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距平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蔡怡 王彰贵 +1 位作者 余宙文 陈幸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8,共7页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 利用EOF分析方法,讨论了最近20a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温度、纬向流距平与厄尔尼诺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EOF分析第一、二主分量占总量的近80%,其中第一主分量类似于厄尔尼诺模态,第二主分量类似于暖池模态;后一模态存在着突变和渐变两种过程,其中由冷位相变暖位相过程为渐变过程,而暖位相变冷位相过程为突变过程.厄尔尼诺事件是赤道西太平洋暖池突变过程的结果.赤道太平洋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主分量代表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的变化,这个模态存在着半年左右的振荡和与厄尔尼诺同位相的年际振荡两种频率.另外,它还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赤道西太平洋潜流和东太平洋南赤道流减弱是产生厄尔尼诺的必要条件.统计回归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距平和纬向流距平EOF的第二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均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太平洋 eof分析 厄尔尼诺 年代际变化 统计回归分析 拉尼娜 海温距平 纬向流距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板微通道中一类生物流体在高壁面Zeta势下的非定常电渗流及传热特性
2
作者 于欣如 陈小刚 +2 位作者 崔继峰 乔煜然 张宗贤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7-1823,共17页
在高壁面Zeta势下,研究由外加交变电场和磁场共同驱动的两个平行板为界的微通道中一类生物流体,即含有悬浮微量元素的血液的周期性振动的非定常电渗流及传热特性.将血液视为均匀且不可压缩的微极性流体,对其性质进行数学分析,首先,在不... 在高壁面Zeta势下,研究由外加交变电场和磁场共同驱动的两个平行板为界的微通道中一类生物流体,即含有悬浮微量元素的血液的周期性振动的非定常电渗流及传热特性.将血液视为均匀且不可压缩的微极性流体,对其性质进行数学分析,首先,在不使用Debye-Hückel(D-H)线性近似条件下,利用摄动法将运动方程展开得到耦合的方程组,继而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所得方程组,给出数值解,在低壁面Zeta势下将数值解与使用D-H线性近似得到的解析解加以比较,证明本文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其次讨论壁面Zeta势、微极性黏度、D-H参数、浓度系数和Hartmann数等对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并探究Prandtl数和Brinkmann数等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壁面Zeta势对调控流体运动特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壁面Zeta势数值不断增大,流体速度及微旋转均会随之增大,不仅如此,还导致温度的升高,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相较于低壁面Zeta势的情况,高壁面Zeta势对微极性流体的电渗流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高Zeta势下,微极性黏度增大,血液的速度和微旋转减小,传热减小;(3)在高Zeta势下,D-H参数及浓度系数增大,促进血液的速度和微旋转增大,进而温度上升;(4)在高Zeta势下,外加磁场对流体的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在高Zeta势下,Prandtl数和Brinkmann数的增大会促进流体的传热,使得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极性流体 高壁面 ZETA 磁场 电渗流 血液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矩形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电渗流动及其传热特性
3
作者 邢靖楠 刘勇波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29,共13页
弯曲微通道在电渗流及其传热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包括增大电渗流速度和提高传热效率.同时,纳米流体因其优良的传热性能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弯曲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电渗流及传热机理的研究仍显不足.该研究旨在探讨在低zeta势... 弯曲微通道在电渗流及其传热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包括增大电渗流速度和提高传热效率.同时,纳米流体因其优良的传热性能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弯曲微通道内纳米流体的电渗流及传热机理的研究仍显不足.该研究旨在探讨在低zeta势和恒壁面热流密度条件下,弯曲微通道的几何效应对微通道中纳米流体的电渗透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研究中考虑了蠕变Dean流,由于不存在向心力,速度场保持直线分布.利用Fourier变换方法得到了速度和温度的半解析解,进而推导出了Nusselt数Nu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分析速度、温度和Nu随曲率比δ、纳米粒子体积分数ϕ、特征压力速度和特征电渗速度之比u_(r)等相关物理参数的变化趋势,揭示了这种流动和传热现象的特性.结果表明,Nu随着压力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曲率比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纳米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该文的结果为微纳米流体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优化器件性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微通道 传热特性 纳米流体 电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调节的纳米平行通道中Powell⁃Eyring流体的电渗流动
4
作者 长龙 布仁满都拉 +2 位作者 娜仁 孙艳军 菅永军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共12页
在调节溶液pH值和盐浓度下,利用同伦摄动法求解了纳米平行通道内Powell-Eyring流体的电渗流动(electroosmotic flow,EOF),得到了近似解.通过Chebyshev谱配置法验证了所得的近似解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无量纲压力梯度G,盐浓度M_(K... 在调节溶液pH值和盐浓度下,利用同伦摄动法求解了纳米平行通道内Powell-Eyring流体的电渗流动(electroosmotic flow,EOF),得到了近似解.通过Chebyshev谱配置法验证了所得的近似解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无量纲压力梯度G,盐浓度M_(KCI)和pH值,Powell-Eyring流体和Newton流体的黏度之比γ对速度剖面u和体积流率(平均速度)Q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伦摄动法的收敛速度较快,仅需展开到一阶解就与数值解完全吻合;同时,M_(KCI),pH,γ和G对纳米通道中的电荷密度和Powell-Eyring流体电渗流速度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调节 Powell⁃Eyring流体 电渗流动 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ESM 1.0模式对7月份热带太平洋上层流场异常模态的模拟评估
5
作者 盖泳铭 卢姁 +1 位作者 张东凌 张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利用CAS-ESM 1.0模式模拟得到的1922~2005年共84年的7月份资料,对流场异常作了复EOF分解,并与该模式模拟的1月份结果以及相应的实况(SODA资料)和理论结果作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表层、近表层、次表层及上层底,该EOF分解的第一、二... 利用CAS-ESM 1.0模式模拟得到的1922~2005年共84年的7月份资料,对流场异常作了复EOF分解,并与该模式模拟的1月份结果以及相应的实况(SODA资料)和理论结果作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表层、近表层、次表层及上层底,该EOF分解的第一、二模态空间场中明显流场异常都分布在10°S~10°N,为赤道所俘获。总体上流场异常以纯纬向流动为主;它们均与赤道流系异常及赤道波动有较好对应。从表层到上层底流场异常随海洋深度明显减弱。第一、二模态都具有3~5年的年际变化周期,并以4年的年际变化最明显,并都落在ENSO的变化范围中。这两个模态都无明显年代际变化。次表层第一模态的海温异常为,西太平洋暖池区以及西、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有负异常,在东太平洋赤道区及南美洲沿岸有正异常,两者随时间呈跷跷板变化;第二模态海温异常为,中西太平洋以负异常为主,中东太平洋则以正异常为主,并也呈跷跷板变化,且该变化包括了第一模态的跷跷板变化。本文第一、二模态的性质分别是ENSO的主、次模态。本文时间系数无明显年代际变化是因模式未能很好反映印尼穿越流所致;模式模拟的赤道两侧的明显流场异常宽度要较实况宽一倍;以上这些都表明模式在近赤道处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须进一步提高;此外该模式的物理过程和海气耦合程序也需继续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模式CAS-ESM 1.0 热带太平洋 7月份流场异常 eof分解 模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毛细管电极电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李江涛 张祥雷 +3 位作者 孙健 张东相 宁辉 李子瑞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为研究U型毛细管电极内电渗流(EOF)对微纳米颗粒表面Zeta电位测量结果的影响,以U型毛细管电极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电极内部EOF启动机制及高频交变电压对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毛细管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壁面EOF在管壁面压... 为研究U型毛细管电极内电渗流(EOF)对微纳米颗粒表面Zeta电位测量结果的影响,以U型毛细管电极为基础,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电极内部EOF启动机制及高频交变电压对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当毛细管电极施加直流电压,壁面EOF在管壁面压力梯度作用下产生回流,启动时间为毫秒(ms)级别。当施加高频交变电压时,高频率交变电场阻碍了EOF的启动,在壁面处产生局部振荡流。随着频率的增加,毛细管EOF受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相比其他波形,三角波电压对EOF具备较好的抑制作用,局部振荡流的幅度范围更小。研究对颗粒Zeta电位检测和微流控电动流动的精准控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毛细管 电渗流 交变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BYQA算法毛细管电泳弯管效应的优化
7
作者 李江涛 李风娟 +3 位作者 赵群喜 刘泽锋 于佳佳 马保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本文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U型弯管输运过程弯管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了不同Pe数下浓度脉冲受弯管效应的影响,并基于梯度自由优化(BOBYQA)算法对弯管壁面Zeta电位分布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建模和BOBYQA算法可快速实现微... 本文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毛细管U型弯管输运过程弯管效应的产生机理,分析了不同Pe数下浓度脉冲受弯管效应的影响,并基于梯度自由优化(BOBYQA)算法对弯管壁面Zeta电位分布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建模和BOBYQA算法可快速实现微通道弯管壁面Zeta电位分布的优化,有效抑制了微通道内弯管效应,优化后的浓度脉冲带宽长度相比优化前得以减小,弯管处流场速度分布得到改善。对微流控系统中物质分离检测及芯片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弯管效应 电渗流 梯度自由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电渗流非水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微量赤霉素 被引量:7
8
作者 郭振朋 王晓瑜 陈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赤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是结构相似的弱酸性二萜类化合物。针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赤霉素速度慢、效率不佳等问题,该文发展了一种可快速测定微量活性赤霉素的非水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以聚环氧乙烷动态涂布毛细管,利用正离... 赤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是结构相似的弱酸性二萜类化合物。针对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赤霉素速度慢、效率不佳等问题,该文发展了一种可快速测定微量活性赤霉素的非水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以聚环氧乙烷动态涂布毛细管,利用正离子使电渗流反向,将含10 mmol/L醋酸铵的甲醇-水(95∶5,v/v)作为缓冲体系,在0.08%(v/v)醋酸含量下,分离8种内源性赤霉素。结果表明,赤霉素出峰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1%(日内)或≤4.3%(日间),峰面积的RSD≤4.5%(日内)或≤6.9%(日间),检出限(S/N=3)为1.04~2.20 mg/L,相关系数为0.998 2~0.999 3,回收率为87.2%~93.5%。该方法简单、快速、稳定,以含醋酸铵的甲醇水溶液为缓冲体系,预先考虑了质谱测定的需要,可用于实际样品如麦芽中赤霉素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毛细管电泳 电渗流 动态涂层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色谱柱性能的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施维 邹汉法 +1 位作者 张津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88-391,共4页
毛细管电色谱柱是在毛细管内充填、涂布或键合色谱固定相,用电渗流作为驱动力的一种电分离模式。总结了国外研究现状,并初步探索讨论了电色谱柱性能理论和应用指标的实现。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填充柱 开管柱 电渗流 C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离子液体为添加剂的毛细管电泳法用于快速高效分离饮料中7种有机酸 被引量:21
10
作者 韩海峰 王庆 +1 位作者 刘霞 蒋生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8-542,共5页
用一种聚合离子液体(聚1-乙烯基-3-丁基咪唑溴盐)为添加剂,以毛细管电泳法(CE)快速直接分离饮料中7种有机酸(丙二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丁烯二酸、苯甲酸、山梨酸和柠檬酸)。详细考察了几种影响分离效果的条件,最佳背景电解质条件是1... 用一种聚合离子液体(聚1-乙烯基-3-丁基咪唑溴盐)为添加剂,以毛细管电泳法(CE)快速直接分离饮料中7种有机酸(丙二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丁烯二酸、苯甲酸、山梨酸和柠檬酸)。详细考察了几种影响分离效果的条件,最佳背景电解质条件是125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 6.5)添加0.01 g/L聚合离子液体。7种分析物在4 min内能够快速高效分离(105 000~636 000塔板/m),迁移时间的标准偏差(n=3)都不大于0.021 3 min。7种分析物的检出限(以信噪比为3计)在0.001与0.05 g/L之间。这种方法被应用于一种美年达葡萄汁饮料中的有机酸检测。柠檬酸钠、苯甲酸和山梨酸被检测出,含量分别是2.64、0.10和0.08 g/L,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7%和131.7%。该方法简单、快速、低廉,可以用作食品中有机酸添加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有机酸 饮料 聚合离子液体 阳极电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驱动微泵设计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婷婷 高杨 +1 位作者 李磊民 杨涛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电渗驱动微泵是一种新型的微泵,具有输出压强高、流量可调范围宽、结构简单、无活动部件等特点,易与微通道热沉集成,构成微通道冷却系统,可用于集成电路的热管理。本文介绍了电渗驱动微泵的数学模型,利用PB方程来描述电渗流中电势和离... 电渗驱动微泵是一种新型的微泵,具有输出压强高、流量可调范围宽、结构简单、无活动部件等特点,易与微通道热沉集成,构成微通道冷却系统,可用于集成电路的热管理。本文介绍了电渗驱动微泵的数学模型,利用PB方程来描述电渗流中电势和离子分布,讨论了背压与流速的关系,槽道宽度、工作液体温度、外加电压等参数对电渗泵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微泵 电渗流 双电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直接测定微流控芯片电渗流速度的新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悦 沈志滨 曾常青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0-693,共4页
随着微芯片技术的成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有一个准确而简洁的电渗流速度的检测方法。根据荧光物质罗丹明123(Rh123)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迁移时间的变化,推导出Rh123在pH9和10条件下分别有中性分子存在,而中性分子的移动速度等于电渗流速度... 随着微芯片技术的成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有一个准确而简洁的电渗流速度的检测方法。根据荧光物质罗丹明123(Rh123)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迁移时间的变化,推导出Rh123在pH9和10条件下分别有中性分子存在,而中性分子的移动速度等于电渗流速度,因此建立了直接以Rh123中性分子为标记物测定电渗流速度的方法。通过直接检测Rh123中性分子的迁移时间,计算得出所用玻璃微流控芯片在pH9.3和pH10.1的电渗流速度为3.9×10-4cm2/(s.V)和4.1×10-4cm2/(s.V),与经典方法对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流 微流控芯片 罗丹明1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毛细管电泳槽道中弯道导致的扩散效应的新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志华 林建忠 聂德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1-636,共6页
 首先分析了毛细管通道中流动的弯道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接着在建立电渗流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有限差分法对弯道处内外壁面上不同电荷分布时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 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改变弯道处内外壁面上电荷分布...  首先分析了毛细管通道中流动的弯道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接着在建立电渗流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用有限差分法对弯道处内外壁面上不同电荷分布时的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 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改变弯道处内外壁面上电荷分布的新方法,以此使流场的弯道效应最弱· 同时还建立了分析和确定弯道处最佳电荷分布的优化方法· 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动 电泳 电渗 扩散 弯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电色谱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军华 黄卫华 +1 位作者 李灵军 程介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4-272,共9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2005-2009年)来芯片电色谱(μCEC)的新发展。详细描述了芯片设计制作、进样富集,色谱柱填充技术,电渗流(EOF)操控与电色谱分离机制等最新研究进展,也包含μCEC的一些新应用;此外,对μCE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5年(2005-2009年)来芯片电色谱(μCEC)的新发展。详细描述了芯片设计制作、进样富集,色谱柱填充技术,电渗流(EOF)操控与电色谱分离机制等最新研究进展,也包含μCEC的一些新应用;此外,对μCEC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芯片 毛细管电色谱 整体柱 电渗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药物的反向电渗流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梅 冯敏 +2 位作者 张正行 安登魁 范国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3-385,共3页
以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为代表药物,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电渗流改向剂,考察了酸性药物在反向电渗流高效毛细管电泳体系中的分离行为,并对其中影响迁移时间、峰形及柱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 以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为代表药物,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电渗流改向剂,考察了酸性药物在反向电渗流高效毛细管电泳体系中的分离行为,并对其中影响迁移时间、峰形及柱效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电渗流改向剂的反向电渗流高效毛细管电泳体系能显著加快酸性药物的分析速度。对于CTAB与酸性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峰形展宽、柱效降低的现象,可通过加入合适的有机添加剂(如β-环糊精或乙腈)加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CE 酸性药物 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 分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极性毛细管电色谱原位柱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动态修饰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仁安 邹汉法 +2 位作者 叶明亮 雷振登 倪坚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3-215,共3页
A mode of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CEC) based on the dynamical adsorption of an nonpolar monolithic stationary phases with a cationic surfactant, long chain quaternary ammonium slat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 A mode of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CEC) based on the dynamical adsorption of an nonpolar monolithic stationary phases with a cationic surfactant, long chain quaternary ammonium slat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 has been developed.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in mobile phase on electroosmotic mobility and the retention factors of solutes we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非极性毛细管电色谱柱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电渗流 原位柱 动态修饰 中性化合物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电渗泵系统的输液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维冰 尤慧艳 +1 位作者 张丽华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4-297,共4页
基于对电渗泵中压强产生原理的讨论,对新兴的复杂串、并联电渗泵系统的流体输液特征加以研究.在多级串联电渗泵系统中,可以通过增加电渗泵的级数或操作电压来提高泵系统产生的压强,但是单一流路的输液能力有限.而在多级并联电渗泵系统中... 基于对电渗泵中压强产生原理的讨论,对新兴的复杂串、并联电渗泵系统的流体输液特征加以研究.在多级串联电渗泵系统中,可以通过增加电渗泵的级数或操作电压来提高泵系统产生的压强,但是单一流路的输液能力有限.而在多级并联电渗泵系统中,输液量也可以通过增加电渗泵的级数或操作电压得到提高.在这一体系中,尽管输液量的叠加有利于其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应用,但是因Joule热产生的电场强度与电渗流速度线性关系的偏离也使得其线性范围变小,不利于操作条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泵 压强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渗流检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大勇 刘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88,共3页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的高精度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介绍了电渗流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基于电流监测法原理设计了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人—机界面。并在不同电场强度...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的高精度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介绍了电渗流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基于电流监测法原理设计了微通道电渗流检测系统的硬件结构,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人—机界面。并在不同电场强度作用下,完成了微通道电渗流的测定。实验表明:该设计的检测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微通道内部电渗流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微流控芯片 电渗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毛细管等电聚焦驱动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贵杰 杨春 +3 位作者 刘和春 张丽华 张维冰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4-656,共3页
A simple method for mobilizing the focused zones of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 for single-point detectors was developed, in which a linear polyacrylamide(LPA) coated capillary was connected with an uncoated ... A simple method for mobilizing the focused zones of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 for single-point detectors was developed, in which a linear polyacrylamide(LPA) coated capillary was connected with an uncoated capillary by an etched porous joint. The etched section allow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but blocks the hydrodynamic flow. The focused zones of mixed proteins was mobilized by this method successful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ravity mobilization step, it was found that this method can mobilize the focused zones more effectively without sacrificing separ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等电聚焦 电渗流驱动 蛋白质 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芯片中电渗流的数值模拟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峰 石则满 +2 位作者 冯鑫 张亚军 范一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11期53-55,59,共4页
从电渗流形成的基本理论入手,推导了电场和流场双物理场耦合的控制方程。运用多物理场数值计算分析软件建立了长为1000μm,宽为100μm的二维流道,在微流道中间250~750μm的区域施加了直流电压,并在数值模拟中还原了微流道内壁和微流体... 从电渗流形成的基本理论入手,推导了电场和流场双物理场耦合的控制方程。运用多物理场数值计算分析软件建立了长为1000μm,宽为100μm的二维流道,在微流道中间250~750μm的区域施加了直流电压,并在数值模拟中还原了微流道内壁和微流体的物理属性,计算得出了各段流体的速度场,进而得出了各段流体的流型。通过二维流道压力分布分析了微流道中各段产生不同流型的原因。对微流控芯片中的电动流动的功能原理分析及优化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流 数值模拟 流型 压力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