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激励电火花沉积装置研制及涂层表面质量分析
1
作者 刘宇 周威名 +4 位作者 张诗奇 曲嘉伟 姜惟贺 张生芳 王紫光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解决电火花沉积过程中表面质量差的难题,提出一种以超声纵向振动电极代替普通旋转电极的电火花沉积方法。首先研制了新的超声纵向振动阶梯式变幅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特定工作频率范围内的超声变幅杆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接... 为解决电火花沉积过程中表面质量差的难题,提出一种以超声纵向振动电极代替普通旋转电极的电火花沉积方法。首先研制了新的超声纵向振动阶梯式变幅杆,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特定工作频率范围内的超声变幅杆振动模态和固有频率;接着利用超声激励作用,使电火花沉积过程中电极所产生的熔融液滴发生碎化喷射,提高沉积涂层表面质量。结果表明,变幅杆纵向共振频率为20 550 Hz时,与激励频率的误差在5%之内;单脉冲放电时,超声激励作用的三维形貌与表面微观形貌相比于普通旋转电极沉积涂层表面表现更为均匀、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超声纵向振动 模态分析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作者 刘同旭 王子君 +3 位作者 张新颖 陈晓明 朱广林 郭策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6-194,共9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火花沉积(ESD)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并详尽阐述和总结了相关工艺参数对电火花沉积涂层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传统电火花沉积工艺的改良措施,以及电火花沉积与其他表面技术结合的复合工艺技术。最后,对电火花沉积工艺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火花沉积(ESD)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并详尽阐述和总结了相关工艺参数对电火花沉积涂层性能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传统电火花沉积工艺的改良措施,以及电火花沉积与其他表面技术结合的复合工艺技术。最后,对电火花沉积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涂层 工艺参数 工艺优化 复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化钨涂层电火花沉积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明伟 高磊 +1 位作者 郭昊亮 张文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78,共5页
为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碳化钨涂层,开展了以FS438为基体的纳米碳化钨涂层沉积试验,采用不同电容、放电频率及比沉积时间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粗糙度、质量过渡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容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均能增加涂层厚... 为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碳化钨涂层,开展了以FS438为基体的纳米碳化钨涂层沉积试验,采用不同电容、放电频率及比沉积时间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粗糙度、质量过渡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容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均能增加涂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则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低脉冲能量(50 V、40μF)下电极材料的利用率更高。涂层表面呈现溅射状液滴,元素主要来源于电极材料。该研究对于沉积过程的工艺选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纳米碳化钨 FS438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钼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冯弘 王耀武 +1 位作者 田林海 唐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98,共3页
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钼合金涂层,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钼合金涂层由白亮层、扩散层和热影响区组成;钼元素与基体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合金层的显微硬度(约为1482HK0.025)较H13钢(280HK0.025)提高5倍左右;... 在H13钢表面电火花沉积钼合金涂层,研究了其组织结构及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钼合金涂层由白亮层、扩散层和热影响区组成;钼元素与基体元素相互扩散形成冶金结合;合金层的显微硬度(约为1482HK0.025)较H13钢(280HK0.025)提高5倍左右;电火花沉积Mo合金层后摩擦系数明显降低,磨损质量损失仅为基材的1/7,抗磨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H13钢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WC-8Co涂层界面行为 被引量:13
5
作者 汪瑞军 钱乙余 +1 位作者 黄小鸥 刘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90,96,共4页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耐磨性差,对磨面容易产生粘结及对微动磨损敏感等缺点,限制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采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TC1合金表面制造WC-8Co强化层,可以有效提高TC1基体表面耐磨性能。作者研...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耐磨性差,对磨面容易产生粘结及对微动磨损敏感等缺点,限制其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实践证明,采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TC1合金表面制造WC-8Co强化层,可以有效提高TC1基体表面耐磨性能。作者研究了WC-8Co强化层的表面状态、界面行为以及相结构组成,认为TC1合金表面强化高熔点的WC-8Co材料,厚度可大于50μm;强化层与基体之间存在过渡区;强化层表面由TiC、W_2C和少量W组成;强化层截面的显微硬度是基体的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火花沉积 WC-8Co涂层 界面行为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罗成 董仕节 +1 位作者 熊翔 罗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6,共4页
电火花沉积是一种具有独特技术优势,节能、省材、环保的新兴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工具、模具、刃具、矿山、冶金、汽车、医用器材等一般工业领域,还可以应用到核反应堆、直升机和战机引擎等军工零部件的表面处理。介绍了电... 电火花沉积是一种具有独特技术优势,节能、省材、环保的新兴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工具、模具、刃具、矿山、冶金、汽车、医用器材等一般工业领域,还可以应用到核反应堆、直升机和战机引擎等军工零部件的表面处理。介绍了电火花沉积技术的特点,通过典型事例介绍了该技术在耐磨损、耐腐蚀、抗氧化、表面修复与改性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电火花沉积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国内在电火花应用和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表面技术研究者积极研究并大力推广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耐磨性 抗氧化 表面修复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Al、Ti含量镍基高温合金激光、微弧火花表面熔焊处理研究进展及解决熔焊裂纹的途径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玉江 王茂才 王明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共16页
Al、Ti是镍基高温合金主要沉淀强化元素,随着Al、Ti含量的增加,镍基高温合金γ′-Ni3(Al,Ti)相体积百分数增加,高温强度增加,但是热裂纹敏感性也随之增加,如何利用熔焊工艺实现高Al、Ti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表面无损伤熔焊处理一直是高Al... Al、Ti是镍基高温合金主要沉淀强化元素,随着Al、Ti含量的增加,镍基高温合金γ′-Ni3(Al,Ti)相体积百分数增加,高温强度增加,但是热裂纹敏感性也随之增加,如何利用熔焊工艺实现高Al、Ti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表面无损伤熔焊处理一直是高Al、Ti镍基高温合金叶片与热端部件制造与再制造面临的难题。文中从高温合金表面熔焊修复与强化问题出发,着重介绍了高温合金焊接冶金问题及焊接性改善途径、激光与微弧火花两种低热输入熔焊工艺在高温合金表面修复与强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表明:高Al、Ti镍基高温合金表面熔焊处理的主要难题是其高的热裂纹敏感性,主要表现在焊接或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凝固裂纹、液化裂纹、应变时效裂纹,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改变基体组织状态、使用低强度的合金焊料、降低热输入等措施可有效改善其焊接性;激光、微弧火花等低热输入焊接工艺在解决高Al、Ti镍基高温合金表面熔焊问题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激光熔敷 微弧火花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表面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成 董仕节 熊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6-68,共3页
电火花沉积是一种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新兴材料表面技术,在表面耐磨损、耐腐蚀抗氧化、表面修复与改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应用于工具、模具与刃具、矿山、冶金、汽车、医用器材等一般工业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核反应堆、直升机... 电火花沉积是一种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新兴材料表面技术,在表面耐磨损、耐腐蚀抗氧化、表面修复与改性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应用于工具、模具与刃具、矿山、冶金、汽车、医用器材等一般工业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核反应堆、直升机和战机引擎等高端零件。开发推广这一技术具有显著的意义。介绍了电火花表面技术的特点、国内外工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以引起国内外同行对这一新技术的重视,并提出了加快我国电火花表面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表面技术 发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Ni3MoVA钢表面电火花沉积NiCrAlY涂层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君宝 王远超 +4 位作者 曲家惠 郭秋萍 金浩 郭策安 张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4,59,共5页
采用电火花表面沉积技术,在CrNi3MoVA钢表面沉积NiCrAlY涂层。利用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了CrNi3MoVA钢和NiCrAlY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摩擦系数,并用SEM和EDS研究了磨损前后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NiCrAlY涂... 采用电火花表面沉积技术,在CrNi3MoVA钢表面沉积NiCrAlY涂层。利用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测试了CrNi3MoVA钢和NiCrAlY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和摩擦系数,并用SEM和EDS研究了磨损前后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NiCrAlY涂层包含β-NiAl和γ-Ni两相,涂层是由柱状晶组成的微晶涂层;NiCrAlY涂层的硬度较CrNi3MoVA钢提高了22%,而弹性模量较CrNi3MoVA钢降低了21%;当摩擦副为淬火G15钢球,加载量为10N,往复行程为10mm,往复速率为600r/min时,CrNi3MoVA钢平稳摩擦系数为0.65~0.75,而NiCrAlY涂层平稳摩擦系数为0.45~0.55,CrNi3MoVA钢表面沉积NiCrAlY涂层对其具有明显的减摩耐磨作用,涂层表面较高的硬度和高速摩擦中形成的粘附力强的薄氧化物层是其耐磨的主要原因;CrNi3MoVA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而NiCrAlY涂层为微切削磨料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i3MoVA NICRALY 涂层 电火花沉积 高速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制备Fe-8B-Mo非晶涂层的可行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魏祥 陈志国 +3 位作者 钟掘 黄奇胜 张怡 张雨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磨损试验进一步研究所得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4种涂层都由非晶相、马氏体相和Fe2B相组成,其中,13.62%Mo涂层主要含Fe2B相和马氏体相,而23.62%Mo、33.62%Mo和43.62%Mo涂层主要含非晶相,且随着Mo含量的增加,涂层中非晶相含量逐渐减少。4种涂层的组织结构致密,缺陷少,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23.62%Mo涂层具有最大的峰值显微硬度(1 138.1 HV0.05);同时,该涂层在摩擦磨损的稳定阶段具有最小的平均摩擦因数,且其2 h的磨损质量也最小,表现出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4种涂层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涂层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工艺对点焊电极TiC沉积层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成 董仕节 熊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为了改善镀锌钢板点焊电极的寿命,在电极表面进行了电火花振动熔敷TiC的工艺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沉积工艺参数(电容、基体电极转速、振动频率、沉积时间)对沉积层硬度的影响,并考察了对基体材料进行前、后处理对沉积层硬度的影响... 为了改善镀锌钢板点焊电极的寿命,在电极表面进行了电火花振动熔敷TiC的工艺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沉积工艺参数(电容、基体电极转速、振动频率、沉积时间)对沉积层硬度的影响,并考察了对基体材料进行前、后处理对沉积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容是影响电火花沉积层硬度的主要因素;振动频率、基体转速、沉积时间对沉积层硬度影响较小。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工艺参数为:电容量30000μF,基体转速1320Hz,振动频率A档,沉积时间120s。前处理改善界面,对沉积层硬度影响小;后处理促进元素扩散,降低沉积层硬度,但减少了过渡层的微孔和微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焊电极 碳化钛 电火花沉积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TiB_2涂层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成 董仕节 +1 位作者 熊翔 罗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4-57,共4页
在45钢表面通过电火花沉积制备了TiB2陶瓷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分析了涂层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并测试了涂层横截面的硬度分布及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的TiB2涂层具有明显的四个区域,涂层... 在45钢表面通过电火花沉积制备了TiB2陶瓷涂层,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分析了涂层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并测试了涂层横截面的硬度分布及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的TiB2涂层具有明显的四个区域,涂层连续、均匀且致密,界面上无分层,热影响区内铁素体晶粒被大大细化;基体中的铁元素显著扩散到涂层中,涂层与基体形成了牢固的冶金结合;涂层的硬度高达1 600 HV以上,其耐磨性优于淬火态Cr12MoV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表面强化 二硼化钛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支架表面PLGA涂层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莹莹 齐民 +1 位作者 杨大智 王昌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4,共4页
采用静电喷涂沉积(electrospray deposition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了PLGA涂层。采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涂层宏观表面形貌及三维形貌;通过对涂层支架进行球囊扩张考察了PLGA涂层与支架的结合力;通过血小板... 采用静电喷涂沉积(electrospray deposition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了PLGA涂层。采用O-LYMPUS体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涂层宏观表面形貌及三维形貌;通过对涂层支架进行球囊扩张考察了PLGA涂层与支架的结合力;通过血小板粘附实验和动态凝血时间测定研究PLGA涂层的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ESD法在冠脉支架表面制备PLGA涂层,支架筋拐角处无明显的聚合物胶体缠绕、粘连且涂层表面光滑;PLGA涂层将316L不锈钢基体的微坑覆盖,基体Ra=16.174nm,PLGA涂层Ra=0.149nm,涂层表面粗糙度小;涂层支架撑开后在最大塑性变形位置无涂层撕裂、翘起等缺陷,涂层与支架有良好结合力;PLGA涂层血小板粘附量少,变形小,未引起血小板激活,动态凝血时间长,直到50min未产生凝血,PLGA涂层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 PLGA涂层 静电喷涂沉积(e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工艺对点焊电极TiC沉积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成 董仕节 +1 位作者 熊翔 赵红利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49,共4页
为了改善镀锌钢板点焊电极的寿命,选用铬锆铜球型点焊电极,以TiC作为熔敷材料,进行了点焊电极表面电火花沉积TiC工艺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沉积工艺参数(电容、基体电极转速、振动频率、沉积时间)以及前处理与后处理对沉积层厚度的... 为了改善镀锌钢板点焊电极的寿命,选用铬锆铜球型点焊电极,以TiC作为熔敷材料,进行了点焊电极表面电火花沉积TiC工艺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沉积工艺参数(电容、基体电极转速、振动频率、沉积时间)以及前处理与后处理对沉积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容是影响电火花沉积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振动频率对沉积层厚度有一定的影响;基体电极转速、沉积时间对沉积层厚度影响较小。试验条件下最佳的工艺参数是:电容量30000μF,基体电极转速1320r/min,振动频率50Hz,沉积时间120s。前处理(沉积前清洗)对其厚度影响很小。后处理(沉积后700℃×30min退火)促进元素扩散并减小沉积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焊电极 碳化钛 电火花沉积 沉积层 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彦芳 司爽爽 +2 位作者 宋增金 孙旭 石志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124,共4页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层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溅射状"花样形貌;沉积层主要由非晶、Zr O_2和Cu_8Zr_3等相组成;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 555 HV 0.01,约为基材的15倍,摩擦系数仅为0.096,呈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特性,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沉积层 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0Cr13Ni5Mo表面电火花沉积YG8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瑞珠 郭鹏 +2 位作者 王建升 严大考 李静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66-3371,共6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的硬度,平均硬度为1 896.8HV,比基体硬度提高了5倍;沉积层磨损性能是基体的3.4倍,沉积层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颗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沉积时骤热骤冷过程中形成的细晶粒硬质相是提高沉积层硬度和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钢0Cr13Ni5Mo 电火花沉积 YG8沉积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Ni3MoVA钢表面电火花沉积W-Ni-Fe-Co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君宝 郭秋萍 +3 位作者 赵博远 金浩 郭策安 张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38,51,共5页
为进一步拓展火炮身管内膛强化手段,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W-Ni-Fe-Co合金,利用电火花表面沉积技术在CrNi3MoVA钢表面沉积了W-Ni-Fe-Co涂层,同时利用电镀技术在CrNi3MoVA钢表面制备了硬Cr涂层与之进行比较,用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 为进一步拓展火炮身管内膛强化手段,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W-Ni-Fe-Co合金,利用电火花表面沉积技术在CrNi3MoVA钢表面沉积了W-Ni-Fe-Co涂层,同时利用电镀技术在CrNi3MoVA钢表面制备了硬Cr涂层与之进行比较,用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XRD、SEM和EDS研究了沉积态和磨损后涂层的相结构、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W-Ni-Fe-Co涂层由α-W、γ-Fe和NiWO4组成,α-W在涂层中呈白亮带分布;W-Ni-Fe-Co涂层的硬度较电镀硬Cr涂层降低了18%,弹性模量较电镀硬Cr涂层提高了4%;W-Ni-Fe-Co涂层的磨损机制为轻微的粘着磨损,而电镀硬Cr涂层为严重的粘着磨损;CrNi3MoVA钢表面沉积W-Ni-Fe-Co涂层较电镀硬Cr涂层具有明显的减摩耐磨效果,随着摩擦速度的增加,W-Ni-Fe-Co涂层的摩擦系数降低,其原因是磨损表面氧化加剧,氧化物的自润滑作用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i3MoVA钢 W-Ni-Fe-Co涂层 电镀硬Cr涂层 电火花沉积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AlCoCrFeNi高熵合金涂层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策安 赵宗科 +3 位作者 赵爽 卢凤生 赵博远 张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2-1465,共4页
通过与传统电镀硬Cr涂层比较,研究了电火花沉积AlCoCrFeNi涂层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纳米力学性能和摩擦系数,采用SEM、TEM、EDS和XRD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成分及相组成。结果表明,AlCoCrFeNi... 通过与传统电镀硬Cr涂层比较,研究了电火花沉积AlCoCrFeNi涂层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纳米压痕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涂层的纳米力学性能和摩擦系数,采用SEM、TEM、EDS和XRD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成分及相组成。结果表明,AlCoCrFeNi涂层晶粒细小,组织致密无裂纹,由BCC和FCC两相构成; AlCoCrFeNi涂层的硬度较硬Cr涂层的硬度提高了约10%,弹性模量降低了约8%,并具有更高的H/E与H3/E2值;与淬火GCr15钢球对磨时,当加载载荷为10 N、往复行程为10 mm、往复速率为800 r/min,AlCoCrFeNi涂层在稳定摩擦阶段的摩擦系数仅为0.25~0.33,而硬Cr涂层为0.65~0.73,AlCoCrFeNi涂层的磨损率较硬Cr涂层的磨损率减小了约41%;硬Cr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失效方式为因脆性裂纹扩展而产生的剥落,而AlCoCrFeNi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微切削的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摩擦磨损过程中形成的氧化物层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性能。综上,AlCoCrFeNi涂层较硬Cr涂层具有更好的高速摩擦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高熵合金 AlCoCrFeNi涂层 硬Cr涂层 硬度 弹性模量 高速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微弧火花复合定向沉积的显微组织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维夫 王茂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1-755,共5页
采用激光熔覆与微弧火花沉积(ESD)工艺在定向铸造高温合金表面成功实现了外延定向复合沉积,并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对所获涂层的典型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定向生长区域连续、均匀,无明显缺陷;定向组织垂直于沉... 采用激光熔覆与微弧火花沉积(ESD)工艺在定向铸造高温合金表面成功实现了外延定向复合沉积,并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对所获涂层的典型组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定向生长区域连续、均匀,无明显缺陷;定向组织垂直于沉积界面生长,其取向与定向基体基本一致。定向柱晶宽度按定向凝固基体(~300μm)→激光接长区(~20μm)→微弧火花接长区(~1μm)梯度递减。分析表明:这种显微组织上的变化主要是凝固过程中液固界面前沿的凝固速度(R)、温度梯度(G)、热流方向等热力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微弧火花沉积 高温合金 定向外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钢表面电火花沉积强化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维平 冯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5,共3页
利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煤油中对45钢表面沉积硅,可形成一种高非晶含量的铁基非晶合金强化层,用SEM、XRD、EPM等检测手段对强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钢电火花强化层是反应合金化层,强化层各区域的组织均匀一致,强化相是由电极元素硅... 利用电火花强化技术在煤油中对45钢表面沉积硅,可形成一种高非晶含量的铁基非晶合金强化层,用SEM、XRD、EPM等检测手段对强化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钢电火花强化层是反应合金化层,强化层各区域的组织均匀一致,强化相是由电极元素硅和基体元素铁以及煤油中的碳元素反应生成;强化层试样在50 g/L的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能比基体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强化层 非晶合金 阳极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