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and Analysis on Material Flow Model in Argo-animal Husbandry Ecosystem
1
作者 Yin Hai-dong Liu Zhen-zhong Wu Qiu-fe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1期60-64,共5页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terial flow situation in argo-animal husbandry ecosystem by compartment model. This model was an important mean for investigating the whol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ecosystem. Based on 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terial flow situation in argo-animal husbandry ecosystem by compartment model. This model was an important mean for investigating the whol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ecosystem. Based on this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cycle and integrity in the system were mastered. As an example of natural conditions in Yonghe Village, Shuangcheng Township, Shuangeheng Municipal, Heilongjang Province, the system of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extracting each compartment and investigating material flow and stability of this model was proved by Lyapunov linear theor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is system could not be interfered by initial value in the state of present, input and out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artment model material flow model argo-animal husbandry ecosystem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理数据混合驱动的钢铁企业生产短流程功率模型
2
作者 张逸 孙守铨 +3 位作者 廖思阳 欧杰宇 陈锦涛 张良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098-7109,I0007,共13页
钢铁企业用电负荷受企业生产工况和物理过程参数影响较大,现有研究忽略了工序间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耦合影响,导致仿真精度有所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机理数据混合驱动的钢铁企业生产短流程功率模型。首先,基于物质流与能量流在输送... 钢铁企业用电负荷受企业生产工况和物理过程参数影响较大,现有研究忽略了工序间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耦合影响,导致仿真精度有所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机理数据混合驱动的钢铁企业生产短流程功率模型。首先,基于物质流与能量流在输送过程中的耦合特性,推导得到前后相连工序间物质量和温度值等物理参数的衰减规律;其次,根据设备运行性质构建功率函数通用表达式,并采用核极限学习机拟合物理量和功率函数特性参数;最后,将不同工序功率进行时域叠加,得到短流程钢铁企业总功率曲线。以国内某钢铁企业的实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更精确地反映其功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生产短流程 机理数据混合驱动 物质流 能量流 功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万m^(3)/h电厂烟气碳捕集系统能流特征与热量耗散途径
3
作者 王志勇 王朝威 +6 位作者 张良 杨晋宁 杨东泰 刘毅 杨阳 徐冬 魏小林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4,共9页
介绍30万Nm^(3)/h电厂烟气碳捕集系统与电厂热力系统物质与能量耦合原理。分析典型工况下碳捕集系统的物质流与能量流全过程,明确煮沸热耗散于物流显热(45.10%)和再生工艺热(54.90%)的份额,以及再生工艺热中化学反应热(70.14%)和汽化潜... 介绍30万Nm^(3)/h电厂烟气碳捕集系统与电厂热力系统物质与能量耦合原理。分析典型工况下碳捕集系统的物质流与能量流全过程,明确煮沸热耗散于物流显热(45.10%)和再生工艺热(54.90%)的份额,以及再生工艺热中化学反应热(70.14%)和汽化潜热(29.86%)的份额。在5种冷却耗散途径中,再生气冷却器5热量品位最高(等级80℃),耗散占比9.13%,其次为热量品位第2(等级60℃)、占比最大26.77%的贫液进吸收塔冷却器4,二者可相互转化,是余热利用的关键环节。研究改变碳捕集率和保持碳捕集率调整不同因素(富液分流、贫富液换热端差、贫液负载、吸收剂浓度及比例(MEA:MDEA)等)对冷却耗散和潜显热耗散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仅调整碳捕集率不会影响潜显热耗散比(0.34),富液分流可显著改变潜显热耗散比,自富液分流比例0.05下的0.63快速下降至0.20下的0.11。缩小贫富液换热端差可快速提高潜显热耗散比,可从12℃端差下的0.22提高至6℃下的0.44。贫液负载从0.19上升至0.28时,潜显热耗散比从0.48下降到0.12。提高吸收剂比例后(0.5~2.0),再生过程中水分蒸发需求扩大,潜显热耗散比显著增加(从0.11快速上升至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化学吸收 物质流 能量流 热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HGP标准体系的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量化分析
4
作者 张峰 姜继双 +5 位作者 李超 夏芝香 戴莉 王凯歌 方梦祥 骆仲泱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5,共11页
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量化分析是输变电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基于GHGP标准计算框架与数据处理方法,构建输变电工程建设多层级碳排放通用量化模型与边界优化模型,并以某500 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为例,围绕输变电工程建设各分... 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量化分析是输变电工程建设绿色低碳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基于GHGP标准计算框架与数据处理方法,构建输变电工程建设多层级碳排放通用量化模型与边界优化模型,并以某500 kV变电站工程建设为例,围绕输变电工程建设各分部分项工程、物质流及能量流活动对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进行分层级量化分析与优化。结果显示,通过该量化模型可获得输变电工程建设全尺度碳排放分布特性,建构筑工程碳排放在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达93.02%,相对能量流,物质流碳排放在总排放量中占比达到90.28%,在物质流碳排放中水泥及其制品类与钢材类消耗性材料碳排放占比达81%。将输变电工程建设碳排放显著性阈值设定为总排放量的0.002%~0.018%时,输变电工程建设90%的单元数据流可被排除在计算边界之外。当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使用可再生混凝土与再生钢材时,可产生显著的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筑工程 安装工程 物质流 能量流 碳排放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井冈山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布局与功能
5
作者 张功 郑发辉 +4 位作者 邓俊 李婷 王甜 况小宝 余林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44-49,共6页
野外观测台站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的重要基石,江西井冈山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立填补了江西省竹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江西省的野外观测台站体系。围绕江西井冈山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 野外观测台站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与管理的重要基石,江西井冈山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立填补了江西省竹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研究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江西省的野外观测台站体系。围绕江西井冈山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布局与设置,深入分析其研究框架、核心功能以及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多方法、多尺度、多要素的跨学科综合观测体系的总结,以及从竹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的新视角,分析并解决竹林生态系统建设经营中存在的难题,旨在服务于国家和地方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治理、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我国竹林生态学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生态系统 定位观测研究 能量与物质循环 碳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覆盖下采煤沉陷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 流动特征——基于Ecopath模型分析
6
作者 高衍雪 陈孝杨 +4 位作者 陈永春 徐燕飞 段金铭 孙晶玉 宋雅慧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基于2023年、2024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采煤沉陷积水区Ecopath模型,比较了不同光伏覆盖面积和时间下采煤沉陷积水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新建和高光伏覆盖区由14个功能组组成,低和无光伏覆盖区由15个功能组组成。结果表明:... 基于2023年、2024年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采煤沉陷积水区Ecopath模型,比较了不同光伏覆盖面积和时间下采煤沉陷积水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新建和高光伏覆盖区由14个功能组组成,低和无光伏覆盖区由15个功能组组成。结果表明:新建、高、低和无光伏覆盖区总能量利用率分别为1.06%、1.31%、1.22%和1.22%,能量利用效率并未达到最适程度。根据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综合表明:光伏覆盖时间长和面积大的高光伏覆盖区生态系统更加成熟,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光伏 ECOPATH模型 能量流动 水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功能分析
7
作者 王志林 司立伟 +1 位作者 李溢 刘航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根据2022—2023年在獐子岛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通过Ecopath软件构建了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型,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过程及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生态通道模型由31个功能组组成,... 根据2022—2023年在獐子岛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通过Ecopath软件构建了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型,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结构、能量流动过程及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生态通道模型由31个功能组组成,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为1~4.24。系统能流量主要分布在5个营养级之间,各营养级之间生物量与物质流通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降低,呈典型金字塔分布,该生态系统中系统总流量(TST)为11641.81 t/(km^(2)·a),系统总能量转化效率为13.29%,其中初级生产者能量转化效率为13.35%,碎屑转化效率为13.21%。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TPP/TR)比值为3.15,系统杂食性指数(SOI)为0.19,连接性指数(CI)为0.23。研究表明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目前正处于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流动 食物网 生态系统特征 ECOPATH模型 獐子岛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及能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寇钊阳 李春越 +3 位作者 肖凤娇 常顺 王益 党廷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62-1971,共10页
为探究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微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施用氮磷肥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添加(N_(12)、N_(24)),磷添加(P_(12)、P_(24)),氮磷... 为探究氮磷添加对黄土旱塬农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微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长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施用氮磷肥农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添加(N_(12)、N_(24)),磷添加(P_(12)、P_(24)),氮磷添加(N_(12)P_(12)),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浅盘法分离线虫,分析线虫营养类群结构和生活史征,并计算线虫生态学指数,代谢足迹和食物网内部能量流动数值。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土壤的植物寄生线虫(Pp)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群(50.7%—66.4%),生活史为低营养级r策略者(cp2)的线虫类群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类群(68.1%—84.0%)。P_(12)处理的线虫丰度最高,为1147条/100 g干土,其次是P_(24)处理,为1100条/100 g干土。与CK相比,两种磷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香农多样性指数(H),提升了食真菌和捕食杂食线虫的代谢足迹,微食物网中拥有更高的能量通量,其余处理对线虫丰度和代谢足迹没有产生影响。与N_(24)处理相比,N_(12)处理显著增加了线虫群落的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SR)。N_(12)P_(12)处理增加了高营养级k策略者(cp4-5)的线虫数量,显著提高了结构指数(SI)。冗余分析表明,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线虫丰度和代谢足迹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适量氮添加提升了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稳定性,过量氮添加会抵消这种积极影响。磷添加对线虫群落和代谢足迹产生积极影响并提高了土壤微食物网的能量通量,氮磷添加则为土壤线虫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这一结果为黄土区农田土壤的施肥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线虫 代谢足迹 生态指数 能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能场辅助搅拌摩擦焊研究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广达 闫中宪 +2 位作者 周利 高福洋 吕逸帆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9,I0009,I0010,共13页
搅拌摩擦焊作为先进固相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轻质高强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对常规搅拌摩擦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外加能场辅助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兴起有效地解决了异种材料连接中塑化程度不匹配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搅拌摩擦焊作为先进固相连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轻质高强材料及异种材料连接对常规搅拌摩擦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外加能场辅助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兴起有效地解决了异种材料连接中塑化程度不匹配和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导致接头脆化的问题.同时,这一技术也为解决高熔点材料流变应力大、塑性变形能力差以及焊具磨损严重、焊接效率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综述了外加能场辅助搅拌摩擦焊的研究现状,包括感应加热、激光加热、电流加热、电弧加热和超声辅助等,从过程产热、材料流动、组织性能调控和耦合作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热能和机械能对接头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熔点材料 异种材料 能场辅助 搅拌摩擦焊 塑性材料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煤气调度的钢铁园区能量流-物质流协同优化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谷鹏飞 孙宏斌 +4 位作者 薛屹洵 常馨月 韩肖清 郭庆来 杜源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2-40,共9页
为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一种钢铁园区能量流-物质流协同优化调度方法,充分挖掘生产系统与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潜力。通过分析园区高炉、转炉、电炉工序的时序特性与物料关系,建立面向生产系统的物质流模型。考虑各生产工序的能耗... 为促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一种钢铁园区能量流-物质流协同优化调度方法,充分挖掘生产系统与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潜力。通过分析园区高炉、转炉、电炉工序的时序特性与物料关系,建立面向生产系统的物质流模型。考虑各生产工序的能耗特性和煤气产耗情况,建立计及煤气调度的能量流-物质流耦合模型。基于上述模型,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和最低碳排为目标,对钢铁园区能量流-物质流进行协同优化调度,得到高炉、转炉、电炉生产设备的最优生产策略以及电力、煤气、焦炭能源的最佳调度结果。以山西某钢铁园区为算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钢铁园区生产计划要求的前提下,所提方法通过物质流与能量流的协同调控可使钢铁园区的日碳排放量降低9.56%,系统总成本降低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园区 能量流-物质流 煤气调度 协同优化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钒液流电池用磺化聚芴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洲麟 熊雷 +1 位作者 林起浪 陈栋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8-357,380,共11页
首先,将9,9-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芴(DMBHF)、9,9-双(4-羟苯基)芴(BHF)和4,4’-二氟二苯甲酮(DFB)在高温下缩聚,得到聚芴醚酮(PFEK-x)(x=30、40、50,x为DMBHF含量,以DFB的物质的量计,下同);接着,利用溴代反应将PFEK-x的甲基功能化... 首先,将9,9-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芴(DMBHF)、9,9-双(4-羟苯基)芴(BHF)和4,4’-二氟二苯甲酮(DFB)在高温下缩聚,得到聚芴醚酮(PFEK-x)(x=30、40、50,x为DMBHF含量,以DFB的物质的量计,下同);接着,利用溴代反应将PFEK-x的甲基功能化为溴甲基;然后,通过4-羟基苯磺酸钠的SN2亲核取代制得具有不同离子交换容量的磺化聚芴醚酮(SPFEK-x);最后,通过溶液浇铸法成膜并酸化,制得新型低成本质子交换膜(PEMs)。采用^(1)HNMR、FTIR、TGA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SPFEK-40膜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率及离子选择性、较低的钒离子渗透率及面电阻,综合性能优异。以SPFEK-40膜组装的全钒液流电池(VRFB)在电流密度为80 m A/cm^(2)时的能量效率为88.2%,高于以Nafion 212膜组装的VRFB的84.8%。此外,以SPFEK-40膜组装的VRFB在3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4.3%,远高于以Nafion 212膜组装的VRFB(66.1%)。该合成路线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不涉及危险的磺化反应,易于工业放大。制得的SPFEK-x均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液流电池 质子交换膜 聚芴醚酮 质子传导率 能量效率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原理的田间暗管排水流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铭锐 王红雨 +3 位作者 李杰 马明泽 马俊毅 张广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9,共11页
针对目前尚无适宜的计入复合型外包滤料影响的暗管排水流量计算方法,结合渗流力学中的镜像法和势流叠加原理,以宁夏银北灌区冬灌洗盐为背景,提出一种田面积水土壤饱和条件下考虑外包滤料影响的暗管流量公式.通过室内渗流槽试验和HYDRUS... 针对目前尚无适宜的计入复合型外包滤料影响的暗管排水流量计算方法,结合渗流力学中的镜像法和势流叠加原理,以宁夏银北灌区冬灌洗盐为背景,提出一种田面积水土壤饱和条件下考虑外包滤料影响的暗管流量公式.通过室内渗流槽试验和HYDRUS-2D软件模拟确定相关水力特征参数,将试验数据、数值模拟和努美罗夫解与文中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公式计算值与渗流槽试验数据、数值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分别在7.00%及2.05%以内;当外包滤料厚度小于15 cm时,计算值及引入有效半径概念的努美罗夫解与模拟值有较高吻合度;当外包滤料厚度大于15 cm时,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值更接近,并且优于努美罗夫解;暗管的排水流量随外包滤料渗透系数或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长率逐渐变缓.基于镜像法提出的考虑复合外包滤料影响的田间暗管排水流量计算公式合理可行,拓展了暗管排水计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流量 外包滤料 镜像法 势流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通道模型的铁港春秋季生态系统对比研究
13
作者 李天翔 罗民波 +1 位作者 王云龙 蒋玫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2,共10页
根据2021年春季和秋季铁港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EwE 6.5),构建了两个季节铁港港湾生态能量通道模型,分析了两个季节之间铁港港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设定春季为16个功能组,秋季为20个... 根据2021年春季和秋季铁港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EwE 6.5),构建了两个季节铁港港湾生态能量通道模型,分析了两个季节之间铁港港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设定春季为16个功能组,秋季为20个功能组,涵盖铁港港湾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秋季的能量转化效率远高于春季,秋季各功能组营养级水平及营养转化效率比春季均有上升。春季和秋季生态系统总能流分别为11 419.57 t·km^(-2)·a^(-1)和7 314.99 t·km^(-2)·a^(-1),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分别在1.00~3.66和1.00~4.34,均以牧食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浮游植物是系统能量的主要贡献者,高营养级功能组在生物量、生产量和能量流动方面占比较小,秋季渔业资源组份平均营养级在Ⅱ和Ⅲ之间。浮游植物、大部分底栖生物等处在能量流动关键位置的生物对多数功能组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春季和秋季铁港港湾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仍有较多剩余生产量未被充分利用,其生态系统处于不成熟的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港 生态系统 ECOPATH 营养级 能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C-Bi/CC电极制备及其在铁铬液流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
14
作者 周洋 韩培玉 +2 位作者 牛迎春 徐春明 徐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89,共9页
电极是铁铬液流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解液中活性组分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理想的电极材料应具备高电导率、大比表面积、高电化学活性、低成本等特性,而目前的电极材料往往不能兼顾。金属有机框架(MOF)兼具高导电性、高催化性能的优... 电极是铁铬液流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解液中活性组分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理想的电极材料应具备高电导率、大比表面积、高电化学活性、低成本等特性,而目前的电极材料往往不能兼顾。金属有机框架(MOF)兼具高导电性、高催化性能的优点,能够为电化学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电极材料中。此项工作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以碳布负载Bi-MOF为前驱体(Bi-MOF/CC)的铋基碳布(CC)电极(C-Bi/CC)。通过探究金属盐的添加量与电极性能的耦合关系,提升了电极的性能,结果显示,使用90 mg金属盐的电极样品极化电阻仅1.069Ω,相较于原始碳布降低了8.5%、Cr3+还原过电位为0.25 V,使用普通碳布作为正极,改性过的电极作为铁铬液流电池负极进行电池循环性能测试,在电流密度为80 mA/cm2时能量效率达89.7%,库仑效率达97.2%,电压效率达92.3%;在电流密度为140 mA/cm2时能量效率达到83.8%,库仑效率达98.1%,电压效率达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铬液流电池 电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能量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77
15
作者 蔡九菊 王建军 +1 位作者 陆钟武 殷瑞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9-982,共4页
把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从天然铁矿石(或废钢)到钢铁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质流图,并建立含铁物料流动过程的铁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从一次能源到二次... 把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从天然铁矿石(或废钢)到钢铁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质流图,并建立含铁物料流动过程的铁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产品的生产、转换和使用直至废气排放的能量流图,并建立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考虑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建立两者的耦合模型.基于模型,讨论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物质流变化、能量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企业能耗及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影响,指出了提高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流 能量流 物质流模型 能量流模型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特征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德明 陈丽娟 +1 位作者 胡芬 梅旭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29-536,共8页
以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宗艾村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田、果园、林业和畜牧业等亚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人工辅助能输入、能量产出、能量结构偏差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能量投... 以晋东豫西旱农试验区——山西省寿阳县宗艾镇宗艾村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田、果园、林业和畜牧业等亚系统能量流动途径、人工辅助能输入、能量产出、能量结构偏差以及能量转化效率等能流特征。结果表明:(1)由于能量投入低,尽管利用效率较高,但能量产出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农田生态系统的有机能投入和人工辅助能总投入很低,低于1979年全国平均水平,但能量产投比较高。增加人工辅助能投入、提高有机能投入比例和降低无机能投入比例,能够提高能量产出和能量利用效率。(2)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的能量结构偏差很大,初级生产所提供的生物能浪费严重。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协调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系统之间关系、提高整个系统能量产出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农业 农业生态系 能量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伟 鞠美庭 +2 位作者 李智 黄娟 邵超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59-63,共5页
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环境—经济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该系统是一个将原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弃物的代谢过程。相对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呈单向流动,并且在流动过程中利用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这一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参考物质... 物质和能量流动是环境—经济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该系统是一个将原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弃物的代谢过程。相对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呈单向流动,并且在流动过程中利用效率较低,从而导致这一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参考物质流分析方法,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研究框架,对分析的主要能源类型、系统边界、数据的获取途径与处理(如以能值分析中的太阳能值作为统一的分析单位)进行了说明;在以往能流分析、物质流分析和能值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区域环境—经济系统能流分析的分析指标。通过对区域(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能量流进行分析,其结果可以为区域能流的优化管理、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节能减排等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流分析 物质流分析 能值分析 能流密度 能源消耗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模型研究I:能量流动模型初探 被引量:31
18
作者 王雪辉 杜飞雁 +4 位作者 邱永松 李纯厚 黄洪辉 孙典荣 贾晓平 《南方水产》 2005年第3期1-8,共8页
主要根据1984~1986年和1986~1987年在大亚湾进行的环境、资源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withEcosim(EwE)软件,构建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初步能量流动模型。文中根据大亚湾游泳动物的食物组成特点,把该海域生态系划分15个功能组,分别... 主要根据1984~1986年和1986~1987年在大亚湾进行的环境、资源和生态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withEcosim(EwE)软件,构建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初步能量流动模型。文中根据大亚湾游泳动物的食物组成特点,把该海域生态系划分15个功能组,分别是海洋哺乳动物、肉食性鱼类、底栖捕食鱼类、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蟹类、虾类、头足类、底栖动物、水母、浮游动物、珊瑚、沉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功能组的划分基本能覆盖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经EwE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范围为1~3.88级;各营养级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7.2%,11.2%,8.7%,2.9%,可用构建金字塔形状来描述营养流动的转换效率;大亚湾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传递效率为8·9%,略低于林德曼转换效率(10%左右),可能是由于在该海域大量的沉水植物(马尾藻)未能被充分利用而腐烂所造成;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直接来源于碎屑的比例占总流量的48%,而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的比例为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模型 能量流动 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 生态系统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蔡九菊 王建军 +1 位作者 张琦 李广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6-200,共5页
将复杂的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工序物质流图,并建立物质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工序能量流图,并建立能量流模型;在分析钢铁企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的基... 将复杂的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工序物质流图,并建立物质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工序能量流图,并建立能量流模型;在分析钢铁企业CO2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吨钢CO2排放量的计算模型及物质流、能量流对CO2排放的影响模型,分析了钢铁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流、能量流的变化对CO2排放的影响;将模型应用于具体企业,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钢铁企业CO2减排的努力方向:①增加各生产工序的外加物质流,减少各生产工序的排放物质流和循环物质流;②降低转炉铁钢比;③提高电炉钢比;④提高自发电的比例和发电水平,发展"只买煤、不买电"能源结构模式;⑤加强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生产系统 物质流 能量流 数学模型 CO2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激光测量方法 被引量:35
20
作者 曾飞 吴青 +2 位作者 初秀民 代超磊 乐章丝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7,共8页
针对高带速、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难以实时精准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高精度实时测量方法.利用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测速传感器获取带式输送机高速运行下物料流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经滤波、异常值... 针对高带速、大运量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难以实时精准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扫描的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高精度实时测量方法.利用二维激光测距仪和测速传感器获取带式输送机高速运行下物料流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经滤波、异常值剔除、数据平滑等预处理后,通过分析扫描线上激光点云空间形态特征提出一种物料流轮廓自动提取方法,并建立基于面元积分的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计算数学模型.开发的带式输送机物料瞬时流量测量系统用于测量带宽为200mm槽型带式输送机在带速0.5~1.5m/s下物料流瞬时流量时,数据重复性和相关性都达到98%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采样间距小、测量精度高、实时性强,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可靠性,有助于为港口带式输送机自适应节能控制技术提供实时、精确的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物料瞬时流量 激光扫描 带式输送机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