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及潜在机制
1
作者 王乐军 马童昕 +3 位作者 闫嘉淇 李倩 龚铭新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完成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并从神经肌肉活动控制角度探讨训练干预产生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25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随机分为tDCS结合抗阻训练组(试验组)和单纯抗阻训练组(对照组),12名对照组受试者接受持续8周、每周3次、每次4组、每组12次动作重复的高位下拉力量训练干预,13名试验组受试者在对照组所采用的训练基础上,在每次训练前进行20 min的tDCS干预。在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进行高位下拉静态自主最大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80%一次最大重复(one repetition maximum,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和常规引体向上动作测试。在引体向上动作测试过程中记录上肢主要用力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训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引体向上完成次数分别提高了1.74倍和1.42倍,两组受试者MVC和80%1RM负荷高位下拉最大重复次数也都显著提升,但两组受试者上述指标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两组受试者主动肌肱桡肌、三角肌后束、胸大肌的激活水平皆显著下降。此外,试验组受试者在训练后拮抗肌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由0.50±0.22显著下降到0.37±0.09,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持续8周的tDCS结合抗阻训练和单纯抗阻训练显著提升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可能与两种训练皆可以显著提升主动的肌肉收缩能力有关。tDCS结合抗阻训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引体向上动作过程中肱三头肌的共激活水平,提高肘关节肌肉的收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高位下拉 引体向上 共激活 神经肌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物力学视角下无创脑刺激对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作者 刘宇 周治宁 +6 位作者 王玮 张玉凤 杨宸灏 徐永鑫 李路 吕娇娇 黄灵燕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7,共17页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聚焦无创脑刺激技术,特别是无创深部脑刺激——相位干涉电场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 brain stimulation,TIs),探讨其对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详细分析TIs技术精准调控深部脑区以增强运动皮...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聚焦无创脑刺激技术,特别是无创深部脑刺激——相位干涉电场刺激(temporal interference brain stimulation,TIs),探讨其对提升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详细分析TIs技术精准调控深部脑区以增强运动皮层兴奋性,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并提升下肢爆发力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TIs对运动认知功能的潜在调节作用及其在帕金森病等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突出其非侵入性、聚焦深部脑区、位置及参数可调等独特优势。此外,介绍脑肌互作神经启动技术,它结合了无创脑刺激与肌肉电刺激技术,通过同步调节脑和肌肉的功能,进一步优化运动控制与执行系统以提升运动能力。未来研究应聚焦多学科协作,推动技术应用拓展、智能化集成以及运动科技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充分释放无创脑刺激技术在提升运动表现、增强运动认知功能及治疗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性脑刺激 运动表现 相位干涉电场刺激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磁刺激联合下颌抗阻训练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3
作者 付国军 余秀芳 +2 位作者 吕鑫 吉璐 刘华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1-728,共8页
目的 探讨复合电刺激联合下颌抗阻训练(CTAR)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156例,随机分为CTAR组(n=51)、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重复经颅刺激(rTMS)组(n=52)和联合... 目的 探讨复合电刺激联合下颌抗阻训练(CTAR)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156例,随机分为CTAR组(n=51)、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重复经颅刺激(rTMS)组(n=52)和联合组(n=53),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分别给予CTAR、NMES+rTMS和NMES+rTMS+CTAR,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3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和吞咽困难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渗漏-误吸分级(PAS)评分、电视荧光吞咽造影检查(VFSS)(包括VFSS评分、咽运送时间、舌骨向上和向前位移)、颏下肌群和舌骨肌群平均肌电值(AMEG)。结果 SSA、SWAL-QOL和两肌群AMEG的组内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显著(F> 6.611, P <0.001),FOIS、VFSS、咽运送时间、舌骨向上位移和舌骨向前位移的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F> 3.451, P <0.05)。事后检验显示,联合组咽运送时间短于NMES+rTMS组(P=0.048),舌骨向前位移明显高于CTAR组(P=0.002),AMEG显著高于CTAR组和NMES+rTMS组(P <0.001)。治疗后3组PAS分级有显著性差异(Hc=8.282, P=0.016),联合组最优。结论 NMES+rTMS联合CTAR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优于单一电磁刺激或CT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神经肌肉电刺激 重复经颅刺激 下颌抗阻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效果
4
作者 樊志娇 靳岚琦 +3 位作者 黄志彬 李依格 姚思含 马玉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8,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ACLR术后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功能性训练期间,试验组接受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NMES,对照组接受伪NMES,共8周。干预前后,测量患侧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单腿支撑相和步行时足底冲量。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3例。干预后,两组股四头肌峰力矩体重比均显著提高(|t|>17.578,P<0.001),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t=4.714,P<0.001);两组患侧单腿支撑相和患侧单腿支撑相与健侧单腿支撑相比值均显著改善(|t|>16.882,P<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3.234,P<0.01);两组各分区足底冲量均显著优化(t>9.221,P<0.001),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852,P<0.01)。结论NMES能有效提升ACLR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改善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提高单腿支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力 步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后肩关节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侯太甫 殷恒斌 +2 位作者 朱琼慧 陈利玲 魏贻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3-37,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后肩关节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因肩关节损伤就诊于河南大学附属医院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后肩关节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因肩关节损伤就诊于河南大学附属医院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针刺。比较两组的优良率、不良反应以及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范围、肩关节功能和神经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72/75)显著优于对照组(86.67%,65/75)(P<0.05)。干预2、4、6周时,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显著下调(P<0.05,P<0.01)。干预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主动前屈角度和体侧外旋角度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显著下调,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显著上调(P<0.01)。干预完成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9/75)相较于对照组(10.67%,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够显著缓解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ARCR)术后疼痛,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并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肩关节肌肉萎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肌肉电刺激 关节镜 肩袖修复后 肩关节功能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欣然 李瑞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用的参数、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未来应进一步探讨NMES作用的具体机制及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障碍 康复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肌肉力量改善效果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定容 周恒宇 +6 位作者 蔡莹 谭波涛 王倩倩 周凤 冉晓芸 陈晓东 沈奥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39-2546,共8页
目的评估在早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肌肉力量、临床结局、远期生... 目的评估在早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肌肉力量、临床结局、远期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医学病区符合SAP合并ARDS诊断的患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NMES组(n=37)和对照组(n=38),排除治疗过程中死亡8例、出院3例、姑息治疗5例,最终纳入59例患者,其中NMES组29例、对照组30例。NMES组从ICU入院48 h开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额外行NMES治疗,连续7 d,每天1 h,直至患者离开ICU或因病情不适合继续康复锻炼为止。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ICU获得性虚弱(ICU-acquired weakness,ICU-AW)发生率;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edical Research Council-score,MRC);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及膈肌增厚分数(diaphragmatic thickening fraction,DTF);随访患者出院后第1、3、6个月病死率及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结果NMES组患者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ICU时上肢、下肢MRC评分以及MRC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MES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出院后第1个月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3、6个月Barthel自理能力评分NMES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入组当天、出ICU当天、出院当天,膈肌活动度、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无明显差异,出院后第1、3、6个月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MES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可改善SAP合并ARDS患者肌肉力量、缩短住院时间,并可能改善远期生活质量,但对膈肌功能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急性重症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ICU-AW 肌力 膈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神经肌肉功能康复的电刺激系统设计
8
作者 吴腾 董明刚 +2 位作者 李光林 曹江浪 方鹏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39,共7页
电刺激技术在运动功能的临床康复上有重大应用价值,开发先进的电刺激系统对实现精准、高效的神经肌肉电刺激非常关键。本工作结合数字信号合成和恒流源电路模型,设计了一种多参数可调、输出电流误差较小的电刺激系统。该系统可输出方波... 电刺激技术在运动功能的临床康复上有重大应用价值,开发先进的电刺激系统对实现精准、高效的神经肌肉电刺激非常关键。本工作结合数字信号合成和恒流源电路模型,设计了一种多参数可调、输出电流误差较小的电刺激系统。该系统可输出方波、三角波、正弦波3种波形,输出电流误差<0.5%,最大输出阻抗达4000Ω,在10~500 Hz范围内的频率误差为方波≤0.5%、三角波<1.0%、正弦波≤3.0%。与KT-90A和PE1-2医用级电刺激器相比,系统在最小输出阻抗2000Ω时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电流精度,且波形不失真。将该系统应用于神经肌肉功能电刺激实验,通过分析脑电波形及能量谱,验证了系统在临床康复应用中的有效性。本工作有望为电刺激康复干预的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神经肌肉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对称高频载波脉冲簇电刺激的肌疲劳缓解技术研究
9
作者 袁瑞 郑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190,共8页
为了缓解神经肌肉电刺激导致的肌肉疲劳,并减轻高频载波脉冲簇电刺激带来的不适感,提出了非对称高频载波脉冲簇电刺激的肌疲劳缓解技术,利用健康受试者,比较了所提技术和传统对称双相矩形脉冲电刺激的抗疲劳性能。在正中神经、尺神经束... 为了缓解神经肌肉电刺激导致的肌肉疲劳,并减轻高频载波脉冲簇电刺激带来的不适感,提出了非对称高频载波脉冲簇电刺激的肌疲劳缓解技术,利用健康受试者,比较了所提技术和传统对称双相矩形脉冲电刺激的抗疲劳性能。在正中神经、尺神经束近端,分别施加载波频率为10 kHz的窄脉冲簇(高频模式)和传统的对称双相矩形脉冲(低频模式)并引起相同的收缩水平,持续刺激5 min以诱发肌疲劳并记录手指收缩力和指屈肌高密度肌电信号。研究结果显示,与低频刺激相比,高频刺激下肌肉疲劳速率显著降低,具体表现为力衰减变慢,绝对力衰减较小(3.8688±1.1368)N,平台力更大(7.296±1.3424)N,最终获得更大的力输出为(2282.8±341.48)N·s,同时高频刺激下更高的力-肌电幅值比说明诱发了更高的肌肉激活效率,这可能是高频模式缓解肌疲劳的潜在机制。与传统对称低频刺激相比,非对称高频载波脉冲簇电刺激可能通过诱发更高效率的肌肉激活,从而显著缓解电刺激下肌疲劳问题,这对电刺激技术在脑卒中等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高频刺激 肌电信号 肌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在肺纤维化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天舒 杨娇 +2 位作者 王卫亮 唐启群 王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3,125,共5页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 目的 探讨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对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疾病药物治疗、呼吸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每天上午进行30 min的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下午进行30次的抗阻呼吸训练。干预时间为4周,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肌力、呼吸困难程度、心理状态。结果 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吸气肌力(MIP)、呼气肌力(MEP)水平、呼吸困难评分及医院焦虑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抗阻呼吸训练可改善肺纤维化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延缓其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到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呼吸神经肌肉电刺激 抗阻呼吸训练 肺功能 呼吸肌力 呼吸困难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2
11
作者 吴毅 安华 +1 位作者 施桂珍 朱玉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观察其疗效。运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ES)...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观察其疗效。运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ES)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4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前后相比,脑卒中患者MMES评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Barthel指数评定治疗前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发病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比后期康复治疗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陆敏 孟玲 彭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0,11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和对照组各20例,NMES组主要接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同时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吞...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和对照组各20例,NMES组主要接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同时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以及3个月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两组治疗前评估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而且NMES组疗效更明显,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MES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NMES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起效更快,但未显示出远期疗效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5
13
作者 单莎瑞 黄国志 +1 位作者 曾庆 汪孝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8-563,共6页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观察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组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 目的:采用步态分析,观察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组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采用给予患侧下肢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根据患者踝关节背伸、内翻程度调节正负电极片位置及具体适应的刺激量30min/次,1次/d,每周6次,共3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给予任何电刺激。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并获取两组患者步态参数。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步速、步幅、步频、健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均提高(P<0.05),步态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健侧支撑相、患侧支撑相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步行速度、步幅、步频、步行周期、步宽、双支撑相、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称性步态参数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步速、步频、步行周期等时空参数,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足下垂 神经肌肉电刺激 步态分析 时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卒中后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海暴 周黎 +5 位作者 张冠文 李晏 王彦春 于永红 姜健慧 赵艳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训练组(n=188),接受普通吞咽训练;电刺激组(n=196),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综合组(n=112),接...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训练组(n=188),接受普通吞咽训练;电刺激组(n=196),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综合组(n=112),接受中医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值,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新发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综合组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率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治疗期间肺炎发生率低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出院后3个月新发肺炎的发生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NIHSS评分改善值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结论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急性期肺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炎 吞咽障碍 针刺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素慧 崔颖 +3 位作者 窦娜 李建民 吴庆文 李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516-2518,共3页
目的探讨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NMES)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4例),对照组(47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北京奔奥新技... 目的探讨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 stimulation,NMES)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4例),对照组(47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北京奔奥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A2008-Ⅱ型四通道治疗仪,处方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放置:采用Rood的易化区(诱发部位)患侧躯干:胸锁乳突肌-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患侧上肢: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肱三头肌-前臂旋后肌,患侧下肢:臀中肌-缝匠肌,胫骨肌-腓骨肌,电极均放置于肌肤上,肉眼可见肌肉颤动收缩,患者感觉舒适放松。评定方法 :上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定,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平衡功能、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易化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 易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训练结合吞咽实时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丹 魏海棠 +3 位作者 彭涛 陈燕 熊贤诗 夏道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39-942,共4页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结合吞咽实时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认知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给予吞咽训练(常规吞... 目的观察认知训练结合吞咽实时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并发认知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给予吞咽训练(常规吞咽基础训练和吞咽摄食训练实时电刺激)和认知训练,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常规吞咽基础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认知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MSE和VFSS咽通过时间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结合吞咽实时电刺激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并发认知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认知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实时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江征 蔡素芳 +1 位作者 王辉 刘雪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组(肌电触发组)19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组21例(NMES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腕背伸主动关节... 目的研究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组(肌电触发组)19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组21例(NMES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与NMES组比较,肌电触发组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8
作者 段华林 张惠佳 +2 位作者 颜华 张彬 刘明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瘫患儿流涎的影响。方法 43例脑瘫流涎患儿分为NMES组(n=22)及对照组(n=21),两组常规治疗相同,NMES组同时给予NME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患儿流涎情况。结果 NMES...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瘫患儿流涎的影响。方法 43例脑瘫流涎患儿分为NMES组(n=22)及对照组(n=21),两组常规治疗相同,NMES组同时给予NME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患儿流涎情况。结果 NMES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MES可以改善脑瘫患儿流涎,促进其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神经肌肉电刺激 流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春镇 盛佑祥 +4 位作者 杨万章 吴芳 舒国建 陈颖 覃建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24-926,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康复+运动想象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为1个疗...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康复+运动想象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差异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梗死 偏瘫 康复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股四头肌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光新 黄迅悟 +3 位作者 赵晓鸥 李雯 刘琳 孙继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了解神经肌肉电刺激股四头肌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TKR术后患者104例,按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股四头肌,要求患者随电流刺激同时进行主动伸膝;对照组52例,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模... 目的:了解神经肌肉电刺激股四头肌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TKR术后患者104例,按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股四头肌,要求患者随电流刺激同时进行主动伸膝;对照组52例,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模式,两组电极分别置于膝部痛点。同时所有患者参与常规康复治疗,平均治疗(14.89±3.65)d出院。出院前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量表(KOOS)评定。出院后随访平均间隔9.5月,随访时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和KOOS量表评定。结果:出院时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18.11±9.66)和(16.13±4.25)、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分别为(103.21°±15.44°)和(99.21°±15.19°),两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主动伸膝受限为(1.93°±3.47°),明显小于对照组(6.26°±4.28°),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KOOS评分为(71.52±10.97),明显高于对照组(65.02±10.26),两组差异显著(P<0.01)。随访时,两组KSS评分均达优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KOOS评分(96.16±2.96)高于对照组(94.04±4.80),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TKR术后早期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股四头肌的康复治疗,有助于早期提高伸膝装置的功能和加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治疗 伸膝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