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n Flow Field Calculation of Multi-circuit DC Transmission Lines 被引量:14
1
作者 LI Wei ZHANG Bo HE Jin-liang ZENG Rong CHEN Shui-mi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19-2725,共7页
An upwind finite element(FE)based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ion flow field in the vicinity of multi-circuit DC transmission lines is described.The initial value estim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 are optimized,so deta... An upwind finite element(FE)based algorithm to calculate the ion flow field in the vicinity of multi-circuit DC transmission lines is described.The initial value estim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 are optimized,so details of the transmission lines such as bundle conductors and ground wire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imulation model.Comparison between measured and computed ground level total electrical field and ion current density shows satisfactory agreement.The ion flow field of a ±500 kV HVDC project with bipolar lines on the same tower is simulated.The total electrical field and ion current density on ground level are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line arrang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直流输电线路 离子流场 计算方法 模拟 离子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the Electric Filed Around a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被引量:5
2
作者 Christodoulou C A Spanias C A Kontargyri V T Gonos I F Stathopulos I A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14-2021,共8页
The study of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surge arrester is useful for design procedures and diagnostic tests. The current work com- putes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medium voltage gapless surge arrester using 2D and ... The study of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surge arrester is useful for design procedures and diagnostic tests. The current work com- putes the electric field around a medium voltage gapless surge arrester using 2D and 3D representation of the arrester. The 2D simulation design, which is described in IEC 60099-4 Standard, cannot include the non symmetrical parts of the arrester geometry and the test arrange- ment. 3D simulation procedures have the advantage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se asymmetries, giving more accurate results for each measurement position.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suitability of the created mode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electric field, using the 2D and 3D edition of PC Opera, are compared with recorded measurements, which are obtained in laboratory using appropriate calibrated field 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测量位置 仿真设计 电动 诊断测试 模拟程序 设计程序 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管结构对循环水圆形养殖池流场影响及试验
3
作者 朱明 齐悦颖 +3 位作者 万鹏 范豪 雷翔 汪荣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8,F0003,共13页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进水管结构会影响养殖池内的进水状态及水体流场分布,同时影响鱼类的生长及残饵粪便等悬浮颗粒物的排出。为了探索不同进水管结构对圆形养殖池内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进水管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借助于计算流...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池的进水管结构会影响养殖池内的进水状态及水体流场分布,同时影响鱼类的生长及残饵粪便等悬浮颗粒物的排出。为了探索不同进水管结构对圆形养殖池内流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确定进水管的结构参数,该研究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圆形养殖池的数值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进水管数量、射流角度及射流孔数量对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均匀性的影响,以速度分布均匀系数U50为评价指标对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均匀性进行评价,采用正交试验对圆形养殖池进水管结构的最佳参数进行优化;按照最优进水管结构参数构建了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大口黑鲈养殖试验,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以及大口黑鲈的生长指标变化进行检测,对养殖系统的流场及进水管最优结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圆形养殖池配置3根进水管、且进水管成120°布置、单根进水管上的射流孔数量为6、进水管射流角度为45°时,圆形养殖池内的流场分布最为均匀;在0.1 m/s流速下,3组不同密度的大口黑鲈养殖池内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小于等于0.2 mg/L、氨氮的浓度小于等于0.3 mg/L,水体的浊度值均低于0.3 NTU(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3组密度养殖池内大口黑鲈样本的饵料系数最低为1.06,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161.03%,存活率最高为100%。该研究表明优化进水管结构有助于在圆形养殖池内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场,有利于悬浮颗粒物的排出及大口黑鲈的生长,可为循环水养殖系统进水管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流场分布 循环水养殖 进水管结构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界风速作用下六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雾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仁凤 韩顺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6,共9页
[目的]为探究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流场及侧向风对施药雾滴沉积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六旋翼植保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六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流场和有侧向风影响下的喷雾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植... [目的]为探究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流场及侧向风对施药雾滴沉积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六旋翼植保无人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拉格朗日多相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六旋翼植保无人机下洗流场和有侧向风影响下的喷雾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分析了植保无人机悬停工作条件时的下洗流场速度特性,以及受外界风速作用下喷雾场雾滴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呈现先聚拢后扩散现象,速度峰值在旋翼正下方,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降低;在侧向风作用下,来流与下洗流场产生漩涡,竖直分布的风场向后偏移,靠近迎风侧一边由于侧向风与下洗流场相互作用致使风场出现紊乱,近地风场消失,风场速度抬升并出现波动;当侧向风速小于1.5 m·s^(-1)时,机身中心下方风场速度变化较小,靠近机身下方速度基本保持不变;当侧向风速大于1.5 m·s^(-1)时,在距离机身中心正下方0.5~1.5 m的范围内,风场速度由于侧向风挤压峰值速度能达到7 m·s^(-1)以上;当侧向风速大于2 m·s^(-1)时,植保无人机下洗流场将不能保持稳定;侧向风速进一步增大达到3 m·s^(-1)时,旋翼产生的风场在x轴方向的最大倾斜角达到45°以上。喷雾场雾滴空间分布与旋翼风场速度流线基本吻合且距离旋翼越远雾滴飘移越严重,雾滴颗粒直径主要分布在70~160μm。[结论]为保证施药的均匀性及利用率,无人机在作业时应尽量在无风或环境风小于2 m·s^(-1)的环境下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植保无人机 流体仿真 耦合风场 下洗流场 雾滴分布 环境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孔促淤板周围悬沙浓度分布特征数值分析
5
作者 石力 卢盛雄 +1 位作者 程永舟 范甜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0,共7页
开孔促淤板作为保护岸滩的有效结构,一直被用于保滩护岸、河流海岸生态修复等工程。由于开孔促淤板的存在,使得其周围水流流态变得较为复杂,水流阻力增大,开孔促淤板周围的水流流态会直接影响板周悬沙的运动和输移。基于Mixture两相流模... 开孔促淤板作为保护岸滩的有效结构,一直被用于保滩护岸、河流海岸生态修复等工程。由于开孔促淤板的存在,使得其周围水流流态变得较为复杂,水流阻力增大,开孔促淤板周围的水流流态会直接影响板周悬沙的运动和输移。基于Mixture两相流模型,对不同开孔率的促淤板周围的流场特性以及悬沙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开孔促淤板后槽底近壁区(距底高度dH/15)区域,开孔处板后断面相对悬沙浓度值较板前大,格栅处的板后断面相对悬沙浓度较开孔处的板后断面相对较大。当来流流速一定时,开孔促淤板的开孔率越大,板周的相对悬沙浓度越低,开孔促淤板的促淤效果也越不理想;当开孔率为20%时,开孔促淤板的促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促淤板 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相对悬沙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通 王健 +2 位作者 施卫东 韩勇 周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8-555,共8页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 为了研究电潜泵内部流动机理,从而改善高含气工况下电潜泵的气液混输性能,文中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流模型,对不同入口含气率工况下叶片开孔前后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气液两相流条件下叶片开孔对电潜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水工况以及低含气率、小流量工况下,叶片开孔会降低电潜泵性能;但是叶片开孔可以改善电潜泵在大流量下的气液混输性能.叶片开孔后会改变叶轮内部压力分布,使电潜泵叶轮内部平均压力升高,进而改善叶轮内部流态.叶片开孔后会冲散气相聚集,使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叶轮流道内涡核分布明显减少,减少了能量耗散.该研究为改善电潜泵气液混输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潜泵 叶片开孔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涡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喷头纺丝装置的仿真与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佃平 王昊 +1 位作者 林文峰 王振秋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207,共8页
针对静电纺丝多喷头间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纺丝液射流运动轨迹不稳定、纺丝纤维分布较为分散等边缘效应问题,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通过深入研究多喷头静电纺丝的纺丝电压、喷头间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对多喷头电场强度... 针对静电纺丝多喷头间电场强度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纺丝液射流运动轨迹不稳定、纺丝纤维分布较为分散等边缘效应问题,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通过深入研究多喷头静电纺丝的纺丝电压、喷头间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对多喷头电场强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程度,给出削弱多喷头边缘效应的喷头最优空间位置关系。结果表明:在三喷头仿真实验中,增大喷头间的横向间距,3个喷头的电场强度随着纵向间距的减小而逐渐趋于一致;当横向间距为5.0 cm、纵向间距为0.5 cm时,边缘效应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且该间距更有利于多喷头的结构设计;五喷头、九喷头静电纺丝装置在保持横向间距为5.0 cm不变的情况下,纵向间距为0.5 cm时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对于零点位置更加均匀,且九喷头的效果最好。通过实验验证,九喷头结构具有纺丝面积大、效率高和纺丝过程稳定等优点,研究结果可为纺丝装置的多喷头结构研究与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多喷头 纺丝装置仿真 电场分布 多喷头纺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温黏压下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少年 张子骞 +1 位作者 陈世豪 杨龙涛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3-1913,共11页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 针对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摩擦失效和泄漏问题,以XDP1000型径向柱塞泵为例,对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进行了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首先,根据滑靴柱塞组件运动学特性分析,求解了滑靴偏转角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滑靴副不同通道流量计算公式的方式,建立了滑靴副静压支承特性方程;然后,建立了滑靴副泄漏功率损失和摩擦功率损失模型,求解了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并分析了最佳油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最后,在考虑了油液黏温黏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流场数值计算的方式,研究了滑靴副温度分布与泄漏量随径向柱塞泵工况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约为14μm,滑靴副最佳油膜厚度值随着转子转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工作压力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滑靴运动方向侧油膜温度较另一侧高13 K,滑靴副温度值基本不受工作压力的影响,而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升高;滑靴副阻尼孔泄漏量较滑靴边界泄漏量大0.02 kg/s,而且泄漏量随着压力、转速和油液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论可为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滑靴副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大排量径向柱塞泵 静压支承特性 最佳油膜厚度 流体域温度分布 油液黏温黏压特性 工作压力 转子转速 流场仿真和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速概率分布与风切变指数的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岳国华 杜志叶 +1 位作者 蔡泓威 修连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07-2915,共9页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下方的离子流场是电磁环境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风速作为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对地高度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速分布差异,而不是用过大裕度换取安全度... 特高压直流(UHVDC)输电线路下方的离子流场是电磁环境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风速作为常见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在对地高度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风速分布差异,而不是用过大裕度换取安全度。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风速概率分布与风切变指数的输电线路离子流场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待计算地区的风速数据构建Weibull风速概率分布函数模型,选择风速数据在95%以内的最大临界风速作为参考值,考虑风速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根据风切变指数计算场域不同高度处的风速分布,作为离子流场计算中不同高度节点的风速输入量。结果表明,引入风切变指数后的离子流密度与合成电场强度误差分别下降了16.2百分点和3.8百分点,明显优于传统固定风速模型。并以昆明地区某±800kV直流输电线路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了计算。该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考虑输电线路所处区域的风速影响,特别是在高海拔高风速地区,可为输电线路在合成电场安全限值下的对地高度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离子流场 WEIBULL分布 风切变指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壁扩张角度对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工作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浦逢 郑权 +2 位作者 黄亚坤 冯文康 翁春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135,共13页
为研究内壁扩张角度对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内壁扩张角度从0°~6°变化的5种扩张型燃烧室,基于乙烯-空气对带有凹腔结构的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扩张角度下燃烧室的流场特征。计算... 为研究内壁扩张角度对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工作特性的影响,构建了内壁扩张角度从0°~6°变化的5种扩张型燃烧室,基于乙烯-空气对带有凹腔结构的冲压旋转爆轰燃烧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扩张角度下燃烧室的流场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扩张型流道可有效减弱新鲜燃料层内的提前燃烧现象,随着扩张角度增大,爆轰波波头高度增加,爆轰波传播稳定性增强;扩张型流道对爆轰波后燃烧产物起到整体加速作用,并未起到整流作用;凹腔结构中涡核中心随着扩张角度的增大逐渐向凹腔后缘壁面移动,回流进入凹腔底部的新鲜燃料增多,凹腔对主流区新鲜燃料卷吸作用增强;采用扩张型流道后,燃烧室凹腔段总压增益和燃烧室出口总压均随扩张角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旋转爆轰 内壁扩张角度 凹腔 三维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材料热老化对电缆终端接头典型缺陷处电场畸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博 杨铭远 +3 位作者 聂永杰 赵学童 陈道远 李洪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2,共9页
电缆终端接头是电力电缆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绝缘材料老化对电缆终端接头内部缺陷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选用国产10 kV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及硅橡胶(SIR)冷缩式电缆终端接头开展研究。首先,对电缆终端接头内的绝缘材料XLPE和... 电缆终端接头是电力电缆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绝缘材料老化对电缆终端接头内部缺陷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选用国产10 kV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及硅橡胶(SIR)冷缩式电缆终端接头开展研究。首先,对电缆终端接头内的绝缘材料XLPE和SIR在150℃条件下进行16 d的热老化,并测试其在老化前后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同时,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10 kV电缆终端接头的三维仿真模型,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设置热老化前后的绝缘材料参数,并利用该模型设置了3种典型缺陷,包括外半导电层错位、主绝缘划痕和尖端金属,分析了不同位置和不同尺寸的缺陷在绝缘材料老化状态下的电场强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XLPE和SIR在热老化处理后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从2.5和2.85提高到4.4和3.21,且由于绝缘材料的老化,电缆终端接头的内部电场发生明显畸变,特别是在XLPE和SIR界面处电场畸变显著。另外,热老化后的电缆终端接头在3种典型缺陷条件下,电场畸变率明显提高,外半导电层错位、主绝缘划痕和尖端金属缺陷处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提高到5.26,3.5,16.91 kV/mm,较未老化状态下提高了17.41%,6.38%和21.83%。绝缘老化加剧了缺陷处的电场畸变程度,进一步影响了电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了电缆发生故障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终端接头 交联聚乙烯电缆 硅橡胶 热老化 典型缺陷 仿真计算 电场强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燃油泵驱动电机浸油冷却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阚银辉 叶志锋 +1 位作者 周力 周探洲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为了研究电动燃油泵驱动电机浸油冷却性能,基于冷却流体及电机各部件3维模型,充分考虑各部件发热功率以及材料属性等物理量的影响,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电机流-热耦合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不同边界条件对电机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电动燃油泵驱动电机浸油冷却性能,基于冷却流体及电机各部件3维模型,充分考虑各部件发热功率以及材料属性等物理量的影响,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电机流-热耦合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不同边界条件对电机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大冷却燃油流量以及电机最高功率下,流道的压力损失和电机的最高温度均能满足电动燃油泵的运行要求;随着冷却流量增加或燃油粘度的增大,流道的压力损失增大,且在最大冷却流量下,燃油粘度每增大1 mm^(2)/s,压力损失增大约2 kPa;电机功率和入口温度对电机各部件温度的影响较大,各部件温升与燃油进口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而环境温度对电机温度场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电动燃油泵电机浸油冷却流道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燃油泵 驱动电机 浸油冷却 流场 温度场 数值模拟 多电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熔炉岩棉熔体数值模拟研究
13
作者 何德威 孙诗兵 +4 位作者 康俊奇 张旭东 陈子龙 王晶晶 田英良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4-2300,共7页
采用ANSYS软件对直流电熔炉岩棉熔体进行数值模拟,在稳定电压130 V、稳定熔体高度1 600 mm和进出料稳定状态下,改变阴极电极的插入深度,研究电熔炉熔体的温度分布、流场分布、电流密度分布状况。研究发现,熔体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以及电极... 采用ANSYS软件对直流电熔炉岩棉熔体进行数值模拟,在稳定电压130 V、稳定熔体高度1 600 mm和进出料稳定状态下,改变阴极电极的插入深度,研究电熔炉熔体的温度分布、流场分布、电流密度分布状况。研究发现,熔体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以及电极周围形成高温区,由阳极至阴极方向及入口对称侧由上至下方向,温度呈现降低趋势,入口侧温度由上至下方向呈现升高趋势。随着阴极插入深度增加,熔体的整体温度及相应的电流密度上升。阴极插入深度越深,整体温场升温幅度越大。在进料口侧和出料口侧,熔体因自然对流分别形成环流,环流具有的自搅拌和自均化作用对熔体均化具有重要的工艺意义。通过改变阴极插入深度可以提高熔体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后续成纤效果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棉 电熔炉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多叶可控网板水动力特性及压力流场研究
14
作者 姜书侠 孔祥洪 +2 位作者 黄小双 叶旭昌 曹道梅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8,共13页
传统网板通过改变曳纲长度和拖速控制作业深度,通过改变网板与曳纲和手纲的固结点位置调整作业姿态,操作复杂。为了给可控变水层网板的设计研究提供科学参考,设计了一款多叶可控网板,通过数值模拟仿真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 传统网板通过改变曳纲长度和拖速控制作业深度,通过改变网板与曳纲和手纲的固结点位置调整作业姿态,操作复杂。为了给可控变水层网板的设计研究提供科学参考,设计了一款多叶可控网板,通过数值模拟仿真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探究其不同部位(上端、下端)叶片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40°~40°)对其水动力性能的变化影响。结果显示:1)叶片闭合时,多叶可控网板的升力系数在20°冲角时达到最大值0.88;其升阻比在5°冲角时达到最大值8.85。2)0°冲角时,网板两端叶片朝负方向转动,升力逐渐减小至0,并在转角为-20°时,升力变为相反方向;两端叶片朝正方向转动,升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转角为20°时达到最大值0.32;升阻比随叶片冲角的增加而减小。3)20°冲角时,网板两端叶片朝正方向转动,升力系数不断减小;叶片朝负方向转动,升力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10°转角时达到最大值1.05;升阻比在-20°转角时达到最大值5.25。4)两组冲角下,两端叶片分别朝正方向转动,Z轴分力系数均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网板 翼型 数值模拟 水动力 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管内壁结焦流致噪声声场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颖 缪钰 +1 位作者 张盛瑀 周发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6-1403,共8页
炉管内壁结焦是管式反应器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炉管内壁结焦会诱发异常流动噪声,因此可采用声学方法检测炉管内壁结焦状态。以含焦块区域的炉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和广义莱特希尔方程对结焦初期的炉管进行二维数值计... 炉管内壁结焦是管式反应器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炉管内壁结焦会诱发异常流动噪声,因此可采用声学方法检测炉管内壁结焦状态。以含焦块区域的炉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涡模拟和广义莱特希尔方程对结焦初期的炉管进行二维数值计算,并对计算得到的焦块附近噪声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炉管内壁结焦时,由于湍流应力作用,焦块后方会出现明显的流动噪声场,且声场强度随距离逐渐减弱。此外,研究模拟分析了不同高度和不同迎角焦块对流致噪声的影响,发现随着焦块高度从2 mm增加到8 mm,总声压级增加35 dB。研究工作可为炉管内壁结焦状态的声学检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流致噪声 声场模拟 声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环境温度与内部气压对HVDC GIL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雨啸 张磊 唐忠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87,共8页
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荷积聚是制约高压直流GIL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GIL内部热传递过程会加剧表面电荷的积聚进程。本文建立了电荷积聚的电-热场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气体压力下高压直流GIL内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 盆式绝缘子的表面电荷积聚是制约高压直流GIL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GIL内部热传递过程会加剧表面电荷的积聚进程。本文建立了电荷积聚的电-热场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外部环境温度和内部气体压力下高压直流GIL内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了外部环境温度恒定及时变情况下的表面电荷积聚特征,并分析了其对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温度为恒定值的情况下,外部温度每升高10℃,绝缘子表面的稳态温度会升高9.2%以上,绝缘子的稳态表面电荷密度也会因此增加17.3%以上。当考虑到外部环境温度随时间变化时,绝缘子表面的温度在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最终会在特定温度范围内波动,此时绝缘子表面电荷密度与外部环境平均温度下的表面电荷密度值近似相等。此外,绝缘子的表面温度和电荷密度会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有望为直流GIL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直流GIL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式绝缘子 高压直流GIL 表面电荷积聚 温度分布 电-热耦合 有限元仿真 多物理场 SF_(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 kV管型绝缘母线典型缺陷下的电场畸变分析
17
作者 孙丰睿 咸日常 +2 位作者 咸峰 孙晓维 邢雅雯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8,共9页
变电站管型绝缘母线接头潮气侵入和残留导电微粒是其常见缺陷,缺陷导致接头电场分布发生畸变,危及其绝缘性能,甚至发生绝缘击穿、烧毁等事故。本文采用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基于实际结构构建了绕包式管型绝缘母线接头模型,分别在金... 变电站管型绝缘母线接头潮气侵入和残留导电微粒是其常见缺陷,缺陷导致接头电场分布发生畸变,危及其绝缘性能,甚至发生绝缘击穿、烧毁等事故。本文采用有限元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基于实际结构构建了绕包式管型绝缘母线接头模型,分别在金属屏蔽层与主绝缘层界面、主绝缘层与内密封层界面设置长度分别为10、30、50 mm的3种不同水膜和半径为0.5 mm的半圆形导电杂质,利用COMSOL软件进行电场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缺陷位于不同界面对管型绝缘母线接头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膜和导电杂质都会对绝缘带材界面电场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缺陷内部场强下降,缺陷边缘场强剧增,其中绝缘界面残留导电微粒时电场畸变情况比水分侵入时更加严重,更易发生绝缘击穿事故,应加强端部密封和严防导电微粒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型绝缘母线 接头 有限元仿真 典型缺陷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毛细芯热管的换流变阀侧套管电-热-流场优化研究
18
作者 李敏洁 刘轩东 商高屹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在运行期间内部发热严重,电场分布极不均匀,在高温与复合电压作用下,又进一步导致电场畸变。鉴于热管良好的散热与均温性能,将套管与毛细芯热管相结合,提出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热管散热技术。搭建了热管套管的多物理... 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在运行期间内部发热严重,电场分布极不均匀,在高温与复合电压作用下,又进一步导致电场畸变。鉴于热管良好的散热与均温性能,将套管与毛细芯热管相结合,提出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热管散热技术。搭建了热管套管的多物理场仿真模型,分析了电容芯体的轴向、径向温度与电场分布,进一步改变毛细芯孔隙率大小、热管填充工质种类与套管故障类型,研究孔隙率与工质对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套管故障情况下热管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引入热管后,套管内径向温度与电场最大值分别降低了41.06%、30.12%,轴向温度与电场分布更加平均。当热管工质为去离子水,孔隙率为0.75时热管的传热性能最好。即便套管发生过热故障,热管仍可降低热点温度,减小电场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侧套管 热管 多物理场耦合 有限元仿真 温度分布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气螺旋柱状气液分离器的分离规律研究
19
作者 季豪 赵立新 刘琳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4,共6页
目前关于螺旋气液分离器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低含气体积分数条件下的分离性能,高含气体积分数下的分离性能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对比了螺旋气液分离器在低含气和高含气条件下的质量分数场变化规律,并对其在低含气和高含气条件下底流出口含... 目前关于螺旋气液分离器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低含气体积分数条件下的分离性能,高含气体积分数下的分离性能研究相对较少。为此,对比了螺旋气液分离器在低含气和高含气条件下的质量分数场变化规律,并对其在低含气和高含气条件下底流出口含气体积分数、脱液效率、脱气效率以及切向速度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入口含气体积分数在不断上升过程中,当达到50%时,气相几乎均匀分布在整个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当中已经没有明显的液相集中区域;当达到70%时,底流含气体积分数最高达到了49.5%,底流出口携气严重,同时脱液效率由最初的96.9%下降到55.4%,脱气效率由43.9%提高到80.8%。研究结果可为螺旋气液分离器在高含气条件下的模型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柱状气液分离器 高含气 流体域模型 数值模拟 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挤丝机挤出流场与温度场模拟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梦瑶 张克 +5 位作者 杨云任 何亚凯 王文杰 李振龙 赵丹 吕黄珍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97,共9页
针对单螺杆挤丝机挤出米粉过程中,流场与温度场变化复杂、检测困难的问题,结合单螺杆挤丝机和米粉特性,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构建变螺距螺杆及套筒的三维模型,结合实际加工中的螺杆转速、进料量及机筒接触面温度等关键... 针对单螺杆挤丝机挤出米粉过程中,流场与温度场变化复杂、检测困难的问题,结合单螺杆挤丝机和米粉特性,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仿真研究。构建变螺距螺杆及套筒的三维模型,结合实际加工中的螺杆转速、进料量及机筒接触面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采用滑移网格模型进行非定常流动模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流场进出口压差最高可达5.58 MPa,沿z轴的运输速度区间为0.374~0.782 m/s,且缓慢下降;螺杆转速由50 rad/s上升至70 rad/s,黏性耗散功率由16 217.00 W上升至30 974.96 W,截面温度离散系数由3.48%上升至4.29%;喂料电机频率由10 Hz上升至25 Hz,黏性耗散功率由20 511.41 W上升至23 066.87 W,截面温度离散系数由7.80%下降至3.65%;壁面温度由353.15 K上升至373.15 K,黏性耗散功率由23 100.72 W下降至23 032.85 W,截面温度离散系数由3.27%上升至4.19%。验证试验表明,螺杆转速、进料量及壁面温度对温度上升速度的影响与仿真结果相符。研究为米粉熟化过程温度的精准控制与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粉挤出 流场模拟 温度场分布 滑移网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