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tool-path generation module for 5-axis control machining of impellers 被引量:4
1
作者 JUNG Hyoun-chul SON Hwang-jin JUNG Yoon-gy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424-3429,共6页
An impeller is difficult to machine because of severe collision due to the complex shape,overlapping and twisted shape of the impeller blades.So,most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software companies have developed ... An impeller is difficult to machine because of severe collision due to the complex shape,overlapping and twisted shape of the impeller blades.So,most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software companies have developed CAM module for manufacturing impeller according to their CAM software.But these dedicated modules are difficult to use for inexperienced users.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tool-path generation module for impellers.For this purpose,it is based on Visual Basic language and used CATIA graphical environment.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for generated tool-path by the module is satisfactory.And it has slow processing speed compared to other commercial modules,but it is easy to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ELLER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5-axis control machining tool path MOD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yesian zero-failure reliability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for multiple numerical control(NC) machine tools 被引量:2
2
作者 阚英男 杨兆军 +3 位作者 李国发 何佳龙 王彦鹍 李洪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858-2866,共9页
A new problem that class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incapable of solving is reliability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when multipl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NCMTs) reveal zero failures after a reliability test. Thus... A new problem that class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incapable of solving is reliability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when multipl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NCMTs) reveal zero failures after a reliability test. Thus, the zero-failure data form and corresponding Bayesian model are developed to solve the zero-failure problem of NCMTs, for which no previous suitable statis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An expert-judgment process that incorporates prior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reliable prior distributions of Weibull parameters. The equations for the posterior distribution of the parameter vector and th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 algorithm are derived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of calculating high-dimensional integration and to obtain parameter estimator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a real case; a corresponding programming code and trick are developed to implement an MCMC simulation in Win BUGS, and a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 of 1057.9 h is obtained. Given its ability to combine expert judgment, prior information, and data, the proposed reliability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 under the zero failure of NCMTs is val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modeling BAYES zero failure numerical control(NC) machine tools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李尚平 甘伟光 +3 位作者 郑创锐 文春明 李凯华 李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4,共8页
针对课题组研发的预切种式智能甘蔗切种机(下称甘蔗切种机)切种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为初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搭建了调刀模拟平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闭环控制平均调刀时间比开环控制少0.21 s... 针对课题组研发的预切种式智能甘蔗切种机(下称甘蔗切种机)切种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为初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搭建了调刀模拟平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闭环控制平均调刀时间比开环控制少0.21 s。样机试验结果表明:(1)电机脉冲频率f=6 kHz时,调刀电机达到最佳速度120 mm/s,调刀绝对位移误差小于5 mm,相对位移误差<1%;当f>6 kHz时,调刀相对位移误差大于5%;当f≥8 kHz时,步进电机出现严重堵步,影响正常工作。(2)调刀速度为120 mm/s时,闭环控制切刀调刀时间为0.95 s/根,调刀效率提高了74.32%。(3)甘蔗传送速度达到0.15 m/s,提高了50%;甘蔗传送间距提升了80%;综合传送效率提升了86.6%。(4)切种合格率达98.02%,伤芽率小于1%,与原系统相比切种机总体切种效率提高83.20%,工作稳定,实现了连续、高效自动切种,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切种机 闭环控制 协同控制 调刀模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界面布局设计及工效研究
4
作者 张磊 陈洁 +3 位作者 孙远波 窦金花 许帅康 赵起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1-2364,共14页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4名被试者的眼动及电生理信号,同时采用ErgoLAB软件实时记录其眼动、脑电及皮电生理数据;通过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操作界面的区域划分、按键排布规律、旋钮及按键形状等设计要素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的影响,并确定出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有较大影响的功能指令。结果表明:通过多模态生理信号相互验证的人机工效评价方法可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设计方案的优选与进一步迭代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操控面板 布局设计 人机工效 眼动试验 脑电信号 皮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温控系统板式电加热水箱设计与仿真研究
5
作者 胡军 龙湛基 +1 位作者 王鹏越 张凯旋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7,共8页
为满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温控系统对机床不同部位的差异化温度控制需求,提出了差异化主动温控系统方案,为该系统设计了3种温控子回路板式电加热水箱结构。通过Fluent软件对水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水箱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对... 为满足精密卧式加工中心温控系统对机床不同部位的差异化温度控制需求,提出了差异化主动温控系统方案,为该系统设计了3种温控子回路板式电加热水箱结构。通过Fluent软件对水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水箱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对最大变形量、总换热系数、温度标准差、努塞尔数和摩擦因数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最佳结构方案,对水箱进行生产制造并与机床连接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水箱正常起到温控液温度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精密机床差异化主动温控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温控系统 液压水箱 电加热器 共轭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智能移栽机设计
6
作者 田红梅 刘茂 +5 位作者 沈成祥 张建 王胜昔 陶珍 朱淑芳 王朋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201-204,共4页
蔬菜移栽环节劳动强度大,用工荒问题严重,而现有移栽机机型较大,不适宜中小棚蔬菜移栽作业,且多为半自动机型,因此,设计适宜中小棚作业的全自动智能移栽机,实现打孔、取苗、送苗、覆土工艺流程自动化,对于瓜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 蔬菜移栽环节劳动强度大,用工荒问题严重,而现有移栽机机型较大,不适宜中小棚蔬菜移栽作业,且多为半自动机型,因此,设计适宜中小棚作业的全自动智能移栽机,实现打孔、取苗、送苗、覆土工艺流程自动化,对于瓜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移栽机适用于茄果类蔬菜移栽,采用仿人工移栽模式设计机械动作。打孔机构由钻头、电机、电控系统组成,采用转速控制孔穴大小;取苗送苗机构由苗盘自行移动平台、取苗送苗机械手平台组成,采用电软件控制系统调控苗盘移动、机械手取苗和送苗精度;覆土机构由弧形手抓、L形手臂、电机等组成,采用电控系统控制手臂手抓往返运动频率,控制覆土量的大小,实现高质量蔬菜移栽;行走系统采用底盘履带、电驱动和遥控设备组成,实现机械自动行走和转弯调头。该移栽机每小时栽植苗数≥3500株,移栽成功率≥98%,移栽成活率≥99%,可极大缓解蔬菜移栽环节用工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栽机 智能 遥控 电驱动 茄果类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充电枪寻孔策略
7
作者 徐建明 胡浩海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 针对机器人携带充电枪进行充电任务中的寻孔过程,研究一种基于接触位置状态识别的机器人寻孔策略。将机器人寻孔时充电枪头与充电插座接触位置分为平面、倒角和内壁接触状态,分析不同接触位置状态的接触力和力矩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与投票法,提出了一种寻孔接触位置状态识别方法。针对平面接触状态、倒角接触状态和内壁接触状态,分别提出相应的寻孔轨迹规划方法,并采用力/位混合控制将寻孔轨迹规划与力跟踪导纳控制相结合。最后基于机器人充电实验平台,通过寻孔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电 机器人 寻孔策略 支持向量机 力/位混合控制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的发展与装备应用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强 卢智良 颜杰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12,共7页
电加工机床是工业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基于2024年度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重点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的发展和装备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2024年电加工机床... 电加工机床是工业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与应用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基于2024年度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重点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加工机床行业的发展和装备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2024年电加工机床行业的总体经营情况和出口情况;通过近四年的分季度销售情况对比,分析了2024年的市场变化与特点;通过各类电加工机床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占比解析了市场需求,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工机床 行业发展 装备应用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自研装置的五轴RTCP误差检测及补偿方法
9
作者 邱明勇 杨赟 +1 位作者 陈阁 杜正春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48,共5页
五轴机床的旋转刀具中心点(rotational tool center point, RTCP)误差会极大地影响机床加工零件的精度,研究五轴机床的RTCP误差检测及补偿方法,对提升五轴机床的精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现有的RTCP误差检测及补偿方法在精确性、... 五轴机床的旋转刀具中心点(rotational tool center point, RTCP)误差会极大地影响机床加工零件的精度,研究五轴机床的RTCP误差检测及补偿方法,对提升五轴机床的精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现有的RTCP误差检测及补偿方法在精确性、经济性、测量效率方面的有效平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研装置的RTCP检测方法,能快速、简单、高效地补偿五轴联动机床回转中心的位置误差和角度误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升机床各方向上的RTCP精度,最高接近90%,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五轴机床 RTCP 精度检测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数控机床基础部件热误差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旭 丁爽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6,共10页
热误差是影响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电主轴、滚珠丝杠以及支承件作为机床核心基础部件,其热误差对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机床基础部件的热误差控制理论和技术,从共性技术、个性技术两个角... 热误差是影响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及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电主轴、滚珠丝杠以及支承件作为机床核心基础部件,其热误差对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显著。为进一步研究机床基础部件的热误差控制理论和技术,从共性技术、个性技术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机床热误差控制研究现状。共性技术主要有反变形技术、温度测点优化、热误差补偿、冷却介质参数优化4个方面;个性技术从机械结构设计和主动冷却结构两方面分别综述了电主轴、滚珠丝杠以及支承件热误差控制策略。最后,提出了精密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研究展望,为精密数控机床热误差控制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热误差 电主轴 滚珠丝杠 支承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触觉传感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
11
作者 孟凯 郑文栋 +2 位作者 翁玲 姜胜旺 刘华平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7,共9页
为使机械臂能够利用触觉感知识别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并规划出安全可靠的避障路径,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并采用人工势场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所提出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利用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触觉感知,... 为使机械臂能够利用触觉感知识别复杂环境中的障碍物,并规划出安全可靠的避障路径,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并采用人工势场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进行避障路径规划。所提出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利用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进行触觉感知,能够建立障碍物的三维模型,为机械臂的避障导航提供关键信息。所提出的避障算法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利用人工势场法规划路径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逃离局部最小值点。在UR5机械臂平台上进行的实验验证所提出的触觉传感器的有效性及避障策略的可行性。该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机械臂周围的障碍物,并根据环境实时调整避让路径,为机械臂在复杂环境中安全高效工作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路径规划 人机交互 机器人控制 人工势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响应重构的电主轴径向回转误差测量
12
作者 阮佳豪 康为民 傅建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2-852,869,共12页
现有测量电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方法适用于低转速,无法实现加工过程的在线测量.开展机床电主轴振动响应与径向回转误差的内在机理研究,揭示电主轴振动重构在线测量径向回转误差机制,提出电主轴在高速转动下通过振动信号获取在线测量径向... 现有测量电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方法适用于低转速,无法实现加工过程的在线测量.开展机床电主轴振动响应与径向回转误差的内在机理研究,揭示电主轴振动重构在线测量径向回转误差机制,提出电主轴在高速转动下通过振动信号获取在线测量径向回转误差的新方法.应用模态扩展方程,基于电主轴机壳上采集的振动信号,重构芯轴的振动响应.在重构过程中,利用有限元仿真实现电主轴模态振型初步提取,采用模态振型实验校正电主轴模态振型,建立芯轴振动响应与电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数学模型,实现电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求解.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主轴径向误差测量的三点法,所提方法在主轴转速低于10000 r/min时,误差不超过6.49%.所提方法为实现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电主轴径向回转误差在线测量提供了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电主轴 径向回转误差 振动响应重构 模态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快移速度与加速度提升引发噪声设计优化
13
作者 李鑫 陈帅 +3 位作者 何强 邓超 张旭 徐丙刚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在现代制造业追求高效生产背景下,高端数控机床速度、加速度指标至关重要。文章重点讨论了某型号立式加工中心三轴快移速度与加速度指标提升引发导轨防护罩噪声增大及Y轴导轨防护罩颤动问题的协同优化。通过增加玻璃胶和防碰垫数量、改... 在现代制造业追求高效生产背景下,高端数控机床速度、加速度指标至关重要。文章重点讨论了某型号立式加工中心三轴快移速度与加速度指标提升引发导轨防护罩噪声增大及Y轴导轨防护罩颤动问题的协同优化。通过增加玻璃胶和防碰垫数量、改进防碰垫形状组合、采用更软防碰垫以提高缓冲效果,噪音得到明显改善;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将原导轨防护罩支架内加强筋厚度由3 mm增加至4 mm,高度由40 mm增加至50 mm,Y轴导轨防护罩颤动问题得到解决。最终进行几何精度复检及NAS(national aerospace standard)试件切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速度与加速度指标提升后几何精度指标无明显影响,NAS试件加工时间缩短20 s,效率提升10%。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型号立式加工中心产品高性能、低噪声运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数控机床 快移速度 加速度 噪声控制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尖速比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宽 赵波 刘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4,共11页
研究尖速比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下双馈风电机组调频效果的影响,以优化不同工况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减载双馈风电机组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结合VSG建立包含尖速比变量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系统小信号模型;其次,使用该模型来推导风... 研究尖速比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下双馈风电机组调频效果的影响,以优化不同工况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减载双馈风电机组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结合VSG建立包含尖速比变量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系统小信号模型;其次,使用该模型来推导风力发电机组在小信号条件下的等效惯性和尖速比之间的关系方程,根据伯德图和特征根的根轨迹图分析尖速比对VSG控制的双馈风电系统调频动态特性,确定不同尖速比运行下虚拟同步机控制的惯量响应;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四机二区域模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电机控制 虚拟电厂 小信号模型 叶尖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精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设计及试验研究
15
作者 谢文超 崔永存 +2 位作者 李小明 董帅豪 周勇勇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89,共10页
针对某数控机床主轴轴承低极限转速及低DN值(轴承内径和轴承转速的乘积)的问题,为解决机床主轴轴承高极限转速的问题,满足高DN值、高极限转速及精度P4级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款高速电主轴精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并进行了轴承温升和振动试... 针对某数控机床主轴轴承低极限转速及低DN值(轴承内径和轴承转速的乘积)的问题,为解决机床主轴轴承高极限转速的问题,满足高DN值、高极限转速及精度P4级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款高速电主轴精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并进行了轴承温升和振动试验。首先,根据轴承的使用环境选取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主参数,并为降低高转速下轴承发热量选取了合适的轴承材料;然后,利用建立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并联立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以摩擦力矩为目标函数对轴承球径和内外沟曲率半径系数进行了正交优化选取,还进行了动力学和疲劳寿命分析;最后,开展了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极限转速试验,进行了温升和振动分析,验证了该轴承温升和振动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轴承的球径D w为6.35 mm、内沟曲率半径系数f i为0.55、外沟曲率半径系数f e为0.52;计算优化后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最大接触应力不超过2100 MPa,滚动体与保持架的最大作用力不超过3 N,保持架受到的等效应力及极限转速下轴承疲劳寿命为84.5 h左右,均满足设计使用要求;且优化后的角接触陶瓷球轴承最小摩擦力矩为102.0331 N·mm;优化后轴承的最高温度为56℃,振动加速度不高于19.6 m/s^(2)。该轴承满足超精密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的应用需求,同时提高了国内现有高速电主轴的极限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床电主轴 滚动轴承 摩擦力矩 动力学分析 极限转速 滚道接触性能 保持架碰撞力 疲劳寿命 轴承温升和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伺服控制系统精度调整及数控加工质量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静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4期84-86,共3页
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得到快速提升,其高效、高精度的加工制造优势得到机械制造行业的高度认可。伺服控制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伺服控制的精度和误差补偿能力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该文重点... 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数控机床的普及率得到快速提升,其高效、高精度的加工制造优势得到机械制造行业的高度认可。伺服控制系统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伺服控制的精度和误差补偿能力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该文重点分析伺服控制系统精度调整的有效方式及常用技术方案,并对数控制造加工质量优化和伺服控制质量提升进行了分析,旨在有效促进数控制造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伺服控制 系统误差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的金属切削加工尺寸精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覃运珍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02-104,共3页
随着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向智能化、精密化纵深发展,数控机床作为现代机械加工的核心装备,其加工制造质量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金属切削加工作为数控机床的主要加工方式,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持续探索提高加工精度的有效手段。该... 随着我国制造业进一步向智能化、精密化纵深发展,数控机床作为现代机械加工的核心装备,其加工制造质量直接影响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金属切削加工作为数控机床的主要加工方式,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持续探索提高加工精度的有效手段。该文以数控机床的金属切削加工尺寸精度控制研究为基础,深入剖析影响加工尺寸精度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基于多因素影响的尺寸精度控制策略。研究结果,为数控机床金属切削加工尺寸精度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金属切削 尺寸精度 误差补偿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比例积分滑模控制的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误差仿真研究
18
作者 吴金文 周珣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8-453,共6页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运动轨迹跟踪误差,设计了滑模控制-比例积分(SMC-PI)控制方法,并对进给系统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仿真。给出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简图,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将滑模控制系统与...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降低运动轨迹跟踪误差,设计了滑模控制-比例积分(SMC-PI)控制方法,并对进给系统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了仿真。给出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简图,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将滑模控制系统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系统进行结合,设计出数控机床进给系统SMC-PI控制方法。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对SMC-PI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证明,使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以不同外界环境为例,利用Matlab软件对进给系统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无干扰外界环境中,基于传统PID控制和SMC-PI控制方法,机床进给系统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跟踪误差相差不大。在有干扰外界环境中,基于SMC-PI控制方法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方法,机床进给系统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跟踪误差较小。基于SMC-PI控制方法,能够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运动轨迹跟踪精度,具有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进给系统 滑模控制 PID控制 误差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轴机床刀具切削角度高精度控制在采矿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朱书启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8-243,共6页
本文旨在分析多轴机械加工机床中刀具切削角度的高精度控制,提出一套新型高精度控制方法,提高采矿机械加工的精度。通过对加工机床类型及应用的系统梳理,详细分析了多轴刀具配置现状与切削角度的重要性。基于机床切削角度控制技术的原理... 本文旨在分析多轴机械加工机床中刀具切削角度的高精度控制,提出一套新型高精度控制方法,提高采矿机械加工的精度。通过对加工机床类型及应用的系统梳理,详细分析了多轴刀具配置现状与切削角度的重要性。基于机床切削角度控制技术的原理,结合实时监测技术,建立了新型控制算法,强化对切削角度的调节精度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机械 多轴机床 切削角度控制 控制算法 实时监测技术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束在采煤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20
作者 赵光瑞 林江 +1 位作者 刘开 吴福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4-267,共4页
随着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采煤机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一环,采煤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产能的提高。采煤机电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电气系统,涉及到多种电气设备和元件的协同工作,以实现采... 随着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采煤机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煤矿生产的重要一环,采煤机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煤矿产能的提高。采煤机电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电气系统,涉及到多种电气设备和元件的协同工作,以实现采煤机的各项功能和控制。保证各电气元件之间的良好通讯是电控系统的重要指标,通讯电缆是系统中的“血管”,负责将各个部件和元件连接起来,实现电气信号的传输和控制指令的执行。线束是指由各种电线、连接器、保护套等组成的电子线路组件,能够在系统内部和外部传输电源、信号、指令等各种信息,并具有集成、规整、易安装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电控系统 通讯 线束 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