量;在IPT浓度为10-7mol·L-1及以上时,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ECEmRNA的表达量。结论IPT通过抑制人肺动脉内皮细胞ET-1和ECEmRNA的表达量,继而抑制内皮细胞合成分泌ET-1,可能成为较有前途的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他卡林 KATP开放剂 内皮素 内皮素转换酶 人肺动脉内皮细胞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及苯那普利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道友 杨利才 +3 位作者 汪枫 杨沿浪 张帆 徐海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wk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对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肌病变的改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通过5/6肾切除法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术后2wk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10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肾功能(Scr、BUN)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内皮素-1(ET-1)mRNA及一氧化氮合酶3(eNOS-3)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模型组术后第10周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增加,缬沙坦、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组能明显降低5/6肾切除大鼠收缩压、心脏重量、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P<0.01);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及联合治疗组心肌ET-1mRNA、eNOS-3 mRNA转录水平均较模型组减弱。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及缬沙坦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能防治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左室肥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心肌ET-1 mRNA、eNOS-3 mRNA转录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 慢性肾衰竭 左室肥厚 内皮素 一氧化氮合酶 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内皮素转化酶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惠忠 李海刚 +4 位作者 魏益平 刘金耿 吴澄 曹永科 王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18-2021,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 IN)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 IN)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和45%。EMMPR IN和ECE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r=0.371和0.467),两者表达阳性组术后生存期均明显短于阴性组(均P<0.01)。NSCLC组织中EMMPR IN和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243)。EMMPR IN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EMMPR IN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内皮素转化酶 淋巴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芦沙坦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肾功能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小丹 郑秋甫 +2 位作者 余霞君 刘胜 曾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5-197,共3页
为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比较,研究新一代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芦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药减轻 SHR肾损害可能的机制,设立苯那普利治疗组、芦沙坦治疗组、未治疗... 为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比较,研究新一代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芦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药减轻 SHR肾损害可能的机制,设立苯那普利治疗组、芦沙坦治疗组、未治疗组及正常血压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检测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改变,血浆及肾组织内皮素(ET)水平和肾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显示,芦沙坦降压、延缓SHR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苯那普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损害轻,芦沙坦组血浆、肾组织中ET及苯那普利组肾组织中ET均明显降低,两组肾组织中bFGF的表达均减弱。结果表明,芦沙坦能延缓SHR肾损害,苯那普利和芦沙坦减轻SHR肾损害与其降低ET、抑制bFGF表达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肾功能 BFGF ET 苯那普利 芦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中P物质、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洪武 段蕴铀 +2 位作者 荣杨 李庆棣 赖莉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浆P物质(SP)、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及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EDF)含量的变化,并探讨这些指标与肺动脉平均压(PAPm)的关... 目的:研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浆P物质(SP)、内皮素-1(ET-1)、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及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EDF)含量的变化,并探讨这些指标与肺动脉平均压(PAPm)的关系。方法:测定84例急性期及缓解期肺心病患者及24例对照者的P物质、内皮素-1、EDF(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sACE(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血气分析(瑞士产AVL993型血气分析仪)。肺动脉平均压根据血气分析测算。结果:肺心病发作期血浆P物质、内皮素-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而sACE和EDP却显著降低(P均<0.01)。发作期缺氧、高碳酸血症及心力衰竭时P物质、sACE及EDF这3项指标分别比无缺氧(P<0.01或P<0.05)、无高碳酸血症(P<0.01或P<0.05)及无心力衰竭时(P<0.01)明显下降,而内皮素-1显著升高(P<0.01)。肺心病缓解期P物质、sACE、EDF较发作期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内皮素-1却显著降低(P<0.01)。缓解期P物质、EDF较正常组仍明显升高(P<0.01及P<0.05),而sACE仍明显下降(P<0.01)。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内皮素 P物质 洋地黄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及其受体蛋白家族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14
作者 袁爱花 蒋平 +1 位作者 梅妍 羊惠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ET-2、ET-3、内皮素受体A(ETRA)、ETRB和内皮素转换酶(ECE)在8周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差异显示PCR(RFDD-PCR)技术建立正常和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差异表达谱,并以半定量RT-PCR和...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ET-2、ET-3、内皮素受体A(ETRA)、ETRB和内皮素转换酶(ECE)在8周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差异显示PCR(RFDD-PCR)技术建立正常和8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基因差异表达谱,并以半定量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分别对两组间表达存在差异的6个基因(ET-1、ET-2、ET-3、ETRA、ETRB、ECE)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RFDD-PCR结果显示,糖尿病组ET-1、ET-2、ET-3、ETRA、ETRB和ECE表达上调。半定量RT-PCR结果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6种基因和蛋白在糖尿病组的表达(相对光密度比值)高于正常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均<0.01)。结论 ET-1、ET-2、ET-3、ETRA、ETRB和ECE在糖尿病视网膜中呈高表达,提示这6种基因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皮素 内皮素受体 内皮素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gET-1类似物的内皮素转换酶活性的影响
15
作者 刘伟 吴培红 范吴强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B1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BigET 1类似物对内皮素转换酶 (ECE)活性的影响、ECE对底物的作用机制 ,以寻找ECE的抑制物。方法克隆人ECE的cDNA ,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然后把该表达载体导入CHO K1细胞内使其表达。将该ECE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多种BigET ... 目的探讨不同BigET 1类似物对内皮素转换酶 (ECE)活性的影响、ECE对底物的作用机制 ,以寻找ECE的抑制物。方法克隆人ECE的cDNA ,将其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然后把该表达载体导入CHO K1细胞内使其表达。将该ECE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多种BigET 1类似物中 ,无BigET 1类似物的作为对照。ECE的活性则通过放免法直接测定ET 1的生成量而反映的。结果在多种BigET 1类似物中 [Phe2 1]BigET 1(18- 34)和 [Ala3 1]BigET 1(18- 34)以不同的形式抑制了ECE的活性 ,前者为竞争性抑制 ,其抑制常数Ki为 (2 0 .6± 3.8) μmol/L ;后者为非竞争性抑制 ,其抑制常数Ki为 (35 .6± 8.1) μmol/L。 结论ECE能够识别其底物BigET 1的活性部位和C末端的 2个区域 ,此 2个区域也以不同的形式被该酶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1 内皮素转换酶 类似物 抑制 活性部位 放免法 影响 表达载体 亚克隆 克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他卡林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内皮素-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沈红 解卫平 +2 位作者 王虹 金宇 蔡健康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16-1419,共4页
目的研究新型三磷酸酰苷敏感性钾(KATP)通道开放药埃他卡林(Ipt)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PH组和Ipt处理组(对缺氧饲养的大鼠给予Ipt1.5mg... 目的研究新型三磷酸酰苷敏感性钾(KATP)通道开放药埃他卡林(Ipt)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9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PH组和Ipt处理组(对缺氧饲养的大鼠给予Ipt1.5mg·kg-1·d-1灌胃),后两组每天置于常压低氧舱中8h,每周6d。4周后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ET-1浓度,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ET-1、内皮素转换酶(ECE)mRNA表达。结果HPH组大鼠血浆ET-1浓度,肺组织ET-1 mRNA、ECE mRNA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与HPH组比较,Ipt处理组血浆ET-1浓度,肺组织ET-1 mRNA、ECE mRNA均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Ipt可通过抑制ET-1,ECE mRNA表达,降低血浆ET-1浓度,干预HPH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他卡林 肺动脉高压 低氧性 钾通道 ATP敏感性 内皮素-1 内皮素转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转化酶1启动子区T-839G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7
作者 赵瑾 周华东 +1 位作者 黄丽华 李惠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转化酶1(ECE-1)启动子T-839G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DSA或CTA、MRA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各518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目的研究内皮素转化酶1(ECE-1)启动子T-839G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DSA或CTA、MRA诊断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各518例。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验ECE-1启动子区T-839G基因多态性。结果两组TT、TG、GG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74,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等位基因频率T略高于对照组(92.3%,89.8%),G略低于对照组(7.7%,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P〈0.05)。两组总计(GG+TG)/TT的基因型频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按性别和年龄分层后,显示女性和〈64岁者(GG+TG)/TT基因型频率对照组均高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女性:OR=0.59;95%CI:0.37~0.94;P=0.03。〈64岁者:OR=0.61;95%CI:0.38~0.97;P=0.04)结论ECE-1启动子区T-839G多态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降低女性及年龄〈64岁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多态现象 遗传 内皮素转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18
作者 彭雄 任江华 +1 位作者 曹茂银 王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pd142893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管紧张素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