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模式对麦后复播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昌文 逄子剑 +3 位作者 龚举武 朱明慧 台外库力·乌斯曼 布麦热姆·热则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52-57,63,共7页
为缓解喀什粮棉争地矛盾,探索麦后复播棉花种植模式,开辟粮棉双丰新途径。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保留果枝台数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花铃数、单铃质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密度A_(2)平均产量较常规密度A_(1)平均产... 为缓解喀什粮棉争地矛盾,探索麦后复播棉花种植模式,开辟粮棉双丰新途径。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保留果枝台数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花铃数、单铃质量、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密度A_(2)平均产量较常规密度A_(1)平均产量增加15.58%;常规密度A_(1)模式,保留不同果枝台数,产量差异不显著,高密度A_(2)模式,保留7台果枝,产量最高达2207.55 kg·hm^(-2);2种不同种植密度单铃质量均随着保留果枝台数增加而增加;高密度A_(2)(32.8965万株·hm^(-2))5行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光和效率增加产量;麦后复播棉棉纤维成熟度不够。在喀什麦后复播棉花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较高的有效积温生态区、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选择麦棉两早品种、抢时播种、保留7台果枝,是提高麦后复播棉花的产量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 复播棉花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叶剂对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脱叶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蒋从军 阿里甫·艾尔西 +8 位作者 林涛 沙红 郑子漂 努尔曼古丽·吾甫尔 蒋争军 崔建平 郭仁松 王亮 张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61-2666,共6页
【目的】研究脱叶剂对新疆南疆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脱叶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设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1膜6行K_(1)[(12 cm+64 cm+12 cm+64 cm+12 cm)+64 cm]×11 cm;1膜3行K_(2)[(76 cm+76 cm)+76 cm]×5.6 cm;1膜3行K_... 【目的】研究脱叶剂对新疆南疆机采棉不同种植模式脱叶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设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1膜6行K_(1)[(12 cm+64 cm+12 cm+64 cm+12 cm)+64 cm]×11 cm;1膜3行K_(2)[(76 cm+76 cm)+76 cm]×5.6 cm;1膜3行K_(3)[(76 cm+76 cm)+76 cm]×9.5 cm;1膜4行K_(4)[(12 cm+64 cm+12 cm)+64 cm]×11 cm。在棉花吐絮期喷施脱叶催熟剂,分析对棉花不同种植模式脱叶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模式喷施脱叶催熟剂后25 d脱叶率无显著差异、吐絮率无显著差异。K_(1)种植模式产量最高,籽棉产量分别较K_(2)、K_(3)、K_(4)种植模式高5.15%、8.7%、4.5%。喷施脱叶催熟剂后,不同种植模式间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短纤维指数、成熟度间无显著差异。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K_(1)、K_(2)、K_(3)间无显著差异,K_(2)与K_(3)较K_(4)高,有显著差异。【结论】喷施脱叶催熟剂后不同种植模式间脱叶率、吐絮率均无显著差异。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纤维品质影响较小。1膜6行模式棉花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脱叶剂 种植模式 脱叶效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不同种植方式对陆地棉多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宿俊吉 雷亚柯 +2 位作者 邓福军 宁新柱 林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不同种植方式 陆地棉 株型 产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增铃剂与种植模式对棉花发育及产量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平文超 张忠波 +5 位作者 李洪芹 孙玉英 柴卫东 张茂玉 刘永平 刘贞贞 《河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9-13,共5页
在棉花留叶枝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模式为主区、以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副区,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单行种植、双行种植)和喷施新型增铃剂(其中,喷施缩节胺为药剂对照处理,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 在棉花留叶枝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模式为主区、以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副区,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单行种植、双行种植)和喷施新型增铃剂(其中,喷施缩节胺为药剂对照处理,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增铃剂处理的主茎功能叶片光合能力(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茎粗、各部位果枝节数和铃数、产量构成因素(总铃数、单铃重、百粒重、子指)、产量和纤维品质(衣分、绒长)均跃CK,株高、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和果枝长度均约CK,其中,双行种植模式在增加果枝数、单铃重、总铃数以及下部果枝长度和中、上部果枝载铃量方面优于单行种植模式,且较单行种植增产效果显著。新型增铃剂抑制棉花营养生长、塑造有利株型、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的作用与缩节胺相同,但增强叶片光合性能、减轻蕾铃脱落、改善棉纤维品质以及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缩节胺,可作为缩节胺的替代产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增铃剂 种植模式 产量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不同种植模式的环境生物学效应
5
作者 张教海 吴勇刚 +2 位作者 王孝刚 别墅 夏松波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31-33,共3页
通过对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种植模式下的直播棉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效益的分析,明确了播期早晚对直播棉产量影响较大,随播期推迟,子棉日均减产18.75 kg/hm^2,棉田收益马铃薯-棉花模式最高,小麦-棉花模... 通过对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种植模式下的直播棉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效益的分析,明确了播期早晚对直播棉产量影响较大,随播期推迟,子棉日均减产18.75 kg/hm^2,棉田收益马铃薯-棉花模式最高,小麦-棉花模式最低。与小麦前茬相比,油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环境效果好,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高,容重低。土壤真菌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油菜-棉花、小麦-棉花和马铃薯-棉花3种模式OTU数分别为976、803、715个;3种模式共有OTU数为208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种植模式 环境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间作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琼珊 张教海 +5 位作者 夏松波 冯常辉 张友昌 秦鸿德 王孝刚 别墅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2期1-4,共4页
棉花是集棉、油、饲、工业原料于一体的主要大田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棉花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是保障棉花高产稳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主要阐述了中国不同地区棉花间作种植的模式,以... 棉花是集棉、油、饲、工业原料于一体的主要大田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棉花间作种植模式的推广,是保障棉花高产稳产、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主要阐述了中国不同地区棉花间作种植的模式,以及棉花与不同作物的间作种植方法与特点,为有效促进棉花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间作 种植模式 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机采棉等行密植模式下脱叶效果、产量及纤维品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石峰 田雨 +2 位作者 时晓娟 王方永 韩焕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在北疆主要植棉团场,选用株型较为紧凑的适宜机采的品种新陆早61号(P61)、新陆早50号(P50)和新陆早45号(P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机采模式CK(66+10 cm)和一膜三行等行距密植模式R1(76 cm),研究棉花脱叶催熟效果、产量及产量构成、纤维... 在北疆主要植棉团场,选用株型较为紧凑的适宜机采的品种新陆早61号(P61)、新陆早50号(P50)和新陆早45号(P45)为供试材料,设置常规机采模式CK(66+10 cm)和一膜三行等行距密植模式R1(76 cm),研究棉花脱叶催熟效果、产量及产量构成、纤维品质对机采种植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R1模式未显著影响生育进程,同期脱叶和吐絮率分别提高6.9%和3.9%,挂枝棉和撞落棉分别降低1.1 kg/666.67 m^(2)和1.0 kg/666.67 m^(2),机采损失率降低0.5%,且随清理次数的增加,R1模式机采籽棉含杂率降低0.5%~1.5%,加工皮棉含杂率降低0.1%~1.4%。两种种植模式下棉花产量无显著差异,但R1模式表现为较好的纤维品质,其中籽棉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分别增加0.4 mm、0.2 cN/Tex、0.7%。因此,等行距密植模式条件下,选用株型较为紧凑的棉花品种,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提高棉花脱叶效果和机采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种植模式 脱叶效果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