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插值辅助EMTR的风电场集电线故障定位
1
作者 魏源 朱永利 丁嘉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5-745,共11页
针对风电场集电线短路故障未及时定位、排除而造成弃风、窝电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辅助电磁时间反演(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风电场集电线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阐述EMTR理论应用于集电线故障定位的优越性,揭示现... 针对风电场集电线短路故障未及时定位、排除而造成弃风、窝电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辅助电磁时间反演(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风电场集电线故障定位方法。首先,阐述EMTR理论应用于集电线故障定位的优越性,揭示现有EMTR测距方法中假设故障点密度受采样率限制进而产生测距误差的现象;然后,在分析EMTR测距方法与插值思想契合性的基础上,引入插值思想,等效提升信号采样率,形成插值辅助EMTR故障测距方法;最后,结合集电线拓扑,构建故障区域判别矩阵,分析矩阵元素特征,进行故障区域识别,并实现故障点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定位方案仅需要少量测点即可实现准确定位,且有效克服集电线行波采样率相对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集电线 电磁时间反演 故障定位 插值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频率与电磁时间反演结合的多分支配网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庆 胡逸 +3 位作者 崔浩楠 孙健 王科 徐肖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3-1113,共11页
针对传统电磁时间反演定位方法在多分支配电线路故障定位中存在定位偏差或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固有频率与电磁时间反演结合的多分支配网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与多信号分类算法提取故障信号的固有频率主成分值,然... 针对传统电磁时间反演定位方法在多分支配电线路故障定位中存在定位偏差或失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固有频率与电磁时间反演结合的多分支配网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与多信号分类算法提取故障信号的固有频率主成分值,然后根据所提出的多分支配网故障区段定位原理确定故障区段位置,最后根据所提出的端口选取策略采用基于单端直接卷积的电磁时间反演方法进行故障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故障工况下的综合定位误差在41m内,并搭建RG-58同轴电缆试验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定位有效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现有电磁时间反演方法在多分支配网故障定位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配电线路 固有频率 故障区段定位 电磁时间反演 故障精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TR理论在电力系统线路故障测距中的应用基础Ⅱ:仿真部分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希鹏 邰能灵 +1 位作者 郑晓冬 黄文焘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根据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线路故障测距理论部分,可得到3种不同的故障测距方法,分别为时域电流法、频域前行电流法和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时域电流法仅利用线路两侧的故障电流分解量,在时域中求无损... 根据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线路故障测距理论部分,可得到3种不同的故障测距方法,分别为时域电流法、频域前行电流法和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时域电流法仅利用线路两侧的故障电流分解量,在时域中求无损镜像线路中的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处;频域前行电流法利用单一参数线路两侧的频域暂态前行电流的共轭量,在有损镜像线路中求得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小处;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利用线路两侧频域暂态前行电流的共轭量,在无损镜像线路中求得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处,再利用故障距离偏差数据库对故障距离进行补偿。建立了双端交流输电系统(包括单一参数线路和混合参数线路),对3种方法进行了大量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时间反转 镜像线路 时域电流法 频域前行电流法 频域前行电流补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MTR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希鹏 邰能灵 +2 位作者 郑晓冬 黄文焘 孙凯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9-598,共10页
提出了基于小波技术的电磁时间反转(WEMTR)理论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对线路两端故障电流的1模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有效信息;将所提取的有效暂态量以时间轴镜像,即进行时间反转;再将时间反转后的电流量作为电流源并联在无损... 提出了基于小波技术的电磁时间反转(WEMTR)理论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原理。对线路两端故障电流的1模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有效信息;将所提取的有效暂态量以时间轴镜像,即进行时间反转;再将时间反转后的电流量作为电流源并联在无损镜像线路两端,并在无损镜像线路上各处都假设发生故障,计算各个假设故障的接地电流有效值;假设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处即为所求故障点处。理论证明,该方法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的影响。在PSCAD/EMTDC搭建了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站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输电线路采用相域频变分布参数模型。结果表明,不需要高采样率,该方法可以得到精确的故障测距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 电磁时间反转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无损镜像线路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PC-EMTR理论的直流配电网故障选线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希鹏 邰能灵 +2 位作者 范春菊 郑晓冬 黄文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30-1739,共10页
为了精确识别直流配电网故障线路,缩小失电范围,并降低支节点附近故障选线盲区,提出了基于变相位系数–电磁时间反转(variable phase coefficient-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VPC-EMTR)的多端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根据配电网拓扑和... 为了精确识别直流配电网故障线路,缩小失电范围,并降低支节点附近故障选线盲区,提出了基于变相位系数–电磁时间反转(variable phase coefficient-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VPC-EMTR)的多端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根据配电网拓扑和线路参数建立了无损镜像线路网络,利用测量点处的时间反转后的1模电流在无损镜像网络中建立电流源,并计算该线路网络中每一点处的假想故障的故障电流有效值,最大有效值所处线路即为故障线路。该方法设置各镜像支路的相位系数与其长度呈高斯分布函数关系,使得支节点附近的故障测距结果偏移至线路中间处。同时,该方法利用最少测量点二次计算故障选线结果,减少了多余测量点对选线结果的影响,保证了故障选线结果的可靠性。在理论上对该方法进行了证明,并在PSCAD中建立了“手拉手”型多端直流配电网络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VPC-EMTR的多端故障选线法的选线结果准确,能够减少支节点附近选线的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相位系数 电磁时间反转 无损镜像线路网络 故障选线 最少测量点 假想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TD-EMTR和地闪记录的闪络故障测距优化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轶 杨欢红 +2 位作者 张成 陆敏安 方祺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99,113,共7页
针对配电线路中闪络故障存在实测数据故障行波难以标定,雷击位置与实际巡线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基于FDTD-EMTR和地闪记录数据相结合的闪络故障测距结果优化方法。通过电磁时间反转法将故障暂态量重新注入回系统,并根据FDTD算法计算... 针对配电线路中闪络故障存在实测数据故障行波难以标定,雷击位置与实际巡线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基于FDTD-EMTR和地闪记录数据相结合的闪络故障测距结果优化方法。通过电磁时间反转法将故障暂态量重新注入回系统,并根据FDTD算法计算得到所有假设故障点的故障电流矩阵,以求解最大能量点对应的位置为参考故障点;计算线路走廊趋势与地闪记录的偏离程度,设置最大接近度参数为修正系数,对电磁时间反转测距结果优化修正。通过真实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 闪络故障 电磁时间反转 空间接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信号时间反演的实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帅 王秉中 +1 位作者 欧海燕 赵德双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1-715,共5页
讨论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时域电磁信号时间反演的两类方法。前者可以直接对时域信号进行采样处理或通过在频域中进行相位共轭变换,实现时域信号时间反演;后者基于时域成像原理实现时域电磁信号的时间反演处理... 讨论了基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时域电磁信号时间反演的两类方法。前者可以直接对时域信号进行采样处理或通过在频域中进行相位共轭变换,实现时域信号时间反演;后者基于时域成像原理实现时域电磁信号的时间反演处理,包括微波光子技术和全电子技术两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 电磁信号 实现 时间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演电磁波应用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秉中 臧锐 周洪澄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2-28,共7页
时间反演电磁波具有时-空同步聚焦、空间超分辨率聚焦等特性,据此可以构建大容量无线通信、超分辨率成像等新型电磁波应用系统。文章对时间反演电磁波应用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研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时间反演电磁波 应用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波衰减补偿的探地雷达三维逆时偏移成像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洪华 龚俊波 +2 位作者 梁值欢 张智 徐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41-2152,共12页
常规探地雷达(GPR)逆时偏移大都未考虑高频电磁波在地下高电导率介质中传播的强衰减特性,致使高衰减区域的成像质量低;实际地下结构呈三维空间分布,二维GPR逆时偏移难以将反射波准确归位和绕射波完全收敛于真实位置.为此,本文构建了一... 常规探地雷达(GPR)逆时偏移大都未考虑高频电磁波在地下高电导率介质中传播的强衰减特性,致使高衰减区域的成像质量低;实际地下结构呈三维空间分布,二维GPR逆时偏移难以将反射波准确归位和绕射波完全收敛于真实位置.为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电磁波衰减补偿的三维GPR逆时偏移算法.该算法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正传和反传电磁波场,并通过改变反传电磁波方程中包含电导率的衰减项的正负号,人为保持反传时的时间对称性和反转不变性,以补偿正传时衰减的能量;零时刻成像条件用于获取地下三维结构的成像结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GPR逆时偏移算法,基于电磁波衰减补偿的三维GPR逆时偏移可精确补偿电磁波在地下高电导率介质中正传衰减的能量,高电导率区域的成像精度更高,分辨率更好,抗干扰能力更强,其结果更有利于指导后续雷达剖面的解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电磁波衰减补偿 三维逆时偏移 零时刻成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探测型时间反转电磁波聚焦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永庆 刘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6,198,共6页
为扩展时间反转理论在电磁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探测的时间反转电磁波聚焦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时间反转目标的反射波并在目标搜索域内进行能量搜索来实现重聚焦的.首先,收发合置传感器阵列的一个天线阵元向目标区域发射电磁波信... 为扩展时间反转理论在电磁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探测的时间反转电磁波聚焦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时间反转目标的反射波并在目标搜索域内进行能量搜索来实现重聚焦的.首先,收发合置传感器阵列的一个天线阵元向目标区域发射电磁波信号,该电磁波信号遇到目标后反射,反射后的电磁波被各天线阵元接收并记录.当所有阵元全部完成上述发射和接收过程后,将每个阵元中得到的所有信号相加,并进行时间反转.然后,将各阵元时间反转后的信号虚拟重发到目标域中,则信号能量会在目标处实现重聚焦.根据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给出了主动探测型时间反转聚焦的原理及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主动探测型时间反转可以有效实现电磁波重聚焦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转 主动探测 电磁波 聚焦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8
11
作者 商立群 呼延海 +1 位作者 黄若轩 杨晨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6603-6608,共6页
由于串联补偿电容的存在和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保护装置的非线性,使得具有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变得困难。该文在考虑串补电容对故障信号的影响,以及非线性保护装置的启动时间后,将电磁时间反... 由于串联补偿电容的存在和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保护装置的非线性,使得具有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变得困难。该文在考虑串补电容对故障信号的影响,以及非线性保护装置的启动时间后,将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理论应用于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提出一种新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将线路两端故障电流解耦后进行小波分解,提取故障电流暂态信号,再将该暂态信号进行时间反转,作为电流源连接在构造的镜像线路的两端;然后针对各个假设的故障点,计算其电流有效值,由于真实的故障点具有最大的接地电流,所以具有最大接地电流的点即为故障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提出的故障测距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并且该方法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及合闸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补线路 故障测距 电磁时间反转 镜像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非全程同杆双回线故障测距 被引量:4
12
作者 商立群 吉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135,共8页
为了解决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中存在的双端数据不同步以及伪根识别的问题,首先利用故障区段识别函数组的正负相位特性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在确定故障区段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频域前行电流法进行故障测距... 为了解决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中存在的双端数据不同步以及伪根识别的问题,首先利用故障区段识别函数组的正负相位特性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在确定故障区段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的频域前行电流法进行故障测距。然后将故障区段两侧的电压、电流解耦后进行快速傅里叶分解,提取工频分量下的电流前行波并求取共轭。最后计算假设的各个故障点处的电流有效值大小,当有效值为最小时,该点即为故障点。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双端数据的同步,没有伪根识别问题,同时也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的影响,能实现对非全程同杆双回线的准确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全程同杆双回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电磁时间反转 六序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电磁时间反转的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5
13
作者 商立群 黄若轩 +1 位作者 呼延海 杨晨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5,41,共8页
针对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测距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故障测距方法。建立了线路的故障附加网络,推导了经时间反转后的故障电流有效值,并分析了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适用性。记录线... 针对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测距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转理论的故障测距方法。建立了线路的故障附加网络,推导了经时间反转后的故障电流有效值,并分析了电磁时间反转理论应用于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适用性。记录线路两侧故障电流变化的情况并用新六序分量法解耦线路,对经解耦后得到的两侧同向正序电流分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两侧电流突变量,对两侧电流突变量进行时间反转并叠加。假设在输电线路多处发生故障,计算出各个故障点处的电流有效值,最大电流有效值对应的距离即为故障距离。利用ATP-EMTP软件搭建了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仿真模型,采用Matlab进行编程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受过渡电阻和故障相角的影响;当采样频率为1 MHz时,在不同故障类型情况下测距结果的相对误差低于0.57%,所提方法测距精度高;测距结果的相对误差会随着采样频率的上升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电压等级同杆双回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电磁时间反转 新六序分量法 小波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富水区陷落柱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丰 焦翠翠 韩晓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2,共6页
针对目前矿井富水区超前探测瞬变电磁法常用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时间步长选取受限于Courant-Friedrich-Lewy稳定性条件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电磁计算效率和富水区成像分辨率,提出将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和Crank-Nicolson时域有限差... 针对目前矿井富水区超前探测瞬变电磁法常用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时间步长选取受限于Courant-Friedrich-Lewy稳定性条件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电磁计算效率和富水区成像分辨率,提出将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和Crank-Nicolson时域有限差分(CN-FDTD)方法应用于矿井富水区陷落柱成像研究。首先介绍了逆时偏移成像算法和CN-FDTD方法基本原理;然后建立了矿井富水区陷落柱三维空间模型,研究了激励源线圈频率和角度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并得出了矿井富水区陷落柱成像结果;最后分析了CN-FDTD方法的计算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当激励源线圈峰值频率为65 MHz且激励源线圈平行于xoz平面时,富水区陷落柱成像分辨率较高;基于CN-FDTD逆时偏移成像算法的矿井富水区陷落柱成像与实际模型相符;CN-FDTD方法较传统FDTD方法计算效率高,内存占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 矿井富水区 富水区超前探测 陷落柱成像 瞬变电磁法 Crank-Nicolson时域有限差分 逆时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演电磁学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秉中 王任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43,共7页
随着电磁时间反演理论日趋完善、实现日趋成熟、应用日趋广泛,针对电磁时间反演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时间反演电磁学。文章从电磁时间反演理论、电磁时间反演实现和电磁时间反演应用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时间反... 随着电磁时间反演理论日趋完善、实现日趋成熟、应用日趋广泛,针对电磁时间反演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时间反演电磁学。文章从电磁时间反演理论、电磁时间反演实现和电磁时间反演应用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对时间反演电磁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以此为基础,对后续研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演电磁学 理论 实现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振动下电磁换向阀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永康 张怀亮 +1 位作者 刘瑞春 李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78-2988,共11页
针对工程机械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强振动引起电磁换向阀阀芯瞬态液动力和电磁力变化,进而影响电磁换向阀压力-流量特性和换向时间的问题,建立基础振动下电磁换向阀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振动... 针对工程机械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强振动引起电磁换向阀阀芯瞬态液动力和电磁力变化,进而影响电磁换向阀压力-流量特性和换向时间的问题,建立基础振动下电磁换向阀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运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振动环境下电磁换向阀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阀的最佳设计参数是阀芯质量为0.005kg,阻尼系数为22.03N s/m,弹簧刚度为2384.8N m;优化后,基础振动下电磁换向阀流量波动失效区域降低80%,流量降低区域全部消失,换向时间延长区域降低62%。该研究可为基础振动下电磁换向阀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换向阀 流量 换向时间 基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时间反演改进算法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佳仪 刘青 +2 位作者 易小虎 高淑萍 吴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363-8369,共7页
针对目前利用电磁时间反演算法进行故障测距时反演过程需要事先知道故障类型以及利用解耦后的模量进行测距存在死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演的改进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无须解耦,能够根据非故障相导体的耦合信号实现故障定位... 针对目前利用电磁时间反演算法进行故障测距时反演过程需要事先知道故障类型以及利用解耦后的模量进行测距存在死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演的改进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无须解耦,能够根据非故障相导体的耦合信号实现故障定位,当故障相未知时,可以在反演模型中假定故障相,即使假定故障相与真实故障相不符,也可以根据假定故障相的耦合电流有效地实现故障定位,解决了输电线路故障相未知时故障定位的问题。首先理论分析了非故障相耦合信号用于电磁时间反演故障测距的可行性,之后利用ATP-EMTP软件搭建了750 kV架空输电线路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受故障类型和过渡电阻的影响,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时间反演 故障测距 BLT超矩阵方程 耦合电流 过渡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时间反演传递函数相关性的传输线网络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和少寅 谢彦召 +3 位作者 宋宇 王兆阳 张博皓 惠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1859,共9页
针对传输线网络中故障行波群信号辨识、到达时刻确定及故障分支判定困难等因素导致的定位误差问题,将电磁时间反演技术与传递函数相关性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演传递函数相关性的故障定位新方法。经过仿真与实验验证,对... 针对传输线网络中故障行波群信号辨识、到达时刻确定及故障分支判定困难等因素导致的定位误差问题,将电磁时间反演技术与传递函数相关性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时间反演传递函数相关性的故障定位新方法。经过仿真与实验验证,对比了传统范数判据与相关性判据在多分支传输线网络中的定位性能。研究表明:当故障位置与观测点之间存在2个及以上分支点时,传统范数判据定位结果会出现较大偏差,能量判据和峰值判据在十分支网络中遍历故障位置时的仿真正确率仅为8%和36%,而传递函数的相关性判据可有效改善定位偏差问题。根据测量信号的频谱特征,选取包含高阶谐振频率的窄带分量进行反演计算可显著提升定位的正确率。传递函数相关性的定位方法基于单个观测点覆盖整个传输线网络,相比现有能量及峰值判据,在复杂多分支网络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电磁时间反演 传递函数 相关性估计 传输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演技术在电子对抗中的应用及趋势分析
19
作者 田思源 黄建冲 +1 位作者 陈秋菊 王伟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0,共6页
时间反演电磁波具有的近、远场超分辨率聚焦特性和空时自适应聚焦特性,使得时间反演电磁波在超分辨率成像、高精度定位、低能耗保密通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总结了时间反演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电子战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时间反... 时间反演电磁波具有的近、远场超分辨率聚焦特性和空时自适应聚焦特性,使得时间反演电磁波在超分辨率成像、高精度定位、低能耗保密通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总结了时间反演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电子战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时间反演电磁波在电子对抗领域的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演电磁波 电子对抗 应用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辅助决策的时间反转雷电甚高频辐射源定位
20
作者 杜双江 李云 +2 位作者 邱实 罗小军 石立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25年第9期3367-3385,共19页
辐射源定位结果的有效性判定能够排除噪声定位结果干扰,保留真实有效的辐射源定位点,进而获取一个清晰连续的闪电成像图.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雷电甚高频辐射源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但其定位... 辐射源定位结果的有效性判定能够排除噪声定位结果干扰,保留真实有效的辐射源定位点,进而获取一个清晰连续的闪电成像图.基于电磁时间反转(electromagnetic time reversal,EMTR)的雷电甚高频辐射源定位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但其定位结果有效性判定方法依靠主观设定的阈值,无法准确区分弱辐射源和噪声定位结果;其次,该方法定位速度较慢,时效性较差.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辅助决策的定位方法,构建了一个双通道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首先对滑动窗口的时域信号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其频点幅值及相位信息输入模型进行分类预测,判断其是否为辐射源;而后仅保留辐射源滑窗数据进行定位计算,减少了滑窗运算量;最后通过密度聚类算法对定位结果进行筛选并得到最终定位结果.模型在实测的人工引雷数据上的分类精度达到了99.73%.使用梯度可视化热力图对模型所学习到的特征以及分类依据进行物理涵义分析,增强了模型的可解释性以及合理性.相较于现有的EMTR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定位速度提高了21倍,同时模型具有较好的迁移泛化能力,对于未曾学习过的人工触发闪电以及自然闪电数据均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在这些数据上的辐射源定位数量增加了55.71%,在排除噪声干扰的同时,获得了更为精细的通道结构图,并保留了更多的雷电发展分支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定位 电磁时间反转 卷积神经网络 辐射源判别 可解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