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for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被引量:5
1
作者 符剑刚 钟宏 +1 位作者 卜向明 王弗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used to treat the standard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the oxidization conditions for sodium hypochlorit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 Sodium hypochlorite was used to treat the standard molybdenum concentrates; the oxidization conditions for sodium hypochlorit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such as temperature around 25℃, NaCl concentration 4.0mol/L, mass ratio of ore slurry liquid to solid (mL/mS) 20, electric charge per gram Mo 0.522C, pH value of original slurry 8, anodic current density 700A·m-2 (cell potential 2.72.9V), the Mo leaching rate and the current efficiency reach 98% and 36%,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overcome some shortages of the electro-oxidation process, such as low current efficiency, low Mo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ultrasonic was adopted to intensify the leaching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 leaching rate exceeds 98%, current efficiency increases from 36% to 50% and the Mo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reaches about 60g/L at low mL/mS of 8 and low electric charge of 0.373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YBDENITE sodium hypochlorite electro-oxidation hydrometallurgical process ultrasonic (intens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oxidation treatment of Sn/PANI electrode and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Sn hydroxide/PANI composite electrodes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海晖 彭铮 +2 位作者 焦勇刚 廖杰 旷亚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5期593-598,共6页
After being electro-oxid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method in 0.5 mol/L H2SO4 solution or in 0.2 mol/L H2O2+0.5 mol/L H2SO4 solution, the Sn/polyaniline (PANI) electrodes were modified with Pt microparticles by pul... After being electro-oxid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CV) method in 0.5 mol/L H2SO4 solution or in 0.2 mol/L H2O2+0.5 mol/L H2SO4 solution, the Sn/polyaniline (PANI) electrodes were modified with Pt microparticles by pulse galvanostatic method, thus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s were prepared.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t/Sn/PANI electrode and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 for formaldehyde electro-oxid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CV method. The effects of deposition charges (Qdep) of PANI, Sn and Pt, scan rate and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on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t/Sn hydroxide/PANI electrode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Pt/Sn/PANI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 Sn hydroxide FORMALDEHYDE POLYANILIN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electro-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tu photodeposition of co-catalyst Ni_(2)P on CdS for photocatalytic conversion of ethanol for synergistic hydrogen production
3
作者 LIU Yiming MIAO Jingjing +2 位作者 ZHANG Wanggang WEI Aili WANG Jian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9-1640,共12页
In this study,Ni_(2)P/CdS composites were constructed by depositing non-precious metal co-catalyst Ni_(2)P on a one-dimensional network of CdS using a simple in-situ photodeposition method.The prepared photocatalysts ... In this study,Ni_(2)P/CdS composites were constructed by depositing non-precious metal co-catalyst Ni_(2)P on a one-dimensional network of CdS using a simple in-situ photodeposition method.The prepared photocatalysts promoted the decomposition of ethanol into high-value-added products while generating hydrogen.The composite photoanodes loaded with the Ni_(2)P co-catalyst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ethanol convers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which was almost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CdS.The main products of photocatalytic ethanol production are acetaldehyde(AA)and 2,3-butanediol(2,3-BDA).Compared with CdS,the sele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for converting ethanol to acetaldehyde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62% to 78%).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epared photocatalysts confirmed that the loading of Ni_(2)P co-catalysts on CdS not only broadened the optical region of the catalysts for trapping light but also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of charge carriers,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of ethanol conversion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in the catalysts.It has been proven through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testing that loading a Ni_(2)P co-catalyst on CdS is beneficial for the adsorption of hydroxyethyl radicals(*CH(OH)CH_(3)),thereby further improving the selectivity of acetaldehyde.This stu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omposite catalyst structur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catalysts to improve catalyst performance,promote green chemistry,advocate a low-carbon society,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Ni_(2)P/CdS ethanol conversion hydrogen pro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皮酚对乙醇诱导的大鼠皮质原代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 李东朋 +3 位作者 王恒 王晨潮 闫安 乔晓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乙醇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乳鼠,分离培养皮质原代神经元。取第10天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和乙醇+丹皮酚组,分别用含PBS、1.5 g/L乙醇和1.5 g/L乙醇+100μmol/L丹皮酚溶液的培养基培...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乙醇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SD乳鼠,分离培养皮质原代神经元。取第10天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乙醇组和乙醇+丹皮酚组,分别用含PBS、1.5 g/L乙醇和1.5 g/L乙醇+100μmol/L丹皮酚溶液的培养基培养12 h。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CK-8法检测神经元活力,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WST-1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乙醇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神经元活力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乙醇组相比,乙醇+丹皮酚组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神经元活力和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凋亡神经元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丹皮酚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拮抗线粒体凋亡,缓解乙醇诱导的神经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皮质神经元 大鼠 丹皮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木端压灌注乙醇对木材干燥、脱脂及染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解卫海 仝伯强 +2 位作者 刘丹 张萍 朱建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以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生材为材料,探索原木端压灌注乙醇对木材进行干燥、脱脂、染色的作用。使用无水乙醇(表面张力不到水的表面张力的1/3)替换木材中的水溶液,用乙醇的挥发代替木材内部原有的水分蒸发,进行木材干燥以减少木... 以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生材为材料,探索原木端压灌注乙醇对木材进行干燥、脱脂、染色的作用。使用无水乙醇(表面张力不到水的表面张力的1/3)替换木材中的水溶液,用乙醇的挥发代替木材内部原有的水分蒸发,进行木材干燥以减少木材的干燥缺陷,以及用乙醇冲洗出树脂道中的树脂,对木材进行脱脂,同时观察加有亮蓝指示剂的乙醇在木材内部的染色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0.2~0.3 MPa压力下,灌注乙醇1.0~1.5 h,消耗相当于原木中总含水量体积3倍的乙醇,能够置换出原木总含水量中77.0%的水分,其松香的脱除率为70.8%。增加乙醇的压注量和压注时间能够使木材排出更多水分和松脂。在最初收集的2002 mL木材压出液中(相当于木材总含水量的38%)不含有乙醇,其后收集的木材压出液中乙醇比例逐步升高,水的比例逐步降低。当压出液中含有体积分数为11%的乙醇时,木材压出液的电导率下降一倍;当压出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超过74%或更高时,压出液的电导率反而有所上升。压注乙醇的木块气干速度为对照的2.82倍。对照黑松木试样板在(103±2)℃烘干后,普遍存在内裂,乙醇灌注后的弦切板在(103±2)℃烘干后没有观察到内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灌注 木材干燥 木材脱脂 木材染色 木材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中空纤维膜及其在醇水分离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志超 刘娣 +5 位作者 华从贵 吴明元 吴庆云 刘久逸 杨建军 张建安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2,142,共10页
通过两步改性策略增强PTFE中空纤维膜的疏水性,以提高其在醇水分离中的性能。首先,利用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戊二醛(GA)形成交联网络包覆在膜纤维上,随后通过硬脂酰氯(SC)接枝长碳链,降低膜的表面能并增加粗糙度。通过FTIR、XPS和SEM... 通过两步改性策略增强PTFE中空纤维膜的疏水性,以提高其在醇水分离中的性能。首先,利用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与戊二醛(GA)形成交联网络包覆在膜纤维上,随后通过硬脂酰氯(SC)接枝长碳链,降低膜的表面能并增加粗糙度。通过FTIR、XPS和SEM表征了改性前后膜的表面化学和形貌变化,并对改性前后水接触角、透气性和醇水分离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膜的水接触角从(118.8±0.5)°提升至(141.7±0.9)°,透气性保持良好。拉伸强度为53.86 MPa,断裂伸长率为90.7%,弹性模量为307.2 MPa,与原始膜的力学性能相比没有降低。在化学和物理清洗后,改性膜的性能保持稳定。醇水分离测试显示,改性膜的乙醇渗透通量为285.41 g/(m^(2)·h),分离因子为10.25,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中空纤维膜 疏水 醇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钴酸镍及其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王碧侠 韩家浩 +2 位作者 于翔 党晓娥 梁李斯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6,共10页
以硝酸钴和硝酸镍作为原料,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和异丙醇作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在泡沫镍上合成前驱体,而后将前驱体煅烧得到钴酸镍,探究溶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合成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以硝酸钴和硝酸镍作为原料,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和异丙醇作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在泡沫镍上合成前驱体,而后将前驱体煅烧得到钴酸镍,探究溶剂的种类及浓度对合成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以及扫描电镜(S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材料的组分和微观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法(GCD)以及交流阻抗法(EIS)对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50%体积浓度的乙醇及异丙醇溶液中合成的钴酸镍都具有规则的纳米线结构,该结构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从而使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50%体积浓度的乙醇溶液中合成的钴酸镍电化学性能较优,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比电容为627 F/g,循环500次后其电容保持率为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镍 溶剂热法 乙醇 异丙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降解微生物及其解酒产品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曹敬华 李恬心 +3 位作者 刘锐 朱正军 李立 汪江波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2,共6页
酒精中毒是由于人体摄入过多乙醇,短时间内无法充分代谢而引起的疾病。急性酒精中毒会造成大脑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与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代谢疾病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微生物干预乙醇代谢是一种潜在的安全、经济、... 酒精中毒是由于人体摄入过多乙醇,短时间内无法充分代谢而引起的疾病。急性酒精中毒会造成大脑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死亡,慢性酒精中毒与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等代谢疾病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微生物干预乙醇代谢是一种潜在的安全、经济、高效的方法,乙醇降解微生物能够通过产酶和促进机体酶类表达而代谢乙醇,或者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稳态,降低肠道的通透性来抑制乙醇的吸收,还能促进机体抗氧化从而减少酒精性肝损伤。该文对微生物降解乙醇的途径、特性以及相关解酒产品的作用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降解 微生物 解酒产品 解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DES预处理毛泡桐制备乙醇工艺优化研究
9
作者 朱秀红 王朋朋 +3 位作者 杨雪芹 张记钟 李学 茹广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6,共6页
使用氯化胆碱∶乳酸(CH∶L)、氯化胆碱∶丙三醇(CH∶G)以及氯化胆碱∶尿素(CH∶U)3种不同类型低共熔溶剂(DES)对毛泡桐木质纤维素进行预处理,探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毛泡桐枝条化学成分组成、酶水解效果以及乙醇产率影响。结果表明:... 使用氯化胆碱∶乳酸(CH∶L)、氯化胆碱∶丙三醇(CH∶G)以及氯化胆碱∶尿素(CH∶U)3种不同类型低共熔溶剂(DES)对毛泡桐木质纤维素进行预处理,探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毛泡桐枝条化学成分组成、酶水解效果以及乙醇产率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2种DES体系,低共熔溶剂CH∶L对毛泡桐枝条预处理效果最佳,最佳温度为130℃。此时,CH∶L对毛泡桐枝条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7.38%和71.87%,预处理后毛泡桐样品酶解效果最佳,且同步糖化发酵乙醇产率最高为0.258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毛泡桐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催化转化制高值化学品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嘉 孙丹卉 +4 位作者 乔一凡 范秀方 赵立东 贺雷 陆安慧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87-2597,共11页
生物质乙醇可作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路线。乙醇性质活泼,经催化脱氢、脱水、羟醛缩合、环化等可制备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如乙醛、烯烃、丁醇、高碳醇、芳香醇/醛等)。但乙醇催化转化反应网络复杂... 生物质乙醇可作为平台分子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一条低碳环保的绿色路线。乙醇性质活泼,经催化脱氢、脱水、羟醛缩合、环化等可制备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如乙醛、烯烃、丁醇、高碳醇、芳香醇/醛等)。但乙醇催化转化反应网络复杂,实现乙醇定向转化的核心是催化剂上不同活性中心的高效协同,以及多步基元反应的速率匹配。本文通过对乙醇转化活性中心、反应路径和反应机理的认识,根据反应产物的种类,系统综述了多相催化乙醇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研究进展。针对乙醇定向转化的催化剂体系及反应机理,概述了多活性中心协同调变机制和催化剂活性中心与乙醇转化性能的构效关系,阐明了乙醇转化产物分布的调控机理。其中,由乙醇出发制备C6+高碳醇和芳香醇/醛等高值含氧化合物可能是未来乙醇转化利用的研究重点,从工程应用角度,亟需发展乙醇转化利用的反应分离一体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催化 多相反应 乙醛 丁二烯 高碳醇 芳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评价
11
作者 房伟 王奎鹏 韩德恩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6-1804,共9页
目的制备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 目的制备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晶型,透射电镜观察形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透析袋法考察释药,测定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漆黄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0.25、0.5、1、1.5、2、3、4、6、8、1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漆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为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1.56∶1,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3.05∶1,TPGS质量浓度0.2 mg/mL。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近似圆形,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86.14±1.28)%、(8.96±0.26)%、(212.35±9.04)nm、-(31.13±1.16)mV。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制备过程未影响原料药与磷脂之间的氢键结合。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模拟胃液中3 h内累积释放度为46.12%,而在模拟肠液中18 h内约为50%,其冻干粉放置6个月后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t1/2延长(P<0.01),Cmax、AUC_(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7.07倍。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改善漆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乙醇注入法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葱醇提物调控肉羊肝脏4-烷基支链脂肪酸合成的代谢组学分析
12
作者 白晨 赵亚波 +1 位作者 哈斯额尔敦 敖长金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63-407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沙葱醇提物(AME)调控肉羊肝脏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BCFAs)合成的机制。30只3月龄雄性小尾寒羊[(33.60±1.23)kg]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AME添加组(AME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通过代谢组学研究沙葱醇提物(AME)调控肉羊肝脏中4-烷基支链脂肪酸(BCFAs)合成的机制。30只3月龄雄性小尾寒羊[(33.60±1.23)kg]被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AME添加组(AME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CON组饲喂基础饲粮,AME组每天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8 g/只AME,试验期75 d,包括15 d的预试期和60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ME组肝脏中4-甲基辛酸(MOA)和4-甲基壬酸(MNA)浓度显著降低(P<0.05)。2)在正、负离子模式下,2组间共发现3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6种显著下调(P<0.05),21种显著上调(P<0.05),共富集到18条代谢通路中,包括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3)通过相关性分析,差异代谢物中的溶血磷脂酰乙醇胺、亚油酸、胱氨酸和谷胱甘肽可作为AME调控肝脏中BCFAs合成的潜在标记物。综上所述,AME可通过特定代谢通路影响肉羊肝脏中关键代谢物组成,进而降低BCFAs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葱醇提物 肝脏代谢物 肉羊 4-烷基支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纳米尺度电流体雾化的分子动力学
13
作者 王贞涛 徐晓钰 +2 位作者 黎韵超 李彬 鞠明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541,共6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方法模拟了纳米尺度下乙醇的电雾化过程.采用1235个乙醇分子构建模拟体系,将其置于金原子构建的喷嘴中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探讨了电场强度和液体流速对乙醇射流雾化过程的影响,获得了乙醇在不同... 通过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方法模拟了纳米尺度下乙醇的电雾化过程.采用1235个乙醇分子构建模拟体系,将其置于金原子构建的喷嘴中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探讨了电场强度和液体流速对乙醇射流雾化过程的影响,获得了乙醇在不同场强和速度下的射流形态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液体流速一定时,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乙醇雾化形成的泰勒锥被逐渐拉长,形成射流,并且射流长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电场强度一定时,随着液体流速的增加,乙醇射流长度增加,射流由饱满的形态转变为尖锐的形态,最后射流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电流体雾化 微观机制 分子动力学模拟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高值能源转换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家伟 谭涛 +1 位作者 谢君 陈勇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24-2528,共5页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具有零碳、绿色、可再生的特点。生物质能源的高值化利用,即将生物质通过化学、生物、物理转化等途径转化为高附加值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生物天然气、生物甲醇、生物乙醇等),对推动我国“双碳”目标、能源...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具有零碳、绿色、可再生的特点。生物质能源的高值化利用,即将生物质通过化学、生物、物理转化等途径转化为高附加值气体、液体、固体燃料(生物天然气、生物甲醇、生物乙醇等),对推动我国“双碳”目标、能源革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质合成气生产、生物质制生物天然气、生物质制绿色氢气、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生物质制绿色乙醇等生物质能源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对应关键技术研究的重点及所面临的难点,具体讨论了生物质化学链气化技术、沼气催化重整等核心催化反应的优点及应用,并对生物质能源的高值化利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生物天然气 生物甲醇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法加工花生蛋白功能特性及组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相风 郭兴凤 +4 位作者 张倩 朱婷伟 赵树超 张明 林凤岩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不同醇法条件制备的花生蛋白品质不同,导致蛋白性质出现差异,产品的功能特性与用途发生改变。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以产品得率为指标,优化条件为:体积分数75.00%、浸提温度35.00℃、浸提时间55.45 min,该条件下产品得率87.82%,... 不同醇法条件制备的花生蛋白品质不同,导致蛋白性质出现差异,产品的功能特性与用途发生改变。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以产品得率为指标,优化条件为:体积分数75.00%、浸提温度35.00℃、浸提时间55.45 min,该条件下产品得率87.82%,蛋白含量58.02%(D1蛋白)。以蛋白含量为指标,优化条件为:体积分数67.12%、浸提温度42.02℃、浸提时间58.28 min,此时产品得率86.08%,蛋白含量61.10%(D2蛋白)。与对照组花生粕(CP)相比,D1、D2的蛋白含量分别提高5.72%、8.80%,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持油性及凝胶性提高;D1、D2蛋白产品粒径减小,溶于水溶液中的清蛋白、伴花生球蛋白Ⅰ含量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加,界面张力下降,花生蛋白的功能特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蛋白 醇法提取 响应面法 功能特性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的乙醇气相羰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鹏 王晓斌 +5 位作者 丁传敏 孟园园 王明义 吴华帅 武爱莲 王俊文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乙醇气相羰基化法是一种非石油途径生产丙酸的方法,以活性炭为载体的Ni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该反应。为了提高该催化剂催化活性,在Ni基催化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掺杂铁、铜和铈元素,制备了一系列Ni-X(X=Fe、Cu或Ce)双金属催化剂,通过N_(2... 乙醇气相羰基化法是一种非石油途径生产丙酸的方法,以活性炭为载体的Ni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该反应。为了提高该催化剂催化活性,在Ni基催化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别掺杂铁、铜和铈元素,制备了一系列Ni-X(X=Fe、Cu或Ce)双金属催化剂,通过N_(2)物理吸/脱附、XRD和XPS等探究了金属分散性与Ni^(0)相对含量(n(Ni^(0))/n(Ni^(0)+Ni^(2+)+Ni^(3+)))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在250℃、0.1 MPa和原料(n(CO):n(C_(2)H_(5)OH):n(C_(2)H_(5)I)=40:20:1)体积空速为1.2 h^(-1)条件下,对Ni-X双金属催化剂进行了乙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催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Ni-Ce双金属催化剂表面存在Ni物种与Ce O_(2)之间的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促进Ni^(2+)还原为Ni^(0),使催化剂表面出现更多活性位点,同时抑制了Ni金属表面堆积,促进了Ni金属分散。相比于Ni-Fe和Ni-Cu双金属催化剂,Ni-Ce双金属催化剂具有最高催化活性,反应6 h时该催化剂的乙醇转化率、丙酸与丙酸乙酯联合选择性以及丙酸与丙酸乙酯联合时空收率分别为70.9%、28.0%以及220.4 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乙醇 气相羰基化 分散性 活性位点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纤维素乙醇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彦君 戴杰 +4 位作者 单军强 张思欣 计磊 朱晨杰 应汉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1-2562,共22页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粮食作物等将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纤维素乙醇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及焦点。然而...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粮食作物等将地球上广泛存在的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转化为可被利用的纤维素乙醇燃料,已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及焦点。然而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纤维素乙醇在解决现有问题上表现出巨大潜力的同时,在其生物炼制过程也面临着诸多难点和挑战。本文从介绍我国燃料乙醇发展历程入手,聚焦当前纤维素乙醇的研究现状,围绕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原料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纤维素乙醇发酵、乙醇分离纯化和副产物木质素利用五个方面,介绍了纤维素乙醇生物炼制的工艺流程及特征,剖析了其生产过程的主要技术瓶颈,并对纤维素乙醇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乙醇 生物炼制 生物质预处理 纤维素酶水解 乙醇发酵分离 木质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杜仲叶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瑞红 王梦迪 +4 位作者 张康敏 李翊铭 王照翠 王珂琦 何金环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158,共8页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杜仲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研究测定了不同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时间条件下的杜仲叶总黄酮得率,获得最佳单因素条件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为30∶1(mL/g),超声功率为540 W,超声时间...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杜仲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研究测定了不同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时间条件下的杜仲叶总黄酮得率,获得最佳单因素条件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为30∶1(mL/g),超声功率为540 W,超声时间为30 min。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进一步优化提取条件。结果显示,液料比31.82∶1(mL/g)、乙醇体积分数59.84%、超声时间31.14 min、超声功率537.50 W的组合条件下,杜仲叶总黄酮的得率为5.213%;验证试验杜仲叶总黄酮得率实际为5.446%。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条件进行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杜仲叶总黄酮得率较高,优化的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总黄酮 超声波 乙醇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狭缝中乙醇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19
作者 刘赟 李春 +2 位作者 郭大勃 雷文 元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543-2549,共7页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常规的分析物质的工具。它基于分子振动对红外辐射的共振吸收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信息。红外吸收增强是红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增加红外吸收光程是常见的办法,但是小腔体条件下的红外增强具有独特的应用需...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常规的分析物质的工具。它基于分子振动对红外辐射的共振吸收来获取样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信息。红外吸收增强是红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增加红外吸收光程是常见的办法,但是小腔体条件下的红外增强具有独特的应用需求。小腔体内的红外辐射能力增强,表明红外吸收的可能增强。利用楔形狭缝结构研究了微小腔体中乙醇分子的红外光谱吸收特性。利用双面抛光单晶硅片和硒化锌片之间形成的楔形结构,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狭缝区域,狭缝厚度小于1μm,并且外加控温装置。考察了不同厚度狭缝中乙醇红外吸收的温度依赖性,乙醇的红外吸收光谱在3690~2650和1150~1010 cm^(-1)有比较明显的吸收峰。对比了乙醇主要吸收峰位置和非吸收峰位置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发现乙醇的非吸收位置的吸光度相对于黑体辐射强度升高,而乙醇主要吸收峰处的强度相对于黑体辐射强度降低,这反映了狭缝中乙醇分子的辐射能力随着温度降低。对于不同狭缝厚度,同一温度下乙醇分子对应的吸光度不同,不同振动模式的吸光度最大值对应狭缝厚度会有不同,波数为3335、2975、2930和2881 cm^(-1)吸光度最大的狭缝厚度为0.73μm;1090和1050 cm^(-1)对应的吸光度增强效果最好的狭缝厚度小于等于0.64μm。这些结果表明狭缝腔体可以增强乙醇分子红外吸收,但是不同的乙醇分子振动模式对应不同的最优狭缝厚度。乙醇特征吸收峰的吸收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吸收 狭缝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添加剂对流化床SNCR低温脱硝及N_(2)O排放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畅巨东 方威 +2 位作者 黄治军 刘猛 韦红旗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8-943,共6页
在50 kW流化床燃煤试验装置上开展两种液态添加剂在不同温度及添加量下对SNCR低温脱硝效率及N_(2)O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氨与氮氧化物摩尔比为1.5、乙醇与氨摩尔比β为0.8、温度为700℃时SNCR脱硝效率达到35.6%,且随着乙醇... 在50 kW流化床燃煤试验装置上开展两种液态添加剂在不同温度及添加量下对SNCR低温脱硝效率及N_(2)O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氨与氮氧化物摩尔比为1.5、乙醇与氨摩尔比β为0.8、温度为700℃时SNCR脱硝效率达到35.6%,且随着乙醇添加量的增加,N_(2)O排放量逐渐增高,最高达到35×10^(-6);在690~850℃范围内,当苯酚与氨摩尔比α控制在1.0时,苯酚对SNCR脱硝效率的促进作用最佳,脱硝效率为38%±4%;苯酚的添加同样会导致N_(2)O排放量缓慢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添加剂 流化床 乙醇 苯酚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