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现状
1
作者 王耀武 王彬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230,共11页
近年来,反式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制备工艺简单、可低温成膜、迟滞效应低、适合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结合制备叠层器件等优点,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从3.9%提升到25.37%。其中电... 近年来,反式结构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制备工艺简单、可低温成膜、迟滞效应低、适合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结合制备叠层器件等优点,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从3.9%提升到25.37%。其中电子传输层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取和运输载流子、阻挡空穴、调节界面能级结构和抑制电荷复合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些有机材料(富勒烯及其衍生物、苝二酰亚胺、萘二酰亚胺等)凭借容易合成和纯化、能级可调、电子迁移率高、溶解性好、化学/热稳定性良好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本文主要介绍了不同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现状,还介绍了电子传输层掺杂和界面修饰两种提升器件性能的改性手段,旨在为开发全新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工作机理 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星元 印寿根 +6 位作者 李文连 彭俊彪 梁春军 李晨曦 黄文强 何炳林 虞家琪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9-70,共2页
报道新型有机电子传输材料N-乙基-4-乙酰氨基萘亚胺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电子传输性.
关键词 有机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 乙酰氨基萘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四芳胺类空穴传输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立科 彭强 +1 位作者 陈燕来 谢明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9-351,共3页
Two novel starburst compounds (star arylamines),4,4′,4″ tris(diphenylamino) triphenylamine (TDATA) and 4,4′,4″ tris[3 methyl (phenyl) amino] triphenylamine (MTDATA),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hole transport ... Two novel starburst compounds (star arylamines),4,4′,4″ tris(diphenylamino) triphenylamine (TDATA) and 4,4′,4″ tris[3 methyl (phenyl) amino] triphenylamine (MTDATA),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hole transport materials with hi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t g),good film formation and film stability,excellent hole transporting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四芳胺 合成 有机电致发光OEL 空穴传输材料 星状爆炸型化合物 平板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电子传送材料的新型含吡啶大环化合物合成与性质(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廷希 黄仁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8-670,共3页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含吡啶大环化合物-TMCD衍生物,包括二甲基TMCD、四甲基TMCD、二萘TM-CD,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是有用的电子传送材料。
关键词 含吡啶大环化合物 TMCD衍生物 有机致电发光 电子传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医药左氧氟沙星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苗艳勤 高志翔 +6 位作者 武钰铃 杜晓刚 李源浩 刘慧慧 贾虎生 王华 刘旭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2-558,共7页
左氧氟沙星(LOFX)是一种知名的抗菌药物,它的价格非常便宜,且有成熟的合成和纯化技术.本文中首次将LOFX作为一种蓝光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通过热重分析、UVVis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以及循环伏安曲线详... 左氧氟沙星(LOFX)是一种知名的抗菌药物,它的价格非常便宜,且有成熟的合成和纯化技术.本文中首次将LOFX作为一种蓝光发光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通过热重分析、UVVis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以及循环伏安曲线详细地表征了LOFX的热学及光物理特性.LOFX有高的分解温度,为327°C;HOMO、LUMO能级分别为-6.2和-3.2 e V,光学带隙为3.0 e V.以LOFX作为客体材料,掺杂在主体材料4,4'-二(9-咔唑)联苯(CBP)中制备了蓝光OLED,该器件的电致发光(EL)发射峰位于452 nm,最大亮度为2315 cd·m-2.进一步,选择8-羟基喹啉铝(Alq3)作为参考材料,分别以LOFX和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了结构相同的单载流子器件和绿色磷光OLED.在相同的电压下,以LOFX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单载流子器件的电流密度比以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单载流子器件更高.同时,以LOFX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绿色磷光OLED获得更高的器件效率.从这些EL性能可以看出,LOFX同时也是一很好的电子传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左氧氟沙星 蓝光发光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 电致发光光谱 电致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传输材料联苯喹喔啉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廷希 隋鹏 +3 位作者 高苏苏 孔娜 袁成前 赵玉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3-15,24,共4页
通过联苯甲酰与氨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联苯喹喔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电性能。将联苯喹喔啉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ITO/α-NPD/Alq/DDPQL/LiF/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性能在13.5V时最高亮度为12100cd/m2,在13.0V时最大电流... 通过联苯甲酰与氨基的缩合反应合成了联苯喹喔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热性能和电性能。将联苯喹喔啉作为电子传输层,制作了ITO/α-NPD/Alq/DDPQL/LiF/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性能在13.5V时最高亮度为12100cd/m2,在13.0V时最大电流效率为4.97cd/A,外部量子效率为1.92%,最低驱动电压为3.5V。表明该化合物具备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电子传输材料 缩合反应 联苯喹喔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形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卫秀成 边玉坤 贺德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1-1927,共7页
简要介绍了一类新型大分子-树形分子的结构、特性及其合成方法;综述了树形分子材料作为发光材料和载流子传输材料所具有的特点、类型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此类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树形分子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载流子传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致发光类湿法小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班鑫鑫 许欢鸽 +4 位作者 张兆杭 叶沐阳 黄斌 蒋伟 孙岳明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739-747,724,共10页
经过20年的发展,真空蒸镀和溶液法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对于依赖真空蒸镀成膜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可溶液法加工的小分子材料能够降低器件制作成本,适合于制作大面积光电器件。同时,小分子材料可以较为明确的... 经过20年的发展,真空蒸镀和溶液法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相对于依赖真空蒸镀成膜的有机小分子材料,可溶液法加工的小分子材料能够降低器件制作成本,适合于制作大面积光电器件。同时,小分子材料可以较为明确的给出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的构效关系,因此湿法成膜制备的小分子OLEDs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综述了近期可湿法成膜的小分子材料设计理念、合成方法以及具体应用,讨论了实现全湿法小分子OLEDs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湿法 小分子 电子传输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 主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新型恶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华玉林 WANG +1 位作者 Chang-Shen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含吡啶基的恶二唑类材料(PDPyDP)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层被有效地应用于可溶性聚对苯乙炔(MEH-PPV)为发光层的双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并将其光电性能与MEH-PPV的单层结构器件及分别含苯环(PDPDP)和反1,2-亚乙烯基... 含吡啶基的恶二唑类材料(PDPyDP)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层被有效地应用于可溶性聚对苯乙炔(MEH-PPV)为发光层的双层结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中,并将其光电性能与MEH-PPV的单层结构器件及分别含苯环(PDPDP)和反1,2-亚乙烯基(PDVDP)的另外两种恶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双层结构器件进行比较,EL光谱测量表明,它们的发光均来自于MEH-PPV层,而它们相似的器件电流和光输出随驱动电场变化的规律表明这些器件中相似的电荷转移过程,但电致发光阈值电场对于双层结构器件来说低于单层结构器件,而插入PDPyDP层的器件,其阈值值电场最低,在电流密度为50mA/cm^2时,单层器件及各插入PDVDP,PDPDP和PDPyDP的双层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相对值分别为3×10^-3%,5×10^-3,2×10^-3%,2×10^-2%和0.1%,并分析了插入PDPyDP使器件发光性能提高最为明显的原因。通过将此类器件的等作进一步优化,其最佳量子效率可高达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电子传输层 恶二唑类材料 光电性能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电子传输特性的Be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翊夫 叶玲 叶开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4-1717,共4页
采用具有优良电子传输特性的铍金属配合物二[2-(2-酚基)吡啶]合铍(Ⅱ)(Bempp)作为磷光客体材料二(2-苯基吡啶)(N,N'-二异丙基苯甲脒)合铱(Ⅲ)(PPP)的主体材料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与经典的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4,4'-二(N-咔唑)联... 采用具有优良电子传输特性的铍金属配合物二[2-(2-酚基)吡啶]合铍(Ⅱ)(Bempp)作为磷光客体材料二(2-苯基吡啶)(N,N'-二异丙基苯甲脒)合铱(Ⅲ)(PPP)的主体材料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与经典的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4,4'-二(N-咔唑)联苯(CBP)相比,Bempp更有利于空穴、电子的注入及传输的平衡,与PPP间存在更高效的能量转移.该器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最大效率和流明效率(63.1 cd/A和54.0lm/W),均明显高于采用CBP作为主体材料的磷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有机电致发光 铍配合物 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充电性单层有机光导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姜兆波 劳振花 刘金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制备了新型化合物2,5,7,10-四叔丁基联苯醌,以此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了正充电性有机光导器件,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的光导器件具有较好的光电性能。
关键词 正充电有机光导器件 光电性能 电子传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醌类电子传输材料研究进展
12
作者 许东海 陈欢 顾秀杰 《舰船科学技术》 2010年第12期19-23,共5页
联苯醌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电子传输材料。联苯醌类化合物制备的载流子传输层表面负载正电荷,性能稳定,不产生臭氧,因而用于制备环保型正电性有机光导体。随着对有机光导鼓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有机光电材料科学的发展,正充电性有机光导鼓成为... 联苯醌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电子传输材料。联苯醌类化合物制备的载流子传输层表面负载正电荷,性能稳定,不产生臭氧,因而用于制备环保型正电性有机光导体。随着对有机光导鼓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有机光电材料科学的发展,正充电性有机光导鼓成为研发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联苯醌类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有机光导体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传输材料 有机光导体 联苯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菲并咪唑基团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维军 高曌 +3 位作者 王志明 杨兵 路萍 马於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49-1858,共10页
菲并咪唑作为一类新型的蓝色荧光材料的构筑基元,其以合适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引起广泛关注.发展性能优良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进一步应用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 菲并咪唑作为一类新型的蓝色荧光材料的构筑基元,其以合适的禁带宽度、较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和相对平衡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引起广泛关注.发展性能优良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进一步应用十分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菲并咪唑基团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地介绍了菲并咪唑基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衍生物的器件性能,展望了这类化合物在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并咪唑 蓝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载流子注入与传输 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s基衍生物作为n型掺杂剂改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利莹 吴晓明 +3 位作者 华玉林 董木森 印寿根 郑加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7-1501,共5页
利用两种Cs基衍生物碳酸铯(Cs2CO3)和醋酸铯(CH3COOCs)作为n型掺杂剂掺入到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2,9-二(2-萘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NBPhen)中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驱动电压明显降低,并且优化... 利用两种Cs基衍生物碳酸铯(Cs2CO3)和醋酸铯(CH3COOCs)作为n型掺杂剂掺入到一种新型的电子传输材料2,9-二(2-萘基)-4,7-二苯基-1,10-菲啰啉(NBPhen)中来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器件的驱动电压明显降低,并且优化后得到的Cs基n型掺杂器件(ITO/β-NPB/CBP:5%(w)N-BDAVBi/NBPhen/NBPhen:Cs2CO3(or CH3COOCs)/Al)呈现出较好的电致发光性能,在14 V时电流密度分别为551.80和527.88 mA·cm-2,对应的亮度分别达到39750和39820 cd·m-2,电流效率在亮度为10000 cd·m-2时分别为14.60 cd·A-1(Cs2CO3掺杂)和14.40 cd·A-1(CH3COOCs掺杂),这些参数明显优于传统器件的发光性能(ITO/β-NPB/CBP:5%(w)N-BDAVBi/NBPhen/Cs2CO3/Al,其在14 V时电流密度为312.39 mA·cm-2,对应的亮度为25190 cd·m-2;电流效率在亮度为10000 cd·m-2时为9.45 cd·A-1.此外,基于有机半导体掺杂原理和器件的能级结构对n型掺杂器件效率提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碳酸铯 醋酸铯 n型电子传输层 电致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LED电子传输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唐振宇 郭浩清 +2 位作者 肖静 陈志坚 肖立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显示技术,市场占有量逐年攀升。高效、稳定的OLED,特别是深蓝光器件,性能仍需提升,其关键问题是高性能的电子传输材料的研发。这是由于有机分子难以获得较高电子迁移率,器件中的复合区域通常靠近... 有机电致发光(OLED)是目前最有竞争力的显示技术,市场占有量逐年攀升。高效、稳定的OLED,特别是深蓝光器件,性能仍需提升,其关键问题是高性能的电子传输材料的研发。这是由于有机分子难以获得较高电子迁移率,器件中的复合区域通常靠近电子传输层一侧,这就要求电子传输材料需要具有较高三线态能级来限域激子,尤其是高能量的蓝光激子。而高三线态(弱共轭)和高迁移率(强共轭)一直是有机分子设计中难以调和的矛盾,此外更宽的带隙也会导致较差的热稳定性,这些难题始终限制着OLED电子传输材料的发展。本文分类介绍了高性能的电子传输材料所需要具备的几点特性,包括热稳定性、光化学稳定性、电子迁移率、前线轨道能级和三重态能级等,并且综述了21世纪以来OLED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的重要研究进展,以期对未来开发理想的电子传输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电子传输材料 稳定性 电子迁移率 三重态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枝状分子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立梅 张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6,共5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对于线性的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树枝状分子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分别从树枝状分子作为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多功能载流子传输材料等4...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是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对于线性的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作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树枝状分子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分别从树枝状分子作为发光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多功能载流子传输材料等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树枝状分子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展望了树枝状分子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分子 电致发光材料 电子-空穴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启超 袁小亲 +4 位作者 陆振欢 刘勇平 杨建文 海杰峰 张灵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49,67,共7页
当今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紧迫,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可塑性强、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研发性能优异、成本低、稳定性高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是太阳能... 当今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紧迫,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成为研究热点。有机半导体材料具有成本低廉、可塑性强、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研发性能优异、成本低、稳定性高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是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总结了近年来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按照其分子结构分为富勒烯衍生物、大π共轭体系、非π体系、改性材料、碳纳米材料等5类体系,分别介绍了其结构特性,讨论了其在太阳能电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总结了开发新型高效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 有机电子传输材料 有机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传输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飞 周丹 +5 位作者 秦元成 徐海涛 张余宝 张芹 谢宇 李明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81-11089,共9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如今资源匮乏的年代备受关注。太阳能具有成本低廉、储量丰厚、利用简单等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竞相研究探索。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一代固态薄膜电池,因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如今资源匮乏的年代备受关注。太阳能具有成本低廉、储量丰厚、利用简单等诸多优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竞相研究探索。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新一代固态薄膜电池,因其可溶液加工、卷对卷印刷和打印制备成柔性器件,向已经商业化但价格昂贵的无机硅太阳能电池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在现阶段,有机太阳能电池还存在稳定性相对较弱和光电转换效率相对偏低两方面的缺陷。尽管已报道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16.70%,但离商业化生产还有很大距离。电子传输层在器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目前,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层材料主要为金属氟化物、n型金属氧化物、有机小分子类、聚合物电解质类和富勒烯类等。在众多电子传输层材料中,有机类电子传输层因其结构可调、可溶液加工、便于大面积印刷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对有机类电子传输层材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包含聚芴类、聚噻吩类、苝酰亚胺类、富勒烯类。通过阐述已有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各种电子传输层材料的优劣,展望电子传输层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电子传输层材料 界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联电子传输材料在OLED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朝 谢黎明 +1 位作者 苏文明 崔铮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3-1101,共9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交联电子传输材料TV-T2T。该材料经过热交联之后具有优异的抗溶剂特性,并且TV-T2T的LUMO能级为-3.5 eV,这将更有利于电子从ZnO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另外,溶液法制备的三层薄膜ZnO/TV-T2T/2,6-Dczppy∶Ir(mppy)3,...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交联电子传输材料TV-T2T。该材料经过热交联之后具有优异的抗溶剂特性,并且TV-T2T的LUMO能级为-3.5 eV,这将更有利于电子从ZnO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另外,溶液法制备的三层薄膜ZnO/TV-T2T/2,6-Dczppy∶Ir(mppy)3,其粗糙度低至2.27 nm,优于未加入TV-T2T电子传输层的双层薄膜(2.37 nm),可以有效减少漏电流的产生。随后,将TV-T2T应用于三层溶液法制备的倒置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获得了5.1%EQE的器件性能,是不加TV-T2T的器件性能(EQE为3.0%)的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材料 电子传输层 电子注入能力 溶液法 倒置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芴取代喹喔啉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一萍 孙立梅 张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62-1666,1678,共6页
由2,3-二芴基取代的双酮结构,合成出两种2,3-二芴基取代的含氟取代基的喹喔啉类小分子S1和S2.新的化合物因为含有氟取代基和喹喔啉结构使得整个分子呈缺电子状态,同时烷基取代的芴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新的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4... 由2,3-二芴基取代的双酮结构,合成出两种2,3-二芴基取代的含氟取代基的喹喔啉类小分子S1和S2.新的化合物因为含有氟取代基和喹喔啉结构使得整个分子呈缺电子状态,同时烷基取代的芴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新的化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都在400°C以上.测量了由新的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在相同电压下,四氟取代化合物的电流密度、亮度和效率要明显高于二氟取代的化合物,四氟取代化合物的器件在电压为15 V时的亮度可达到5703 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取代芴基喹喔啉类化合物 电子传输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