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二醇体系中纳米Cu_2O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俊武 王艳萍 +3 位作者 张莉莉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1,共3页
以Cu(NO3)2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2O。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纳米Cu2O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体系中少量水的加入对产物的形貌有着重... 以Cu(NO3)2为原料,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Cu2O。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用热分析法考察了纳米Cu2O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体系中少量水的加入对产物的形貌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加入少量水时,产物形貌由不规则状变为短棒状。不同形貌的纳米Cu2O均能强烈催化高氯酸铵的热分解,分散性较好的Cu2O使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温度下降了约104℃,分解放热量由590J/g增至1450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氧化亚铜 制备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2
作者 许茜 王保伟 许根慧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9,共6页
对国内外乙二醇合成的传统工艺:直接水合法、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进行了介绍;对乙二醇合成的新工艺,包括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和C1化学法的工艺流程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其中,C1化学法主要分为乙烯合成法、合成气合成法和甲... 对国内外乙二醇合成的传统工艺:直接水合法、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进行了介绍;对乙二醇合成的新工艺,包括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和C1化学法的工艺流程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其中,C1化学法主要分为乙烯合成法、合成气合成法和甲醛、甲醇合成法。作为合成气合成法之一的合成气偶联合成法,具有工艺要求不高、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是目前最有希望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工艺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环氧乙烷 催化水合 碳-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备乙二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志剑 任楠 唐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2-569,共8页
对当前应用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包括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制备乙二醇反应的主要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阐述了相关的催化作用机理。讨论了目前各催化水合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均相催化剂如水溶性无机盐等,其... 对当前应用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包括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制备乙二醇反应的主要催化体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同时阐述了相关的催化作用机理。讨论了目前各催化水合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均相催化剂如水溶性无机盐等,其核心问题在于对设备的腐蚀以及在产物精馏过程中析出导致危险等问题的控制;而非均相催化剂如阴离子交换树脂、负载型金属氧化物等,可实现连续生产并且易分离,研究重点在于乙二醇选择性的提高以及催化剂成本的降低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对当前我国乙二醇合成工艺的重要新进展,如以纤维素、煤代替石油资源为原料制备乙二醇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乙二醇 催化水合 无机盐 阴离子交换树脂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磷氧非均相催化合成苯乙酮乙二醇缩酮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晓丽 何淼 +2 位作者 周海霞 刘春生 罗根祥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研究了苯乙酮与乙二醇在钒磷氧非均相催化剂作用下的缩合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醇酮比、催化剂用量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苯乙酮乙二醇缩酮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流条件下,苯乙酮为0.10 mol,乙二醇为0.12 mol,催化剂用量为0.20 g,带... 研究了苯乙酮与乙二醇在钒磷氧非均相催化剂作用下的缩合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醇酮比、催化剂用量和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苯乙酮乙二醇缩酮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流条件下,苯乙酮为0.10 mol,乙二醇为0.12 mol,催化剂用量为0.20 g,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6 mL,反应2.5 h后,缩酮收率可达到81.5%,且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良好。产品经熔点仪和红外光谱仪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苯乙酮乙二醇缩酮 催化合成 非均相 钒磷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对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宇培 刘定华 +1 位作者 刘晓勤 姚虎卿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24-827,共4页
研究了NY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EG)过程中,溶剂、催化剂添加量和水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简称水比)对EG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三醇作为溶剂使催化剂进行循环,能提高EG的选择性,效果好于以生成的EG作为溶剂循... 研究了NY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EG)过程中,溶剂、催化剂添加量和水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简称水比)对EG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三醇作为溶剂使催化剂进行循环,能提高EG的选择性,效果好于以生成的EG作为溶剂循环催化剂。催化剂添加量、水比和溶剂添加最对EG选择性具有较大影响,其中溶剂添加量对EG选择性的影响最显著。在低水比(1.0~4.0)条件下,EG质量分数小于30%、催化剂质量分数大于7.2%时,EG选择性稳定在95.63%~97.92%,平均值为96.80%,此结果对于进一步降低EG合成工艺的能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乙二醇 丙三醇 催化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精馏法合成乙二醇正丁醚过程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凤蕾 安维中 +2 位作者 胡仰栋 刘兆滨 朱建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456-458,462,共4页
提出以环氧乙烷和正丁醇为原料,应用催化精馏技术合成乙二醇正丁醚(EGMBE)的新工艺。对中试规模的催化精馏塔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模拟采用非平衡级模型,重点考察了不同催化规整填料、关键操作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和目的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提出以环氧乙烷和正丁醇为原料,应用催化精馏技术合成乙二醇正丁醚(EGMBE)的新工艺。对中试规模的催化精馏塔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模拟采用非平衡级模型,重点考察了不同催化规整填料、关键操作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和目的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找出优化的操作条件。研究表明,采用催化精馏法合成EGMBE具有设备投资费用省、能耗低等优点,目标产物的收率可达95%以上,远远优于传统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精馏 乙二醇正丁醚 环氧乙烷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固定床反应器串联的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奇 尹芳华 +2 位作者 何明阳 高山 陈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5-849,共5页
以HCO3-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多级固定床反应器串联的催化水合工艺(简称多级工艺)对环氧乙烷(EO)制乙二醇(EG)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采用单个固定床反应器的单段工艺进行了对比,考察了水与EO的摩尔比(简称水比)和重时空... 以HCO3-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多级固定床反应器串联的催化水合工艺(简称多级工艺)对环氧乙烷(EO)制乙二醇(EG)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并与采用单个固定床反应器的单段工艺进行了对比,考察了水与EO的摩尔比(简称水比)和重时空速对多级工艺中EO转化率和EG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段工艺相比,多级工艺采用多段进料的方式,有效移除反应中放出的热量,降低了催化剂的膨胀率,提高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在3个反应器温度分别为77,75,70℃、水比为8、重时空速为2.0h-1、压力为1.0MPa的条件下,连续运行2880h,EO转化率约为99%,EG选择性约为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环氧乙烷 阴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水合 多级固定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醇在氧化物增强Pd/C催化剂上的电化学氧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常威 沈培康 刘应亮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研究了乙二醇在氧化物CeO2、NiO和Co3O4增强Pd/C催化剂上的碱性溶液中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虽然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的电化学氧化活性非常低以及抗催化剂毒化作用非常弱,其电化学性能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添加氧化物CeO2、NiO和... 研究了乙二醇在氧化物CeO2、NiO和Co3O4增强Pd/C催化剂上的碱性溶液中电化学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虽然纯Pd/C催化剂对乙二醇的电化学氧化活性非常低以及抗催化剂毒化作用非常弱,其电化学性能远远比不上Pt/C催化剂。但添加氧化物CeO2、NiO和Co3O4后,Pd/C对乙二醇电化学氧化催化活性和抗毒化能力都得到大幅度提高,甚至超过商业催化剂E-TEKPt/C。三种氧化物增强Pd/C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顺序为Pd-Co3O4(质量比为2︰1,以下同)/C>Pd-NiO(4︰1)/C>Pd-CeO2(1.3︰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乙二醇 电化学氧化 PD 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催化剂在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含氧尾气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燕 孙向华 +1 位作者 李金兵 蒋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0-354,共5页
以α-Al2O3为载体、金属银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YSE-01型银催化剂,将其用于处理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含氧尾气,并与商用E-02型贵金属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活性YSE-01型银催化剂时,氧气单程转化率最高可达89.2%... 以α-Al2O3为载体、金属银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YSE-01型银催化剂,将其用于处理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的含氧尾气,并与商用E-02型贵金属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活性YSE-01型银催化剂时,氧气单程转化率最高可达89.2%,可以将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中典型工况下含氧尾气中的氧含量降至2%(φ)以下,符合工艺设计要求;E-02型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更低的起活温度,如果和银催化剂串联使用,可以有效分解尾气中的环氧乙烷,对银催化剂进行很好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 乙烯环氧化 含氧尾气 催化燃烧 银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n/Pt电极对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
10
作者 王国富 刘跃龙 +6 位作者 丁月敏 饶贵仕 吴志祥 易飞 钟起玲 任斌 田中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10-814,共5页
采用常规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t/Pt与Pt和Sn配比不同的Pt-Sn/Pt电极对乙二醇(EG)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EG在Pt/Pt和Pt-Sn/Pt电极上均能自发氧化解离,产生强吸附中间体COad。而Sn的加入,可抑制EG的自发氧化解离,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Sn... 采用常规电化学方法研究了Pt/Pt与Pt和Sn配比不同的Pt-Sn/Pt电极对乙二醇(EG)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EG在Pt/Pt和Pt-Sn/Pt电极上均能自发氧化解离,产生强吸附中间体COad。而Sn的加入,可抑制EG的自发氧化解离,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Sn含量的逐渐增加(Sn/Pt从0.25增加至0.67),EG在Pt-Sn/Pt电极上自发氧化解离所产生的CO吸附量逐渐减少,Pt-Sn/Pt电极对EG电催化氧化的活化能逐渐降低(从44.21降至32.11kJ/mol)。与Pt/Pt电极相比,Pt-Sn/Pt(Sn/Pt=0.67)电极对EG电催化氧化的活性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Sn/Pt电极 乙二醇 自发解离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乙烷的吸收与催化水合法制乙二醇 被引量:9
11
作者 戴忻 刘定华 +2 位作者 刘晓勤 马正飞 姚虎卿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在环氧乙烷吸收反应的研究过程中,配制含乙二醇的NY催化剂水溶液吸收环氧乙烷,考察了温度、环氧乙烷分压、环氧乙烷停留时间、反应液体停留时间等对环氧乙烷吸收量和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5℃、环氧乙烷分压大于0.06 MPa、环... 在环氧乙烷吸收反应的研究过程中,配制含乙二醇的NY催化剂水溶液吸收环氧乙烷,考察了温度、环氧乙烷分压、环氧乙烷停留时间、反应液体停留时间等对环氧乙烷吸收量和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5℃、环氧乙烷分压大于0.06 MPa、环氧乙烷停留时间不小于0.1 min、液体停留时间不小于20 min的工艺条件下,溶液中总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可达20%,环氧乙烷转化率为2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环氧乙烷 催化水合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利用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金铂合金纳米粒子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的甲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勋 郭道军 +2 位作者 邱新平 陈立泉 朱文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使用乙二醇还原法合成了一系列高利用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的金铂双金属纳米粒子电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由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测试该AuPt催化剂对于甲醇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与X射线能谱观测催化剂形貌,表征... 使用乙二醇还原法合成了一系列高利用率多壁碳纳米管负载的金铂双金属纳米粒子电催化剂,在碱性溶液中由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法测试该AuPt催化剂对于甲醇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与X射线能谱观测催化剂形貌,表征催化剂结构.结果表明,金铂双金属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上,催化剂具有良好甲醇电氧化性能.实验表明Au/Pt/MWCNTs比为10∶8∶32(bymass)时,该催化剂具有最高甲醇电氧化峰电流密度与最负起始氧化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电氧化 乙二醇还原 金铂纳米粒子 多壁碳纳米管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活性Pd/Mg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反应
13
作者 彭思艳 杨流赛 +3 位作者 刘芊芊 余乐书 吴丽丹 余忠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3-969,共7页
利用溶液法结合高温煅烧处理合成MgO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Pd/MgO催化剂并对其进行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研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比表面仪、热重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微型催化评价装置对合成的样品进... 利用溶液法结合高温煅烧处理合成MgO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Pd/MgO催化剂并对其进行CO氧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催化性能研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比表面仪、热重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微型催化评价装置对合成的样品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MgO载体是一种Lewis碱性很强的纳米片结构,Pd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MgO载体上,粒径小且分布均一。此MgO纳米片作为载体制备的Pd/MgO催化剂在较低的Pd负载量(0.5%)下表现出优异的CO氧化偶联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130℃时CO单程转化率高达65%,草酸二甲酯选择性96%,稳定性超过100 h,明显越于工业催化剂(Pd/α-Al2O3),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gO 煤制乙二醇 CO氧化偶联 草酸二甲酯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气制乙二醇工艺技术方案优化和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敬林 王煊 +3 位作者 吴艳 贺鑫平 屈艳莉 陈斌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4-78,共5页
为深度利用焦炉气资源,以焦炉气为原料进行转化并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实现焦化企业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理论及工程经验,对不同焦炉气制取乙二醇的技术方案进行全工艺流程优化,重点对比了焦炉气催化部分氧化和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 为深度利用焦炉气资源,以焦炉气为原料进行转化并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实现焦化企业节能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益,结合理论及工程经验,对不同焦炉气制取乙二醇的技术方案进行全工艺流程优化,重点对比了焦炉气催化部分氧化和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同时对全厂工艺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焦炉气转化制取合成气对全厂工艺方案影响较大,采用焦炉气非催化氧化技术制取合成气,合成气经净化和分离后制取乙二醇全厂工艺方案更优,具有投资低、消耗低和流程短等优点,乙二醇生产成本为3 974元/t,其财务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5. 38%(税前)和20. 80%(税后),盈利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气 非催化部分氧化 催化部分氧化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氧化PdCo非预期的乙二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
15
作者 胡天军 赵瑾 +2 位作者 贾文玉 王瀛 贾建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5-843,共9页
钯基金属催化剂在碱性燃料电池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钯基金属催化剂的氧化处理对其在碱性燃料电池中应用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PdCo纳米金属催化剂的焙烧氧化处理,发现生成的PdO-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在碱性溶... 钯基金属催化剂在碱性燃料电池中已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迄今为止,钯基金属催化剂的氧化处理对其在碱性燃料电池中应用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PdCo纳米金属催化剂的焙烧氧化处理,发现生成的PdO-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在碱性溶液中对乙二醇电催化氧化的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分别是商业Pt/C的3.8和2.4倍。与PdCo纳米金属相比,PdO-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在碱性溶液中对乙二醇电催化氧化的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分别提高了1.6和1.2倍。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焙烧氧化处理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形态和活性中心,在Co掺杂PdO(101)表面上,O_(2)和OH吸附能降低,有利于稳定中间体C_(2)H_(4)OHO*和O−H解离,Co掺杂纳米级PdO(101)与乙二醇及其中间物种发生强烈的结合,导致形成不同的电化学动力学和反应路径,从而产生优良的电催化活性。PdO和Co_(3)O_(4)的协同作用明显增强了活性氧与催化剂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利于超氧物种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形成,而且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质,促进乙二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本文提出的双/多金属氧化策略为构建其他催化剂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o 焙烧氧化 PdO-Co_(3)O_(4) 异质结构界面 乙二醇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