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组合强度何以影响政策效能:基于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的分析
1
作者 张晓杰 刘晓瑜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7,199,共21页
适度的政策组合强度安排是政策设计的理论要点,也是政策效能高效释放的实践难点。论文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为研究样本,利用改编的政策活动指数对政策组合强度展开测度,并基于2010—2022年31个(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及中国香港、中国... 适度的政策组合强度安排是政策设计的理论要点,也是政策效能高效释放的实践难点。论文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为研究样本,利用改编的政策活动指数对政策组合强度展开测度,并基于2010—2022年31个(不包括中国台湾省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策组合强度与政策效能呈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是政策组合强度发挥作用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二者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倒U形关系较为明显,在西部地区则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作用更为显著。此外,区域合作网络中心性可显著调节二者的关系,增强网络中心性有使倒U形关系发生翻转的可能。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明晰不同情境下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理,亦能够为完善政策组合设计、实现政策效能可持续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组合强度 政策效能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资源效应 信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否协同推进了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
2
作者 孙慧 张学峰 +1 位作者 夏学超 杨泽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72,共13页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亦是纾解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障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利用中国148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以下简称“示范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 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亦是纾解社会经济可持续转型障碍的重要举措。该研究利用中国148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平衡面板数据,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以下简称“示范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别使用耦合协同模型和超效率CCR模型测度降碳减污协同指数和扩绿增长水平,进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示范区政策实施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①示范区政策显著促进降碳减污同时实现扩绿增长,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异质性处理效应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创新激励效应来实现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但是协同互补效应仅在降碳减污方面存在调节作用,扩绿增长方面并未产生有效作用。③异质性结果表明,示范区政策在复合型城市、高环境关注城市和工业化水平高的城市显著地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④进一步分析表明,相较于第二批试点城市,示范区政策第一批试点城市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此外,在未以牺牲经济绩效为代价的前提下,示范区政策有效地释放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四重红利。该研究从多视角评估了示范区政策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政策效果,拓展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和扩绿增长的相关研究,且为中国推动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降碳减污 扩绿增长 政策效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及化工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分析及其防控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怡景 姜玉 +2 位作者 袁英 苏婧 檀文炳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2,共5页
详细论述了污染源识别方法、企业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选取、污染物监测与分析,风险评估方法等。通过对比与分析,建立从识别污染源,选取企业优控污染物,企业场地风险评估分级到分级治理措施的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旨在为在产企业提... 详细论述了污染源识别方法、企业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选取、污染物监测与分析,风险评估方法等。通过对比与分析,建立从识别污染源,选取企业优控污染物,企业场地风险评估分级到分级治理措施的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旨在为在产企业提供科学的地下水污染环境管理体系与防控措施,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工业 地下水污染 污染源识别 风险评估 修复技术 防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PAN污染及与臭氧和PM_(2.5)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美 乔雪琪 +2 位作者 王逸飞 崔嘉楠 张剑波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7-459,共13页
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化学污染物和指示剂,同时也是氮氧化物(NO_(x))的关键储库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可以长距离传输,并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释放NO_(x)和自由基,从而影响NO_(x)循环和大气自由基的转化。PAN与臭氧(O_(3))和... 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化学污染物和指示剂,同时也是氮氧化物(NO_(x))的关键储库物质,在低温条件下可以长距离传输,并在高温条件下分解释放NO_(x)和自由基,从而影响NO_(x)循环和大气自由基的转化。PAN与臭氧(O_(3))和细颗粒物(PM_(2.5))的形成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研究其污染特征与成因有助于解析区域复合大气污染机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PAN的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点、PAN的源汇机制及污染成因、PAN与O_(3)及PM_(2.5)关系的影响因素和作用途径的研究进展。经梳理发现,我国对于PAN的观测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全年PAN浓度存在区域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和大城市的平均PAN浓度高于沿海城市。PAN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受到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人为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合理解析PAN的污染成因,需要全面考量稳态计算法、光化学盒子模型及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的优点与局限性及其适用场景。此外,区域传输和前体物的物种组成是影响PAN与O_(3)关系的关键因素,而PAN与PM_(2.5)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则涉及气相光化学反应、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以及传输过程。未来的研究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探讨PAN污染形成机制,建立更详尽的污染源排放与PAN浓度之间的响应关系;加强PAN对复合污染影响的分析,关注区域污染过程;深入研究气溶胶凝聚相中的PAN化学过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复合污染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臭氧 PM_(2.5) 协同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邝岩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9,F0003,共9页
[研究目的]网络暴力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对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预防与治理网络暴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助于防范化解网络内容风险,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 [研究目的]网络暴力严重破坏网络生态,影响社会公众安全感。对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预防与治理网络暴力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助于防范化解网络内容风险,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环境4个维度构建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网络暴力案例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结论]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暴力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由11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构成,涵盖网络暴力防治效果的过程性要素和结果性要素。实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可作为社交媒体平台动态评估和提升其网络暴力防治效果的指引,并有助于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网络暴力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信息生态理论 社交媒体 评价指标体系 防治效果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草穗枯病综合防控技术应用与评价
6
作者 洪霖 阴长发 +7 位作者 涂业苟 漆学伟 郑岭芝 刘庆 聂小平 张寿文 徐云龙 梁玉勇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目的】穗枯病是车前草种植过程中普遍发生的重大病害,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以“种子包衣、清沟防涝、科学施肥、适时用药、施药控旺”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对车前草穗枯病防效及产量影响。【方法】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三湖镇的车前草种... 【目的】穗枯病是车前草种植过程中普遍发生的重大病害,通过田间试验探究以“种子包衣、清沟防涝、科学施肥、适时用药、施药控旺”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对车前草穗枯病防效及产量影响。【方法】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三湖镇的车前草种植田块上设置综合防控区、提前预防区、发病再防区、农户自防区和空白对照区等几种不同处理,并在采收前调查各处理下,车前草穗枯病病情指数及车前草种子的产量,综合评价穗枯病发生情况、防效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车前草穗枯病在3—4月进入高发期;综合防控区穗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显著高于其它试验小区,防效依次为:综合防控区(92.87%)>提前预防区(77.82%)>发病再防区(59.70%)>农户自防区(58.02%);产量依次为:综合防控区(每百穗416.57g)>提前预防区(每百穗310.33g)>农户自防区(每百穗178.50 g)>发病再防区(每百穗159.13 g)>空白对照区(每百穗60.47 g),产量与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分别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2)=0.810 5;P<0.01)和正相关关系(R^(2)=0.988 4;P<0.01)。【结论】车前草穗枯病综合防控技术在大田应用中防治效果显著,有效保障了车前草种子的产量;并且提前预防的防治效果优于发病后再进行防治的效果。该技术可以在江西地区车前草穗枯病的防控过程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前草 穗枯病 综合防控技术 防治效果 应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减排效应的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李国柱 刘欣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195,共10页
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方案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并将技术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探... 基于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为准自然实验,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该方案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并将技术水平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政策效果的影响。其次,探究了该政策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政策对于京津冀核心地区的减排效果是否显著高于周边地区,以及政策实施范围以外的地区是否受到政策的溢出效应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该政策的实施对于废气、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政策实施效果有促进作用;政策实施产生了区域异质性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果对于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以及后续的相关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双重差分模型 调节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的治理成效分析
8
作者 陈璐 王英成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9-268,共20页
为了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防治,2017年以来,北京、天津及周边26个城市联合发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本文基于121个中国北方集中供暖城市2014—2019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联合防治行动对“2+26”城市秋冬季节空... 为了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的防治,2017年以来,北京、天津及周边26个城市联合发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本文基于121个中国北方集中供暖城市2014—2019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联合防治行动对“2+26”城市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其他北方供暖城市,联合防治行动使“2+26”城市秋冬季节AQI指数和PM2.5浓度分别下降了17.08与15.14μg/m3。这种污染治理效应不仅具有长效性,而且不以其他时期的报复性污染为代价。异质性分析表明,治理成效对于供暖季、高污染城市和邻近首都城市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联合防治行动通过提高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第二产业占比及提升绿色创新水平,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本文进一步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的健康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联合防治行动使“2+26”城市居民,尤其是中老年居民的呼吸系统发病率显著下降。本文以“煤改气”“煤改电”的补贴和联合防治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为成本,以居民医疗费用支出的减少为收益,研究发现,联合防治行动的收益远大于成本。上述发现对全面、科学地评估联合防治行动的有效性,以及精准把握政策实施的发力点和重点推进的区域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城市 联合防治行动 空气污染 健康 成本收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9
作者 柏君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139-141,共3页
以贵定县沿山镇新龙村作为试验地点,采用7种常用化学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这些化学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在防治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9.7%乙虫腈悬浮剂在速效性方面表现突出,药后第1天和第3天的防效均... 以贵定县沿山镇新龙村作为试验地点,采用7种常用化学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这些化学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在防治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9.7%乙虫腈悬浮剂在速效性方面表现突出,药后第1天和第3天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持效性,药后第7天和第14天的防效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此外,所有药剂在推荐剂量下对水稻植株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飞虱 药剂 防治效果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植保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中的效率与效果评估
10
作者 李福明 李永和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9期125-127,共3页
随着全球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植保方式因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农药浪费严重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求,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为高效作业、精准施药植保机械新机型,成为病虫害防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热点。本研究针对无人机... 随着全球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植保方式因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农药浪费严重等问题,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求,农业植保无人机作为高效作业、精准施药植保机械新机型,成为病虫害防治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热点。本研究针对无人机应用过程的效率、质量等特征,选取大疆T40等热点设备进行对比研究,评估了植保无人机与传统人工喷施、现代地面机械喷施等方法在作业效率、喷雾植保质量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结合实际作业场景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保无人机 病虫害防治 效率评估 防治效果 精准施药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空气污染治理——基于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1 位作者 李晶晶 焦建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空气污染治理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电数据的潍坊市工业污染源冬奥会管控效果评估
12
作者 李政 陈建华 +2 位作者 刘翰青 高健 杨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48,共7页
利用潍坊市安装用电监控的工业企业在冬奥会前和会中的生产用电数据及部分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企业生产用电量和排放量的变化特征及潜在的相关性,评估管控措施落实状况及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管控期间,潍坊市工业企业用... 利用潍坊市安装用电监控的工业企业在冬奥会前和会中的生产用电数据及部分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企业生产用电量和排放量的变化特征及潜在的相关性,评估管控措施落实状况及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管控期间,潍坊市工业企业用电量相比管控前平均下降57.96%;完全停产类企业用电量下降75%以上,大气污染物(SO_(2)、NO_(x)、烟粉尘)排放量下降100%;限产类企业用电量降幅呈现随管控措施加严而增大的趋势;延迟复产类企业延迟复产率为47.83%~96.00%,用电量下降50.76%。根据管控期间各行业企业的用电量变化状况,判定各企业基本落实了减排要求。可见,企业用电数据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替代或辅助工业企业排放数据,反映企业管控措施落实状况及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源 用电量数据 管控效果评估 K-MEANS聚类算法 北京冬奥会期间 潍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组合强度之于政策效能:“愈强愈善”抑或“过犹不及”?
13
作者 张晓杰 刘晓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97,共13页
政策组合强度作为政策组合设计的重要特征,关乎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与可行性,影响政策效能的有效发挥。为探究政策组合强度如何影响政策效能,该研究在利用政策活动指数测算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强度的基础上,采用2010—2022年31个省份... 政策组合强度作为政策组合设计的重要特征,关乎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与可行性,影响政策效能的有效发挥。为探究政策组合强度如何影响政策效能,该研究在利用政策活动指数测算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组合强度的基础上,采用2010—202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并非愈强愈善,而是呈现倒“U”形非线性关系,即强度适中的政策组合有助于政策效能的充分释放。进一步分析显示,政策组合强度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呈现明显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倒“U”形效果较为明显,在西部地区则呈现正向线性相关关系;相较行政指令型政策组合强度,政策效能对市场经济型政策组合强度的变化更为敏感。为后续打出长短结合、破立并举、精准发力的政策组合拳,建议政策组合强度设计应秉持适度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坚持不同类型政策组合强度的差异化布局。该研究为设计“适度”而非“过度”的政策组合,促进政策从“观念形态”向“现实效果”的有效转化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组合 政策组合强度 政策效能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综合评估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曼仪 王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减排是环境和气候治理的重要任务,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可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概念、类别及量化评估方法,详细... 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减排是环境和气候治理的重要任务,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可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概念、类别及量化评估方法,详细比较了自顶向下、自底向上、混合协同效应综合评估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分析总结了协同效应在各国单一目标和协同控制政策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发挥协同治理效果提供经验指导。从技术视角结合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直接和间接联系,剖析了协同效应产生的根源;从行业视角探索电力、工业、交通等重点行业助力减污降碳目标的发力点;从管理科学的视角总结了协同效应综合评估中四个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后续的突破方向。综合评估流程的规范化和各评估环节中的多学科交叉体现了综合评估的复杂性,需要剖析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及二者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健康影响机理等;综合评估中时间、空间和评估对象选择的多样性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需要依托逐渐成熟的大数据收集存储技术,加强协同控制对排放水平、健康水平、减排成本、农业和生态系统影响的定量刻画。增强协同效应评估的可比性有利于不同结果的相互佐证和对比分析,需要合理计算协同控制在不同维度的综合收益;国家、区域、城市层面评估的侧重点差异较大,需要明晰减污降碳治理体系并加强评估的层次性,以促进各级管理部门更科学地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减污降碳 综合评估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单位成本效益的列控车载设备预防性维修决策研究
15
作者 彭聪 上官伟 +2 位作者 王宗耀 彭佳力 蔡伯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7-85,共9页
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维修策略是降低设备故障风险、提高设备可用性和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重要途径。基于某线路的列控车载设备不同部件的小样本故障数据,首先基于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的车载设备部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不同维修活动对... 科学合理的预防性维修策略是降低设备故障风险、提高设备可用性和减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重要途径。基于某线路的列控车载设备不同部件的小样本故障数据,首先基于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的车载设备部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其次分析不同维修活动对故障率的影响,引入递减过程参数动态调整预防性维修的间隔;最后推导设备可用性和维修成本的数学模型,构建考虑单位成本效益的预防性维修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更能描述列控车载设备部件可靠性变化的趋势。在一个维修周期内,单位成本效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降低故障后维修的成本与预防性维修成本的比值,最优维修周期会相应滞后,而单位成本效益则会随着比值的降低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列控车载设备确定预防性维修周期、提高设备可用性和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控车载设备 不确定对数正态分布 可靠性评估 预防性维修 单位成本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方案技术要点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郇环 晁韶良 +2 位作者 周爱霞 杨洋 赵小兵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8-918,共11页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是解决地下水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入库方案技术成熟度是项目通过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含废弃井封井回填)...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建设是解决地下水突出问题、确保完成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的重要举措.入库方案技术成熟度是项目通过率最大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含废弃井封井回填)和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三类项目入库时存在的实施方案目标不明确、缺少因地制宜的具体方案、不满足相关技术文件要求、缺少前期工作基础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建议:①调查评估类项目应明确因地制宜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成果支撑环境管理或后续风险管控修复措施,高度重视全链条质量控制;②监管能力建设类项目应充分整合评估现有可用监测井,建设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明确地下水环境监管信息化需求,探索构建智能高效监管平台,聚焦地下水环境监管短板,提升地下水监管软硬件能力;③防控修复类项目应明确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必要内容,优先采用工艺成熟、低成本、绿色低碳化的管控修复技术,充分体现“源−路径−受体”的系统整治思路,复杂地下水污染区探索建立分区分级管控与修复集成模式.最后从完善技术指导文件、联合不同部门积极探索可复制和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以及统筹谋划重大项目等方面提出入库建议,以期为提高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入库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项目储备库 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调查评估 监管能力建设 防控修复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阳市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文科 唐丽娟 +1 位作者 罗攀 任仪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188-197,202,共11页
结合2020年以来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颗粒物组分分析数据及污染物排放数据,从主城区、国控站点和县(区)维度综合分析资阳市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有所下滑,O3、PM_(2.5)和PM10浓度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15.9%、25... 结合2020年以来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颗粒物组分分析数据及污染物排放数据,从主城区、国控站点和县(区)维度综合分析资阳市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主城区空气质量总体有所下滑,O3、PM_(2.5)和PM10浓度同比2021年分别增长15.9%、25.0%和10.0%。国控站点中,资阳中学和区法院O3浓度总体偏高,其中区法院2022年最高达160μg/m^(3);师范学校PM_(2.5)浓度常年维持高值,2023年最高达39μg/m^(3)。主城区污染天数明显增多,从2020年的41 d增长到2023年的70 d,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数分别增加23、4和2 d。国控站点中区法院污染天数最多,2023年最高达73 d,师范学校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数最多,2023年分别出现18 d和3 d;雁江区污染天数明显偏多,2023出现70 d污染天气。主城区以PM_(2.5)、O3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分别占51.2%、47.8%和1.0%;国控站点中,师范学校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占比最高,达57.4%;区法院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占比最高,达55.6%。PM_(2.5)和O3污染周期明显延长,PM_(2.5)污染月份向秋季延伸,O3污染月份向春季和秋季延伸。轻度污染天中PM_(2.5)低位轻度污染天和O3低位轻度污染天分别占45.6%和58.8%。此外通过案例分析得出,资阳市的环境受秸秆焚烧和污染传输的影响明显,特提出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落实秸秆禁烧等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特征 秸秆焚烧 污染传输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防治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包旭辉 吴文欢 +7 位作者 陈虹 刘敏 王嘉伟 王丹 黄俊杰 王永庆 艾威 赵英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69-74,80,共7页
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是恢复稳定的、高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之一,其防治技术和工程防治经验已逐步成熟并在全国多个沿海省市成功实践,但工程实施后的监测与评估还留有较大的空白。本文参考现行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评估成果,... 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是恢复稳定的、高质量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之一,其防治技术和工程防治经验已逐步成熟并在全国多个沿海省市成功实践,但工程实施后的监测与评估还留有较大的空白。本文参考现行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评估成果,集成生态保护修复指标,基于互花米草防治工程特性初步探索并建立了包含工程防治成效、生态环境影响、工程投入和综合效益4个项目层,以及9类准则层和19个指标项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互花米草防治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工程实施前后的变化量来评估其生态环境成效,为后续互花米草防治技术优化、生态系统修复以及工程运维管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态环境 防治成效 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龙湖水库水质状态调查评价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玥 彭娟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137-142,共6页
为了解迎龙湖水质状况,以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近10年水质状况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迎龙湖水库水质除2015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外,其余年份均未达标,主要超标... 为了解迎龙湖水质状况,以2013-2022年重庆市南岸区水质例行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其近10年水质状况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迎龙湖水库水质除2015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外,其余年份均未达标,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介于53.8~63.4,呈中度及以上富营养化状态,且在冬季更为突出。为剖析迎龙湖水质恶化原因,结合迎龙湖水库主干流长塘河历年水质状况及周边污染源分布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了生活污染源、农业种植及养殖污染源是影响迎龙湖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并对此针对性提出了控制上游污染源、整治湖库周边环境以及建立监控预警体系等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龙湖水库 单因子评价法 综合营养状态法 污染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动态评估
20
作者 贾书伟 于海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80,共8页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城市交通污染物与CO_(2)减排(简称减污降碳)研究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引入自愿倡导型策略,利用沉没成本效应原理阐明出行新需求的诱发机理,构建一种考虑沉没成本效应和公民绿色出行认知程度提升的机动车...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导向下,城市交通污染物与CO_(2)减排(简称减污降碳)研究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为此,引入自愿倡导型策略,利用沉没成本效应原理阐明出行新需求的诱发机理,构建一种考虑沉没成本效应和公民绿色出行认知程度提升的机动车出行抑制算法。以小型客车为例,通过动态仿真和情景方案的对比分析,探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污染收费政策对小型客车减污降碳具有“双重”效应,适度的收费能够实现缓堵和减排的“双赢”,但收费过高易诱发出行新需求,产生副作用。与基准情景相比,自愿倡导型策略使小型客车PM污染程度、CO_(2)排放量及温室效应影响程度大约下降33.98%、21.72%和30.69%,具有减污、降碳及抑制副作用增长的协同增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副作用 沉没成本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