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早期胆道感染的动态预测工具开发及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鹏 梁超 +4 位作者 颜家凤 高春辉 马志杰 谢占涛 孙明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2-699,共8页
目的开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PEEBI)的预测工具,以期辅助临床进行ERCP术前决策和术后早期个性化干预。方法采用观察性双向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分别采用... 目的开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发生早期胆道感染(PEEBI)的预测工具,以期辅助临床进行ERCP术前决策和术后早期个性化干预。方法采用观察性双向队列研究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住院患者,分别采用有向无环图(DAGs)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法(LASSO)进行基于logistic回归的PEEBI预测,比较预测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共纳入接受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2121例,其中77例(3.6%)发生了PEEBI,且主要集中在术后前2天(66.2%)。影响PEEBI的主要因素为非医源的患者相关因素,即糖尿病(OR=2.43,95%CI:1.14~4.85)、胆管恶性肿瘤(OR=3.95,95%CI:1.74~8.31)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4.39,95%CI:1.86~9.52)。DAGs模型较LASSO模型的综合判别能力高3.0%(P=0.007),且DAGs模型外部验证中的区分性能(D=0.133,P=0.894)和校准性能(χ^(2)=5.499,P=0.703)均表现良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AGs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临床可在该工具的协助下采取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早期预防措施,以减少PEEB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有向无环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与EUS-FNA融合技术对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诊治效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亦周 李佳宁 +9 位作者 王强 伍东升 张晟瑜 吴晰 郭涛 蒋青伟 杨莹韵 施文 冯云路 杨爱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ndoscopic ultrasoun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融合技术在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ndoscopic ultrasound fine-needle aspiration,EUS-FNA)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融合技术在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1日—2024年2月26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ERCP胆管支架引流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同一内镜单元进行EUS-FNA,将其分为融合技术组和单纯ERCP组。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率、ERCP引流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单次住院时间差异。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接受ERCP胆管支架引流的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161例,其中融合技术组80例,单纯ERCP组81例。融合技术组病理诊断率高于单纯ERCP组[92.50%(74/80)比46.15%(12/26),P<0.001],ERCP引流成功率[82.50%(66/80)比86.42%(70/81),P=0.360]、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5.00%(4/80)比2.47%(2/81),P=0.443]、单次住院时间[4(4,7)d比5(3,9)d,P=0.397]与单纯ERCP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US-FNA与ERCP融合技术可显著提升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病理诊断率,且不影响ERCP引流效果,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梗阻性黄疸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ERCP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宁 宋丹丹 +3 位作者 裘治慧 徐明 崔波 刁玉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进镜时(T_(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_(3))、退镜时(T_(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_(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至意识恢复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意识恢复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术中体动、离室Aldrete评分、术后60 min 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RP组比较,TRD组MAP在T_(1)和T_(3)时点增高(P<0.05),HR在T_(1)、T_(2)、T_(3)、T_(4)时点降低,SpO_(2)、RR在T_(1)、T_(2)、T_(3)、T_(4)时点增高,BIS在T_(2)、T_(3)、T_(4)、T_(5)时点增高,托下颌次数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离室Aldrete评分增高,术后60 min VAS评分降低,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各时点PaO_(2)、PaCO_(2)、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浓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相比,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降低老年患者在ERCP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麻醉方案能够满足ERCP手术的麻醉需求,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内镜超声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陈刚 张卫平 +4 位作者 鲍峻峻 李杨 梅俏 许建明 洪汝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线阵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经EUS诊断为胆总管微结石和胆泥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住院期间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患者共85例。以治疗性ERCP/内镜... 目的探讨线阵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微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医院就诊并经EUS诊断为胆总管微结石和胆泥患者资料,从中筛选出住院期间行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治的患者共85例。以治疗性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果为金标准。将EUS、MRCP及诊断性ERCP结果(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分别与金标准相比较,计算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85例患者中EUS组阳性共63例,假阳性5例;阴性共22例,假阴性1例。MRCP组阳性共49例,假阳性4例;阴性共36例,假阴性14例;诊断性ERCP组阳性共59例,假阳性10例;阴性共26例,假阴性10例。EUS组诊断胆总管微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8.3%、80.8%、92.1%、95.4%和92.9%;MRCP组为76.3%、84.6%、91.8%、61.1%和78.8%;诊断性ERCP组为83.1%、61.5%、83.1%、61.5%和76.5%。EUS诊断胆总管微结石准确度高于MRCP组(χ^(2)=6.986,P<0.05)和诊断性ERCP组(χ^(2)=8.900,P<0.05)。EUS组、MRCP组和诊断性ERCP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95、0.804、0.723,95%CI分别为(0.802~0.988,P<0.001)、(0.702~0.907,P<0.001)和(0.598~0.848,P=0.001)。结论在诊断胆总管微结石方面,EU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治疗性ERCP术前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微结石 胆泥 内镜超声 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和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武向鹏 李恩君 +5 位作者 李雄伟 王海红 崔薇 武向丽 祁卫华 侯森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823-3830,共8页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风险。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NSAIDs在PEP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及影响因素,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应用。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接受ERCP治疗的86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用药组(431例)与术后用药组(435例),其中术前用药组分为术前单独用药亚组(210例)和术前联合用药亚组(221例),术后用药组分为术后单独用药亚组(247例)、术后联合用药亚组(188例)。术前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前30 min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前联合用药亚组同期加用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术后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术后即刻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后联合用药亚组同步给予双氯芬酸钠75 mg肌肉注射及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所有干预为单次给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术后穿孔、出血、胆管炎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检者PE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个亚组受检者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单独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术前联合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4个亚组PEP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3.751,95%CI=2.293~6.136)、酗酒(OR=2.624,95%CI=1.520~4.529)、糖尿病(OR=2.687,95%CI=1.559~4.634)、插管时间>10 min(OR=4.229,95%CI=2.531~7.066)及使用双导丝技术(OR=3.542,95%CI=2.159~5.809)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是PEP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73,95%CI=0.347~0.947,P<0.05)。结论 BMI≥24 kg/m^(2)、酗酒、糖尿病和插管时间>10 min及使用双导丝技术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剂及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降低PE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栓剂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化机器学习构建胆总管结石自发排石预测模型及应用程序
6
作者 陈健 夏开建 +3 位作者 高福利 刘罗杰 王甘红 徐晓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8-527,共10页
目的鉴于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决策的复杂性,本研究利用自动化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一款能够预测胆总管结石患者自发排石的预测模型及应用程序,从而减少非必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6月通过影像学手段... 目的鉴于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决策的复杂性,本研究利用自动化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一款能够预测胆总管结石患者自发排石的预测模型及应用程序,从而减少非必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2024年6月通过影像学手段明确诊断胆总管结石后拟行ERCP取石的患者数据,数据来自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数据集1)和常熟市中医院(数据集2),共835例。数据集1用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内部验证和开发应用程序,数据集2用于外部测试。纳入22个潜在预测变量,用于构建和内部验证LASSO回归模型及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等评估模型性能,选取最佳模型。使用特征重要性图、力图和SHAP图对模型进行解释。利用Python Dash库和最佳模型构建Web应用程序,在数据集2上进行外部测试。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确定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2组间比较;分类变量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来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纳入835例患者中,152例(18.20%)出现自发排石。在训练集(n=588)和验证集(n=171)中,LASSO模型的AUC分别为0.875、0.864,重要性排名前5的预测因素为单发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不扩张、胆总管结石直径、血清ALP降低和GGT降低。通过自动化机器学习构建了55个模型,其中梯度提升机(GBM)表现最佳,其AUC为0.891,95%CI为0.859~0.927,优于极端随机树(XRT)、深度学习(DL)、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分布式随机森林(DRF)模型。在测试集(n=76)中,GB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5、0.846和0.857。变量重要性分析显示,单发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不扩张、胆总管结石直径<8 mm、血清ALP降低和GGT降低这5个因素对预测自发排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GBM模型的SHAP图分析显示,当患者出现单发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不扩张、胆总管结石直径<8 mm、血清ALP及GGT降低时,出现自发性排石的概率明显增加。结论基于自动化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GBM模型及应用程序,在预测胆总管结石患者自发排石方面展现出良好的预测性能和使用便捷性。该应用程序能够帮助避免非必要的ERCP,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和医保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早期ERCP、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4 位作者 孙振兴 金震东 邹晓平 谢苏庆 李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早期(1~7d内)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以同期保守治疗的60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早期(1~7d内)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以同期保守治疗的60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对照(对照组),观察了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ERCP组中,36例次为胆道疾病患者,4例次为胰管结石,4例次为胰腺分裂症,3例次为乳头旁巨大憩室,19例次ERCP未见异常。(2)33例次患者作了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17例次,4例次作了副乳头切开及扩张术,12例次作了鼻胆管引流术。(3)ERCP组腹痛缓解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5±3.6)及(21.7±5.0)d,明显短于对照组(15.4±7.8)及(33.0±6.8)d(P<0.01)。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两组相差不显著。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逆行胰胆管造影 治疗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ERCP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明霞 文明 +1 位作者 黄永火 罗洪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85-128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检查 ,重点分析ERCP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诊断特点及X线表现 ,并将ERCP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B超等检查方...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检查 ,重点分析ERCP在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诊断特点及X线表现 ,并将ERCP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B超等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ERCP能直观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位置、形状、大小、开口的形态及狭窄程度和胰胆管扩张 ,特别是对胆总管下端、乏特氏壶腹部的形态、边缘的显示。结论 ERCP是目前诊断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黄疸 上腹胀痛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ERCP监护性麻醉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金华 刘鲲鹏 +5 位作者 李成辉 韩柳 李昭 樊艳华 房龙 杜时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4-666,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Ⅲ级、年龄35~79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监护性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ASAⅠ~Ⅲ级、年龄35~79岁拟在监护性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单纯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组(RM组)。R组首先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5min,随后减为0.15μg·kg^(-1)·min^(-1),RM组在手术开始前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其余用药同R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后 min(T_2)、10min(T_3)和术毕(T_4)时MAP、HR、RR、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2时R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T_2~T_4时两组HR均明显加快,T_1时R组HR明显快于T_0时和RM组。T_1~T_4时两组BIS均明显低于T_0时,且T_1~T_3时RM组BIS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RM组遗忘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R组手术操作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术毕时R组的改良Aldrete评分明显高于RM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用于ERCP实施监护性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瑞芬太尼 咪达唑仑 监护性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造影--一种肝门部胆管癌ERCP检查治疗的新方法(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麻树人 张宁 +5 位作者 杨卓 赵云峰 赵志峰 高飞 宫照洁 杨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9-144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肝门部胆管癌(HCC)造影的新方法。方法选择CT、磁共振胆管胰腺造影术(MRCP)诊断明确的HCC患者36例,随机分为注气造影组和碘造影剂组,每组18例。两组均正常插入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在透视观察下,利用导...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行肝门部胆管癌(HCC)造影的新方法。方法选择CT、磁共振胆管胰腺造影术(MRCP)诊断明确的HCC患者36例,随机分为注气造影组和碘造影剂组,每组18例。两组均正常插入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在透视观察下,利用导丝技术经乳头插管成功后,顺导丝送导管入左(或右)肝内胆管,行造影观察。碘造影剂组按常规注入35%安碘醇,调整导丝至左(或右)肝内胆管主干,置入7Fr或8.5Fr一体式塑料内支架,抽出造影剂后释放支架;注气造影组注入空气,透视下观察,调整导丝至左(或右)肝内胆管主干,置入7Fr或8.5Fr塑料内支架,抽出注入气体后释放支架。重新插管至另一侧肝内胆管,分别注入碘造影剂或空气透视观察后置入8.5Fr塑料内支架。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黄疸消退、发热、腹痛等情况。结果36例HCC患者行内镜逆行胆总管胰腺造影术(ERCP)塑料内支架置入术均一次成功。碘造影剂组中6例术后出现发热,其中3例黄疸未消退患者再次行ERCP,调整支架引流位置,引流出脓性胆汁后体温降至正常、黄疸消退,另3例发热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黄疸消退。注气造影组中未出现术后发热和化脓性胆管炎病例,黄疸消退理想。结论经十二指肠镜注气造影并支架引流治疗HCC更加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十二指肠镜检查 注气造影术 胆管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包海标 徐毅 +6 位作者 吕宾 李宁 傅永清 吴可人 徐涛 孙翠萍 许薇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31例中10例先行术中ERCP取石,取石成功后再行LC;余21例和5例术前怀疑胆总管结石、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TCC)证实胆总管结石者先行LC,继而行ERCP取石。LC手术均获成功,ERCP取石成功率为97.22%。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无明显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为4 d。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及因术后ERCP失败而致患者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病 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扩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胆胰管镜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陶丽莹 王宏光 +10 位作者 郭庆梅 郭享 朴连玉 杨沐雨 于泳 阮丽斌 谷建彬 陈思 杜迎亭 盖秀英 郭思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4年6月于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 目的探讨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4年6月于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采用ERCP联合经口胆胰管镜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的8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手术成功率和胆囊息肉清除技术成功率,胆囊管超选方式、整体手术时间、胆囊息肉切除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手术成功率及胆囊息肉切除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3例患者通过导丝引导直视进入胆囊,5例通过经口胆胰管镜直接进入胆囊;整体手术时间为(51.88±12.34)min,胆囊息肉切除时间为(23.13±10.94)min;胆囊息肉病变直径为2~8 mm;病理结果为3例炎性息肉,1例腺瘤性息肉,4例胆固醇性息肉;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27个月,胆囊无息肉复发。结论经口胆胰管镜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胆囊息肉切除的临床应用,技术上相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息肉 肝胰管壶腹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经口胆胰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与ERCP、PTC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于宝 胡道予 +3 位作者 夏黎明 王承缘 李震 邹明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8-339,367,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2例临床怀疑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 (包括薄层或增强扫描 ) ...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TC)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42例临床怀疑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 (包括薄层或增强扫描 ) ,并与 18例ERCP、9例PTC比较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胆管梗阻诊断准确率为 90 .5 % ,ERCP为 88.9% ,PTC为 88.9%。结论 :MRCP加梗阻部位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胆管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CP ercp PTC 诊断 胆道梗阻性疾病 胆胰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和ES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游建 王平 +2 位作者 李新民 卢兴培 陈孝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415-416,共2页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联合应用内镜技术治疗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的疗效。 方法 对 2 10例 (同济医院 12 4例 ,武汉市第四医院 86例 )LC术前、术后可疑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联合应用内镜技术治疗伴有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结石病人的疗效。 方法 对 2 10例 (同济医院 12 4例 ,武汉市第四医院 86例 )LC术前、术后可疑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ophy ,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 结果 LC术前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 69例 ,EST清除 63例 ,清除率 91 3 % ( 63 69) ;LC术后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 9例 ,EST清除 8例 ,清除率 88 9% ( 8 9)。 结论 LC联合ERCP、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袁文明 李静 +1 位作者 徐琳 张小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05-807,共3页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预防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issue 4,2006)、Medline(1966~2007.1)、EMBASE(1986~2007.1)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7.1),手检消化内...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预防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issue 4,2006)、Medline(1966~2007.1)、EMBASE(1986~2007.1)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7.1),手检消化内科相关杂志(2006.7~2007.1)和参考文献,纳入糖皮质激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人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评价。应用RevMan4.2.8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两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11,95%CI 0.89~1.39)。亚组分析显示两组术后轻中度和重度胰腺炎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轻中度RR=1.17,95%CI 0.91~1.51;重度RR=1.79,95%CI 0.69~4.65;纳入4篇文献)。两组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1.24,95%CI 0.91~1.67;纳入3篇文献)。排除3篇中止试验后的Meta分析同样显示两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73,95%CI 0.44~1.20)。结论当前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不能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来揭示糖皮质激素与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胰腺炎 ME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ERCP检查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苏庆 许国铭 +1 位作者 李兆申 孙振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4~1996年进行ERCP检查的1422例患者(127例有乳头旁憩室,1295例无憩室)...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4~1996年进行ERCP检查的1422例患者(127例有乳头旁憩室,1295例无憩室)的内镜下表现、插管情况及最终诊断。结果:有憩室组总插管显影126例,胰胆管显影100例,选择性插管失败3例。有憩室组插管后显影的126例中有胆胰系统疾病者96例(76.2%),无憩室组阳性发现355例(27.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其中胆管结石和胆管癌的发现率明显高于无憩室组,不同乳头旁憩室组间各种疾病发现率无差异。结论:憩室的存在可能和某些胰胆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间胰胆疾病的发生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旁憩室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胆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联合胆管腔内超声及胆管活检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伟 黄晓俊 +2 位作者 王祥 冯彦虎 郝晋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及胆管活检在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8月因胆管狭窄行ERCP的...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管腔内超声(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及胆管活检在胆管良恶性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8月因胆管狭窄行ERCP的100例随机分为ERCP联合IDUS组和ERCP组各50例,2组均行经十二指肠乳头胆管内活检。以活检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或影像学检查提示恶性且随访过程中发现临床经过呈恶性疾病病程,则诊断恶性狭窄;手术病理证实或各种细胞学检查阴性且至少随访12个月以上未见恶性征象,则诊断良性狭窄。结果 ERCP联合IDUS组2例、ERCP组3例因操作失败或失访退出研究。ERCP联合IDUS组对胆管恶性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3.3%(28/30),准确性为91.7%(44/48),ERCP组分别为73.3%(22/30)、74.5%(35/47),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5.015,P=0.038、0.025)。ERCP联合IDUS组胆管癌活检阳性率为80.8%(21/26),高于ERCP组(52.0%,13/25)(χ~2=4.747,P=0.029)。胰腺癌活检阳性率两组分别为50.0%(2/4)、40.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1.000)。ERCP联合IDUS组并发术后胰腺炎2例(4.2%,2/48),ERCP组为3例(6.4%,3/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4,P=0.629)。2组均无术后出血、穿孔及与操作相关死亡。结论 IDUS对胆管良恶性狭窄有较高的诊断价值,IDUS结合X线定位活检有助于提高活检阳性率,其操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管腔内超声 胆管狭窄 活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屏气MRCP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附60例ERCP与MRCP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靳二虎 马大庆 +3 位作者 梁宇婷 张艺 张忠嘉 李铁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研究非屏气MRCP技术显示胆道病变的能力。方法:6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MRCP和ERCP检查。分析MRCP图像胆胰管显示情况,有无充盈缺损及梗阻,作出定性诊断,并与ERCP比较。结果:MRCP和E... 目的:研究非屏气MRCP技术显示胆道病变的能力。方法:60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前瞻性MRCP和ERCP检查。分析MRCP图像胆胰管显示情况,有无充盈缺损及梗阻,作出定性诊断,并与ERCP比较。结果:MRCP和ERCP分别显示了100%和88%的胆管结石。对肿瘤及其它胆道梗阻病变,MRCP显示病变部位和形态的作用与ERCP基本一致。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MRCP为85%,ERCP为88%。结论:非屏气MRCP是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胰腺疾病 胆管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栓对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晓斌 王小云 +3 位作者 吴高珏 胡臻 唐栓 龚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9期2290-2293,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5例需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或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两组均进行ERCP治疗,观察组于术前3...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5例需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或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两组均进行ERCP治疗,观察组于术前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50 mg肛塞。检测术前、术后6h以及术后24h血清淀粉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T细胞亚群:CD3^+、CD4^+、CD8^+,计算CD4^+/CD8^+。结果:两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24h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先升高后降低,且显著高于术前;两组术后6、24h血清抗炎因子IL-10、IL-4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24h相同时间点比较发现,观察组抗炎因子IL-10、IL-4显著升高,促炎因子IL-6、TNF-α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24h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先降低后升高,且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24h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可以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栓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淀粉酶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在ERCP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炜 黄永辉 +3 位作者 常虹 李柯 张耀鹏 黄雪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9-891,895,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在ERCP操作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行副乳头插管造影及治疗52例,其中胰腺分裂18例,慢性胰腺炎24例,胰管增宽原因待查6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怀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intraductal...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在ERCP操作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行副乳头插管造影及治疗52例,其中胰腺分裂18例,慢性胰腺炎24例,胰管增宽原因待查6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怀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2例,胰腺占位性质待查1例。结果52例行63次副胰管插管操作,成功46次,副乳头插管成功率73%(46/63)。35例副乳头插管成功,其中1例接受外科手术,其余34例1个月随访时症状缓解率91%(31/34),半年以上随访时症状缓解率82%(28/34)。结论十二指肠副乳头插管对于主胰管插管失败、胰腺分裂患者是ERCP胰管插管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乳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分裂 慢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