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解性炭黑对环境新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彭红波 常可鑫 +6 位作者 王思瑶 胡馨月 赵婧 熊国美 李纯阳 刘洋 储刚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8-2000,共13页
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经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相富碳残留物统称为黑炭.溶解性炭黑(dissolved black carbon,DBC)是黑炭的水溶性组分(其粒径尺度小于0.45μm),被视为全球溶解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针对它的结构与功能、行为与归宿已有研... 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经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固相富碳残留物统称为黑炭.溶解性炭黑(dissolved black carbon,DBC)是黑炭的水溶性组分(其粒径尺度小于0.45μm),被视为全球溶解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针对它的结构与功能、行为与归宿已有研究,但DBC在环境中的产生、迁移、转化等过程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关注仍显不足.因此,综述了DBC的分布特征,从元素组成、碳质结构、基团性质和技术检测上深度认识DBC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变化;归纳了DBC与环境新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梳理了DBC与新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和转化效果;概述了DBC的环境过程对有机污染物行为的影响(如结合、去除、转化等).着重就DBC通过氢键、π-π电子供受体、疏水分配、静电作用等与有机污染物发生结合过程、在阳离子条件下DBC通过压缩双电层机制发生团聚并吸附去除污染物过程、以及DBC介导有机污染物光降解过程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未来研究重点应结合跨学科的技术手段认识DBC分子结构的复杂性,深入理解DBC在环境过程中对新污染物行为的影响机制.这为准确评估DBC环境行为与效应,有效构建DBC与新污染物的命运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炭黑 结构复杂性 新污染物 作用机制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行人结伴行为及通过能力的大型车站应急疏散模型
2
作者 王炜 姚恩建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30,共9页
大型车站作为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中心,其应急疏散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既有的应急疏散方法忽略了行人结伴行为对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将度量大型车站内通行设施通过能力的M/G/C/C模型与考虑行人结伴行为的社会力模型相结合... 大型车站作为人流和物流的集散中心,其应急疏散效率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既有的应急疏散方法忽略了行人结伴行为对应急疏散效率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将度量大型车站内通行设施通过能力的M/G/C/C模型与考虑行人结伴行为的社会力模型相结合,提出一种考虑行人结伴行为与设施通过能力的应急疏散模型,有效地辨识与分析轨道交通大型车站内局部行人应急疏散的疏散瓶颈点和疏散时间。以某大型车站站内换乘疏散通道为例,并与M/G/C/C模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人结伴行为会影响应急疏散过程中行人行走速度和通行设施的最大容量,进而影响大型车站内应急疏散时的输出率、输出效率、拥堵概率、期望疏散人数、期望疏散时间、平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行人结伴行为 M/G/C/C模型 疏散时间 疏散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行为人因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冬冬 杨昂滨 +3 位作者 王智浩 赵晶荣 董国宇 佟瑞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7,共7页
为探究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复杂场景中的人因失误,提高应急救援行动中的人因可靠性,提出一种定量评估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人因可靠性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基于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为探究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复杂场景中的人因失误,提高应急救援行动中的人因可靠性,提出一种定量评估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人因可靠性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基于与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梳理提炼出20项化工园区应急行为;然后,引入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确定应急行为的人因失误概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量化应急行为的失误严重度;最后,从可能性和严重度2个维度探究化工园区应急行为中的薄弱环节,探讨化工园区应急救援能力的提升策略,并以N化工园区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20项应急行为被划分为3个聚类,识别出该园区存在风险研判、消防灭火、企业初期处置和遇险人员救护这4项亟需优先改进的应急行为;针对这些应急行为,N化工园区应将重点放在优化事故信息传递机制、提升决策指挥效能和强化快速响应与灾害辨别能力的建设上,为提高其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危险化学品事故 应急行为 人因可靠性 应急救援能力 人因失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性氯代烃类新污染物的环境特性、水平、行为与风险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曦 蔡晓伟 +1 位作者 黄舒琳 韦斯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89,共20页
根据国内外污染物管控清单和国内环境质量标准等文件,共筛选出24种挥发性氯代烃(VCHs)。这些VCHs的理化性质相近,饱和蒸气压均大于20 Pa(20℃)且微溶于水,主要用于溶剂、清洗剂、冷冻机和化工原料等。这24种VCHs中,有19种具有PMT或者vPv... 根据国内外污染物管控清单和国内环境质量标准等文件,共筛选出24种挥发性氯代烃(VCHs)。这些VCHs的理化性质相近,饱和蒸气压均大于20 Pa(20℃)且微溶于水,主要用于溶剂、清洗剂、冷冻机和化工原料等。这24种VCHs中,有19种具有PMT或者vPvM特性,有22种具有高淋溶迁移性,有11种、12种和17种被列入国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13种属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中的判定指标。环境水平分析显示,大气环境中以二氯甲烷和氯甲烷等低氯代烃为主,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是地表水中VCHs特征污染物,土壤和地下水的检测结果来看,值得关注的VCHs包括三氯甲烷、二氯甲烷、四氯乙烯、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烯、1,2-二氯丙烷和1,1,2-三氯乙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呼吸吸入暴露途径,大气环境中非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和三氯甲烷,最大值分别为0.209、0.102和0.040;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三氯甲烷、1,2-二氯丙烷和四氯化碳,最大值分别为2.76×10^(-5)、1.50×10^(-5)和3.72×10^(-5)。在饮水摄入暴露途径,地表水源中非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三氯乙烯、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最大值分别为0.555、0.152和0.077;致癌风险值最高的VCHs为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最大值分别为2.16×10^(-5)、1.27×10^(-5)和7.12×10^(-7)。对VCHs的风险管控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氯代烃 新污染物 环境特性 环境水平 环境行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下的公众信息行为及适应性特征
5
作者 张泰瑞 李月琳 张建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文章旨在探索公众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时的信息行为类型及适应该情境的行为特征,助力政府认识和引导公众信息行为。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揭示公众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 文章旨在探索公众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时的信息行为类型及适应该情境的行为特征,助力政府认识和引导公众信息行为。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揭示公众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检验信息公开对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主要表现出信息搜寻行为、被动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分享行为和信息验证行为等四类信息行为,四类信息行为均呈现出适应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的特征;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适应性特征在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危机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行为 适应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行人感知行为的应急疏散标志布局优化方法
6
作者 何伟铭 刘少博 +1 位作者 何静 毕淑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231,共9页
为解决应急疏散标志引导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行人感知行为的应急疏散标志布局优化方法。首先,探究标志的可识别范围和感知概率分布,建立行人对标志的感知行为模型;其次,结合多出口空间内的引导需求分布,构建考虑标志数量、位置... 为解决应急疏散标志引导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行人感知行为的应急疏散标志布局优化方法。首先,探究标志的可识别范围和感知概率分布,建立行人对标志的感知行为模型;其次,结合多出口空间内的引导需求分布,构建考虑标志数量、位置和朝向的布局优化模型;最后,以某邮轮局部为案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通过人群疏散微观仿真分别评估标志布局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结果表明:行人初始位置随机分布时,与未优化布局相比优化布局下的平均疏散时间缩短10.3%;模拟实际疏散过程的场景下平均疏散时间缩短4.2%,且引导至不同目的地的行人数量更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标志 布局优化 感知行为 引导需求 疏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工作人员角色和能力对应急疏散行为的影响作用研究
7
作者 林婧 薛岩 +1 位作者 朱润禾 彭忠昂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7,共8页
为从社会角色视角理解医院应急疏散中的个体疏散行为机制,设计并收集204份医院工作角色的工作能力和疏散行为调查问卷,探讨医院人员的工作角色、工作能力和疏散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医院的领导、组织和救护等工... 为从社会角色视角理解医院应急疏散中的个体疏散行为机制,设计并收集204份医院工作角色的工作能力和疏散行为调查问卷,探讨医院人员的工作角色、工作能力和疏散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医院的领导、组织和救护等工作能力以及应急处置、领导、追随行为等疏散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工作角色、工作能力及其交互作用对改善医院中个体应急疏散行为有显著影响,工作能力可对疏散行为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医院韧性提供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社会角色 应急疏散 医院疏散 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分配、任务结构与应急效果差异——基于E省两县的案例比较研究
8
作者 杨可鑫 吴克昌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101,159,共17页
在相似的应急制度环境和组织结构下,为什么基层应急管理活动会产生极大的效果差异?应急制度与过程的既有研究难以回答这一问题。通过比较南方E省A、B两县的防汛备汛过程可以发现:基层应急效果差异并不完全取决于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备... 在相似的应急制度环境和组织结构下,为什么基层应急管理活动会产生极大的效果差异?应急制度与过程的既有研究难以回答这一问题。通过比较南方E省A、B两县的防汛备汛过程可以发现:基层应急效果差异并不完全取决于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完备与否,同时也受制于政府注意力分配对多任务结构的作用。通过基层政府的注意力分配,组织内部形成了平行执行和嵌套执行两种任务结构。前者通过分散责任的方式规避自身风险,进而加剧组织应急风险,导致应急效果欠佳。后者则重塑任务分工与应急流程,引导科层体制聚焦中心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应急效果。这既补充了政府非常态情景下应急效果差异的中观解释,也为完善基层治理任务结构、优化应急绩效提供了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分配 任务结构 基层政府行为 应急管理 应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氚系统操作室氚气泄漏的扩散及应急通风仿真分析
9
作者 王宁 刘哲 +1 位作者 杨亚鹏 喻豪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26,共8页
基于日本氚安全研究沉箱(CATS)的氚泄漏实验进行氚系统操作室的氚气泄漏扩散及应急通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中建立了基于释放特征函数的泄漏模型、基于组分的输运模型,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采用Realizable的k-ε模型,模... 基于日本氚安全研究沉箱(CATS)的氚泄漏实验进行氚系统操作室的氚气泄漏扩散及应急通风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中建立了基于释放特征函数的泄漏模型、基于组分的输运模型,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采用Realizable的k-ε模型,模拟了氚释放到密闭沉箱后的初始输运过程及其通风去除的输运过程。数值结果与CATS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沉箱中的局部速度能够较好地表征实验中相关位置的流场速度;对于氚在沉箱中的初始输运过程预测误差最大约为20%,最小仅为1.47%;对于氚的通风去除过程也能够进行较好的预测,此外通过与均匀假设的集总法结果对比,发现集总法预测仅在沉箱为完美混合流时精度较高,但到了排风后期氚很难在沉箱中满足均匀假设,此时应该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进行沉箱中的浓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系统操作室 氚泄漏 应急通风 泄漏模型 输运模型 初始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突发事件公众在线参与:研究脉络、理论框架及未来展望
10
作者 杨梓鑫 张海涛 +1 位作者 吴川徽 费瑞腾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4-166,共13页
[目的/意义]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化和信息渠道多样化,单纯依赖政府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模式正面临诸多挑战。公众是应对和治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在线参与可以有效增强应急管理效果,并成为图书情报学、信息科学和传播学等学科共同关注... [目的/意义]随着社会结构复杂化和信息渠道多样化,单纯依赖政府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模式正面临诸多挑战。公众是应对和治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在线参与可以有效增强应急管理效果,并成为图书情报学、信息科学和传播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整合相关文献,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公众在线参与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以揭示该领域的研究脉络和理论框架及潜在的研究方向。[方法/过程]本研究在概念溯源的基础上,对公众在线参与研究的时间演进、理论基础、方法论和事件类型进行了梳理。同时,重点分析了公众在线参与的前因、过程及结果机理,并构建了公众在线参与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基于对前人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本研究站在新的立足点探讨数智赋能时代重大突发事件公众在线参与研究的潜在发展方向,以期为重大突发事件公众在线参与研究增进学术对话,为中国重大突发事件管理提供可借鉴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事件 公众在线参与 行为机理 协同治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老年人防控信息技术规避行为研究
11
作者 王璐瑶 王乐 张紫琼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8,共11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智能设备的使用为政府实施防控信息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老年人往往因不擅使用智能设备而产生对防控信息技术的规避心理与行为。本文基于“压力源—反应—结果(SSO)”模型,从技术压力视角考察防控信息技术压...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智能设备的使用为政府实施防控信息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老年人往往因不擅使用智能设备而产生对防控信息技术的规避心理与行为。本文基于“压力源—反应—结果(SSO)”模型,从技术压力视角考察防控信息技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对老年人防控信息技术规避行为的影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采用质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在第一阶段,通过深度访谈38位老年人获得质性资料,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和范畴提取,发现技术复杂性、技术过载、技术威胁、技术入侵、技术自我效能和技术焦虑是影响老年人防控信息技术规避行为的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因素。其中,技术自我效能和技术焦虑分别属于积极和消极的压力心理反应。在第二阶段,通过实证方法分析来自321位老年人的调研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四种技术压力源因素对老年人防控信息技术规避行为的直接效应,并进一步探明了积极和消极的技术压力反应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防控信息技术的“适老化”改进提供了理论参考,对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数字鸿沟”问题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老年人 防控信息技术 技术压力 规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训干预对路口侧面冲突中驾驶人避让行为的影响
12
作者 李鹏辉 董倩茹 +3 位作者 胡孟夏 朱淑芬 庄焱 董春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5-1422,共8页
通过运动学演示和视频教学方式,就交通冲突下的理性决策措施对驾驶人进行培训。采集30名被试在路口侧面冲突下的紧急避让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干预前、干预后以及干预后1个月被试避让操作行为、学习效应与决策... 通过运动学演示和视频教学方式,就交通冲突下的理性决策措施对驾驶人进行培训。采集30名被试在路口侧面冲突下的紧急避让驾驶模拟器实验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干预前、干预后以及干预后1个月被试避让操作行为、学习效应与决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培训干预短期内可以显著提高驾驶人在横向、纵向避让操作时的理性决策正确率;在培训干预结束1个月后,培训对避让操作的积极影响出现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人培训 驾驶模拟 避让行为 侧面冲突 反应时间 应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国内外乡村应急疏散研究
13
作者 程文胤 冯旭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16,共5页
应急疏散是保障乡村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乡村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核心依据。该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乡村应急疏散空间的文献,归纳出两条技术路径:“基于人群疏散行为特征的疏散过程模拟与疏散计划制定”和“基于疏散空间系统... 应急疏散是保障乡村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乡村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核心依据。该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乡村应急疏散空间的文献,归纳出两条技术路径:“基于人群疏散行为特征的疏散过程模拟与疏散计划制定”和“基于疏散空间系统评估的空间网络优化与场所设施提升”。其次,基于国内外研究特征对比分析,提出从空间规划视角出发,我国乡村应急疏散空间研究应重点聚焦两个方面,分别是“空间规划需求下的乡村应急疏散空间要素系统”及“技术方法创新需求下的乡村应急疏散空间分析技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疏散 疏散行为 空间系统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导致地铁单线运营中断时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研究
14
作者 郭靖凡 田媛媛 +2 位作者 李俊铖 何建涛 罗启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突发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行为的影响,进而帮助运营部门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运营中断。[方法]问卷设计涵盖了基础性问题(RP法调查)和场景性问题(SP法调查),涉及列车火灾、车站水淹、隧道异物侵入轨道等...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突发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行为的影响,进而帮助运营部门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运营中断。[方法]问卷设计涵盖了基础性问题(RP法调查)和场景性问题(SP法调查),涉及列车火灾、车站水淹、隧道异物侵入轨道等突发事件场景,以及同线短距离、同线长距离、两线间短距离、两线间长距离等多种出行距离场景。问卷通过广州地铁线网内各类线路车站现场线下发放以及官方公众号的线上渠道进行收集,共获得有效问卷3 000份。基于这些问卷数据,本文建立了多项Logit(逻辑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了出行时间、出行费用、换乘次数等乘客出行选择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及结论]乘客的出行选择受到突发事件类型、出行距离和出行时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同线短距离出行场景中,共享单车作为替代出行方式的选择比例平均超过4.5%。所建立的多项Logit模型能够评估不同疏导措施对乘客选择概率的影响,为运营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支持。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预测OD(起讫点)客流量,进行客流重新分配,并评估疏导措施的有效性,以优化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重大风险突发事件 运营中断 乘客出行行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装式复合材料圆管接头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袁帅 张冬冬 +3 位作者 段金辉 高一峰 张芸强 莫昌金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9,共7页
为了实现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应急人行桥的现场快速拼装与构筑,本文基于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和金属管螺纹设计了一种拼装式复合材料圆管接头,开展了两种具有不同局部构造接头的四点弯曲试验,对比和分析了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等力学行... 为了实现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应急人行桥的现场快速拼装与构筑,本文基于复合材料预紧力齿连接和金属管螺纹设计了一种拼装式复合材料圆管接头,开展了两种具有不同局部构造接头的四点弯曲试验,对比和分析了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等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拼装式复合材料圆管接头具有快速拼装构造特点和较高弯曲承载能力,适用于复合材料管梁构型应急人行桥。当拼装式圆管接头承受弯曲荷载时,若预紧力齿连接的金属外套不设置倒角,会造成复合材料管局部横向剪切破坏及初始损伤,随之造成纤维在管体上侧压缩和下侧拉伸下提前纵向破断,相邻复合材料管体发生典型的弯曲分层破坏。但当开设倒角时,异质材料管体相应交界处未发生明显的复合材料管体局部横向剪切破坏,呈现出典型的复合材料管弯曲破坏特征。与预紧力齿连接承受轴向荷载情况不同,受弯曲荷载时,需对其金属外套端部倒角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有效地改善拼装式复合材料圆管接头的破坏模式,而且可使接头弯曲承载力提升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应急人行桥 拼装式结构 圆管连接 预紧力齿连接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质信息网络表征学习的微博虚假信息甄别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世雄 吴泽政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160,共9页
[研究目的]社会网络的飞速发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有发生,使得大量的、具有迷惑性的虚假信息混杂社交媒体中,甄别此类信息已成为用户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法]以微博上的异质信息网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微博文本的语义... [研究目的]社会网络的飞速发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有发生,使得大量的、具有迷惑性的虚假信息混杂社交媒体中,甄别此类信息已成为用户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方法]以微博上的异质信息网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微博文本的语义特征和用户行为的非语义特征,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融合生成集成表示实现虚假信息甄别,并从信息内容、参与用户、用户与信息交互三个维度进行特征挖掘与量化分析。[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基于异质信息网络表征学习的虚假信息甄别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助于解构虚假信息的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健康事件的虚假信息治理及辩症施策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信息网络 表征学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虚假信息 用户行为 社交媒体 微博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倾向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成 刘绍华 毛天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对和应急疏散响应3类疏散行为倾向场景,并采用SPSS 25.0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段、群组等基本特征与人员疏散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步行街存在老幼群体、携带包裹、环境熟悉度低等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小部分人在面对疏导、遭遇聚集拥堵情形后可能采取继续停留拍照、长时间等候、围观等聚集行为,以及在被疏散至安全地带后围观甚至返回,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场所内部聚集得不到有效缓解,并在外围形成新的人群聚集风险点;“男性、大群组、短期游客”三类群体的疏散行为表现不佳,聚集围观、停留以及返回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同行人数4人及以上的大群组更可能采取往前挤这种危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公共场所 突发事件 人员疏散 人群聚集风险 疏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难认知视角下火灾中人员非适应性疏散行为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子睿 丁元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2,共7页
为预测发生火灾时紧急疏散过程中人员可能出现的疏散行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不同人群对灾难及其信息的认知程度与疏散行为表现的数据信息,使用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对灾难及其信息认知程度与非适应性疏散行为使用Spear... 为预测发生火灾时紧急疏散过程中人员可能出现的疏散行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不同人群对灾难及其信息的认知程度与疏散行为表现的数据信息,使用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学统计分析;对灾难及其信息认知程度与非适应性疏散行为使用Spearman方法分析其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分析与概率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灾难及其信息认知程度与具体的非适应性疏散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紧急疏散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疏散行为是超越行为,出现可能性最低的是折返行为,不同行为出现的概率不同。研究结果可为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提供一定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疏散 问卷调查 疏散行为 概率预测 灾难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决策行为的博弈演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雅姝 张海涛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政府和网络媒体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交叉影响,决定了突发事件舆情的演化方向,准确掌握舆情多元主体决策行为的博弈演化过程可以提升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效力,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舆情挑战,维护社... 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政府和网络媒体在内的多个利益相关主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交叉影响,决定了突发事件舆情的演化方向,准确掌握舆情多元主体决策行为的博弈演化过程可以提升突发事件舆情治理效力,高效应对突发事件带来的舆情挑战,维护社会稳定与秩序。文章构建突发事件舆情多元主体行为博弈模型,分析各主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最优决策,使用Python工具模拟仿真不同策略演化路径,验证各主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行为和博弈结果。研究发现,演化博弈理论能够有效解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多元主体决策行为的互作用机理,揭示舆情多元主体行为策略的演变、稳定性及其对舆情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舆情主体 决策行为 博弈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信号空域特征的紧急制动行为识别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月婷 闫光辉 +1 位作者 常文文 张玉婵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基于脑电信号对紧急制动行为的分类识别和预测,是开发以人为中心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对驾驶过程中紧急制动和正常驾驶行为的分类识别,提出了基于PLV的特征表示方法来构建功能性脑网络,结合对网络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 基于脑电信号对紧急制动行为的分类识别和预测,是开发以人为中心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关键问题。为实现对驾驶过程中紧急制动和正常驾驶行为的分类识别,提出了基于PLV的特征表示方法来构建功能性脑网络,结合对网络特征参数的统计分析,确定显著性差异的特征参数,以及通过对数欧式距离提取脑电信号空域特征,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完成对紧急制动和正常驾驶行为的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针对17名被试的紧急制动和正常驾驶的分类准确率均高于84%,最高准确率达到95.7%;对功能性脑网络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驾驶行为过程中,脑区间的交互都涉及全脑区,且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脑区间的交互主要出现在额-中央-颞叶区,这与紧急制动下大脑更专注于判断决策相符。研究结果对理解驾驶过程中,尤其是紧急制动过程中驾驶员对应脑区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驾驶过程中提前识别紧急制动意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紧急制动 脑电信号 脑功能网络 对数欧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