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纳米铁浆液在含水层中的迁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建江 李常锁 +1 位作者 温春宇 董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75-2181,共7页
本文主要研究地下水修复试剂乳化纳米铁(EZVI)在含水层中的迁移特性和影响因素.一维模拟柱实验考察EZVI的穿透曲线和模拟柱中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乳化植物油对纳米铁的改性显著提高了纳米铁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能力,EZVI的迁移距离为未改性... 本文主要研究地下水修复试剂乳化纳米铁(EZVI)在含水层中的迁移特性和影响因素.一维模拟柱实验考察EZVI的穿透曲线和模拟柱中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乳化植物油对纳米铁的改性显著提高了纳米铁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能力,EZVI的迁移距离为未改性纳米铁的2~3倍;EZVI中的乳化植物油会随水流迁移,分别形成纳米铁反应带和植物油反应带;岩性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介质粒径越大,越有利于EZVI的迁移,且EZVI在粗砂中的迁移能力是细砂的1.9倍;注入速率通过影响纳米铁迁移到含水层介质表面的几率影响迁移行为,注入速率越大,迁移距离越长;共存离子对乳化纳米铁的迁移性能影响不大,会引起微量的铁的损失.最佳迁移效果的条件是3cm/min的注入速度,2g/L的注入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纳米铁 迁移性能 多孔介质 原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植物油强化土著微生物修复中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 被引量:7
2
作者 董军 徐暖 +2 位作者 刘同喆 管锐 邓俊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240,共7页
以天然细砂为微生物来源,模拟研究了乳化植物油强化原位生物修复中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考察了修复效果及修复过程中地下水质变化及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77d后,Cr(Ⅵ)质量浓度分别从20.0、30.0、50.0、80.0、110.0mg/... 以天然细砂为微生物来源,模拟研究了乳化植物油强化原位生物修复中高浓度Cr(Ⅵ)污染地下水的可行性,考察了修复效果及修复过程中地下水质变化及产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反应77d后,Cr(Ⅵ)质量浓度分别从20.0、30.0、50.0、80.0、110.0mg/L降低到0.0、5.8、19.0、43.6、65.8mg/L,去除率分别为100.0%、80.7%、61.9%、45.5%、40.2%。反应后介质中Cr形态分析表明,其主要以能在自然条件下稳定存在的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此外,随反应进行,实验体系逐渐呈弱酸性环境,pH为5.80~6.70。当Cr被完全还原后,体系会发生异化铁还原,Fe(Ⅱ)质量浓度逐渐升高,最高可达117.0mg/L,最终形成二价铁矿物。综上所述,天然细砂介质中的土著微生物能够利用乳化植物油强化并还原地下水中的中、高浓度Cr(Ⅵ),且产物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稳定存在,修复过程对地下环境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铬污染 乳化植物油 异化铁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纳米铁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董洋 温春宇 +3 位作者 于锦秋 张霞龙 任黎明 董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1-4548,共8页
通过模拟槽实验,研究了乳化纳米铁原位反应带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的有效性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第40d注入井下游大部分区域无硝基苯检出,与之相对应有大量的苯胺生成,这说明注入乳化纳米铁可形成原位反应带对硝... 通过模拟槽实验,研究了乳化纳米铁原位反应带修复硝基苯污染含水层的有效性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第40d注入井下游大部分区域无硝基苯检出,与之相对应有大量的苯胺生成,这说明注入乳化纳米铁可形成原位反应带对硝基苯进行去除,有效控制硝基苯污染羽;乳化纳米铁的注入导致含水层pH值升高,然而乳化油水解产生的有机酸可与OH-发生中和反应,使pH值得到有效缓冲;Eh降低说明乳化纳米铁注入产生了较强的还原环境,有利于进行硝基苯的降解;pH值的升高与Eh的降低可说明铁还原反应与生物还原反应协同作用降解硝基苯,强化对硝基苯的修复效果;NO_2^-、硫化物的生成说明在模拟槽内发生了NO_3^-还原反应和SO_4^(2-)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NB) 乳化纳米铁(EZVI) 含水层 水文地球化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集铁矿水包油型乳状钻井液破乳问题研究
4
作者 许晓琳 乌效鸣 +1 位作者 王硕 杜晶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钻井液的配方和特性对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与钻进能否顺利完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周集铁矿ZK1725井钻井液体系的破乳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将OP-10、吐温-80、司盘-80分别加入皂化油中制成乳状钻井液,并测试其稳定性,结果发现含有OP-10... 钻井液的配方和特性对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与钻进能否顺利完成有着直接的关系。针对周集铁矿ZK1725井钻井液体系的破乳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将OP-10、吐温-80、司盘-80分别加入皂化油中制成乳状钻井液,并测试其稳定性,结果发现含有OP-10、吐温-80的乳状液有防破乳的功效,同时测定这两个样品的润滑性,发现加入OP-10或吐温-80会使水包油型乳状钻井液的润滑性下降;后续试验中测试了加入皂化油和OP-10的某水基泥浆的性能,结果发现加入这两种药品使得该体系的黏度提高较少,而润滑性提高了67%,可见OP-10对于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型乳状钻井液 破乳问题 非离子型乳化剂 皂化油 稳定性 润滑性 周集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