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冷媒非均质人工冻结壁弹塑性应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彬 梁秀玲 +2 位作者 张子浩 蔡海兵 荣传新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20,共15页
【目的】受制冷媒介温度差异以及被冻地层与冻结管距离差异的影响,多冷媒联合双排管冻结壁的非均匀性较为显著,为了合理评价该类冻结壁的安全性,需开展考虑非均质性的多冷媒人工冻结壁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选取距离1/4管距处的冻结... 【目的】受制冷媒介温度差异以及被冻地层与冻结管距离差异的影响,多冷媒联合双排管冻结壁的非均匀性较为显著,为了合理评价该类冻结壁的安全性,需开展考虑非均质性的多冷媒人工冻结壁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选取距离1/4管距处的冻结壁作为特征截面,将该截面上的温度分布曲线等效成三段一次函数形式,并将冻结壁视为随温度成线性变化的非均质材料,分别基于4种冻土屈服准则,推导得出多冷媒联合双排管非均质冻结壁弹塑性应力解析表达式。基于该解析表达式,对多冷媒冻结壁的受力特性进行计算,并将该计算结果与均质冻结壁计算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和结论】研究发现:(1)在盐水-二氧化碳联合双排管冻结壁中,径向应力随着相对半径r的增加而上升,环向应力在不同冻结区间(Ⅰ、Ⅱ、Ⅲ)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基于均质冻结壁计算理论,弹性极限状态的冻结壁的环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冻结壁内侧,弹塑性状态的冻结壁的环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弹塑性分界面处,塑性极限状态的冻结壁的环向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冻结壁最外侧;而基于非均质冻结壁计算理论,冻结壁环向应力最大值始终出现在冻结壁分区界线(r=2)处。(3)在考虑非均质特性后,冻结壁的弹性极限承载力降低1.8%,而塑性极限承载力提高8.1%。在弹塑性状态下,对应相同塑性区相对半径,非均质冻结壁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且这种现象随着塑性区相对半径的增大而愈发明显。研究成果对富水地层多冷媒联合冻结帷幕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层冻结法 双排管冻结壁 多冷媒联合冻结帷幕 非均质 屈服准则 弹塑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冷媒联合冻结技术在盾构抢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董涛 廖先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1-386,共6页
为解决地层冻结加固工程加固时间长、加固效果不足的问题,提出多冷媒联合制冷的新型技术,并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某盾构刀盘更换工程为案例背景,对液氮+盐水双冷媒联合冻结方案进行介绍。从地质条件、方案设计、数值计算验证和应用效... 为解决地层冻结加固工程加固时间长、加固效果不足的问题,提出多冷媒联合制冷的新型技术,并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某盾构刀盘更换工程为案例背景,对液氮+盐水双冷媒联合冻结方案进行介绍。从地质条件、方案设计、数值计算验证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入手,对多冷媒联合冻结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液氮冻结速度快但均匀性欠佳,盐水冻结速度慢但均匀性较好,二者联合冻结可以有效完成高风险地层中的盾构开舱换刀;2)液氮冻结会造成掌子面工作环境温度偏低,本案例中开挖掌子面温度低于-40℃,环境温度约-13℃,作业人员应注意低温防护;3)为保证施工效率,盾构换刀冻结工程施工应在冻结壁交圈后及时清空土舱泥浆,防止泥浆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冷媒联合冻结 盾构开舱 盾构刀盘 液氮冻结 盐水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动力循环耦合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善让 徐志明 +5 位作者 王恭 卢洪波 王升龙 陈立军 李菁华 李春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1-66,共6页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 文中提出一种电站汽轮机凝汽器新型间接空冷系统,它通过特制的双相变换热器将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及与其并联的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以使系统能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分别利用正、逆制冷循环的相互切换和制冷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将蒸汽动力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降低到和水冷系统的相近或更低,从而使该系统既节水又低耗:而且还可增强空冷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高环境温度时段能满发,低环境温度时段无冻害。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预测了系统的主要效果,进行了粗略的经济、社会效益估计,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新空冷系统的原理可信,技术可行,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冷却系统 蒸汽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逆序制冷循环 复合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特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彬 翁一武 +1 位作者 顾伟 翁史烈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6-21,共6页
提出一种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该系统将有机物朗肯循环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透平排气驱动喷射器工作,同时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在定义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性能优良的有机物R245fa作为工质,建立系统仿真模型... 提出一种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系统。该系统将有机物朗肯循环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透平排气驱动喷射器工作,同时实现发电和制冷的功能。在定义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性能优良的有机物R245fa作为工质,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热源蒸发温度Tg=120℃,制冷蒸发温度Te=7℃,冷凝温度Tc=25℃的标准工况下,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可达37%,热力学第一定律折合效率可达15.6%,火用效率可达37.5%。分析同时表明,提高热源蒸发温度Tg,提高制冷蒸发温度Te,降低冷凝温度Tc,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提高透平膨胀比β可以提高系统电冷比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制冷复合系统 有机物朗肯循环 喷射式制冷循环 余热利用 低温热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对冰箱贮藏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朱艳华 张鹏 +1 位作者 李江阔 颜廷才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4,30,共7页
以绿芦笋为试材,在5℃冰箱贮藏条件下,通过测定失重率、VC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处理对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 g/L纳他霉素+2.5 g/L丙酸钙处理可有效保持冰箱贮藏期间绿芦笋的感官品质、失重率、... 以绿芦笋为试材,在5℃冰箱贮藏条件下,通过测定失重率、VC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纳他霉素复配丙酸钙处理对绿芦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 g/L纳他霉素+2.5 g/L丙酸钙处理可有效保持冰箱贮藏期间绿芦笋的感官品质、失重率、硬度、VC含量和笋尖的叶绿素含量,但在色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保持方面效果不显著。同时,可抑制绿芦笋表面微生物的生长,明显降低绿芦笋表面细菌和霉菌菌落总数。该结果可为保鲜液在绿芦笋冰箱贮藏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丙酸钙 复配 绿芦笋 保鲜 冰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和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电站空冷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立军 杨善让 +1 位作者 王升龙 卢洪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7-12,共6页
针对电站传统空冷技术的种种缺陷,曾提出蒸汽动力循环耦合以氨为制冷剂的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复合循环的正制冷循环可根据机组负荷特性和安装地的气象条件选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或氨水吸收式制... 针对电站传统空冷技术的种种缺陷,曾提出蒸汽动力循环耦合以氨为制冷剂的正、逆制冷循环的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复合循环的正制冷循环可根据机组负荷特性和安装地的气象条件选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或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为便于设计选型,简要介绍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两制冷循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建立复合循环空冷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并根据模拟计算机组安装地的典型年-气温分布进行2种方案的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分析及2种方案能级和能耗的对比分析。算例表明:氨水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和能级和能耗均明显优于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复合循环空冷系统,前者还有望用于高温时段长的南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空冷系统 复合制冷循环空冷系统 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燃气-氨水蒸汽功冷联供联合循环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猛 张娜 蔡睿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82-87,共6页
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及氨水工质系统的能量利用特性,将产功与制冷有机结合,提出一种由燃气轮机循环和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组成的新型燃气-氨水蒸汽功冷联供联合循环。在系统能量输入及主要参数相同的前提下,将新循环与由常规燃气-蒸... 基于能的梯级利用原理及氨水工质系统的能量利用特性,将产功与制冷有机结合,提出一种由燃气轮机循环和氨水工质功冷联供循环组成的新型燃气-氨水蒸汽功冷联供联合循环。在系统能量输入及主要参数相同的前提下,将新循环与由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和氨吸收式制冷循环组成的功冷联供联合循环进行模拟计算比较,发现新循环的功、冷输出均有增加,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相对提高了6.3%和1.9%。通过火用平衡分析,揭示了新循环的系统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加热、排烟过程火用损失的大幅减小,证明采用氨水作为底循环工质是将常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展为功冷联供循环,提高系统性能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循环 氨水工质 功冷联供 [火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邹云霞 陈光明 +2 位作者 洪大良 唐黎明 何一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比较了两种可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的性能。在循环1中,冷凝器出口的部分饱和液态制冷剂被冷剂泵加压到与发生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继而在一个沸腾器里面被加热成饱和高压蒸气,这股高压制冷剂蒸气将预器出口的过热蒸汽... 比较了两种可利用低品位热能的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的性能。在循环1中,冷凝器出口的部分饱和液态制冷剂被冷剂泵加压到与发生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继而在一个沸腾器里面被加热成饱和高压蒸气,这股高压制冷剂蒸气将预器出口的过热蒸汽引射到冷凝压力;在循环2中,发生器出口的部分高压制冷剂蒸气,将蒸发器出口的蒸气引射到吸收压力。对于采用氨-硫氰酸钠工质对的两种循环,模拟研究表明前者的性能系数比后者高15%以上,且增幅随着蒸发温度以及发生温度的降低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喷射复合制冷 低温 性能系数 氨-硫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尘丁 张娜 +1 位作者 蔡睿贤 刘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7,共7页
对氨水混合工质动力/制冷正逆耦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该循环通过分流、精馏、吸收冷凝,满足了不同热力过程对工质氨浓度的不同需求。选取热效率η、火用效率ε等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当循环透平进汽参数为375℃/7000kPa时,η约为20%,... 对氨水混合工质动力/制冷正逆耦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该循环通过分流、精馏、吸收冷凝,满足了不同热力过程对工质氨浓度的不同需求。选取热效率η、火用效率ε等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当循环透平进汽参数为375℃/7000kPa时,η约为20%,ε约为40%。对循环重要参数分流比S、基本工质氨质量浓度X变化对热力性能、评价准则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不同X下如何设置分流比S使循环能量利用更为合理。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循环功冷联供性能、经济性能等因素,建议分流比S取0.4左右,基本工质氨质量浓度X取0.28-0.32。如需较大的冷输出,可适当加大S及X,但S过高(>0.8)循环热力性能会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制冷正逆耦合循环 氨水混合工质 分流比 工质浓度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总成本的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运输路径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璘 朱小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4-509,共6页
为了打造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同时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在"海运+冷藏班列+公路短驳"多式联运新业务模式下,文章提出了基于海铁联运的冷藏集装箱路径优化模型.文章以普通集装箱多式联运为基础,以包括制冷成本、运输成... 为了打造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同时提高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在"海运+冷藏班列+公路短驳"多式联运新业务模式下,文章提出了基于海铁联运的冷藏集装箱路径优化模型.文章以普通集装箱多式联运为基础,以包括制冷成本、运输成本、转运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在算法上提出改进后的动态规划算法,把每个节点视为一段虚拟路径,通过算例分析得到在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和普通集装箱多式联运两种情况下所得到的最优路径各不相同,冷藏集装箱在海铁联运的运输模式下,制冷成本虽然增加了,但总成本有所降低.研究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路径优化问题对决策者在选择运输路径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集装箱 多式联运 运输组合优化 动态规划 海铁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吸收式串联型制冷和动力复合循环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猛 张娜 蔡睿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火用效率、经济火用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 该文对采用氨水混合工质的串联型制冷/动力复合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基础循环主要参数为:氨水工质浓度为0.3,透平进气参数为400℃/8.4MPa,热源为415℃/0.1043MPa的热空气。循环采用火用效率、经济火用效率、功冷比作为评价准则。对透平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冷却水温度等关键循环参数的变化对循环热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存在最佳透平进气温度及最佳再沸器出口工质温度使得火用效率和经济火用效率达到最大。此外,研究表明循环最佳基本工质浓度随冷、电价格比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制冷/动力复合循环 氨水混合工质 串联型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冷媒柔软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正胜 宋欢 +3 位作者 陈磊 刘兴隆 孙永鹏 陈子荣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5,42,共5页
采用环氧改性聚氨酯胶黏剂制备了耐冷媒柔软复合材料,研究耐冷媒胶黏剂制备的影响因素及产品复合工艺,并对其耐冷媒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促进剂C与环氧树脂C制备的改性环氧胶耐冷媒性能较好;当改性环氧胶与聚氨... 采用环氧改性聚氨酯胶黏剂制备了耐冷媒柔软复合材料,研究耐冷媒胶黏剂制备的影响因素及产品复合工艺,并对其耐冷媒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促进剂C与环氧树脂C制备的改性环氧胶耐冷媒性能较好;当改性环氧胶与聚氨酯胶的固体含量比为2∶8时,耐冷媒胶黏剂制得的样品综合性能最佳。其最佳复合工艺温度为:Ⅰ区80℃、Ⅱ区85℃、Ⅲ区90℃。制备的耐冷媒复合材料NMN、NHN常规性能合格;耐冷媒测试后,其外观无明显变化、无分层和开裂现象,且其击穿电压和拉伸强度保持率均不低于85%、质量损失率不超过1.5%,耐冷媒性能优于市场上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冷媒柔软复合材料 耐冷媒胶黏剂 复合工艺 耐冷媒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空冷系统电站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立军 米利俊 +2 位作者 徐超 雷扬 杨善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4-58,共5页
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简要回顾动力循环优化和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对前期提出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进行经济分析,并分析其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空冷为... 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简要回顾动力循环优化和提高热能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作,对前期提出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电站空冷系统(以下简称复合循环空冷系统)进行经济分析,并分析其节能减排的贡献。以压缩制冷复合循环空冷为例的模拟计算表明复合空冷系统的可行性,指出新形势下空冷系统面临的重新选择,间冷系统将会受到重视和发展,采用制冷剂的复合动力/制冷循环空冷系统将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循环 制冷循环 复合动力/制冷循环 电站空冷 技术经济分析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制冷技术在乙烯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盛在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3-667,共5页
介绍了甲烷 -乙烯二元制冷技术的流程和能量利用原理 ,结合首次在乙烯装置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研究了在实际应用时出现的工程问题 ,提出了改进措施 ,完善了二元制冷技术在乙烯装置上的应用 ,使总制冷机的功耗减少 1 7%。
关键词 二元制冷技术 乙烯装置 应用 甲烷-乙烯二元制冷 乙烯-丙烯复迭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制冷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林根 孙丰瑞 陈文振 《低温工程》 CAS CSCD 1994年第5期11-16,共6页
研究由两个内可逆卡诺制冷循环构成的无中间热源的联合制冷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最优性能。基于一类较为普遍的物理模型,导出其制冷量与制冷系数间的基本关系,再根据活塞式模型循环和定常流模型循环的基本特征,得到两种模型联合到冷循... 研究由两个内可逆卡诺制冷循环构成的无中间热源的联合制冷循环有限时间热力学最优性能。基于一类较为普遍的物理模型,导出其制冷量与制冷系数间的基本关系,再根据活塞式模型循环和定常流模型循环的基本特征,得到两种模型联合到冷循环的最佳制冷率密度与制冷系数间的关系。对前者,与前人所得结果相同;对后者,获得了一些新的有意义的结论。有关结果还可推广到由两个以上制冷循环构成的联合制令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制冷循环 有限时间热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产品个性化的设计方法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祁娜 杨随先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254,共3页
分析了当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趋势,指出产品个性化设计时代到来的必然性。针对当前相关研究盲点,立足于现阶段企业技术条件和用户经济承受能力,将组合思想与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相融合,提出了面向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式设计方法。该方法能以少... 分析了当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趋势,指出产品个性化设计时代到来的必然性。针对当前相关研究盲点,立足于现阶段企业技术条件和用户经济承受能力,将组合思想与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相融合,提出了面向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式设计方法。该方法能以少量的产品属性状态实现多样的产品方案,从而快捷、低价地满足众多用户的个性需求,并给出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详细论述其设计流程。最后通过家用冰箱的个性化设计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 组合 个性需求 属性状态 形态 冰箱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楼宇三联供系统设备容量与运行策略集成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霍小亮 周伟国 阮应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9-122,共4页
为研究一套楼宇三联供系统的最佳设备容量与最优运行策略,从联供系统性能评价角度入手,建立了联供系统最佳设备容量和最优运行策略的集成优化模型。该联供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及燃气锅炉。考虑到经济性、节能性... 为研究一套楼宇三联供系统的最佳设备容量与最优运行策略,从联供系统性能评价角度入手,建立了联供系统最佳设备容量和最优运行策略的集成优化模型。该联供系统包括燃气内燃机、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及燃气锅炉。考虑到经济性、节能性、环保性这3个联供系统性能评价指标,进一步建立了以年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并以上海某宾馆为例,应用该优化模型,运用LINGO专业优化软件进行求解,得到了适合于该宾馆的三联供系统的最佳设备容量与最优运行策略。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具有很好的优化效果,与去除性能约束条件下的优化模型对比,具有更好的节能性和环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宇 冷热电三联供 系统 最优化 吸收式制冷机 运行策略 燃气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冷联产技术在深井热害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丁丁 王佰顺 周生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针对淮南矿区高瓦斯、高地温、开采强度大,矿井瓦斯、地热等灾害十分严重的特点,分析总结各种降温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得出把瓦斯治理与热害治理相结合,实现高浓度和低浓度瓦斯发电,利用发电和余热溴化锂吸收制冷,实现热电冷联供... 针对淮南矿区高瓦斯、高地温、开采强度大,矿井瓦斯、地热等灾害十分严重的特点,分析总结各种降温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得出把瓦斯治理与热害治理相结合,实现高浓度和低浓度瓦斯发电,利用发电和余热溴化锂吸收制冷,实现热电冷联供的矿井热害治理的新模式,是符合当前绿色开采的理念。既充分利用瓦斯、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又缓解了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紧张,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冷联产 高瓦斯矿井 热害防治 吸收式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热冷联供总能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泽庭 韩吉田 苏国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8-653,共6页
提出了一个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电热冷联供总能系统,应用MATLAB软件包对总能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燃料流量、输出功率等参数对总能系统的影响,为高温燃料电池电热冷联供总能系统的设计... 提出了一个由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电热冷联供总能系统,应用MATLAB软件包对总能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燃料流量、输出功率等参数对总能系统的影响,为高温燃料电池电热冷联供总能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吸收式制冷系统 热电联产 总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供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志雯 李风雷 任艳玲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7-341,共5页
对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供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以太原地区某建筑为供冷对象,构建了复合供冷系统的模拟平台;以热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TRNSYS软件,对系统的耗电量、供冷量、综合性能系数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供冷系统与... 对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供冷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以太原地区某建筑为供冷对象,构建了复合供冷系统的模拟平台;以热平衡方程为基础,结合TRNSYS软件,对系统的耗电量、供冷量、综合性能系数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复合供冷系统与纯压缩制冷系统相比可节约40%以上的电量;喷射制冷子系统可为用户提供50%以上的冷量;系统综合热性能系数为0.36,综合机械性能系数为18.97。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供冷系统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还能够平衡系统制冷量与建筑冷负荷的需求,具有很好的节能优势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喷射制冷 压缩制冷 复合系统 TRNSYS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