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鸭-虾模式对稻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及碳固定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刘银涛 王晓东 +4 位作者 曹凑贵 汪金平 顾泽茂 刘娟 江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4,共7页
为探究不同稻-鸭-虾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和传统稻-虾种养模式的碳排放及碳固定特征差异,于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肉鸭武禽10号为试验材料,... 为探究不同稻-鸭-虾种养模式与水稻单作模式和传统稻-虾种养模式的碳排放及碳固定特征差异,于湖北省荆州市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肉鸭武禽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水稻单作(monoculture,CK1)模式、稻-虾种植(rice-crayfish coculture,CK2)、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游牧鸭”(rice-duckcrayfish“nomadic duck”model,NRXD)、稻-鸭-虾大田块(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共5种养模式下稻田甲烷(methane,CH4)、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排放、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tensity,GHGI)以及碳固定潜力。结果显示,相比传统水稻单作模式,稻-鸭-虾模式降低了稻田CH4排放、GWP、GHGI,碳中和效应显著增加。与水稻单作相比,稻-鸭-虾模式CH4的排放量降低了28.1%~32.1%,GWP降低了27.0%~30.7%,GHGI降低了23.0%~26.7%,碳固定增加了2089~2569 kg/hm^(2)。与稻-虾种养相比,稻-鸭-虾模式的CH4排放量降低了18.6%~23.1%,GWP降低了17.9%~22.2%,GHGI下降18.7%~22.0%,碳固定增加了616~1096 kg/hm^(2)。结果表明,稻-鸭-虾模式可以降低稻田碳排放量,提高稻田碳中和潜力,其中稻-鸭-虾大田块模式固碳减排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模式 稻田种养 碳排放 碳固定 CH4排放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卢王宾 王晓东 +3 位作者 汪金平 曹凑贵 李成芳 江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为实现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武禽10号鸭和克氏原螯虾为材料,设置稻-鸭-虾大田块(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 为实现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以水稻品种华墨香5号、武禽10号鸭和克氏原螯虾为材料,设置稻-鸭-虾大田块(rice-duck-crayfish large field block model,BRXD)、稻-鸭-虾单元格投放(riceduck-crayfish unit release model,CRXD)、稻-鸭-虾“游牧鸭”(rice-duck-crayfish“nomadic duck”model,NRXD)、稻-虾(rice-crayfish coculture,RX)4种种养模式,以传统水稻单作(monoculture,CK)为对照,探讨不同种养模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于CK模式,稻-鸭-虾模式(BRXD、CRXD和NRXD)下华墨香5号各个生育时期的群体生长率和齐穗期茎蘖生物量显著增加,茎蘖生物量分别增加了20.29%、12.83%、11.34%;其中BRXD各个时期的茎蘖生物量提高显著;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稻-鸭-虾模式(BRXD、CRXD和NRXD)下华墨香5号穗数减少,但结实率提高,平均提高7.97%,且BRXD和CRXD模式下华墨香5号穗粒数提高,因而BRXD和NRXD模式下华墨香5号未减产。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水稻单作,稻-鸭-虾模式尤其是BRXD和CRXD模式,在减少了肥料和农药投入的前提下,仍能实现丰产,表明稻-鸭-虾种养模式能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虾生态种养 稻田综合种养 分蘖 产量 群体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秆炭还田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周佳慧 张昆 +1 位作者 谢志坚 王斌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5,共8页
为探究稻秆炭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和生物炭(CK)、单施稻秆生物炭(B)、100%氮肥(N_(100))和100%氮肥+稻秆生物炭(N_(100)B)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稻田... 为探究稻秆炭对红壤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和生物炭(CK)、单施稻秆生物炭(B)、100%氮肥(N_(100))和100%氮肥+稻秆生物炭(N_(100)B)4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B和N_(100)B处理土壤pH值分别提高0.05和0.13个单位。与N_(100)相比,N_(100)B处理不仅使土壤有机质、全氮、NO_(3)^(-)、NH_(4)^(+)、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增加5.13%、3.47%、11.7%、14.91%、60.89%、30.75%,还使土壤C/N、C/P、C/K、N/P、N/K化学计量比提升1.88%、2.10%、2.84%、3.62%、5.41%,并提升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2.97%。综上,稻秆炭还田有利于改善双季稻田土壤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综合肥力。本研究结果为合理高效利用南方红壤双季稻区稻秆资源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秆炭 红壤双季稻田 生态化学计量学 综合肥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董振杰 陆尧 +3 位作者 李京咏 窦志 张洪程 高辉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模式上得以创新推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稻田综合种养尤其是稻田轮作种养中,仍存在肥药施用不合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量大、... 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模式上得以创新推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稻田综合种养尤其是稻田轮作种养中,仍存在肥药施用不合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量大、污水灌溉等问题,致使来源不一的重金属元素持续在稻田土壤富集,长此以往将不仅影响水稻和水产禽类的正常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潜在影响。为此,本文阐述了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田综合种养 土壤 重金属 空间变异 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学技术改善稻米品质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灿 焦文献 +1 位作者 袁娇 黄璜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8,共7页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应用生态学技术改善米质是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稻米的有效途径;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综合利用好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并将各生态技术科学耦合,发挥技术群体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技术 水稻 合理栽培与耕作 稻田生态种养 重金属生态调控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7
6
作者 严重君 宗锦涛 +3 位作者 冯志永 刘新红 刘军 高爱军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92-96,共5页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空间,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动物互利共生的创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阐述了稻田生态综合种养的主要功能,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概况,介绍了稻鸭共生、稻虾共生、稻鱼共生、稻蛙共生和稻螺共生等5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典型模式,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稻田生态综合种养中存在缺少统一规划、协作机制不全、技术水平不高、培训服务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市场开拓不足的问题,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技术支撑、创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和深挖潜力等方面提出湖南稻田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今后推广对策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生态综合种养 典型模式 对策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盟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苏彩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3期193-194,共2页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直接考察和间接考察法对兴安盟各旗县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设施农业、庭院经济、水农田立体种养在兴安盟的具体发展现状,结合兴安盟的地理、环境优势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前...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直接考察和间接考察法对兴安盟各旗县的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设施农业、庭院经济、水农田立体种养在兴安盟的具体发展现状,结合兴安盟的地理、环境优势分析了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兴安盟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设施农业 庭院经济 水农田立体供养 发展状况 前景 内蒙古兴安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郭瑶 肖求清 +5 位作者 曹凑贵 江洋 袁鹏丽 孙自川 刘卿君 汪金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4,共8页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 a(RC1)、2 a(RC2)、4 a(RC4)和9 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 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 为探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植物群落生态学的方法,通过调查区域在1 a(RC1)、2 a(RC2)、4 a(RC4)和9 a(RC9)等4个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和1 a小区控制试验稻田(CK)田面和田埂杂草物种数变化、杂草数量变化以及杂草盖度变化,研究不同稻虾共作年限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显示:稻虾共作稻田的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标随年限增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CK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杂草优势度显著高于稻虾处理,RC4处理最低。Pielou均匀度指数RC9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年限稻虾田,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稻虾共作年限的增加,稻田杂草总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均显著低于CK处理。不同种杂草的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I值)随稻虾共作年限增长呈现不同的规律,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和飘拂草的I值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增加,通泉草、空心莲子草、鳢肠、鸭舌草等的I值在稻虾共作稻田中表现出小于水稻单作稻田并逐年降低的规律。在大田控制试验中,经过1 a稻虾共作模式后,稻田田内和田埂的杂草物种数、杂草个体数和盖度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短期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长期的稻虾共作会逐步形成新的杂草群落结构,需要采取对应的杂草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稻田种养 生态农业 稻田 杂草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不同种养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孟祥杰 黄璜 +1 位作者 陈灿 王忍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45-48,共4页
以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稻田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下,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2)土壤肥... 以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稻田不同种养模式下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下,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2)土壤肥力水平排序依次为稻蛙>稻鸭>稻虾>稻金鱼>稻蟹;(3)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隶属度最小,为不同生态种养模式下土壤肥力的限制因子,土壤肥力指标中土壤容重、全氮、有机质的肥力水平大于碱解氮、速效磷以及速效钾的肥力水平。综上所述,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和缓效肥,以保证土壤中速效养分的供给,尤其是稻金鱼和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下应重点关注其施肥方式和施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 土壤肥力 稻田 生态种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种养防控农田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仪凯 仪小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27-29,共3页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然而过量的化肥、农药随着渗漏和径流进入周边水体环境中,带来一系列地表水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防控农业面源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工作重点逐渐...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然而过量的化肥、农药随着渗漏和径流进入周边水体环境中,带来一系列地表水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防控农业面源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稻田可持续发展。稻田生态种养这种古老传统的农业方式因利用生态系统循环原理,减少化肥农业的投入再次受到人们重视。对目前稻-渔生态种养、稻-蛙生态种养以及稻-鸭生态种养防控面源污染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稻田耕作、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支撑,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化肥 面源污染 生态种养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