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tying the Two “Deadlocks”of Labor Contract Law Is Necessary for the Recovery of Chinese Economy
1
作者 Liu Daw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8-277,共10页
Labor Contract Law receives mixed evaluations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The call for the amendment is hot and even some scholars regard it as the"tiger in the road"which hinder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 Labor Contract Law receives mixed evaluations since its implementation.The call for the amendment is hot and even some scholars regard it as the"tiger in the road"which hinder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ys high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 and the amendment has been a top priority. Labor Contract Law leads to two"deadlocks"of which the entrepreneurs are afraid.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 non-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cannot be cancelled and the second one is that they must pay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at the expiration of contract. These two rules hinder the employment enthusiasm of entrepreneurs. The current laws have excessive expectation for the non-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and too strict regulations; as for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at the expiration of contract, it increases the enterprise cost. The amendment of these two articles will benefit the recovery of Chinese economy and make the labor relation more harmon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contract Law non-fixed TERM labor contract TERMINATION of labor contract economic compens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中的解约金问题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傅静坤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41,共4页
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 ,当这一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时 ,另一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害难以事先预见。在这种情况下 ,合同中的解约金条款就缺乏合理的基础 ,也容易引起争议。为此 ,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的性质和特点对解约金的产生... 劳动合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 ,当这一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时 ,另一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害难以事先预见。在这种情况下 ,合同中的解约金条款就缺乏合理的基础 ,也容易引起争议。为此 ,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的性质和特点对解约金的产生、表现形态和性质进行研究 ,从而找出解决有关争议的妥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法 劳动合同 解约金 辞退金 违约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竞业限制制度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长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竞业限制制度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竞业限制制度的适用主体、最长期限、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但需要明确的是,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并不是竞业限制协议双方的核心利益所在,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的数额亦可... 竞业限制制度是《劳动合同法》规定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竞业限制制度的适用主体、最长期限、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但需要明确的是,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并不是竞业限制协议双方的核心利益所在,经济补偿金和违约金的数额亦可以不具有对等性。从实践中的案例来看,竞业限制制度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业限制 劳动合同法 经济补偿金 违约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在雇佣契约理论上的分歧——兼评学术界对《劳动合同法》的两种看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蔡秀玲 邓春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1,共6页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企业保护论"派与"劳动保护论"派。两派的观点都有现实的针对性和立论依据,其理论依据分别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和马克思的雇佣契约理论...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两派:"企业保护论"派与"劳动保护论"派。两派的观点都有现实的针对性和立论依据,其理论依据分别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和马克思的雇佣契约理论。因此,只有通过对马克思与新制度经济学雇佣契约理论的比较,才能比较辩证地认识《劳动合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新制度经济学 契约 劳动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技艺——一个法律经济学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国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法律所提供的制度框架改变、强化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并以此改变、指引人们的行为。《劳动合同法》改变了用人单位的成本收益结构,有利于该法的实施。但劳动合同的性质决定其强烈依赖于国家提供的第三方保护,因此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法律所提供的制度框架改变、强化市场主体的利益结构,并以此改变、指引人们的行为。《劳动合同法》改变了用人单位的成本收益结构,有利于该法的实施。但劳动合同的性质决定其强烈依赖于国家提供的第三方保护,因此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以降低劳动者寻求救济的交易成本是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劳动法 法律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岗职工为何不愿与国有企业脱离劳动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从容 张凤鸣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2-64,共3页
劳动关系是一种物质经济利益关系.下岗职工选择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是基于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下岗职工不愿与原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其原因有;计划的就业体制正向市场的就业体制转轨、劳动管理混乱的客观原因,下岗职工自身... 劳动关系是一种物质经济利益关系.下岗职工选择劳动关系的调整和变化是基于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下岗职工不愿与原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其原因有;计划的就业体制正向市场的就业体制转轨、劳动管理混乱的客观原因,下岗职工自身择业现落后的主观原因等.这些原因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经济利益关系 下岗职工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关怀视角下夫妻财产法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10
7
作者 邹小琴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8,共10页
婚姻中内置有合作与分工功能、夫妻之间共同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需求现实存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夫妻财产法应该体现性别的差异和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稍显保守与被动,在弱化... 婚姻中内置有合作与分工功能、夫妻之间共同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需求现实存在,传统的家庭角色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夫妻财产法应该体现性别的差异和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稍显保守与被动,在弱化夫妻共同体性、强化个体利益保护的同时,却未能更多关注婚姻家庭中的性别差异与角色分工,难以满足性别关怀等人文主义的需求。基于夫妻关系的特质,应修正民法一般财产法规则在夫妻财产法领域的适用,在离婚经济补偿制度中保护女性在婚姻中的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赋予婚约中的无过错方享有利益赔偿请求权,认可家事劳务的经济价值。以保护传统婚姻中的互惠、利他和忠诚的精神,构建和谐婚姻家庭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分工 信赖利益 期待利益 离婚经济补偿 家事劳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赔偿责任 被引量:2
8
作者 喻术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经济补偿与赔偿是用人单位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法律责任形式 ,但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 ,常常对这两种责任的性质及适用的条件、具体操作等问题发生误解 ,从而影响到劳动争议的正确解决。我国此领域有关的法律处理加强和进一步的改... 经济补偿与赔偿是用人单位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法律责任形式 ,但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 ,常常对这两种责任的性质及适用的条件、具体操作等问题发生误解 ,从而影响到劳动争议的正确解决。我国此领域有关的法律处理加强和进一步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 经济补偿 赔偿责任 劳动法 赔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问题的探讨——兼议《劳动法》第二十八条之完善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金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4-76,共3页
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是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就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问是谁提出。这类裁决在司法实践中已成为“通例”,学界也无异议。但笔者认为这... 劳动者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通常做法是,只要是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就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而不问是谁提出。这类裁决在司法实践中已成为“通例”,学界也无异议。但笔者认为这是劳动立法的缺陷,对用人单位有失公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也容易引起混乱,理应进行立法修改。笔者的观点是:劳动者主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被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本文通过下面的案例引出的话题进行探讨和论证,用以证明这一观点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协商解除 协议离职 经济补偿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经济学视野下的违约损害赔偿计算规则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廷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54-60,共7页
通过法经济学分析,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期望利益赔偿和市场损失赔偿对于实现当事人的缔约目的而言具有不同的效果,提出了市场损失赔偿作为期望利益赔偿替代选择的原因和条件,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计算公式。最后,... 通过法经济学分析,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期望利益赔偿和市场损失赔偿对于实现当事人的缔约目的而言具有不同的效果,提出了市场损失赔偿作为期望利益赔偿替代选择的原因和条件,同时给出了两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计算公式。最后,指出赔偿沉没成本和赔偿减少的价值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经济学 违约损害赔偿 期望利益赔偿 市场损失赔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宪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59,119,共15页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9年)是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时期。当时中东国家进入石油繁荣期,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很多国家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同时,中东局势不稳,尤其是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导致地区军备竞赛...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9年)是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时期。当时中东国家进入石油繁荣期,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很多国家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同时,中东局势不稳,尤其是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加剧。这一独特形势为中国企业同中东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在此期间,中国努力在中东扩大出口、引进资金;积极进行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抓住机遇发展军品贸易。改革开放初期,中东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快步走向世界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世界很多地区。甚至可以说,正是通过在中东地区开展的商品贸易、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外资引进以及军售,使中国掘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桶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东 经贸关系 工程承包 劳务输出 军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公益林承包户经济权利保障的瓶颈与突破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楠 《西部论坛》 2014年第3期40-46,共7页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为了实现生态文明,也是为了增加林农收入;集体所有的商品林、公益林都被纳入了林权制度改革,然而公益林承担了更多的生态功能,公益林承包户的承包经营权相应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目前,市场化形式与计划型体制的...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为了实现生态文明,也是为了增加林农收入;集体所有的商品林、公益林都被纳入了林权制度改革,然而公益林承担了更多的生态功能,公益林承包户的承包经营权相应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目前,市场化形式与计划型体制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政策需求与政策缺位之间的矛盾是限制集体公益林承包户实现其经济权利的瓶颈,应正视国情、厘清法定边界、重视利益协调,通过落实主体改革、深化配套改革、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依法保障公益林承包户的经济权利,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公益林 承包经营权 经济权利 开发性环境利用权 环境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公益林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改良路径与法律重塑 被引量:7
13
作者 课题组 李猛 胡振娟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101,共12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就业创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使得我国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面临的企业经济危机与沉重补偿负担之悖论、企业显性与隐性成本增加以及劳动力自由流动性削弱等问题再现。在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建立之初,失业...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就业创业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使得我国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面临的企业经济危机与沉重补偿负担之悖论、企业显性与隐性成本增加以及劳动力自由流动性削弱等问题再现。在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建立之初,失业保险制度的欠缺和滞后使得两种制度呈现功能上的错位与失衡。回应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的现实困境,弥补该项制度的历史缺憾,需要从法理分析、比较研究与案例引入出发,深入探讨其法律性质和功能价值,回归法定违约金说与社会保障说的学理争锋,调整和平衡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用以补偿劳动者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加强解雇保护、鼓励劳动合同长期化、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承担社会保障等功能的价值倾斜,并汲取借鉴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经验,对我国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进行改良。后疫情背景下,我国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的改良之路应当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第一,适当减缩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适用范围,降低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标准,具体方案为修订适用范围条文、设置领取资格期限、实行年龄分层化和统一领取年限;第二,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制度适用范围,提升失业保险金标准,具体方案是将城镇职工与农民工全部纳入失业保障范围并按照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失业保险金;第三,完善集体谈判制度,具体方案为建立和完善在因经济原因导致的大规模裁员时用人单位应与工会进行协商谈判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经验借鉴 改良路径 法律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保护法对私营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倍差法的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大伟 赵忠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5,共9页
以中国私营企业为样本,采用倍差法研究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对私营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通过与微型企业比较,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显著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人均年销售水平;这种影响在非外贸企业和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同时... 以中国私营企业为样本,采用倍差法研究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对私营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通过与微型企业比较,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显著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人均年销售水平;这种影响在非外贸企业和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同时有证据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并没有导致私营企业通过增加临时用工来控制劳动成本,相反,该法引起企业用工和解雇水平下降,并可能促使私营企业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增加人力资源培训开支,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保护法 私营企业 经营绩效 2008年劳动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违约责任法律救济措施的经济学思考
15
作者 陈永福 陈奇伟 程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2,共4页
合同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主要有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两种,大陆法系强调实际履行的重要性,而英美法系更注重损害赔偿的救济功能,从我国国情和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国合同违约救济措施应采纳大陆法系“严格的效率违约”理论,即原则上应... 合同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主要有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两种,大陆法系强调实际履行的重要性,而英美法系更注重损害赔偿的救济功能,从我国国情和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国合同违约救济措施应采纳大陆法系“严格的效率违约”理论,即原则上应以实际履行为主要救济措施,在实际履行明显不符合效率原则时强调损害赔偿的救济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当事人付出的成本最低,而收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 违约责任 法律救济 实际履行 损害赔偿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权分置”制度下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灵辉 王科宇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0,共11页
因户口、职业、经常居住地非农化以及集体义务难以履行等原因,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导致其土地权益易被侵害。调查结果表明,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农... 因户口、职业、经常居住地非农化以及集体义务难以履行等原因,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受到质疑甚至否定,导致其土地权益易被侵害。调查结果表明,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比例高于男大学生,农村男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户口迁移正相关,农村女大学生上大学后土地权益受侵害与年龄正相关,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大学生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较高。在“三权分置”制度下,应明确在校农村大学生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农户家庭成员”身份,即在校农村大学生应与其他村民平等地享有分得承包地的权利、平等地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种收益,并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地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在承包期内(包括延长期),无论农村大学生的身份怎样变化,只要其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发包方都不能强制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确地到人、确权到人”,切实保障农村大学生流转土地经营权后获得应有收益,并充分保障上大学前未分得承包地的农村大学生的合法土地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三权分置 两权分离 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权益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家庭成员 承包地 征地补偿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