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熊德平 孙一磊 杨梦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10,共13页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关键支撑,但长期以来,如何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基于此,在明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使用2005—2022年中国29个省份层面的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即制度创新能够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多项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该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市场规模较大地区,制度创新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能够增强制度创新对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诱致性技术-制度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适配性理论视域下红色档案育人服务的实践偏差与路径优化
2
作者 谢梦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6,101,共6页
文章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构建了由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四个维度组成的红色档案育人服务供需适配性分析框架,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践分析阐述了实践中存在的几种偏差:管理目标与成长需求的错位、“均等化”服务与多元差异化需求... 文章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构建了由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四个维度组成的红色档案育人服务供需适配性分析框架,并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践分析阐述了实践中存在的几种偏差:管理目标与成长需求的错位、“均等化”服务与多元差异化需求不适、“零碎化”供给与集成化需求不符、有限性供给与开放共享异步。据此,提出红色档案育人服务要坚持需求导向,在供给逻辑上精准识别和匹配需求,谋求开放共享,深化数智开发;在需求策略上强化通识教育和方向性引导;供需两侧双向发力,不断推动红色档案育人服务达到适配均衡的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档案 育人服务 供需适配性理论 双向协同 数智开发 知识集成 开放共享 泛在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转型:关系调适、基本样态及其发轫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涛 李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I0004,I0005,共12页
经典环境社会学研究聚焦环境问题或环境衰退的学理解剖与理论阐释,呈现“环境衰退论”的叙事特征。为应对环境挑战,人类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勾勒出资源消耗迈向资源善用、环境损害迈向生态修复、... 经典环境社会学研究聚焦环境问题或环境衰退的学理解剖与理论阐释,呈现“环境衰退论”的叙事特征。为应对环境挑战,人类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勾勒出资源消耗迈向资源善用、环境损害迈向生态修复、生态代谢断裂迈向生态循环以及失序发展迈向协调发展的基本轮廓。制度-政策势能、经济-技术变革和社会-文化浪潮构成绿色转型赖以发轫和发展的基本机制,其中,制度-政策势能在中国的绿色转型实践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当前,绿色转型虽然已不只是学术想象与学术倡导,但这种转型实践还处于趋势性状态,面临着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不充分性的挑战。对此,环境社会学需要持续开展更为深入的学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环境衰退论 关系调适 资源善用 生态循环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Referential Role of Western Urbanization Theor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4
作者 li qin huang qiuyue(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268,共6页
Western urbanization theory has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China' 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Social economy and the scientific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re the key of the layout of urban and rural co... Western urbanization theory has crucial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of China' 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Social economy and the scientific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re the key of the layout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in facilita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of social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life is the focus of China' s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As western urbanization theory just probes into this specific issue,it offers referential value in urging us to take the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 城市化 西方 借鉴 中国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对大型综合医院亚专科协调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曹艳君 罗莉 +2 位作者 魏伟 徐桔密 曹建文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2,共4页
分工对立与融合共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也存在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大型专科的亚专科之间。在共生理论视域下,基于亚专科共生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提出了提升共生单元自身能力、明确共生单元角色定位,建立高效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管理平... 分工对立与融合共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也存在于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大型专科的亚专科之间。在共生理论视域下,基于亚专科共生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提出了提升共生单元自身能力、明确共生单元角色定位,建立高效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管理平台,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亚专科间联系,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共生协同意识的建议,为探索亚专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专科 共生理论 学科建设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驱动因素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纤玉 郝新 +3 位作者 陈静 欧阳威 ANARMAA Sharkhuu SOYOL-ERDENE Tseren-Ochir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蒙古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及中蒙边境生态屏障薄弱是2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但目前全国尺度下综合性、多要素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特征及驱动因素等尚缺乏定量评估,影响了中蒙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的统筹推... 蒙古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及中蒙边境生态屏障薄弱是2国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但目前全国尺度下综合性、多要素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特征及驱动因素等尚缺乏定量评估,影响了中蒙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的统筹推进.本文总结了蒙古国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现状,采用AHP-CRITIC-博弈论法计算指标要素主客观组合权重,综合评价了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5−2021年蒙古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类型始终属于严重失调类型,生态环境发展滞后是目前发展阶段的特征.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禀赋是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主要驱动因素.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水域面积和森林资源减少、水质恶化以及沙尘天气等灾害/事故响应增加与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该特征形成且耦合协调度始终较低的原因.为推动双边绿色发展战略深化对接,中蒙2国应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交流的同时,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力度以恢复生态环境禀赋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发展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博弈论 蒙古国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研究:脱钩与耦合视角 被引量:9
7
作者 宋佳莹 高传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6,共15页
社会保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途径。从系统论视角分析社会保障与经济两大系统的学理关系,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社会保障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进行综合测度,利用脱钩理论与耦合协调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动... 社会保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行动途径。从系统论视角分析社会保障与经济两大系统的学理关系,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社会保障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分别进行综合测度,利用脱钩理论与耦合协调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社会保障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两者在整体上呈现脱钩、负脱钩与连结波动特征,主流脱钩状态呈现“递进恶化”,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出低效扩张型趋势;(2)两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虽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的协调状态;(3)异质性分析中,社会保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耦合协调度在东部地区从勉强协调转向初级协调,中部地区从濒临失调向勉强协调演进,西部地区从轻度失调转向濒临失调。总之,做大蛋糕是社会保障稳定运行的物质基础,分好蛋糕是社会保障有效运行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高质量发展 脱钩指数 耦合协调度 系统论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网络协同发展对城市群空间重构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晔 钱勇生 +1 位作者 曾俊伟 魏谞婷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7,171,共10页
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带动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与空间格局转变。为探索高速铁路网络协同发展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运用盒子维数和长度-半径维数描述高速铁路网络的覆盖均匀度与复杂程度,将豪斯多夫维数与齐夫定律相结合... 高速铁路的建设发展,带动了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与空间格局转变。为探索高速铁路网络协同发展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运用盒子维数和长度-半径维数描述高速铁路网络的覆盖均匀度与复杂程度,将豪斯多夫维数与齐夫定律相结合分析城市群规模序列结构,通过关联维数和集聚维数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相关性和集聚性。以高速铁路网络发展较为完善的5个城市群为例,比较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前后其空间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网络覆盖均匀度不高,部分地区通达性良好,高速铁路建成后,辽中南等城市群的可达性明显得到改善,城市之间联络更加紧密,高速铁路的经济效应促进了城市群协同发展;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呈现出集聚分布的趋势,因此应加强以高速铁路为基础、城际铁路为辅的快速交通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高速铁路 协同发展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论视角下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9
作者 黄细嘉 刘李想 +1 位作者 陈志军 严楷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共29页
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促进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揭示了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两山”理论视角... 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促进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以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利在当下,功在千秋。文章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揭示了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两山”理论视角探讨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区域旅游业碳排放,且在进行一系列稳定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能显著促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提前到来,从而验证了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与“两山”转化之间的关联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在西部地区、门票经济依赖度较低和碳交易试点省份表现出更显著的碳减排效应。机制研究揭示,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产业集聚结构,通过增加旅游产业的多元化集聚并降低专业化集聚水平,进而提升环境的正外部性。文章不仅验证了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在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不平衡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为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 碳减排 产业集聚 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梅青 周叶 周长龙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27-34,共8页
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构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和发展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条件的稳定点进行解析,可以得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些结论:1.物流产业和... 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共生关系,构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和发展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通过对模型均衡条件的稳定点进行解析,可以得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一些结论:1.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彼此促进的作用是明显的;2.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发展不同步,以致供需不对称;3.在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上,竞争与合作具有终端层面上的促进作用;4.在发展不协调的互惠共生模型中,合作的作用大于竞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共生理论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与规划理念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吴超 魏清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6期6-10,共5页
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动态演化性、共生性、开放性、人的参与性和空间层次性等5个主要特征,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 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具有动态演化性、共生性、开放性、人的参与性和空间层次性等5个主要特征,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理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系统论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卢文光 关晓琳 黄鲁成 《技术经济》 CSSCI 2013年第7期13-17,89,共6页
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并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 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并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耦合理论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刘洁 姜丰 钱春丽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2-153,共12页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构建京津冀协调发展指数,增加了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与人口协调性的测度,对京津冀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测算,结果显...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但在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构建京津冀协调发展指数,增加了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与人口协调性的测度,对京津冀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协调发展程度仍呈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从而影响京津冀城市群这一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基于此,应从系统思维、系统理论与方法审视和解决制约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组织管理上建立总设计师和总指挥两条指挥线相统一的社会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协调合作机制、财税协调机制以及市场一体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调发展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概念内涵、量表开发及检验 被引量:33
14
作者 唐春勇 李亚莉 赵曙明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95,I0016,I0017,共13页
面对复杂易变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组织与员工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共同呼声。本文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从组织—员工协同发展视角出发,探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涵、结构并进行量表开发与检验... 面对复杂易变的内外部环境,构建组织与员工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学术界与实践界的共同呼声。本文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从组织—员工协同发展视角出发,探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涵、结构并进行量表开发与检验。研究一基于21家企业的58名管理者与员工的个人深度访谈及14家企业的网络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涵、结构及组织—员工协同发展内在机制;研究二结合探索性(N=270)与验证性(N=239)因子分析,明确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量表包含发展评估、多元培训、工作设计与沟通反馈四维度,并采用多种方法验证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研究三(N=78)将员工敬业度作为关联校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HLM)验证了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预测有效性。本研究为后续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测量工具,同时为企业构建组织—员工协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量表开发 扎根理论 组织—员工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被引量:56
15
作者 杨保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6-34,共9页
回顾了区域规划实践的困境;指出了区域协调障碍重重的根源;分析了在两个驱动力的作用下,区域协调局面可能会出现转机。在此基础上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探讨了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出路 困境 中国 推进 障碍 驱动力 相关学科 科研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传明 匡恒 +1 位作者 张晶晶 和泽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4,共5页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遭遇和诱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这严重危及了城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地质环境自身良性演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保障城镇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文章系统分析了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中的人-地相互作用以及人-地相互关系,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协调理论和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构建了评价的基本流程:1人类活动-地质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研究;2人-地相互适应能力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地质环境适宜性与功能区划、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3人-地相互关系评价: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4人-地相互关系协调。所建立的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体系,是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地质环境良性演化的协同调控技术,可为城镇化进程中减灾防灾、国土规划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理论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理论的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晓红 戴昌钧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3-487,共5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产业改革的稳步进行,两者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增加.但是,这种协调关系的评价是建立在过去的数据基础上的,我们更加关心未来两者的发展情况.采用《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电力年鉴2007》中的相关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产业改革的稳步进行,两者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增加.但是,这种协调关系的评价是建立在过去的数据基础上的,我们更加关心未来两者的发展情况.采用《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电力年鉴2007》中的相关数据来建立模型,预测2008—2012年各指标数据,然后计算国民经济与电力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以此对两者的协调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理论 电力产业 国民经济 协调发展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分工视域下产业协调发展研究——以环首都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亚明 杨丽莎 唐朝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1,112,共5页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分工理论 产业协调发展 区位熵 环首都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演化及策略 被引量:10
19
作者 熊励 武同青 刘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期23-26,共4页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产业革命,准确把握区域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演化趋势,制定有效发展策略对区域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从两种典型物联网产业发展市场——市场性市场与政策性市场研究入手,创新性地将种群增长的达尔文主义理...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产业革命,准确把握区域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演化趋势,制定有效发展策略对区域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从两种典型物联网产业发展市场——市场性市场与政策性市场研究入手,创新性地将种群增长的达尔文主义理论和演化经济学应用于两种市场,对不同阶段两种市场演化趋势及其优劣势分析,形成综合演化曲线,分析不同阶段发展动力因素,指导政府制定产业协同发展调控政策,促进中国物联网产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协同发展 政策性市场 市场性市场 种群增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的空间维度扩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士梅 李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8,共7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客观产物。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认为,生产部门利润率的不同会引起资本等要素的竞争,最终导致不同生产部门内和生产部门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将马克思论述的平均利润率理论放在空间... 区域协调发展是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客观产物。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认为,生产部门利润率的不同会引起资本等要素的竞争,最终导致不同生产部门内和生产部门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将马克思论述的平均利润率理论放在空间维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生产部门的产业经济活动具备空间属性,在不同的区域上会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分布,产业经济活动就具有了明显的区域经济特性。因此,要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提高产业转移的有效应;疏散创新资源分布,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结构的合理化,处理好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利润率理论 区域协调发展 要素流动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