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d^(3+)掺杂Sc_(2)W_(3)O_(12):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1
作者 赵炎 王佳旭 +4 位作者 李忠辉 刘长立 赵星胜 周恒为 蒋小康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杂浓度的递增,晶格畸变加剧,来源于Eu^(3+)的^(5)D_(0)→^(7)F_(2)(612 nm)发光强度显著增强,Gd^(3+)最佳掺杂浓度为0.25,其发光强度为单掺Eu^(3+)的1.95倍,色坐标为(0.6134,0.3503),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此外,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即当温度达到498 K时,Gd^(3+)离子掺杂浓度为0.25时制备的样品荧光强度与未掺杂Gd^(3+)离子的样品相比得到了提升,是室温下的53%,其激活能为0.1041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c_(2)W_(3)O_(12) 红色荧光粉 Gd^(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河西灌区滴灌西瓜NH_(3)和N_(2)O排放的影响
2
作者 薛亮 马忠明 +3 位作者 赵安宇 罗双龙 薛莲 Muhammad Ali RAZA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1-811,共11页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 NH_(3)和N_(2)O排放是氮素气态损失的主要途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量对氮素气态损失的影响对于河西灌区西瓜生产中水氮管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按田间持水量的80%(I80)、65%(I65)和50%(I50)设3个灌水下限,灌水上限设为田间持水量的95%,副处理设0(N0)、100 kg·hm^(-2)(N100)、200 kg·hm^(-2)(N200)和300 kg·hm^(-2)(N300)4个施氮水平。试验采用通气法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NH_(3)和N_(2)O排放动态变化以及西瓜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1)土壤氮素气态排放受水氮共同影响,NH_(3)、N_(2)O排放在施用基肥后1~2 d达到高峰,持续5~7 d,累积排放量在苗期最大,分别占全生育期的33.33%和47.22%;全生育期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3.05~15.39 kg·hm^(-2)和0.51~2.00 kg·hm^(-2)。(2)提高水氮供应量均会促使NH_(3)、N_(2)O排放,氮素的作用大于灌水,I80条件下增施氮肥,NH_(3)、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63.86%~285.48%和120.41%~308.82%。(3)处理I65N200的氮素利用率达到32.62%,显著高于处理I80N300,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70159 kg·hm^(-2)和11.39%,与处理I80N300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在河西灌区西瓜膜下滴灌种植中,将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95%之间,施氮量优化至200 kg·hm^(-2)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并有利于控制NH_(3)和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滴灌 水氮耦合 NH_(3)排放 N_(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Ga_(2)O_(3)基MSM型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高温电流输运机制的研究
3
作者 杜桐 付俊杰 +6 位作者 王紫石 狄静 陶春雷 张赫之 张琦 胡锡兵 梁红伟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本文成功制备了β-Ga_(2)O_(3)基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型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在室温下偏压为5 V时,具有高质量外延的器件的响应度达到469.6 mA/W(对应外量子效率(EQE)为229.2%),光暗电流比为5.26×10^(3)。为了研究β-Ga_(2)O_(3)基... 本文成功制备了β-Ga_(2)O_(3)基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型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在室温下偏压为5 V时,具有高质量外延的器件的响应度达到469.6 mA/W(对应外量子效率(EQE)为229.2%),光暗电流比为5.26×10^(3)。为了研究β-Ga_(2)O_(3)基MSM型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在高温环境下的潜在应用,对该器件在高温下的电流-电压(I-V)和光响应(I-T)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器件在高温下的载流子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在300~375 K时,器件的暗电流主要由低压下的热离子场发射(TFE)和高压下的普尔-弗兰克发射(PFE)主导,由PFE模型拟合的I-V曲线可知,PFE由导带下的0.200 eV附近的缺陷引起;根据光响应特性拟合结果,得到上升时间拟合活化能为0.280 eV,下降时间拟合活化能为0.036 eV。由分析结果可知,光电流的输运过程如下:光生电子首先被导带下0.200~0.280 eV附近的缺陷能级捕获并通过PFE发射进入到导带产生光电流。光生载流子的复合过程为:光电子更倾向于被导带下的0.036 eV附近的缺陷能级捕获,进而与价带中的光生空穴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 金属半导体金属 日盲紫外光电探测器 热离子场发射 普尔-弗兰克发射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浮区法生长Bi掺杂β-Ga_(2)O_(3)单晶及其光谱性质研究
4
作者 杨晓龙 唐慧丽 +5 位作者 张超逸 孙鹏 黄林 陈龙 徐军 刘波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超宽禁带半导体β-Ga_(2)O_(3)因出色的光电特性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元素掺杂对β-Ga_(2)O_(3)光谱性质的影响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光学浮区(OFZ)法,在CO_(2)环境中成功生长出β-G... 超宽禁带半导体β-Ga_(2)O_(3)因出色的光电特性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元素掺杂对β-Ga_(2)O_(3)光谱性质的影响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显著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光学浮区(OFZ)法,在CO_(2)环境中成功生长出β-Ga_(2)O_(3)∶6%Bi单晶,并着重研究Bi掺杂β-Ga_(2)O_(3)单晶的光谱性质。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透过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先进的表征技术,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元素组成及光谱性质进行了较全面的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揭示,由于离子半径差异大,Bi离子较难掺入β-Ga_(2)O_(3)晶格,掺入的Bi离子主要替代了GaO_(6)八面体中的Ga离子位置。与非故意掺杂β-Ga_(2)O_(3)相比,Bi掺杂β-Ga_(2)O_(3)单晶在红外区域的透射率降低,载流子浓度增加;荧光发射光谱强度降低,荧光衰减时间缩短。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对Bi掺杂β-Ga_(2)O_(3)单晶光谱性质的理解,而且为该材料在闪烁和辐射探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掺杂β-Ga_(2)O_(3) 光学浮区法 晶体生长 拉曼光谱 光谱特性 发射光谱强度 荧光衰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2新型压电复合材料的有限元仿真
5
作者 黄仁海 夏丽莉 +2 位作者 王宏伟 杨鹏飞 兰宇丹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为了提升发射电压响应和机电耦合系数以提高压电性能,基于1-3型压电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3-2-2陶瓷-空气-聚合物新型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压电陶瓷阵列的理论机电特性,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敏感元件进行建模和物理场计算,确定敏感元件的发... 为了提升发射电压响应和机电耦合系数以提高压电性能,基于1-3型压电复合材料设计了一种3-2-2陶瓷-空气-聚合物新型复合材料。通过分析压电陶瓷阵列的理论机电特性,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对敏感元件进行建模和物理场计算,确定敏感元件的发射电压响应和谐振频率,并对比不同尺寸对应的频率差异以确定聚合物最优尺寸。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1-3型压电复合材料,3-2-2型新型复合材料换能器的机电耦合系数提高了0.02,发射电压响应提高了2 dB。因此,3-2-2型新型复合材料有望开发出高性能压电换能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型压电复合材料 有限元 发射电压响应 3-2-2型新型压电复合材料 有效机电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帅瑞洋 王平 +3 位作者 钱伟佳 戴凯论 张泽雨 ROY Subhajit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66,共10页
为了探究管道入口雷诺数(Re,自14600~37400变化)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固定NH_(3)与CH_(4)的体积流量比为7∶3,预混火焰的当量比为0.85,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大涡模拟(LES)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Re达到14600时,燃烧... 为了探究管道入口雷诺数(Re,自14600~37400变化)对NH_(3)-CH_(4)预混旋流火焰燃烧特性的影响,固定NH_(3)与CH_(4)的体积流量比为7∶3,预混火焰的当量比为0.85,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大涡模拟(LES)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Re达到14600时,燃烧室内出现稳定的预混湍流火焰。随着Re的增加,燃烧室内部的温度和热释放率均增大,火焰变得愈加稳定。旋流器出口形成的旋转火焰能有效提升燃烧稳定性。在相同的旋流数条件下,增加管道入口Re,其燃烧室内流场结构和湍流强度变化不明显,然而在Re=14600工况下更长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抑制主火焰区NO的生成和后火焰区NO的消耗。实验和LES结果均表明,燃烧室出口NO排放量随入口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两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室 氨气-甲烷预混火焰 火焰稳定性 一氧化氮排放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Al^(3+)、Fe^(3+)的荧光检测性质
7
作者 宋合兴 江旭滢 +3 位作者 任娜娜 丁要蝶 王雅茹 孙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7-1894,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位于七配位的畸形五角双锥构型中,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C—H…O氢键、π…π堆积作用以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固态荧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334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80 nm。金属离子荧光传感与抗干扰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Al^(3+)能增强该配合物的荧光且增强常数为6.34×10^(4) M^(-1),检出限为0.09μM;Fe^(3+)能淬灭该配合物的荧光且淬灭常数为2.42×10^(4) M^(-1),检出限为0.24μM,同时探讨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合物 晶体结构 固态发射 荧光识别 Al^(3+)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气治理全过程的煤电行业SO_(3)减排潜力研究
8
作者 孙雪丽 李辉 +2 位作者 王圣 刘涛 赵秀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92-3101,I0020,共11页
摸清火电行业SO_(3)排放底数和减排潜力是制定行业污染控制政策及标准限值的基础。基于燃煤电厂SO_(3)产生和脱除机制,该文建立基于燃煤电厂烟气治理全过程的SO_(3)减排量和排放量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测掌握燃煤电厂SO_(3... 摸清火电行业SO_(3)排放底数和减排潜力是制定行业污染控制政策及标准限值的基础。基于燃煤电厂SO_(3)产生和脱除机制,该文建立基于燃煤电厂烟气治理全过程的SO_(3)减排量和排放量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实测掌握燃煤电厂SO_(3)排放现状特征和规律,研究不同标准限值目标情景下电力行业未来SO_(3)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燃煤电厂SO_(3)产生量约63.60万t,排放总量约15.03万t,现有全过程污染治理技术对其综合协同脱除效率约76.37%;若未来标准制定时将限值设置在10mg/m^(3),预计可通过对约20%装机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满足达标要求,可在2020年SO_(3)排放总量基础上实现减排12.64%;若将SO_(3)限值设置在5mg/m^(3),预计通过约40%装机机组进行技术改造满足达标要求,可实现34.84%的总量减排。该研究结果可为火电行业SO_(3)排放限值设定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SO_(3) 排放量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3航空煤油简化机理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的适用性评估
9
作者 郑玮琳 王娇 +1 位作者 王麒骄 曾文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6,共12页
为获得适合工程应用的RP-3航空煤油简化机理以及数值计算方法,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模型进行相同工况下的试验与数值仿真,耦合五种不同替代燃料组分以及反应数数量级的RP-3航空煤油简化反应机理获得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比... 为获得适合工程应用的RP-3航空煤油简化机理以及数值计算方法,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模型进行相同工况下的试验与数值仿真,耦合五种不同替代燃料组分以及反应数数量级的RP-3航空煤油简化反应机理获得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比较燃烧室内及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组分浓度场以及CO,NO_(x)等污染物的排放分布,分析不同化学反应机理的预测结果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五种简化反应机理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温度场以及组分浓度场的整体分布,但在具体数值的预测方面有所差异;其中,五组分简化机理对出口平均温度以及CO排放的预测最为准确,出口平均温度误差为0.41%,CO排放的误差为36.69%;四组分简化机理对NO_(x)排放的预测最为准确,NO_(x)排放的误差为0.63%,出口温度分布与试验数据吻合最好,整体来看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单组分简化机理的整体计算结果准确性最低;此外,替代燃料组分以及反应数数量级的差异并未对基于火焰面生成流形建表的计算效率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3航空煤油 简化机理 污染物排放 燃烧特性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Bin MAW的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NO_(x)排放特征研究
10
作者 白晓鑫 李旭 +2 位作者 吴春玲 刘卫林 杨永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基于远程监控数据和3-Bin MAW方法对国六标准在用柴油车的实际运行工况和NO_(x)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行驶中,柴油车近半数时间处于低负荷工况,怠速和中高负荷工况的运行时长占比相近,在怠速Bin、低负荷Bin和中高负荷Bin时... 基于远程监控数据和3-Bin MAW方法对国六标准在用柴油车的实际运行工况和NO_(x)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行驶中,柴油车近半数时间处于低负荷工况,怠速和中高负荷工况的运行时长占比相近,在怠速Bin、低负荷Bin和中高负荷Bin时,柴油车的NO_(x)排放贡献率分别为33.4%、49.5%和17.1%;在怠速Bin时,约86.2%的车辆NO_(x)排放速率低于20 g/h的区间排放限值;在中高负荷Bin时,约99.2%的柴油车比排放低于0.92 g/(kW·h)的区间排放限值;在低负荷Bin时,仅约52.3%的车辆比排放能够低于0.54 g/(kW·h)的排放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x)排放 柴油车 3-Bin移动平均窗口 远程监控 运行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政策执行对CO_(2)-PM_(2.5)-O_(3)协同减排效应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11
作者 孔少杰 何沐雨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9-1700,共12页
为评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蓝天保卫战”)政策执行对CO_(2)-PM_(2.5)-O_(3)协同减排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排放因子法编制了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CO_(2)、PM_(2.5)和O_(3)前体物的排放清单(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港... 为评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蓝天保卫战”)政策执行对CO_(2)-PM_(2.5)-O_(3)协同减排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基于排放因子法编制了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CO_(2)、PM_(2.5)和O_(3)前体物的排放清单(不包含西藏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从省域尺度上分析该政策的减排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蓝天保卫战”政策实施对CO_(2)-PM_(2.5)-O_(3)具有显著的协同减排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43.744、-5.661和-12.070,且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可靠。②机制分析表明,当前我国“蓝天保卫战”政策主要通过环境规制实现了CO_(2)、PM_(2.5)和O_(3)的协同减排效应,通过调整化石能源强度实现了CO_(2)减排,通过绿色权益市场实现对PM_(2.5)和O_(3)的协同减排。③“蓝天保卫战”政策的协同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CO_(2)、PM_(2.5)和O_(3)具有显著协同减排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62.997、-10.403和-22.851;但在中西部地区3种污染物不具有协同减排效应。研究显示,“蓝天保卫战”政策能够有效推动CO_(2)、PM_(2.5)和O_(3)的协同减排,尤其在东部地区。未来可根据不同地区特点进一步改善能源强度和发展绿色交易市场,有效促进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减排效应 “蓝天保卫战” CO_(2)-PM_(2.5)-O_(3) 环境规制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掺杂TiO_2纳米粉体的晶粒尺寸、表面特性和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洪泉 王鹏 +1 位作者 卢丹丹 吴兰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194-2200,共7页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不同Gd3+掺杂量的TiO2纳米粉体,并用XRD、BET、XPS、S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Gd3+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相结构、晶粒尺寸和表面织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表面光...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不同Gd3+掺杂量的TiO2纳米粉体,并用XRD、BET、XPS、S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Gd3+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相结构、晶粒尺寸和表面织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表面光电特性和表面组成等探讨了Gd3+掺杂对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纯TiO2相比,适量掺杂Gd3+可以显著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当Gd3+掺杂量为0·5%(质量),焙烧温度为500℃时,TiO2复合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其锐钛矿含量为100%,平均晶粒粒径为15·55nm,比表面积为12·81m2·g-1.Gd3+掺杂强烈地抑制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减小晶粒尺寸,提高光响应阈值,这三方面均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活性.XPS分析表明,Gd3+掺杂导致TiO2纳米粉体的表面羟基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Gd^3+掺杂 晶粒尺寸 表面特性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MgF_4中Gd^(3+)的光谱以及Gd^(3+)和Tb^(3+)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行仁 石士考 吴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77-285,共9页
本文在室温下研究了BaMgF_4氟化物中Gd^(3+)和Tb^(3+)离子的荧光光谱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在BaMgF_4中Gd^(3+)可以直接将激发能传递给Tb^(3+)离子:在Tb^(3+)(4f^75d)-Gd^(3+)(4f)-Tb^(3+)(4f^8)能量输运过程中,Gd^(3+)离子可起中间... 本文在室温下研究了BaMgF_4氟化物中Gd^(3+)和Tb^(3+)离子的荧光光谱以及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在BaMgF_4中Gd^(3+)可以直接将激发能传递给Tb^(3+)离子:在Tb^(3+)(4f^75d)-Gd^(3+)(4f)-Tb^(3+)(4f^8)能量输运过程中,Gd^(3+)离子可起中间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物 GD^3+ 光谱 TB^3+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阳福 刘应亮 +3 位作者 容建华 张静娴 袁定胜 黄浪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3-646,共4页
通过水热反应法,获得了单掺和双掺Eu3+,Gd3+的多孔二氧化硅组装体,研究了掺杂体系的光谱特性,观察到Gd3+→Eu3+的能量传递。分析了能量传递过程,探讨了在多孔二氧化硅中Gd3+→Eu3+的能量传递的机理,其机理主要为电偶极鄄电偶极相互作用。
关键词 多孔二氧化硅 EU^3+ GD^3+ 能量传递过程 偶极相互作用 水热反应法 光谱特性 掺杂体系 组装体 电偶极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Sm^(3+)共激活La_2O_2S:Eu^(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萍 李其华 +2 位作者 廉世勋 唐素立 吕众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9-21,共3页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2O2S:Eu3+及La2O2S:Eu3+、Sm3+、Gd3+荧光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La2O2S纯物相,激光粒度分析测得荧光粉的平均粒径为18μm。光谱测试表明,Sm3+、Gd3+的掺入能有效增强Eu3+的6...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La2O2S:Eu3+及La2O2S:Eu3+、Sm3+、Gd3+荧光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La2O2S纯物相,激光粒度分析测得荧光粉的平均粒径为18μm。光谱测试表明,Sm3+、Gd3+的掺入能有效增强Eu3+的627nm发射强度,所合成的(La0.945Gd0.01Sm0.005Eu0.03)2O2S荧光粉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红色光致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2O2S EU^3+ GD^3+ SM^3+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B_3O_6中Gd^(3+)的级联发射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智 陶冶 +4 位作者 王宇飞 李国宝 杨海 李永明 阿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报道了Gd3 + 离子在GdB3 O6基质中的光子级联发射特性。用HitachiM85 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Gd3 + 6GJ能态的位置和Gd3 + 离子的光子级联发射光谱 ,Gd3 + 离子的第一个光子发射为6GJ→6PJ(~ 6 0 0nm)和6GJ→6IJ(~ 780nm) ,第二个光子... 报道了Gd3 + 离子在GdB3 O6基质中的光子级联发射特性。用HitachiM85 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Gd3 + 6GJ能态的位置和Gd3 + 离子的光子级联发射光谱 ,Gd3 + 离子的第一个光子发射为6GJ→6PJ(~ 6 0 0nm)和6GJ→6IJ(~ 780nm) ,第二个光子的发射为6PJ→8S7/ 2 (~ 310nm)。由于6D9/ 2 与6I11/ 2 间能级差 (~ 2 90 0cm-1)和6I7/ 2 与6PJ间能级差 (~ 390 0cm-1)较小 ,多声子弛豫的几率明显超过辐射跃迁几率。因此 ,当用8S7/ 2 →6GJ(2 0 2nm)的紫外光激发时 ,只能观察到6PJ→8S7/ 2 (~ 310nm)、6GJ→6PJ(~ 6 0 0nm)和6GJ→6IJ(~ 780nm)的发射跃迁 ,未能观察到6IJ→8S7/ 2 (~ 2 75nm)和6DJ→8S7/ 2 (~ 2 5 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级联发射 GD^3+ 硼酸盐 光谱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Gd^(3+),Tb^(3+),Eu^(3+)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霍涌前 王婷 +2 位作者 汪英杰 张科 陈小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10期21-25,40,共6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近紫外光激发的颜色可调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利用XRD、SEM、荧光光谱以及色坐标分析研究了所制备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XRD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6Tb^(3+)、Sr_2SiO_4:0.06Gd^(3+),0.06Eu^(3+)和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荧光粉样品属单斜晶系。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r_2SiO_4:Gd^(3+),Tb^(3+),Eu^(3+)的激发光谱包括200~300nm的宽带吸收峰和Tb^(3+)、Eu^(3+)的系列吸收峰。在243nm、35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Tb^(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6(490nm,蓝绿光)、~5D_4→~7F_5(548nm,绿光)和~5D_4→~7F4(588nm,黄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6Eu^(3+)的发射光谱由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在243nm、252nm、364nm紫外光激发下,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的发射光谱由Tb^(3+)的~5D_4→~7F_6(490nm,蓝绿光)、~5D_4→~7F_5 (548nm,绿光)、~5D_4→~7F_4(588nm,黄光)和Eu^(3+)的~5D_0→~7F_1(591nm,橙光)、~5D_0→~7F_2(614nm,红光)、~5D_0→~7F_3(652nm,红光)跃迁发射峰组成。色坐标分析表明,Sr_2SiO_4:0.06Gd^(3+),0.03Tb^(3+),0.03Eu^(3+)是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的三色发光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SiO4:Gd^3+ Tb^3+ Eu^3+ 发光材料 荧光粉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Ca0.7Sr0.18-0.15xMoO4:Eu^3+0.08:Gd^3+x水热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秀榕 张钦应 +2 位作者 刘铠铭 江程 郑文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01-9207,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Gd^3+掺杂,Eu^3+为激活剂和谷氨酸(Glu)为辅助配位剂制备了荧光粉前驱体,并在800℃高温下焙烧得到了同一体系多种红色荧光粉:CaSrMoO4:Eu^3+:Gd^3+。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 采用水热合成法以Gd^3+掺杂,Eu^3+为激活剂和谷氨酸(Glu)为辅助配位剂制备了荧光粉前驱体,并在800℃高温下焙烧得到了同一体系多种红色荧光粉:CaSrMoO4:Eu^3+:Gd^3+。采用X射线衍射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手段,并系统的分析了红色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组成,并且通过荧光光谱(PL)测试了样品的发光性能和荧光寿命,在此结果上进行了色坐标(CIE)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红色荧光粉的尺寸随着Gd^3+的引入实现与Eu^3+之间的能量交换,掺杂Gd^3+离子对晶质晶体结构影响不大,且晶体为四方正八面体晶系结构,粒度分布均匀且粒径较小,约在1.0~1.3μm之间。在395 nm的紫外光有效激发,与紫外光LED和芯片相匹配,其荧光寿命为460.67 ms。色坐标测试结果接近标准红色色坐标,并且符合我国彩电荧光粉的标准要求,接近美国NTSC标准值,有望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粉 Gd^3+掺杂 水热合成法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芯结构Gd^(3+)掺杂BaTiO_3/网状PPy吸波材料的性能研究
19
作者 康永 黄英 张晓飞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Gd3+掺杂钛酸钡纳米粉体,借助XRD、SEM及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试样晶相、颗粒粒径、表面形貌及吸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1 150℃可获得Gd3+掺杂钛酸钡,是顺电相与铁电相的混合...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Gd3+掺杂钛酸钡纳米粉体,借助XRD、SEM及矢量网络分析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试样晶相、颗粒粒径、表面形貌及吸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1 150℃可获得Gd3+掺杂钛酸钡,是顺电相与铁电相的混合相,Gd3+掺杂钛酸钡可产生间隙杂质能级及电偶极子畴壁共振和弛豫共振的改变,影响吸收特性;网状结构的PPy微观具有更大的离域空间,利于形成导电链和局部导电网络,提高导电率,促进电磁波损耗;Gd3+掺杂BaTO3/PPy复合材料,在5.25 GHz左右有最大回损-32 dB,小于-5 dB的频宽达到1.70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芯结构 Gd^3+掺杂 晶粒缺陷 弛豫损耗 介电性能 微波吸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0nm激发下Tm^(3+)诱导的Gd^(3+)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20
作者 曹春燕 余晓光 +1 位作者 秦伟平 张继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620,共5页
通过简单温和水热法,制备了系列Tm3+/Yb3+共掺GdF3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在980 nm半导体连续激光二极管激发下,用荧光光谱仪对氩气保护下退火后的粉末样品进行了上转换发射光谱表征。粉末上... 通过简单温和水热法,制备了系列Tm3+/Yb3+共掺GdF3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在980 nm半导体连续激光二极管激发下,用荧光光谱仪对氩气保护下退火后的粉末样品进行了上转换发射光谱表征。粉末上转换发光动力学过程是在脉冲(脉宽10 ns,重复频率10 Hz)YAG∶Nd激光器激发光参量振荡器至980 nm激发下研究的,发光信号由单色仪和示波器记录。文章主要讨论了Gd3+的311.6 nm(6P7/2→8S7/2)的发光动力学行为。发光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980 nm激发下,Gd3+,作为一种基质离子,其发光是由Yb3+作为一级敏化离子通过多步能量传递把能量传递给Tm3+使其布居至3P2能级;然后Tm3+作为二级敏化离子通过能量传递过程3P2→3H6(Tm3+):8S7/2→6IJ(Gd3+)把能量传给Gd3+;进一步,Gd3+与Yb3+或Tm3+之间通过能量传递过程布居至高激发多重态6DJ能级;最后,可观察到Gd3+的激发态6D9/2,6IJ,6P5/2及6P7/2至基态8S7/2的发射。同时,Tm3+在其自身发光过程中也充当激活剂,除了3P2及1I6至3H6的发射外,其他发射不作研究。文章还研究了基质Gd3+依赖于Yb3+浓度、Tm3+浓度、退火温度及激发功率密度的紫外上转换发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3+/Yb3+共掺GdF3 紫外上转换发射 发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