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al matching based remote sensing identification of two main crop rotation patterns in a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
1
作者 DUAN Yuanyuan CHEN Xiuhua +3 位作者 LIU Jun YE Mao LU Wenjing LIU Hongjie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50,共11页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ing patterns for major crops in a large irrigated distric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irrigation management,water fee collection,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In this study,the OTSU algorith...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ing patterns for major crops in a large irrigated distric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irrigation management,water fee collection,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In this study,the OTSU algorithm and Mean-Shift algorithm were employed to automatically determine threshold values for mapping two main rotated crop patterns at the pixel scale.A time serie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ice-wheat and wheat-maize rotations in the Chuan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from 2016 to 2020.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oth threshold segmentation algorithms are reliable in extra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rops,with an overall accuracy exceeding 80%.Additionally,both Kappa coefficients surpass 0.7,indicating better performance by OTSU method.Over the period from 2016 to 2020,the area occupied by rice-wheat rotation cropping ranged from 12500 to 14400 hm 2;whereas wheat-maize rotation cropping exhibited smaller and more variable areas ranging from 19730 to 34070 hm 2.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remote sensing-based approaches can provide reliable support for rapid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in crop rotation patterns within a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an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rotate crop pattern spectral matching OTSU algorithm Mean-Shif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像元尺度光谱匹配方法的江苏皂河灌区实际灌溉面积遥感监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文龙 林胜杰 +5 位作者 余琅 仝道斌 卢奕竹 刘军 刘宏洁 陈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165,共7页
灌溉面积是有效实施农业节水所需的基础性数据,传统调查统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灌溉面积监测需要。融合GF-1与Sentinel-2卫星影像,构建作物生育期的样本光谱,基于像元尺度光谱匹配方法协同提取江苏省宿迁市皂河灌区2017—2022年作物... 灌溉面积是有效实施农业节水所需的基础性数据,传统调查统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灌溉面积监测需要。融合GF-1与Sentinel-2卫星影像,构建作物生育期的样本光谱,基于像元尺度光谱匹配方法协同提取江苏省宿迁市皂河灌区2017—2022年作物种植结构及实际灌溉面积。结果显示:皂河灌区的主要种植模式为水稻小麦轮作;灌区2017—2022年实际灌溉面积分别为85.11、91.91、103.65、95.85、97.72、88.24 km^(2)。基于样本点利用混淆矩阵对提取的实际灌溉面积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总体精度为89.71%,Kappa系数为0.80,监测结果精度较高且提取效果优于目前公开产品中精度较高的IrriMap_Syn产品及IWMI产品。该方法适用于南方灌区实际灌溉面积提取,可为灌区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灌溉面积 种植结构 光谱匹配 遥感 皂河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前后白洋淀淀区水资源短缺风险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金萍 苏少辉 左其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0,共9页
跨流域调水深刻改变了白洋淀淀区下垫面的供水条件,揭示淀区下垫面供水量与实际蒸散发量(ET_(a))的关系对于淀区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傅抱璞经验公式对白洋淀淀区的ET_(a)进行计算,然后运用Archimede... 跨流域调水深刻改变了白洋淀淀区下垫面的供水条件,揭示淀区下垫面供水量与实际蒸散发量(ET_(a))的关系对于淀区用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Budyko理论的傅抱璞经验公式对白洋淀淀区的ET_(a)进行计算,然后运用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对淀区不同供水组合与ET_(a)的联合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跨流域调水前后白洋淀淀区多年平均ET_(a)分别为547.24、583.96 mm,且ET_(a)变化趋势与下垫面的供水变化趋势相同;不同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均可较好地描述下垫面供水量与ET_(a)的相依关系和联合概率分布特性;同时段“P+R+Q与ET_(a)”与“P+R与ET_(a)”的联合概率相比下降了0.06,条件概率下降了0.04,条件重现期增加了6.67年,在二者均值所构建的联合分布中,联合概率下降了0.10,条件概率下降了0.26。以上结果表明,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以来,白洋淀淀区水资源短缺风险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淀区 实际蒸散发 供水量 COPULA函数 水资源短缺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间作畦沟分灌作物根系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苗庆丰 温雅琴 +2 位作者 倪东宁 史海滨 李瑞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0,50,共5页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 为探究小麦玉米间作与畦沟分灌灌水模式下作物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试验以间作常规畦灌模式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沟灌玉米前期不灌溉,经历了水分亏缺的锻炼,在水势梯度作用下,刺激了根系的生长发育,下扎深度明显大于畦灌玉米;常规畦灌小麦表层0~60 cm垂向根干质量密度要显著大于畦沟分灌,根系更为发达。同时期沟灌玉米根系量要显著大于畦灌玉米,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0~25 cm处平均值大22.76%和16.13%;常规畦灌小麦水平方向根干质量明显高于畦沟分灌小麦,且沟灌玉米灌水后随生育期延长,差异性减弱。受沟灌边行玉米的根系生长影响,常规畦灌小麦产量较畦沟分灌高9.92%;受根系生长补偿效应的刺激作用影响,沟灌玉米产量较常规畦灌高1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畦沟分灌 根系生长特征 产量 小麦 玉米 灌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技术在马铃薯产业中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花 赵维涛 +2 位作者 李继明 姚乔花 赵永萍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为加快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代化步伐,介绍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阐述了安定区通过数字农业试点建设将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于马铃薯产业中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数字农业技术在定西市安定区经济发展中的良好作用及存在问题,建... 为加快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现代化步伐,介绍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状况,阐述了安定区通过数字农业试点建设将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于马铃薯产业中所取得的成果。通过分析数字农业技术在定西市安定区经济发展中的良好作用及存在问题,建议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平台数据信息、提高平台使用的覆盖面、完善平台功能、增加试点范围,为同类地区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马铃薯产业 定西市安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链韧性——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宋美喆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以“撤县设区”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指标表示,基于2009—2021年中国内地地区278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否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有... 以“撤县设区”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指标表示,基于2009—2021年中国内地地区278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否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市场规模扩大是市场一体化正向影响发挥的主要渠道。相比较而言,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营商环境更优越、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更高、规模更大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并且,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随着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改善存在非线性递增特征,发育良好的要素市场和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环境更能充分释放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一体化 “撤县设区”改革 产业链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与预测——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下滩储层为例
7
作者 徐守成 高博乐 +3 位作者 丁蔚楠 刘远洋 郑公营 张小青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4,共13页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经过地层精细划分和古地貌的研究,认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的沉积模式为在长兴早期形成高能滩体,在长兴中晚期继承发育了生物礁,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上礁下滩”的独特沉积特征。在深入认识礁下滩储层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井震结合识别礁下滩储层的方法并指导了研究区礁下滩开发评价井Y203H_C井的部署和实施,取得了礁下滩开发评价的重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西区长兴组早期为远端变陡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礁下滩储层主要沿着变陡带发育;②应用混合相位反褶积和F-X去噪技术,提升了地震数据质量,采用波形指示反演提高了储层纵向预测精度,结合GR波形指示模拟技术,有效避免了碳质泥岩陷阱,实现了礁下滩薄储层的定量预测;③研究结果支撑了首口礁下滩开发评价井的部署,钻探结果证实了上述地质认识及储层预测结果的正确可靠,表明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和预测方法有助于四川盆地礁下滩储层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西区 礁下滩 沉积模式 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舍勒矿集区VMS型矿床深部勘查模型研究
8
作者 邓震 孟贵祥 +5 位作者 祁光 汤贺军 薛融晖 秦纪华 吴晓贵 王晓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6-1060,共15页
阿舍勒是我国西北典型的VMS型铜锌多金属矿床,随矿床勘查开发持续深入,矿床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得到不断完善,并在指导矿床深边部找矿勘查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阿舍勒矿(集)区勘查(找矿预测)模型从共性到个性、由浅至深... 阿舍勒是我国西北典型的VMS型铜锌多金属矿床,随矿床勘查开发持续深入,矿床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得到不断完善,并在指导矿床深边部找矿勘查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阿舍勒矿(集)区勘查(找矿预测)模型从共性到个性、由浅至深、从简单到综合的勘查过程,对基于不同尺度矿床(体)结构模型建立的有效地质勘查模型进行了梳理,提出基于矿集区尺度研究的“裂隙簇式多通道火山喷发带”地质勘查结构模型,并从“就矿找矿”综合勘查思路和“多元”综合勘查思路两方面出发,对阿舍勒矿集区VMS型铜多金属矿床深部综合勘查模型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舍勒矿集区 VMS矿床 矿床模型 结构模型 深部勘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相关性探讨
9
作者 王晓雄 孙子焱 +1 位作者 马朝腾 余侃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历史街区是城市独有的精神内核,其承载了文化、居住和商业等功能,其中商业功能为主导,如何通过商业提升街巷活力成为研究焦点.以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与实地调研校核,建立街巷活力外在表征与业态测度指标体系,利用Pear... 历史街区是城市独有的精神内核,其承载了文化、居住和商业等功能,其中商业功能为主导,如何通过商业提升街巷活力成为研究焦点.以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与实地调研校核,建立街巷活力外在表征与业态测度指标体系,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二者之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街区内街巷活力与商业业态之间具有关联性,其强弱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2)从整体上看,街巷活力与业态总量、业态密度以及业态混合度之间呈现显著相关,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业态总量、业态密度、业态混合度.(3)从各类业态上看,购物服务类与餐饮服务类业态对街巷活力影响最为显著.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和街区特点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历史街区综合街巷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巷活力 商业业态 Pearson相关性 历史文化街区 东关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叙事视角下半坡国际艺术区工业遗产设施更新设计研究
10
作者 乔治 米鑫茹 薛艳敏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4-307,共14页
目的构建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设施的再利用与更新的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提取工业设施元素运用到再设计中,增强厂区内生活力。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相关基础资料,形成对工业遗产的认知意识,进行厂区内部元素的提取转化,并与工业遗产... 目的构建叙事视角下工业遗产设施的再利用与更新的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提取工业设施元素运用到再设计中,增强厂区内生活力。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相关基础资料,形成对工业遗产的认知意识,进行厂区内部元素的提取转化,并与工业遗产设施更新结合,从物质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角度对工业遗产设施进行更新设计研究。结果通过叙事视角构建工业遗产设施的更新设计方法,建立文化认同感,增强工业遗产的叙事性,促进工业遗产文化传承和精神认同。结论从叙事视角入手,从场景叙事、功能叙事、文化叙事三方面探索工业遗产的主体精神、价值传承、场所氛围,以遗产独有价值及特色引起参与者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实现工业遗产设施与文化的和谐共生。结合景观优化以及典型小空间优化示范,激活工业遗产内生活力,依据自身文化记忆点打造独特的工业遗产设施更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视角 元素转化 半坡国际艺术区 工业遗产设施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场形态:苏区文艺的大众化与规范性
11
作者 宋剑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苏区文艺的表现特征,就是大众化与规范性。它虽然是以工农大众为创作主体和受众群体,但却不同于巴黎街头那种无序化的市民狂欢,而是始终都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是有组织和规范化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以广场为空间舞台的苏区文艺,其... 苏区文艺的表现特征,就是大众化与规范性。它虽然是以工农大众为创作主体和受众群体,但却不同于巴黎街头那种无序化的市民狂欢,而是始终都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是有组织和规范化的群众性娱乐活动。以广场为空间舞台的苏区文艺,其大众化与规范性的表现形态,充分体现了革命文艺自由与限度的辩证统一:大众化可以确保工农大众的主体参与性,规范性则可以确保苏区文艺的正确导向性。正是由于大众化与规范性的双重作用,苏区文艺才会狂而不乱、欢而有序,并通过寓教于乐的思想启蒙,唤醒了千百万工农大众的革命意识,使他们完成了从农民到战士的身份转换,最终成为土地革命战争的绝对主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形态 苏区文艺 大众化 规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北灌区土壤盐分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12
作者 吴霞 樊丽琴 +1 位作者 王长军 张永宏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在6.0、1.0、 0.2 km采样尺度下研究区0~20 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整体偏高,且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927、0.932、1.187,达到中强变异水平;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块基比分别为32.653%、38.462%、41.463%,属于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性增强,种植、灌溉、施肥等随机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结构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建议在随机因素影响较大的中小尺度上增大采样量,以深入了解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多尺度 空间变异 银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移民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红寺堡区65个行政村为例
13
作者 程淑杰 王林伶 朱志玲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093,共13页
探讨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揭示政府干预下生态移民区人居环境空间重构的特殊性,对差异化推进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 探讨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揭示政府干预下生态移民区人居环境空间重构的特殊性,对差异化推进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风貌5个维度构建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田野调查法、面对面访谈对65个行政村开展实地调研,运用统计分析、ArcGIS及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满意程度及空间分布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人居环境质量综合得分0.670 5,处中等偏上水平,52.31%的村庄高于均值,村际差异不大;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水平呈西南部>东北部>中间过渡带的梯度递减格局,兼具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呈显著高-高、低-低集聚特征;生态环境子系统、基础设施环境子系统空间分布村际差异显著,而居住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和文化风貌环境子系统空间分布呈集聚特征。土地灌溉、建筑布局与风格、厕所状况、教育设施、商业环境和文化活动是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主导因子。研究表明,移民群体对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研究区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空间分异明显,但因政府主导的均衡化政策,形成了“有限差异”的独特格局,基础设施(如灌溉、厕所)和公共服务(教育、商业)是短期内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干预点,长期来看,经济发展仍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核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区 农村人居环境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红寺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区农田土壤和冬小麦籽粒重金属镉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
14
作者 薛志伟 黄青青 +1 位作者 穆心愿 杨春玲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冬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此了解和掌握当地小麦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河南省北部工业区、旅游区、生活区、农业区为对象,在小麦收获期进行调查取样,通过土壤和小麦点对点采样、实验室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对土壤和小麦籽... 冬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此了解和掌握当地小麦生态环境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河南省北部工业区、旅游区、生活区、农业区为对象,在小麦收获期进行调查取样,通过土壤和小麦点对点采样、实验室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对土壤和小麦籽粒的重金属镉含量和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镉含量范围为0.13~1.23 mg·kg^(-1),其对应小麦籽粒镉含量范围为0.01~0.17 mg·kg^(-1),小麦籽粒中重金属镉含量低于对应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工业区、旅游区和生活区个别点土壤和小麦籽粒镉含量超标。工业区和生活区土壤镉和小麦籽粒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旅游区和农业区土壤镉和小麦籽粒镉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生活区样点小麦籽粒对土壤重金属镉的富集系数均值最高(0.149),其次为工业区和旅游区(分别为0.136和0.135),农业区最低(0.111)。农业区小麦籽粒镉单项污染评价和综合污染评价结果均为未受污染,旅游区小麦籽粒镉综合污染指数达警戒水平,工业区和生活区为轻度污染。综合评价,河南省北部整体生态环境适合小麦种植生长,小麦籽粒重金属镉污染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功能区 农田土壤 籽粒 重金属镉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县设区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5
作者 李超 冯嘉良 普友少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0,共13页
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稳定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制度分析框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后,由于城区范... 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稳定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制度分析框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后,由于城区范围扩大,会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作用于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将导致所在城市出现新房价格下降和存量房价格上升的市场分化态势,但从长期来看,撤县设区改革对所在城市新房市场和存量房市场的提振作用具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分别从供需两端影响所在城市的居住用地供给、常住人口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东部地区、超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因此,需优化完善城市市辖区设置标准,借力政策工具协同推进撤县设区改革与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房地产市场 政策效应 市场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作物物候特征的干旱区撂荒耕地识别——以甘肃省凉州区为例
16
作者 张秀霞 邓灵芝 +4 位作者 李旺平 张喜来 汪孝贤 林庆润 程小强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8-579,共12页
针对西北干旱区撂荒耕地面积小、分布分散、背景复杂及光谱异质性大等特点,基于MaxEnt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时相多特征的撂荒耕地识别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凉州区为例,基于Sentinel-2A影像数据构建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及物理特征共42个... 针对西北干旱区撂荒耕地面积小、分布分散、背景复杂及光谱异质性大等特点,基于MaxEnt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时相多特征的撂荒耕地识别方法。本研究以甘肃省凉州区为例,基于Sentinel-2A影像数据构建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及物理特征共42个特征因子,优选特征因子后,利用MaxEnt模型进行撂荒耕地的精细提取,并分析了凉州区2021年和2022年撂荒耕地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5月缨帽变换特征的亮度分量、7月纹理特征的相关性统计量和光谱特征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及9月光谱特征的归一化差值裸地与建筑用地指数对研究区撂荒耕地识别精度贡献较大;基于农作物物候特征的MaxEnt模型提取撂荒耕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0,处于“极好”水平;混淆矩阵评估总体精度两年均在90.00%以上,Kappa系数均高于0.80;2021、2022年撂荒面积分别为8 605.29、5 642.42 hm^(2),撂荒率分别为8.80%、5.65%,2022年较2021年撂荒面积有所减少,两年连续撂荒面积共3 637.62 hm^(2),撂荒率为3.64%。凉州区撂荒耕地呈整体零散稀疏、局部集中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基于农作物多时相多特征的MaxEnt模型撂荒耕地的提取方法,能够在干旱区少样本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提取精度,对实现河西地区大区域尺度的撂荒耕地提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MaxEnt模型 特征优选 空间分布 凉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艺术集聚的场景构建与优化路径
17
作者 齐骥 赵梦笛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背景下,我国艺术集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类型,其场景构建在释放文旅消费潜力、重塑地方文化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以场景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研究案例,通过Python软件爬取携程网... 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背景下,我国艺术集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类型,其场景构建在释放文旅消费潜力、重塑地方文化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潜力。以场景理论为分析框架,选取“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作为研究案例,通过Python软件爬取携程网的评论数据,结合文本分析工具,从游客感知视角探讨艺术集聚旅游目的地的场景构建以及价值表达,提出了以场景赋能艺术集聚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化路径:构建复合型文化舒适物系统,强化空间组合效应;创新艺术旅游产品体系,培育特色融合IP;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激发场景的艺术蜂鸣;提升场景溢出价值,释放艺术与文化旅游融合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艺术集聚区 场景构建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18
作者 沈莹莹 顾涛 +1 位作者 陈梦婷 李靖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78,187,共7页
为满足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水权分配和交易等工作需求,研究提出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以我国西北某灌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现场量测两种方法分别评估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对2018-2020年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 为满足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水权分配和交易等工作需求,研究提出大中型灌区渠道衬砌节水能力评估方法。以我国西北某灌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现场量测两种方法分别评估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对2018-2020年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的节水能力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衬砌渠段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工程实际节水量分别为4287.76万m^(3)和4507.98万m^(3),折算至渠首工程理论节水量和实际节水量分别为4718.12万m^(3)和4861.02万m^(3),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较为接近。研究过程及结果可为开展灌区节水能力评估提供技术依据,为推动灌区实施节水压采和水权转让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灌区 渠道衬砌 工程节水能力 动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
19
作者 王明常 于海滨 +6 位作者 曾昭发 王典 韩复兴 张剑 罗修杰 冷亮 刘子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8-1038,共11页
城市道路坍塌是严重的城市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对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准确预测城市道路坍塌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对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 城市道路坍塌是严重的城市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交通中断,对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构成威胁。准确预测城市道路坍塌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对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一种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模型,并分析影响模型预测性能的关键指标和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的关键驱动因素。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时空预测结果表明:结合光学数据和雷达数据构建的城市道路坍塌易发性预测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道路坍塌易发性的时空变化,预测决定系数为0.65,预测精度较高;2017—2022年,福田区道路坍塌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极低易发区和低易发区面积减少,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增加。随机森林特征重要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影像数据提取的纹理特征对预测模型贡献度较高。根据地理探测器结果可知,人口、GDP和地下设施是影响城市道路坍塌的三个关键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坍塌 随机森林 多源遥感数据 时空变化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人口收缩地区的类型划分与影响因素
20
作者 陈婷婷 吴立坤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0-833,共14页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2000—2020年区县尺度的常住人口数据,分析广东省2000—2010和2010—2020年2个阶段人口收缩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人口-经济-社会-自然指标体系,借助多分类Logit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从非线性影响角度探讨其人口收...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2000—2020年区县尺度的常住人口数据,分析广东省2000—2010和2010—2020年2个阶段人口收缩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人口-经济-社会-自然指标体系,借助多分类Logit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从非线性影响角度探讨其人口收缩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广东省人口收缩地区多分布于珠三角外围,存在空间上的核心—边缘不均衡,同时存在县域与市辖区的差异。其中,县与县级市是人口收缩的主要地区,存在收缩范围广、程度深、时间久的特征。2)广东省人口整体收缩强度增加,呈现更加缓慢、持续、广泛且普遍的收缩趋势,邻近珠三角9市的地区人口收缩程度加深。以梅州市为主的粤北山区东部与粤东地区的人口收缩程度加深,而以韶关市为主的粤北山区北部人口收缩逐渐恢复。3)广东省人口收缩地区的形成受到人口结构、经济产业、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态4个维度多因素的交互影响,机制复杂,且对于不同类型的人口收缩影响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收缩 收缩类型 区县尺度 机器学习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