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入学习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精神 被引量:7
1
作者 孔祥智 李愿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1,共7页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其核心在于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出发点,向四个维度进行阐释分析:一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二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三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四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将农业现代化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在顶层设计角度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问题作出回应。认真理解与贯彻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这对于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脉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三农”工作论述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流动老年人能动适应的运作机制与发展型城乡结构的形塑
2
作者 班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02,共13页
运用“结构—行动”二重性的分析框架,从主位角度分析了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结果显示:乡城流动老年人对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应对会通过对经济结构中的机会获取、关系结构中的规则调适与意义结构中的空间进退来予以能动调适,其能... 运用“结构—行动”二重性的分析框架,从主位角度分析了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性,结果显示:乡城流动老年人对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的应对会通过对经济结构中的机会获取、关系结构中的规则调适与意义结构中的空间进退来予以能动调适,其能动适应的实现离不开多重结构的支撑;发展型城乡结构与城乡融合的实现也离不开个体家庭的能动实践,后者主要包含家庭经济的合作主义、家庭结构的弹性与家庭伦理的韧性调适几个层面。在结构与行动的能动互塑下,乡城流动老年人的社会适应与发展型城乡结构之间实现了有机的嵌合,因而为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的渐进式韧性实现,应在政策上尊重乡城流动老年人的自主意愿与为他们在城乡间有主体性的两栖穿梭提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老年人口 社会融入 社会适应 发展型城乡结构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 被引量:75
3
作者 田玉军 李秀彬 +1 位作者 马国霞 郝海广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共6页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 研究目的: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研究农业劳动力析出对生态脆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研究方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撂荒耕地面积与劳动力外出数量、时间及农户所拥有的耕地总面积呈正相关;耕地中的坡耕地和旱地首先被撂荒。研究结论:劳动力析出会促使农户撂荒部分质量差的耕地;这种撂荒行为有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劳动力 城乡流动 耕地撂荒 宁夏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双拉力”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祁新华 朱宇 周燕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愿及其城镇化效应。结果显示,居民迁移行为不太频繁,且多数为就地就近的近距离迁移;同时迁移意愿不够强烈,并且倾向于近距离的中小城镇。在"双拉力"模型分析框架内,乡村拉力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收入水平(预期收入)、社会保障与乡土情节,城市拉力包括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乡村拉力作用强度远大于城市拉力。在这个来源于乡村的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当地居民出于个人比较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就地转型,由此导致了与西方传统城市化模式迥异的就地城镇化现象。进一步论证了就地城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地性与客观必然性,深化了对就地城镇化现象微观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劳动力 迁移意愿 就地城镇化 “双拉力”概念模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城市化的特点和动因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增玲 甄峰 刘慧 《热带地理》 2007年第5期455-460,共6页
一般来说,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相伴发生的,但是在非洲,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发展,非洲的快速城市化主要是由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盲目流动导致的。文中主要针对非洲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独特现象,具体分析了导... 一般来说,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相伴发生的,但是在非洲,城市化进程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发展,非洲的快速城市化主要是由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盲目流动导致的。文中主要针对非洲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独特现象,具体分析了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其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城市化 农村 人口流动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老年贫困问题——兼论人口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57
6
作者 王瑜 汪三贵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乡城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更加复杂,然而,目前仍缺乏对老年群体有针对性的贫困监测。文章提出老年贫困测量应衡量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多个维度,并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乡城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更加复杂,然而,目前仍缺乏对老年群体有针对性的贫困监测。文章提出老年贫困测量应衡量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多个维度,并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视角,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健康和心理三个维度进行了贫困决定分析。分析表明,子女数量对老年人的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都有显著的影响;独居的老人陷入三种贫困的风险更高;而无退休金的老年人陷入经济贫困的风险比是有退休金老人的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人口流动 农村老年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抑或独立:我国城乡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谢勇才 杨哲 涂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82-88,共7页
利用《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老年人口数据,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分析,并与2005年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高度集中在家庭供养、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三大支... 利用《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老年人口数据,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分析,并与2005年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仍然高度集中在家庭供养、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三大支柱,但在主要生活来源的比重上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这种城乡差异不仅体现在总体上,还体现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等方面;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自我供养能力有所增强,对家庭供养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的城乡、性别和地区等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提出政府应当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可持续;社会救助与福利的发展应当遵循"弱者优先"原则,适度地向女性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倾斜;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倡导和鼓励家庭养老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活来源 城乡差异 家庭养老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财政支出分权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工 何鹏飞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103,共9页
利用中国27个省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估计民生财政支出及其内部各支出事项的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生财政支出的分权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民生财政内各支出事项的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一... 利用中国27个省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估计民生财政支出及其内部各支出事项的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生财政支出的分权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民生财政内各支出事项的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一致: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的分权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教育的分权反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财政 支出分权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口城乡迁移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被引量:42
9
作者 姚从容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9-74,共6页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和人口迁移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就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如何影响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以期为个人理性迁移和人口合理流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支持。
关键词 人口城乡迁移 土地产权 制度变迁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宇鸾 魏小芳 李秀彬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3,共6页
文章阐述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必要性,梳理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基于远程耦合模型的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探讨了岩溶区... 文章阐述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必要性,梳理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首先构建了基于远程耦合模型的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探讨了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变过程、驱动机制、管控模式、影响评估四点研究内容;最后提出了实证研究思路与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坝系统 远程耦合 乡城迁移 土地优化配置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对农村人口迁移的影响——基于托达罗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忠涛 张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9,共6页
基于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针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对农村人口迁移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和农村人口迁移,发现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的强大动力;并对城乡预期收入... 基于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针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对农村人口迁移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和农村人口迁移,发现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寻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的强大动力;并对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和农村人口迁移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对农村迁移人口数量的回归结果为正且显著,说明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是推动农村人口迁移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预期收入差距 农村人口迁移 托达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经济区国土资源政策体系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世全 李汉敏 +2 位作者 张霭丽 杨书国 郭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河南省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契机,立足省情,借鉴其他区域国土资源政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现有土地矿产政策和传统管理模式等制约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的国土资源因素,探索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河南省以建设中原经济区为契机,立足省情,借鉴其他区域国土资源政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现有土地矿产政策和传统管理模式等制约中原经济区建设快速推进的国土资源因素,探索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的资源保障问题,提出适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国土资源政策框架支撑体系,阐述其基本思路、总体要求和土地、矿产政策体系设计,同时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土地调控差别化政策、人地挂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国土资源政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三化协调 人地挂钩 政策体系 中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道路之争——基于人的需求视角的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模式探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陆枭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82,共8页
新常态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引发了"异地城镇化"还是"本地城镇化"的争论。在厘清"异地城镇化"和"本地城镇化"相关理论要点、适用条件以及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以贵州省... 新常态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城镇化路径的探索引发了"异地城镇化"还是"本地城镇化"的争论。在厘清"异地城镇化"和"本地城镇化"相关理论要点、适用条件以及利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述。以贵州省山地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丹寨县为实证案例,结合乡村调研和问卷分析,深入剖析农村人口转移特点:人口分层迁移明显、贫困程度与迁移意愿"负相关"、外出人口回流现象突出、异地城镇化不稳定,以及本地县城、乡镇人口迁移和集聚规律:以县城为主体进行集聚,农村人口本地迁移根据富裕程度呈阶梯性递进。最后,从人的需求的视角,建立西部山地贫困地区"本地脱贫、外出积累、回流创业"的"本地+异地+再本地"的三阶段城镇化解释框架,并基于需求层次以及要素自由流动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山地贫困地区 异地城镇化 本地城镇化 人的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证券化、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分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61,共10页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反映农地资产变现能力作用机制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暂时性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恶化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部门劳动生产率、转移成本和土地融资变...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反映农地资产变现能力作用机制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暂时性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恶化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部门劳动生产率、转移成本和土地融资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转移数量、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业和非农部门的技术进步都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正向影响;(2)清晰界定的土地产权会通过增强资产融资变现能力对农村劳动力迁移产生促进作用;(3)农地证券化增强土地资产的融资变现能力,为劳动力完全转移提供生活重置成本,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农地证券化有助于农户克服资本约束,实现劳动力的永久性转移,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证券化 暂时性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农地资产变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老人初次就诊行为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赖国毅 万春 罗莹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8-41,共4页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初次就诊行为的相关因素。通过队列分析和多项logistic分析后发现,老年人的初次就诊行为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其就诊路径为先非正式治疗,后正式治疗;而且无论...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城乡老年人初次就诊行为的相关因素。通过队列分析和多项logistic分析后发现,老年人的初次就诊行为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其就诊路径为先非正式治疗,后正式治疗;而且无论其健康状况如何,自我治疗都是首选;医疗便利性的影响不具有规律性。建议加强农村基层卫生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体系整体水平,做好"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设工作,形成合理、有序的医疗利用层次,消除农村患者的卫生规避现象。同时,也应重视老年人的定期健康检查,促进医疗行为从"治疗"转向"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老年人 初次就诊 就诊机构 双向转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心理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笑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9,共6页
心理因素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重要方面。以多维视角的人类行为理论与迁移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心理因素由动机、态度、情感、参照点依赖、风险偏好与从众心理构成。从理论上来看,动机、对城市的态... 心理因素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重要方面。以多维视角的人类行为理论与迁移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心理因素由动机、态度、情感、参照点依赖、风险偏好与从众心理构成。从理论上来看,动机、对城市的态度与对相关制度的态度、公平感、风险偏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正向影响,对流动的态度、相对剥夺感与从众心理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负向影响,参照点依赖对新生代农民工意愿的影响方向取决于新生代农民工与参照点在收入与权益方面差距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视角的人类行为理论 迁移心理学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意愿 心理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国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是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转变观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转变政府职能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 ,除此之外 。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以人为本 政府职能 农村公共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唐珏岚 《西北人口》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不仅使城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应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我国当前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形势又相当严峻,要全面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不仅使城市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而且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应控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我国当前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就业形势又相当严峻,要全面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应借鉴托达罗人口迁移理论,实现城乡综合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 农村劳动力 农业发展 城乡综合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视角下女农民工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的实证研究——基于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雪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8-14,共7页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只有男农民工的60.19%;她们遭遇劳动不安全比例比男农民工稍低;女农民工未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比例要比男农民工高8.13%;男女农民工"体质不如从前&q...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只有男农民工的60.19%;她们遭遇劳动不安全比例比男农民工稍低;女农民工未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比例要比男农民工高8.13%;男女农民工"体质不如从前"、"遇到失业"的比例虽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女农民工中,这两方面的比例却高达30%、60%;她们遭遇财产不安全的百分比部分与男农民工有差异;她们享受福利的比例较低,大部分福利的享受比例不存在性别差异。为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应将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社会要树立契约意识与强化职业伦理,城市要建立为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服务的工作体系,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农民工 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农民工城乡流动个人风险成本:性别差异与内部差异——基于1012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钱雪飞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6,10,共9页
女农民工城乡流动的个人风险成本主要是指她们城乡流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各种不稳定性因素、不安全性因素和低保障性因素。基于1012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女农民工城乡流动个人风险成本的性别差异和内部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的比较分析,并... 女农民工城乡流动的个人风险成本主要是指她们城乡流动过程中所承受的各种不稳定性因素、不安全性因素和低保障性因素。基于1012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女农民工城乡流动个人风险成本的性别差异和内部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的比较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流动个人风险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农民工城乡流动个人风险成本 性别差异 内部差异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