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CrNiMoA钢表面ESD-IBED复合强化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葛志宏 乔生儒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40CrNiMoA钢ESD-IBED复合表面强化过程,分析强化层的组织、硬度、相组成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在ESD-IBED复合沉积层中ESD沉积层占主导地位,它决定了复合强化层的微观组织,而IBED沉积层则起到改善ESD沉积层表面形貌的作用。在相同电... 研究40CrNiMoA钢ESD-IBED复合表面强化过程,分析强化层的组织、硬度、相组成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在ESD-IBED复合沉积层中ESD沉积层占主导地位,它决定了复合强化层的微观组织,而IBED沉积层则起到改善ESD沉积层表面形貌的作用。在相同电参数下,Cr12MoV+Cu复合强化层的显微硬度高于石墨+Cu复合强化层。40CrNiMoA表面的复合强化层具有减摩耐磨性能,尤其是Cr12MoV+Cu复合强化层,耐磨性大约提高4倍,而且摩擦系数仅在0.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电火花沉积 离子束增强沉积 复合强化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化钨涂层电火花沉积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明伟 高磊 +1 位作者 郭昊亮 张文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78,共5页
为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碳化钨涂层,开展了以FS438为基体的纳米碳化钨涂层沉积试验,采用不同电容、放电频率及比沉积时间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粗糙度、质量过渡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容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均能增加涂层厚... 为制备满足不同要求的纳米碳化钨涂层,开展了以FS438为基体的纳米碳化钨涂层沉积试验,采用不同电容、放电频率及比沉积时间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涂层厚度、粗糙度、质量过渡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容和放电频率的增大均能增加涂层厚度,表面粗糙度则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低脉冲能量(50 V、40μF)下电极材料的利用率更高。涂层表面呈现溅射状液滴,元素主要来源于电极材料。该研究对于沉积过程的工艺选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纳米碳化钨 FS438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制备Fe-8B-Mo非晶涂层的可行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魏祥 陈志国 +3 位作者 钟掘 黄奇胜 张怡 张雨龙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 为研究Fe-8B-Mo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制备了4种Fe-8B-x Mo(x=13.62,23.62,33.62和43.62,w/%)合金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物相组成,探索获得非晶涂层的可行性,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及摩擦磨损试验进一步研究所得涂层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4种涂层都由非晶相、马氏体相和Fe2B相组成,其中,13.62%Mo涂层主要含Fe2B相和马氏体相,而23.62%Mo、33.62%Mo和43.62%Mo涂层主要含非晶相,且随着Mo含量的增加,涂层中非晶相含量逐渐减少。4种涂层的组织结构致密,缺陷少,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23.62%Mo涂层具有最大的峰值显微硬度(1 138.1 HV0.05);同时,该涂层在摩擦磨损的稳定阶段具有最小的平均摩擦因数,且其2 h的磨损质量也最小,表现出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4种涂层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和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涂层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反应电火花沉积TiN/Ti复合涂层 被引量:26
4
作者 郝建军 彭海滨 +2 位作者 黄继华 马跃进 李建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9-72,共4页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 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表面上反应电火花沉积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 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表面上反应电火花沉积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仪(XPS)分析了涂层的组织、物相和元素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利用自制磨损试验装置对比涂层与淬火W18Cr4V高速钢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主要由钛和反应合成的TiN组成,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可达1 388 HV0.1,是基体硬度的6倍以上,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电火花沉积 氮化钛 复合涂层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与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彦芳 司爽爽 +2 位作者 宋增金 孙旭 石志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124,共4页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 以Zr_(55)Al_(10)Ni_5Cu_(30)非晶态合金棒为电极,利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ZL101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锆基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计和摩擦磨损实验机等对涂层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层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溅射状"花样形貌;沉积层主要由非晶、Zr O_2和Cu_8Zr_3等相组成;沉积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1 555 HV 0.01,约为基材的15倍,摩擦系数仅为0.096,呈现出良好的减摩耐磨特性,沉积层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沉积层 组织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钢0Cr13Ni5Mo表面电火花沉积YG8涂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瑞珠 郭鹏 +2 位作者 王建升 严大考 李静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366-3371,共6页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 采用新型电火花设备在铸钢表面制备了YG8涂层,采用SEM、XR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沉积层主要由Co3W3C、Fe3W3C、Fe3Mo3C、WC1 x和Fe7W6C等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细晶碳化物相弥散分布在沉积层中,能提高沉积层的硬度,平均硬度为1 896.8HV,比基体硬度提高了5倍;沉积层磨损性能是基体的3.4倍,沉积层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颗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的综合作用;沉积时骤热骤冷过程中形成的细晶粒硬质相是提高沉积层硬度和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钢0Cr13Ni5Mo 电火花沉积 YG8沉积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反应合成TiN增强金属基复合涂层 被引量:16
7
作者 郝建军 黄继华 +1 位作者 赵建国 陈志强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3-36,共4页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1400型电火花沉积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45钢试件表面上电火花沉积反应合成制备了TiN增强金属基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利...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1400型电火花沉积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45钢试件表面上电火花沉积反应合成制备了TiN增强金属基陶瓷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涂层的物相组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利用硬度仪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利用自制磨损试验装置对比了涂层与淬火W18Cr4V高速钢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结合致密,涂层主要由电极材料钛、原位自生的TiN和基体材料铁组成,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可达1323HV0.1,涂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反应合成 氮化钛 复合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表面技术在轴磨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晓明 高云鹏 +2 位作者 闫侯霞 赵晓春 孙增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3-109,125,共8页
轴是支承传动零件和传递运动及动力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失效。为了给磨损失效的轴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并在对应的修复工艺条件下实施,从而保证轴修复质量、提高轴修复效率,对电弧喷涂、电刷镀、电火花沉积3种技术手段从理论... 轴是支承传动零件和传递运动及动力的重要部件,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失效。为了给磨损失效的轴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并在对应的修复工艺条件下实施,从而保证轴修复质量、提高轴修复效率,对电弧喷涂、电刷镀、电火花沉积3种技术手段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表面技术配合相应的工艺参数,能够实现轴的磨损修复。当轴的磨损状态为均匀磨损且磨损量在一定范围内(一般是2 mm以内)且有条件进行磨削加工时,建议采用以机械结合为主的电弧喷涂修复方式;当轴的磨损状态为均匀磨损且磨损量很小(一般是0.5 mm以内)且不具备磨削加工条件时,建议采用机械结合加范德华力结合的电刷镀修复方式;当轴的磨损状态为沟槽磨损或其他形式且有条件实施后续加工时,建议选择结合方式为冶金结合的电火花沉积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技术 电弧喷涂 电刷镀 电火花沉积 磨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氛下电火花沉积钛合金涂层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二亮 张平 +1 位作者 蔡志海 马琳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4,F0003,共8页
分别在氮气、氩气和空气3种气氛下,在45钢上电火花沉积制备TC4钛合金涂层。利用OM、SEM、EDS、XRD、XPS等对钛合金沉积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纳米力学探针仪测试对比沉积层的力学性能;采用CETR摩擦磨损仪测试涂层的耐磨... 分别在氮气、氩气和空气3种气氛下,在45钢上电火花沉积制备TC4钛合金涂层。利用OM、SEM、EDS、XRD、XPS等对钛合金沉积层的微观形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利用纳米力学探针仪测试对比沉积层的力学性能;采用CETR摩擦磨损仪测试涂层的耐磨性。结果表明:氮气下电火花沉积生成含TiN及少量TiO和TiO2的陶瓷增强层。氮气中制取的涂层微裂纹较明显,但几无坑蚀和微孔,表面形貌优于氩气和空气下的沉积层。纳米硬度高达15.18GPa,无需增加沉积层厚度,即可获得较高硬度和抗变形能力。其摩擦因数为0.41,磨损量为2.2mg,均远低于45钢,也低于空气和氩气下制备的普通的钛合金涂层,并且改善了钛合金涂层的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氮化钛 原位反应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L101表面电火花沉积Zr基非晶涂层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艳玲 王彦芳 +3 位作者 司爽爽 宋增金 孙旭 石志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6-240,共5页
目的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以直径为2 mm的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棒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氩气保护下沉积两遍,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非晶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 目的提高铝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开拓非晶涂层的应用。方法以直径为2 mm的Zr55Al10Ni5Cu30非晶合金棒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氩气保护下沉积两遍,在ZL101A铝合金表面制备非晶沉积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共聚焦显微镜等,分析研究了沉积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微区成分和界面特性。结果沉积层表面呈银灰色橘皮状,表面较致密、均匀,为典型的"火山坑"和"溅射状"花样形貌。涂层表面凸凹不平,表面粗糙度均方根偏差Rq约为3μm,沉积层厚度约为40μm,主要由非晶、ZrO_2、Cu_8Zr_3和ZL101基体Al(Si)相等组成,非晶以团块状或条状分布在晶体相之间。结论由于元素互扩散,非晶涂层与基材在界面处形成了3~4μm厚的过渡层,且呈良好的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非晶沉积层 ZL101 组织 界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电火花沉积镍基合金工艺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平 马琳 +1 位作者 梁志杰 张二亮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6,114,共4页
通过便携式电火花表面强化设备在45钢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强化层,从沉积层厚度、沉积层硬度和沉积层微观缺陷三个方面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强化层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该便携设备进行沉积修复时,选用输出功率为1.2 kW,输出电压为1... 通过便携式电火花表面强化设备在45钢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强化层,从沉积层厚度、沉积层硬度和沉积层微观缺陷三个方面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强化层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采用该便携设备进行沉积修复时,选用输出功率为1.2 kW,输出电压为128 V,保护气流量为5 L/min的工艺时可获得综合质量最优的沉积层,并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了厚为595μm,硬度高达362 HV,无明显缺陷镍基合金沉积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表面强化 镍基合金 沉积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洪翔 谭业发 +2 位作者 胡晓光 王伟刚 张中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27,共4页
介绍了钛合金表面电火花沉积强化技术的研究概况,重点从提高钛合金的耐磨减摩性能、抗疲劳断裂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电火花的强化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钛合金 表面强化 耐磨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力对Cr12MoV电火花沉积YG6工艺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莹 韩敬华 +1 位作者 娄丽艳 李桓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48,115,共4页
电火花沉积工艺自21世纪初开发以来,由于放电时间短,沉积层结合力强,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延寿及表面改性等领域.文中利用自动电火花沉积系统,结合高速摄像技术、金相分析技术,研究了Cr12MoV模具钢沉积YG6工艺过程,分析了电极力对沉积表面... 电火花沉积工艺自21世纪初开发以来,由于放电时间短,沉积层结合力强,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延寿及表面改性等领域.文中利用自动电火花沉积系统,结合高速摄像技术、金相分析技术,研究了Cr12MoV模具钢沉积YG6工艺过程,分析了电极力对沉积表面粗糙度、沉积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极力是影响沉积层质量与沉积效率的关键参数,通过反复试验得到该工艺中的最优电极力参数为1.6 N,在此参数作用下,电火花放电形成了火花放电为主与短路放电为辅的放电形式,沉积效率高,表面粗糙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高速摄像 金相 电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电火花沉积反应合成Ti(CN)涂层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建军 卜志国 +2 位作者 赵建国 刘洪杰 马跃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6-409,共4页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1400型电火花沉积机,以石墨为电极,以工业氮气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Ti(CN)强化层.利用SEM分析了沉积层单沉积点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利用XRD测定了涂层物相组成,利用XPS... 利用自制的电火花沉积充气密闭式保护装置和DZ-1400型电火花沉积机,以石墨为电极,以工业氮气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基体上制备Ti(CN)强化层.利用SEM分析了沉积层单沉积点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利用XRD测定了涂层物相组成,利用XPS分析了沉积层表面元素组成,利用SEM和AES分析了沉积层截面形貌、结合状态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沉积层是反应涂层,强化相由电极元素C、保护气体元素N和基体元素Ti反应生成,沉积层主要由TiC0.51N0.12相、Ti0.80V0.20相和C相组成,沉积层与基体结合致密,呈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火花沉积 反应合成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连峰 张会臣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3,共6页
钛合金因其比强度高、耐腐蚀、高温力学性能优异,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开发、航空航天、化学及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中。但钛合金属于难切削材料,因此研究钛合金的电火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从钛合金电火花成型、钛... 钛合金因其比强度高、耐腐蚀、高温力学性能优异,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开发、航空航天、化学及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中。但钛合金属于难切削材料,因此研究钛合金的电火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从钛合金电火花成型、钛合金电火花线切割和钛合金电火花强化三个方面综述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技术特点及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发展方向,为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电火花成型 电火花线切割 电火花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表面反应电火花强化层物相及磨损行为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跃进 李午申 +2 位作者 郝建军 白庆华 刘洪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24,共4页
利用DZ—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试件表面上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放电电容、输出电压、脉冲频率对涂层物相的影响,利用MH—6型显微硬度计测定涂... 利用DZ—1400型电火花沉积/堆焊机,以工业纯钛TA2为电极,以工业纯氮为保护气和反应气,在TC4钛合金试件表面上制备了TiN/Ti复合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放电电容、输出电压、脉冲频率对涂层物相的影响,利用MH—6型显微硬度计测定涂层断面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利用KYKY2800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组织结构和磨损形貌,采用MS—T3000型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仪测试涂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失重。结果表明,涂层中物相种类随放电电容、输出电压、脉冲频率的不同而变化。涂层组织致密,与基体之间形成冶金结合,涂层显微硬度呈梯度变化,涂层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电火花沉积 物相 磨损 复合涂层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合金C130电火花沉积工艺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福娟 黄旭仁 +1 位作者 戴京涛 唐元恒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2,共3页
通过控制3HES型电火花金属表面强化修复机的电压、频率、功率以及保护气体的流量等工艺参数,采用Ni35阳极材料对C130高温合金进行了电火花沉积修复,并对沉积层进行了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层与C130基体有很好的冶... 通过控制3HES型电火花金属表面强化修复机的电压、频率、功率以及保护气体的流量等工艺参数,采用Ni35阳极材料对C130高温合金进行了电火花沉积修复,并对沉积层进行了金相分析、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电火花沉积层与C130基体有很好的冶金结合,沉积层的显微硬度与基体相比提高了100%.同时沉积层内部也存在着组织不均匀的缺陷,这主要是焊接速度控制得不够均匀以及作用在阳极棒上的作用力不稳定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沉积 金相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成型机床空气中放电沉积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明 李福杰 《工具技术》 2009年第6期40-42,共3页
通过在电火花成型机床上采用YK10硬质合金棒做工具电极、M2高速钢为工件进行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试验研究,对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对沉积层组织结构、能谱和硬度的检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获得具有较高显... 通过在电火花成型机床上采用YK10硬质合金棒做工具电极、M2高速钢为工件进行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试验研究,对空气中电火花放电沉积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对沉积层组织结构、能谱和硬度的检测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获得具有较高显微硬度的合金强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型机床 电火花放电沉积 极性效应 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晓霞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介绍三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即电火花沉积、电刷镀和热喷涂的原理和特性。通过比较,电火花沉积最适合小面积的现场修复;热喷涂也可以用于现场修复,但设备大、噪声高,且设备操作者需戴防护罩和呼吸装置;电刷镀特别适合大的、不容易移动的零... 介绍三种常用表面强化技术即电火花沉积、电刷镀和热喷涂的原理和特性。通过比较,电火花沉积最适合小面积的现场修复;热喷涂也可以用于现场修复,但设备大、噪声高,且设备操作者需戴防护罩和呼吸装置;电刷镀特别适合大的、不容易移动的零/部件,但需解决电刷镀液的收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电刷镀 热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沉积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斌 朱程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17-230,共14页
电火花沉积(ESD)技术是一种材料表面改性与修复技术,具有热输入低、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柔性加工性好的特点,在新材料、电力、航空、军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火花沉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沉积机理,综述了电参数、物... 电火花沉积(ESD)技术是一种材料表面改性与修复技术,具有热输入低、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柔性加工性好的特点,在新材料、电力、航空、军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火花沉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沉积机理,综述了电参数、物理参数和环境变量三类影响电火花沉积过程和沉积质量的主要因素。电参数即电源系统,包括沉积电压、沉积电容和沉积频率,通过热输入表征;物理参数包括沉积角度、沉积压力、电极旋转速度和比沉积时间,通过沉积过程中的沉积材料转移和电弧行为表征;环境变量包括电极直径、保护介质和沉积基材,通过沉积界面行为表征。其次,聚焦于电火花沉积技术制备传统涂层和先进材料涂层修复电厂设备、模具以及军事装备等的应用。最后,针对电火花沉积技术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和结果重复性差等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展望了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电参数 物理参数 环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