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肝病患者入ICU初始血氨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基于eICU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赞 李佳媚 +2 位作者 侯彦丽 高晓明 王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成年无肝病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首次血氨水平与患者ICU死亡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单次入院,首次入住ICU初始48 ... 目的探讨成年无肝病重症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首次血氨水平与患者ICU死亡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eICU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 Collaborative Research Database,eICU-CRD)中单次入院,首次入住ICU初始48 h内有血氨检测记录且入ICU未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Ⅳ(APACHEⅣ评分)、肾脏替代治疗等治疗措施、基础患病情况及结局。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氨水平与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采用交互作用分析初始血氨水平与患者死亡风险间的关系在不同APACHEⅣ评分、年龄、性别和种族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674名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初始血氨每增加10μg/dL,患者ICU死亡风险增高6.9%(OR=1.069,95%CI:1.036~1.104),患者医院死亡风险增高4.6%(OR=1.046,95%CI:1.017~1.076);初始血氨在49~82μg/dL组、≥82μg/dL组的患者ICU死亡风险和≥82μg/dL组患者医院死亡风险分别是<49μg/dL组患者的1.7倍(OR=1.700,95%CI:1.165~2.482)、2.862倍(OR=2.862,95%CI:1.792~4.570)、1.844倍(OR=1.844,95%CI:1.213~2.804)。初始血氨水平与ICU及医院死亡发生风险间的关系在不同APACHEⅣ评分、年龄、性别及种族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未患有肝脏疾病的重症患者中,入ICU后初始血氨水平升高与患者ICU及医院高死亡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血清氨 重症监护病房合作研究数据库(eicu-CRD) 死亡率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PACHEⅡ与TISS评估EICU的资源利用 被引量:9
2
作者 何满红 彭雅君 +1 位作者 何卫平 韩晓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6期4-6,共3页
目的应用APACHEⅡ结合TISS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方法将EICU住院时间大于24h的90例患者分别采用APACHEⅡ和TISS进行评分,根据第1天APACHEⅡ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分(0~分)、中分(15~分)、高分(25~71分)组,比... 目的应用APACHEⅡ结合TISS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方法将EICU住院时间大于24h的90例患者分别采用APACHEⅡ和TISS进行评分,根据第1天APACHEⅡ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分(0~分)、中分(15~分)、高分(25~71分)组,比较三组患者在EICU的总医疗费用、日平均费用、住EICU时间、病死率及TISS评分。结果患者APACHEⅡ和T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三组患者住EICU时间、总医疗费用、日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三组TISS评分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APACHEⅡ结合TISS评分可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合理利用EICU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eicu 费用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双方对中晚期肺癌在EICU的治疗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白钰 张铎龄 崔晓菲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58,74,共5页
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癌中晚期患者往往因突发的危重并发症而打乱既往的抗肿瘤计划,因其病情特点呈现一定的可逆性,救治效果或好于传统终末期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态度也更为积极,这些均不同于以往肿瘤自然进程发展下的终末期患者。从生... 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肺癌中晚期患者往往因突发的危重并发症而打乱既往的抗肿瘤计划,因其病情特点呈现一定的可逆性,救治效果或好于传统终末期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态度也更为积极,这些均不同于以往肿瘤自然进程发展下的终末期患者。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两个方面来着重探讨此类患者在急诊重症监护室中治疗能否获益,以及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患者家属及医生对待放弃治疗时的矛盾心理及产生原因,并将就此问题提出尊严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健全撤除生命支持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肺癌 急诊重症监护室 尊严死 撤除生命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立涛 徐鑫 +2 位作者 李令令 郝清卿 李素彦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NSE(day1)]和第4天[NSE(day4)]早晨采集NSE血样进行检验。并根据患者ICU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1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参数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评分(APACHE II 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 II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与SCAP患者ICU死亡呈弱的正相关(P<0.05),PaO_(2)/FiO_(2)与患者ICU死亡呈弱的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score和NSE(day4)与SCAP患者ICU死亡相关(P<0.05)。APACHE II score和NSE(day4)预测SCAP患者ICU死亡的AUC分别为0.729(95%CI 0.613~0.826)和0.787(95%CI0.676~0.8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NSE(day4)预测患者ICU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89%和88.24%(临界值为14.83μg/L)。结论NSE(day4)是SC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是评估SCAP患者预后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UTRIC与NRS⁃2002评分对重症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伶俐 陈天喜 +3 位作者 冒飒娴 丁嘉敏 吴敏 陈烨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265-2269,共5页
目的:采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病人的营养风险,并比较两种工具对EICU病人28 d死亡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5月EICU由急诊入院的病人,从电子医疗记录文件... 目的:采用改良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评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病人的营养风险,并比较两种工具对EICU病人28 d死亡率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5月EICU由急诊入院的病人,从电子医疗记录文件中收集资料,并于病人入住EICU 24 h内采用NRS⁃2002和mNUTRIC评分进行营养评估。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营养风险对病人28 d死亡率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RS⁃2002评分、mNUTR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对28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152例病人,mNUTRIC评分筛查出高营养风险(>5分)病人102例,占67.1%;NRS⁃2002评分筛查出高营养风险(≥5分)病人67例,占44.1%;两种评分筛查结果存在不一致性(κ=-0.230)。Cox回归分析显示,mNUTRIC评分(HR=1.782)和SOFA评分(HR=1.186)是EICU危重症病人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mNUTRIC评分预测病人28 d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3,0.90)],最佳临界值为6分,预测价值优于NRS⁃2002评分、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结论:mNUTRIC评分可作为EICU重症病人营养风险评估的有效工具,且与病人28 d死亡率相关,但应考虑病人急性阶段和恢复阶段的特征,动态评估营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mNUTRIC评分 NRS⁃2002评分 营养风险 死亡率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曚 陶维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5-560,56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治的287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旨在为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治的287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40)和死亡组(n=147)。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临床事件及预后情况。利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患者院内死亡率与欧洲心脏学会/欧洲呼吸学会(ESC/ERS)风险评估体系及SOFA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SC/ERS风险评估体系及SOFA评分对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效能。结果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ERS/ESC危险分层中、高危险及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显著增加;平均肺动脉压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明显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TAPSE)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8、ESC/ERS危险分级高危、NT-proBNP和PaO2是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RS/ESC危险分级高危联合SOFA评分≥8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77;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83.0%。结论ERS/ESC危险分级高危及SOFA评分≥8是预测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ERS/ESC危险分级及SOFA评分可以作为评价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患者预后的指标,且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失代偿性肺高压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旭锋 黄培培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该院EICU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该院EICU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敏感试验,对致病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E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多为耐药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占65.33%、革兰阳性球菌(G+)第二占18.29%、真菌第三占16.38%;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耐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出率分别为58.06%和3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71.87%。结论:加强对E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同时依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新的耐药株的出现,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特征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淑敏 许云敏 +2 位作者 牛敏 陈瑞春 杜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入住EICU患者送检标本且经VITEK2鉴定为CRE,进行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 目的了解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入住EICU患者送检标本且经VITEK2鉴定为CRE,进行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表型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RE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通过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明确EICU是否存在克隆株的流行。结果 1EICU分离的CRE菌株高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改良Hodge试验、金属酶和ESBL表型确证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6%、13%和52%,其中以KPC-2、TEM和SHV为主,各自携带率分别为86%、86%和96%。2从2株耐碳青霉烯类的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中分离出较少见的B类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NDM-1。3ERIC-PCR分析表明EICU分离的CRE菌株中4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电泳图谱相同,3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的电泳条带各不相同。结论 EICU中分离的CRE高产碳青霉烯酶和ESBL,且为同一克隆菌株播散,表明该院耐药形势严峻,积极的预防和抗感染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术后病人低活动型谵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玲 张红彩 +4 位作者 孙建华 谢铃莉 李尊柱 罗红波 井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483-448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后病人低活动型谵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369例术后病人,采用重症监护意识混乱评估法(CAM-ICU)联合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估病人...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后病人低活动型谵妄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入住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369例术后病人,采用重症监护意识混乱评估法(CAM-ICU)联合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估病人的谵妄发生率并分析低活动型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ICU术后病人谵妄发生率为51.76%,其中低活动型谵妄占37.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及急诊手术是低活动型谵妄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术后病人谵妄发生率高,且低活动型谵妄的占比较大,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识别低活动型谵妄的重要性,并采取最优的预防策略,减少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低活动型谵妄 影响因素 年龄 饮酒 急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合作式培训提高ICU护士急救技能的实践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贤连 徐伟宏 +1 位作者 郑海燕 王芸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1期1662-1663,1669,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培训对于提高ICU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 制定培训计划,对我科60名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急救培训,培训过程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培训对于提高ICU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 制定培训计划,对我科60名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的急救培训,培训过程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培训前后分别对受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 60名受训护士全部完成培训和考核,培训前后护士的急救理论与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问卷调查显示: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培训后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训对象普遍认为医护合作式培训能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抢救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满足了受训人员对自我价值提升的需求。结论对ICU护士采取医护合作式培训是有效可行的,值得在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合作 急救技能 专科护士 培训 重症监护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及改善对策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惠 姚海欣 +1 位作者 曹轶琼 吴和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2期21-23,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及其改善措施。方法 2013年1-9月,便利选取124名符合条件的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其睡眠质量,并调查其自认为最... 目的探讨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及其改善措施。方法 2013年1-9月,便利选取124名符合条件的急诊ICU患者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其睡眠质量,并调查其自认为最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结果 124名调查对象的PSQI总分为(11.5±5.9)分,68.5%的调查对象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入睡困难是最突出的睡眠问题,其次为日间功能障碍;女性、患者配偶或父母、年龄较小患者的家庭成员PSQI评分高于其他人群(P<0.05)。调查对象认为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中,排序前3名的是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病情信息(24.2%)、获得自我放松的技巧(18.5%)和改善ICU等候室条件(16.1%)。结论 EICU患者家庭成员的睡眠质量较差,医护人员积极提供信息支持、掌握放松技巧和改善EICU等候室环境等有助于改善患者家属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家庭成员 睡眠质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新 陈红 冯鑫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好发部位,为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E...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s,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好发部位,为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EICU成人患者的人口学、疾病、医疗设备处置以及压力性损伤评估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为压力性损伤Ⅰ期18例(56.3%),多发在头部(34处,82.93%),是否发生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在入院第一诊断、压力性损伤风险、呼吸方式、是否手术和医疗设备使用数量方面存在差异。结论:EICU成人患者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建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增加对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关注,重点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护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医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在急诊创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晶晶 王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7-640,共4页
[目的]评估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TS)结合血红蛋白水平(HB)对急诊创伤病人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24例创伤病人,记录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目的]评估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TS)结合血红蛋白水平(HB)对急诊创伤病人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24例创伤病人,记录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评分(CRAMS)。按照ISS评分分为轻伤病人(ISS≤5分)、中伤病人(ISS 6~<16分)、重伤病人(ISS 16~25分)、严重伤病人(ISS>25分),绘制不同创伤评分评估病人收治EICU的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轻伤组115例,中伤组81例,重伤组66例,严重伤组62例;4组病人HB、RTS评分、CRAMS评分、病人去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RTS评分、CRAMS评分是预测病人需收住E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创伤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显示,RTS结合HB的评估价值最高,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80.0%。[结论]RTS-HB与原始RTS和CRAMS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病人收住EICU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创伤评分 血红蛋白 分诊 创伤评估 CRAMS评分 急诊重症监护室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医患沟通在急诊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正良 柏玲 +7 位作者 白郑海 孙江利 王晓博 王海 张霆 苏利娟 杨宁 裴红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5期722-724,共3页
通过阐述医患关系现状,结合急诊ICU的医患关系特点,分析渐进式医患沟通在急诊ICU中的应用基础、应用技巧,为探索现阶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患双方权益的可行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 重症监护室 急诊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案例推理的ICU应急诊断方案生成系统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跃海 何建敏 +1 位作者 郑瑞强 邱海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30,共4页
依据应急诊断治疗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综合运用了案例推理、模糊推理、缺省推理等方法 ,建立了能迅速生成重症监护治疗方案的推理模型 ,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多种危险病症采取病因和病症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实现了推理机的设计 ,建立案... 依据应急诊断治疗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 ,综合运用了案例推理、模糊推理、缺省推理等方法 ,建立了能迅速生成重症监护治疗方案的推理模型 ,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多种危险病症采取病因和病症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实现了推理机的设计 ,建立案例推理、模糊推理、缺省推理相结合的ICU应急诊断方案生成原型系统 .该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和ICU医学知识相结合 ,为信息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做了有益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推理 重症监护病房 应急系统 应急诊断方案生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超负荷扩容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璞 易文婷 +4 位作者 郝敏 曾正航 梁昱 廖家智 陈安民 《中国医院管理》 2010年第12期24-27,共4页
医院是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机构。在超出正常负荷的情况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基础卫生设施扩容是保证医院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医院必须能够通过增加重症监护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ICU)容量或通过改造其他区域增加实际... 医院是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机构。在超出正常负荷的情况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基础卫生设施扩容是保证医院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医院必须能够通过增加重症监护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ICU)容量或通过改造其他区域增加实际ICU收治能力;有次序地将相关区域改造为临时重症监护单元;储备充足的病床和相关监护设施,在应对偶发事件时必须能得到政府协助以获取额外的呼吸机;制定ICU阶段性扩容人员工作计划,保证在应对偶发事件或危机时重症监护的仍可有效执行;抽调临床专业人员参与应急管理组,共同制定和执行扩容计划;为重症监护活动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操作程序 重症监护单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旭 张雨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入院3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资料,依据3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病史、住院时间、治疗...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入院3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资料,依据3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既往病史、住院时间、治疗结果、是否行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血液生化指标。应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10例患者,生存组161例(76.7%),死亡组49例(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需要机械通气、APAHEⅡ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及高乳酸血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909 (P <0.001),95%CI:0.864~0.954,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19.5,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7.6%和88.2%;血清白蛋白曲线下面积为0.674 (P <0.001),95%CI:0.587~0.761,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8.05 g/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7%和47.8%;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856 (P <0.001),95%CI:0.793~0.919,判断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为3.15 mmol/L,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7.0%。结论需要机械通气、 APACHEⅡ评分高、低白蛋白血症及高乳酸血症与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死亡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对患者这些指标足够重视,积极干预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盛昭瀚 赵卫东 +1 位作者 何建敏 杜雪寒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23-230,共8页
分析了我国危重病医学的现状 ,阐明了研制 ICU(intensive care unit)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意义 .结合ICU的特点 ,说明了 ICU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特点和实现方法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在知识库的设计中 ,用面向对象技术... 分析了我国危重病医学的现状 ,阐明了研制 ICU(intensive care unit)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意义 .结合ICU的特点 ,说明了 ICU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特点和实现方法 .在此基础上 ,讨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在知识库的设计中 ,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一种多元知识库模型 ;而在推理机的设计中 ,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出发 ,突出了应急的实时诊断 ,提出了一种由基于规则推理、证据推理和案例推理的集成推理机制 .最后在系统的具体实现上 ,提出了面向对象的黑板集成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医疗科 应急辅助决策系统 ICU 危重病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耐氨基苷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
19
作者 赵雪 于沛涛 +3 位作者 徐芝君 顾清 裘力锋 王弋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9-581,共3页
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氨基苷核苷转移酶ANT(3'')-Ia、氨基苷磷酸转移酶APH(3')-I、氨基苷乙酰转移酶AAC(6')-Ib检出率,分析耐氨基苷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 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患者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armA、氨基苷核苷转移酶ANT(3'')-Ia、氨基苷磷酸转移酶APH(3')-I、氨基苷乙酰转移酶AAC(6')-Ib检出率,分析耐氨基苷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48株鲍曼不动杆菌均经VITEK系统鉴定,并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酶基因。结果 4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氨基苷类抗菌药物高耐药菌株28株,低耐药菌株20株。高耐药菌16S rRNA armA和低耐药菌16S rRNA armA检出率分别为71.43%和0.00%(P<0.01),高耐药菌APH(3')-I和低耐药菌APH(3')-I检出率分别为60.71%和5.00%(P<0.01),高耐药菌ANT(3'')-Ia和低耐药菌ANT(3'')-Ia检出率分别为82.14%和5.00%(P<0.01),高耐药菌AAC(6')-Ib和低耐药菌AAC(6')-Ib检出率分别为53.57%和5.00%(P<0.01)。结论氨基苷钝化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在氨基苷高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率高,与氨基苷类抗菌药物高耐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苷钝化酶基因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重症监护病房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组闭环+AB角色管理模式在应急重症混编隔离护理单元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紫照 袁素娥 +7 位作者 莫丹 李好 张丽辉 刘芬 江梦婷 余婉懿 郑云鹏 王青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3-1339,共7页
目的探索成组闭环+AB角色管理模式在应急重症隔离护理单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30日某院临时重症隔离病房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成组闭环护理+AB角色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组建的应急重症护理单元,采用整群... 目的探索成组闭环+AB角色管理模式在应急重症隔离护理单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30日某院临时重症隔离病房6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成组闭环护理+AB角色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组建的应急重症护理单元,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护士满意度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于此模式管理下,护士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2.60%,成组闭环护理模式及AB角色管理模式满意度均为96.30%。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为3.10‰,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均为0。结论成组闭环+AB角色管理模式在应急重症混编护理单元的应用,优化了护理管理流程,激发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预防医院感染发生,从而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促进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组闭环护理模式 AB角色管理模式 应急重症病房 护理应急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