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重磁场特征及北中祁连构造边界划分
1
作者 杨柳 冯旭亮 +2 位作者 张健 柴培琪 马佳月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4,共12页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 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阿拉善地块、鄂尔多斯地块交汇地带,亦为秦岭造山带与祁连造山带相互作用的部位,构造格局复杂,目前对该区内北祁连和中祁连构造单元边界的划分仍然值得商榷。笔者采用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THDR)、最小曲率位场分离技术,结合小波多尺度分析对布格重力异常及化极磁力异常进行处理分析,综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断一级断裂4条,二级断裂54条,一级断裂为构造单元边界。在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中祁连与北祁连的构造边界以平安-乐都-定西-张家川一线为界,即中祁连北缘断裂所在。中祁连与北祁连之间存在1个一级构造单元—北祁连增生楔,祁连造山带东段覆盖区可划分为北祁连岛弧带、北祁连增生楔和中祁连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构造单元 重磁异常 小波多尺度分析 覆盖区 祁连造山带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照伟 钱兵 +1 位作者 王亚磊 李文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4,共14页
【研究目的】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背景发现的最大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此外在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外围还发现了石头坑德等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初步显示东昆仑造山带良好的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条... 【研究目的】青海省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世界范围内造山带背景发现的最大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此外在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外围还发现了石头坑德等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初步显示东昆仑造山带良好的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研究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开展岩石学、矿相学、主微量元素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结果】精确锆石U-Pb测年发现,东昆仑造山带夏日哈木等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基本形成于425~330 Ma,沿柴达木盆地南缘昆北断裂和昆中断裂自西向东依次展布。含矿岩体的岩性主要为辉石橄榄岩、辉石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等,其SiO_(2)含量31.52%~53.31%,MgO含量7.5%~39.03%,Al_(2)O_(3)含量0.1%~16.01%,CaO含量0.23%~13.85%,MgO与SiO_(2)、Al_(2)O_(3)、Na_(2)O、K2O均呈负相关关系。稀土总量介于6.36×10^(-6)~81.5×10^(-6),平均为29.92×10^(-6),LREE/HREE平均值为5.34,(La/Sm)N、(La/Yb)N、(Sm/Nd)N、(Gd/Yb)N平均值分别为2.58、5.99、0.76、1.78,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含矿超镁铁质岩普遍具有较为一致的微量元素分布曲线,且与镁铁质岩石表现特征类似,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P等,而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Sr、Nd同位素研究指示夏日哈木、石头坑德等岩体岩浆源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同时δ^(34)S均表现出较高的正值,揭示地壳物质同化混染是形成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关键因素。【结论】结合区域最新构造演化认识,认为东昆仑夏日哈木等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是伴随古特提斯裂解岩浆活动的成矿表现。该认识对丰富造山带内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拓展岩浆镍钴矿床找矿空间与潜力、支撑引领区域找矿实践实现新突破,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 构造背景 岩浆成矿作用 镍钴矿床 东昆仑造山带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夏日哈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的厘定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65
3
作者 张照伟 李文渊 +7 位作者 钱兵 王亚磊 李世金 刘长征 张江伟 杨启安 尤敏鑫 王治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8-451,共14页
青海省夏日哈木岩浆硫化物矿床是近两年于东昆仑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其赋矿岩性与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环境认识是制约找矿更大突破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拟通过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来探讨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进而指出东... 青海省夏日哈木岩浆硫化物矿床是近两年于东昆仑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其赋矿岩性与形成时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和构造环境认识是制约找矿更大突破的关键控制因素。本文拟通过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来探讨其形成时的构造背景,进而指出东昆仑地区该类矿床的找矿意义和潜力。野外钻孔岩心详细编录,发现岩浆硫化物绝大多数都富集于橄榄岩相、辉石岩相等的超镁铁质岩类,与矿化较弱的辉长岩非同期的产物。对采集到的矿体顶底板无矿化的橄辉岩钻孔岩心样品挑选锆石进行U-Pb年代学测定,获得了(412.9±1.8)Ma(MSWD=1.2)和(410.9±1.6)Ma(MSWD=3.1)的谐和年龄。同样方法获得的辉长岩的年龄则老20 Ma,进一步说明含矿超镁铁质岩与无矿辉长岩非同期产物。系统的橄榄石成分及Fo值研究,初步揭示了岛弧岩浆特点的信息。综合区域内榴辉岩的厘定及年龄测试,初步认为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源区表现了东昆仑弧的特点,随着部分熔融发生的岩浆上涌,深部和浅部均产生了硫化物的不混溶作用,分异的岩浆于柴达木克拉通南缘东昆仑造山带碰撞后的构造薄弱部位成岩成矿,地壳浅部围岩S的混入对镍矿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这一认识对于东昆仑其他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体的含矿性评价和拓展区域找矿潜力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地质特征 成矿时代 找矿意义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田东北部花岗岩锆石SI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国臣 丰成友 +3 位作者 王瑞江 马圣钞 李洪茂 周安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白干湖矿田东北部出露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相近的成岩年龄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同源演化的复式岩体。利用SIMS方法获得二者锆石U-Pb谐和年龄是422±3Ma和421±3.7Ma,为晚志留世。岩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二者... 白干湖矿田东北部出露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相近的成岩年龄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同源演化的复式岩体。利用SIMS方法获得二者锆石U-Pb谐和年龄是422±3Ma和421±3.7Ma,为晚志留世。岩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二者表现为弱过铝质(A/CNK为0.99~1.02)或准铝质(A/CNK为0.92~0.94)、高钾(K2O/Na2O分别为1.08~1.31和1.03~1.22)、高碱((Na2O+K2O)分别为8.59%~9.38%和9.54%~9.69%)、钙碱性或弱碱性(δ分别为2.39~3.17和4.02~4.22)、Fe#(TFeO/MgO分别为9.58~12.26和8.94~9.96)高。稀土元素总体含量(分别为228×10-6~448×10-6和271×10-6~392×10-6)较高,微量元素亏损Ba、Nb、Sr、Ti、P和富集La、Ce、Zr、Sm,总体显示A型花岗岩的特征。R1-R2图解显示岩体构造背景落入晚造山区域。Sr-Yb图解显示岩体落入低Sr高Yb的区域,暗示拉伸的地壳减薄的环境。Pearce图解显示构造环境为板内为主。综合区域背景资料,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加里东造山旋回的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SIMS锆石U-Pb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新疆白干湖 祁漫塔格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清水泉辉绿岩脉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64
5
作者 任军虎 柳益群 +3 位作者 冯乔 韩文中 高辉 周鼎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5-1145,共11页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东昆仑清水泉地区辉绿岩脉的主元素以低TiO_2(0.68%~1.24%)和较低的MgO(4.96%~7.25%)及K_2O(0.51%~1.03%),贫P_2O_5(0.09%~0.16%),Na_2O>K_2O为特征,∑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表明,东昆仑清水泉地区辉绿岩脉的主元素以低TiO_2(0.68%~1.24%)和较低的MgO(4.96%~7.25%)及K_2O(0.51%~1.03%),贫P_2O_5(0.09%~0.16%),Na_2O>K_2O为特征,∑REE总量较高,LREE明显富集。与原始地幔相比,明显富集Rb、Ba、Th、U和Sr,高场强元素分异明显,出现Nb、Ta亏损和Th富集特征,结合Nb/La、Hf/Ta、La/Ta、Ti/Y、Zr/Y和Th/Nb等比值综合分析认为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曾受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的影响,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436.4±1.2Ma(MSWD=0.37),代表清水泉辉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早古生代晚期东昆仑洋消减俯冲的弧后拉张裂解的形成时限提供了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辉绿岩脉 构造环境 清水泉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沟里地区暗色包体及其寄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广俊 孙丰月 +4 位作者 李碧乐 王冠 钱烨 许庆林 刘国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2-904,共13页
通过青海东昆仑东部沟里地区阿斯哈岩体中寄主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阿斯哈岩体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岩性主要为角闪辉长岩。包体具有岩浆结构,部分包体具有塑性流变特征... 通过青海东昆仑东部沟里地区阿斯哈岩体中寄主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阿斯哈岩体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岩性主要为角闪辉长岩。包体具有岩浆结构,部分包体具有塑性流变特征,包体中可见寄主岩石矿物的捕掳晶和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主岩及暗色包体同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渡岩石,主量元素在Harker图解及 Al2 O3/K2 O CaO/K2 O和 SiO2/CaO K2 O/CaO的共分母协变图上具良好的线性关系,反映两者成分的变化与岩浆混合作用有关。两者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一致,显示二者密切的成因联系。两者都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K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 )。暗色包体具有贫硅(w(SiO2)=50.70%~53.88%)和富镁、铁、钙的地球化学特征,其 Mg#值较高(Mg#=0.52~0.59),暗示其来源于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的部分熔融。主岩的 Rb/Sr值为0.22~0.27,接近地壳平均值,Nb/Ta值为14.5~15.2,介于地幔平均值与地壳平均值之间,表明寄主岩石岩浆具有壳源岩浆的性质并经历了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判别,认为阿斯哈岩体形成于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早三叠世,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导致其部分熔融形成基性岩浆,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之发生混合形成本区闪长岩,而其中的暗色包体为幔源岩浆混合不彻底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微粒包体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岩浆混合作用 沟里地区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下中三叠统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利平 田军 +1 位作者 张克信 龚一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38-943,共6页
东昆仑造山带具有软碰撞、多旋回的特点 ,造山带内的沉积盆地具有多物源和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沉积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 ,母岩大多数为杂砂岩 ,部分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表明该沉积盆地是一个多物... 东昆仑造山带具有软碰撞、多旋回的特点 ,造山带内的沉积盆地具有多物源和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下、中三叠统沉积岩的常量元素组成特征表明 ,母岩大多数为杂砂岩 ,部分为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 ,表明该沉积盆地是一个多物源的浊积岩复理石盆地 ,陆源碎屑来自与其毗邻的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和火山岛弧 .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和特征值表明该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的特征 ,更接近于活动大陆边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三叠统 沉积岩 地球化学 沉积盆地 大地构造 常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纳赤台岩群混杂堆积的古生物学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宪璞 王乃文 +2 位作者 丁孝忠 赵民 王大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4,i0001-i0002,共8页
纳赤台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各时期外来岩块和基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以往曾依该岩群岩块中的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化石等划分为晚奥陶世或古生代。本文首次报道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44属31种古近纪中—... 纳赤台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各时期外来岩块和基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以往曾依该岩群岩块中的珊瑚、腕足类、腹足类化石等划分为晚奥陶世或古生代。本文首次报道该岩群基质地层中发现的44属31种古近纪中—晚渐新世孢粉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厘定该岩群的地质时代、进一步确定该岩群为构造—沉积混杂堆积以及阐述东昆仑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有力证据,具有重要地质意义,而且在探讨古近纪生物地理区系和古环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纪 孢粉化石 纳赤台岩群 混杂堆积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纳赤台群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耀玲 张绪教 +2 位作者 胡道功 石玉若 陆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21-27,50,共8页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岩石组成复杂的重要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格尔木南水泥厂地区出露的纳赤台群石灰厂组流纹岩进行了高精度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流纹岩中13个岩...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岩石组成复杂的重要岩石地层单位,长期以来对其形成时代存在较大分歧。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对格尔木南水泥厂地区出露的纳赤台群石灰厂组流纹岩进行了高精度年代测定,结果表明,流纹岩中13个岩浆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平均值为450.4±4.3 Ma,它被解释为火山作用年龄,由此限定纳赤台群石灰厂组火山岩段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赤台群 锆石U-PB年龄 晚奥陶世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春景 胡道功 +6 位作者 Barosh P J 吴珍汉 张永清 耿建珍 郝爽 倪晋宇 张耀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28-35,共8页
东昆仑格尔木河西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构成火山通道侵出相,侵入到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碎屑岩系中,其形成时代对于造山带火山作用的研究和限定哈拉巴依沟组地层时代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 东昆仑格尔木河西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构成火山通道侵出相,侵入到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碎屑岩系中,其形成时代对于造山带火山作用的研究和限定哈拉巴依沟组地层时代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 MS)方法,对三道湾流纹英安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流纹英安斑岩中25个岩浆锆石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425.9±2.6 Ma,它被解释为流纹英安斑岩的结晶年龄,说明三道湾次火山岩所代表的火山通道为早古生代造山晚期牦牛山组火山岩形成时的火山喷发中心之一,而非晚侏罗世次火山岩。野外地质关系和次火山岩年龄可以限定哈拉巴依沟组形成于中志留世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英安斑岩 锆石U-PB年龄 中志留世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海西—印支期东昆南前陆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军 张克信 +1 位作者 龚一鸣 王国灿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1-26,共6页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仓造山带 前陆盆地 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沉积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干沟火山岩SHRIMP锆石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渊 马寅生 +4 位作者 刘成林 孙娇鹏 胡忠亚 牟宏良 郑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6-363,共8页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 东昆仑大干沟以北地区造山后形成的牦牛山组磨拉石建造不整合覆盖于前泥盆系之上,其形成时代对限定柴达木盆地加里东造山作用的结束时间及晚古生代裂解作用的开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单颗粒锆石离子探针质谱仪(SHRIMP)方法,对牦牛山组上部火山岩段的样品进行精确的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牦牛山组上段火山岩样品DG01和DG02中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平均年龄分别为403.6±5.1Ma和409±3.4Ma。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造山后牦牛山组伸展型磨拉石的形成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限定了晚古生代裂解的开始时间,也意味着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运动在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之前已经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大干沟 火山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早泥盆世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杏树沟金矿(化)点的成矿特征及其围岩时代的确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时超 李荣社 +4 位作者 何世平 于浦生 王超 潘术娟 张海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83-1990,共8页
东昆仑成矿带是中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部产于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中的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金矿(化)点受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构造的控制,矿化带内中酸性脉... 东昆仑成矿带是中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部产于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中的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金矿(化)点受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构造的控制,矿化带内中酸性脉岩发育,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有相似的特征,可以与东昆仑其它金矿对比,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含矿围岩为一套火山碎屑岩-碎屑岩建造,矿化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和黄铁矿化。在围岩的灰岩夹层中发现大量珊瑚、腕足和腹足类化石,其中Siphonodendron asiatica Yabe et Hayasaka和Siphonodendron asiatica minor Minato这2种珊瑚化石是首次在哈拉郭勒组发现,这不仅丰富了哈拉郭勒组的化石组合类型,而且将杏树沟金矿(化)点的围岩时代进一步限定为早石炭世维宪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围岩时代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韧性剪切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小兵 裴先治 +5 位作者 刘成军 陈有炘 李瑞保 李佐臣 陈国超 魏刚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9-436,共18页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构造事件,现今保留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哈图沟、清水泉-塔妥和沟里等地区构造变形十分强烈,且发育有呈NWW-SEE展布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研及显微构造研究,对东昆中构造带几何学、运动学及... 东昆仑东段东昆中构造带经历了多期(次)构造事件,现今保留了复杂多样的构造样式.哈图沟、清水泉-塔妥和沟里等地区构造变形十分强烈,且发育有呈NWW-SEE展布的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研及显微构造研究,对东昆中构造带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等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费氏台和EBSD技术对其进行石英C轴组构分析后认为该剪切带为一压-扭性构造界面,且早期为左旋逆冲,晚期为右旋走滑,变形温度为400~550℃.对剪切带内的石英亚颗粒及动态重结晶粒度测量计算出研究区内韧性剪切带古应力值约为153.791 MPa.哈图沟牦牛山组变形砾岩(4个测点)有限应变测量结果显示,越靠近东昆中断裂带砾石Flinn指数、应变程度、罗德系数(绝对值)越大,且Flinn指数均大于1,属拉伸变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东昆仑东段东昆中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海西-印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石英C轴岩组 有限应变测量 Flinn指数 东昆中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典型硫化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晓东 李佑国 +4 位作者 李敏同 许远平 谢万洪 周洪兵 孙崇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4,共11页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断裂北侧,是青海省近年来新发现的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大型独立热液脉型银矿床,此文首次对其典型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显微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表明,该矿床鄂拉山组地层...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断裂北侧,是青海省近年来新发现的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的大型独立热液脉型银矿床,此文首次对其典型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显微矿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表明,该矿床鄂拉山组地层中硫化物主要包括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而金水口岩群地层中硫化物除包括上述矿物外还含较多黄铜矿、白铁矿、毒砂、黝锡矿、磁黄铁矿。其中自然银和辉银矿与闪锌矿、毒砂和黝锡矿在空间分布上关系较密切,Ag的赋存状态除以独立银矿物存在外,还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并且金水口岩群和鄂拉山组方铅矿Ag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含Ag平均值分别为0.33%和0.64%,其它硫化物中基本不含Ag。此外,金水口岩群和鄂拉山组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成分标型特征指示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成矿作用为火山成因,而两种赋矿地层中的成矿流体在温度、成分、硫逸度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 硫化物 电子探针 矿物学特征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二叠-三叠系遗迹化石及指相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军 龚一鸣 +1 位作者 梁斌 黄继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61-366,共6页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二叠- 三叠系遗迹化石的研究,识别出了滨海 Skolithos 遗迹相和深海复理石 Nereites 遗迹相。在造山带地层变形、变质、变位强烈,实体化石稀少,沉积构造受到后期较强烈改造的情况下,遗迹化石... 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二叠- 三叠系遗迹化石的研究,识别出了滨海 Skolithos 遗迹相和深海复理石 Nereites 遗迹相。在造山带地层变形、变质、变位强烈,实体化石稀少,沉积构造受到后期较强烈改造的情况下,遗迹化石的研究对于确定造山带地层的沉积环境、对比地层和研究非史密斯地层构造岩片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遗迹化石 指相意义 二叠纪 三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照伟 王亚磊 +1 位作者 邵继 李文渊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0-1247,共18页
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多与大陆裂谷或地幔柱活动密切相关,是何种机制促使深部幔源金属元素超常富集于东昆仑造山带而形成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呢?文章通过剖析夏日哈木岩体及矿体基本特征,发现赋矿岩体整体呈东宽西窄的... 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多与大陆裂谷或地幔柱活动密切相关,是何种机制促使深部幔源金属元素超常富集于东昆仑造山带而形成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呢?文章通过剖析夏日哈木岩体及矿体基本特征,发现赋矿岩体整体呈东宽西窄的楔状体,以富集轻稀土元素、贫重稀土元素以及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的亏损为特征,镍钴矿体主要富集于辉石岩和橄榄岩中,西段矿石富,东段矿石贫,矿石品位与橄榄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精细矿物学研究发现,寄主矿物"巨型"斜方辉石所包裹的橄榄石Fo值及Ni含量从核部到边部均增高,揭示含矿岩相侵入过程中可能存在至少2次岩浆活动。由橄榄石和铬尖晶石成分分析,推测夏日哈木母岩浆为低Ti、高Mg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可能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岩体形成时代,认为东昆仑夏日哈木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形成于伸展环境,深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多次脉冲上涌叠加,地壳混染对硫化物达到饱和具有关键作用,于柴达木盆地南缘东昆仑造山带中构造薄弱部位成岩成矿,可能是伴随古特提斯洋演化开始大陆裂解岩浆镍钴成矿响应的表现。该认识对丰富造山带中的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研究、拓宽岩浆镍钴矿床找矿空间与潜力、支撑并指导区域找矿新突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镁铁-超镁铁质岩 成矿特征 超大型 夏日哈木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 东昆仑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果洛龙洼脉状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唐洋 付乐兵 +4 位作者 杨宝荣 祁月清 谢智勇 李文君 马忠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7,共8页
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为该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脉状金矿床。笔者采取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坑道-岩心综合调查等手段对矿区构造系统进行了解剖,将矿区主要构造活动由早到晚分为4个期次:东西向左行韧性剪切、东西向右行... 果洛龙洼金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为该成矿带内典型的大型脉状金矿床。笔者采取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坑道-岩心综合调查等手段对矿区构造系统进行了解剖,将矿区主要构造活动由早到晚分为4个期次:东西向左行韧性剪切、东西向右行韧性剪切、东西向逆断裂和东西向正断裂。基于矿体与构造的时空关系,确定中-晚三叠世南北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东西向脆性逆冲断裂为矿区成矿期构造。该期断裂是早燕山期昆中断裂带活动形成的次级断裂。矿区内,自含矿断裂向外,矿化和蚀变的发育程度随构造变形强度的减弱而依次降低,因此,矿体附近发育的钾化、绿帘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可作为该类矿床找矿标志。受断裂控制,矿区矿体平面上呈东西走向;剖面上可见矿体在产状变缓处膨大,在产状变陡处收敛甚至尖灭;纵投影剖面垂向上,矿体具有南东侧伏的规律,单个矿体侧伏角约75°,矿化在3 400m和3 700m标高分2个富集带,标高下限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矿化富集带侧伏角约3°。基于以上认识,构建了矿区三维矿化富集规律模型,认为在矿区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状金矿床 断裂构造控矿 果洛龙洼 东昆仑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东段杏树沟金矿化带内石英钠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时超 李荣社 +4 位作者 何世平 于浦生 王超 潘术娟 张海迪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4-996,共13页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野外调查期间,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_1h)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年代学及围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 东昆仑成矿带是我国西部重大成(找)矿潜力的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野外调查期间,对东昆仑东段都兰县诺木洪南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_1h)杏树沟金矿(化)点进行了年代学及围岩地球化学研究。通过高精度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金矿(化)点的石英钠长斑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3.4±1.9 Ma,确定金矿(化)发生在早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杏树沟金矿(化)点围岩(安山玄武岩)具有高Al_2O_3、Na_2O,低TiO_2、K_2O的特征。在Zr/TiO_2-Nb/Y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安山玄武岩区,TFeO/Mg-SiO_2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入拉斑系列区域中,属于拉斑系列玄武岩。稀土和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LREE、LILE和部分HFSE,Nb、Ta、Nd、Zr、Hf相对亏损,REE表现为LREE/HREE明显分离的分配模式,从多种判别图解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东段 杏树沟金矿(化)点 石英钠长斑岩脉 LA—ICP-MS 锆石 U—Pb定年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中志留世-晚泥盆世构造演化:来自公主岭地区岩浆岩的证据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斌 时溢 +2 位作者 杨帆 刘淼 吴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64-2396,共33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本文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附近出露的中志留世-晚泥盆世岩浆岩(放牛沟火山岩和西蟒仗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板块北缘东段志留纪-泥盆纪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本文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附近出露的中志留世-晚泥盆世岩浆岩(放牛沟火山岩和西蟒仗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其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测年结果显示,放牛沟火山岩中变安山岩、糜棱岩化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和流纹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26±4.8Ma、404±4.5Ma、375.5±4.6Ma,代表岩石的结晶年龄;结合前人测年结果,放牛沟火山岩中包括426~425Ma、~419Ma、404~400Ma、390~384Ma、~375Ma等多期火山事件;放牛沟火山岩构造变形强烈,形成糜棱岩化变质火山岩、构造片岩等,各类岩石之间多为构造接触,实际上是由形成于不同时代、不同构造环境的构造岩片组成。西蟒仗侵入岩中英云闪长质糜棱岩、糜棱岩化黑云母英云闪长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19.5±3.7Ma、424.7±5.9Ma,为中-晚志留世。中-晚志留世岩浆岩(426~419Ma)为一套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侵入岩和火山岩在时间、空间、物源方面具有一致性,属于同源的火山-侵入杂岩;具有正的ε_(Nd)(t)(+1.04~+1.21)和ε_(Hf)(t)(+1.26~+7.85),相对富集Rb、Ba、Th、U、K(LILEs)及轻稀土元素(LREE),并且亏损Nb、Ta、P、Ti(HFSEs),主要源自中-新元古代增生下地壳物质(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上升过程与地幔和下地壳物质发生了混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早泥盆世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富集Rb、Th、U、K,亏损Ba、Nb、Ta、Eu、Sr、P、Ti,表现出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白乃庙岛弧与华北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具有正ε_(Nd)(t)(+1.28~+2.70)和ε_(Hf)(t)(+3.18~+7.22),表明其源自中-新元古代增生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岩浆形成后经历了斜长石、磷灰石、磁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晚泥盆世糜棱岩化变流纹岩属于钙碱性I型流纹岩;富集Rb、Ba、Th、U、K,亏损Nb、Ta、Sr、P、Ti,具有正ε_(Nd)(t)(+6.08)和ε_(Hf)(t)(+9.63~+13.39),表明其源自新元古代-中寒武世增生玄武质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古亚洲洋板块开始南向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 岩浆岩 志留纪 泥盆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