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 control of novel active steering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被引量:8
1
作者 ZHAO Wan-zhong LI Yi-jun +2 位作者 WANG Chun-yan ZHAO Ting GU Xiao-yu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151-2157,共7页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a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function was introduced, which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s of both active steering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In view of the interference from road random signal and sensor noise in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the H∞ control model of the novel active steering system was built. With satisfying steering feel, good robust performance and steering stability being the control objectives, the H∞ controller for the novel active front steering (AFS) system was design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AFS system with H∞ control strategy can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quickly, and there is no resonance peak in the bode diagram. It can make the driver obtain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low frequency range, and attenuate the road interference better in the high frequency range, thus the driver can get more satisfying road feeling. Therefore, the designed H∞ controller can synthesize the advantages of both robust performance and robust stability, and has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design of novel AF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active st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H∞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ion optimization of nov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based on quality engineering theory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万忠 赵婷 +3 位作者 李怿骏 王春燕 张宗强 段婷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519-1526,共8页
The dynamic model of a nov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ctive front steering function (the novel EPS system) is built. The concepts and quantitative expressions of the steering road feel... The dynamic model of a nov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integrated with active front steering function (the novel EPS system) is built. The concepts and quantitative expressions of the steering road feel, steering sensibility, and steering operation stability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quality engineering theory,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the Monte Carlo descriptive sampling, 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II) and 6-sigma design method. With the steering road feel and the steering portability as optimization targets, the system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by the propos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optimized based on quality engineering theory can improve the steering road feel, guarantee steering stability and steering portability and thu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novel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ctive front steering road feel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万忠 王春燕 +1 位作者 于蕾艳 陈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98-104,共7页
The vehicle model of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for the pure electric bus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for multi-variable function, a multi-obj... The vehicle model of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EPS) system for the pure electric bus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for multi-variable function,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GA)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odel of system, the quantitative formula of the road feel, sensitivity, and operation stability of the steering were induced. Considering the road feel and sensitivity of steering as optimization objectives, and the operation stability of steering as constraint, the multi-objective GA was proposed and the system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optimized by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has better road feel, steering sensibility and steering stability. The energy of steering road feel after optimization is 1.44 times larger than the one before optimization, and the energy of portability after optimization is 0.4 times larger than the one before optimization. The ground tes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simulation results,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pure electric bus equipped with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PS system can provide better road feel and better steering portability for the drivers, thus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recirculating ball-type EP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hicle engineering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and applicability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for automotive platform 被引量:2
4
作者 Abolfazl KHALKHALI Mohammad Hassan SHOJAEEFARD +1 位作者 Masoud DAHMARDEH Hadi SOTOUDEH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39-851,共13页
The ongoing need for better fuel economy and lower exhaust pollution of vehicles has increased the employment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in automotives.Optimal design of EPS for a product family reduces the develo... The ongoing need for better fuel economy and lower exhaust pollution of vehicles has increased the employment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in automotives.Optimal design of EPS for a product family re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fabrication costs significantly.In this paper,the TOPSIS method along with the NSGA-Ⅱis employed to find an optimum family of EPS for an automotive platform.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defined considering road feel,steering portability,RMS of Ackerman error,and product family penalty function(PFPF)as the conflicting objective functions.The results for the single 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 and the ones for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as well as two suggested trade-off design points are presented,compared and discussed.For the two suggested points,performance at one objective function is deteriorated by about 1%,while the commonality is increased by 20%–40%,which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first finding the non-dominated design points and then selecting the trade-off among the obtained poi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btained trade-off points have superior performance within the product family with maximum number of common pa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 family optimization optimal platform design NSGA-Ⅱ TOPSIS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EPS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及分析
5
作者 周云龙 李峰 张建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66,170,共5页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控制能力,引入模糊PID控制方法克服被控对象缺少数学模型的缺陷,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以Simulink完成仿真测试,得到EPS系统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逐渐增大车速的过程中,EPS系统产生了更小的助...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控制能力,引入模糊PID控制方法克服被控对象缺少数学模型的缺陷,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以Simulink完成仿真测试,得到EPS系统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逐渐增大车速的过程中,EPS系统产生了更小的助力转矩,表明EPS系统可以适应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满足路感的控制性能。提高方向盘转矩时,助力电机产生了更大助力转矩,EPS系统可以实现对汽车转向进行灵活控制的功能。与传统PID相比,模糊PID获得了更小超调量,大幅降低调整时间,使EPS系统获得更优助力效果。以模糊PID方法进行控制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外界干扰快速完成调整过程,使EPS系统获得更强抗干扰性能。该研究模糊PID都可以快速产生稳定助力转矩,充分适应复杂的转向控制要求,对提高电动汽车转向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模糊PID 控制器 仿真分析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款纯电动车EPS系统故障诊断流程的设计
6
作者 彭寿松 陆颉 +2 位作者 谭文露 赖冰强 吕园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6期74-81,共8页
以2019年款比亚迪E5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研究对象,对其故障和诊断展开研究。首先介绍EPS工作原理、组成部件的功能,其次分析影响EPS工作异常的电机故障、ECU故障、蓄电池故障等因素,罗列各部件故障可能原因,探究其故障检测方法,... 以2019年款比亚迪E5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研究对象,对其故障和诊断展开研究。首先介绍EPS工作原理、组成部件的功能,其次分析影响EPS工作异常的电机故障、ECU故障、蓄电池故障等因素,罗列各部件故障可能原因,探究其故障检测方法,建立故障树和故障诊断流程图,对EPS系统进行故障分析,进而形成纯电动汽车EPS故障诊断流程的设计,为新能源汽车EPS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比亚迪E5 故障树 诊断流程图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特殊转向工况的汽车EPS电动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贝绍轶 赵景波 +2 位作者 刘海妹 孙立军 陈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886-5891,5895,共7页
电动助力转向(EPS)电动机的控制是EPS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建立了汽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和EPS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EPS助力特性和包含回正过程补偿、紧急避让过程补偿、满载大角度转弯补偿等特殊转向工况的电动机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 电动助力转向(EPS)电动机的控制是EPS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建立了汽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和EPS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EPS助力特性和包含回正过程补偿、紧急避让过程补偿、满载大角度转弯补偿等特殊转向工况的电动机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与不包含特殊工况补偿的情况进行了性能比较及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含特殊转向工况的汽车EPS电动机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操纵性能和安全性能。这对指导EPS电动机控制策略的开发、功能的增强和优化以及转向操纵安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eps 电动机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EPS曲线型助力特性的设计及试验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景波 周冰 +1 位作者 李秀莲 贝绍轶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6-102,共7页
为了研究助力特性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转向路感的影响,建立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汽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设计转向盘力矩函数和车速感应函数,确定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的参数和形式。基于某微型轿车设计实车试验系统,进行原... 为了研究助力特性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转向路感的影响,建立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动力学模型和汽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设计转向盘力矩函数和车速感应函数,确定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的参数和形式。基于某微型轿车设计实车试验系统,进行原地转向试验、双纽线试验和蛇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曲线型助力特性可以在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达到一个较理想的平衡点;原地转向试验的转向轻便性峰值和标准差分别提高48.11%和49.65%,双纽线试验的转向轻便性峰值和标准差分别提高60.03%和57.84%,蛇形试验的转向轻便性峰值和标准差分别提高41.94%和41.36%;EPS控制有效提高了汽车的转向轻便性,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曲线型助力特性 轻便性 路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在EPS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华强 袁浩 杨滁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文章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解决汽车EPS系统非线性问题,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了基于T-S(Takagi-Sugeno)模型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NFIS)控制策略;仿真试验验证了系统模型和控制理论... 文章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解决汽车EPS系统非线性问题,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了基于T-S(Takagi-Sugeno)模型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NFIS)控制策略;仿真试验验证了系统模型和控制理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神经网络 模糊推理 减法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变压器位置检测在EPS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慧 马跃强 王磊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71,74,共3页
对角度传感器——旋转变压器的原理以及其数字化检测做了详细的介绍,系统地阐述了旋转变压器角位置检测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并从中选出一种方法应用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当中。简述了旋转变压器数字变换器(RDC)集成电路AD2S83及它们在电动... 对角度传感器——旋转变压器的原理以及其数字化检测做了详细的介绍,系统地阐述了旋转变压器角位置检测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并从中选出一种方法应用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当中。简述了旋转变压器数字变换器(RDC)集成电路AD2S83及它们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达到了该系统对角度测量±1.2°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传感器 旋转变压器-数字变换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系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季学武 马小平 陈奎元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台,对进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矩传感器、电机电流传感器进行标定,并进行台架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转矩传感器在零输入时的输出不为零,向右转向时输出增加,向左转向时输出减小;各种车速下的助力特性... 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试验台,对进口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矩传感器、电机电流传感器进行标定,并进行台架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转矩传感器在零输入时的输出不为零,向右转向时输出增加,向左转向时输出减小;各种车速下的助力特性曲线都有死区存在;相同车速下,电机助力随操舵力几乎呈线性增加;随着车速的增加,电机助力随操舵力变化的斜率近似呈双曲线减小 测试结果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有关传感器和控制器元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试验分析 助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车EPS助力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硕 余强 +2 位作者 闫光辉 张琼 张培培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2-816,共5页
为某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总体布置和曲线型助力特性,并基于模糊PID控制方法设计了助力控制策略。以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TruckSim和Matlab/Simulink为平台,在整车动力学模型和EPS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装备EPS... 为某商用车转向系统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总体布置和曲线型助力特性,并基于模糊PID控制方法设计了助力控制策略。以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TruckSim和Matlab/Simulink为平台,在整车动力学模型和EPS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装备EPS商用车的联合仿真模型,以研究助力控制策略对EPS性能和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ID控制方法相比,采用模糊PID控制器的助力控制策略更能充分实现EPS的功能和改善商用车的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助力特性 模糊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EPS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晋兵营 林逸 施国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9-392,共4页
通过对EPS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构建了EPS系统的仿真模型.在Matlab Simulink中设计了控制器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对电机使用"传统PI+速度负反馈"控制,可以动态改变EPS系统的阻尼,减... 通过对EPS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构建了EPS系统的仿真模型.在Matlab Simulink中设计了控制器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对电机使用"传统PI+速度负反馈"控制,可以动态改变EPS系统的阻尼,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向盘摆振,兼顾转向的轻便性与稳定性.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可以明确EPS系统的关键参数对EPS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为EPS的设计与匹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AMESIM 建模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V/H_∞控制的EPS系统及其硬件在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荣芸 赵林峰 +1 位作者 陈无畏 黄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5-552,共8页
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和二自由度车辆的线性变参数(LPV)模型,设计了LPV/H∞鲁棒控制器,重点考虑了EPS系统本身参数摄动对其性能的影响;基于MATLAB对所采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PV/H∞控制方法比一般的H∞方法具... 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和二自由度车辆的线性变参数(LPV)模型,设计了LPV/H∞鲁棒控制器,重点考虑了EPS系统本身参数摄动对其性能的影响;基于MATLAB对所采用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LPV/H∞控制方法比一般的H∞方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可使转向系统的助力性能和路感得到提高,车辆的转向操纵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基于LabVIEW PXI系统建立了EPS系统硬件在环试验台,在硬件在环试验台上,采用共轭梯度法实现了LPV/H∞控制方法的硬件在环试验,试验结果同样证明了所采用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线性变参数 H∞控制 硬件在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转向干预时EPS助力修正控制策略与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建伟 魏民祥 李玉芳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873-1876,共4页
针对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发生突变的问题,提出了助力电机前馈助力修正策略。为验证所提出的两种助力修正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阶跃仿真试验。借鉴阶跃响应瞬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主动转向干预时助力... 针对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发生突变的问题,提出了助力电机前馈助力修正策略。为验证所提出的两种助力修正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主动转向干预时转向盘力矩阶跃仿真试验。借鉴阶跃响应瞬态特性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主动转向干预时助力修正方案的评价指标。两种助力修正控制方案的仿真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基于二自由度整车模型修正方案相比,基于扭矩传感器输出修正方案的助力修正控制能更好地满足转向路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主动转向 助力修正 控制策略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球式EPS系统助力特性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万忠 施国标 +1 位作者 林逸 晋兵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02-705,736,共5页
研究电动大客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助力特性控制策略.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适合纯电动大客车EPS系统使用的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针对EPS系统对系统鲁棒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要求,提出了"上层混合H2/H... 研究电动大客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助力特性控制策略.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开发了适合纯电动大客车EPS系统使用的循环球式电动助力转向器,并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针对EPS系统对系统鲁棒稳定性和动态特性的要求,提出了"上层混合H2/H∞电流决策控制+下层模糊PID电流跟踪控制"的两层助力特性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应用上层混合H2/H∞电流决策控制,EPS系统可有效获得来自路面的低频信息并抑制路面高频干扰,使驾驶员获得满意的路感;应用下层模糊PID电流跟踪控制,EPS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能够对目标电流进行准确跟踪,使驾驶员获得理想的助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eps) 循环球 模糊PID 混合H2/H∞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EPS故障模式分析与其控制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景波 陈龙 +1 位作者 江浩斌 刘海妹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1,共4页
阐述了EPS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EPS的故障模式与控制技术,EPS的故障有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个方面。对于硬件故障,采取了控制器的模块化设计、双CPU的并行工作、转矩传感器的互补信号输出、驱动开关管的并联工作、故障指示与故障代... 阐述了EPS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EPS的故障模式与控制技术,EPS的故障有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个方面。对于硬件故障,采取了控制器的模块化设计、双CPU的并行工作、转矩传感器的互补信号输出、驱动开关管的并联工作、故障指示与故障代码显示等措施;对于软件故障,采取了软件冗余措施,可以采用N版本程序、恢复块技术和异常处理技术。EPS系统的故障模式分析与控制技术可以提高EPS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能和汽车的操纵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EPS系统原理及整车应用要点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海峰 王文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21-24,共4页
EPS是当前世界最发达的转向助力系统,文章对汽车EPS市场发展及开发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介绍C-EPS系统的特点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ESP的关键技术,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依据,以便其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汽车智能转向助力系统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汽车EPS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景波 贝绍轶 +1 位作者 张兰春 陈大宇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88-2792,共5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汽车性能的协调是其装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电动助力转向及汽车动力学模型,提出兼顾转向轻便性和汽车侧向行驶稳定性的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EPS系统参数进行优化...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与汽车性能的协调是其装车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应用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电动助力转向及汽车动力学模型,提出兼顾转向轻便性和汽车侧向行驶稳定性的目标函数。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EPS系统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解。最后,进行仿真分析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EPS参数全局优化后,转向盘操纵力矩峰值降低32.2%,侧向加速度峰值降低29.1%,最大超调量降低41.5%,汽车转向轻便性和侧向行驶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eps 粒子群优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和规则协调的汽车EPS与ASS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其东 秦炜华 陈无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709-1714,共6页
应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装备电动助力转向和主动悬架系统的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转向和悬架两个系统之间的运动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EPS和ASS各子控制器,以及基于规则的中央控制器,对子系统监督和协调。在MATLAB下对整... 应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装备电动助力转向和主动悬架系统的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转向和悬架两个系统之间的运动耦合关系,分别设计了EPS和ASS各子控制器,以及基于规则的中央控制器,对子系统监督和协调。在MATLAB下对整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多刚体模型运用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研究中是方便可行的;采用的控制策略有效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动力学 电动助力转向 主动悬架系统 中央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