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边缘计算的AI-IoT智慧农业综合节能系统研究
1
作者 朱玉业 宋玲玲 +2 位作者 刘健 徐新建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27-231,共5页
智慧农业是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对农业生产及其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基于边缘计算的AI-IoT,研究了一种智慧农业综合节能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及气... 智慧农业是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农业生产活动中,通过对农业生产及其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基于边缘计算的AI-IoT,研究了一种智慧农业综合节能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及气候数据监测,进行灌溉、施肥、施药智能控制,以科学手段指导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投入,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智能物联网 边缘计算 综合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AIoT的协同智能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宇哲 李玲 +5 位作者 侯朋朋 于佳耕 程丽敏 张常有 武延军 赵琛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206,共28页
深度学习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AIoT生态的繁荣.一方面AIoT设备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另一方面深度学习使得AIoT设备更加智能化.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克服单个AIoT设备的资源瓶颈,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成为了深度学习在A... 深度学习和物联网的融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AIoT生态的繁荣.一方面AIoT设备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另一方面深度学习使得AIoT设备更加智能化.为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克服单个AIoT设备的资源瓶颈,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成为了深度学习在AIoT应用场景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支撑.联邦学习能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用户的数据资源来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协同推理能借助多个设备的计算资源来提升推理的性能.引入了面向AIoT的协同智能的基本概念,围绕实现高效、安全的知识传递与算力供给,总结了近十年来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算法以及架构和隐私安全3个方面的相关技术进展,介绍了联邦学习和协同推理在AIoT应用场景中的内在联系.从设备共用、模型共用、隐私安全机制协同和激励机制协同等方面展望了面向AIoT的协同智能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智能 联邦学习 协同推理 智能物联网 智能计算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工业数据AI模型自动推理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智星 付翔 +6 位作者 张小强 李浩杰 秦一凡 刘萌 孙岩 贾一帆 杨宇琪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143,共6页
煤矿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主要依托于人工智能(AI)技术分析煤矿工业数据,但单一应用场景AI模型无法适用于煤矿复杂的应用场景,且仅使用分布式计算来处理AI模型输入特征值会导致模型应用效率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工业数据AI模... 煤矿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主要依托于人工智能(AI)技术分析煤矿工业数据,但单一应用场景AI模型无法适用于煤矿复杂的应用场景,且仅使用分布式计算来处理AI模型输入特征值会导致模型应用效率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工业数据AI模型自动推理技术。该技术架构包括数据层、计算驱动层和模型推理层:数据层采集各类监测数据并统一存储,为计算驱动层提供原始数据;计算驱动层将数据层采集的海量原始数据转换成煤矿应用场景AI模型输入特征值,通过煤矿应用场景AI模型输入特征值双计算引擎自动切换机制,根据数据量自动合理地选择使用基于Spark的分布式计算方式或基于Python的单机计算方式,解决了海量数据计算速度慢、数据应用延迟大的问题;模型推理层将特征值输入应用场景AI模型进行推理,引入煤矿应用场景AI模型多触发方式协同推理机制,通过定时触发、人为交互触发、信号反馈触发3种触发方式,解决了在煤矿复杂的应用条件下单一应用场景AI模型利用效果差的问题。测试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多应用场景AI模型输入特征值的快速计算,以及不同应用场景AI模型的快速、自动、协同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人工智能 煤矿工业数据 ai模型推理 海量数据计算 ai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AI视频边缘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立亚 郝博南 +1 位作者 马征 杨志方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92,共8页
目前矿山AI视频系统主要采用地面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存在视频分析整体响应时延较高、多系统联动延迟、网络带宽资源占用大等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轻量化、可边缘部署的矿用AI视频边缘计算系统。提出了基于注册机的轻量化软件开... 目前矿山AI视频系统主要采用地面服务器进行分析处理,存在视频分析整体响应时延较高、多系统联动延迟、网络带宽资源占用大等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轻量化、可边缘部署的矿用AI视频边缘计算系统。提出了基于注册机的轻量化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框架,对算子进行解耦,以提升算法并行运算能力,降低SDK对存储空间的需求;对YOLOv7的卷积运算进行分组设计,利用恒等映射对Focus主干网络进行优化,以减少运算量并轻量化网络结构,同时引入Transformer中的注意力机制提高检测性能。集成国产化智能芯片和5G通信模块,研制了矿用AI视频服务器,实现了矿山边缘节点部署与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矿用AI视频边缘计算系统响应出色,部署注册机SDK与改进YOLOv7模型后,平均推理时延为28 ms,较React Native+YOLOv7和MobileNet分别减少52%和44%;在各种负载情况下,矿用AI视频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远低于矿山操作的最低要求。现场工业性测试结果表明:矿用AI视频服务器接入8路摄像仪时,响应时延为51 ms,带宽维持在45 Mbit/s,比使用地面服务器时的时延降低了59%,带宽提高了15%,实现了对井下视频数据的实时、就地分析处理,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提高了视频分析的响应速率和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矿山 ai视频分析 边缘计算 注册机 YOLOv7 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角下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内容架构、实践示例和应用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兰国帅 肖琪 +3 位作者 宋帆 杜水莲 丁琳琳 蔡帆帆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6,共12页
提升教育者的人工智能素养已成为主动适应国家数字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议题。然而,我国对人工智能素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且主要关注学生或区域框架。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存在框架缺失、评价指标缺乏等问题,实践层面... 提升教育者的人工智能素养已成为主动适应国家数字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议题。然而,我国对人工智能素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且主要关注学生或区域框架。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存在框架缺失、评价指标缺乏等问题,实践层面面临监管政策缺位、应用指南短缺、评估工具匮乏等挑战。美国数字承诺组织制定的《人工智能素养:理解、评估和使用新兴技术框架》可为我国构建本土化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框架、提升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提供参考。该框架定义了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涵盖人工智能素养六类教育实践、两条核心原则、三种参与模式和三种使用类型,并提供了高中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应用的实践示例和中小学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学习体验的五种应用策略。我国应深化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实践,构建系统普适的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完善人工智能应用评估体系,围绕人工智能核心原则推动新兴技术发展;建立动态的人工智能监管机制,促进数智化时代新质人才教育转型;提升教育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共筑实践导向的人工智能教学新生态;树立育人导向智能教学理念,融合教育大模型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素养 人工智能素养框架 计算思维 数据素养 数字素养 数字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腐蚀图像检测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则明 陈旭超 +5 位作者 王永才 唐聿明 龚季云 余刘杰 杨晨 杨遂林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共6页
金属结构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不仅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采取快速的腐蚀检测与分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其在腐蚀图像检测与分析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综述了人工智... 金属结构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腐蚀不仅会导致巨大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因此,采取快速的腐蚀检测与分析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进步,其在腐蚀图像检测与分析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文章综述了人工智能,特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发展,探讨了其如何改变传统检测技术的格局,并通过自动化、数据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法,有效解决腐蚀图像检测与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总结了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在腐蚀研究领域的应用潜力,为未来检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提供新视角,促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腐蚀图像检测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I交互:实现“以人为中心AI”理念的跨学科新领域 被引量:32
7
作者 许为 葛列众 高在峰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5-621,共17页
AI技术造福了人类,也给研发带来了挑战,如果开发不当,会伤害人类和社会。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系统的跨学科工作框架来有效地应对这些新挑战。为顺应学科发展的交叉趋势,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成立了交叉科学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 AI技术造福了人类,也给研发带来了挑战,如果开发不当,会伤害人类和社会。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系统的跨学科工作框架来有效地应对这些新挑战。为顺应学科发展的交叉趋势,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成立了交叉科学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分析AI系统研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阐述我们在2019年提出的“以人为中心AI”(human-centered AI,HCAI)研发理念和设计目标。目前,HCAI研发理念在国外是AI界的热门课题之一,为推动HCAI理念的落实,本文系统地提出了人−人工智能交互(human-AI interaction,HAII)的跨学科新领域,定义了其目的、范围、研究和应用重点等。通过文献综述和分析,本文总结了国内外HAII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提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后,针对今后HCAI理念和HAII领域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人工智能交互 自主化 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人因工程 人-ai系统交互 以人为中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AI-TPACK):内涵、教学实践与未来议题 被引量:90
8
作者 闫志明 付加留 +1 位作者 朱友良 段元美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34,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正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不同于以往的信息技术,它不仅全方位渗透与影响教与学,而且还催变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教学方式。以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型(Technologic...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不断深入,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正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不同于以往的信息技术,它不仅全方位渗透与影响教与学,而且还催变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教学方式。以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型(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即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使教师更好地适应AI时代的需要。因此,构建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型(AI-TPACK),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AI-TPACK超越了TPACK从工具层面来看待技术,其内涵是人机协同思维下人工智能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交互关系,其发展途径主要有从PCK到AI-TPACK、从AI-TPK到AI-TPACK以及AI-TPACK与PCK的同步发展。教学实践新形态,表现在"AI+教师"的协同教学、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按需定制的个性化教学以及虚实共生的沉浸式教学。AI-TPACK理论框架的提出,对教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智能化学习环境的开发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ai-TPACK 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思维 ai教师 人机协同 技术映射 沉浸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信息素养内涵转型及AI教育目标定位——兼论基础教育阶段AI课程与教学实施路径 被引量:138
9
作者 陈凯泉 何瑶 仲国强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71,共11页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及对智能化社会的深度认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演进及STEM教育、创... 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公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编程能力、计算思维及对智能化社会的深度认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信息素养内涵的重要内容。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演进及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实践的展开,为推广AI教育提供了充足准备。基础教育阶段AI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与计算思维,教学内容要侧重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内容选择、难度等级需符合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基础。应用探究式教学深度融入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是人工智能教学实施的主要路径。开展师资专业培训、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对接高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是建设校本人工智能教学资源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教育 ai课程与教学 计算思维 编程能力 人机协同 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时代“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 被引量:101
10
作者 周琴 文欣月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45,共9页
随着进入智能化时代,由人工智能与教师协同并存所形成的"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将为高效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提供新的契机。由于教师的"缺陷存在"所产生的"补缺"需求,使得"认知外包"成为常... 随着进入智能化时代,由人工智能与教师协同并存所形成的"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将为高效教学和个性化教育提供新的契机。由于教师的"缺陷存在"所产生的"补缺"需求,使得"认知外包"成为常态,人工智能由此嵌入教学,充当"代具"以弥补教师能力的不足,形成"人-技术"的教学新形态。"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按照协同性的高低依次分为"AI代理+教师"、"AI助手+教师"、"AI导师+教师"、"AI伙伴+教师"四种,这四种形态之间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协同、共同服务于教学。未来,"AI+教师"协同教学的实践形态,将致力在实现教育转型、突破技术壁垒、厘清伦理关系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以弥合理论模型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鸿沟,为教学注入新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教师 协同教学 人机协同 人机共生 实践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计算下的AI检测与识别算法综述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孔令军 王锐 +1 位作者 张南 李华康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5期453-462,共10页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现有的AI算法过分依赖价格昂贵的GPU服务器进行后端处理,智能处理水平受限于传输链路宽带,无法实时智能处理。同时,海量数据的传输更加大网络和服务器负载。随着超低时延与超高可靠...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现有的AI算法过分依赖价格昂贵的GPU服务器进行后端处理,智能处理水平受限于传输链路宽带,无法实时智能处理。同时,海量数据的传输更加大网络和服务器负载。随着超低时延与超高可靠性5G时代的到来,实时、智能、安全、隐私等四大趋势催生了边缘计算与前端智能的崛起。首先,概述了边缘计算的发展,介绍了目标检测算法Faster R-CNN中anchor框的选取方式、YOLO提高性能的方式以及SSD基于不同深度特征图提高物体检测的原理,还给出了利用不同深度特征图在通道维度上合并,以及U型网络进行特征复用以提高mAP指标的M2Det算法;其次,介绍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轻量级优化算法,包括卷积核优化、参数剪枝和共享、知识蒸馏、张量低秩分解以及轻量级网络模型设计;同时,着重阐述了卷积核优化算法;最后,介绍了边缘计算硬件发展历程,给出了边缘计算的各种硬件平台及性能评价指标,展望了边缘计算+AI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深度学习 检测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研新范式:发轫逻辑、变革路径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维富 毛美娟 +1 位作者 余慧 孙如意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28,共8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引领科学研究方法与知识发现逻辑的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研究向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五研究范式迈进,然而,此新范式尚处于理论探索的初级阶段。通过深入剖析,研究阐明了新范式的发轫逻辑:借助深度学习算法与贝叶斯思维,人...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引领科学研究方法与知识发现逻辑的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研究向人工智能驱动的第五研究范式迈进,然而,此新范式尚处于理论探索的初级阶段。通过深入剖析,研究阐明了新范式的发轫逻辑:借助深度学习算法与贝叶斯思维,人工智能在科学实践中扮演着研究设计的预判先知者、合成样本数据的智能代理者、知识自主涌现的推动者等独特角色。人工智能通过促进跨学科协作研究、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变革、拓展知识生产主体范围、回归实践价值取向、促成新旧范式有机统合等,深刻影响着知识发现逻辑与科学研究核心议程。然而,新范式发展也面临着机器生成幻觉知识、挤压人类研究主体发挥空间、计算再现性困难、研究者人工智能素养普遍不高等挑战。为此,教育研究共同体需搭建适用于特定领域的开源大模型、维护人类研究的主体性与首要地位、构建适应新范式的科研伦理规范、强化知识发现核验制度建设、培育研究者算法意识与人工智能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第五范式 计算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导师与智能导师效能差异研究——基于动态交互的可供性视角
13
作者 李姗姗 吴筱萌 +1 位作者 张鹏 范逸洲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学界对智能导师教育功能边界和局限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可供性的动态交互视角,以在线英语写作修改任务为例,采用主题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方法对54名学习者与智能导师和人类导师的在线交互日志进行研究,剖...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学界对智能导师教育功能边界和局限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可供性的动态交互视角,以在线英语写作修改任务为例,采用主题分析和滞后序列分析方法对54名学习者与智能导师和人类导师的在线交互日志进行研究,剖析智能导师和人类导师的效能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导师组存在“主动寒暄—自我报告”“按步指导—评估更新”“基于评分准则的请求”三类典型可供性交互模式,智能导师组则涌现“内容代理循环”“基本纠错循环”和“不明指向的对话”三种模式。两组可供性交互模式的差异主要源于学习者与两类导师之间关系及权力位阶的不同。因此,研究建议智能导师设计需强化社交与教学法可供性以缩小与人类导师差距,同时在技术受限背景下需整合双方优势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可供性 智能导师 滞后序列分析 人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东矿区人工智能安全生产管控平台应用研究
14
作者 崔亚仲 贺建荣 任艳艳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5-283,共9页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炭行业井下采掘机运通各领域已取得一定应用成果,但现有技术大多停留在单一场景和业务应用层面,缺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亟需实现煤矿井下采掘机运通各个系统的集成和数...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煤炭行业井下采掘机运通各领域已取得一定应用成果,但现有技术大多停留在单一场景和业务应用层面,缺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系统级解决方案。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亟需实现煤矿井下采掘机运通各个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共享,满足人工智能场景的数据提取与应用。为此,通过搭建云端、边侧、端边的AI节点,建立基于云边端的协同架构体系,构建基于工业环网、井下5G、工业控制数据、大数据、私有云、机器人、智能感知体的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平台,初步形成包括基础设施、AI开发框架、数据集、AI训练、AI部署、AI服务能力、业务应用自下而上的神东矿区人工智能平台架构,应用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迁移学习等技术来提升模型训练效率和质量,通过神东部分矿井生产现场部署的监控点采集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集,作为研究的数据对象,并将相关训练的AI模型和算法部署到煤矿安全生产的场景中,进一步提高煤矿专家系统、机器人、决策管理、安全管理和设备监测等智能化水平,以神东矿区行人不行车、工业摄像头模糊程度、主运输系统安全监测为例来验证人工智能安全生产管控平台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矿山 云边协同 监督学习 ai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计算批评的工具运用与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
15
作者 聂珍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3,共8页
AI计算工具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运用,给文学创作与批评带来全新变化:文学分析从文本细读转向图谱解析,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文学批评从主观判断向客观计算的范式转型,推动文学理解从阐释循环到证据驱动... AI计算工具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运用,给文学创作与批评带来全新变化:文学分析从文本细读转向图谱解析,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文学批评从主观判断向客观计算的范式转型,推动文学理解从阐释循环到证据驱动的范式革新,进而建构全新的文学计算分析批评;在AI文学生成过程中,创作文学的作者被生成文学的AI置换,人工智能挑战作者的主体地位,传统文学作品形态向多模态转型;文学研究方法论在研究范畴、分析维度和知识生产模式上实现三重突破。AI文学的出现及AI工具在文学研究中的深度介入,将推动以计算分析为基础的文学理论的重构,助力人类摆脱既有理论体系束缚,站在科技拓展的认知前沿,反思并重构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石,建立融合智能计算与人文精神的全新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批评 人工智能 ai文学 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16
作者 李兴腾 黄鹂强 +1 位作者 郭江江 涂雨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特别是以DeepSeek-R1、V3、Coder等系列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成果不断涌现,引发各界对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价值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筑牢了坚实...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特别是以DeepSeek-R1、V3、Coder等系列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成果不断涌现,引发各界对人工智能发展及应用价值的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筑牢了坚实根基,既得益于优先发展人工智能战略的政策扶持,也受益于数据、算法、算力——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的快速进步,以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然而,当前仍存在数据质量欠佳、数字技术融合创新不足、人工智能应用深度有限等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3个基本要素为依据,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聚焦数据、计算、算法、应用的协同创新作用;通过搭建国家语料运营平台、人工智能训练场、算力平台、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以及人工智能开源生态,实现新质劳动对象的拓展、新质劳动资料的构建以及新质劳动力的培育,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工具赋能生产-生态培育人才”的正向循环,最终达成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 数据 算法 算力 语料运营平台 算力平台 ai行业应用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综述”专辑评述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鹏 刘念 +7 位作者 胡秦然 周全 李知艺 于浩 孙冰 严正 文福拴 薛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共12页
数字化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广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技术。为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组织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综述”专辑,系统化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基础元件装备、边缘计算技术、通信... 数字化是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广受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技术。为此,《电力系统自动化》编辑部组织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综述”专辑,系统化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基础元件装备、边缘计算技术、通信安全与防护、智能化调度决策等一系列技术成果,代表了本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和先进经验。文中立足于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对专辑论文按研究方向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对其核心成果与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完整呈现专辑成果对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关键技术体系的支撑作用,为相关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数字化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信息安全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宇宙: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18
作者 方巍 伏宇翔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5,共16页
网络技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元宇宙,并进一步促进人们物质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受到产业界、学术界、媒体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技术维度和应用角度... 网络技术、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元宇宙,并进一步促进人们物质生活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受到产业界、学术界、媒体界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技术维度和应用角度深度剖析元宇宙.首先,从定义、起源与发展、特征和关键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区块链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和其他技术)等多方面对元宇宙的概念及内涵进行论述;然后,讨论了当下布局元宇宙的企业和应用实例;最后,剖析了目前元宇宙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机遇,并对未来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通过对元宇宙当前的发展状况、研究趋势进行归纳分析以及科学地评估元宇宙的落地应用,为元宇宙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边缘计算 6G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工业数字孪生系统云边端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浩 邢志远 +11 位作者 李琳利 鲁效平 杨文超 王昊琪 刘根 王晓丛 刘晓军 文笑雨 武春龙 邢宏文 董李扬 王志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5-3770,共16页
基于多智能体的工业数字孪生系统(iDTS)由人、设备、环境、孪生仿真系统和计算系统等多智能体构成,是一个多智能体、AI算法和数字孪生融合驱动的新一代iDTS系统。针对工业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性、智能性和负载均衡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基... 基于多智能体的工业数字孪生系统(iDTS)由人、设备、环境、孪生仿真系统和计算系统等多智能体构成,是一个多智能体、AI算法和数字孪生融合驱动的新一代iDTS系统。针对工业数字孪生系统在实时性、智能性和负载均衡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iDTS系统的典型特征、云边端架构和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模型驱动智能体自学习优化方法、多智能体交互的同步与共享方法、多智能体协同的分布式控制方法、iDTS系统制造资源协同调度方法和iDTS系统的云边端负载均衡方法等。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iDTS系统的应用效果。所提出的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为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深入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数字孪生 多智能体 人工智能 云边端协同 分布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资源需求预测的人工智能算力调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明烜 洪学海 唐宏伟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485,共11页
为提升人工智能(AI)算力的任务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任务资源需求预测的AI算力调度方法,指导资源调度过程。相比于以往大多数研究工作仅围绕着图形处理器(GPU)资源设计的AI算力调度方法,本文充分考虑了多个维度资源对... 为提升人工智能(AI)算力的任务执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任务资源需求预测的AI算力调度方法,指导资源调度过程。相比于以往大多数研究工作仅围绕着图形处理器(GPU)资源设计的AI算力调度方法,本文充分考虑了多个维度资源对用户任务运行效率和计算集群资源利用的影响。本文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构建任务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分析多维度资源对任务性能的影响,进而完成自适应资源伸缩调度,解决用户超额申请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该方法实现了更多任务的部署和执行。任务部署量提升25.3%,部署任务的完成率提升15.2%,GPU和内存利用率分别提升7.2%和8.0%,提升了算力资源的总体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调度 弹性资源分配 人工智能(ai) 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