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ar Behaviour of Electroless Ni-P-Diamond Composite Coatings
1
作者 刘平 朱永伟 +2 位作者 朱昌洪 刘蕴峰 彭雁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4年第5期515-520,共6页
The wear behaviour of composite coatings is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embedded particles.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wear behaviour of composite coatings are analyzed.Electroless nickel composite coatings conta... The wear behaviour of composite coatings is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embedded particles.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wear behaviour of composite coatings are analyzed.Electroless nickel composite coatings containing diamond particles with the sizes in the range of 0—0.5,0.5—1,1—2μm are prepared.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diamond particles and composite coatings a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he wear tests of composite coatings are comparatively evaluated by sliding against a cemented tungsten carbide ball.The 3D morphology of worn scar is evaluated by using a 3Dprofil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composite coatings ca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s.The mixture mechanism of adhesive wear and abrasive wear turn into single abrasive wear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s as well.The transformation of wear behaviour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particle roles during wear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ess coating COMPOSITES DIAMOND SIZE WE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硫酸铜对化学镀Ni-P镀层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周柏玉 黄仁超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47-153,共7页
为改善镍磷(Ni-P)镀层的表面质量、提高Ni-P镀层的性能,在化学镀Ni-P镀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铜(CuSO_(4)·5H_(2)O)制备Ni-P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研究了CuSO_(4)·5H_(2)O... 为改善镍磷(Ni-P)镀层的表面质量、提高Ni-P镀层的性能,在化学镀Ni-P镀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铜(CuSO_(4)·5H_(2)O)制备Ni-P镀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研究了CuSO_(4)·5H_(2)O浓度对镀层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光泽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CuSO_(4)·5H_(2)O浓度为0.1 g/L时,镀层为致密的非晶态节瘤状组织,具有最佳的耐蚀性;当CuSO_(4)·5H_(2)O浓度为0.2 g/L时,镀层表面质量最好,硬度高、耐磨性优异,但镀层中出现少量微晶态Ni-Cu固溶体,耐蚀性下降;当CuSO_(4)·5H_(2)O浓度超过0.2 g/L后,镀层为混晶态菜花状组织,镀层表面的质量和耐蚀性随CuSO_(4)·5H_(2)O浓度的增加不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p镀层 硫酸铜浓度 微观结构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multi-shell coated silicon nanoparticles via in-situ electroless deposition as high performance anode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6
3
作者 Wen-Feng Ren Jun-Tao Li +7 位作者 Shao-Jian Zhang Ai-Ling Lin You-Hu Chen Zhen-Guang Gao Yao Zhou Li Deng Ling Huang Shi-Gang Su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60-168,I0005,共10页
Si-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low working potential,and abundant reserves,but serious initial irreversible capacity loss and poor cyclic performance result... Si-based materia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low working potential,and abundant reserves,but serious initial irreversible capacity loss and poor cyclic performance resulting from large volume change of Si during lithiation and delithiation processes restrict their widespread application.Herein,we report the preparation of multi-shell coated Si(DS-Si)nanocomposites by in-situ electroless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Si granules as the active materials and copper sulfate as Cu sources.The ratio of Si and Cu was readily tuned by vary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sulfate.The multi-shell(Cu@CuxSi/SiO2)coating on Si surface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robust and dense SEI films and the transportation of electron.Thus,the obtained DS-Si composites exhibit an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86.2%,a capacity of 1636 mAh g^-1 after 100 discharge-charge cycles at 840 mA g^-1,and an average charge capacity of 1493 mAh g^-1 at 4200 mA g^-1.This study provides a low-cost and large-scale approach to the preparation of nanostructured Si-metal composites anodes with goo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nanoparticles Multi-shell coating electroless deposition Anode materials Lithium 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ies on copper coating on carbon fibers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卓坤 刘宜汉 姚广春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5年第2期496-500,共5页
The weak interface bonding of metal matrix reinforced by carbon fibers is the central problem of fabricating such composites. Depositing copper coating on carbon fibers is regarded as a feasible method to solve the pr... The weak interface bonding of metal matrix reinforced by carbon fibers is the central problem of fabricating such composites. Depositing copper coating on carbon fibers is regarded as a feasible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copper coating has been deposited on the fibers through both electroless deposition and electroplating methods. Two kinds of complexing agents and two stabilizing agents are taken during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process. The solution is stable, and little extraneous component is absorbed on the surface. After adding additive agents and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2SO4 to the acid cupric sulfate electrolyte, the "black core" during usual electroplating process is avoided. The quality of copper coating is analyzed using SEM and XRD,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镀工艺 电板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P镀层晶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毕虎才 卫英慧 +5 位作者 杨海燕 侯利锋 余春燕 郭耀文 胡兰青 许并社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2,共4页
化学镀Ni-P镀层的显微组织对其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SEM、TEM、XRD和DT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压铸镁合金表面Ni-P镀层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初始化学镀层不仅有非晶,还有亚稳态纳米晶;镀层的初始晶化温度大约为300℃,450℃晶化过程完成;... 化学镀Ni-P镀层的显微组织对其服役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SEM、TEM、XRD和DT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压铸镁合金表面Ni-P镀层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初始化学镀层不仅有非晶,还有亚稳态纳米晶;镀层的初始晶化温度大约为300℃,450℃晶化过程完成;升温过程中的原子扩散和纳米晶的长大导致有新的亚稳态相析出和转变;有序畴和析出物一起长大最终产生晶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镀 镀层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SiC(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0
6
作者 程秀 揭晓华 +2 位作者 蔡莲淑 卢国辉 谢光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6,56,共5页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纳米SiC微粒的含量对复合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纳米SiC的/JnA,使复合镀时的镀速加快,原因是液固界面增加,从而增加了有效催化面积。由于镀层中纳米SiC...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纳米SiC微粒的含量对复合镀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纳米SiC的/JnA,使复合镀时的镀速加快,原因是液固界面增加,从而增加了有效催化面积。由于镀层中纳米SiC的存在,使复合镀层的硬度得到显著提高,镀态下硬度可达1000~1100HV,退火处理后则可达到1650HV。与微米SiC复合镀层相比,纳米复合镀层的耐磨性也有明显改善。用DSC分析了镀层的晶化规律,发现纳米复合镀层的晶化温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 化学镀 耐磨性 晶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iO_2(纳米)化学复合镀工艺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曲彦平 宋影伟 +2 位作者 李德高 田建军 闫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40,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Ni-P-TiO_2(纳米)化学复合镀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硫酸镍24g/L,次亚磷酸钠25g/L,乳酸25mL/L,苹果酸3~5g/L,琥珀酸5~8g/L,乙酸钠10g/L,表面活性剂14mg/L,硫脲2mg/L,纳米TiO_22g/L,温度85℃,pH值4.8。同时讨论了影响镀...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Ni-P-TiO_2(纳米)化学复合镀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硫酸镍24g/L,次亚磷酸钠25g/L,乳酸25mL/L,苹果酸3~5g/L,琥珀酸5~8g/L,乙酸钠10g/L,表面活性剂14mg/L,硫脲2mg/L,纳米TiO_22g/L,温度85℃,pH值4.8。同时讨论了影响镀速的各因素,并对镀态下镀层形貌及热处理后镀层各方面性能、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镀层硬度高,耐磨性及耐蚀性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纳米TIO2 镀层性能 镀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Ni-P-TiO_2纳米颗粒涂层功能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新民 张胡海 +2 位作者 刘岩 何美清 吴玉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P-TiO2纳米颗粒涂层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化学复合镀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同时具有与纳米TiO2粉末相同的光催化性能。因此,Ni-P-TiO2纳米颗粒涂层在环境工程材料的应用中有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化学复合镀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空心微珠的Co-Ni-P化学镀及镀层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13
9
作者 左锦中 江静华 +2 位作者 马爱斌 王泽华 林萍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18,6-7,共4页
为了实现吸波材料的薄型化及轻量化,采用化学镀工艺对粉煤灰空心微珠(5μm级)进行表面电磁改性,制备出"核-壳"结构新型轻质复合粉体吸波材料,探讨了Co-Ni-P化学镀工艺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借助SEM,EDS和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 为了实现吸波材料的薄型化及轻量化,采用化学镀工艺对粉煤灰空心微珠(5μm级)进行表面电磁改性,制备出"核-壳"结构新型轻质复合粉体吸波材料,探讨了Co-Ni-P化学镀工艺参数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借助SEM,EDS和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施镀工艺参数对镀层形貌、成分与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微珠表面镀层由粒径0.5~1.0μm的钴镍磷合金球形颗粒堆垛而成,厚度均匀,镀层合金成分与镀液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镀覆后空心微珠属于磁损耗介质,具有较强的软铁磁性能;镀液中m(Co2+)/m(Ni2+)为3∶1时,镀层的m(Co)/m(Ni)为1.34,按此配比包覆后的吸波性能最优;增加镀液中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的浓度至50 g/L时,镀层非晶化程度增大,形成双相软磁材料使吸波性能增强,对电磁波反射最低达到-31.5 dB,小于-10.0 dB的有效频宽达到4.5 GHz(在8.2~12.7 GHz),具有良好的吸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空心微珠 Co—Ni—P 镀层形貌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玻璃靶丸化学镀磁性Ni-P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文彬 雷刚 +5 位作者 孙蓉 戴亚堂 李鸿波 胡小平 周元林 张冰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59-1662,共4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对ICF空心玻璃微球靶丸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磁性Ni-P合金镀层,从而使得ICF玻璃靶丸具有一定的磁性,可望用于进行磁悬浮ICF定位打靶实验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涂层的组成、结... 采用化学镀方法对ICF空心玻璃微球靶丸进行处理,使其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磁性Ni-P合金镀层,从而使得ICF玻璃靶丸具有一定的磁性,可望用于进行磁悬浮ICF定位打靶实验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涂层的组成、结构、形貌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ICF玻璃靶丸进行化学镀处理,其球形度、同心度和壁厚均匀性都与化学镀前未发生明显改变,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3.883×10-3A/g和1.046×10-3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玻璃靶丸 化学镀 磁性涂层 磁悬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功能梯度层及均质Ni-P化学镀层的磨损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辉 杨贵荣 +2 位作者 马颖 张巨银 郝远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0,共4页
目前,Ni-P化学镀层内应力大,结合强度低,耐磨性差,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工业应用要求。为此,采用化学镀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P功能梯度镀层,并与3种不同磷含量的均质Ni-P镀层对比,研究了镀层硬度、结合力、耐磨性等特征,分析了成分与结... 目前,Ni-P化学镀层内应力大,结合强度低,耐磨性差,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工业应用要求。为此,采用化学镀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P功能梯度镀层,并与3种不同磷含量的均质Ni-P镀层对比,研究了镀层硬度、结合力、耐磨性等特征,分析了成分与结构的梯度变化对Ni-P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P梯度镀层的硬度高于中磷和高磷镀层,略低于低磷镀层,400℃热处理1h后其硬度达到最大值;镀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在相同条件下试验,Ni-P梯度镀层的耐磨性均优于均质Ni-P镀层,热处理后其耐磨性比均质Ni-P镀层提高1~2倍;与单层Ni-P镀层相比,梯度镀层在整个磨损过程中摩擦系数变化平稳,波动范围较小,镀层内部成分和结构的梯度化进一步提高了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P梯度镀层 均质镀层 结合力 热处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P-SiC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智谋 郑家燊 易新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共3页
对化学镀Ni P SiC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SiC微粒弥散分布在复合镀层中 ,Ni P合金主要作为粘结金属包络着SiC微粒 ,两者之间存在电子转移 ,发生了界面反应 ,反应扩散层为 10 - 1nm级 ,界面结合紧密 ,无孔隙... 对化学镀Ni P SiC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SiC微粒弥散分布在复合镀层中 ,Ni P合金主要作为粘结金属包络着SiC微粒 ,两者之间存在电子转移 ,发生了界面反应 ,反应扩散层为 10 - 1nm级 ,界面结合紧密 ,无孔隙和裂纹等缺陷。元素存在形态主要表现为Ni和P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Si以共价健SiC的形式存在 ,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p-SiC镀层 微观组织 结构特征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对(Ni-P)化学复合镀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新庆 李振华 +3 位作者 朱海滨 王幼文 何少龙 王淼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3期26-28,38,共4页
讨论了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纳米碳管-(Ni-P)复合镀层的工艺技术,研究了纳米碳管对(Ni-P)复合镀层耐磨性及抗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纳米碳管-(Ni-P)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还讨论了高温退火对镀层硬度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 讨论了采用化学复合镀技术制备纳米碳管-(Ni-P)复合镀层的工艺技术,研究了纳米碳管对(Ni-P)复合镀层耐磨性及抗腐蚀性的影响,确定了纳米碳管-(Ni-P)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还讨论了高温退火对镀层硬度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碳管的形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镀层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管 化学复合镀 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处理对不锈钢表面化学镀Ni-P镀层结合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龙 冯全芬 +2 位作者 沈伟 林安 甘复兴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7,共3页
为了在不锈钢表面获得结合力合格的化学镀Ni-P镀层,研究了化学活化、化学活化+闪镀镍、阳极活化+闪镀镍3种前处理工艺对不锈钢上化学镀Ni-P层结合力的影响。采用淬冷法和划痕试验2种镀层结合力测试方法,对化学镀Ni-P层与不锈钢基体之间... 为了在不锈钢表面获得结合力合格的化学镀Ni-P镀层,研究了化学活化、化学活化+闪镀镍、阳极活化+闪镀镍3种前处理工艺对不锈钢上化学镀Ni-P层结合力的影响。采用淬冷法和划痕试验2种镀层结合力测试方法,对化学镀Ni-P层与不锈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活化+闪镀镍和阳极活化+闪镀镍的前处理工艺,Ni-P镀层与不锈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合格,而采用化学活化前处理的试样,Ni-P镀层与不锈钢基体之间结合强度不合格,原因在于经化学活化后,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了一层黑灰色的腐蚀产物。在168h的NaCl溶液中腐蚀失重试验表明,不锈钢失重1.2mg,而化学镀Ni-P镀层未发现失重,说明化学镀Ni-P镀层耐腐蚀失重性能较不锈钢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化学镀Ni—P 活化 不锈钢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P/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姚素薇 穆高林 张卫国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6-28,共3页
通过化学复合镀工艺制备了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纳米Al2O3添加剂、Al2O3复合量质量分数、热处理等工艺条件对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结构与性... 通过化学复合镀工艺制备了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纳米Al2O3添加剂、Al2O3复合量质量分数、热处理等工艺条件对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高于Ni-P合金镀层,而且随着Al2O3复合量的增大镀层硬度和耐磨性增加。当纳米Al2O3复合量质量分数为10.1%时,Ni-P/纳米Al2O3复合镀层的硬度较Ni-P合金镀层增大28%,磨损失重减少20%以上。400℃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结构由非晶态转变为晶态,镀层硬度由570HV增大到1185HV,耐磨性也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 纳米AAl2O3 化学镀 复合镀层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复合化学镀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洪芳 王艺涵 许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35,共4页
阐述了Ni-P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的性能及影响因素。介绍了纳米粒子对复合镀镍层硬度、耐磨性能、耐蚀性能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等的影响。分析了纳米复合化学镀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复合化学镀 纳米粒子 镍-磷 镀层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Ni/SiC)P镀层及其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宿辉 蔡伟 曹茂盛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3,318,共5页
为解决Ni-P-(SiC)p镀层中基体的金属键与增强体的共价键间相容性差,增强体颗粒易脱落,镀层性能降低等问题.采用简单的化学镀方法实现了(SiC)p表面修饰、改性,得到了涂覆型改性(Ni/SiC)p,以(Ni/SiC)p为第二相粒子制备了Ni... 为解决Ni-P-(SiC)p镀层中基体的金属键与增强体的共价键间相容性差,增强体颗粒易脱落,镀层性能降低等问题.采用简单的化学镀方法实现了(SiC)p表面修饰、改性,得到了涂覆型改性(Ni/SiC)p,以(Ni/SiC)p为第二相粒子制备了Ni-P-(Ni/SiC)p化学复合镀层,并初步分析了复合镀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温度、pH值、搅拌速率及(Ni/SiC)p加入量对Ni-P-(Ni/SiC)p镀层的沉积速率及沉积量有较大的影响,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温度为82-86℃;最佳pH值为4.2-4.6;最佳搅拌速率为200r/mim;最佳粒子加入量10g/L.SEM、EDS分析显示Ni-P-(Ni/SiC)p镀层均匀、致密,Ni、P、Si沉积量大,耐磨性实验证明Ni-P-(Ni/SiC)p化学复合镀层硬度、耐磨性优于常见的Ni-P、Ni-P-(SiC)p镀层.经表面修饰、改性后得到的(Ni/SiC),可以进一步提高Ni-P-(SiC)p镀层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SiC)p 镀层 工艺条件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W与Mo对非晶Ni-P镀层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冠琳 刘树帅 +2 位作者 吴东亭 王新洪 邹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4-170,共7页
本研究利用化学镀方法分别制备出P含量基本一致的非晶Ni-P镀层、非晶Ni-W-P镀层和非晶Ni-Mo-P镀层。P含量基本一致,保证了三种镀层的非晶化程度相差不大。在该条件下,分别对镀层进行DSC测试,获取镀层放热峰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出相应的表... 本研究利用化学镀方法分别制备出P含量基本一致的非晶Ni-P镀层、非晶Ni-W-P镀层和非晶Ni-Mo-P镀层。P含量基本一致,保证了三种镀层的非晶化程度相差不大。在该条件下,分别对镀层进行DSC测试,获取镀层放热峰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出相应的表观晶化激活能,结果获知添加元素W和Mo可以提高非晶Ni-P镀层的热稳定性能。随后对三种镀层分别进行200℃-4 h、300℃-4 h、400℃-4 h的热处理,通过分析镀层的XRD曲线来进一步确认W和Mo能够提高Ni-P镀层的热稳定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三种非晶镀层在3.5%(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借助Tafel方法计算镀层的腐蚀参数,进而判断添加元素W和Mo可以提高非晶Ni-P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利用SEM方法分析镀层腐蚀后的表面形貌,利用XPS方法对腐蚀后的产物进行分析,推测W元素和Mo元素提高镀层耐腐蚀性能的原因应该是,镀层表面形成的W和Mo元素的氧化物较为有效地阻止了氯离子的穿孔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非晶镀层 热稳定性 耐蚀性能 腐蚀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机叶轮用不锈钢化学镀Ni-P工艺及镀层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包翠敏 庄春瑜 +2 位作者 陈蕊 陈炜 王冬颖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1,6,共5页
磷含量低于7%的化学镀Ni-P层耐特定压缩机工况下的腐蚀性能欠佳,而磷含量超过12%时硬度不符合要求。为此,在压缩机叶轮用不锈钢FV520B表面制备了磷含量9%的Ni-P化学镀层,并作不同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电子探针、电化学工... 磷含量低于7%的化学镀Ni-P层耐特定压缩机工况下的腐蚀性能欠佳,而磷含量超过12%时硬度不符合要求。为此,在压缩机叶轮用不锈钢FV520B表面制备了磷含量9%的Ni-P化学镀层,并作不同热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电子探针、电化学工作站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Ni-P镀层的显微组织、结合力、硬度、耐磨损性能和耐特定工况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抗拉强度1 080 MPa的FV520B不锈钢为基体材料,Ni-P化学镀层的硬度超过基材500 HV3 N,摩擦磨损失重量为基材的1/100,在5%醋酸和5%HBr混合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高于基材10 m V;基材在10%H2SO4中的腐蚀速率为镀层的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p合金 FV520B不锈钢 热处理 镀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金刚石表面化学镀W/Ni-P层的工艺优选及镀层质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丹 李成威 +3 位作者 韩凯新 张武 陈雪婷 马壮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2,56,共4页
为改进人造金刚石的表面性能,先在其上化学镀W,再化学镀Ni-P,制备了W/Ni-P包覆人造金刚石粉末。以镀液稳定性和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为评价标准,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选工艺,并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和粒度分析仪考察了优化W/Ni-P复... 为改进人造金刚石的表面性能,先在其上化学镀W,再化学镀Ni-P,制备了W/Ni-P包覆人造金刚石粉末。以镀液稳定性和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为评价标准,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选工艺,并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和粒度分析仪考察了优化W/Ni-P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和镀后粉末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最优化学镀W工艺为50 g/L钨酸钠,32 g/L次亚磷酸钠,25 g/L柠檬酸三钠,0.002 0 g/L硫脲,p H值为8.5,温度为90℃,时间为1 h;最优化学镀Ni-P工艺为35 g/L硫酸镍,32 g/L次亚磷酸钠,25 g/L柠檬酸三钠,0.002 0 g/L硫脲,p H值为4.5,温度为80℃,时间为1 h;优化W/Ni-P层均匀细致,与金刚石结合良好,镀覆后的金刚石粉末粒度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金刚石粉末 W/ni-p复合粉体 化学镀 工艺优选 镀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