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态X80钢韧性不均匀问题分析
1
作者 牛靖 周海斌 +4 位作者 魏可嘉 程俊 王鹏 黄铎 刘迎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1,47,共5页
为了解决热处理态X80管线钢韧性不均匀问题,选择典型冲击试样进行了断口分析、微观组织及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不均匀性,存在大块状准多边形铁素体,导致大角度晶界含量低,有效晶粒尺寸大且均匀性差,是热处理态X80钢部... 为了解决热处理态X80管线钢韧性不均匀问题,选择典型冲击试样进行了断口分析、微观组织及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不均匀性,存在大块状准多边形铁素体,导致大角度晶界含量低,有效晶粒尺寸大且均匀性差,是热处理态X80钢部分冲击试样发生解理脆断的根本原因。设法获得细小的准多边形铁素体可以提高X80中的大角度晶界含量,细化有效晶粒尺寸,可以兼顾热处理态X80钢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冲击韧性 背散射电子衍射 有效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塑性变形机理及其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帅 王素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7,共9页
对晶体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描述了晶体塑性理论、晶体塑性变形机理、硬化机制等算法。同时关注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在晶体学织构测量与分析中的应用优势,采用衍射图案准... 对晶体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描述了晶体塑性理论、晶体塑性变形机理、硬化机制等算法。同时关注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技术在晶体学织构测量与分析中的应用优势,采用衍射图案准确掌握晶体结构与取向等信息,为晶体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提供精确的数据输入。因此,对现有的晶体塑性理论、参数获取方式、衍射图像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目前,晶体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经过大量的检验,证明了该方法在模拟金属塑性变形机理中的有效性,并广泛应用于探究材料塑性变形机理的研究中。依据系统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框架开展论述,以期全面了解晶体塑性有限元在加工中的研究进展,为高性能材料设计、优化和实际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 塑性变形机理 晶体塑性理论 晶体塑性有限元 晶体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辅助条件下钛-铝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研究
3
作者 翟奕涵 皇涛 +3 位作者 邢兵辉 张朝民 相楠 宋克兴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共11页
目的 基于钛-铝层状复合板,在电辅助条件下进行钛-铝金属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研究,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非均质金属层合板材的成形理论,并为改善构件成形质量、挖掘其成形潜能奠定基础。方法 在不同电流密度和不同占空比下进... 目的 基于钛-铝层状复合板,在电辅助条件下进行钛-铝金属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研究,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丰富非均质金属层合板材的成形理论,并为改善构件成形质量、挖掘其成形潜能奠定基础。方法 在不同电流密度和不同占空比下进行电辅助拉伸试验,对不同状态下的试样进行EBSD微观组织表征,研究电辅助条件下钛-铝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 在非热效应和焦耳热效应作用下,当进行电辅助拉伸时,钛-铝层状复合板的变形抗力和延伸率降低。当电流密度为6 A/mm2时,与室温拉伸相比,电辅助条件下的钛-铝层状复合板力学性能呈现出流动应力基本不变、延伸率有所上升的趋势。这表明选取合适的电流参数可以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提升材料塑性。在电辅助拉伸过程中,电流可以影响位错结构,减少Frank-Read位错源产生的位错以及Frank-Read位错源附近晶格畸变程度,从而降低位错密度。同时,脉冲电流作用可在较低温度下提高材料晶化过程中的形核率,促进再结晶发生。结论 从力学性能、微观组织2个方面探究了脉冲电流对钛-铝层状复合板变形行为的影响机制,为优化材料加工工艺、提高材料利用率和最终产品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辅助成形 钛-铝层状复合板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E图像的水泥基修补材料物相分析方法对比
4
作者 张高望 吕江鹏 +2 位作者 陈泽鑫 袁捷 杨小刚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6-824,共9页
基于背散射电子(BSE)图像,对比了频率-灰度直方图法、累计频率-灰度直方图法和高斯混合模型(GMM)法在水泥基修补材料(CRM)物相分析中的表现,并基于表现最优的方法研究了修补界面过渡区的物相占比。结果表明:GMM法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和一致... 基于背散射电子(BSE)图像,对比了频率-灰度直方图法、累计频率-灰度直方图法和高斯混合模型(GMM)法在水泥基修补材料(CRM)物相分析中的表现,并基于表现最优的方法研究了修补界面过渡区的物相占比。结果表明:GMM法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推荐在物相定量分析的灰度阈值分割中使用;修补界面过渡区的孔隙和未反应颗粒分布较密,其中改性硅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的未水化颗粒含量较高,磷酸盐水泥基修补材料的孔隙率较高,在修补工作中应作相应处理,以提升修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修补材料 背散射电子图像 修补界面过渡区 灰度分割阈值 物相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剑川断裂脆‒塑性变形过程:来自碳酸盐岩显微构造特征的证据
5
作者 王中航 曹绍甫 +4 位作者 吴荣琴 叶浩 周云 房艳国 宁文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33,共14页
由于空间上宏观流变学行为的分离特征,导致对摩擦破裂(脆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的认识产生空间割裂,即地表发生脆性变形,而地球深部发生塑性变形。天然变形碳酸盐显微构造研究以及碳酸盐地震速率变形实验研究均表明,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可能... 由于空间上宏观流变学行为的分离特征,导致对摩擦破裂(脆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的认识产生空间割裂,即地表发生脆性变形,而地球深部发生塑性变形。天然变形碳酸盐显微构造研究以及碳酸盐地震速率变形实验研究均表明,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可能在碳酸盐地震变形过程中均有发生。本次研究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我国滇西北地区丽江‒剑川断裂内碳酸盐断层岩进行了详细的显微构造分析,发现断层岩由不规则碎斑以及松散高孔隙度细粒方解石基质组成,其中不规则碎斑由致密细粒方解石和残留斑晶组成。碎斑内部细粒方解石发育强形态优选方位及明显的结晶学优选方位,残留斑晶发育大量亚颗粒,其粒度与细粒方解石晶粒接近。旋转轴分析表明碎斑位错蠕变变形过程中主要激活(0001)<1210>螺位错、(0001)<1210>刃型位错、{1012}<1011>和{1014}<2021>刃型位错。颗粒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碎斑内部的细粒方解石颗粒,松散高孔隙度区域的方解石颗粒直径、长短轴比均更小,说明其后期经历了明显的研磨作用和碎裂流变形。本次研究认为在丽江‒剑川断裂地震滑移过程中,碳酸盐断层岩随断裂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形机制的演化过程,包括滑移中期高温下的位错蠕变机制以及后期断裂逐步停止过程中的碎裂流脆性变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断层岩 电子背散射衍射 显微构造 变形机制 丽江‒剑川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焊接钛合金-双相不锈钢的微观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刘金涛 朱桂春 +3 位作者 黄佳雯 陈令杰 韩刚 陈翔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1,150,共10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钛/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凭借其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爆炸焊接制备了TP270C钛合金/SUS821L1高强度双相不锈钢的双金属复合板,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钛/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凭借其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爆炸焊接制备了TP270C钛合金/SUS821L1高强度双相不锈钢的双金属复合板,并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技术,对复合板的界面微观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此外,还结合力学性能测试对焊接质量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界面沉积能量较低时,焊接界面介于平直界面和波状界面之间;而当界面沉积能量较高时,焊接界面呈波状。两者界面附近均出现了元素扩散和晶粒细化现象。在焊接界面、熔化区域以及绝热剪切带内以完全再结晶为主;靠近焊接界面的位置,钛以部分再结晶为主,双相不锈钢以部分再结晶和变形晶为主。局部热积累促进了熔化层内晶粒的长大,然而,被熔化层“包裹”的钛颗粒出现了晶粒细化。在力学性能测试中,界面沉积能量较高的样品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相对于界面沉积能量较低的样品分别提升了40.33%和4.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钛/钢复合板 界面形貌 力学性能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芯数字化技术在黄羊山石墨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何燕萍 任云生 +2 位作者 孙珍军 官梦凡 岳海欣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9-361,共3页
综合应用全岩芯CT扫描、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与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BSE-SEM)技术,构建多尺度矿物解析体系,探讨新疆黄羊山石墨矿床成因。通过石墨矿石岩芯CT扫描,结合QEMSCAN元素分析,识别出金属硫化物(20%)、石英—长石基质(40%)与... 综合应用全岩芯CT扫描、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与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BSE-SEM)技术,构建多尺度矿物解析体系,探讨新疆黄羊山石墨矿床成因。通过石墨矿石岩芯CT扫描,结合QEMSCAN元素分析,识别出金属硫化物(20%)、石英—长石基质(40%)与石墨—暗色矿物(40%)的含量及密度分带特征。BSE—SEM高分辨率成像显示,石墨呈束状穿切硫化物,表明石墨结晶晚于石英,具有硫化物→石英→石墨的矿物生成序列特征,暗示石墨的结晶与硫化物的形成关系密切,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硫化物的存在对石墨的形成可能具有促进作用。该技术具有非破坏性数据融合精准表征矿物相态与空间分布的特征,可广泛应用于矿石组构、矿床成因及资源评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芯数字化 全岩芯CT扫描 QEMSCAN 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黄羊山石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3C奥氏体耐热钢晶界蠕变损伤的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正飞 张家乐 张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1-618,共8页
对不同条件下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蠕变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蠕变沿晶破坏行为和损伤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蠕变速度下材料的晶粒尺寸基本不变,未产生择优取向,但高蠕变速度条件下... 对不同条件下的HR3C奥氏体耐热钢蠕变试样进行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奥氏体耐热不锈钢蠕变沿晶破坏行为和损伤特征。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蠕变速度下材料的晶粒尺寸基本不变,未产生择优取向,但高蠕变速度条件下部分孪晶界演变成一般晶界,而低蠕变速度下原始孪晶结构基本保持不变。EBSD分析结果清楚地反映了微观蠕变应变的不均匀性。沿晶微裂纹和蠕变空洞的产生和扩展是最显著的损伤特征,这些损伤现象与不同蠕变速度下的蠕变机制及晶界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耐热钢 蠕变 损伤特征 晶界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叶蜡石对磷酸镁水泥作用机理分析
9
作者 冯学忠 刘巧玲 +2 位作者 张静 徐庆东 窦霆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10-12216,共7页
磷酸镁水泥(MPC)作为无机胶粘剂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修复,其耐高温性能成为研究热门。制备了一种叶蜡石复合磷酸镁水泥(P-MPC),通过力学性能、质量损失率、微观观测、物相分析等分析该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MPC的抗... 磷酸镁水泥(MPC)作为无机胶粘剂用于建筑结构的加固修复,其耐高温性能成为研究热门。制备了一种叶蜡石复合磷酸镁水泥(P-MPC),通过力学性能、质量损失率、微观观测、物相分析等分析该材料的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MPC的抗压强度保留率随叶蜡石掺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在800℃下,叶蜡石掺量为12%的MPC强度保留率为20%,超过空白对照组6%。通过物相组成分析发现水化产物鸟粪石的分解是导致MPC抗压强度降低的关键因素。热重曲线表明随叶蜡石掺量的增加,MPC的质量损失率逐渐降低。通过背散射电子能谱仪分析200℃和800℃下空白对照组和叶蜡石掺量为12%的试验组的微观形貌和元素比例,发现叶蜡石在高温下与MPC的结合仍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说明此硅酸盐材料能够与MPC进行较好的融合继而改善MPC的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蜡石 磷酸镁水泥 耐高温性 背散射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铜箔截面微观组织的EBSD分析
10
作者 韩俊青 武玉英 +1 位作者 刘树帅 刘相法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238,共6页
目的通过树脂包埋结合离子截面抛光的制备方法,实现铜箔样品的截面EBSD分析,进而利用截面EBSD分析方法探究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对铜箔进行包埋,使用加热平台使胶体凝固,对得到的包埋好的铜箔试样在砂... 目的通过树脂包埋结合离子截面抛光的制备方法,实现铜箔样品的截面EBSD分析,进而利用截面EBSD分析方法探究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使用热固性树脂对铜箔进行包埋,使用加热平台使胶体凝固,对得到的包埋好的铜箔试样在砂纸上进行截面打磨,放入截面离子抛光仪中进行离子切割,样品制备完成后,将样品取下。使用电子背散射(EBSD)作为电镜附件,进行晶体学取向的表征。结果结合截面微观组织的EBSD分析方法,分析了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解铜箔的晶粒尺寸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孪晶密度和位错密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抗拉强度在45 A/dm^(2)时达到最大547.05 MPa。结论该方法可以利用EBSD分析软件自动分析铜箔截面的晶粒粒度分布、孪晶密度等,并将这些微观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验证了电流密度对铜箔组织和性能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样品制备 截面离子抛光 电子背散射衍射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含量对挤压态Mg-6Al-2S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洪旭 李彩霞 +2 位作者 谢金龙 李超 张晓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71,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Sm含量对挤压态Mg-6Al-2Sr合金的强化机理,采用金相实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EBSD分析了Sm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不同Sm含量的Mg-6Al-2Sr铸态合金进行挤压实验。... 本文研究了不同Sm含量对挤压态Mg-6Al-2Sr合金的强化机理,采用金相实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EBSD分析了Sm含量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对不同Sm含量的Mg-6Al-2Sr铸态合金进行挤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Sm含量的增加,生成的Al_(2)Sm相在挤压的作用下破碎,并且沿挤压方向在晶界处均匀弥散,阻碍晶粒长大;继续不断增加Sm,使得在晶界处Al_(2)Sm相增多聚集,反而对合金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Sm含量为1.5 wt%时,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最细小,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达到297.9 MPa、257.8 MPa和21.3%,硬度达到HV78.9,较Sm含量为0 wt%的合金,抗拉强度提升了15.6%,屈服强度提升了34.6%,伸长率提升了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6Al-2Sr-xSm合金 微观组织 电子背散射衍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Co硬质合金界面特征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顺仕 陈松 +6 位作者 李广慧 李辉 林燕 李泓枫 代思远 武体真 王卫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4-213,共10页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五参数分析、重叠极图迹线分析和近重位点阵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状态WC/Co硬质合金中的WC/WC晶界与WC/Co相界等界面特征分布。结果表明:经高温烧结后油淬的样品,生成了比例为4.5%的WC/WCΣ2晶界,具有{10-10}/{...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五参数分析、重叠极图迹线分析和近重位点阵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热处理状态WC/Co硬质合金中的WC/WC晶界与WC/Co相界等界面特征分布。结果表明:经高温烧结后油淬的样品,生成了比例为4.5%的WC/WCΣ2晶界,具有{10-10}/{10-10}界面匹配特征的Σ2晶界的比例约为2.6%;该样品中的Co主要为面心立方结构,具有{10-10}_(WC)/{001}_(Co),{10-10}_(WC)/{110}_(Co)和{11-20}_(WC)/{110}_(Co)等界面匹配特征的界面是WC/Co相界的主要部分。经800℃回火后气氛保护随炉缓冷的样品,其WC/WCΣ2晶界比例及特征与油淬样品十分接近;该样品中的Co主要为六方结构,具有{10-10}_(WC)/{10-10}_(Co)和{11-20}_(WC)/{11-20}_(Co)等界面匹配特征的界面是WC/Co相界的主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Co硬质合金 电子背散射衍射 界面特征分布 晶界界面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特征自动分析系统对碎屑矿物定量识别及与传统镜下鉴定的误差分析
13
作者 宁泽 徐磊 +2 位作者 林学辉 张媛媛 张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722,共10页
碎屑矿物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物源和物质扩散研究中,对分析沉积动力环境和海洋动力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碎屑矿物数据的获取主要以光学显微镜为工具,依靠人工鉴定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科学有... 碎屑矿物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物源和物质扩散研究中,对分析沉积动力环境和海洋动力特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碎屑矿物数据的获取主要以光学显微镜为工具,依靠人工鉴定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为使科研人员及时获得科学有效的矿物鉴定数据,本文基于热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利用矿物特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简称AMICS),运用矿物表面微形貌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技术,通过实测数据自主建立的一套碎屑矿物标准库为分类依据,实现了对碎屑矿物的定量识别。AMICS系统对第一个样品共识别出矿物种类25种,人工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法鉴定出25种;AMICS系统对第二个样品共识别出矿物种类26种,人工实体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法鉴定出27种,两种方法鉴定出的碎屑矿物种类基本相同,且每一种矿物含量的误差绝对值均小于5%。该系统识别氧化物(褐铁矿、铬铁矿等),磷酸盐(磷灰石等),硫酸盐(重晶石等),硫化物(黄铁矿等),碳酸盐(方解石、白云石等),部分硅酸盐(锆石、榍石、橄榄石、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石榴石族等)相对准确,但仅依靠矿物化学成分很难准确识别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系列碎屑矿物,层状硅酸盐矿物在制样时容易逐层脱落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特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 背散射法 碎屑矿物 扫描电镜-能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铀矿控矿断裂活动年代学特征与找矿规律——以南雄断裂带为例
14
作者 赵佳楠 刘冲昊 +3 位作者 邱际玮 苏宏亮 崔永春 曾凡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为研究粤北地区铀矿控矿断裂活动特征和控矿规律以指导找矿,以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讨论南雄断裂带活动特征和铀矿找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 为研究粤北地区铀矿控矿断裂活动特征和控矿规律以指导找矿,以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调查、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显微构造变形分析,讨论南雄断裂带活动特征和铀矿找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在三叠纪的构造变形特征以韧性变形为主,岩浆期后热液石英脉和长英质脉于晚三叠世交切断裂带内花岗质糜棱岩和糜棱岩化花岗岩,脉体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30.2±1.7)Ma、(228.9±5.8)Ma和(210.0±2.1)Ma;断裂带内发育典型韧性变形显微构造特征,韧性变形运动特征以左行剪切为主,且具有高温变形和中低温变形2个阶段。认为南雄盆地北缘南雄断裂带内210 Ma韧性变形区段不具备铀矿质沉淀的临界转换成矿机理条件,推断125~120 Ma和110~105 Ma韧性变形强烈并叠加同期区域伸展运动、基性岩脉侵入和铀矿化特征的区段可能是铀成矿有利区段。分析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诸广山南部整装勘查区铀资源量提供了可行的找矿思路和有效的铀矿查证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 南雄断裂带 韧性变形 电子背散射衍射 锆石U-PB年代学 找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5铝合金连续铸轧态微观组织的表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毛宏亮 王剑华 +3 位作者 杨钢 史庆南 易健宏 陈亮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3-869,共7页
采用连续铸轧方法制备6 mm厚、牌号为1235的铝合金,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铸轧态(TRC)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铸轧态的1235铝合金具有快速凝固组织,即晶粒尺寸在30... 采用连续铸轧方法制备6 mm厚、牌号为1235的铝合金,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EBSD)对铸轧态(TRC)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铸轧态的1235铝合金具有快速凝固组织,即晶粒尺寸在30-100 nm之间的纳米多晶组织,有沿()晶面滑移的滑移带和高密度位错线等深度塑性变形组织,还有沿(100)晶面生长的再结晶组织;Fe和Si等掺杂元素固溶在基体Al中;在铸轧态下晶粒直径几乎分布在20-50μm之间,且产生的较强织构有{210}〈122〉、{122}〈210〉和{210}〈125〉等,较弱的织构有铜织构{112}〈111〉和{112}〈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35铝合金 连续铸轧 微观结构 高分辨透射电镜 电子背散射衍射 织构 twin roll casting(TRC) backscattered electron diffraction(EB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法在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胡曙光 袁盼 +4 位作者 王发洲 聂帅 刘云鹏 朱瑶宏 叶俊能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6-320,共5页
优化了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BSE-IA)法在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研究中孔隙阈值的确定方法,以降低主观因素影响,推导出统计所需图像最少张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孔隙阈值确定方法和图像放大倍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将BSE-IA法与压汞法(MIP)测得... 优化了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BSE-IA)法在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研究中孔隙阈值的确定方法,以降低主观因素影响,推导出统计所需图像最少张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孔隙阈值确定方法和图像放大倍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将BSE-IA法与压汞法(MIP)测得的孔隙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选用灰度面积累计分布曲线的二次导数来确定水泥净浆孔隙阈值以及500倍背散射电子图像统计出的结果较为合理,工作量适中,而BSE-IA法较MIP法测得的孔隙率小,但BSE-IA法可以直接观察孔隙形态及分布,因此在表征水泥基材料孔结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法 背散射电子图像 孔隙阈值 微观结构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孔隙结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2
17
作者 焦淑静 韩辉 +3 位作者 翁庆萍 杨峰 姜大强 崔立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32-436,共5页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中的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微小孔隙中,这些微孔隙、微裂隙既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也是流通通道。页岩中的孔隙有微米级别,也有纳米级别,微米级... 页岩气是储集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泥岩)中的天然气,已经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以吸附或游离状态存在于微小孔隙中,这些微孔隙、微裂隙既是页岩气重要的储存空间也是流通通道。页岩中的孔隙有微米级别,也有纳米级别,微米级孔隙采用新鲜断面的方法,可以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到,但由于新鲜断面表面粗糙,很难观察到纳米级孔隙及分布状况。用氩离子抛光的方法对样品表面进行处理,可以使样品表面变的光滑平整,使用背散射电子成像方式,有利于观察纳米级孔隙及孔隙形状、大小及分布规律等。本文还对平行层理及垂直层理两种取样方法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相结合观察更全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隙 扫描电镜(SEM) 背散射电子 氩离子抛光 平行层理 垂直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发射扫描电镜中荷电现象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华佳捷 刘紫微 +2 位作者 林初城 吴伟 曾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26-232,共7页
荷电效应是导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产生缺陷最重要原因之一,它使图像出现异常反差、畸变等现象,严重影响图像质量。镀膜可以有效避免荷电现象,但镀膜不可避免地会一定程度上掩盖样品的真实显微结构。如何在不镀膜的情况下,最大程... 荷电效应是导致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产生缺陷最重要原因之一,它使图像出现异常反差、畸变等现象,严重影响图像质量。镀膜可以有效避免荷电现象,但镀膜不可避免地会一定程度上掩盖样品的真实显微结构。如何在不镀膜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减少荷电现象以获得不导电材料真实显微结构特征是材料科学工作者和电镜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本文从荷电效应产生的机理出发,阐述了采用合适的加速电压、探测器以及扫描方式等实验参数,对常见的不导电样品,如聚丙烯球、氧化镧粉体、SiO2球以及羟基磷灰石粉末等样品进行显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若选择合适的实验参数,在不镀膜的情形下可以显著减少荷电甚至使荷电完全消失,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材料真实显微结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荷电效应 低加速电压 背散射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过程组织演化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成聪 常保华 +1 位作者 陶军 张田仓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60,116,共4页
采用"急停快冷"的方法对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的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搅拌头前、后方不同区域进行了EBSD测试,分析了FSW过程中组织演化的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在FSW前期发生了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在FSW过程中与亚晶... 采用"急停快冷"的方法对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的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对搅拌头前、后方不同区域进行了EBSD测试,分析了FSW过程中组织演化的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在FSW前期发生了不连续动态再结晶,在FSW过程中与亚晶界吸收位错而取向差增加相关的连续动态再结晶是其动态形核的主导机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晶粒长大成为终态组织,期间发生了部分的静态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焊 动态再结晶 组织演化 电子背散射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炼焦中煤破碎解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向楠 陶有俊 +3 位作者 何亚群 罗成 孙启潇 王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42-1948,共7页
为探究微波预处理对炼焦中煤磨矿性质的影响,采用颚式破碎机及棒磨机对炼焦中煤进行破碎试验。预处理前、后煤样的背散射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诱导煤样产生微米级裂缝,煤样的可磨性显著提高。挤压破碎条件下,经不同时间微波预处理煤样... 为探究微波预处理对炼焦中煤磨矿性质的影响,采用颚式破碎机及棒磨机对炼焦中煤进行破碎试验。预处理前、后煤样的背散射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诱导煤样产生微米级裂缝,煤样的可磨性显著提高。挤压破碎条件下,经不同时间微波预处理煤样的破碎产物具有近似的粒度分布,微波预处理并没有改善煤样的破碎特性。磨矿试验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可以显著的改善煤样的细磨效果,微波预处理时间、给矿量及磨矿时间对磨矿细度的交互作用明显,建立了3种因素对磨矿细度的模型关系。在相同的粒度要求条件下,微波预处理可以显著的降低磨矿时间。能耗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为3 min时,磨矿过程综合能耗可以降低31.24%。磨矿产物密度分析结果表明:磨矿时间相同时,由于微波助磨作用及选择性加热作用,磨矿产物的解离度随预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预处理时间为3 min时,精煤灰分为10%条件下,精煤产率提高9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中煤 微波预处理 背散射成像 挤压破碎 磨矿解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