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被引量:
32
1
作者
石玉珍
王庚辰
徐永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2,共9页
利用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内置的CB-IV化学反应机理对2000年夏季北京市近郊区光化学污染进行研究,得到了前体物VOC、NOx与O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EKMA曲线。模拟过程中对前体物VOC、NOx和C...
利用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内置的CB-IV化学反应机理对2000年夏季北京市近郊区光化学污染进行研究,得到了前体物VOC、NOx与O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EKMA曲线。模拟过程中对前体物VOC、NOx和CO的逐时排放进行两种假定,排放1:假定逐时排放量为全天排放的24 h平均值;排放2:假定来自流动源的排放量与机动车流量线性相关,其他源的排放仍遵循排放1的假定。同时,对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6种情况的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对O3模拟值影响不大,当混合层以上污染物浓度设置为它们在300 m处初始浓度的10%以下时,O3最大小时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都较小,O3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的点均落在EKMA脊线的左侧或者脊线上,说明O3模拟值与前体物VOC逐时排放的变化密切相关。敏感性实验表明VOC排放量减半引起O3模拟值降低16%左右,而NOx排放量减半只引起O3模拟值下降8%,说明影响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前体物是V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O3
前体物
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被引量:
18
2
作者
于广河
林理量
+2 位作者
夏士勇
朱波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4-2001,共8页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性(RIR)
经典动力学曲线(
ekma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被引量:
32
1
作者
石玉珍
王庚辰
徐永福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2,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项目“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形成与演化机理及其控制实验预研究”KJCX2-SW-H8
文摘
利用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内置的CB-IV化学反应机理对2000年夏季北京市近郊区光化学污染进行研究,得到了前体物VOC、NOx与O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EKMA曲线。模拟过程中对前体物VOC、NOx和CO的逐时排放进行两种假定,排放1:假定逐时排放量为全天排放的24 h平均值;排放2:假定来自流动源的排放量与机动车流量线性相关,其他源的排放仍遵循排放1的假定。同时,对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6种情况的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对O3模拟值影响不大,当混合层以上污染物浓度设置为它们在300 m处初始浓度的10%以下时,O3最大小时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都较小,O3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的点均落在EKMA脊线的左侧或者脊线上,说明O3模拟值与前体物VOC逐时排放的变化密切相关。敏感性实验表明VOC排放量减半引起O3模拟值降低16%左右,而NOx排放量减半只引起O3模拟值下降8%,说明影响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前体物是VOC。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O3
前体物
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
Keywords
photochemical smog, ozone, precursor,
empirical
kinetics
modeling
approach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被引量:
18
2
作者
于广河
林理量
夏士勇
朱波
黄晓锋
机构
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大气观测超级站实验室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4-2001,共8页
基金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360003)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KCXFZ202002011006340)。
文摘
于2020年9~10月在深圳北部典型工业区开展在线观测以分析该地VOCs污染状况,并使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研究臭氧生成敏感性.观测期间VOCs的总浓度为48.5×10^(-9),浓度水平上烷烃>含氧有机物(OVOCs)>卤代烃>芳香烃>烯烃>乙炔>乙腈.臭氧生成潜势(OFP)为320μg/m^(3),其中芳香烃、OVOCs以及烷烃贡献最大,这3类物种OFP贡献总和超过90%.乙烯与苯呈现“两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受到机动车排放的贡献.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分析表明,削减人为源VOCs对控制当地臭氧生成最为有效,当中又应优先控制芳香烃;经典动力学曲线(EKMA)分析表明该片区臭氧生成处于过渡区,在开展VOCs区域联防联控的同时,需要在当地进行有力的NOx控制以强化该地区臭氧污染长期管控.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潜势(OFP)
相对增量反应性(RIR)
经典动力学曲线(
ekma
)
Keywords
VOCs
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
relative incremental reactivity(RIR)
empirical
kinetics
modeling
approach
(
ekma
)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石玉珍
王庚辰
徐永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圳市工业区VOCs污染特征与臭氧生成敏感性
于广河
林理量
夏士勇
朱波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