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红石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王娟
陈意
+4 位作者
毛骞
李秋立
马玉光
石永红
宋传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34-1946,共13页
金红石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一般以人工合成的氧化物来作为监测标样,尚较缺乏对金红石标样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本文运用CAMECA SXFive电子探针对金红石标样R10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金红石中主要微量元素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本次共分析...
金红石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一般以人工合成的氧化物来作为监测标样,尚较缺乏对金红石标样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本文运用CAMECA SXFive电子探针对金红石标样R10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金红石中主要微量元素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本次共分析了Al、Si、Ti、Fe、Cr、Zr、V、Nb、Ta等9个元素,Ti、Si元素作为本次分析的监测元素。本文通过调整加速电压和电流、背景和峰值测试时长以及干扰谱峰处理等来提高微量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Zr(780±29×10^(-6))(1SD,n=25)、Nb(2799±66×10^(-6))、V(1276±33×10^(-6))、Fe(4309±34×10^(-6))、Cr(718±31×10^(-6))的分析结果与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大部分元素数据波动范围在10%以内,V、Fe元素的数据波动范围仅在5%以内。V、Nb和Fe测试精度比前人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有较大提高。金红石Zr测试误差传递给金红石Zr温度计给出的温度误差一般<22℃。本文还对金红石Zr温度计应用、提高Ta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金红石Fe^(3+)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分析
微量元素
金红石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FE^3+
测试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建国
邵拥军
+2 位作者
汪程
刘忠法
熊伊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1-909,共9页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径集中在0.005~0.053 mm范围内,微细粒级金矿物质量分数占80%以上,主要以粒间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的形式出现;载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本区"不可见金"不仅以机械混入的"不可见"显微-超显微包体金存在,而且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本区黝铜矿As与As+Sb的物质的量比x(As)/(x(As)+x(Sb))高于0.25,银金矿中Au的质量分数w(Au)为73.512%~80.120%,闪锌矿的w(Zn)/w(Cd)为79.82~145.33,表明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黄铁矿、闪锌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下金宝金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赋存状态
成矿环境
矿床成因
下金宝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钴镍原子扩散偶制备及互扩散性能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3
作者
李晓瑜
王玉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78,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钴镍(Co/Ni)扩散偶中原子的扩散行为,基于电子探针(EPMA)设计并搭建了对Co/Ni原子互扩散性能分析的综合实验平台。通过夹具法制备Co/Ni扩散偶,利用EPMA对其扩散层形貌进行微观分析,同时定量计算出不同扩散距离下Co/N...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钴镍(Co/Ni)扩散偶中原子的扩散行为,基于电子探针(EPMA)设计并搭建了对Co/Ni原子互扩散性能分析的综合实验平台。通过夹具法制备Co/Ni扩散偶,利用EPMA对其扩散层形貌进行微观分析,同时定量计算出不同扩散距离下Co/Ni原子的质量浓度信息;利用数据处理平台将EPMA检测出有关于Co/Ni扩散偶信息的各类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并用Matlab软件中的cftool工具箱完成对Co/Ni原子在不同距离下浓度曲线拟合,以及编写m函数,自适应地计算出不同温度下Co/Ni原子的扩散系数以及扩散激活能。实验表明,在Co/Ni二元扩散体系中,没有中间相的生成,扩散距离随温度变化明显,温度越高扩散距离越大,同时扩散系数也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
钴镍合金
二元扩散
扩散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红石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王娟
陈意
毛骞
李秋立
马玉光
石永红
宋传中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34-1946,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90614
41272073)资助
文摘
金红石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一般以人工合成的氧化物来作为监测标样,尚较缺乏对金红石标样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本文运用CAMECA SXFive电子探针对金红石标样R10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根据金红石中主要微量元素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本次共分析了Al、Si、Ti、Fe、Cr、Zr、V、Nb、Ta等9个元素,Ti、Si元素作为本次分析的监测元素。本文通过调整加速电压和电流、背景和峰值测试时长以及干扰谱峰处理等来提高微量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Zr(780±29×10^(-6))(1SD,n=25)、Nb(2799±66×10^(-6))、V(1276±33×10^(-6))、Fe(4309±34×10^(-6))、Cr(718±31×10^(-6))的分析结果与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的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大部分元素数据波动范围在10%以内,V、Fe元素的数据波动范围仅在5%以内。V、Nb和Fe测试精度比前人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有较大提高。金红石Zr测试误差传递给金红石Zr温度计给出的温度误差一般<22℃。本文还对金红石Zr温度计应用、提高Ta元素分析精度和准确度、金红石Fe^(3+)分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子探针分析
微量元素
金红石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FE^3+
测试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
元素分析
Keywords
Rutile
Trace element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
epma
)
Zr-in-rutile thermometers
分类号
TQ134.1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建国
邵拥军
汪程
刘忠法
熊伊曲
机构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1-90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2302)
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项目(2015CX008)~~
文摘
以位于河北永安—下营房—毛家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下金宝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点分析及面分析技术,对本区金的赋存状态以及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环境和成因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可见金"的粒径集中在0.005~0.053 mm范围内,微细粒级金矿物质量分数占80%以上,主要以粒间金、包裹金及裂隙金的形式出现;载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闪锌矿;本区"不可见金"不仅以机械混入的"不可见"显微-超显微包体金存在,而且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本区黝铜矿As与As+Sb的物质的量比x(As)/(x(As)+x(Sb))高于0.25,银金矿中Au的质量分数w(Au)为73.512%~80.120%,闪锌矿的w(Zn)/w(Cd)为79.82~145.33,表明矿床形成于浅成—中低温环境中;黄铁矿、闪锌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下金宝金矿床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
电子探针
赋存状态
成矿环境
矿床成因
下金宝金矿床
Keywords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zer
(
epma
)
occurrence
ore-forming environment
genesis
Xiajinbao gold deposit
分类号
P591.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钴镍原子扩散偶制备及互扩散性能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3
作者
李晓瑜
王玉洁
机构
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7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073064)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MS-084)。
文摘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钴镍(Co/Ni)扩散偶中原子的扩散行为,基于电子探针(EPMA)设计并搭建了对Co/Ni原子互扩散性能分析的综合实验平台。通过夹具法制备Co/Ni扩散偶,利用EPMA对其扩散层形貌进行微观分析,同时定量计算出不同扩散距离下Co/Ni原子的质量浓度信息;利用数据处理平台将EPMA检测出有关于Co/Ni扩散偶信息的各类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并用Matlab软件中的cftool工具箱完成对Co/Ni原子在不同距离下浓度曲线拟合,以及编写m函数,自适应地计算出不同温度下Co/Ni原子的扩散系数以及扩散激活能。实验表明,在Co/Ni二元扩散体系中,没有中间相的生成,扩散距离随温度变化明显,温度越高扩散距离越大,同时扩散系数也不断增加。
关键词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
钴镍合金
二元扩散
扩散激活能
Keywords
electron
probe-x-ray
microanalyzer
(
epma
)
Co/Ni alloy
binary diffusion
diffusion activation energy
分类号
TH742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红石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
王娟
陈意
毛骞
李秋立
马玉光
石永红
宋传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张建国
邵拥军
汪程
刘忠法
熊伊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钴镍原子扩散偶制备及互扩散性能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李晓瑜
王玉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