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漠化边坡及其植被板槽的地下渗漏一体化综合观测技术及应用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凯 罗祺 +4 位作者 周成 张劢捷 周泽昶 杨礼明 廖烟开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5,共10页
【目的】表土贫瘠的石漠化边坡的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其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是目前绿色公路建设的热点问题。【方法】结合广西贺巴高速来都段石漠化边坡应用梯级植被板槽进行水土保持的工程需求,研发了石漠化... 【目的】表土贫瘠的石漠化边坡的地表和地下水土流失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其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是目前绿色公路建设的热点问题。【方法】结合广西贺巴高速来都段石漠化边坡应用梯级植被板槽进行水土保持的工程需求,研发了石漠化边坡地下渗漏的一体化综合观测技术,并利用数值分析软件,分别对该石漠化边坡及其植被板槽水土流失一体化综合观测的概化模型,进行应用性的数值试验模拟观测和分析。【结果】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石漠化边坡在仅覆盖一层薄土层时,总地下渗漏量达到65%以上,随着岩溶裂隙率和裂隙倾角的增加,基岩裂隙渗漏量占比增加,表层岩溶带渗漏量占比减小;在石漠化边坡上设置集约化填土的植被板槽措施后,在不考虑板槽底的防渗漏材料时,总地下渗漏量占比变成40%左右,与仅覆盖一层薄土的石漠化边坡相比地下渗漏占比降低25%以上。石漠化边坡上植被板槽的蓄水效率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的增加会造成裸露边坡的地下渗漏量增加,因此必须加强石漠化边坡集雨面功能的建设和坡面降雨径流收集。【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石漠化边坡植被板槽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措施的现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植被板槽 一体化综合观测 水土保持 生态防护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义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杰 贾芳 +1 位作者 高玉凤 薛丽萍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4年第3期11-14,18,共5页
灵石县仁义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山西省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区总面积40.764 km^(2),涉及2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程度较低。针对项目建设目标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和防洪排水为主要建设内容的... 灵石县仁义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山西省水土保持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区总面积40.764 km^(2),涉及2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程度较低。针对项目建设目标和水土保持现状,提出了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和防洪排水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工程设计,在指导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同时,也可为同类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水土保持 工程设计 仁义河小流域 灵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生物治理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5
3
作者 叶建军 许文年 +2 位作者 鄢朝勇 郭声波 韦书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3-177,共5页
介绍了我国边坡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了边坡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回顾了边坡生物治理相关领域(如水土保持工程学、植物根的固土作用、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总结了已有的边坡生物治理方法,文章还总结了边坡生物治理的发展轨迹,展望了边坡生物... 介绍了我国边坡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了边坡传统治理方法的缺陷,回顾了边坡生物治理相关领域(如水土保持工程学、植物根的固土作用、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总结了已有的边坡生物治理方法,文章还总结了边坡生物治理的发展轨迹,展望了边坡生物治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边坡 生物治理 恢复生态学 水土保持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刍议 被引量:5
4
作者 熊明彪 雷孝章 曹叔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80-83,共4页
实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投入效益、巩固治理成果、完善后续管理、确保建设投资、制止项目立项随意性和盲目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存在认... 实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投入效益、巩固治理成果、完善后续管理、确保建设投资、制止项目立项随意性和盲目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存在认识落后、制度不健全、市场不规范、方法不成熟、技术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较差、收费偏低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工程 工程建设 监理工作 技术体系 人员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化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照良 田红卫 +1 位作者 王冬 郭亚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9-153,170,共6页
在中国土壤侵蚀严重的情况下,运用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理论可以正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并为合理的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 在中国土壤侵蚀严重的情况下,运用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关理论可以正确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并为合理的生态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环境价值、土壤学、土壤地理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借鉴蓄水拦沙指标体系经济参数,对梯田(淤地坝)蓄水与保土量、梯田(淤地坝)减洪与减沙量的生态服务功能物质量进行计算,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以期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良性发展,为我国水土保持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生态服务功能 物质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室内实验研究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30
6
作者 冯永军 陈为峰 +1 位作者 张蕾娜 张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8-42,共5页
对滨海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初步获得淋洗脱盐过程中 3个盐峰阶段 ;同时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取得了土壤盐分含量及主要盐分离子和土体构型、粘粒含量等对水盐运移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因地制宜。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水盐运动 土壤脱盐率 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窑店煤矿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体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时乐 张维 +3 位作者 李占斌 邹兵华 李鹏 鲁克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根据石窑店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针对该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问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将该煤矿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工业场地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地面运输系统防治区、场外线性工... 根据石窑店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针对该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问题,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将该煤矿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工业场地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地面运输系统防治区、场外线性工程防治区、首采沉陷防治区等五部分,并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和各自的植被生长立地条件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态植被恢复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做好矿区水土保持,防止生态破坏,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煤矿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水土流失防治区 工程措施 植被恢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白丹 王玮 +1 位作者 孙健 邓民兴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实例进行论证。结果水源区内土壤侵蚀严重,其中坡耕地侵蚀模数高达6 000 t/a.km2,荒山、草坡等用地为1 000~3 000 t/a.km2。结论在水源区应形成以生... 目的探讨中线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野外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实例进行论证。结果水源区内土壤侵蚀严重,其中坡耕地侵蚀模数高达6 000 t/a.km2,荒山、草坡等用地为1 000~3 000 t/a.km2。结论在水源区应形成以生态修复为主,结合工程措施的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地减轻非点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植物工程在西部环境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9
作者 拾兵 班久次仁 曹叔尤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4-76,共3页
依据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目前国家的经济状况 ,本文阐述了优先开展植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及其在西部环境生态建设中的突出作用。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植物工程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防护工程体系建设与可持续性评价——以黑牛河流域为例
10
作者 张莉 张安邦 余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27,331,共3页
工程防护体系建设是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详细分析黑牛河流域自然及水土流失概况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该流域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的标准和设计规则,并对其防护体系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认... 工程防护体系建设是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在详细分析黑牛河流域自然及水土流失概况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该流域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的标准和设计规则,并对其防护体系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认为该流域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体系已初步建立,而且发挥作用,水土保持产业形成,生态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工程体系 可持续性评价 水土保持产业 生态经济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技术在京北山区生态保育工程中的应用
11
作者 傅和玉 蔡宝军 胡晋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161-164,共4页
针对目前生态风景游憩林现存的景观问题,以北京延庆县凤仙谷生态试验园为例,探讨景观技术在山区生态保育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山区同类生态保育工程的景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生态保育 水土保持工程 景观 生态风景游憩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根系形态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安然 柴军瑞 +1 位作者 覃源 许增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0-156,共7页
针对裸露边坡大量增加导致破坏自然植被、威胁边坡稳定性等问题,以植被护坡的力学效应为重点,采用的经典WU模型对植被根系附加凝聚力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工程常用岩土软件Geo Studio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维有限元方法的植被护坡模型。应... 针对裸露边坡大量增加导致破坏自然植被、威胁边坡稳定性等问题,以植被护坡的力学效应为重点,采用的经典WU模型对植被根系附加凝聚力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工程常用岩土软件Geo Studio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二维有限元方法的植被护坡模型。应用植被护坡模型分析了不同乔木类型以及不同边坡类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JI模型和ZHANG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论是直坡还是阶梯状边坡,植被根系都可以提高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增量最高可达39.7%。相同附加凝聚力下,Tap型根系对安全系数的提高效果大于Plate型根系。黄土边坡平整为阶梯状后安全系数提高(刺槐坡安全系数增量为8.3%,侧柏坡为8.2%);砂土和粉土的直边坡更稳定。研究成果对植被根系护坡模拟和生态护坡基础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植被护坡 根系形态 生态工程 有限元法 摩尔-库仑强度理论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 加筋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的影响——以延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佳瑛 蒋晓辉 雷宇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23-4834,共12页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定量评价比较匮乏。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RUSLE模型和InVEST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模型识...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定量评价比较匮乏。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RUSLE模型和InVEST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价,通过构建模型识别出不同时期的生态工程区,探究生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影响,为下一步生态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延河流域土壤保持服务和产水服务均呈波动增长趋势,但二者的变化并不同步。(2)4个时期内,能产生生态效应的生态工程区面积呈波动增长趋势,从854 km^(2)增加到1343 km^(2),在整个流域均有分布,不同时期的重点分布区不同。(3)生态工程增强了区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和产水能力,土壤保持服务增强区面积从477.5 km^(2)增加到1140.6 km^(2),保持的土壤总量从2.1×10^(7)t增加到5.6×10^(7)t;产水服务增强区面积从139.1 km^(2)增加到485.5 km^(2),产水总量从2.9×10^(6)m^(3)增加到1.5×10^(7)m^(3)。(4)生态工程对土壤保持服务和产水服务具有协同效应,土壤保持服务对生态工程的敏感性强于产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保持服务 产水服务 RUSLE 模型 INVEST 模型 生态工程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生态建设管理的探讨和建议
14
作者 温晓军 陈文庆 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234,共3页
在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初步设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探索有水土保持特点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并进一步对这一... 在对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即将开展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重点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初步设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探索有水土保持特点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并进一步对这一新的改革思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粗沙区 水土保持 工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中Cd、As等微量元素特征及来源讨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息朝庄 吴林锋 +4 位作者 张鹏飞 杨茗钛 范云飞 夏浩东 邓会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205,共14页
【研究目的】土壤-水体-大气降尘中Cd、As等微量元素成因来源、富集规律为环境地质研究焦点,开展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系统中Cd、As等微量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定量研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土壤-水体-大气降尘中Cd、As等微量元素成因来源、富集规律为环境地质研究焦点,开展惠水土壤-灌溉水-雨水-大气降尘系统中Cd、As等微量元素迁移与富集的定量研究,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种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贵州省惠水县表层土壤、灌溉水、雨水和大气降尘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样品中的Cd、As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以酸性土为主,147件表层土壤样品中元素Cd与As、Cr、Hg、Mn、Ni、Pb、Zn、pH呈正相关关系,与Cu、Se呈负相关关系;34件灌溉水样品中含量主要为As、B、F-、Se、Zn,灌溉水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指数等级为1级,属清洁范围,表明灌溉水水质均达标;5件雨水和大气降尘样品中,大气降尘主要为As、Cd、Cr、Hg、Pb,雨水中主要为As、B、Cd、Cr^(6+)、F^(-)、Ge、Hg、Pb、Se、Zn。【结论】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Cd指数最高,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大小为羡塘镇红旗村>芦山镇羊马村>涟江街道大坡村>好花红镇好花红村>摆金镇立新村;灌溉水水质均达标,无重金属元素污染;大气降尘年通量密度平均值大小顺序分别为B>Se>Pb>Zn>Cr>As>F>Cd>Ge>Hg。研究区大气降尘总量平均值89 g·m^(-2)·a^(-1),与中国一些省市地区相比较,总量略低;表层土壤、大气降尘之间对比表明:表层土壤与年雨水通量相对比来看,Cd、Cr、Pb、Zn富集,Se亏损,表明雨水对Se的贡献较大;大气降尘对比于雨水,除Hg外,大气降尘其他元素都高于雨水;大气降尘年通量和表层土壤平均值比较,除Se外,其他元素均亏损;大气降尘年通量与灌溉水含量相对比,As、Hg、Se富集,Cr亏损。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污染来自于地质背景、工业三废、燃煤的综合来源;大气降尘主要来源于燃煤尘和交通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As 微量元素 土壤 灌溉水 大气干湿沉降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惠水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水土保持研究新进展及农村地方创生现状
16
作者 李锦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1-317,共7页
[目的]重点总结2010-2019年台湾地区水土保持研究新进展与农村地方创生现状,旨在探讨适合山坡地环境条件的自然工程设计理念和准则,为振兴农村社会经济服务,并为相关研究和相似地区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梳理10 a多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 [目的]重点总结2010-2019年台湾地区水土保持研究新进展与农村地方创生现状,旨在探讨适合山坡地环境条件的自然工程设计理念和准则,为振兴农村社会经济服务,并为相关研究和相似地区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梳理10 a多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将诸多理念加以整理,并根据有关调查结果进行汇总,阐述了新时期台湾生态工程与水土保持科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农村再生与地方创生等核心问题的研究进展.[结果]农村地方创生应以社区成长为核心,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并纳入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共同执行,扩大参与及合作机制.水土保持可为乡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地方创生的基础工作.推动地方创生的政策,大学生洄游农村计划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工程实施是农村地方创生和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结论]应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升民众自主防灾意识,构建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同时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等措施,有力推进农村地方创生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水土保持 农村再生 地方创生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长治”工程20年建设成效与经验
17
作者 张秦岭 刘利年 +1 位作者 李孝弟 柳诗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40-43,共4页
陕西省实施"长治"工程20 a中,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不断调整治理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项目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 陕西省实施"长治"工程20 a中,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不断调整治理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项目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治理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积极进行了山、水、田、林、路、草等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陕西省"长治"工程获得的丰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工程 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中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若干思考
18
作者 沈雪建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9期1-4,34,I0005,共6页
为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水利部近期以县域为单元组织开展了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项目落地,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提升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水利部近期以县域为单元组织开展了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工作,以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项目落地,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提升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项目建设的目标、项目的选择、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在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中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行了思考。主要结论: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一是要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基础,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根基;二是要以生态产品转化交易为路径,激活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三是要以投入循环机制为保障,促进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四是要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导向,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项目时,应首先考虑仍然存在水土流失问题的区域,其次是形成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具有市场转化潜力,再次是对周边地区或小流域能够形成示范效应。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包括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布局综合性开发利用项目、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生态产品转化交易方案同步设计、统筹安排使用不同来源资金。制度建设方面包括构建跨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完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产权制度、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及完善一体化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一体化推进 工程建设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